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1一、总体印象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两步计算应用题之后,第二次单独编排的内容。平时的解决问题都体现在各章各节之中。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思考教学中的几点尝试: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解决问题强调学生应用自己的算法,能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但我们在学生碰到困难时,也要引导学生借助基本的数量关系式、线段图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并使学生自己能逐步学会分析、解决。2、注意解决问题的教学重点是分析思路。
2、美国全美数学教师委员会会刊制定的数学课标就提出来:数学课堂要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孩子学会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而教,把解决问题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来教学,以前我们教应用题很关注结构和数量关系,看问题求什么?找相应的条件,结构是固定的,老师教学时有章可循。完事有序地叙述题目。3、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多样化是指学生在解题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不同的方法要有本质上的区别,平时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老师在不断的问还有什么方法?有个别老师还把分步列式与综合算式当成了两个方法,我想这就没必要了。因为根本的解决思路还是一致的。教学中的几点温馨提醒:现在的解决问题多数都是以
3、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的,这样的呈现方式,信息量大很开放,也很迎合孩子的心理。但长此以往孩子的读信息能力就会欠缺,也使孩子在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存在问题。我们关注到这个问题之后,在解决问题时以纯文字的形式出现,学生的读题能力就大不如前,希望这点能引起老师们的注意: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逐步向文字表达过渡。实践活动:设计校园。学习了测量、面积,方位基础之上。1、收集信息。了解我们的学校原来是怎么样的,看看其他学校的情况,在孩子调查的基础上为设计新校园打下基础。2、分析信息。让学生进行讨论,我们要添些什么,教材提供两个方面:师生日常需要,来源于借鉴,从其他学校调查来的可以借鉴到本学校的。每个学校不同,可
4、以具体安排,不要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3、设计新校园。注重小组之间的学习与合作。4、欣赏、展示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在哪个方位上设计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不要把作品粘在黑板上,大家做的都很好就完了。三年级数学教案2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教材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公里)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正确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直接性”和“可视性”的体悟或者从感受经验比较抽离,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学情分析: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认识了
5、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会在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中接触到千米(公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周围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相应的换算。2、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1千米究竟是多长”,形成对“千米”的量感。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教学难点:通过体验,形成对“千
6、米”的量感教学关键:通过亲身体验充分感知1千米究竟有多长。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关于长度的单位,说一说,你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不能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一下?板书:米(m) 厘米(cm) 毫米(mm)请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进率。板书: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下面的括号中填什么长度单位合适?课桌的长度约是100( )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 )学校运动会比赛跑200( ) 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是2( )(说明: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3、师:国庆节,老师从上海出发到南京,指示牌显示距离南京还有
7、268(?),后面应该是哪个长度单位呢?4、揭示课题:用米、厘米都太短了。上海到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板书:千米的认识(说明:从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二、探究(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1、出示图片。图1:路标。图2:限速。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小结:表示铁路、公路等比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二)新课展开:1、初步建立“千米”观念:师:各位同学,请大家看运动场的跑到图,它
8、的环形跑道一圈是200米,这样跑几圈刚好是1000米?(5圈)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练一练: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想:2千米就是2个1千米,即20xx米5千米=( )米想:5千米就是5个1千米,即5000米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出示学校周边地图:这是我们学校周围的地图,从校门口出发,你认为走到哪里是1千米呢?(学生讨论,交流,反馈)(说明:以情激趣,使学生感到生边处处有数学,由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三、练习巩固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些练习,
9、看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1.填空8千米=( )米 4千米400米=( )米3千米25米=( )米 2750米=( )千米( )米让学生独立尝试,加深对千米的认识。(2)交流反馈。2.选择题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身高约4( ),每小时能跑40( )A.厘米 B.米 C.千米海拔最高的大河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平均高度约为海拔4( )A.厘米 B.米 C.千米四、联系生活,学会应用1、十一期间,小丁丁没有选择出门旅游,他在少年宫参加完活动准备去图书馆,请问,有几条路可以选择?620m620m小丁丁觉得路太远了,他决定打车,请你任选走法,计算一下长度,如果选择出租车,你的选择起步价够吗?五、
10、课后实践: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2、估一估走一千米需要多长时间。(说明:千米的实际长度的感知,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六、板书:千米的认识千米(公里)km 米(m) 厘米(cm) 毫米(mm)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00米=1千米三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第46页47页例一、做一做和练习十第3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借助点子图,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3、学生在自主探究、寻
