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辅导.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90075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6.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辅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辅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辅导.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辅导.pdf(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冀教版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辅导讲座提纲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十个单元(还 含 有“走进数学”和“整理与评价”两个隐形单元),下面分单元进行教材说明。走进数学本单元是儿童从幼儿园、家庭进入学校后,开始数学学习的第一课。学生的学习体验如何,不但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学生是否喜欢数学、是否愿意学数学),而且还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否愉快以及学习的态度等。站在儿童的角度想一想,他们怀着兴奋的、期 待 的(据了解有不少儿童上学的前一天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美好的心情来到学校,但面对他们的是生疏的生活环境,陌生的同学、老师,有纪律要求、时间规定的课堂学习;再看一下我们过去的教材中的准备课,虽然多数教材设

2、计了校园图,但那是与学生现实生活完全不一样的图画,更何况教材关注的是图中的事物与1 10各数的联系以及礼貌教育等,再加上把实物图、点子图与数字对应起来让学生认识1 10各数、写字姿势等,学生没有体验到学校生活的快乐,更多的是不适应、约束和枯燥(过去不少老师和家长讲,有的孩子刚上学没几天,对学习就没兴趣了)。本单元教材从儿童的心理、生活、学习需要出发,把过去教材的知识学习“准备”改为引领儿童愉快地“走进数学”学习。1、师生交流活动。教材设计的情境只是个交流活动案例,实际组织教学时,要以师生的真实谈话、对话进行。情境中教师说:“我们相互认识一下。”提示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要以大朋友的身份与

3、学生互相交流,了解对方的一些情况。如:自己的年龄,家中有几口人,今年几岁了等。教师可适时提示说明:今 年7岁了,7岁就是数学。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中,在与教师、同学亲切的交流中,消除刚入学的陌生感,了解老师,认识同学,愉快地、不知不觉地开始数学课的学习,同时,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已经知道了许多数学知识。在充分对话交流的基础上,通 过“认识一下你周围的同学”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前、后、左、右等。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回家后,把在学校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以增强学生积极、愉快的心理体验。2、教材设计了一幅儿童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动物园的情境图。教师用书中还配

4、备了动画课件。喜欢小动物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学生在看动画、观察图的过程中,用大头蛙的话“啊!好多的动物啊!”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有多少等。本节课的目标只是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数出每种动物的只数(如按一定的顺序数),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全部说出来,学生能数多少算多少。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喜欢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本单元教学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1、关注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是现代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理念。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讲,特别是第一节课,就更为重要。师生交往中,要以大朋友

5、的身份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学生回答得对与错、语言是否完整可以延缓评价;要尽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多发言的机会,要注意倾听,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关爱,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进而喜欢数学老师,喜欢上数学课,喜欢学数学。2、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题,现在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应该成为数学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另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6、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要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3、要 注 意 了 解 每 一 个 学 生。了 解 学 生 是 对 学 生 进 行 学 习 帮 助、指 导 的 基 础。对 刚 入 学 的 学 生 教 师 首 先要 了 解 他 们 的 基 本 情 况,包 括 了 解 他 们 的 家 庭 环 境、学 前 接 受 教 育 的 状 况、思维特 点、学 习 习 惯、学 习 态 度 等。在这几个方面刚入学的儿童往往存在着很大差异,教 师 可 以 通 过

7、 观 察、谈 话 等 方 法 进 行 了 解,做 出 客 观 的 评 价,并 记 录 下 来,作为教 师 进 行 有 针 对 性 的 教 学 和 评 价 学 生 学 习、发 展 的 基 础。第 一 单 元 比一比“比较”的 思 想 和 方 法 是 数 学 课 程 的 重 要 内 容。初 步 的 比 较 的 思 想 方 法 是学 习 分 类、进 行 数 量 比 较 的 基 础。本单元安排了“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等 内 容。这 部 分 内 容 安 排 在 第 一 单 元 基 于 两 个 原 因:第 一,这些内容学 生 比 较 熟 悉,与 生 活 联 系 密 切,容 易 引 起

