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pdf(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 6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小题选对的得3分,不选、多选或选错的均得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下列物体中,重力约为5 0 0 N的 是()A.一粒米 B.一个鸡蛋 C.一张课桌 D.2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中,原子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粒子是()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3 .首先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A.阿基米德 B.亚里士多德 C.托里拆利 D.4 .如图所示,属于费力的简单机械是()一个中学生原子牛顿5 .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以下设计为
2、了减小摩擦的是()A.车上安装有刹车闸B.轮胎上刻有花纹C.车把包裹软质粗糙的塑料带D.车轴处装有滚动轴承6 .以下实例中,主要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A.热气球升空 B.潜水艇上浮C.客运飞机升空 D.火箭升空7 .如图所示是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继续运动的轨迹,关于实心球在A-B 阶段的分析正确的是BA,,A.惯性越来越小B.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C.到达最高点B 时重力为零D.一直受到手向上的推力8.如图3 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装置。烧杯中装有水,图中探头上的橡皮膜朝上。若使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h 增大,则()A.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B.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C.保持探头深度不
3、变,探头橡皮膜朝下D.保持探头深度不变,将容器中的水换成酒精(P 酒 将 p Q9.一个鸡蛋沉在盛有水的杯底,持续缓慢地向杯中加盐,鸡蛋缓慢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则鸡蛋从开始上浮到漂浮的过程中,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一直变大 B.先变大,最后不变C.一直不变 D.先变小,最后不变1 0.如图所示,当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其腹部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附在竖直玻璃上,静止时,擦窗机器人()欧fitA.所受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B.吸盘内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C.竖直方向所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用真空泵又向外多抽几次气后,它对玻璃的压力变大11.如 图 5 所示,用
4、完全相同的四个滑轮和两根细绳组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在各自的自由端分别施加F1和 F2的拉力,在相同时间内将相同的重物竖直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轮重和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 乙A.拉 力 F|小于拉力F2B.甲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小于乙绳的C.甲、乙两滑轮组均属于费力的机械D.甲、乙两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12.如图甲所示,用水平拉力F 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 在水平地面上运动,拉力的F-t 图象和物 体 A 运动的v-t 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当物体A 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 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3
5、-6 s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NC.3-6 s 时,物 体 B 受到物体A 的摩擦力为3 N,方向水平向左D.6-9 s 时,物体A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3 N,方向水平向左二.填空题(每 空 1 分,共 16分.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3.八月桂花飘香,这是 现象;当天气晴朗,气温高时,香味更浓,这说明该现象的快慢程度与 有关。14.小 明 在 练 习 50m 往返跑时,以 为参照物,他感觉到跑道旁的树木向后退。当他冲过终点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他具有。15.如图是放在地球周围的甲、乙、丙三个不同位置的苹果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有一个位置画错了,这 个 位 置
6、是 (选填“甲”“、乙”或 丙”),苹果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o16.有-种新型膨胀式安全带,当紧缚力达到一定值时,安全带会快速充气形成气囊袋(如图所示),这 是 通 过 增 大 (选填“受力面积”或“压力”),从而(选填增大”或减小”)安全带对人体的压强,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17.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保持Fi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选填“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或转动”),这一实验说明,二18.如图所示,将酱油从酱油瓶嘴倒出,是利用了 的原理;装酱油时,液面最多可到达图中的位置_ _ _ _ _ _ _ (选填A”或B”)。19.如
7、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所受重力关系”的过程情景。在 情 景 图B中存在的问题是。在不重复操作的前提下,最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填序号)。oWSol|11_、_ 4 U i20.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柱形杯子,分别装有等体积的水和某种液体,将一小球分别放在两种液体中,小球静止时状态如图所示(虚线为原液体所在位置),则乙杯中液体的密度水的密度(选填或 V );已知甲杯中水上升了 1 c m,乙杯中液体上升了 1.25cm,可得小球密度为 g/cm3(已知水的密度是l.O xdkg/n?)。三.作图、实验与探究(21、22题 各 2 分,23题 5 分,24题 6 分,25题 9 分,共
8、 24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21.如图所示,请画出墙面对球的支持力F 的示意图。22.自拍杆可以看成一根以。为支点的杠杆,如图所示,请在乙图中画出阻力F2的力臂L2。23.(5 分)如图所示,是小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他选取三个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面上(木块的长、宽、高均不等),其中甲、乙两图中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中的接触面是棉布。(1)如图甲所示,他水平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 运动,利用 知识得出摩擦力等于拉力,从而知道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比较两个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3)乙图中,他在木块上添加祛码,
