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失街亭》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失街亭》教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失街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 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重点)4、探 讨“失街亭,谁之过”?一、导入新课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节选自第95回和96回的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二、简要叙述街亭一役的历史背景话说当年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奉先帝之命,精心治理蜀国。为了安定南方,采用马谡攻心为上之计,七擒孟获,使之心服口服。又为了离间曹魏君臣,采纳马谡反间计,挑泼曹睿和司马懿的关系,使大将司马懿被迫解甲归田。在此前提下,诸葛亮又率兵攻取陇西三郡,为北伐提供了强
2、有力的物质保障。可以说,当时北伐形势一片大好,然而最终结果却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呢?历史上的街亭山高谷深,地势险要,它是诸葛亮率军初出祁山,攻打魏国的咽喉要道,成为蜀魏两军必争之地。蜀军路上士气高昂,接连获胜,不料,在战局的关键时刻,街亭战,失去进取中原的据点和有利形势,导致了诸葛亮初出祁山的全局失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失 街 亭 我们知道,诸葛亮一向神机妙算,常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次为什么失掉了如此重要的街亭呢?那么,“失街亭,谁之过”?学生发言、讨论:三、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了 解 三国演义第95回和第96回梗概。第95回梗概: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去守街亭。司马懿指挥大军把马谡的军
3、营围困在一座土山上,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魏延、王平等各路人也频频失利。司马懿兵到西城,诸葛亮临危不惧,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第96回梗概:马谡自缚后前来请罪,为了严明军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然后又上表刘禅,自贬三级。曹休准备进攻吴国,鄱阳太守周鲂到曹营诈降,以自刎、断发之举骗取了曹休的信任,结果曹休中计大败。过度: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 失街亭的情节结构,这一节课的任务主要是分析诸葛亮和马谡两个人物形象。1、在分析人物形象之前,先回忆一下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活动)2、:在 失街亭里,主要描写人物的那些方面?(人物的语言、神态和行动)四、分析人物性格特点。(通过人
4、物的语言、神态和行动来分析人物性格)马谡和诸葛亮分别是怎么样的人?(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谈感受)(-)分析马谡性格特点:1、你认为马谡是怎样一个人的?(学生概括:麻痹轻敌;闭目塞听,刚愎自用,纸上谈兵;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自以为是;板书:)12、你是抓住什么来表现马谡的这一点的呢?生:“三笑”。(能不能具体说明一下?)A、第一次笑是“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这里笑丞相多心,魏兵怯弱表现了他的麻痹轻敌,他早就把诸葛亮的千叮咛万嘱咐当作了耳边风,而且语气里还有点笑话军师谨慎多余的意味。(教师板书:麻痹轻敌。)B、第二次笑是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
5、,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当王平向他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议的时候,马谡满口理论,什么“凭高视下,势如破竹”,什 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把自己熟读兵书当作炫耀的资本,完全听不进王平的一词半语。这个片断写出了马谡的闭目塞听,刚愎自用,只会纸上谈兵。(教师板书:闭目塞听,刚愎自用,纸上谈兵。)C、第三次笑是“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言下之意是,有我马谡重兵把守,居高临下,司马懿根本不在话下。表现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教师板书:狂妄自大、目中无人。)A、全班齐读 三 笑(或全班朗诵第三段)B、一生再读三笑师:请坐。大家觉得他说得怎么样?生:“三笑”没有笑好。(生不
6、好意思地做“三笑”状,全班大笑。)3、马谡难道真的一无是处吗?请M M 同学谈谈。生 1:我觉得马谡很勇敢,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自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表现了大无畏精神。很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令人感佩!还有吗?生 2:失街亭后,马谡自缚请罪,显示了他勇于负责任,光明磊落。看来赤诚之心更是难能可贵啊!看来马谡还不愧是一名伟丈夫!好。(二)大家印象中的诸葛亮是怎么样的?(学生概括:神机妙算、小心谨慎、忠于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师:有人说诸葛亮是一个智慧的化身、用兵的奇才、治国的贤臣。确实,在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对诸葛亮也非常仰慕,苏轼说:“诸葛亮,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
7、也!”鲁迅先生也曾说:三国演义中“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三个臭皮匠顶个状诸葛)这样的性格特点在 失街亭里有没有体现?体现在什么地方?(自由讨论)(学生热烈讨论,教师板书:1、智慧的化身,用兵的奇才)1、请同学来谈一谈。G G,你能说说你的看法吗?(抓住人物语言)生:诸葛亮在战前点将“三嘱”,一嘱马谡:“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廓,又无险阻,守之极难。”把困难说在前面,叮嘱马谡要明确责任,做到心中有底。二嘱马谡:“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说对手的情况,提醒马谡不可骄狂自大,草率从事。三嘱王平:“汝可小心谨守此地,
