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案.pdf(9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案教学设计要求一、备课前做到“三个五”“一个三”:1、五个统一:把整体培养和个体发展统一起来;把教学结果和教学过程统一起来;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统一起来;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统一起来;把知识学习和创新应用统一起来;2、五有:脑中有标、腹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道;3、五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手段运用、德育渗透;4、三精心: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安排过程;二、年组集体备课,无特殊情况必须超前一周备课,电子备课(教龄两年以内的教师需要进行手写备课)。三、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每个单元要有教材简析部分。四、教案中,准确写出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
2、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作业、教学反思和各环节所需的时间。五、备课中合理安排“三个环节”的合理时间要求如下:第一环节:心动激学(约 5 分 钟):创设情境,冥想激趣。第二环节:互动探学(约 20分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三环节:触动固学(约 15分钟):巩固内化,一课一得。注:教学设计是静态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当学生的反馈与原先的设计出现不够匹配时,应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重,灵活处理,不一定拘泥于原先的设计。六、关于二次备课的要求如下:二次备课主要指在原教案中对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环节、师生活动等进行修改调整。具体包括:1、标标记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及
3、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教学过程中引起注意。2、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注释练习等。3、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学方法。4、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及环节。5、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6、动针 对“三动”环节中的“一动”进行详细的个性化设计与思考。七、关于教学反思的要求如下:教学反思书写的目的是让老师通过教后回顾,对教法、学法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去分析认识,以利于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师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具体包括:1、反思在
4、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八、教案要求内容详细,书写整洁,无错别字,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要求用红色水笔标注。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生动课堂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有余 数 的 除 法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及
5、其初步的求商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教学表内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经验,知道除法运算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也已初步认识了除法竖式。现在再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继续学习除法的运算打下必要的基础。把这部分内容学习好,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就为以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乃至小数除法的试商和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1、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
6、除数小;。2、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第考的过程和结果;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让学生能够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7、。3、能说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重点难点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课堂练习本评价设计1、能正确说出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能正确完成书第3 页想想做做的第2 题。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体现一起学、分类学、个别学)二次备课一、心动激学一、复习旧知,导入情境。谈话:我特意为咱们班的四个小组准备了几颗小星星。看!你知道把这8颗星星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能分几颗吗?你是怎样算的?你能说说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1、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列出算式8+4=2.并能根据情境说出算式中的8表示8颗小星星,平均分