8、 学 生 兴 趣;第 二,学 习 这 些 内 容,没有 计 算 要 求,且 每 个 学 生 都 有 自 己 的 积 极 体 验,有 利 于 增 强 学 习 的 信 心,可以为本 学 期 学 习 创 造 一 个 良 好 的 开 端。在 内 容 设 计 上,从 学 生 的 生 活 经 验 考 虑,采取先 比 较“高 矮、长 短”,再 比 较“大 小 和 轻 重”的 顺 序。这 是 因 为 相 比 较 而 言,“高、矮”和“长、短”学 生 生 活 经 验 丰 富,且内容上有 一 些 联 系。如:一枝铅笔 和 一 枝 粉 笔,横 着 放 在 桌 面 上 可 以 比 长、短,竖 着 立 在 桌 面 上

9、就 可 以 比 高、矮。所 以 把 它 们 放 在 同 一 个 课 时 进 行 学 习。最 后 安 排“大 小 和 轻 重”的 比 较。大小和轻 重 是 关 于 物 体 的 两 个 不 同 的 概 念。“大 小”是 关 于 物 体 占 空 间 大 小 的 认 识,是直 接 的 感 觉;轻 重 是 关 于 物 体 质 量 的 描 述,在 没 认 识 质 量 单 位 之 前,是个体的体验 和 感 受。重 要 的 是,有 些 物 体 大 小 和 轻 重 的 认 识 是 一 致 的(如:一个大西瓜和一 个 小 西 瓜),有 些 物 体 大 小 和 轻 重 的 认 识 是 不 一 致 的(如,一个大气球

10、和一个小 皮 球),这 样 编 排,既 能 使 学 生 在 生 活 经 验 的 背 景 下 学 习 知 识,又有利于学生对 事 物 进 行 比 较 能 力 的 不 断 提 高,还 体 现 了 学 生 认 识 事 物 的 一 个 循 序 渐 进 的 过程。即观察一个事物 由 从 一 个 角 度 进 行 比 较 逐 步 扩 大 到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进 行 比 较。本 单 元 教 育 目 标 如 下:1、通 过 比 较 活 动,让 学 生 初 步 了 解 比 较 的 思 想 和 方 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 物 用 数 学 语 言 描 述 的 过 程。2、了 解“高、矮”、“长、短”、“大、小”

11、和“轻、重”的 含 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些事物。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4、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说明:第 一 课 时 学 习“高、矮”和“长、短”。教材选择了师生真实的、现实的素材进行对话、比较活动。素材上呈现的情境是教师与学生比高矮、铅笔与粉笔、圆珠笔和粉笔比长短的典型事例。这样的情境和事例是学生身边的,学生看得见、有体验、说得出来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请一名同学与自己比一比,问同学们“老师和XX同学比,谁高?谁矮?”还可以请两个同学比一比,谁高?谁矮?或同桌两人比一比。然后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老师

12、的粉笔比较,说一说哪个长,哪个短。通 过“还可以把什么进行比较”的讨论,使学生从教室内、校园里、自己了解和熟悉的环境中,发现可以进行高矮和长短比较的事物。“做一做”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具体感受高和矮,结合排成一队的小朋友,知 道X X比前面的同学高,比后面的同学矮,了解高、矮是相比较而言的。练一练第1题,可以两座房子比,也可以三座房子比。第2题,如果学生直接回答有困难,可以找三根线绳演示一下。让学生体会,中间挽了一个圈的绳子最长,直绳最短。第4题是一个综合性题目。两棵树可以比高矮,也可以比粗细,树的影子可以比长短。教师还可以提示:什么时候才有树影呀?启发学生联想,把数学课引向学生的生活中。