9、目的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的关系。(4)在甲装置中,若将木块侧放后,再水平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则滑动摩擦力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选2 4.(6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甲 乙 丙 丁 戊(1)通过图甲、戊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 o(2)通过比较图甲、丁、戊,可探究浮力与 的关系。(3)通过比较图乙和图丙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多,受 到 的 浮 力 越。(4)图丁中,圆柱体在水面下匀速下沉但未触底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将 o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 5.(9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0、的实验”中。其上下(1)如 图 1甲所示,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则 应 将 平 衡 螺 母 向 (选填“左 或 右)端调节,本实验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目的是 O(2)如 图 I 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 A点挂2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 在 C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或者在C点 作 用 一 个 向 (选填 上”或“下”)的力。完成这次实验后,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同学们认为他这样实验归纳,得出结论不合理,理由是 o(3)小明继续探究:保 持 A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 1和动力F 1 的数据,绘制了 L F 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请根据
11、图象推算,当 L|为 3 0 c m 时,Fi 为 No(4)小明发现本实验中,钩码对杠杆的拉力方向都是竖直的,他认为只采用竖直方向的力进行探究存在着不足,请你提出一条实验改进的建议:。(5)完成实验后,小明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原理来计算杠杆的质量。如图2 所示,若以杠杆上的C 位置为支点,在 C 的右侧挂质量为m 的钩码,左右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悬挂位置D 点到C 点的距离L i和 点到C 点的距离L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杠杆的质量 11杆=(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四、综合应用(26题 6 分,27题 8 分,28题 10分,共 24分
1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26.(6 分)如图所示,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m比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以39.584s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夺冠。(1)若武大靖的成绩按40s计,他在500m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2)若武大靖和冰鞋总质量为75kg,当他双脚静止站地时,冰刀与地面的接触总面积是3.0 xl0-4m2,则此时他对冰面的压强等于多少帕斯卡?27.(8 分)如图是现代家庭使用的升降衣架的结构示意图,它可以很方便晾起洗好的衣服。已知晾衣杆上所挂衣服和衣架的总质量为5 k g,小丽用大小为15N的 力 F 拉动绳子自由端,在 5 s时间内使衣服匀速上移0.5 m,己知小丽的
13、体重为500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1)动滑轮和杆的总重力。(2)小丽拉动绳子自由端的速度。(3)所挂衣服和衣架总质量为9kg时,小丽对地面的压力。28.(10分)“背漂”是儿童练习游泳时常佩戴的一种救生装置。某科技小组的同学为测量背漂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底部装有定滑轮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把质地均匀的长方体背漂浸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拉一轻质的细线,细线通过定滑轮缓慢地将背漂拉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拉力F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测得F-h的图象如图乙所示(h 为背漂下表面与水面的距离,不考虑滑轮的摩擦及细绳的质量和体积,背漂不吸水、不变形,且未与容器接触,P水=
14、1.0 x l 03k g/m3),求:(1)背漂浸入水中一半时受到的浮力.(2)背漂的体积和质量。(3)为确保儿童游泳时的安全,佩戴这种背漂的儿童至少把头部露出水面,若儿童头部的体积占人体总体积的十分之一,儿童的密度取l.l x|O3k g/m3,则佩戴此背漂游泳的儿童体重不能超过多少牛顿?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 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小题选对的得3 分,不选、多选或选错的均得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下列物体中,重力约为500N的 是()A.一粒米 B.一个鸡蛋 C.一张课桌 D.一个
15、中学生【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个物体的重力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一粒米的质量约0.03g,其重力约0.3N;故 A 错误;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 0 g,其重力约0.5N;故 B 错误;C、一张课桌质量约5 k g,其重力约50N;故 C 错误;D、中学生的质量一般在100斤即50kg左右,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得重力G=mg=50kgxl0N/kg=500N;故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500N符合实际;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重力的估测,结合
16、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中,原子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粒子是()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原子【分析】根 据 a 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理论,他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做圆周运动,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与儿乎全部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绕原子核高速旋转。故选:Ao【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是一道基础题。3.首先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A.阿基米德 B.亚里士多德 C