8、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 分2颗。二、互动探学1、教学例题出示例题,提出问题。小红是三好学生,得到了1 0枝铅笔作为奖品,她想与好朋友分享,怎样分才合理呢?师: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2、小组合作,主动探究。(1)分一分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学生交流汇报: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母人分4枝.。2、教师指导操作并谈话:1 0支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学生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完后提问:1 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师生共同在表格中记录结果。小组自主活动。学生借助小棒或铅笔动手操作,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
9、汇报交流,在汇报的过程中,重点提问剩余的还能不能再分。(3)指名学生上黑板列式,其余学生在随堂作业本上写出这种情况的算式。请板 演 的 学 生 就 着 算式说意义。学 生 根 据 算 式 说 说算 式 中 的 数 字 表 示每人分几支分 给 几人还剩几支23456师生共同在表格中记录结果。(2)说一说谈话:观察表格中的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写一写观 察 表(1)提问:1 0枝铅笔每 人 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1 0支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老师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
10、、教学例题2师: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的意义。说出老师所给的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学生拿出小棒摆摆正方形,完成表格并列出算式。待表格完成后观察一下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说说自己的发现:每道算式中余数都比除数小。三、触动固学1、做“想想做做”第1题。2、做“想想做做”第2题。观察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3、做“想想做做”第3题。4、做“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拿出小棒根据题目要求摆一摆,然后完成书上的填空,并交流汇报。2、学生看图说说图意,独立完成。3、学生先把题目读一读,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4、学生根据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1、。四、行动践学老师准备1 3支笔平均发给5个人,每个人能分得()支,还 剩()支。学生尝试着分一分,说一说板书设计有余数除法的认识104-2=5 104-3=3.1(根)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课后作业补充习题1页。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材第4-5页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探索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法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2、让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自主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学会试商的方法,知道余数比除数小。教
12、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课堂练习本评价设计1、学生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统计正确率。要求学生正确率能达 8 0%o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体现一起学、分类学、个别学)二次备课一、心动激学1、看谁能很快说出()里最大能填几?()X 5 6()X 6 2 03 X ()3 0 4、9 0 53.上面的数有什么特点?1、(1)8个千、2个百、1个十、6个一组成的数是()o(2)3个千、4个百、2个 十 组 成 的 数 是()o(3)5个千组成的数是()。引导学生复习万以内的数没有0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教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面。末尾不管有几 个0都不读二、互动探学1
13、、在算盘上拨数出示例7算盘图,学生拨一拨,写一写,读一读。2、尝试写数1、学生在算盘上分别拨出四千零六十、七千零三,同桌互相说一说各数位上分别是几,第一个 数 是 由4个 千 和6学生看算盘写数,这两个数各是怎样写的?3、指导读数你 能 读 出 这 两 个 数吗?这个数中间有一个 0,你是读作多少哟?小 结:写数要从高位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等,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也从高位起,中间不管几个 0,只读一个,末尾的。只写不读。个十组成,是四千零六十;第二个数由7 个千和 3 个一组成,是七千零三。2、学生根据算盘上表示的数,说一说数的组成,再写出
14、这个数,写数按前面学过的方法写。3、学生选读一读这个数,小组交流这两个数到底该怎么读。三、触动固学1.完成“想想做做”第1 题。2、完 成“想想做做”第 3 题。3、.完 成“想想做做”第 4 题。4、完 成“想想做做”第 5、6 题。集体独立完成后,师指名问问是怎样想的?5、完 成“想想做做”第 7 题。1、学生独立完成后师问:如果让你把这三道题目进行分类的话,你准备怎样分?2、学生先回忆一下数位顺序表。我们读数时都是从最高位开始,我们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开始写。3、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总结:我们写数的时候一定要从最高位起,一个数位一个数位去写。4、学生开火车口算。5、学生小组交流,把你发现
15、的规律在小组里面说一说。四、行动践学1、想想做做第2 题2、出一个你认为难得万以内的数考考大家。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小组合作,轮流报数,其他人写出来并读一读。板书设计万以内中间有0 的数的写法和读法中间的0 又读又写 0 要占位末尾的0 只写不读课后作业补充习题两页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万 以 内 数 的 大 小 比 较 书 第 43、4 4 页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知道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并会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重点难点重点: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难点: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的两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评
