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失街亭教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89101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失街亭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21年失街亭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失街亭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失街亭教案.pdf(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1 年失街亭教案年失街亭教案20212021 年失街亭教案年失街亭教案 1 1【导学新概念】【导学新概念】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 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 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 回和 96 回。它通过对魏、蜀两国对街亭的争夺战役的描述,赞扬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以及严肃执法、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批判了马谡狂妄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指导学生自读失街亭,要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弄

2、清_是通过哪些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性格的。【资料显示屏】【资料显示屏】西江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卷首词)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罗贯中在写这本书时的历史依据,就是晋朝史学家陈寿的史书三国志,所以在明朝嘉靖元年,即 1522 年,三国演义首次雕刻印刷的时候,它的扉页上题着两行字:“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当然,他们之所以这样说,其另个目的是想让人们相信,三国演义是用一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解读三国演义顾振彪

3、、顾之川主编,京华出版社20_年版第 6 页)全部故事的基本轮廊和基本线索,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大体上同历史记载相去不远。但三国历史只是一个骨架,作品的血肉部分则主要是创作者(其中包括长期以来特别是宋元时期人民群众、民间艺人、下层文人)所创作、虚构的,概括了更广阔更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 683 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街亭,古地名,又叫街泉亭、街城,在今甘肃省庄浪东南。公元 228 年春天,诸葛亮出兵伐魏,派马谡带领五万多人马做先锋,到军事重镇街亭去抵御魏军。魏国的大将军曹真派张为先锋,带领五万人来应敌。马谡只知死搬兵书教

4、条,不听部下王平的建议,把军队安排在街亭沿线的山坡上,前后有十多公里长,成一条长蛇阵,结果被张包围在山上,断了水道,蜀军不战自乱,失了街亭。(解读三国演义,京华出版社20_年版第 139-140页)【教学设计 AB】设计设计 A A导语设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在耳畔,我们的思绪都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 三国演义中那动人的画面,引向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节选自第 95 回和 96

5、 回的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教学过程一、导入(见导语设计)一、导入(见导语设计)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 95 回和第 96 回梗概。1需重点注意下列字词谡 s 睿 r 偏裨 椅角 垓心 文几 殛 鲧 干系 疑兵 须 哨见 鼓噪2弄清众多出场人物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物,弄清相互间的关系。3介绍三国演义第 95 和第 96 回梗概。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第 95 回梗概: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去守街亭。司马懿指挥大军把马谡的军营围困在一座土山上,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魏延、王

6、平等各路人也频频失利。司马懿兵到西城,诸葛亮临危不惧,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第 96 回梗概:马谡自缚后前来请罪,为了严明军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然后又上表刘禅,自贬三级。曹休准备进攻吴国,鄱阳太守周鲂到曹营诈降,以自刎、断发之举骗取了曹休的信任,结果曹休中计大败。三、揣摩文意,概括要点思考:_的线索是什么作者如何围绕线索把错综复杂的矛盾组织起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1节选部分人物众多,矛盾复杂。有蜀魏之间的矛盾。在蜀汉内部,有诸葛亮和马谡、马谡与王平的矛盾;在曹魏内部,有司马懿和朝廷、朝廷和孟达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有的趋向激化,有

7、的逐渐缓和。2围绕这些矛盾开展的情节更加错综复杂。作者以蜀汉为主要方面,以诸葛亮为主要人物,以街亭的攻守作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情节,前后反复照应,因此故事情节组织得井井有条。3_以街亭的攻守作为线索。第一部分写马谡立状守街亭和诸葛亮周密部署,命令马谡“谨守”,当道下寨;而马谡却违令拒谏,屯兵北上。第二部分写司马懿采取“围山断水”的战术,夺取了街亭;诸葛亮布置退却。第三部分主要写因街亭失守而斩马谡。这三部分始终不离街亭的攻守。4前后照应,主要集中在说明街亭的重要、“当道下寨”和“围山断水”这几个问题上。如“围山断水”,在第三、五、六、七、九自然段反复照应,使得_脉络分明,结构紧凑。四、鉴赏再读课文