13、第二课时 学 习“大、小”和“轻、重”。首 先 通 过“大汽车和小汽车”、“饼干筒和魔方”这两组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认识大、小,接 着 通 过“大象和小松鼠”,由大小比较引出轻重。又选择了“一听较小的饮料和一个较大的面包”、“一个西瓜和一个苹果”、“一个皮球和一个健身球”等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来认识轻重。关于轻重的内容,不 像“大小”那么直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大象和小松鼠”谁轻谁重,一听饮料和一个面包,谁轻谁重。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如皮球和健身球、饮料和面包都可以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体验一下轻和重的感觉。第二 单 元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认识是 课程标准中

14、 3 年级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的内容,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的基本知识。1 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学习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开始,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基础知识和技能。本套教材,首先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体系,把 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分别编排为两个单元,本单元只认识10以内的数,第五单元才安排10以内的加减法。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1 0 以内各数,认识、=、等数学符号,1 0 以内数的顺序等内容。具体分为:“广9”、“、=、”、“0”、“10”、“顺序”等几个知识板块。在内容选择和活动安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如根据动物园中各种小动物的情

15、境“看图说话”经历广5 各数的抽象过程;通 过“熊猫请客”的故事,“给小动物分水果”,等情境,让学生认识、=、号,使学生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符号的过程等。本单元教育目标如下: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以内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2、能认、读、写 1 0 以内的数,会 用 1 0 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以及事物的顺序与位置。3、了 解“同样多、多些、少些”,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4、认识、=、等数学符号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5、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教材说明:9 各数的认识。广5 各数的认

16、识。教材呈现了 幅优美的、非常有情趣的动物乐园的画面,设计了“看图说话”这一儿童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在“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的导语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情境图中包含的5 各数信息,即:有 1 只熊猫在吹口琴,有 4 只小鸭在跳舞等。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通 过“1 只熊猫可以计作1,4只小鸭可以计作4”等,让学生经历5 各数的抽象过程,然后通过讨论,“在 图 中1可以表示什么?2可以表示什么?”使学生了解广5各数的意义。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5各数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一方面丰富课程资源,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这个活动,了解、考查学生对广5各数的认识水平。练

17、一练第1题是写数练习。必要的话要先教给学生写字的笔顺,再按照练习格来书写。第2题让学生先数一数各个图中有儿个物体,再和相应的数连起来。这里注意学生可能把五环图和一只手与5连线,也可能与1连线,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是对的。69各数的认识。教材选取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6、9各数形似的物品,如葫芦(8)、口哨(6)、汤勺芦)、小刀等实物图片,让学生认识69各数,再通 过“说一说6、7、8、9还可以表示什么”的交流活动,加深学生对69各数的理解,经历各数的抽象过程。教学时,除利用教材提供的实物让学生认识69各数外,重点启发学生说一说6、7、8、9还可以表示什么。如,6可 以 表

18、 示6个皮球,可以表示6名同学等。练一练第1题是写数练习。必要的话要先教给学生写字的笔顺,再按照练习格来书写。第2题让学生先数一数有几个物体,再相应图的下面写出数。第3题是涂色题,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认识、=、o认 识“同样多、多些、少些”。教材设计了小朋友“找座位”的游戏。先拿出5把椅子,请 出6个小朋友,提出:“每人坐在一把椅子上”的要求,让学生“找”座位。做完后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会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椅子坐,椅子不够的问题,从而知道小朋友多,椅子少,认识多和少。这个游戏,学生既有兴趣,又有挑战性,又让学生在自身的活动中体验小朋友多,椅子少,理解多和少的含义。接着,老师又

19、搬来一把椅子,让6个小朋友再来做一次。这个活动,既满足了学生“做游戏”的心理需求,又让学生体验到,这回都有座位了,因为小朋友和椅子同样多。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做游戏,而不是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要让学生充分表达游戏中发生的情况,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不要急于呈现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的结语。练一练第1题设计了摆花片的内容,教师要说清楚要求:先 摆 5 个红色花片,再摆黄色花片。摆黄色花片的个数要与红色花片同样多。学生摆好后,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进一步体会 同样多二第 3 题,看图比较梨、苹果和菠萝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最少?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比较方法,如,有的学生通过