17、.托里拆利 D.牛顿【分析】托里拆利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来大气压值,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解答】解:由物理常识可知,首先用实验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故选:Co【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学史,学好物理学史,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可以提高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4.如图所示,属于费力的简单机械是()【分析】判断杠杆的种类,可根据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大小关系,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是省力杠杆,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则是费力杠杆,若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则是等臂杠杆。【解答】解:A、镣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 A 正确;B、汽车上山走的盘山公路,利用斜面原理,属于省力机械,故
18、 B 错误C、天平的两个力臂相等,所以是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故 C 错误;D、定滑轮的两个力臂相等,所以是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故 D 错误。故选:Ao【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的分类,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5.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以下设计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车上安装有刹车闸B.轮胎上刻有花纹C.车把包裹软质粗糙的塑料带D.车轴处装有滚动轴承【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19、力。(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解答】解:A、车上安装有刹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 A 不合题意;B、轮胎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 B 不合题意;C、车把包裹软质粗糙的塑料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 C不合题意;D、车轴处装有滚动轴承,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故 D 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
20、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6.以下实例中,主要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A.热气球升空 B,潜水艇上浮C.客运飞机升空 D.火箭升空【分析】气球和潜水艇的向上运动利用了浮力,火箭的升空靠喷气产生的动力,客机的升空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答】解:A、热气球浸在空气中时,浮力大于氢气球自身的重力,从而升空,故 A 不符合题意;B、潜水艇上浮靠的是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的,故 B 不符合题意;C、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是因为飞机的机翼的特殊形状,使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获得升力,故 C 符合题意;D、火箭升空靠喷气产生的动力推动,故
21、D 不符合题意;故选:Co【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力学知识,所列举的事例使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时,要多注意身边物理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7.如图所示是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继续运动的轨迹,关于实心球在A-B 阶段的分析正确的是()B4 ;,A.惯性越来越小B.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C.到达最高点B 时重力为零D.一直受到手向上的推力【分析】(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它因素都没有关系;(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变运动的速度,二是改变运动的方向;(3)重力势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
22、高,重力势能越大。【解答】解:A、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实心球在A-B的过程中,实心球的质量不变,其惯性不变,故 A错误;B、实心球在A-B阶段,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 B正确;C、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实心球到达最高点B时高度最大,重力势能最大,故 C错误;D、实心球在A-B的过程中,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实心球不再受向前的推力,故 D错误。故选:B o【点评】本题考查了惯性的应用以及影响因素、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和力的作用效果,属于综合性题目。8.如图3 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装置。烧杯中装有水,图中探头上的橡皮膜朝上。若使U形管中液面
23、的高度差h 增大,则()A动A.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B.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C.保持探头深度不变,探头橡皮膜朝下D.保持探头深度不变,将容器中的水换成酒精(P i 醐P水)【分析】(1)根据液体的压强 p=p gh 分析解答。(2)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时,橡皮膜受到的压强等于U型管内液体高度差产生的压强。【解答】解:A、根据液体的压强 p=p gh 可知,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h 变大,可使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h 增大,故 A正确;B、根据液体的压强 p=p g h 可知,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h变小,可使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h减小,故 B错误
24、;C、根据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若保持探头深度不变,h 不变,改变探头的朝向,U 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h 不变,故 c 错误;D、保持探头深度不变,将容器中的水换成酒精,根据液体的压强 p=pgh可知压强减小,可使U 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h 减小,故 D 错误。故选:Ao【点评】此题中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不变,橡皮膜受到的压强等于U 型管液体高度差产生的压强,这是解决本题关键。9.一个鸡蛋沉在盛有水的杯底,持续缓慢地向杯中加盐,鸡蛋缓慢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则鸡蛋从开始上浮到漂浮的过程中,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一直变大 B.先变大,最后不变C.一直不变 D.先变小,
25、最后不变【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F 浮 G,则上浮;F 浮=G,则悬浮;F浮 G,则下沉;逐渐加盐液体密度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浮力变大。【解答】解:若鸡蛋在清水中下沉时,F 浮 G 物;若在水中不断加盐,液体密度变大,根据F 浮 n p g V 排知,浮力变大,浮力大于重力,鸡蛋上浮;在缓慢上浮但没有露出液面时,浮力不变,逐渐出水面时浮力减小,直到等于重力,故鸡蛋的浮力先变大,最后不变故选:Bo【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时注意用好控制变量法,只要同学掌握牢固,题目不难得出。1 0.如图所示,当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其腹部吸盘内的空气向
