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六年级数学精品讲义.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9093216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3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六年级数学精品讲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小学六年级数学精品讲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六年级数学精品讲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六年级数学精品讲义.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小学六年级教案 第四单元 比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与比例的关系。2在举例、分类、观察、比较、抽象与概括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3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过程:一、导入 1课件出示国旗画面,三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2课件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天安门升旗仪式上的国旗:长

2、 5m,宽 10/3m 操场升旗仪式上的国旗:长 2.4m,宽 1.6m 教室里的国旗:长 60cm,宽 40cm.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们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结合国旗的知识来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老师板书课题。二、新授 1教学比例的意义。出示 P40 主题图,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分别写出不同场地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之后学生汇报、交流。观察写出的比,想一想,这些比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用等号连接的两个比的式子可以怎样写?(可以用等号连接,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3、因为它们的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之后,老师概括比例的意义 0:40,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叫做比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概括一下比例的意义。交流后让学生勾画 P40 概念,全班齐读。那么,怎么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学生独立完成 P40 做一做。刚才我们先写了比,然后又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个数)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2.4:1.6 =60:40 -内项-外项 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

4、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2.4/1.6=60/40。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先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再算一算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2.440=96 1.660=96 2.440=1.660)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是否也存在上面发现的规律?(存在)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有这种规律?小组合作,举出这样的例子。(学生自由列举)通过探究,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小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

5、乘,积相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完成 P41 做一做,反馈后引导学生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不仅可以应用比例的意义,还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三、巩固应用:P43 2.3.四、小结: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解比例 教学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解比例。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习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3让学生在解比例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解比例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难点:明确解比例的依据,能正确地解比例。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

6、们学习了比例的有关知识,请你判断一下,下面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课件出示)2:3 0.5:0.2 0.6:0.8 1/3:1/10 3:1.2 4:6 2/3:1/5 3/5:4/5 讨论交流:什么叫做比例?刚才那些同学的判断对吗?你是怎样知道的?2填空并说明理由。1:3=():()3:8=9:()因为与1:3比值相等的比有很多,所以这道题的答案不唯一,只要比值是1/3就可以了。5:3=9:(2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之积是 89=72,外项积也应该是 72,723=24,所以括号里填 24。3借题导入:3:8=9:()中的未知项也可以用 x 表示,写作 3:8=9:x,像这样求比例中的

7、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老师板书课题。二、新授 1.教学例 2,探究解比例的方法。出示例 2,读题,学生弄清列式及解题根据,自主尝试解答,之后汇报交流,老师指名学生板演并交流列式及解答根据。(先列出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积=内项积”把比例改写成方程,然后解方程。)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 Xm。X:320=1:10 10X=320 1 X=(3201)/10 X=32 答:这座模型高 32m。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每面国旗的大小不学习必备 欢迎下

8、载 2.教学例 3,探究分数形式的比例的解法。出示例 3,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老师结合学生汇报进行板书。3.总结解比例的过程:解比例首先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根据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三、巩固应用:1.P44 8.(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P44 9.10.11.(指导学生先列比例,再解比例)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谁能说说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设未知数为 X,再列比例,最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未知项)正比例 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2了解表示成正

9、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正比例的简单问题。3通过观察、实验、计算等方法,逐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6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 5 双一包的,售价为 25 元,一种是 8 双一包的,售价为32 元,哪种袜子更便宜?学生独立完成后,老师提问:你们是怎么比较的?(求出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

10、较)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单价=总价数量)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老师板书课题。二、新授 1教学例 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出示例 1 表格,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思考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表中有数量和总价两种量,数量增加,总价增加;数量减少,总价减少。数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总价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数量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总价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认识相关联的量。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

11、看看有什么规律。0.5/1=1.0/2=1.5/3=2.0/4=2.5/5=3.0/6=3.5/7=4.0/8,比值相等。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铅笔的单价)让学生用公式把铅笔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总价/数量=单价(一定)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每面国旗的大小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