20、观察图比较;有的数出各有几个比较。还可以补充练习,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如铅笔、书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认识、=、o教材呈现了一幅熊猫请客的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讲故事,通过儿童熟悉的、乐于从事的分发“吃的食物”的事,经 历 把“同样多、多些、少些”等概念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渗 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地 编 故事,讲给大家听,以调动学习的兴趣。通过说一说熊猫家来了哪些客人?各是哪儿个?熊猫准备了哪些食物等,了解故事中的信息,然后结合熊猫给小动物分食物的活动认识等号。小兔子爱吃萝卜,1 只 小 兔 1 个萝卜,把小兔子和萝卜的一一对应图展示出来,让学

21、生看明白4 个萝卜和4 只小兔同样多,告 诉 学 生 可 以 用 号,写成4=4,然后可指导“=”号的书写和算式的读法,接着给小猴子分桃,并认识和。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不等式,了解不等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使学生明确,相同点是开口都向着大数,不同点是开口向左的是大于号,向右的是小于号。0 的认识。教材呈现了生活中儿童喜闻乐见的、充满童趣的小鸟长大飞离巢穴的动态情境和“鸟窝里有几只鸟?”的问题,让孩子知道“看到鸟窝里的鸟一只一只地飞走了,最后一只也没有了”用 0 表示。接 着 通 过“想一想”的问题和常用的尺子、电视、温度计等物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的含义。最后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 0,感受

22、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教师重点要引导学生用数表示鸟窝里的只数,讨论:最后一个鸟窝里一只小鸟也没有,用数怎样表示?进而告诉学生“一个也没有用0 表示”。还可以让学生举一些其他的例子体会 0 的意义。如:篮子里一个鸡蛋也没有,可 以 说“篮子里的鸡蛋数是0”等。关于教材中想一想“下面的0 表示什么?”的问题,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指导。使学生了解尺子上的0 表示的是起点,气 温 0 摄氏度表示的是一种状态,电视机上的0 表示频道的位置。然后,师生共同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如,门牌号、比赛场的记分牌等,使学生初步了解,0 不但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些事

23、物和现象。1 0 的认识。教材呈现的是一幅儿童玩气球的情境图,图中反映了很多数学信息。如,有 5 个黄气球、3 个蓝气球、2 个红气球,有 10个气球,10盆鲜花,10个小朋友等。教学时,要在学生充分交流发现信息的过程中认识10,也可以引导学生讨论“10还可以表示什么?。做一做第2 题渗透“1 0 个一是一个十”。只要求学生知道1 捆 是 10根就可以了。练一练第2 题,注意让学生交流数的方法,可以从左向右数,也可以从右向左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地数,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认 识 1 0 以内数的顺序。先认识儿个和第儿个。即大家说的基数和序数,不过现在不出现这些

24、概念,只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儿个和第儿个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设 计“动物赛跑”的情境图和“谁跑第一,小兔子跑第几?”的问话,进一步了解第一、第几的含义,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其他动物跑第几。第二个活动是一个开放性、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先让学生把1个黄色花片和7 个红色花片任意摆成一排,为学生提供“玩”中学数学的机会,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把黄花片摆在了第儿。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第儿的含义。由于每个人摆的方式不一样,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创造更多的素材使学生体会“第儿”的含义。然后认识1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把事物排序。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设计了摆数字卡片的操作活动,让 学

25、 生 把 r i o 各数从小到大排列。这是一个学生喜欢的、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学生自主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了解 10以内各数的顺序。并通过启发式问题“观 察 10各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的讨论,使学生发现、了 解 10数列的一些特征。如,2 比 1 多 1,3 比 2 多 1,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少1,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 等。接着把0 放在数列里,让学生感受0 所在的位置和体会0 的大小。第二个活动,给大小不同的各种球排队,并编上顺序号。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综合运用大小、顺序、用数表示事物等知识。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如,关于球的名称,学生不知道的教师要给予