26、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附在竖直玻璃上,静止时,擦窗机器人()A.所受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B.吸盘内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C.竖直方向所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用真空泵又向外多抽几次气后,它对玻璃的压力变大【分析】(1)静止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然后根据平衡力的特点解题就可。(2)抽气时,吸盘内的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吸盘压在墙上。【解答】解:AC、“擦窗机器人”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即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摩擦力和重力平衡,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重力竖直向下,所以摩擦力竖直向上,故 AC错误;BD、抽气时,吸盘内的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小于外界
27、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吸盘压在墙上,吸的次数越多,里面气压越低,对玻璃的压力越大,故 B 错误,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平衡力,找出平衡力是解题关键。11.如 图 5 所示,用完全相同的四个滑轮和两根细绳组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在各自的自由端分别施加F1和 F2的拉力,在相同时间内将相同的重物竖直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轮重和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I乙A.拉 力 F1小于拉力F2B.甲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小于乙绳的C.甲、乙两滑轮组均属于费力的机械D.甲、乙两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分析】(1)由图可知,两滑轮组的绳子的有效股数n,不计绳重及摩
28、擦,拉 力 F=(G+G动)比较两滑轮组拉力的大小关系;(2)由图可知,两滑轮组的绳子的有效股数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等于物体升高速度的倍,据此比较甲、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关系;(3)使用动滑轮能够省力,动滑轮为省力杠杆;(4)由滑轮组的结构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解答】解:A、不计绳重及摩擦,因为拉力F=(G物+G动),臼=2,n2=3,所以绳端的拉力:F (G物+G动),F 2=-(G物+G动),所以F F 2,故A错误;B、由图知,n甲=2,n乙=3,甲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甲=2 v物,乙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 K=3 v物,所以甲绳
29、子自由端移动速度小于乙绳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故B正确;C、使用动滑轮能够省力,为省力杠杆,故C错误;D、因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 h,川=2,吸=3,提升物体的高度h相同,所 以S|=2 h,s 2=3 h,则s#S 2,故D错误;故选:B o【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n的确定方法,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计算方法,不计摩擦和绳重时拉力的求法;本题关键在于确定额外功相等。1 2.如图甲所示,用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运动,拉力的F-t图象和物 体A运动的v-t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当物体A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 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
30、和滑轮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轮匀速移动时的速度为0.4 m/sB.3-6 s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 NC.3-6 s时,物体B受到物体A的摩擦力为3 N,方向水平向左D.6-9 s时,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3 N,方向水平向左【分析】(1)根据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费一半距离解答;(2)对物体受力分析:A在水平方向:向右受绳子的拉力,向左受地面的摩擦力和B的摩擦力;B在水平方向:向右受A的摩擦力,向左受测力计的拉力。(3)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4)由图丙知0 -3 s物体静止,3-6 s物体做加速运动,拉力大于摩擦力;6-9 s物体做减速运动,拉力小于摩擦
31、力;9-1 2 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解答】解:A、由图丙知9-12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 匀速移动的速度为0.2m/s,所以动滑轮的移动速度为O1m/s,故 A 错误;BC、由图丙知9-12s物体A 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B 与 A 保持相对静止,物体B 在水平方向处于平衡状态,受向右的摩擦力和向左的测力计的拉力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因为拉力为2N,所以B 受到的摩擦力为2 N,方向向右。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对 A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2N,9-12s物体A 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由图乙知,此时拉滑轮的力为1ON,因为拉力作用在动滑轮上,
32、所以拉物体A 的力为5N,此时物体A 在水平方向:受向右的绳子的拉力,为 5N,向左受地面的摩擦力和B 对 A 的摩擦力,所以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5N-2N=3 N,方向向左;3-6s物体A 做加速运动,但物体B 仍静止,拉力仍等于摩擦力,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拉力不变,仍为2 N,故 BC错误;D、6-9 s 时,物体A 做减速运动,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仍为3 N,方向水平向左,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动滑轮的省力特点、摩擦力的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对每个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搞清楚各个力之间的关系。二.填空题(每 空1分,共1
33、6分.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3.八月桂花飘香,这 是 扩 散 现象;当天气晴朗,气温高时,香味更浓,这说明该现象的快慢程 度 与 温 度 有关。【分析】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解答】解:秋天时,空气中处处飘溢着桂花的香气,这是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当天气晴朗,气温高时,香味更浓,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答案为:扩散;温度。【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知识以及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属基础知识的考查。14.小明