8、,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明确: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_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将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主要人物诸葛亮部署的正确。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如马谡的三次“笑曰”(“笑”诸葛亮“多心”,“大笑”王平“真女子之见”,“大笑”司马懿“彼若有命,不来围山”),表现了马谡狂妄自大、麻痹轻敌的性格和思想。3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如“斩马谡”一段,以

9、诸葛亮的“三哭”(“挥泪”“流涕”“大哭不已”)揭示出诸葛亮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执法严明、忠于蜀汉、严于自责、体恤部属等多方面的.性格。五、品味精彩片断五、品味精彩片断美读课文第三段。赏析:读了这一段文字,一个活生生的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似乎当年的赵括又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我们看,马谡说的第一句话就把诸葛亮的的千叮咛万嘱咐当作了耳旁风,他的语气里还似乎有点笑话诸葛亮的谨慎多余。当王平向他提建议的时候,马谡满口理论,什么“凭高视下,势如劈竹”,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把自己素读兵书当成了炫耀的资本,殊不知这正是他自己的思想误区,而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不是常常遇到吗设计设计 B B教学

10、过程一、导入(同设计一、导入(同设计 A A)二、比较阅读二、比较阅读三国演义 记叙的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在历史上都有记载,但许多细节是虚构的。课本节选的这部分,写的是诸葛亮想要北定中原而出兵祁山,魏蜀之间在街亭的一次战斗。试将下面两则史料与课文加以比较。1诸葛亮出祁山。加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绝其汲道,击,大破之。(晋陈寿三国志张 传)2。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尤为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晋陈寿三

11、国志诸葛亮传)此练习落实课后练习二的要求。三、美文赏析提示:在三国演义中,继失街亭后,接着写了空城计武侯弹琴退仲达,而实际上这个故事完全是虚构的,因为当时与诸葛亮直接对阵的是曹真,街亭之战也是曹真派张去的。那么故事中的主人公司马懿当时又在哪里呢当时,魏国有三路大军在前线拒敌,东路军在扬州,总指挥是曹休;中路军在宛城,总指挥是司马懿。东路军和中路军都是防备东吴。还有一路就是西路军了,总指挥是曹真。品读三国演义第 95 回一段: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使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

12、,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

13、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生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14、”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赏析:有人说,一味小心的人不能做大事,也只有小心的人才能做大事。这句话看似矛盾,而实际上却讲出了事情的本质所在,这一点从诸葛亮的空城计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孔明一生谨慎,这次忽然用了极冒险的计策,似乎不合乎常理,而他就是用的这种不合常理迷惑了司马懿的推理。司马懿多次败于孔明的计策,所以对孔明的每一个计策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进行推测,这一次空城计的成功又正是利用了司马懿的多疑。20212021 年失

15、街亭教案年失街亭教案 2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情节2、分析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教学难点:人物语言分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在耳畔,我们的思绪都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 三国演义中那动人的画面,引向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节选自第 95 回和

16、 96 回的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京剧里就有失空斩(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孔明挥泪斩马谡)的经典曲目。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 95 回和第 96 回梗概。1、需重点注意下列字词。谡睿偏裨 椅角垓心文几殛鲧干系疑兵须哨见鼓噪2、弄清众多出场人物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物,弄清相互间的关系。3、指明学生翻译课后练习二中出自三国志中的两则史料。明确:译文 1.诸葛亮出兵祈山。魏主曹睿加封张郃特进的官职,派他统领各路军马,到街亭抵御诸葛亮的将领马谡。马谡依仗南山的险要,不到山下据守城寨。切断了马谡部队的取水

17、道路,发动进攻,将马谡打得大败。2.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攻打祈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号令明确,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离曹魏而响应诸葛亮,关中一带,訇然震动。魏明帝亲自西临长安督战,命令张郃抵御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率领军队为前锋,与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措施行动不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迁移西县百姓千余户,回到汉中,斩马谡而向大众谢罪。4、讨论:课文与史料相比,有何区别?明确:史料所记只是一个梗概,而小说则进行了虚构和加工,加进了一些虚构的细节,如:增加了蜀方守街亭的人员,将魏军主将设为司马懿,添进了许多符合人物性格的对话(马谡拒谏),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做了细致描绘(挥泪斩马