26、介绍,黄色的是网球,白色的是棒球。“按球的大小排队”就是说可以把球从小到大排,也可以把球从大到小排。学生做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第 三 单 元 认识图形“认识图形”是 课程标准3年级学段中“图形与儿何”领 域“图形的认识”部分的内容。传统教材先认识平面图,再认识立体图,课程理念是由平面到立体,强调的是知识的体系。新教材先认识立体(物体),再认识平面图形,课程理念是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本单元教育目标如下:1、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形体的过程。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2、在从物体抽象出儿何体、摸儿何体、搭积木等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3、对身边几

27、何体的实物有好奇心,在举出实例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材说明: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实物如:饼干盒、魔方、茶桶、球等,并按照“把样子相像的东西放在一起”的要求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及名称。然后再通过“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与圆柱的?”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了解、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尽量让学生充分发言,只要所举出物体的形状接近所学的形体即可。另外,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生活物品,丰富课程资源,使学生形成对有关儿何体的直观感受,建立起名称与形状相对应的表象。2 5页的数学游戏是一个非

28、常有趣的、很有挑战性的活动,要摸的物体可以摆在桌子上,蒙上学生的眼睛去摸,也可以把物体放在书包里或袋子里,把手伸到其中去摸。让学生仅凭触觉就能说出物体的形状。通过此类活动丰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形体的认识。结合本单元内容,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搭积木。真正让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体验立体图形的一些特征。组织搭积木活动时,可先让学生辨认一下所玩积木是什么形状的,再按教材设计的活动进行。“摆一摆”可采取老师提要求,同桌合作的方式进行。考查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简单的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和合作情况。搭一搭让学生自主地搭,体验怎样搭的又高又稳。从而感知这些形体的特征。最后可安排学生自主地搭

29、出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并介绍给同学们。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推 一推”可采取小组合作,或老师指导儿个同学用大一点的教具,让学生初步体验儿何体的特点,但不要求总结。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经历“搭积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理念,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快乐情感体验,而不要过多的注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第 四 单 元 合 与 分本单元是在学习了 1 0 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体验合与分的方法、10以内数的组成。“合与分”是最重要的数学思想。在过去传统教材中是与1 0 以内加减计算穿插安排的,每认识一个数,接着学习这个数的合与分,然后学习这个数的加减法。即把合

30、与分看成是加减计算的算理,即因为3 和 4 组 成 7,所 以 3+4等 于 7。这个算理是讲不通的。我们认为3 和 4 组 成 7 与 3+4=7时同一件事物的不同表达方式。本教科书把合与分放在1 0 以内数的认识之后,10 以内数的加减法之前,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通过具体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 0 以内各数的意义;二是 通 过“几和几合起来是多少”的操作和指导,为学习加法增加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如,3 和 4 合起来是7,2 和 5 合起来也是7 等。所以,教学合与分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合与分的思想方法,在操作的活动中,理解数的含义。本单元教育目标如下:1、经历动手操作,归

31、 纳 总 结 1 0 以内各数组成或分解的过程,理解合与分的含义,知 道 10以内数的组成。2、在 总 结 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的活动中,发展初步的数学归纳能力。3、对动手操作摆花片、数学游戏感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使每个人都获得成功的愉快体验。教材说明2 6的组成。教材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与分。(1)拿 出2个蓝色花片和2个红色花片,数一数合起来有几个花片?这是一个简单的、具体的把两个数合起来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合的含义,体验合的方法,并学习4的组成。(2)拿出两种颜色的花片,使它们合起来是5个,这样一个既具体又开放的自主学习活动。通过动手摆和互相交流,使学生了解这个问