12、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 y 和 x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y/x=k(一定)(老师板书)3列举并讨论成正比例的量。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说一说。(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小结:成正比例的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哪个条件是关键?(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它们的比值不变,这是关键。)4认识正比例图像。课件出示例 1 表格及正比例图像,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和图像,你发现了什么?(每一个数量和相对应的总价组成的一组数在图像上都体现为一个点,这些点

13、连起来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把数对(10,5.0)和(12,6.0)所在的点描出来,再和上面的图像连起来并延长,你还能发现什么?让学生操作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两个点与上面的图像仍能连成一条直线。无论怎样延长,得到的都是直线。)从正比例图像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由一个量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可以直观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情况)利用正比例图像解决问题。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买 7 只铅笔总价是多少元?20 元能买多少只铅笔?(3.5 元;40只)小明买的铅笔的数量是小丽的 2 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在单价一定的情况下,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小明买的铅笔的数量是小丽的

14、2 倍,他花的钱也应是小丽的 2 倍。)三、巩固应用 1P46 做一做,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交流。2P49 2师生共同完成。3P49 4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并集体订正。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反比例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5、课件出示,一个圆柱形的水箱,底面积是 0.78 平方米,高是 1.2 米,它能装水多少立方米?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反馈。你是根据什么公式进行计算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之间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在什么情况下气肿的两种量成正比例?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每面国旗的大小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成正比例;高一定,体积和底面积成正比例。)2引入课题 如果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又成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16、。板书课题:反比例。二、新授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成反比例的量。课件出示 P47 例 2,引导学生汇报:表中有哪两种量?(有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这两种量)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杯子的底面积增加,水的高度降低;杯子的底面积减少,水的高度升高)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都是 300,是一定的,也就是底面积高=体积(一定)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杯子的底面积增加,水的高度反而降低;杯子的底面积减少,水的高度反而升高,并且水的高度和杯子的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把水的高度和杯子的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17、反比例关系。2在自主学习中理解、掌握反比例的意义及关系式。让学生阅读 P47 内容,交流自己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再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反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标示(xy=k(一定),老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强调乘积一定)3在对比学习中明确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异同。课件出示例 1 和例 2,比较交流:正比例与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都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且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不同点是正比例关系中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中乘积一定。)4举例,进一步深化对反比例的认识。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吗?(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例;总价一

18、定,单价与数量成反比例。)5在合作探究中了解反比例图像。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反比例图像是什么形状呢?请同学们利用例 2 的数据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画坐标系,描点,连线。之后汇报:反比例图像是曲线。三、巩固应用:P48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四、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正比例与反比例有什么异同点?比例尺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以及将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3能根据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4使学生经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培养学

19、生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教学难点: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出示纸面和中国地图同样大小的北京地图,观察并交流这两幅地图有什么不同?(名称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每面国旗的大小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不同,一个是中国地图,一个是北京地图;比例尺不同)同样大小的纸面,为什么一张能表示出整个中国,而另一张只表示

20、出一个城市?(作图时,选定的比例尺不同)2导入:什么是比例尺?它是比还是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老师板书课题。二、新授 1学生自学 P53 例 1 上面的内容,了解比例尺的意义。课件出示自学提纲,之后讨论交流。明确:什么叫做比例尺?比例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时按照实际尺寸无法绘制平面图,这就产生了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的需求,因此就产生了比例尺。)比例尺有什么作用?(放大和缩小两方面作用)比例尺是比还是尺?(是比,不是尺)比例尺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 观察实物地图(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00000000,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050km,了解比例尺的

21、两种形式。)第一个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00000。第二个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 1cm 距离相当于地面上 50km 的实际距离。(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一小格表示图上距离 1cm,0 后面第一个数表示图上距离 1cm 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那个单位。两小个表示图上距离 2cm,0 后面第二个数表示图上距离 2cm 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那个单位,以此类推)3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你能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先让学生独立改写,再指名板演: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cm:50km=1cm:5000000cm=1:500