18、谡)等。三、分析人物形象1、导入:小说不同与史事,艺术的虚构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作为“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三国演义,一些情节、故事乃至人物与史实有出入,或者全系文学虚构,并不影响其文学、历史价值。唯其形象、生动,人物的性格更鲜明,一些故事情节才深入人心,为人们津津乐道,使三国往事家喻户晓。2、分组讨论:小说中虚构的“妙处”?3、虚构一、增加了蜀方守街亭的人员明确:诸葛亮为了确保街亭的安全,派王平协助马谡,再派高翔、魏延屯兵列柳城和街亭之右,作为援军。突出孔明善于分析形势、小心谨慎的特征,烘托出街亭在战略上对于蜀军的重要性,反衬出下文马谡的狂妄、轻率。4、虚构二、将魏军主将设为司马懿提问:史料

19、可证,街亭之战,魏军主将是张邰,司马懿与此战无关。那么,小说为什么要将诸葛亮的对手改作司马懿?明确:小说中的司马懿,既精通兵法又有实战经验,绝非等闲之辈。派子侦察、亲自巡哨、摸清守将的谨慎、知己知彼,断绝水道、围而不攻、放火烧山、多次设伏的善于用兵,反衬出马谡的狂妄轻敌、纸上谈兵。多谋善断的司马懿确诚心地赞叹诸葛亮(司马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还从侧面衬托了诸葛亮的指挥若定、用兵如神。5、虚构三、符合人物性格的对话马谡拒谏提问:赏析马谡的语言,找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语言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明确:一笑:“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一意孤行,公然违令,目无“

20、丞相”)二笑:“汝真女子之见!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汝莫乱道!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死守“兵法”,刚愎自用,看轻同僚)三笑(大笑司马懿):“彼若有命,不来围山!”(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小觑劲敌)小结: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骄傲蛮横,对马谡语言的直接描写,充分展示出一个自视甚高、轻敌麻痹、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谋士形象。6、虚构四、人物细致的神态诸葛亮“三哭”明确:诸葛亮在斩马谡前后,感情错综复杂。作者写他“挥泪”、“流涕”、“大哭不已”三次哭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他当时丰富的内心世界。诸葛亮涕泪纵横,一为北伐失败痛惜,一为马谡违令遗憾,一为识人不深悔恨。种种情

21、感,积累良久。斩将之时,难以自抑,猛然喷发。第一次,想起马谡亦为人才,相处日久,“义同兄弟”,为严明军纪,不能不杀,有情而不枉法,执法又不忘情,诸葛亮泪如泉涌,其情至真。不用“揩”、“抹”、“拭”等常用字,著一“挥”字,一见诸葛亮痛苦之深,一见诸葛亮决心之大。第二次,当蒋琬劝阻他时,打动了他的心,但马谡既立了军令状,“军中无戏言”,所以忍心“流涕”说:“合当斩之。”“流涕”比“挥泪”悲伤程度又深一层,可见诸葛亮内心的矛盾,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处治马谡。第三次,当“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的时候,诸葛亮又“大哭不已”。想到有负先帝重托、未听先帝遗嘱,痛恨、悔恨、内疚、自责,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诸葛

22、亮是个大智者,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大哭不已”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诸葛亮此时真实情态。小结:诸葛亮的三哭,揭示出诸葛亮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执法严明、忠于蜀汉、严于自责、有情有义等多方面的性格。7、总结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A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 _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将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主要人物诸葛亮部署的正确。(间接描写)B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马谡“三笑”、诸葛亮“三哭”)。(直接描写)

