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梳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梳理 .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部分知识点梳理 律诗(八句):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一、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二、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三、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四、人的感官角度:视觉 嗅觉 触觉 味觉 听觉 五、记叙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六、修辞手法作用及答题思路:比喻:运用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感情。拟人:运用拟人,把XX人格化(或:赋予 XX以人的情态、动作等),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表现了的思想感情。反复:运用反复,加强语气,强
2、调了(或:强烈地表达了的情感)。排比: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强调了 反问: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强烈表达了之情或(强调了)设问: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夸张:运用夸张,突出了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对偶:运用对偶,描绘了的景物(或:抒发了的情感;或:阐述了的哲理),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七、(一).赏析加点词语 1.答题对策:(1)解释词语意思(或词性)(2)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是否运用修辞)(3)揭示深刻内涵: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等作用 2.答题模式:加点词“”意思是,在句中是指(或写出了),表达了
3、作者(或人物)情感(思想)(二).赏析句子 答题对策(1)把握语言特点:看词语妙用: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 看修辞手法 看表达方式 (2)分析表达效果:结合语境分析妙处:生动形象写出了(内容)(3)揭示深刻内涵:联系主旨答作用:表达了的看法,抒发了情感,突出了中心 八、人称作用:第一人称(我、我们):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可信之感。第二人称(你、你们):便于直接对话,交流情感,抒情更强烈感人,有呼告效果,拉近与读者距离,读时倍感亲切 第三人称(他、他们):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叙述事件,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九、散文的线索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
4、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线索的作用:1.是贯穿全文的脉络,使文章浑然一体,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使结构完整严谨 2.深化文章主题 3.突出了情感 九、常见表现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象征、对比烘托、寓情于景、联想想象、设置悬念、渲染等。十、语段的作用 位置 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上(情感)的作用 开头 总领全文 作铺垫 埋伏笔 照应标题 引出下文等 开篇点题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交代故事起因 中间 承上启下 总结
5、上文 领起下文 埋伏笔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在写法上:插叙 欲扬先抑 结尾 总结全文 照应开头(文题)首尾呼应 画龙点睛 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 感情升华 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十、1.标题的含义.(题目如:怎么理解这个标题?)答题对策:(1)表层含义:指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2)深层含义:与文本相关联,能体现文章主旨和表达思想感情需要的内在意思。常包含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等 2.标题作用:(题目如:这个题目好在哪里或妙在哪里?)(1)是全文的线索(2)点明中心(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等 (5)点明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 十一、环境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等 2.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揭示人物性格 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4.烘托主题或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答题模式:具体描写了景色,渲染了氛围,烘托了人物情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出了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