《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分歧(q)瘫痪(tn)树杈(ch)匿笑(n)B粼粼(ln)诀别(ju)姊妹(z)荫蔽(yn)C一霎(sh)攲斜(q)沐浴(m)脸颊(xi)D捶打(chu)菡萏(hn dn)徘徊(hu)絮叨(x)2、下面词语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A悔恨神秘人声顶沸混水摸鱼B严励蜈蚣川流不息甘败下风C博学鸣蝉小心意意不求胜解D蟋蟀脑髓兴高彩烈油然而生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B晓丽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老师、同学请教,她这种不耻
3、下问的学习态度是值得肯定的。C为了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他日夜操劳,鞠躬尽瘁,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D自己不付出劳动,怎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B“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C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生动的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些都是专家们研发探索和首次尝试的结果。D“上海合作组织”的倡议得到各成员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1)唐太宗有一句名
4、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2)你的同学林刚为人很大方,但你觉得他有时太奢侈浪费,你可以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_,_”来劝他。(3)强欲登高去, 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4)树木丛生,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5)夜发清溪向三峡,_。(李白峨眉山月歌)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三篇短文,完成各题【甲】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5、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
6、间断,亦无所苦。(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倥偬(kngzng):事多,繁忙。门阀:名门贵室。事冗:事务繁忙复杂。1【甲】文段选自_家经典著作论语,【乙】文选自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以为/大有所益B肃/遂拜/蒙母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4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中画线的句子。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5下列选项中对这三篇短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文中“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都强调了及时温习的重要性。B【乙】文中孙权以自己读书受益大的例子来劝导
7、吕蒙读书学习。C【乙】文中孙权劝吕蒙“涉猎”与【甲】文中的“博学”意思相同。D【乙】文中吕蒙起初用“军中多务”推托不读书,【丙】文作者虽军务繁忙仍要忙里偷闲读书。6【乙】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_”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_”品质。7【丙】文中有多种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试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读书方法。(1)“_”(_法)(2)“_”(_法)(3)“_”(_法)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春风,回答各题春风老舍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
8、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的点
9、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
10、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
11、的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1通读全文,内容填空。不同点相同点夏天冬天春天多风秋天_济南很热_青岛_较温暖2品味语言。(1)品读课文要重视朗读,请你说说第段画线句哪个词应该重读,理由是什么。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3文章的标题是“春风”为什么却要从两地的秋天写起?4文章最后一句说“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你觉得作者是否真的想要到苏杭去“避风”呢?请结合上下文,再联系济南的冬
12、天谈谈你的理解。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观沧海,完成小题。1下列对本诗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两句借景抒情,写诗人来到碣石山,登山观海。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C“洪波涌起”这四个字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日月星汉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宏大抱负。2观沧海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举一例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结合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句子。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骄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绽放出活力和激情;_,_,_,_;_,_,_,_。七、作文(共40分)十三四岁正是多梦的季节,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大胆的想象都是美好的。请以“我的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作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