16、价设计1、学生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2、学生通过做“想想做做”第 2 题,能正确比较U 2各数的大小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 生 活 动(体现一起学、分类学、个别学)二次备课一、心动激学比较大小:19 O 38 19 O 129012你是怎样比较的?学生先比较大小,回忆比较大小的方法和符号二、互动探学1.创设情境。出示:你能帮他们判断一下,谁用的钱最多,谁用的钱最少呢?2、位数相同,首位不同的数的比较。电视机和空调吵起了,都认为自己的价格最低,你能帮他们判断一下吗?2、位数相同,首位相同的数的比较。电视机和电冰箱都 是 2 千多,怎么比较呢?4、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洗衣机看到他们1、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读
17、一读各物品的价格各是多少。2、指名学生回答判断:总结: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大。3、学生小组讨论一下,再回答。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引导出示,首位相同的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大。4、指名回答,引导:几百肯定没有几千多,所以位数多的那个数比位数少的三个吵架,也不甘寂寞,跳着说,我应该比你们都大吧?哪知道电视机、空调、电冰箱三个宝贝哈哈大笑,你们想知道他们笑什么吗?5、现在你们知道谁第一,谁第二?谁第三,又 是 谁 是 最 后 一 个吗?数大。5、学生通过上面的比较方法,得出空调第一,电视机第二,冰箱第四,洗衣机最后了。得出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位数相同
18、的就比较首位,首位大的那个数大,如果首位相同的,就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大。三、触动固学1.完成“想想做做”第1 题。这两个数怎样比较大小呢?2、完 成“想想做做”第 2 题。出示后师问:请你们把这6 题分为两类。3.完成“想想做做”第3 题。4、完 成“想想做做”第 4 题。读题,梳理信息后问:小红的书可能有多少页?如 果 选 300页,小红应该怎样说?5.完 成“想想做做”第 5 题。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小组讨论。依次解决这些问题。1、学生观察左图,小组交流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得出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时,位数相同的看首位、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第二位相同的看第三位。2、学生先完成第2 题,再
19、把 这 6 小题分为两类,分类结果是位数不同的,和位数相同的分类。位数不同的:位数多的那个数大。判断 10890999.位数相同的怎:看首位,首位大的那个数大。那么这 6 道题,哪几个看首位就能比较出大小了呢?首位也相同的看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大。哪几题可以通过第二位比较出大小了呢?100101010比较第三位、第三位大的那个数就大。)3、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集体评价。4、学生仔细读懂题目,再来说说怎样完成这题。5、学生先说出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先在小组里交流,再集体评价。四、行动践学生活中也很多万以内数的例子,你们能说一些,并按顺序排一排学生小组合作,举例说生活中万以内数的例子,并按从大
20、到小或从小到大的吗?顺序排一排。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2 5 3 0 0 3 1 8 02 5 3 0 0 2 3 5 0课后作业练习册两页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简单的近似数 书 第4 5-4 6页|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联系具体情境,知道接近几百、几千的数,并会用单位估计一个数大约是几百或几千;2、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符号“七”,会 用“七”表示一个数大约是几百或几千,会说出或写出接近几百或几千的数。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近似数的含义。难点:合理地取近似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评价设计1、学生会估计一个数接近几百或几千;2、学生通过做 想 想 做 做 第3题,能说出并写出第3题中的各
21、数各接近几百或几千。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 生 活 动(体现一起学、分类学、个别学)二次备课一、心动激学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把铅笔,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大约有几十支?2、像这样大概的数就是近似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近似数。学生充分地、大胆地猜。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 地 提 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面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后出示准确的数据。(1 8 支)二、互动探学1.汇报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师:老师要求你们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你们做到了吗?的数。2、教学例9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学校到底哪个学校的人数多吗?695约等于70 0,1