23、四、探讨:街亭之失,谁之过?第一种观点,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第二种观点,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孔明用此人,如何不误事?诸葛亮自承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主要原因。第三种观点,关键并不在失街亭,而在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略错误。蜀汉势弱,曹魏势强,诸葛亮战略上处于劣势,非用奇谋不能取势。如从魏延之议,以奇兵经子午谷突袭长安,以主力由褒斜道猛攻

24、都城,二地守将夏侯、曹真(二人此次皆为诸葛亮战败)绝非诸葛亮对手(时司马懿赋闲苑城),则长安指日可下。司马懿的评论可证这一观点: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二出祁山的失败也证明此路不通(后北伐即不再走此道)。诸葛一生惟谨慎,不使险招坐失良机,也只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了。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小作文:结合史事、人物性格、心理,分析诸葛亮一生谨慎,为什么会任用马谡为将。20212021 年失街亭教案年失街亭教案 3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2、分析失街亭中的诸葛亮、马谡两个人物形象,进而体会_通过直接间接对比衬托描写人物的方法。

25、3、认识诸葛亮赏罚严明和马谡纸上谈兵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分析人物言行,归纳性格特征。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失街亭的主要责任的认识。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节选自三国演义的失街亭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鉴赏的都是古代小说,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是中国小说尤其是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传统手法。而_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很成功,具有典型意义。指导学生弄清_是通过哪些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性格的。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利用学案辅助教学,以使学生边听边动手加深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26、教学过程:一、品三国引入课文:1、三国志通俗演义(演义:阐述义理并加以引申: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旧时长篇小说的一种。一般根据历史传纪铺叙引申,并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而成。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盛行于明、清时期。著名的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课堂作业:1、阅读课文和注释填空。2、罗贯中:二、说街亭1、历史上的街亭山高谷深,地势险要,它是诸葛亮率军初出祁山,攻打魏国的咽喉要道,成为蜀魏两军必争之地。蜀军一路上士气高昂,接连获胜,不料,在战局的关键时刻,街亭一战,失去进取中原的据点和有利形势,导致了诸葛亮初出祁山的全局失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失街亭”。教材中诸葛亮的哪个词语体现街亭重要的词语:咽喉

27、。2、速读课文整体把握:(1)为课文写小标题。课堂作业:2、请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仿照例子给课文的四部分命一个小标题。(2)作者是怎样组织情节的?以孔明为中心人物,以街亭的攻守为线索,前后反复照应。(3)课文的情节矛盾:魏蜀;魏内部;蜀内部本课文主要矛盾:诸葛亮和马谡的矛盾。.(4)_中魏蜀两国出场人物分别有 10 和 15 个,其节选部分主要人物是谁?诸葛亮和马谡。三、议得失1、分析马谡性格特征:课堂作业:3、用一句话概括马谡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直接描写主要是语言情态描写和间接描写,在文中勾出马谡“三笑”内容分析表现其性格特征,请同学模仿朗读体会,请同学模仿朗读体会。提

28、示:直接描写主要是语言情态描写:主要是马谡的三“笑”间接描写:一是通过写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自骄蛮横;二是通过写诸葛亮的自责沉着侧面衬托马谡的无知幼稚;三是通过写司马氏父子的机谨善谋和笑反衬马谡的无能;通过刘备的临终遗言说明马谡的言过其实)2、分析诸葛亮性格特征。课堂作业:4、读背三段文字课堂作业:5、(1)用一句话概括诸葛亮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提示:深谋远虑、赏罚严明、严于自责的谋臣形象(2)作者写诸葛亮主要采用了直接描写主要是语言情态描写和间接描写,文中勾出马谡“三嘱”和“三哭”内容,请同学一起朗读体会。提示:直接描写:“三嘱”(请同学们分析其目的并概括诸葛亮的性格特征)“三哭”(请同

29、学们分别用“伤心之泪”“无奈之泪”“悔恨之泪”对三哭进行选择判断)间接描写:以司马懿的态度对比反衬: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以王平的正确建议来衬托:“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3、小说明显贬马谡尊诸葛亮,请同学们思考:马谡有哪些优点?提示: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自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表现了大无畏精神;是个人才,失街亭后,马谡自缚请罪,显示了他勇于负责任,光明磊落。4、概括_小说写人方法:(1)言行情态;(2)直接间接:(3)对比衬托。四、论过错街亭失守,谁之错?课堂作业:6、模仿下面一段话用观点加分析的结构方式写一

