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精品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精品教案.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的第三节,本章是 光学部分的重点章,全章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通过探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并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 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现象(第一节),第二单元是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 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实像和虚像,也能成缩小的虚像 (第二 节),第三单元是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经历并体会科学探究的基 本过程(第三节),第四单元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第四、五节)。探究凸 透
2、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u)关 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物 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 神。二、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 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本节教材的特点,确定本(1)知道实像和虚像的概念.(2)(3)知道物距与像距的意义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1).(2).(3).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
3、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欢迎下载 第 1 页,共 11 页 精品学习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三、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在知识方面,懂得少许浅显的物理道理,知道一些较简单的物理现象,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在能力方面,初步具 备了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感方面,他们有较浓厚的学习
4、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在此之前有过探究“平面镜成 像特点”的经历,知道探究的一般过程,对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有着较为浓 厚的兴趣,但本节探究课学生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实验探究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名词多,如物距(u)、像距(v)、焦距(f)、实像、虚像,特别是要找到各种像应 调整什么,如何调整,学生感到盲目;从数据中要得出结论也不易,因此老师必 须重视加强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课就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凸 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
5、:本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自主实验 操作,并分析数据,自主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 较高的要求,因此本节的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归 纳总结得出规律。五、教学研究目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全体总结提高。教师质疑-学生发问-共同猜想-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分析论证-总结提高-实际应用 六、教学思路设计:欢迎下载 第 2 页,共 11 页 精品学习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思路 通过对凸透镜 能成放大和缩 小的像引出思 考 学生分组讨 论设计实验 方案,教师
6、 进行归纳指 导 教师和学生 共同探究,实验数据中 总结归纳出 凸透镜的成 像规律 应 用 生 活 实例,加深 对 凸 透 成 像 规 的理解 镜 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苏科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 物理 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学习理解,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调整,教法 和学法的设计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一)课程目标的确立上:除了原有目标外,着眼与社会的需求,重点突出了学生学习知识后的能力和 情感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日 后的活动中能积极和别人团结协作。(二)教学内容的调整上:1、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
7、,充分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去讨论、去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实验,让学 生成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使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研 究课题那样去进行。2、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 程 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 猜想、分析,从中点拨其思维。3、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探索规律,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 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对科学研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融的情感,具有乐于探索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科学精 神。因此,本节课将把思维程序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8、的主线,教给学生一种 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达到教学的 真正目的。(三)教法和学法的设计:1教法方面: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进行 欢迎下载 第 3 页,共 11 页 精品学习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能力。主要教 法有:提问法、谈话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 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 个课时(每课时 45 分钟),第 1 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 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
9、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 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境,并且引导学生 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 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 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 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 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 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
10、高了学生的 科学素养。2学法方面: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自主性。为了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要 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 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 主人,确定本节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七、教学软件设计:多媒体平台、透镜(焦距不同)、光屏、蜡烛、火柴及光具座若干组。八、教学准备:1、知识准备:折射规律及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器材准备:光具座、蜡烛、光屏、透镜、火柴,刻度尺。3、课件准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凸透镜成像 九、课时安排:flash;自制照相机。共计二课时,第一课时
