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91872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88 大小:1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pdf(8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四 则 运 算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而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 根 据 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单元教学要求: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难点: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含小括号的

2、三步计算式题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P4/例1、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

3、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1、“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新授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2、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

4、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1)71-44+85=27+85=1 1 3 (人)7 1-4 4 表示中午4 4 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 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2)987 4-3 X 6 6 +3 X 987=3 2 9X 6 =2 X 987=1 97 4 (人)=1 97 4 (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 算出了 1 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 是 3天的几倍

5、,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 天的987 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3、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4、巩固练习(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 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 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2)P 5/做一做 1、2(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三、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

6、(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己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四、作业P 8/1 4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一)1.滑冰场上午有7 2 人,中午有4 4 人离去,2.“冰雪天地”3 天接待987 人。照这又有85 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7 2-4 4+85 (1)987 4-3 X 6 (2)6 4-3 X 987=2 7+85 =3 2 9X 6 =2 X 987=1 1 3 (人)=1 97 4 (人)=1 97 4 (人)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7、期 第 节第二课时: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数

8、学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24+24+24+2=24+24+12=48+12=60(元)2 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 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2)24X2+24+2=48+12=60(元)2 4 X 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

9、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等等。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小组讨论,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汇报(1 )2704-30-180-30=9-6=3(名)270 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0(2)(270-180)4-30=904-30=3

10、(名)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设计意图: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掌握知识)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P7/做一做 1、2P U/做 一 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四、作业P89/59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二)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1)2704

11、-30-1804-30(2)(270-180)4-30=9-6=904-30=3(名)=3(名)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三课时:归纳运算顺序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重点:归纳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小括号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忆前

12、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设计意图:增强学生记忆,让学生在会议中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出示例5(1)42+6X(12-4)(2)42+6X12-4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2.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谁能把

13、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检脸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三、巩固练习P12/做一做 1、2P14/4教师巡视纠正。四、作业P 1 4-15/2、3、57板书设计:(1)42+6X(12-4)=42+6X8=42+48四则运算(三)(2)42+6X12-4=42+72-4=114-4=90=110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4、。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四课时:0的运算教学内容:P 1 3/例 6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充分阐述0的有关运算,讲清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运算顺序。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1)1 0 0+0=(2)0+5 6 8=(3)0 X 7 8=(4)1 5 4-0=(5)0 4-2 3=(6)1 2 8-1 2 8=(7)0 4-7 6=(8)2 3 5+0=(9)9 9-0=(1 0)4 9-4 9=(1 1)0+3

15、1 9=(1 2)0 X 2 9 二(设计意图:通过口算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学生提出。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小结:0。如 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 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不能做除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o(设计意图:开展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同时锻炼自己的思考与说话能力)三、小结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

16、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四、作业P 1 5 1 6/8 1 3板书设计:1 0 0+0=1 0 0 2 3 5+0=2 3 5关 于“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3 1 9=3 1 9 0+5 6 8=5 6 89 9-0=9 90 X 2 9=00 4-7 6=04 9-4 9=01 5 4-0=1 5 40 X 7 8=00 4-2 3=01 2 8-1 2 8=0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乘。或。乘一个数,还得0。0除以一个非。的数,还得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能否做除数?0不能做除数。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一单元测试3课

17、时教学目的:检测学生对第一单元的掌握情况。查 漏 补缺。针 对 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评。教学过程:I、学生测试。2、批阅。3、讲解。(利用其他时间进行)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H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18、。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2、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单元教学重、难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G)教学内容:教科书18页 例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任意方向和

19、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自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姚3伍二、探索新知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Ci B JL,100千 人向。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质疑:(1)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小组讨的找到目安一练:你上动吐鲁2、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

20、行 进 200千 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试一试解决。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有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课 本 18页 例 1 及做一做2、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护卫舰的位置是 偏_ _ _ 度,距离雷达站_ 千 米。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 米。鱼雷艇的位置是 偏_ _ _ _度,距离雷达站_千 米。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场 在 电 视 塔 西 偏 南 4 5 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向;博 物馆在也视塔东偏南6 0 度 的 方 向;动

