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一)(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一)(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一)(含答案) 期中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短文。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还将至少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
2、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近400年中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
3、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决定“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因素有(_)(多选) A太阳
4、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B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C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以及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D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正常生活。 2第段中画线句子的根据是( ) A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不及太阳总量的1% B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达到太阳总量的1% C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超过太阳总量的1% D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 ) A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B人类不懂得保护水资源 C人类的总人口数的不断上涨
5、D对资源过度地消耗 4“这一过程还将至少持续40亿年”中“这一过程”指( ) A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B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C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 D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5读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列出两条。 _。 课外阅读。 藏在拐杖里的爱 父亲是一个粗线条的人,脾气有些暴躁;母亲则是一个细致入微的人,性格又很固执。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总有吵不完的架。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父亲在一起意外事故中摔伤了腿。 事故并不是很严重,但父亲却有
6、一段时间不能行动自如,必须拄着拐杖走路。我看见他在一瞬间消沉下去,苍老了许多,脾气也收敛了一些。而母亲也变了,从没看见她照顾一个人如此细心:每天给父亲端茶送水,陪父亲聊天;天气晴朗的时候,还会搀扶着拄拐杖的父亲到屋外散散步。母亲用她温柔执著的耐心一点点化解了父亲心中的失意。对于父母前所未有的和平状态,我看在眼里感到颇为惊讶。心想,或许因为父亲是 整个家庭的支柱,他不能倒下的原因吧。 医生曾说,一个月之后父亲就可以离开拐杖的支撑了。可是一个多月过去,父亲的腿似乎仍不见好转,离开拐杖他就无法走路。母亲着急了,怕是伤口恶化,非要带父亲去医院检查。父亲这才悠悠地说:“拄拐杖的这一个多月,我好像又回到了
7、年轻时与你相处的岁月。真希望每天在你的搀扶下在黄昏的夕阳中散步,跟你平静地说说话。其实腿早好了,只是害怕丢掉拐杖就失去了你的搀扶。”我看见母亲的眼圈红了,我的心也湿润了。原以为吵了几十年的夫妻之间哪还有爱情可言,它原来就深深地藏在父亲的拐杖里。 第二天,母亲精心地收藏好那支弥补了裂痕的拐杖,在温馨美好的夕阳中,又和父亲走在了屋外那条小路上。父亲步伐稳健,面带笑容,而母亲的手,正搀在父亲的臂弯里。 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固执:_ 失意:_ 7文中说“从没看见她照顾一个人如此细心”中“如此细心”是指什么? _。 8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_ 9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说那是“弥补了裂痕的拐杖”? _。
8、 10“拐杖”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
9、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11选文中拟声词“噗”用得极有深意,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_。 12“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这句话反映了八儿_的特点,还反映了八儿_的特点。 13这段话主要写了如下内容:八儿提前分粥_。 14选文写八儿猜想锅中的一切,目的是( ) A说明粥里的材料特别多。 B说明锅中的一切发出诱人的香味。 C说明八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很有才华。 D从侧面烘托出八儿迫切地想吃腊八粥的心理。 15“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这“锅中的一切”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展开想象,模仿作者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写法,写一写。 _。 阅读短文,完
10、成练习。 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此刻是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桌电脑只有5个小时。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林俊德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他扎根边疆52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 人们经常议论他们这批戈壁滩
11、人的得失问题,林俊德曾说,他们作了不少牺牲:几十年过着贫乏枯燥的物质、精神生活,许多夫妻两地分居一二十年,许多人在父母临终前来不及回去看一眼,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过,他们并不为此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因为信念坚定,所以步履坚实。 2013年2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林俊德的夫人黄建琴代替林俊德登台领奖。她几度哽咽地说:“他工作起来就像着了迷似的。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非常坦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搞核试验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临终前的林俊德,唯一的心愿是回到马兰,回到他一辈子战斗