30、段 100 字左右文字论证:街亭失守,谁之错?。(不能用例子中的观点)五、得启示从诸葛亮和马谡身上,我们能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吗?(1)、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办事要灵活机智,不可死搬教条。(2)作为领导者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骄傲自大,盲目轻敌必然导致失败。(3)、在矛盾面前要知己知彼,深思熟虑;出了问题要分析原因,勇于自责。(4)、领导者要做到赏罚严明,执法严肃。(5)、全面的看问题,辨证地看问题。六、作业:“纸上谈兵”的主角是赵括,请用“马谡和赵括”为话题写一篇_谈学习 失街亭 的启示。(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附:板书失街亭罗

31、贯中品三国说街亭(咽喉):安排-诸葛亮议得失:马谡-三笑论过错:马谡得启示守护-马谡诸葛亮-三嘱诸葛亮攻取-司马懿三哭20212021 年失街亭教案年失街亭教案 4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内容、地位及其价值,识记有关文学常识。熟悉本课的语言特点,积累有关词汇。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欣赏失街亭中的战争描写技巧。欣赏失街亭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而理解诸葛亮的形象。德育目标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明确办事要从实际出发,死搬教条必然失败的道理。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复杂的战争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展示的技巧。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中国明代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过不朽的贡献,仅以出现了三国演

32、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享誉世界的长篇小说和牡丹亭等杰出剧本而言,就足以令世人瞩目。今天我们要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借一斑而窥全豹。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掌握的有关三国演义的情况。教师在必要时补充以下几点:1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最完整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有人认为它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该书成书之后,不仅国内流传很广,而且流传到国外,英国不列颠博物院、牛津大学图书馆。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都有明代的刊本,日本、俄国都有不同版本流传。它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十分巨大,不仅对政治、军事、思想和文学艺术有着明显的影响,而且在经济领域也表

33、现出不凡的魅力,近十几年,世界一些著名企业的厂长经理都读这本书,有的还把它作为厂长经理必读书。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情故事情节。【明确】全文以孔明派将点兵为故事开端,以马谡拒谏为故事发展,以双方激战,蜀失街亭为故事高潮,以孔明布置退兵,挥泪斩马谡为故事结局。其间错综复杂,多线交互,波澜曲折。行文思路:细作急报(引子)孔明调兵 开端:马谡争先(咽喉)王平辅佐(谨慎)高翔备救(谨慎)魏延据要(周密)赵邓疑兵(周密)自出斜谷(略提)马谡拒谏(发展)司马探营(发展)双方激战(高潮:司马探营,调遣军马;司马进兵,蜀兵丧胆;王平救援,张郃迎挡;马谡败逃,魏延救援;魏延被困,王平驰援;高翔救援,失

34、去列柳;高魏劫寨,被困获救;败逃阳平关)挥泪执法(结局)。三、研习课文1课文写街亭之战,采用的是全景式写法,重在战争双方的形势分析和调兵遣将等准备过程,蜀魏双方在分析形势和军事部署上各有何特点?从中可以看出这场战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写双方的形势分析,主要是通过双方主帅的语言来写。诸葛亮闻听司马懿兵马将到,立即猜出其“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司马懿令司马昭前去探路,首先探街亭,“若街亭有兵守御,即当按兵不行”。诸葛亮嘱马谡“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并嘱“下寨必当要道之处”。司马懿闻听“街亭有兵把守”即叹“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当听说守兵“军皆屯于山上”时立即喜