21、物园在电视塔(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得到学习的机会和锻炼)板书设计:位 置 与 方 向(1)课后反思: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二课时位置与方向(2)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学目的一、复习引入合作绘图、练习巩固目的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

22、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1)停车场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小红家在广场的偏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 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方向)二、探索新知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

23、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

24、的距离。(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制作的心得和感受)三、练习:1、完成书上习题21页 3、4 题并订正。2、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2)停车场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小红家在广场的 偏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课后反思: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三课时位置与方向(3)教学内容:第 22页例3 和做一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5、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观察书上插图小组讨论(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2、汇报讨论结果(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

26、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3、答疑解难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复习巩固1、完成做一做(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三复习反馈1、完成练习第1、2 两题2、当堂汇报(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 0 0 米。)(小刚)(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3)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 月 日

27、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四课时:位置与方向(4)教学内容:教科书2 3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每 个(小组)学生一个越野路线图,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教学过程:一、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小组讨论:(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一个越野车队,

28、四个赛段的时间分别是1 5 分钟、5 分钟、35 分钟、5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 0 千米讨论:为什么第一赛段的路程与第三赛段路程长短差不多,时间却相差一倍多?车坏了、路是上坡、路上障碍物多、路上休息了一些时间(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行走路线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二、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1、在起点的东偏北4 0 方向距离35 0 千米的地方是点12、在 点 1 的西偏北2 5 方向距离2 0 0 千米的地方是点2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 0 方向距离它30 0 千米的地方起 凝 挥 学 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三、看图填空(1)点

29、1 的 西 北 方 是,终点在起点的.-1方向,点 2在起点的 方向.(2)说出具体路线:从起点出发,先向 偏 度 方 向 走 k m 到点1,再向 偏 度方向走1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二单元测试3课时教学目的:检测学生对第二单元的掌握情况。查 漏 补缺。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评。教学过程:1、学生测试。2、批阅。3、讲解。(利用其他时间进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

30、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乘法运算定律则安排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2、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

31、时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教学内容:P28/例1 (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等等。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二、新授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教师巡

32、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 0+5 6=5 6+4 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a+b=b+a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符号表示:+=+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 8+1 0 4+9 6)=8 8+(1 0 4+9 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出示:(6 9+1 7 2)+2 86 9+(1 7 2+2

33、 8)1 5 5+(1 4 5+2 0 7)(1 5 5+1 4 5)+2 0 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号表示:(+)+O=A+(+)教师板书:(a+b)+c=a+(b+c)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三、巩固练习P 28/做一做P 31/4、1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 业:P 31/3板书设计:(1)

34、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0+56=9 6(千米)56+40=9 6(千米)加法的运算定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0+56=56+40:(学生举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8 8+104+9 6 104+9 6+8 8=19 2+9 6=200+8 8=28 8 (千米)=28 8 (千米)(8 8+104)+9 6=8 8+(104+9 6)(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这叫做加法交换律。a+b=b+a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c=a+(b+c)教学反思

35、: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二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内容:P 30/例 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新授出示:例 5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 四 天 城市 A-B第 五 天 城 市 B-C第

36、六 天 城 市 C-D第七天 城市D f EA-B 115千米B-C 132千米C-D 118千米D-E 85千米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

37、掌握知识。)三、巩固练习P30/做一做四、小结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P32/57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115+132+118+85=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200+250=450(千米)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三课时: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

38、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口答:(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 6+()=7 5+()()+3 8=()+5 92 4+1 9=()+()a+5 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 3 2+8 5=7 1 7 8 5+6 3 2=()3 0 4+2 1 5=5 1 9 2 1 5+3 0 4=()(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 4 0+2 5 0=2 6 0+1 3 02 0+7 0+3 0=7 0+3 0+2 02 6