34、在练习50m往返跑时,以 自 己 为参照物,他感觉到跑道旁的树木向后退。当他冲过终点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他具有惯 性。【分析】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解答】解:小明相对于跑道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树木相对于小明位置不断后退,小明以自己为参照物,跑道旁的树木向后退;由于惯性,小明到达终点冲刺后要继续向前运动,不能立即停下来。故答案为:自己;惯性。【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惯性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要掌握基础知识。15.如图是放在地球周围的甲、乙、丙三个不同位置的苹果所受重力的
35、示意图。其中,有一个位置画错了,这 个 位 置 是 丙(选填“甲”“、乙”或“丙”),苹果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 球。【分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实质就是相对于人所站的位置竖直向下。重力是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解答】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指向地心,由图可知,丙的方向没有指向地心,是错误的。重力是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所以苹果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答案为:丙;地球。【点评】重力是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正确理解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能总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依据。16.有一种新型膨胀式安全带,当紧缚力达到一定值时,安全带会快速
36、充气形成气 囊 袋(如图所示),这 是 通 过 增 大 受力面积(选填“受力面积”或“压力”),从 而 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安全带对人体的压强,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分析】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解答】解:该安全带充气后形成气囊袋,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安全带对人体的压强,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故答案为:受力面积;减小。【点评】此题考查减小压强的方法,体现了物理服务于人们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理念。1 7 .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保持F 1
37、与 F 2 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 转动(选填“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或“转动”),这一实验说明,二力平衡时,两 个 力 必 须 保 持 同 一 直 线。【分析】二力平衡中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直线上,如果不在同一直线上,受力的物体就会发生转动,使两个力重新恢复同一直线的状态。【解答】解: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两个力就不在同一直线上了,松手后小车处在非平衡状态,因此肯定会转动,恢复二力在同一直线上的状态.故答案为:转动;同一直线。【点评】知道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并了解探究实验的设计步骤和思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 8 .如图所示,将酱油从酱油瓶嘴倒出,是利用了 连 通 器
38、的原理;装酱油时,液面最多可到达图 中 的 位 置 B (选填“A”或 B”)一 A【分析】上端开口下部连同通容器称为连通器,当连通器内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解答】解:读图可知,酱油瓶嘴和瓶身符合上端开口下部连同通的特点,属于连通器。由于连通器内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所以装酱油时,液面最多可到达图中的位置B。故答案为:连通器;B。【点评】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原理,关键要知道连通器是上端开口,底部相连的,同种液体液面静止时保持相平。1 9 .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所受重力关系”的过程情景。在情景图B中存在的问题是溢水杯没有装满水。在不重复操作的前
39、提下,最科学合理的顺序是C、B、A、D(填序号)。【分析】对于实验的合理顺序,我们应把握住两点:一是小桶是用来接排出的水的,在接水之前必须先测出空桶的重;二是物块要先测重力,将溢水杯装满水,再直接浸入水中才不会重复。【解答】解:为了使小桶在接水之后可直接计算水的重力,应先测量空桶的重。然后再测出物体的重力,将溢水杯装满水,并直接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的示数。最后测排出的水和小桶的总重,求排出的水的重力。因此,B 中存在的问题是溢水杯没有装满水,合理的顺序应为:C、B、A、Do故答案为:溢水杯没有装满水;C、B、A、D。【点评】从实验的目的出发,根据实验要求,明确先测空小桶的重是合理安排实验顺序的关
40、键。实验中要探究的是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围绕这一核心便可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20.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柱形杯子,分别装有等体积的水和某种液体,将一小球分别放在两种液体中,小球静止时状态如图所示(虚线为原液体所在位置),则乙杯中液体的密度“、=或“”);已知甲杯中水上升了 1 cm,乙杯中液体上升了 1.25cm,可得 小 球 密 度 为 0.8 Re n?(己知水的密度是l.O xdkg/n?)。【分析】(1)根据漂浮和悬浮时液体密度和球的密度关系,找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2)根据小球在甲液体中漂浮和阿基米德原理得出小球的重力,根据小球在乙液体中悬浮得出排
41、开液体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解答】解:(1)小球在甲杯中漂浮,所以p p 水,因为小球在乙杯中漂浮,所以P s =P乙,所以两种液体的密度:P乙p水;(2)设杯子的横截面积为S因为小球在甲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浮力等于重力,即F甲=G;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F甲=G g S h水物体的重力:G=p水g S A h水由图乙知:物体的体积:V=S A h液小球密度为:m-G P 水g S.h 水 P 水水 l Oa/cm Xlcm no/3V 9 gV gS ah 液 h 液 1.25cm故答案为:;O.8 o【点评】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物体浸没在盛
42、满液体的溢水杯中时,溢出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三.作图、实验与探究(21、22题 各 2 分,23题 5 分,24题 6 分,25题 9 分,共 24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2 1.如图所示,请画出墙面对球的支持力F的示意图。【分析】分析墙面对球支持力的方向,根据力的示意图的要求即可画出这个力。【解答】解:墙面对球的支持力垂直于墙面向右,作用在墙与球的接触处,由此画出墙面对球的支持力F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点评】画力的示意图,要先确定力的三要素,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三要素表示出来,标上字母符号,已知大小的还标出力的大小。2 2.自拍杆可以看成一根以0为支点的杠