11、用于观察有关现象及收集证据(数据),第二课时用 于分析论证,交流合作,评估探究过程及了解透镜成像规律的初步应用。十、教学程序设计:欢迎下载 第 4 页,共 11 页 精品学习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一)教学流程图 第一课时 欢迎下载 第 5 页,共 11 页 精品学习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开 始 复习;1、认识透镜;2、透镜的作用;3、透镜的用途;4、凸透镜的几个重要参数:主光轴、焦点、光心 和焦距。5、焦距的测量方法;6、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投 影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投影 凸透镜能否象平面镜一样成像 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并 调节凸透镜和课本的
12、距离以及凸 透镜和眼睛的距离,进行比较 凸透镜成什么样的像 投 影 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倒立缩小的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 本节探究的内容 规律,介绍物距、像距、焦距,如何据 实验器材进行探究过程 猜想并建 立假设 投 影 学生应用光具座、光具盒、蜡 烛、火柴等实验器材,设计实 验,探究规律 欢迎下载 第 6 页,共 11 页 精品学习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老师明确实验要求,全程 监控,组织协作,释疑 学生进行实验,相互讨论、交流,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 的现象及规律 教师指导学生得出完整 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结论 教师总结本节情况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结论 投影 熟记并理解凸透镜成像
13、规律 课后作业 结 束 第二课时 开 始 提问上节课得出的结论 学生回答问题 凸透镜成像过程 动画模拟 欢迎下载 第 7 页,共 11 页 精品学习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引导学生在演示动画过程 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投影 教师举例 投影 学生练习,巩固对知 识的应用 投影 小结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应用 投影 学生的作业 投影 结 束 图形说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选用 开始结束(二)详细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复习:1、认识透镜;2、透镜的作用;3、透镜的用途;4、凸透镜的几个重要参数:主光轴、焦点、光心和焦距。欢迎下载 第 8 页,共 11 页 精品学习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14、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5、焦距的测量方法;6、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二、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凸透镜能否象平面镜一样成像?学生活动:1.请同学们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字,若适当增加凸透镜与字之间的距离,并调节眼睛与透镜的距离,仔细观察,看到的像有没有变化呢?2.学生讨论并交流观察到现象。三、教学过程:1.刚才同学们针对你们观察到的各种像,你们想了解一点什么呢?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1)什么时候成正立放大的像?(2)什么时候成倒立缩小的像?(3)什么时候又成倒立放大的像?2.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时,有什么规律,我们还需要介绍几个 知识点:(1)物距(u):物体到透镜的距离;(2)像距(v):像到
15、透镜的距离;(3)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也 可用眼睛观察到)(4)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设计实验 3.学生讨论、根据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方案:(1)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2)本实验中得到各种不同像时的物距、像距分别与焦距之间有什么 关系。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4.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督促他们及时记下各种数据,给 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的帮助与提示。欢迎下载 第 9 页,共 11 页 精品学习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分析与讨论 :同学们针对记录的各种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1)先分小组讨论一会儿,小组间
16、互相交流;(2)(3)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班级交流;教师进行小结成像的规律。(4)如何来检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6.换另一焦距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验证得出的规律与重复实验的结 果是否相符。7.教师总结本节的情况并投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布置作业:熟记并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上节得出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内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回答问题 二、交流与合作 教师提问:1.同学们继续针对验证实验进行交流,实验中还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1)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哪儿?(2)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在哪儿?(3)什么情况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情况下像
17、与物在凸透镜 同侧?(4)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是怎样变化的?像距 与焦距间有什么关系?(5)讨论把凸透镜挡住一半,像有无变化;像的亮暗有无变化等。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师用动画模拟凸透镜成像实验 引导学生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结论,并在模拟过程中通过对比加 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理解。欢迎下载 第 10 页,共 11 页 精品学习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利用课件展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 4.利用课件让学生练习,强化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和理解 5.利用投影展示教师归纳总结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见下表。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物、像与
18、像距 光屏能 透镜的 否接收 备注 正立还 放大还 实像还 u v 是倒立 是缩小 是虚像 位置 到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v2f 能 像放大 与缩小 的分界 点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能 fu2f 能 实像与 虚像的 分界点 u=f 不成像 uu 不能 三、布置作业:完成教与学课堂作业 十一、教学体会和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1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课堂气氛活跃。2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知识传授为辅。3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延伸,由课内辐射到课外。缺点之处在于:1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的交流与评估重视不够。2教师对 学生的课后探究情况没有进行及时地交流与评价,肯定学生的收获与体验。3.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教师不能很好的给予指导。4.学生在教师进行凸透镜成像 的动画模拟时,学生的关注对象不同,教师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准 确记忆,学会应用。今后的改进方面:积极开展学生探究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努力提高学 生素质。(执教者:西安市第七十六中学 赵增奇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育硕士)欢迎下载 第 1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