12、生活的那块大漠戈壁,希望马兰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一朵怒放的戈壁马兰凋谢了。而在罗布泊这片写满传奇的大漠戈壁上,那曲人人皆知的马兰谣却将永远传唱“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白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情铸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注】马兰:一种在“生命绝地”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16文中画线的句子拿林俊德的行为与黄继光的壮烈行为进行类比,突出了林俊德()的精神。 A勇敢同病魔做斗争 B献身祖国核事业 C淡泊名利忘我工作 D将生死置之度外 17下面对标题的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林俊德对马兰那片土地的眷恋与热
13、爱。 B象征林俊德等科技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C表现了马兰在艰苦环境下顽强生长的特点。 D表达了对以林俊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怀念之情。 18结尾引用马兰谣,妙处在于( ) 照应标题,点明题意。 歌词优美,耐人寻味。 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情真意切,引人共鸣。 19用自己的话概括那“令人动容的一幕”。 _。 20在谈及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时,林俊德抱着怎样的态度? _。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某高校曾以汕头市为例,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辅以文献法,进行过一项针对福州市小学生托管服务现状的调查。其中,有关小学生家长选择托管服务的主要因素的调查统计如下表所示: 材料二:在参
14、与调查访问的小学生中,有50%以上的小学生上托管班并非自愿,而是因为父母太忙,在家无人照顾;有30%的小学生是因为自己学习成绩较差,在家无人辅导作业,希望通过上托管班让老师辅导,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1根据材料,以下因素中不属于家长选择托管班时考虑因素的一项是( ) A机构是否有合法执照 B能否接送孩子上下学 C收费是否合理 D孩子能否寄宿 22根据材料,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父母太忙,无暇在家照顾孩子是一半以上小学生读托管班的原因 B56.6%的家长选择饮食健康卫生的托管服务机构 C考虑活动是否丰富多彩因素的家长比重最少 D30%的小学生想通过上托管班让老师辅导,以提高学习成绩
15、课外阅读我能行。 美的启发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了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它一眼,这里照样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嘀咕了一会儿,爸爸对我说出了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动员,先将垃圾铲成堆,再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外勾出美丽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拢翠竹,栽在花坛东西两旁。一天工夫,这儿变成了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不但没来这倒垃圾,而且纷纷把家里珍贵的花木奉献
16、出来,为这小小花圃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这里花团锦簇,翠木葱茏,竟然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人们工作之余,便来到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 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自在地歌唱 看着窗外美丽的风景,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爱上美! 23照样子,概括文章的有关内容。 第二段写建造花坛的经过是:铲垃圾、挑石块、_、_、_、_、栽花苗。 24在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窗外空地上,以前是_、_;而今,这儿变得_、_。 25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文章第四段使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拟人 B排
17、比 C拟人和排比 26第二段中“爸爸对我说出了一个好主意”。请简要介绍一下这个主意的内容。 爸爸对我说:“_。” 27本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感想? 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窗外 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拔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了。 可是,有一个早展,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已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立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凉掠过了我的心头!我不由感慨系之: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绊绊,几经周折,几度沧桑,又一次次地失落了许多至爱的朋友,生命不正如同这随风而逝的繁花么
18、? 这件事过了些时日,也就渐渐地淡忘了。一次,我下乡归来,感觉到室内空气有些沉闷,就不经意地打开了窗户,顿觉眼前一亮:一树火红的三角梅映入眼帘,它在夕阳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不能自制,我诧异,当初在落英的背后,为什么竟没有发现这萌动着的不屈的生命呢? 是的,芙蓉的最后一叶花瓣凋落了,人们对它的嘉许也遗忘在往昔的记忆里,可是三角梅却成长了,那火焰般灿烂耀眼的红色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更迭与延续。 谁能说,失去与获得不是一曲交响乐呢? 我久久地伫立窗前,深深感悟到:生命中没有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每个早晨都会有清丽而又朦胧的憧憬在你的窗前旋转、升腾,这个世界永远传送着希
19、望的序曲。 28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是( ) A一树火红的三角梅 B至爱的朋友 C阳光 D一株高高的芙蓉树 29对“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长在“我”的窗外 B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拔“我”的文思 C“我”与它相处的时间久了 D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红点点,煞是迷人 30下列表述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只要改变心态,便会发现到处是新的风景 B文中多处运用心理描写,不仅串联起窗外情景的更迭,更为哲理的抒发穿针引线 C失落了许许多多的朋友如同随风而逝的繁华 D“我”的心情变化仅仅只是因为景物的不同导致的 31结合全文,说说文中划线句子表达了作
