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析版汇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析版汇编.pdf(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析版汇编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锦江思(宋)李新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得鱼且斫金丝绘,醉折桃花倚钓船。【注】斫:zhud,用刀或斧砍。绘:kuai,绘鱼。(1)从全诗来看,诗人 思 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2)本诗末句中的 醉 和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中的 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答案】(1)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2)不同。本诗中的 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
2、悠闲、愉悦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佥卜的 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 剑,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解析】【分析】(1)牵风柳带绿凝烟 写的是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得鱼且斫金丝脍 写的是“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醉折桃花倚钓船 写的是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2)从这首诗的文字中,可以读出作者轻松闲适的心情,而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是初中阶段学过的一首词,辛弃疾其人,便是一个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一生渴望杀敌报国的词人,联系到他所看的 剑,再联系到这个人,便能得出 醉 所表达的情感。故答案为
3、:思 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不 同。本诗中的 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 的 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 剑,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不能单纯的翻译,先结合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即可。学生在平时要多读书,积累优美词句,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
4、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古诗鉴赏 中“卧 字”出作并多病,常在床卧布 表现他?醐的境题 邰,倜皴相照应,写出了作者*官柯乡北处境寂寞、杆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种悲哀的气纸.【乙】“卧”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M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或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乙】西楼 宋曾巩海浪如云去却闻北风吹起数用震,.朱.楼四面钩疏箔,卧C语 而 录。【注择】钩 筑箔,把南子挂起.(1)仿 照(甲)处对 卧”字的赏析,给(乙)“卧 字也作一个批注。(
5、2)诗歌常常采用违背常理的急转手法,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请从两首诗中分别找出句子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卧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胸襟。卧 与 急 相照应,面对如此大的天风雨,凡事都避之不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现出诗人不紧不慢,从容应对,这是何等的开阔心胸,这是何等的自由放旷的气度。(2)【甲】僵、卧、孤、村 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 不自哀 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一种乐观豪放之情。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不感到悲哀,因为他有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乙】按常理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朱楼四面钩疏箔”这个动作
6、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理,情节急转。【解析】【分析】(1)卧看 是动作描写,表现出诗人风雨欲来时的镇定、安详的神态。面对如此大的风雨,凡事都避之不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据此作答即可。(2)甲诗首联 僵卧孤村不自哀,通过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凄凉的境遇,不自哀”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豪放,与前边的内容形成对比,情绪急转。乙诗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的意思是 我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岫的风采,常人面对风雨都会闭窗,诗人却拉开帘子,悠闲地欣赏风雨,这种行为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
7、理。据此作答。故答案为:卧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胸襟。卧 与 急 相照应,面对如此大的天风雨,凡事都避之不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现出诗人不紧不慢,从容应对,这是何等的开阔心胸,这是何等的自由放旷的气度:【甲】僵、卧、孤、村 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 不自哀 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一种乐观豪放之情。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不感到悲哀,因为他有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乙】按常理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朱楼四面钩疏箔”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理,情节急转。【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
8、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 或 特 殊 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 修 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进行解答。3.阅读下面两首辛弃疾的词,完成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
9、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注】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1)下面对两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乡子的上阙,词人一问 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 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B.南乡子的下阙,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C.清平乐的上阙,开头两句写室内所见,后两句写耳中所闻。“自语 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窗纸的声音描摹出来萧瑟破败之状跃然纸上。D.清平乐的下阙,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
10、中原而彻夜未眠,眼前现实使他益思奋勉,不坠壮志。(2)两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却表现为一豪放一婉约。试结合词作简要分析。【答案】(1)D(2)南乡子风格豪放。全词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兴亡,境界高远。(2)清平乐风格婉约。全词着眼细小景事,抒壮志难酬之情,描写细腻,平淡中蕴含深情。【解析】【分析】(1)ABC理解正确。D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布被秋宵梦觉,写作者在深秋的夜晚睡着后又从梦中醒来,并不是彻夜未眠。(2)结合诗歌内容和词人的感情分析,南乡子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属于豪放风格的诗。清平乐上片将
11、屋中的事物都简要描绘清楚,用语灵活,勾勒生动。如用饥刻鼠,一看即明白这里物质的匮乏,用 翻灯舞 显出蝙蝠之猖狂,再接以屋上风吹雨,加一 急 字更衬出小屋在风雨中单薄破败,使得下句出现得自然而然,情景早已在读者心中呈现。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透过此二句,仿佛见到一个须发灰白的老人,终究被打压没能带兵与金人一搏,眼看时光易老,壮志难酬。据此理解可知,这首词属于婉约风格。故答案为:D:南乡子风格豪放。全词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兴亡,境界高远。(2)清平乐风格婉约。全词着眼细小景事,抒壮志难酬之情,描写细腻,平淡中蕴含深情。【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
12、,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是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本题考查分析词的风格的能力。宋词是继续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等。解答此题,除了要理解各个风格的代表人物外,还要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送凌十一归长沙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世间万事皆前定,谋道谋事两无补,一杯劝君且欢喜,落叶东西随水流。行止迟速非自由。只有足迹遍九州。丈夫由来轻万里。
13、【注】凌十一:作者的朋友。(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答案】(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解析】【分析】(1)微雨 写天气,残秋 写季节,微雨送残秋 是一幅秋雨萧瑟的画面;落叶 一词让人想到落叶在萧瑟的秋风在飘飞的画面,而“落叶东西随水流”让人想到落叶飘落到水里,然后随着水流漂向远方的画面。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2)结合这
14、首诗的内容分析最后两句话的含意,这是曾国藩赠给朋友凌十一的一首诗,从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分析,凌十一应该是到京城中谋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成功,因此可以说凌十一当时是失败而归,这让凌十一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当然心情非常的抑郁,因此作为朋友的曾国藩就写这首诗赠给他,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对即可。故答案为: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
15、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阅读此题可知: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涨满的江水翻滚着白白的浪花,在烟雨迷蒙中传来了杜鹃阵阵的啼声。真是一派乡村四月生机盎然的景象。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写作意图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写作意图,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5.阅 读 以 下【甲】【乙】两首