8、戒之,戒之。”叮嘱王平要商议行事。点将三嘱,足见孔明的虑事周密,用兵谨慎,审时度势的军事才能。(教师板书:虑事周密,用兵谨慎,审时度势)2生:在打仗过程中,诸葛亮的行兵布阵非常周密,他料到司马懿必取街亭,早作防备;查看布兵图样,知马谡无知;街亭失守,稳妥撤兵汉中。这些都显示出诸葛亮的知彼知己,机智多谋。(板书:知彼知己,机智多谋)2、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用兵的奇才,是“神算子”,是“智多星”,已经超出“人”的能力了。那么,诸葛亮是不吃人间烟火的“神”了!但 是 在 失街亭中,诸葛亮是不是一个不吃人间烟火的“神”呢?-生:不是!3、他有没有人的感情?在故事的哪一个情节体现出来?生:有人的感情,
9、表现在“挥泪斩马谡”部分。4、齐 读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个过程中是抓住诸葛亮的什么呢?-(“三哭”)第一次:是“孔明挥泪曰: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马谡临终嘱托与伤心痛哭之后,诸葛亮想起二人往日情同手足的交情,鼻子一酸流出了眼泪。看出诸葛亮有情有义。第二次:是“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蒋琬劝阻,天下未定,不可诛杀智谋之臣,这深深的打动了诸葛亮的心,但是马谡早已立下“军令状”,所 以“流涕而答”,“合当斩之”。(“军中无戏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诸葛亮悲痛伤心。)(既爱惜马谡,又不得
10、不处治马谡,显示出他内心巨大的矛盾。)第三 次:是“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这时候诸葛亮的心情?未听先帝遗嘱,有负先帝重托,痛惜、悔恨内疚、自责,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师:看来诸葛亮真是声泪俱下,五脏俱焚啊!这个平生统率千军万马,征战沙场,谈笑风生的军师,也 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时候。“大哭不已”淋漓尽致的刻画出诸葛亮此时的真实情态。那么,在“斩马谡”这一情节当中又能看出诸葛亮的什么性格特点?-(重情重义。赏罚分明、公正严明,不徇私情。)(板书:赏罚分明、公正严明,不徇私情)师:三国演义写诸葛亮,总体上把他当作智慧的化身,而 失街亭中却写到他用人的失误,而且写了他的
11、勇于自责,有情有义,这就使“近妖之诸葛”有了很浓的人情味,我们也知道了诸葛亮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而不是那种既能呼风唤雨,又能料知后事的神,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有魅力。让我们一起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一部分朗诵一遍。(全班朗诵从“谡自缚跪于帐前”到课文结尾。)(三)讨论:从诸葛亮和马谡身上,我们能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吗?(学生讨论)-同学发表看法:生 1: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办事要灵活机智,不可死搬教条。生 2:作为领导者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骄傲自大,盲目轻敌必然导致失败。生 3:在矛盾面前要知己知彼,深思熟虑;出了问题要分析原因,勇于自责。生 4:领导者要做到赏罚严明,执
12、法严肃。生 5:全面的看问题,辨证地看问题。师:大家总结得很好。这一节课我们分析了 失街亭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现在布置作业,课后思考“失街亭,谁知过?。我们下一节课将会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3五、探讨 失街亭,谁知过?”(直面现实,反思历史,我们能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第一种观点: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马谡请战,立下军令状,以 乞斩全家”的担保来表明决心与信心。而在诸葛亮心中,马谡”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建 攻心计”令
13、孟获就范,建 反间计”令司马懿下野,可见其人亦非无能之辈。诸葛亮完全有理由相信他。诸葛亮复令魏延、高翔襄助防守街亭。作了这样的布置,街亭自然不致有失。只是马谡过于狂妄自大,麻痹轻敌才造成了街亭失守。马谡失聪,误扎了营盘;马谡失察、失谋、失随机应变,导致失了战略要地,失了性命,失了蜀方的大业;第二种观点: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孔明用此人,如何不误事?”诸葛亮自承”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主要原因。诸葛亮的 失算”在于,没有看到马谡缺乏作战经历,可为良谋而难作良将,也没有对马受命时流露的骄狂情绪予以注意,终至酿成大错
14、。诸葛亮失察,误用了马谡;诸葛亮失察,失了用人的正确尺度,失了正确的决策,失了军事家、政治家应有的明智。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其他观点:刘备早已看出马谡志大才疏,临终前告诫诸葛亮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诸葛亮没有在意,仍付以前锋重任,致使街亭大败。他虽然也指责马谡”违命”,但他作为主帅,选将不当,授任无方,应负更大的责任。把一个不善于带兵打仗的人推到指挥一线,本身就是用人上的错误决策,作为点将的诸葛亮,应负有不可推卸的 领导”责任。马谡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理论家。街亭征战之前,诸葛亮曾出兵南中,他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决策,诸葛亮采纳并实施,取得
15、了 七擒七纵”孟获的战果,达到了 南人不复反矣”的安定局面。试想,假如诸葛亮能将马谡留在身边,出谋划策当参谋,马谡不仅丢不掉性命,还定能为蜀汉天下贡献才力,从而名扬四海,光耀后人。可见,选才难,难就难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个在科研战线有所建树和造诣的人,让其去搞行政管理,十有八九怕是管不出章法,理不出头绪。有劲使不上,你能说他无用吗?只能说明用人不当,岗位不符。派一个文静的带着绣琅镜的政工干部“统兵打仗,搞不好会弹道无痕。慧眼识人才,是领导者的责任,才尽其用,则是一个优秀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的品格之一。居高位者,有思才之心不够,仅有识才之能也不够,关键是要有用人之本。爱惜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荐人才、保护人才,固然难得,那么,选准人才、用准人才,更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