22、0000 结合学生板演,归纳改写的方法。4课件出示机器零件图,认识放大比例尺。观察机器零件图,思考:这副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这幅图的比例尺与我们之前接触的比例尺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比例尺是 2:1,表示图上 2cm 相对于实际距离 1cm,之前接触的比例尺,比的前项为 1,这幅图的比例尺比的后项为 1)小结: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照一定的比放大,我们刚才学习的就是放大比例尺,放大比例尺通常后项为 1。5自学例 1,知道怎样求比例尺。学生独立阅读例 1 后思考:求比例尺需要知道哪些已知条件?求比例尺要用哪个公式?求比例尺应注意什么问题?交流汇报,提炼方法。小结:

23、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出它们的比值就是比例尺,求比例尺之前,单位一定要统一。三、巩固应用:1P53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指名汇报。2P56 1本题考查比例尺的意义和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让学生试做后再集体反馈。3P56 3在书上测量,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视指导。四、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比例尺的应用 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每面国旗的大小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比例尺,能熟练地求出比例

24、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会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合作探究,运用方程解决比例尺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比例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比例尺绘制平面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 什么是比例尺?关于比例尺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从对比例尺意义的认识,对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认识等方面回答)说一说下列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比例尺的实际意义)比例尺 1:250000 比例尺 80:1 比例尺 02040km 2导入新课 回顾完上节课的内容,接下来我

25、们学习新的知识。老师板书课题:比例尺的应用。二、新授 1教学例 2,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课件出示例 2,读题后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思考交流,如何求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设实际距离为 xcm,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根据比例的意义,直接用图上距离 7.8 米乘比例尺中的 400000,求出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设的实际长度要以“cm”为单位?(因为图上距离的单位是 cm,只有图上距离的单位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了,才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列比例尺的依据是什么?(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400000 表示什么?

26、(实际距离400000cm)。之后让学生独立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再指名学生板演:解: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 xcm。7.8/x=1/400000 x=7.8 400000 x=3120000 3120000cm=31.2km 答: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 31.2 千米。巩固拓展:如果在比例尺为 1:400000 的规划图上,地铁 1 号线上的某两地之间的距离是 1千米,那么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多少?1 千米=100000 厘米 解:设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 xcm。x/100000=1/400000 x=100000 400000 x=0.25 答:这两地之间的

27、图上距离为 0.25cm。2教学例 3,根据比例尺画平面图。出示例 3,读题,你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怎样才能准确地画出平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每面国旗的大小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面图呢?(引导学生明确,若想画得准确,应按照题目中给定的比例尺求出三个同学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分别求出三个同学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后,学生动手画图,老师巡视指导,之后反馈集体订正。小结概括根据比例尺画图的一般方法: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根据数据,画出图

28、形。三、巩固应用:1P55 做一做,引导学生说一说绘制平面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绘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再完成本题。2P57 5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需要注意的地方 3P57 8填写后,说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4P57 9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时,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

29、学习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各边按照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图形的大小变了,形状不变。教学难点:掌握把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 1观察、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观察、感受。出示有“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纸卡,提问纸卡上写的是什么?(小 5 号字,看不清楚)然后老师把它放在投影仪上,调整缩放键,逐渐调大,再问纸卡上写的是什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纸卡上的字之前看不清楚?而现在又看清楚了呢?(因为字被放大了)2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出示 P59 主题图,这

30、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图 2、3、4)哪些是把物体缩小?(图1)。今天就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一起来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老师板书课题。二、新授 1探究把图形放大的意义和方法。课件出示例 4,思考并交流:按 2:1 放大是什么意思?(要画的图形的每条边都是原来长度的 2 倍,要着重提示学生注意 2:1 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而不是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以正方形为例,具体画图时应该怎么做?正方形原来的边长是 3 个单位长度,现在按 2:1 放大后,边长应该是 6 个单位长度。学生独立画图,老师巡视指导。完成例 4。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是中华人民

31、共和国的象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每面国旗的大小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怎样画长方形?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扩大到原来的 2 倍后,再画长方形。怎样画三角形?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扩大到原来的 2 倍后,连接两条直角边的端点。引导学生观察放大后的图形和原图形。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它们的内角、边长、周长,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图形变大后,内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形状不变;图形的各边长都扩大到原来的 2 倍,所以周长也扩大到原来的 2 倍。)2合作探究,理解图形缩小的意义和方法。如果把放大后的正方形按 1:3,长方形按 1