35、日“乃天使吉成功矣”。且看布兵,蜀方派王平在山下十里扎寨,魏方便派张郃阻击;蜀方担心王平不是张郃对手,派魏延去街亭之后接应,魏方两面夹击,三面包抄围困魏延。以上双方布兵互有了解,但是妙在后面蜀方的赵云、邓芝和诸葛亮本人这两路兵马未被魏方料想彻底;而魏方出兵在列柳又不曾被蜀方全然知晓。真是同中有异,各有短长。可见,双方形势分析都看准了街亭为首要战略重地,双方的布兵都以街亭为重心,通盘考虑。这是一场旗鼓相当,高手相逢的恶战,任何一方的一丁点失误,都将导致成为整个战役的失败一方。这种写法表现了作者高屋建瓴,把握全局的大家风范。他把战役放在了整个政治形势和战争形势中予以通盘考虑,为蜀国的国运将江河日下

36、铺下了基石,也为马谡的必死蓄足了形势。作者没有孤立地写街亭之战,而是在不动声色中作了鸟瞰式绘画,把具体的特定的街亭之战与整个战局沟通起来,如此更能突出马谡的错误,增强对“死守教条”教训的认识。为什么战役双方都把街亭看得那么重要?【明确】街亭是蜀兵进军退兵的咽喉之地。毛宗岗在第 95回总评中说:“前卷方写孟达不听孔明之言而失上庸,此卷便接写马设不听孔明之言而失衡亭。上庸失而使孔明无进取之望,街亭失而几使孔明无退足之处矣。何也?无街亭则阳平关危,阳平关危则不惟进无所得,而且退有所失也。”这在诸葛亮叮嘱马谡时也说得明白。蜀方固守街亭是北伐的保证,魏方死夺街亭是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魏国要打退蜀军,必然

37、要找其要害,断其“咽喉”。故双方均以街亭作为必争之地。正因为此地如此重要,所以,双方拉锯式的争夺战方如此激烈。课文写战争过程有怎样的特点?【明确】曲折有致,跌宕生姿。魏兵围山,马谡兵败;王平欲增援,却有张郃打援;马谡逃遁,眼看危急,又遇魏延救援;魏延一路冲杀,眼看就要夺回街亭,却受三面夹击之危;在千钧一发之际,王平引兵来援;魏、王、高会合后计议夜袭劫营,又遭埋伏,奔回列柳,却见城已被占。魏方设计,蜀方中计,时升时落,似大海潮涌,忽起忽伏,如叠嶂层峦。令人忽喜,让人陡惊。真是一波三折,一宕再宕,如平沙千里,陡似峭崖扑面,于尺幅之中,尽龙腾虎跃之势,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表现了三国演义高超的战争描写

38、艺术。课文作者是站在哪方的角度来写这一战役的?从哪里可以看出?另一方是怎样处理的?【明确】是站在蜀方来写这一战役的。从题目“失街亭”可看出。魏方是穿插在情节推进中来写的。整个情节以司马懿与诸葛亮为矛盾主线,穿插诸葛亮与马谡、王平与马谡等矛盾,各线相互牵制,烘云托月,交错起落,围绕街亭这一中心错综展开。课题着一“失”字,很值得品味。全文写一“失”字,皆由用人失察引起,失了街亭,失了战机,失了已夺之地,失了将得的胜利,失了锐气,最终失了灭魏兴汉大业。诸葛亮失察,误用了马谡;马谡失谋,误扎了营盘;马谡失谋、失随机应变,导致失了战略要地,失了性命,失了蜀方的大业;诸葛亮失察,失了用人的正确尺度,失了正

39、确的决策,失了军事家、政治家应有的明智。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第二课时一、导语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 95、96 回,描写的是诸葛亮实现“伐魏复汉”大业的“六出祁山”之“一出”中的一次关键性战役的失败过程。它不仅仅留给人们办事要从实际出发,死搬教条必然失败的启示,而且让人深深领悟到准确识人、恰当用人的重要性;同时,这一节故事中的塑造人物的方法和描写战争的技巧,都达到了极高的品位,让我们在获得独特的艺术美感的同时,又学习了高超的写作方法。二、难点突破以本课为例,分析三国演义描写人物的技巧。【明确】1言行互补,绘形传神。诸葛亮、马谡等人物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印象,其主要原因是作者在写这些人物时不是