20、者怎样的情感。 _。 32作者在刻画芙蓉树和三角梅形态的时候,只用寥寥数笔,你觉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_。 参考答案: 1AC 2A 3D 4B 5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巨大;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是来自人类自身。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文章第二、五、自然段可以找到答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接着到选项中进行对照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能力。首先我们要到文章中找到原句,接着浏览前后文,后文说“因为”,那前文就是在说为什么。而前文的内容:“太阳为地球持
21、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正是我们探讨的问题,所以“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不及太阳总量的1%”就是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章词语的理解能力。首先到文中中找到原句“来自人类自身”的位置,接着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后文说“近400年中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这就说明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很严重,对比即可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首先我们找到代词“这”,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可以在原文中找到,找代词的前文即可,即:“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5本题是启示类题目,回答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22、,首先要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应该得到的启示。作者通过写人类对地球的威胁,资源的过渡消耗,告诉我们人类要想长久的在地球生存,就要好好的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6 (性情或态度)古板执着,不肯变通。 不得志,不如意。 7母亲照顾父亲这件事。 8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9因为这根拐杖使吵了几十年的夫妻在温馨美好 的夕阳中,又互相搀扶着走在了屋外那条 小路上。 10“拐杖”在文中起线索作用。 【分析】此类题目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词语句子的理解,思想感情的表达。 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本题考查对文章
23、写作顺序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作用理解。 6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先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 固执:1.顽固坚持(正确或不适应新的情况的意见)2.(性情或态度)古板执著,不愿变通。 失意:1.不能实现自己的意愿;不得志2.双方意见不合 联系词语在文章中出现的句子: “母亲则是一个细致入微的人,性格又很固执。”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指古板执着,不愿变通 “母亲用她温柔执著的耐心一点点化解了父亲心中的失意。”失意时形容父亲不得志,不如意。 7“从没看见她照顾一个人如此细心”中“如此细心”的所指可以根据这句话后面的冒号后的内容“每天给父亲端茶送水,陪父亲聊天;天气晴朗的时候,还会搀扶
24、着拄拐杖的父亲到屋外散散步”,整理归纳为“母亲对父亲的照顾”。 8文章的写作顺序分为三种:时间变化顺序,地点变换顺序,事情发展顺序。 可以通过寻找时间变化关键词,地点变换的关键词,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确定文章的写作顺序,此文中不存在时间变化关键词,地点变换关键词,存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父亲在一起意外事故中摔伤了腿。 经过:母亲细致入微的照顾父亲,父亲减少了和母亲的争吵。 结果:父母感情又重新回温。 9“弥补了裂痕的拐杖”,因为“父亲是一个粗线条的人,脾气有些暴躁;母亲则是一个细致入微的人,性格又很固执。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总有吵不完的架。”,而“父亲在一起意外事故中摔伤了腿。”“而母
25、亲也变了,从没看见她照顾一个人如此细心”母亲照顾父亲这段时间,让父亲说出“拄拐杖的这一个多月,我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与你相处的岁月。真希望每天在你的搀扶下在黄昏的夕阳中散步,跟你平静地说说话。其实腿早好了,只是害怕丢掉拐杖就失去了你的搀扶。”而“我看见母亲的眼圈红了,我的心也湿润了。原以为吵了几十年的夫妻之间哪还有爱情可言,它原来就深深地藏在父亲的拐杖里。”,所以拐杖让吵了十几年的父母重归于好,重新互相搀扶走到在夕阳下,拐杖弥补了父母之间的“裂痕”。 10“拐杖”在文章中最先出现在题目之中,其次是父亲因摔伤腿需要拐杖,而父母也因为父亲驻拐,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父亲,让吵了几十年的夫妻在温馨美好 的
26、夕阳中,又互相搀扶着走在了屋外那条小路上。 所以拐杖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 11拟声词“噗”用得特别巧妙:“噗”既是熬粥过程中的声音,又好像是忍俊不禁的笑声,这样写突出了“八儿分粥”的童趣。 12 很贪吃 天真、聪慧 13 猜想锅中情景 被抱起观察锅中的一切 14D 15这锅中的红枣、饭豆都在一上一下的,似乎因为加热感到异常开心,有时还会发出“噗”的声音。 【解析】11考查了拟声词的作用。本文出现的拟声词是“噗”,“噗”既是熬粥过程中的声音,又好像是忍俊不禁的笑声,这样写突出了“八儿分粥”的童趣。 12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八儿很贪吃,还能反映出他天真、聪慧的特点。 13考查了
27、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从“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可知讲了猜想锅中情景。从“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可知写了被抱起观察锅中的一切。 14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八儿之所以想让妈妈抱他看看锅里的情景,侧面反映出他迫切地想吃腊八粥的心理。 15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拓展延伸。符合腊八粥的特点以及八儿的焦急心情即可,答案不唯一。 16B 17C 18 19示例: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让人扶着走向自己的办公桌工作。 20林俊德对于牺牲个人利益并不后悔,为自己能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而感到自豪。 【解析】16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合语段“一位