32、:4,三角形按 1:2 缩小,各个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方格纸上画画看。(引导学生明确这三个图形按相应的比缩小时,边长应该是多少,从而得出结论:图形变小,形状不变)学生动手操作,画出缩小后的图形,之后交流各自的作品。3归纳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变化特点。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异同?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形状相同,大小不同。三、巩固应用 1P60 做一做,学生画好后,同桌交流。2P63 1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有什么收获?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能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同时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2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

33、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3经历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4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准确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过程:一、导入 1复习铺垫 出示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提问:每道题中各有哪三种量?其中哪种量是不变的?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如何变化?成什么比例?学生讨论后回答。2引入新课 生产、生活

34、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可以应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老师板书课题。二、新授 1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出示例 5 主题图,学生汇报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指名学生完整叙述题意,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例 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 8t 水,水费是 28 元,李奶奶家用了 10t 水。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每面国旗的大小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例 5 的问题。算术方

35、法:28810 正比例知识解答:(用水的吨数和水费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水费与用水吨数的比值不变,可用正比例知识解答)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 x 元。28/8=x/10 8x=28 10 x=280/8 x=35 答:李奶奶家上月的水费是 35 元。拓展: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 42 元,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解:设上个月用了 xt 水。28/8=42/x 28x=42 8 x=12 答:上个月用了 12 吨水。2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出示例 6 主题图,读题,让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例 6。算术方法:100525 反比例知识解答:(每天的用电量和用电天数是相关联

36、的两种量,每天的用电量与用电天数的乘积也就是总用电量是不变的,所以可用反比例知识解答。)解:设原来 5 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 x 天。25x=100 5 x=(100 5)/25 x=20 答:原来 5 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 20 天。拓展:现在 30 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多少天?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3总结用正、反比例知识解题的思路。结合例 5、6 解题过程思考,用比例知识解题时,应该怎样想?怎样做?用比例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列出等式?小结:应用比例知识解题时,首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关系(板书:判断比例关系)然后找出相关量对应的数值。(板书:找出对应数值)最后根据正、反比

37、例的意义列出等式并解答。(板书:列出等式并解答)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成正比例根据比值相等列等式,成反比例根据乘积相等列等式。三、巩固应用 1P62 做一做 1.2 题 找出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什么比例。说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利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检验结果是否正确。2P64 5.6.7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每面国旗的大小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自行车里的数学 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

38、的圆、比例、排列组合等知识解决问题,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2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3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变速自行车变化出不同速度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 对于自行车的种类,你有哪些了解?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自由回答。有普通自行车,还有变速自行车。二、新授 1探究自行车的速度和内在结构的关系。猜测,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分

39、组讨论,怎样才能知道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可以蹬一圈直接测量。也可以计算得出。)观察讨论:前齿轮转过一个齿,后齿轮转过几个齿?你是怎样知道的?前齿轮转动一圈,后齿轮转动几圈?齿轮的齿数与齿轮的转数有什么关系?(前齿轮转过一个齿,后齿轮也转过一个齿,因为链条间的孔与前后两个齿轮的每一个齿相对应。前齿轮齿数前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数。齿轮的齿数与齿轮的转数成反比例。)引导学生尝试总结蹬一圈的路程的公式。(蹬一圈的路程=车轮的周长前轮轮齿数/后齿轮齿数)实际操作、测量、计算,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蹬一圈直接测量,误差比较大。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后齿轮转数计算的结果相对准确)2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

40、出多少种速度。(课件出示变速自行车的前后齿轮数表)提问: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是怎样的?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变速自行车游 2个前齿轮,6 个后齿轮。根据这个结构和前后齿轮的齿数,可以组合出 26=12(种)速度,其中有两个速度相同,所以这种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 11 种速度。)质疑:蹬一圈,所走的路程与什么有关?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所走的路程与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有关。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的比值越大,蹬同样的圈数,自行车走的距离越远。三、巩固应用 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 0.7m,前齿轮有 48 个齿,后齿轮有 16 个齿,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说出解题过程。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每面国旗的大小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