22、、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一二年级共有1 78人,来看大屏幕:二年级(1)班有学生5 0人,那么二年级三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呢?请你们猜一猜。学生猜,老师板书后出示准确数,留下接近的数字。观察两排的数字,前面一排是准确的数,后面一排是大概的数。703约等于700.师问:这个符号怎么读的?(约等于。)这个符号就叫约等号。3、教 学“试一试”。出示:实验小学有学 生2016人,大约是几千人?2、学生小组交流,学生在充分讨论后老师指名回答,只要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出示龙岗小学695人,东山小学703人,并引导得出:695人 比700人少一些,接 近700人,所以说大约有700人;703人 比700人多一
23、些,也接近7 0 0,所以也可以说大约 有700人。我们可以这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695弋700703-7003、学生充分地猜以后,优化 得 出2016大 约 是2千人,所以写成:2016比2000三、触动固学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完 成“想想做做”第2题。3.完 成“想想做做”第3题。4.完 成“想想做做”第4题。5.完 成“想想做做”第5题。怎 样 摆 接 近2000的数?先摆一摆,再读一读。你知道怎么摆接近 9000、5000、1000的四位数吗?1、学生说一说数轴上面的数有什么规律,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师问:我们一共填了哪些数,这些数中哪 些 接 近5 0 0,哪些接近6
24、00?学生小组进行问答。2、学生先读懂题目,再独立完成。3、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总结:我们在说近似数的时候通常都是约等于几百或几千。四、行动践学扬 子 二 小 有 学 生621人,其中女生286人,男生335人。你知道大约各是几百人吗?学生回答板书设计数的估计695心700703心700课后作业补充习题两页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练 习 四 书 第47-48页 课 型练习课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对数的观察、读写,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正确说出或表示万以内数的组成,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比较数的大小;2、学生能根据数的组成口算几千加几百和相应的减法,能说出一个数大约是几千或几百。重点难点重点:
25、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的数的组成;掌握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会根据要求取近似数。难点:有0的读写,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评价设计1、完成练习四第1题,能说出数位顺序。2、完成练习四第2题和第4题,能说出数的组成;3、完成练习四第8、9题,能说出数各接近几千或几百。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 生 活 动(体现一起学、分类学、个别学)二次备课一、心动激学复习数位顺序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几个数位?你能从右往左说一说吗?指名学生回答后完成“练习四”第1题。1、学生说出数位顺序,分别是个、十、百、千、万。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引导学生说出相邻数位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二、互动探学
26、1.完 成“练习四”第2题。读数和写数要注意什么?2.完 成“练习四”第6题。对万以内的数的读写,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下面考一考你们。独立完成后提问:比较每一组的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在小1、我们在读写数的时候要从最高位想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读几千;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读几百;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读几十;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读几。遇到哪一个数位没有就写0,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 只 读 一 个0,末 尾 的0不读。组里面说一说。3.完 成“练习四”第3题。出示后问:下面四个数都有一个“6”,这几 个“6”有什么不同吗?表示的意义是?4.完 成“练习四”第4、5题。2、学生小组交流,讨
27、论每一组数有什么发现,小组进行交流。3、学生先说出每个数里的6各表示多少,知道相同的数,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大小就不一样,也就是说,几在千痊上表示几各,在百位上表示几百,而在十位、个位上表示的是几十和几。4、学生开火车进行练习。三、触动固学1.完 成“练习四”第7题。2.完 成“练习四”第8题。引导学生读题后师问:杉树可能栽了多少棵?说出你的理由。3.完 成“练习四”第9题。4.完 成“练习四”第10题。问:参观科学宫的人数哪一天最多,哪一天最少?为什么?可小组里面讨论一下。每天参观的人数各接近几千?1 独立完成后师指名说一说比较的方法。2、学生先读懂题意,学生交流选择结果,说明理由,并说说其
28、他三个数为什么不合适。3、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集体评价。4、学生小组交流,指出判断一个数大约是多少,就看它接近多少。如果接近几千,就是约等于几千,表示大约是几千,接近几百,就是约等于几百,表示大约几百。四、行动践学针对学生作业中错的典型题目,出一些类似的加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练习册两页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复 习(1)书 第4 9-5 0页1-6题课 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学 生 通 过 小 组 活 动 进 一 步 掌 握 万 以 内 数 的 数 位JI数 的 读 法 和 写 法。2、学 生 通 过 练 习 能 比 较 熟 练 地 读、写万以内的数不能 说 出 一 个 数 大