28、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可知林俊德献身祖国核事业的精神。 17考查对题目的理解能力。 马兰是中国核试验基地的名称,是林俊德战斗生活的地方,他临终前的唯一心愿是回到马兰,表现了他对那片土地的眷恋与热爱。 马兰是一种在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象征着以林俊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扎根边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 以“难忘一朵花儿叫马兰”为题,表达了人们对以林俊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深切怀念。 18考查结尾句的作用。文末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文章题目为莫忘一朵花儿叫
29、马兰,照应标题,点明题意。以此为结尾,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19考查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能力。结合句子“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此刻是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桌电脑只有5个小时。 ”可知。 20考查对人物态度的理解能力。结合句子“不过,他们并不为此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因为信念坚定,所以步履坚实。”可知林俊德对于牺牲个人利
30、益并不后悔,为自己能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而感到自豪。 21D 22C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和图表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一可知,家长选择托管服务主要考虑机构是否有合法执照、能否接送孩子上下学、收费是否合理等,是否提供寄宿并不在家长的考虑范围中。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和图表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可知,考虑机构是否有名气的家长占比重最少,所以C选项错误。 23 砌花坛 糊水泥 勾图案 堆细土 24 垃圾成堆 臭气熏天 花团锦簇 翠木葱茏 25C 26我们动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垃圾堆变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坛,变个法术怎么样? 27我们都要学会爱护环境,美化自己的家园
31、。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爱上美! 【解析】2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 我们可以从以下句子找到答案:于是,我们全家动员,先将垃圾铲成堆,再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外勾出美丽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拢翠竹,栽在花坛东西两旁。 2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 我们可以从以下句子找到答案:1. 我制了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它一眼,这里照样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2. 春去秋来,这里花团锦簇,翠木葱茏,竟然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 2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修辞
32、手法。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排比的修辞功能可以概括为“增文势”“广文义”。排比项诽迭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各排比项意义范畴相同,带有列举和强化性质,可拓展和深化文意。 26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 我们可以从以下句子找到答案:于是,我们全家动员,先将垃圾铲成堆,再从河边挑来石块,
33、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外勾出美丽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拢翠竹,栽在花坛东西两旁。一天工夫,这儿变成了另一番景象。 同学们可以将以上语句归纳为“爸爸”对“我”说的话,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 27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都要学会爱护环境,美化自己的家园。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爱上美! 28D 29B 30D 31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生活的得失成败,淡定从容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32好,因为作者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写,虽
34、然只写了寥寥数笔,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景物的美丽。 【解析】28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从“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可知答案。 29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要抓住题干中的“知己”这个词,明白其是“了解、赏识自己,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意思。再结合所给答案选项来作答 30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文中的心理描写,看到景物的变化而内心产生的情愫,心态变化可见是“我”的心情变化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景物的不同。 31本题考查理解关键句子表情达意的能力。给合句子中的词语:“没有不变的风景、朝着阳光、憧憬、希望。”等词来体会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2本题考查理解描写手法的能力。作答时要先表明观点,再把理由(以物来表现、抒发感情。只要能够抓住景物的最能引发人物感情的特点来描绘)说清楚、明白。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