40、静止地交代,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具体表现。用的是中国传统的“略貌取神”法。诸葛亮点将时对马谡说的话,既见精细小心,又显见解清明;他对马谡既有疑虑,又由于有一惯的好感,在马谡主动请缨又信誓旦旦的情况下,终于抹不开面子,委以大任;面对马谡的狂言不休,他已经失察一次,但未引起注意。接着又派王平相助,尽管表现了他谨慎的一面,但是,岂不知马谡哪肯听王平之言,又表现了诸葛亮的再次失察。失败之后,诸葛亮一再自责。先是迎接赵云,言“是吾不识贤愚,以致如此”,后是杀了马谡,痛哭不已,“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表现了不掩过,不饰非,不推倭的品质。他对马谡家属的顾惜,又决非念旧情之故可以完全概括的,其中也包括

41、了他的自责在内:是我的一念之差害了马谡呀!_从点将、布兵、执法、痛哭等行动和贯穿于这些行动之中的语言,使诸葛亮形象真实可感,活生生地立在了读者面前。马谡也是如此,先是口出狂言,照应了先帝“言过其实”的评价;后是不听劝告,表现固执已见的性格;满口“名言警句”,恰是读书不化的典型;临阵缺乏应变之法,可见缺少实干才能。然而,马谡也是条“汉子”,兵败后,并不投降,也不逃匿,而是自缚请罪,甘愿就死,并不以与丞相的私交而求免死,也不再言希望戴罪立功,有敢作敢当的硬气。马谡的悲剧是“食书不化”的悲剧,是理论不联系实际的悲剧,是刚愎自用的悲剧。其他人物,也是寥寥数笔,便形象毕现,足见作者写人艺术之高明。相互比

42、照,多方映衬。三国演义人物塑造,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对比映衬,在对比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诸葛亮的精细与马设的轻狂,马设的骄矜与王平的慎重,处处对比;司马精的精明与诸葛亮的旗密,司马、诸葛的互相称赏,蜀方将领对马谩的看法与司马父子对马设的评价,多处映衬;敌对双方映衬,自己一方对比,正面对比,侧面映衬,变化多样,手法灵活,不仅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而且还给人以深层思考空间。如司马兹一眼就可看出马设“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为何蜀方竟无异议?三、欣赏品味1欣赏课文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特色。【明确】叙事语言,繁简适宜,人物语言,特色鲜明。如“二人拜辞,引兵而去”等出兵过程,两军的扎

43、寨过程,都写得很简,战斗过程写得较详。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作用的又一定点到,如“孔明寻思,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孔明大喜,素引诸将出迎。赵云慌忙下马伏地孔明急扶起,执手而言”等,表现了孔明的性格特点,写得很细。人物语言各有特色,都是聪明指挥员,孔明的话与司马懿的话不同,孔明精细周密,老练沉着;司马懿精细谨慎,又直露畅快,表现了明显的被孔明威压之感。马谡、魏延等人寥寥数语,也情态毕现,非他人所有。有人认为诸葛亮被人为地神化了,其实他也是人,在三国争战中,他也犯了普通人易犯的错误,请谈谈各自的看法。【明确】由于三国演义的精心塑造,诸葛亮成为“古今贤相中第一奇人”。作者倾注全部感情来写他,以致有写诸

44、葛近似神的说法,即使在失街亭中写他的失误,洗掉了一点“神”气,但也是说他如何知错,如何责己,如何执法,如何通情。有人指出,诸葛亮不是神人,他也有常人的不明智和失误,正因如此,他才真实可信。他的识人之误。用人之错,绝非一次。如华容道错用关羽而放走劲敌,疑魏延屡驳其计而坐失战机等。再如他攻陈仓,始终未能攻下等,也都显示了他不是全能之神,而是普通之人,或说是杰出之人。更有甚者,批评诸葛亮挟个人私见,高傲固执,不听先帝告诫,以个人好恶和凭关系用人,甚或不用魏延是有阴暗的心理目的等等,则有偏激不实之弊。综观诸葛亮一生,其光辉形象是不容置疑的,错误也是不可回避的,这就是真人。四、小结“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45、的三国演义“据正史,采小说,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述百年,该据万事”,结构宏大,善写战争,人物传神,影响深远,值得深入研读。今天,在三国演义这条大河里,我们只取了一瓢甘浆,就已经领略了其巨大魅力。今后,我们可以继续自己钻研,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写出有价值的研究论文或专著,为我们的文学宝库再增一点亮色。探究活动讨论:失街亭,谁之过?由此引发你什么感想呢?参考:1街亭之失,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