29、 约 是 几 千 或 几 百。页序,数的组成及口比较数的大小,重 点难点重 点:数 的 组 成 及 读 写、近 似 数。难 点:中 间 有0及 末 尾 有0的 情 况 读 写。教学准备多 媒 体 课 件。评价设计1、能 说 出 数 的 组 成和 数 的 读 写;2、会 根 据 万 以 内 数 的 组 成 正 确 计 算 出 整 百 数 和 整 千 数 的 加 法 及 相 应减 法。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 生 活 动(体 现 一 起 学、分 类 学、个 别 学)二 次备课一、心动激学提 问:这一单元我们 学 习 了 哪 些 知 识?老 师 板 书 出 思 维路 线 图 的 形 式。学 生 整 理 口
30、 答:万以内的数 的 组 成、读 写、大小比较、近 似 数。二、互动探学1.有 谁 能 说 出 数 为 顺序 表 中 从 右 往 左 的 顺序 吗?出 示 第1题:2 6 5 9千 位 上 是 几?表 示 有()个()?百 位、十 位、个 位 呢?独 立 完 成“复 习”第1题。您 能 像 这 样 出 题考 考 大 家 吗?2.出 示“复 习”第2题。这 两 个 地 方 你 们认 识 吗?你 知 道 它 们学 生 说 出 数 位 顺 序,从右 边 起 分 别 是 个 位、十位、百 位、千 位、万 位。学 生 独 立 填 写 第 一 题。小组 内,互 相 出 题、口答。学 生 读 出 上 面 的
31、 数 并会 写 出 读 法。集 体 交 流,说说有什么感的海拔高度吗?引导学生读出数。3、完成复习第3题。小组合作,没有数字卡片的话,就写数,然后请别人读并评价。重 点 是 有0的读法。4、完 成“复习”第5题。选择两题说说怎么想的。7 2 00-7 0006 00+4 000想。小组活动。选4张数字卡片摆一个四位数,在小组里面读一读。没 有0末尾有0中间有0中间末尾同时有0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集体交流,说想法时,要从数的组成的角度去想。三、触动固学1、复习第4题。算盘上面表示数。请同学们拿出算盘把“复习”第4题中的数拨一拨、写一写给你的同桌看。你发现这一题当中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把它
32、们分分类。2、出 示“复 习 第6题。学生看着算盘,先说说:上面的一个珠子表示几,下面的一个珠子表示几?学生回答出各数各接近几千或几百。四、行动践学出示:用0、0、8、3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1)摆一摆。找出这四张卡片,摆一摆,并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2)怎样有序地思考出所有答案呢?学生操作后记录下所有的答案,全班交流。板书设计总结本单元内容的思维路线图(图略)课后作业补充习题两页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复 习(2)书第5 0-5 1 页 7 T 3 题课 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熟练地正确地比较出数的大小,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
33、灵活性与开放性。重点难点重点:数的顺序难点:根据规律填数、根据数的比较填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评价设计知道数的顺序,会正确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体现一起学、分类学、个别学)二次备课一、心动激学你能说说怎样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吗?老师板书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整理出方法:位数不同的,.;位数相同的,。二、互动探学1、出示“复习”第 9题。在圆圈里填大于号或小于号。2、出示复习第8题,引导学生看数轴,你有什么发现?小结:数轴上,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数轴上的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学生独立完成比较,交流时说说怎么想的。学生观察数轴,先找找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填数,并比较大小。是集体订正
34、时,说说怎么想的。三、触动固学1、完 成“复习”第 7题。观察表格,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从表格里你还知道哪些信息?1、学生读表格里面的数。按要求完成书上的问题,同桌交流,集体订正。指名说从表格中还知道了什么。单元要点总结:2、完 成“复习”第10题。提问:比较大小我们通常从最高位想起,那三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的?最小可以填什 么?最大呢?第二位、第三位呢?3、完 成“复习”第12题。问:谁来说一说这一道题是什么意思?你会填吗?。4、完 成“复习”第13题。引导思考:你能找到规律吗?在小组里面交流验证一下。6、.完 成“复 习”第11题。提问:你把这五大名山的海拔从高到低排一排吗?学生完成后师问:
35、哪 一 座 山 的 海 拔 最高?第 二 呢?第_二_、.老师指导学法:五个数排成一列,数位对齐,先比最高位第几天售书最多?2、学生独立完成后思考:哪些题是通过位数就可以比较出大小的?哪些题是通过第一位就比较出大小的?哪些是通过第二位、第三位呢?3、学生小组合作:自己独立填写,小组内互相批改。最后全班交流。4、学生先独立观察图片,寻找每个方向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规律。最后填写数,集体订正。学生独立排列顺序,说说你是怎么样比较几个数的大小的。四、行动践学本单元你碰到过哪些难的题目,跟大家分享一下,并考考大家。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觉得难的题目,并交流如何解决的。板书设计复习课
36、后作业练习册两页教学反思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教材分析:认识分米和毫米,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于常用长度单位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千米、周长、面积和体积等内容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从测量的角度观察与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 分 米 和 1 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是正确确立1 分 米 和 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正确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估计、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