11、找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二个因数得多少个“十”,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解决两位数乘两位笔算时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教学过程:一、口算铺垫,引入新课。师:在今天上课的一开始,请同学们来看黑板上这几道题,直接口算哪些题你会算?(223= 142= 1410= 3110= 1412= )第一题会算吗?(生:会)等于多少?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分别等于多少?第五题会算吗?(生回答)有的同学说会,有的同学说不会,没有全班通过我们给他打个问号。师:同学们来看,我
12、们会做的这些题都是些什么题啊?师:那也就是说我们会做的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再来观察我们不会做的题又有什么特点?师:不会做的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同学们!你瞧,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我们会做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来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得计算。师:这就是咱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课件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到了哪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并列式1412=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估算14乘12。师:同学们你能估算一下王老师大约买了多少本吗?你是怎么想的?(找2个学生说)师:刚才我们估算出了12套书大约有多少本,那12套书到底有
13、多少本呢?以前我们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还学过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你能不能根据这些,求出14乘12的准确积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生说把12分成10和2)(二)点子图演示分法和算法。师:我们把每一本书都看作是一个小圆点,就出现了这样的点子图,如果把你的想法在点子图上来表示出来,(课件演示)就是把12套书分成了10套和2套,10套是1410=140(点子图上画括号),2套是142=28,140+28=168。看来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他刚才是把12分成了10和2,那12还可以分成几和几呢?(生口答)(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师:你们
14、会像董老师这样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你们的分法和算的结果吗?那就请大家拿出一张这样的点子图,在点子图上先分一分,再算一算。好开始!(四)展示学生点子图作品。师:请你来说一说。(课件同步展示)生1:把12分成5和7。生2:把12分成4和8。(师引导学生说出把12分成3个4)生3:把12分成10和2。师:不管大家用的是哪一种算法,董老师发现我们都是先把两位数分成了两个一位数或者是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去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同学们真了不起!都能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五)比较三种分法。师:请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这几个同学的作品,你认为哪种分法在计算的过程中又简便,又好算?(课件展示三种分法图)生
15、回答把12分成10和2最简便(课件变大出现12分成10和2的点子图)(六)学生尝试竖式计算。师:刚才我们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一种口算的过程,那我们能不能利用竖式来计算呢?学生自己尝试着做一做,教师巡视,找出带0的竖式和不带0的竖式(七)指名板演竖式并回顾计算过程。(1)学生展示自己竖式过程。1生:(展示带0的)说计算过程(让学生手指大屏幕解说)2生:(不带0的)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同时问每一位上的数分别表示什么。(2)比较一下这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是否可以不写0(3)再次回顾不带0的计算过程并说出每一层积是谁和谁的积,是几套数的本书。强调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4)检查自己的竖式,把不
16、对的地方改正过来。(八)小结。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下面我要考考大家,请大家完成学习卡上的第一大题,看谁算的仔细。(指名黑板板演)四、巩固练习。第一题:看谁算的仔细。第二题: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五、全课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收获了这么多?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那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下请大家完成书47页第2题和第4题。板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
17、的乐趣。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前准备: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教学过程: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火柴游戏,层层导入: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
18、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移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奖励),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
19、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二、结合生活,小组互动。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具体如下: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谜底是:王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谜底是:三3+-(打一成语)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
20、)谜底是:支离破碎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二、探究拓展题: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秒,小明的弟弟要秒,小明的爸爸要秒,小明的妈妈要秒,小明的爷爷要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
21、点燃后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答案: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三、自主创作题: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三年级数学教案5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70页到74页“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内容。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
22、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
23、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以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一、充分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1、通过物