16、诗词,完成小题。【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婺,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乙】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甲】词中 悠悠 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2)【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思绪之绵长(无穷)(2)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
17、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解析】【分析】(1)结合语境分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是一句问话。词人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因此“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要暗示了时间之漫,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2)结合诗歌内容写作背景分析,分 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写词人登京口北固亭望神州的所见所思所感,这里的 神州”是词人心中不忘的中原地区,是他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词人眼望神州,感概千古兴亡之事,下阕,作者极力赞颂孙权
18、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 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末句 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词人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贾生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 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意对即可。故答案为:思绪之绵长(无穷)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
19、个人情怀)。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意思要在理解词语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词语的深层含义。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
20、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6.诗歌鉴赏。(甲)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1)请概括两首诗的内容。(2)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清?【答案】(1)甲诗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乙诗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2)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乙诗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惜之情,同时暗含讽刺之意。【
21、解析】【分析】(1)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前提。赤壁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 折戟”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后两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所以答案可整理为: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题乌江亭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所以答案可归纳为针对项羽
22、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2)赤壁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题乌江亭作者杜牧在惋惜、批判项羽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意见和用人之余,又表明了 败不馁 的道理,鼓励百折不挠的精神。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故答案为:甲诗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乙诗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
23、失败的教训;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乙诗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惜之情,同时暗含讽刺之意。【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1)诗歌题为 早发,请简要分
24、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 字来写的。(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答案】(1)首联用 早雾 直接点题,颔联用 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 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 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2)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具体语句理解分析,这首五言律诗始终扣住题目中的 早”字来写 雾浓 鸡未唱 马频嘶 树色遥藏 泉声暗傍 都是因为 早。独 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也都是写 早。(2)如珪 二字,是比喻的修辞方法。诗人早起赶路,走了三十里地,月色
25、还很明亮。诗人早起 独 性三十里,路上一个人都没有,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故答案为:首联用 早雾 直接点题,颔联用 鸡未唱,马频嘶 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 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 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比 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其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26、赠(唐)巴山楚水凄凉地,怀旧空吟闻笛赋,沉舟侧畔千帆过,今日听君歌一曲,刘禹锡二十三年弃置身。到乡翻似烂柯人。病树前头万木春。暂凭杯酒长精神。(1)颔联连用 闻笛赋 烂柯人 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答案】(1)运用典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怅惘之情。(2)这两句诗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这是在和友人共勉,意指虽然 我 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诗人在困苦失意中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解析】【分析】(1)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
27、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 是 作 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己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2)颈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
28、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昵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故答案为:运用典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怅惘之情;这两句诗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这是在和友人共勉,意指虽然 我 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诗人在困苦失意中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点评】本题考查诗中所用典故的作
29、用,解答时要抓住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此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赏析,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9.古诗阅读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下列选项中与“兴来每独往 一句中的 独 字蕴意相似的一项()。A.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王 维 秋夜独坐)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 维 竹里馆)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诗的最后一联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 偶然 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诗中其他地方也处处流露出这样的偶然。请结
30、合具体诗句分析这样的偶然所表现的情感。【答案】(1)B(2)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兴来”可以看出,诗人出游本来就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表明诗人出游并无特定的目的地,这自然又是偶然。可见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流水般自由,毫无拘束。写出了诗人的天性淡然,超然物外的风采。【解析】【分析】(1)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诗人的闲情逸致。“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A写更深人寂,诗人独坐在空堂上,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慨叹一个人就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B写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
31、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欣赏美丽的月色。C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故选B。(2)偶然就是无意之中。首先要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感知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就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意境,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兴来可以看出,诗人出游本来就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表明诗人出游并无特定的目的地,这自然又是偶然。可见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流水般自由,毫无拘束。写出了诗人的天性淡然,超然物外的风采。故答案为:
32、B;(2)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兴来可以看出,诗人出游本来就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表明诗人出游并无特定的目的地,这自然又是偶然。可见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流水般自由,毫无拘束。写出了诗人的天性淡然,超然物外的风采。【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词语意蕴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的意蕴。本题考查从思想感情的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33、。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题。樵夫词(清)朱景素白云堆里拾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1)前 两 句 体 现 环 境 清 静 的 景 物 有、。(2)请自选角度,赏析 竟挑蝴蝶下山来 一句的精妙之处。【答案】(1)白云堆;深林(2)【示 例1用词精炼,一个 竟 字写出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的情景,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诗人的雅趣。【示 例2】衬托,诗人用蝴蝶跟随樵夫的自由自在,衬托樵夫自得其乐的心情,使樵夫艰辛的劳动富有诗情画意,表达了对自由悠闲生活的向往。【解析】【分析】(1)
34、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诗人在诗的开头描写了一个人捡柴的宁静环境,用 捡青槐 来烘托 白云堆 的清幽,又用 鸟不猜 来反衬 深林 的幽静,白云堆 深林 集中体现了环境的清静。(2)本题是对诗句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最后两句是写樵夫挑柴下山的情景,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不说是樵夫挑柴,而说挑的是蝴蝶,语句含蓄,意蕴颇丰,一种生活的悠闲自在其中,一个 竟 字表现了喜出望外,与前句的 无意 遥相呼应。故答案为:白云堆;深林;【示 例1】用词精炼,一个 竟”字写出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的情景,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诗人的雅趣;【示 例2】衬托,诗人用蝴蝶跟随樵夫的自由自在,衬托樵夫自得其乐的心情,使樵
35、夫艰辛的劳动富有诗情画意,表达了对自由悠闲生活的向往。【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 修 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二、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
36、回甘味。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徽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节选自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故 人 名 为 谏 果。(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 青果(3)文中引用 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解析】【分析
37、】(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 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蹶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故答案为:故/人/名为谏果。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点评】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
38、、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材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引用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全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分析引用这一材料的作用。1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39、。(节选自范仲淹 岳阳楼记)(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继,日戾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选 自 范仲淹苦学)(注)粥:稠粥。日戾:太阳偏西。(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予尝求古仁人 之 心()微 斯 人()日 戾 始 食()去 之 南 都()(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遂大通六经之旨。(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各划两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0、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4)怎样评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案】(1)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才;离开(2)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4)体现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包含 忠君 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心 是一词多义:思想感情;内心;品行;本性;思虑,谋划。微斯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微”是一词多义:如果没有;微
41、小;卑贱;隐隐;稍稍。日戾始食: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始”是一词多义:才;开始;最初。去之南都:离开到南都。去”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某地去。(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居,处在。庙堂之高,高高的庙堂之上。则,就。江湖之远,僻远的江湖。遂,于是。大通,博通。旨,通匕奏日。(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分句;句子成分;关联词;虚词。居 庙 堂 之 高(在朝廷做官)/则忧其民(就为百姓忧虑),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则忧其君(就为国君忧虑)。遂(关联词)/大通六经之旨,慨 然(慷慨)/有志于天下(有兼济天下的抱负)。(4)本题考查句子分析。先天下
42、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这句话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范仲淹把自己的忧和乐和天下人联系在一起,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展现了一种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一种奉献精神。但是结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可知,范仲淹心中有比较重的忠君思想,这是时代的局限,不值得提倡。故答案为: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才;离开;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包含 忠君 思想,带有
43、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点评】解答本题耍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本题考查 之 的词义辨析,之 可当代词,代指人、事、物;可当结构助词 的;还可以作动词解释为“去,往,有时还可以调节语气,无实义。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辨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
44、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附参考译文】【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乙】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贫
45、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他长大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整 整 5 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1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节 选 自 礼记)(乙)师川外甥奉
46、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 谢 去 外 慕 ,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 古 之 人 ,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 与徐甥师川)【注释】奉议;官名,即奉议郎。奉思:思念。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不知其置也()然后能自反也()诚
47、能 如 是()令心意不驰走()(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味美;反思,反省;这,这样;跑(2)B(3)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4)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48、。【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旨:味美。古今异义词,走:古义是 跑,今义是“走路。(2)语句意思是:外 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故停顿为: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3)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屏弃:抛开。弗:不。于:介词,用。(4)甲文,在论述时,先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这个结论。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告诫外甥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
49、此则不虚用功。读书先静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不会理。”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故答案为:味美;反思,反省;这,这样;跑(2)B;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文言词语的正误,要运用掌握的知识对词语的含义进行推断,注意理解词语时要结合句子的翻译。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断句。考生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心得语法进行断句,注意平时要多读文言文,增强文言语感。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50、。解答此题,要遵循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掌握基本的翻译方法,对重点词语、特殊句式要正确翻译,注意句意的顺畅。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按照题干要求进行理解分析。【参考译文】甲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乙文,写给外甥奉以郎师川的信:自从告别以来,没有一天不怀念你。(现在)春风熏暖,想来你在处理公事之余,一定会放下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前不久你告诉我说:自己一定要花费十年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