43、杆,如图所示,请在乙图中画出阻力F2 的力臂L 2。甲 乙【分析】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画出力臂。【解答】解:由题知,杠杆的支点在O处,从支点O向阻力F2 的作用线作垂线段,即为其力臂L 2,如图所示:【点评】力臂的画法: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2 3.(5分)如图所示,是小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他选取三个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面上(木块的长、宽、高均不等),其中甲、乙两图中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中的接触面是棉布。(1)如图甲所示,他水平拉动
44、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 速 直 线 运动,利用 二力平 衡 知识得出摩擦力等于拉力,从而知道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比较两个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3)乙图中,他在木块上添加祛码,目的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的关系。(4)在甲装置中,若将木块侧放后,再水平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则滑动摩擦力将 不 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甲 乙 丙【分析】(1)要使拉力与摩擦力相等,需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2)要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4)滑动
45、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解答】解:(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故选甲丙;(3)乙图中,他在木块上添加祛码,此时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增大,故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4)在甲装置中,若将木块侧放后,再水平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由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则滑动摩擦力将不变。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甲丙;(3)压力;(4
46、)不变。【点评】本题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主要考查了摩擦力的测量方法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要正确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需充分利用二力平衡条件。24.(6 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A(1)通过图甲、戊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1.2 N。(2)通过比较图甲、丁、戊,可探究浮力与 液体密度 的关系。(3)通过比较图乙和图丙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多,受 到 的 浮 力 越 大。(4)图丁中,圆柱体在水面下匀速下沉但未触底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不 变,其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将不 变。(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1
47、)物体的重力是一定的,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根 据 F 浮=G-F 示得出浮力的大小;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2)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3)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4)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解答】解:(1)由图甲、戊可知:物体的重力为3.6N是不变的,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N,贝!)F 浮=G-F=3.6N-2.4N=1.2N;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同,(2)由图甲、丁、戊可知: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同,故结论为:在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3)图乙和图丙中,物体排开液体的
48、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4)图丁中,圆柱体在水面下匀速下沉但未触底的过程中,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的浮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不变,其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将不变。故答案为:(1)1.2 N;(2)液体密度:(3)大;(4)不变;不变。【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求物体的体积与密度问题,要掌握称重法测浮力的方法、应用浮力公式即可解题,应用控制变量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 5.(9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如 图 1甲所示,要
49、使杠杆水平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选填“左”或 右”)端调节,本实验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同时便于测量力臂。(2)如 图 1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 A点 挂 2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 在 C点 挂 4 个相同的钩码或者在C 点作用一个向 下(选填“上”或“下”)的力。完成这次实验后,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同学们认为他这样实验归纳,得出结论不合理,理 由 是 只根据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3)小明继续探究:保 持 A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 1 的数据,绘制了 L|-F i 的关系
50、图象,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象推算,当 L1 为 3 0c m 时,F i 为 0.5 N。(4)小明发现本实验中,钩码对杠杆的拉力方向都是竖直的,他认为只采用竖直方向的力进行探究存在着不足,请你提出一条实验改进的建议:使用测力计沿非竖直的方向作用在杠杆上,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记下对应的拉力大小和力臂大小。(5)完成实验后,小明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原理来计算杠杆的质量。如图2所示,若以杠杆上的C位置为支点,在 C的右侧挂质量为m的钩码,左右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悬挂位置D点到C点的距离J 和 杠杆中 点到C点的距离L2。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杠杆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