24、体的表面感知什么是面积情境导入老师手中有两张纸,想请两名同学来进行涂色比赛,看谁涂的快一些,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张?为什么?生可能回答,选择小的那张,因为它小,就涂得快。师: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张纸小,是指的它的面小,这张纸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实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请你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在哪里,桌子的面在哪里,你感觉谁的面大一些生可能说桌子的面大一些。再摸摸椅子的面,看看黑板的面,你感觉谁的面大?、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出示课件: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
25、面积,钟表表面的大小就是钟表表面的面积。谁还能举例说一说?2、通过封闭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现在老师把这几个物体的面给大家请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同学们看到的就是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像这样,首尾相连,密封起来的图形就是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它们有大小吗?谁大?谁小?(生交流方法)像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板书封闭图形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大小就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圆形的大小就是圆形的面积。你还能举例吗?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等等。3、小结归纳面积的含义谁能来说说,什么是面积?师:物体表面或封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
26、的面积补充板书:或二、动手操作,建立面积单位表象(一)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1、设疑。出示两个长宽各异,但面积相同的长方形纸,它们相比较,谁的面积大?(生交流)同学们意见不统一了,用观察法更无法确定谁大谁小,用重叠法试一试。也不行,怎么办?谁来想个好办法?2、请学具帮忙:那就借助学具袋中的学具在这两张纸上摆一摆,比出它们的大小吧!动手操作要求:请同桌两人,每人选择一个长方形,任意选一种学具来测量长方形的大小,比比看哪个长方形大?(1)全班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A:同桌两人,一人用正方形摆,一人用圆形摆,但由于原形没有全部覆盖整个长方形,不能确定哪个图形大,哪个图形小。B:同桌两人,一
27、人用正方形摆,一人用长方形摆,由于所选的图形大小不一样,也不能根据小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个数来确定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关键是两人的标准不一样)C:可能有的同桌都选用正方形来测量由于所选的图形大小一样,所以能根据正方形的个数来确定两个长方形的大小。、D: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师质疑:为什么不用圆形?生展示时,教师不做评价,让学生交流,质疑。(如果学生没有用到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师可质疑,为什么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没混着用呢?)3、师小结:大家都认为要用同样的学具,也就是要统一标准。有的小组用长方形作为标准,有的小组用正方形作为标准,都比较出了这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到底使用哪种
28、标准比较方便呢?人们习惯上用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学到这里,让我们不禁想起了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二)认识面积单位:1、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国际上也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2、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内容3、汇报学习收获:师: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来考考你(1)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数学上是怎样规定的?(生交流)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一厘米吗?用手摸一摸它的大小。再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找找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如果让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你的橡皮有多大,能不能量出来?如果让你用它去量你的
29、课桌呢?请同学们试一试?感觉怎样?太麻烦了?那么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适合量课桌呢?(一平方分米)(2)一平方分米在数学上是怎样规定的呢?(谁来说)在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不是一分米?摸一摸它的面,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桌两人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一平方分米量一量课桌的面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3)如果让你拿这张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我们的教室,你感觉怎样?(太麻烦了)老师这儿还准备了更大的面积单位?出示一张一平方米大的纸贴到黑板上,想一想1平方米的大小。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米?估计我们的黑板大约是几
30、平方米?三、表象运用,形成技能1、做课本76页第1题,做完后交流。2、做课本76页第4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黑板长4()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小明身高128()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小华腰围6()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四、全课交流,知识提升:说说你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研究却刚刚开始,老师给大家留下个课下小调查:除了今天学的,还有哪些其他的面积单位?把你的调查结果与同学和你的数学老师交流。三年级数学教案61.了解圆周角的概念.2.理解圆周角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
31、半.3.理解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4.熟练掌握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理的灵活运用.设置情景,给出圆周角概念,探究这些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运用数学分类思想给予逻辑证明定理,得出推导,让学生活动证明定理推论的正确性,最后运用定理及其推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 温故知新:(学生活动)同学们口答下面两个问题.1.什么叫圆心角?2.圆心角、弦、弧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二、 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90-P93,思考下列问题:1、 什么叫圆周角?圆周角的两个特征: 。2、 在下面空里作一个圆,在同一弧上作一些圆心角及圆周角。通过圆周角的概念和度量的方法回答