32、题可以有不同的做法,进而再讨论“几和几合成5”,了 解5的组成。然后再让学生试一试,通过学生摆的活动,感 受6的组成,并总结出6的组成式。练一练涵盖了 2 6的组成。教师要特别注意,本课是一节学生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千万不要让学生看书上的图回答问题,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数的组成。7 9的组成。教材设计思路与5的组成相同,教师提出要求“拿出两种颜色的花片,使它们合起来是7个”,让学生进一步经历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的过程。然后交流各自的做法。进而再讨论几和几组成7。8的组成,操作方法与前面不同。8的组成,操作要求是“同桌两人分8个黄色花片,可以怎样分?”鼓励同桌探索多种分的方法,在交流学生多种分法的基础

33、上,通过议一议“几和几合成8呢?”让学生了解8的组成,这里的分是为了合。9的组成的活动要求不一样,比8的组成的要求高了,教学时要鼓励学生逐步通过思考取代操作,得 出9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设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多样化的操作活动,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不断提高操作和思考的要求。数学游戏是一个开放性的练习,它涵盖了 2 9的数的组成与分解,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玩,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掌握所学知识。1 0的组成。本节课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十个手指边操作边说,如,一 共 有1 0根手指,弯下一根还能看到9根等,亲身感 受1 0可以分成儿和儿。第二

34、个活动“观察下面的图,找规律涂色”。让学生先观察图,发现涂色的圆的规律,第一行涂1个,第2行 涂2个,第3行 涂3个,再按规律给第四、五行的圆涂色。涂完之后让学生继续观察图,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学生会发现,一 行 有1 0个圆圈,第一行涂色的有1个,没有涂色的有9个,第二行涂色的有2个,没有涂色的有8个,再次感受1 0的组成。试一试是让 学 生“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即写出1 0的分解式。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填写已是水到渠成。教师注意个别指导。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1 0的组成的全部结果。数学游戏。教材通过对话的情境给出了游戏规则。教师要给以指导,可先找儿个同学示范一下(教师可以参与进去),

35、用这种方式可以练习1 0以内数的组成的全部内容。第五单元 1 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已有1 0以内各数的认识和1 0以内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计算和日常生活中需要的重要知识和技能。本单元教育目标如下: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读写加、减法算式,能口算1 0以内的加、减法。2、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发现和提出熟悉情境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3、对熟悉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感兴趣,积极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教材说明:加法和减法加法:一图

36、一式的加法。首先教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3个(2男1女)小朋友做纸花的情境图,并提出“一共做了几朵花”这个儿童能够理解的问题。在“用花片摆一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一自主操作和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加号和加法算式,初步符合加法的意义。教学时,师生先一起观察图,说-说有儿个人、他们在做什么,再 提 出“一共做了儿朵花?”的问题和“用花片摆一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的要求,让学生用花片代替纸花亲自动手摆一摆,体会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然后师生交流自己是怎样摆的,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告诉学生:“3个红色花片和2个黄色花片合在一起一共有5个花片,可以写成加法算式3+2=5。再告诉学生

37、加号和算式的读法,让学生读一读。利用情境中的信.息,还可以提出:“一共有儿个同学?”的问题,让学生试着列出算式。算一算,教材给出了两幅图,图的下面都写出了加法算式,要求学生计算出结果。教学时可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再写出得数,也可以让学生先用花片摆一摆再写出得数。一图二式的加法。教材呈现了一幅“兔子一家”的情景图和“一共有儿只兔子”的问题,情景图中反映了多种信息。如 有4只灰兔、1只白兔,或2只大兔、3只小兔,2个大兔笼、3个小兔笼,2个红萝卜、2个绿萝卜,或2个长在地里的萝卜、2个拔出来的萝卜等。安排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列出不同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38、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情景图中的信息,然后再提出“有几只兔子”的问题,并注意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2只大兔和3只小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2+3=5或3+2=5;如果按兔子毛的颜色计算可以写成4+1=5或1+4=5。使同学们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用的算法,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渗透加法交换律。完成以上计算之后,让学生继续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进行计算。提问题的要求教材上是第一次提出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算一算是以集合图形式呈现的问题,不必说出集合图的名称,只要学生理解这种呈现方式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减法:减法的设计