37、建 立 1 分 米 和 1 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或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2、使学生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认识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体会观察、操作等活动是认识长度单位的主要方法,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与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认识分米和毫米 书 第 52-54页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活动,知道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
38、实际长度。能比划出1分 米 和 1毫米的大约长度。知道并能说出1分米=10厘米,1 米=10分米,1 厘米=10毫米。2、学生通过操作、比较、观察等活动,建 立 1 分 米 和 1 毫米单位长度的观念。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难点:建 立 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电 话 卡(银行卡)、1分米的吸管。评价设计1、学生能说出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学生能比划出1分 米 和1毫米的大约长度。3、学生能用学生尺或是米尺量出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 生 活 动(体现一起学、分类学、个别学)二次备课一、心动
39、激学一、复习引入。(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2)小游戏“变变变”。1、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长度 单 位“米”和“厘米”。并能用手比划出1米 和1厘米的大概长度。能说出米和厘米的数量关系:1米=100厘米。二、互动探学1、认识分米。(1)小挑战: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出示和蜡笔一样长的1分米长的吸管。(2)认一认。交流:从哪里到哪里是I分 米?还 有 其 它吗?(3)画一画(4)比一比下面请你们像老师这样,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吸管的两端。感受一下1分米有多长。1、学 生 能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最后一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发现不管是填米还是填厘米都不合适,必
40、须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出“分米”。学生利用直尺测量吸管的长度,发 现1分米=10厘米。2、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并请学生上黑板指出不同的情况。通过交流发现不管从哪个刻度开始,只 要 满10厘米就是1分米。3、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 画 出1分米长的线段,并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画好的线段,同时提醒学生画线段时的几个注意点。然后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检查 画 的1分米的线段是否正确,并改正。4、(1)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用拇指和食指按住吸管的两端感受1分米的长度。(2)闭目想象1分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再用直尺调整。(3)用“一挂”这把尺子估计桌椅的高度,交流接近几分米再用米尺量出实际的
41、(5)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呢?(6)认 识 1 米=1 0 分米2、认识毫米。(1)引出“毫米(2)认 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3)体验“1 毫米”。接近几分米。5、学生找出长、宽或高大约是1 分米的物体。先和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6、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说说 1 米=?分米,并说明是怎么得到的。7、学生在老师的介绍下知道直尺上1 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并认识5毫米刻度线。8、学生在直尺上任选1厘米,用铅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从而得到 1 厘米=1 0 毫米。9、学生在电话卡的帮助下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了解在生活中有些东西的
42、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三、触动固学1、做“想想做做”第1 题。2、做“想想做做”第2 题。提问:平行四边形的哪两条边的长度相等?3、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能比划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分米和毫米有多长吗?米和厘米呢?除了这些你还获得了哪些知识?1、学生看图说出图中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各是多少毫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2、学生量一量,填一填,交流每一条边的长。3、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比划出1 分米、1毫米、1米 和 1 厘米的大约长度。并能说出1 米=1 0分米,1 分米=1 0 厘米,1厘米=1 0 毫米。四、行动践学你能填合适的长度单位吗?小明身高1 ()3 7 (),
43、他的小指宽7(),他家距学校58 0 (),他的文具盒长3 (),数学书厚 8(),教室长9(),板书设计认识分米和毫米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 米=1 0 0 厘米1分米=1 0厘米1米=1 0分米1厘米=1 0毫米课后作业练 习 册1页。教学反思教学内容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书第55-56页 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借助直观和依据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2、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会进行两个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难点:理解长度单位换算时不同情况下的换算原理。教学准备学生尺、课件评价设计1、学生通过做“想想