32、下面的问题.(1)一个弧上所对的圆周角的个数有多少个?(2).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3).同弧上的圆周角与圆心角有什么关系?3、默写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并证明。4、能去掉同圆或等圆吗?若把同弧或等弧改成同弦或等弦性质成立吗?5、教材92页思考?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它们所对的弧一定相等吗?为什么?三、 典型例题:例1、(教材93页例2)如图, O的直径AB为10cm,弦AC为6cm,ACB的平分线交O于D,求BC、AD、BD的长。例2、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C,使AC=AB,BD与C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四、 巩固练习:1、(教材P93练
33、习1)解:2、(教材P93练习2)3、(教材P93练习3)证明:4、(教材P95习题24.1第9题)五、 总结反思:1.如图1,A、B、C三点在O上,AOC=100,则ABC等于( ).A.140 B.110 C.120 D.130(1) (2) (3)2.如图2,1、2、3、4的大小关系是( )A.3 B.32C.2 D.23.如图3,(中考题)AB是O的直径,BC,CD,DA是O的弦,且BC=CD=DA,则BCD等于( )A.100 B.110 C.120 D.1304.半径为2a的O中,弦AB的长为2 a,则弦AB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_.5.如图4,A、B是O的直径,C、D、E都是圆上的
34、点,则2=_.(4) (5)6.(中考题)如图5, 于 ,若 ,则7.如图,弦AB把圆周分成1:2的两部分,已知O半径为1,求弦长AB.1.如图,已知AB=AC,APC=60(1)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2)若BC=4cm,求O的面积.3、教材P95习题24.1第12、13题。教材P95习题24.1第10、11题。三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例1使学生认
35、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
36、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二、新知: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
37、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出示例1挂图: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完成“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南宁市的东西南北方向?(琅东、西乡塘、江南区、城北区)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四、
38、小结。三年级数学教案8“加强估算”是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来的一项明确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估算教学教什么?怎么样教?在一次数学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我有幸听了一节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估算。课堂教学实录如下:师:你们二年级经历过估算吗?师: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估算知识。(板书:估算)师:在学习估算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怎么去估算?生2:估算注意些什么?生3:估算有什么好的方法?生4:估算有什么用?生5:估算用在哪里?师:你们遇到过什么地方用估算,什么地方精确计算?课件:生:选。课件:师:你能估计出这头大象多重吗?一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生在本子上算汇报并板书:生1:3006=1800小估生2
39、:4006=2400大估生3:3506=2100中估生4:3007=2100大小估生5:3006+300=2100凑、调估生6:330+350+300+380+400+350=2130四舍五入估问:生1你是怎么想的?生1:这六个数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整三百乘六。师:你都是往小里估的,你把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生:小估。生哈哈乐。师:小估就小估吧,小估你请坐。同时在算式的后面板书:小估。问:生2你是怎么想的?生2:我都看成了四百。师:你是往大里估的,对不对,你也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生2:大估。师:大估你请坐,同时在算式的后面板书:大估。问:生3你是怎么想的?生3: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了三百五十。
40、三年级数学教案9一、说教材这节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这部分三步式题是在学生学过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三步式题以及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基础上教学的。例1着重说明乘除法连在一起的12053要先算,这与已学过的 1834乘除两步混合式题一样,仍然是从左到右进行。在第三册学过了带有一个小括号的两步式题。这里在一个算式里出现两个小括号,要仿照第四册学过的乘加(减)乘的运算顺序,脱括号要同时进行。二、说教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重点要放在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上,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三、说学法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41、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三步式题。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回忆学习了哪些混合运算,说出他们的运算顺序。2、课件出示:8+27 93+23 50-30+24183-4 (440-280)30 12053(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订正12053后,教师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混合运算,看谁能以前学过的知识,学得又对又快。然后,出示课件在12053前面添上74+。并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提问:这道题里有手括号吗?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
42、?可让学生适当讨论,教师说明并用课件出示运算的步骤,带领学生一步步进行计算。师把53改成53问学生该怎样计算。2、教学例2。课件出示560-28070-30,让学生说出计算顺序后,再课件演示为:(560-280)(70-30)让学生说说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师问: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呢?应先算什么?让学生自己解答,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订正。3、练习:课件出示:(440-280)(300-260)把例题改为练习题来做。4、引导学生小结:在没有括号的式子里应先算什么?如果乘除连在一起应先算什么?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什么?如果有两个括号应先算什么?(四)、巩固反馈,深化练习1、我会说!课件出示:说说下
43、面各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65642 3856732、我会做!课件出示:(5921)(968) (220100)(152)3、我能行!课件出示:在下面的算式中,适当地加上括号,使等式成立(1)12684=20(2)12684=42(3)12684=964、我会改!课件出示:判断(准备)(1)4820xx (2)32015440=4820xx =3206040=481 =320100=49 =220( )( )(五)、小结、作业练习二十一的1-5题。五、说板书设计通过简单的板书让学生能一目了然的看到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学生易于掌握和理解,又对学生知识的系统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年级数学教案10教学内容:第36页例3、“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七第610题。教学目标:理解与表内除法相应的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和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类推等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