39、思路和加法基本相同。教材呈现了-幅小明送给同学画片的情景和“小明还有几张”的问题。在用花片操作和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减号,初步了解减法的意义。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发现并交流图中的数学信息;也可以让两个同学表演送画片的情景,让同学们观察并交流共识的信息。教 师 抓 住 时 机 提 出“小明还有儿张?”的问题和“用花片摆一摆,告诉大家你是这么知道的。”的要求,让同学们动手摆一摆,通 过 摆 出“5个花片,拿 走2个,还 有3个”,或者用画图的方法,画 出5个O,用斜线划去2个,表示去掉2个,还 剩3个。体会减法的意义,教师适时告诉学生:“从5个里面去掉2个还 剩3个,写成减法算式是5-3

40、=2”,然后告诉学生“一”号和算式的读法,让学生读一读。算一算共4组图。其中,丝瓜图和燕子图是简单的动态图,可以让学生先看图说图意或观看动画课件后把得数填在口里。下面的两幅图是减法的示意图,使学生理解在图中用虚线圈起来的部分或用斜线划去的部分表示“去掉的”,进而理解算式5-3,5-2表示的意义。数学游戏是玩中练口算活动。可以每四人一组,先找一组同学示范,让全体学生搞清楚游戏规则:一位学生翻卡片,大家轮流说出与这个数字有关的一些算式。然后翻下一张卡片,依此类推。6 10的加减法。考虑到学生已有比较丰富的数的组成经验和加、减法的初步认识,6 10加、减法的设计思路是:适当加大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采

41、取“情境加问题”的方式,在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加、减计算。教材在编排上一方面注意丰富计算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增强对事物数量关系的理解。具体安排是:6、7的加减。教材设计了一幅学生喜欢的、信息丰富的小朋友放风筝的情境图,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可提出若干个关于加、减的问题。同时给出“一共有儿个小朋友”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一幅图中选择不同的信息,列出加法算式解决问题。然后师生根据图中的其它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特别是减法的问题。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交流图中的数学信息,这很重要。因为学生能否发现、了解图中的信息,将直接影响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在计 算“一共有

42、多少个小朋友”时,要注意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列式计算。如,多数学生容易提到3个男的、4个女的,列出算式3+4=7,然后可启发提问,谁还有其他的提法和算式。学生可能提到有2个小朋友的风筝落下来了,有5小朋友的风筝还在飞着,列出算式2+5=7等,这样的启发讨论,一方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学习7的加法的多个算式。在用不同方式解决给出问题的基础上,再 提 出“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师生一起提问题并计算。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整个画面,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如:“天上还有儿个风筝?”、“天上比地上多儿个风筝?”、“大树和小数一共有儿棵?”等,在解决问题中学习7

43、的减法。算一算呈现了一加一减两个集合图。这个题目设计的目的,一是让学生认识这种问题方式,体会一图二式;二是学习6的加减计算。加法集合图学生已见过,重点使学生了解减法集合图表示的意思,学会计算。即:圈里一共有6只蝴蝶,分成了 4只 和2只来两部分,从6只中去掉4只,还剩下2只,可列出算式6 4=2。6 2=4同理。8、9的加减。教材选取了师生在海滨游泳的情境,设计的思路和教学方法与6、7的加减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看图列式计算中出现的关于带括线的数学信息图和没有运算符号写算式的格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问题方式,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括线、圆圈、数、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再让学生列式计算。列出的算

44、式不惟一。左边求一共多少的括线图,学 生 写 出5+3=8,3+5=8,右边的括线图,按传统教学观念,正确算式 是9-3=6 o按新教材重视学生对数的理解以及用不同的解答方式来思考,学生 写 出6+3=9,3+6=9,都应给予肯定,因为上面每个算式都说明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了图中这几个数之间的关系,但为了区分加法和减法,教学是最好让学生从减法的角度去理解。1 0的加减。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安排了一幅小猴子在树上玩耍的情境图和“一共有儿只猴子”的问题时,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的形象、动作、所在的位置等,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学 习 关 于1 0的加减法计算。第二个活动,呈现了一幅自然状态