46、方向发展。街亭之失,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孔明用此人,如何不误事?”诸葛亮自承“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主要原因。是情之错:其一,怜措之情。诸马之间,两代情,马谡是孤儿,是孔明的晚辈。其二,部属之情。孔明是主帅,马谡是参军,多年共事,感情深厚。其三,爱才之情。诸马共事间,马曾多次出谋划策,被诸葛亮采纳,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并使诸葛亮改变了对马的看法。再当时蜀国缺才士情况下,诸葛亮认为马有才,爱才之情油然而生。其四,面子之情。诸葛提议马谡时,谋士们有不同看法,但主帅既提,就将就吧。情,人世间永恒的主题。但情用得不好,小则害人

47、,大则为祸天下。愿为政者慎之。街亭失守,是主帅诸葛之错,这是肯定的,只是错在感情用事。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是过错有大小,小则害人害己,大则为祸天下。诸葛一生唯谨慎,这是世人对诸葛最高的评价。但诸葛错用马俊,痛失衡亭,既影响了蜀国统一天下的伟业,也影响了诸葛一世英明,不能不为之叹息。此错则莫大焉。想当今,不少为政者,其德不能不为人所敬仰,其才也不得不为人所折服,但其用的人良莠不齐,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违纪和犯罪的道路上。何也?绝大多数因感情用事,当然也不排除少数人善于伪装自己。关键并不在失街亭,而在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略错误。蜀汉势弱,曹魏势强,诸葛亮战略上处于劣势,非用奇谋不能取势。如从

48、魏延之议,以奇兵经子午谷突袭长安,以主力由褒斜道猛攻都城,二地守将夏侯、曹真(二人此次皆为诸葛亮战败)绝非诸葛亮对手(时司马懿赋闲苑城),则长安指日可下。司马懿的评论可证这一观点:“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二出祁山的失败也证明此路不通(后北伐即不再走此道)。“诸葛一生惟谨慎”,不使险招坐失良机,也只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了。20212021 年失街亭教案年失街亭教案 5 5失街亭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的内容。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失街亭这个故事,通过对魏、蜀

49、两国对街亭的争夺战役的描述,赞扬了孔明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严肃执法,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批判了马谡的狂妄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学习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欣赏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欣赏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三国演义善于借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表现封建统治集团之间,以及各自内部复杂而尖锐的矛盾斗争。这部书写战争极为出色,它以人物为中心,把斗智斗勇的描述结合起来,着重表现作战双方战略战术的运用、力量的对比、地位的转化,从而揭示出决定胜负的原因,使大小战役在作者笔下显得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毫不雷同。失街亭这场战争的情节相当单纯,但作者却写得曲折有致。诸葛亮点将时,判断准确,

50、部署严密,看来是稳操胜券,但是马谡的轻率则埋下了失败的种子。扎营时马、王争吵,预示马谡必败。街亭失守,双方争夺厮杀,作者写得奇矫突兀,声色俱佳。其间贯穿蜀方的增援和魏方的打援,魏方的设计和蜀方的中计,时升时落,似大海潮涌;急起急伏,如重峦叠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作者没有静止地交代人物性格,而是运用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如刻画马谡,是通过三个争执的小回合来展开的。乍到街亭,马谡先是以笑讥人,嘲笑丞相多心,表现出他极为主观;当王平提出异议时,他大觉逆耳,表现出他刚愎自用;王平以大局为重,再次提醒时,马谡以恃唬人,“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