39、0+4 5 0=4 6 0+2 5 0a+4 0 0=4 0 0+a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迂移)学生小结。二、练习本独立完成: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 3 7 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 5 7 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 4 0 0 千米,还有2 6 0 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求:(1)画出线段图。(2)列式计算。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 1 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

40、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 5和 4 8 0 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 2 5和 7 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口里填上适当的数。3 6 9+2 58+1 4 7=3 6 9+(D+1 4 7)(2 3+4 7)+56=2 3+(+)6 54+(9 7+a)=(6 54+口)+(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a+(2 0+9)=(a+2 0)+91 5+(7+b)=(2 0+2)+b(1 0+2 0)+3 0+4 0=1 0+(2 0+3 0)+4 0(5)用简便方法计算:9 1+8 9+1 1 7 8+4 6+1

41、 541 6 8+2 50+3 2 8 5+4 1+1 5+59计 算:4 8 0+3 2 5+7 53 2 5+4 8 0+7 5(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三、小结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 4 0+2 50=2 6 0+1 3 02 0+7 0+3 0=7 0+3 0+2 02 6 0+4 50=4 6 0+2 50a+4 0 0=4 0 0+a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四课时: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内容:P 3 4/例 1 (乘法交换律)例 2 (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

42、、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直观感受)二、新授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1)4 X 2 5=1 0 0 (人)2 5X 4=1 0 0 (人)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

43、生的举例进行板书。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 X b=b X a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2)(2 5 X 5)X 2 2 5 X (5 X 2)=1 2 5 X 2 =1 0 X 2 5=2 5 0 (桶)=2 5 0 (桶)小组合作学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字母表示。小

44、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设计意图:从解决问题入手,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关键处给予点拨。)三、巩固练习P 3 5/做一做 1、2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完善板书。五、作业:P 3 7/2 4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2 5 X 4=1 0 0 (A)4 X 2 5=1 0 0 (人)(2 5 X 5)X 2 2 5 X (5 X 2)2 5 X 4=4 X 2 5 =1 2 5 X 2 =1 0 X 2 5(学生举例)=2 5 0 (桶)=2 5 0 (桶)(2 5

45、X 5)X2=2 5 X (5 X2)(学生举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这叫做乘法交换律。a X b=b X a教学反思: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 X b)X c=aX (bX c)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五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

46、5 0 X 2=1 0 0 5 0 X 2 0=1 0 0 02 5 X 4=1 0 0 2 5 X 8=2 0 0 2 5 X 1 2=3 0 0 2 5 X 4 0=1 0 0 01 2 5 X 8=1 0 0 0 1 2 5 X 1 6=2 0 01 2 5 X 2 4=3 0 0 0 1 2 5 X 8 0=1 0 0 0 0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板书:5 X 2 2 5 X 4 1 2 5 X 8(2)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3 0 X 6 X 7=3 0 X (口义口)1 2 5 X 8 X 4 0=(OXO)X口(3)计算

47、:4 3 X 2 5 X 4 2 5 X 4 3 X 4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 1 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 2 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 2 5 与 4相乘,或把2 5 放在4 3 的后面,使 2 5 与 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2 5 X

48、4 2 X 4 6 8 X 1 2 5 X 84 X 3 9 X 2 5(5)对比练习:4 X 2 5+1 6 X 2 54 X 2 5 X 1 6 X 2 5(2 5+1 5)X 4(2 5 X 1 5)X 44 6 X 2 5(4 0+6)X 2 54 9 X 4 9+4 9 X 5 14 9 X 9 9+4 9(6 8+3 2)X 568+32X5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二、小结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

49、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P36/例3(乘法分配律)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过程:一、铺垫孕埋伏思考问题。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

50、活动?(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二、新授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1)(4+2)X25=6X25=150(人)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2)4X25+2X25=100+50=150(人)4 X 2 5表示2 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利树,2 X 2 5表示2 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小组合作:(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汇报。教师要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