45、下的、开放的情境图。4个算式就是以前大家所熟悉的一图四式。教学活动时,重点启发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两种花,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样列式。而不要把重点放在怎样列出4个算式上。0的加减法。小猫钓鱼的故事许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故事的本意是教育儿童做事要专一,不要三心二意。素材选用这个故事并且把它续写,作为学习0的加减的故事情景。帮助学生理解0的加减的意义,同时受到做事专心和尊敬长辈的教育。教学时首先出示主题画面引导学生看图讲小猫钓鱼的故事或观看动画课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小猫一条鱼也没钓着,然后提出“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儿条鱼?你能用算式表示吗?使学生理解0+3=3的道理。继续看图讲故事

46、,小猫等妈妈回来吃鱼,等了好长时间还不见妈妈回来,就自己把3条鱼全吃光了。引导学生讨论:”一共钓了 3条鱼,小猫吃了 3条鱼,还剩儿条鱼?怎样列式计算?”使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出来。注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结合故事中的事使学生懂得做事用心和关心长辈。动物乐园是一节综合应用课。教材呈现了动物乐园中几种动物活动的场面。这是一个拟人的、充满童趣的画面,给出了青蛙跳伞、小狗踢球、小熊爬云梯、兔子跳绳几种不同的体育活动,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看情景图学数学的兴趣。安排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教学时,

47、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可先整体地看,动物乐园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在干什么?然后再针对每一种动物的活动,提出问题并计算出来。如,青蛙跳伞“该往哪里跳呢?”可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一只青蛙该往哪里跳,再用在书上连线的方式回答。其它几种动物的活动,可以先全班讨论,口头提出问题并计算,然后自己在 自主小天地中写算式。整理与复习复 习 1 0 以内的加法。整理加法表的内容,大纲教材多是呈现出整理好的加法表,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本教材采取小组合作进行整理,再交流,讨论加法表中规律的学习方式。这种活动,克服了传统教材中只重视加法表(现成结果)的观察现象,加强了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自主构建和亲身体验某

48、些规律的过程。这种知识的获得,不是看来的,而是亲自做出来的。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通过小组学习,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整理,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如,看教材上红红和亮亮写出的算式和说的话,小组怎样分工等的过程中,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学生整理完之后,要让各组把自己小组整理的加法表介绍给大家。给学生提供分享学习成果的机会,不但要关注整理的加法表,还要关注小组合作的情况,如,怎样分工的,互相补充等。然后再全班讨论书上的两个问题。教师继续鼓励学生发现表中其它的规律。由此看来,这个活动过程可以用几个字概括:学会合作,学会整理,学会交流,发现规律。复 习 1 0 以内的减法。教材呈现方式与1 0 以内的加法

49、表类似。教学时可参照加法表进行教学。实践 活 动”有趣的数字”。这个活动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介绍了各种有趣的数字,包括印刷体、手写数字、中国汉字、计算器上的数字以及古代石块和结绳计数等内容,以丰富学生关于数字、计数等方面的知识。课前,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搜集资料,找-找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数字,带到学校来,在数学课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温度计、台历、电子表、计数器,还有报纸、书刊杂志上的期号等,让学生了解印刷体上的数字与人们手写数字的不同点。“知识窗”的内容,教师可讲解,也可看教师用书提供的资料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现代文明和社会的进步。第二个活动,安排了用小棒(或火柴棒)拼“方框字”的游戏,通过交

50、流各自摆出的数字和用小棒变化数字的方法,体会方框字的特点,感受数字的有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第 六 单 元 分类“分类”是最基本的统计活动,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领域中数据统计活动的重要内容。在 大纲教材中,多数教材在准备课安排一课时,内容是把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按照其用途进行分类。中年级安排一次统计的初步认识,六年级学习统计图表。课程标准把“统计与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各套教材每册都安排了相应的单元。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和事情,了解统计的思想和价值,发展统计的意识。从小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