44、做做”第2题,能正确量出第2题中三个图形每条边的边长,并能说说多少毫米。2、学生通过做“想想做做”第4题,能正确进行不同单位间的换算。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体现一起学、分类学、个别学)二次备课一、心动激学一、调动旧知,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到今天为止,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知识(揭示课题)学生回忆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知道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并 且 知 道1米=1 0分米,1分米=1 0厘米、1厘米=1 0毫米。二、互动探学1、教 学 例 题1.教师与学生同时拿出6厘米长的纸条。(1)量一量(2)讨论、交流(3)验证(4)说一说。2、教
45、学例题2.谈话:有趣的数学知识1、学生和老师同时拿出6厘米长的纸条。学生用直尺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并汇报。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6厘 米 和6 0毫米的纸条,哪个长?并说明理由。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观点:因 为1厘米=1 0毫米,6厘米=6 0毫米,也就是6 0毫米,所 以6厘 米 和6 0毫米一样 长。6厘米=6 0毫米。3、学生能够拿自己的纸随处都有。听听我们好朋友电脑桌的话:同学们,我的身高是70厘米,是多少分米呢?想一想。条和同桌任意一张纸条叠在一起,发 现 6 厘米的纸条 和 6 0 毫米长的纸条一样长。4、让 学 生 说 说 6 厘米和60毫米一样长的原因,并说说自己的换算过程。三、触动
46、固学1、做“想想做做”第1 题。2、做 想想做做 第2 题。3、做“想想做做”第3 题。4、做“想想做做”第4 题。5、做“想想做做”第5 题。6、学习“你知道吗?”7、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1、先让学生阅读题目要求,独立思考,再集体订正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2、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读懂题目要求,全班集体完成第二个图形的测量与换算任务。先由学生独立测量,再集体交流。3、学生同桌合作完成手掌宽和步长分别是多少,再交流。4、让学生先将题目读一遍,再独立思考填写。5、学生先估计一下题中两条线段的长短,再测量。6、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集体交流。四、行动践学想
47、想做做第6 题,先估计线段长度是几厘米,再量一量,最后用毫米作单位。学生先估计再测量,验证估计的结果是否准确。板书设计1米=10分米1 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6 厘米=60毫米课后作业补充习题两页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练 习 五 书 第 57-58页课 型练习课教学目标1、经过回顾、复习,学生能说出1 米=1 0分米,1分米=1 0厘米,1厘米=1 0毫米,1 米=1 00厘米,并会用这些关系进行换算。2、学生经过回忆、练习等活动,能判断测量长短不同物体所用的单位,并进行不同单位间的比较。重点难点重点:会用不同的单位填空并进行换算。难点:能正确进行不同单位间
48、的换算。评价设计1、学生通过做“练习五”第 2 题,能正确选择单位来填空。2、学生通过做“练习五”第 3 题,能正确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率能达9 0%以上。3、学生能正确测量出一些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 生 活 动(体现一起学、分类学、个别学)二次备课一、心动激学一、揭示课题谈话:请小朋友回顾一下,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什么内容?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分米和毫米。并能说出:1 米=1 0分米,1 分米=1 0厘米,1 厘米=1 0毫米。1 米=1 00厘米。二、互动探学1、做练习五第1 题。引导:小朋友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一排吗?你能用手比划出1 米、1
49、分米、1 厘 米 和 1 毫米的长度吗?2、做练习五第2 题。1、学生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并把这4 个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歹 U:米、分米、厘米、毫米。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用手比划出1 米、1 分米、1厘 米 和 1 毫米的长度,并对学生比划出的长度进行调整。2、学生独立填写合适的单位,并交流填写结果,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并让学生举例说说测量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3、做练习五第3题。4、做练习五第4题。做练习五第5题。3、让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五 第3题,在课本上填空交流。并说说相邻单位间的进率。4、学生看题口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5、学生先读题并独立进行比较,再交流自己的
50、比较方法。三、触动固学1、做练习五第6题。2、做练习五第8题。3、做练习五第9、1 0题。4、完成思考题。1、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硬币,进行小组合作,量出用各种同样的硬币摞起来的厚度再交流。2、学生先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再列式解答。3、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并说说:(1)为什么三个数有3 0 0 0多,也有4 0 0 0多,都说是接近4 0 0 0呢。(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推算结果。4、先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画图思考,得出答案并交流答案,交流自己的想法。四、行动践学动手做:在盘子里放蒜瓣儿,记录蒜叶的发芽、生长情况学生回家做,一周后交流自己记录的情况。板书设计长度单位:米 分 米 厘 米 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