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2-18章(高鸿业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89068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77 大小:1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2-18章(高鸿业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2-18章(高鸿业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2-18章(高鸿业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2-18章(高鸿业版).pdf(7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解答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 效 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 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Q)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 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

2、的决定展开的。(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Q)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 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3逮攵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

3、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 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 效 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 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 工 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解 答:在国民收

4、入核算中牛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 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 起 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 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解 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

5、,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 D 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解 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 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

6、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5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解 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解 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

7、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 D 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 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 手 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解 答:间接税虽由出售

8、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 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 D P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 一 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O举 例 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 100美 元,这 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O实 际 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 美元的营业税和3 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 有 92美元。因 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 美元和3 美元一起加到9 2 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O8.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 D 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

9、;(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 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 D 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 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的。(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GDP,例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并不是价值的生产。(4)

10、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DPO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 和 DPI 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 险 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的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 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 P和 N I,但影响个人收入团。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 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

11、PIO10.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 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 10台 机 器,价 值 10万 美 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 服 装,价 值 8 万 美 元,从甲国看,计 入 GDP的有净出口 2 万美 元,从乙国看,计 入 GDP的有净出口-2 万 美 元;从两国GDP总和 看,计 入 GDP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就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甲地区出售

12、给乙地区10台 机 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 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 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属于同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1L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 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 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2)每个生产阶段

13、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O(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 GDP。解 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

14、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 求:1998年名义G D P ;1998 年1999 年数量价格数量价格书本10010美元11010美元面包(条)2001 美元2001.5美元菜豆(十5000.5美元4501美元(2)1999 年名义 G D P:以 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户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户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 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 D 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户变化多少百分比?(5)G。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 D 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户折算指数。

15、解 答:1998 年名义 GDP=100 x 10+200 x 1+5 00 x 0.5 =14 5 0(美元)。(2)1999年名义 G D P=110 x 10+200 x 1.5+4 5 0 x 1=1 85 0(美元)。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 D P=1 4 5 0美元,1999年实际 110 x 10+200 x 1+4 5 0 x 0.5 =1 5 25(美元),这两年实 际 户 变 化 百 分 比 二(1 5 25 -1 4 5 0)/1 4 5 0仪5.17%。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 D P=1 85 0(美元),1998年的实际 100 x 10+

16、200 x 1.5 +5 00 x 1=1 800(),这两年实际G。户变化百分比二Q 85 0-1 800)/1 80082.78%.(5)G。户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 O 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P的基期的价格 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 G D P=14 5 0/1 4 5 0=100%,1999 年 户折算才旨数=1 85 0/15 25 =121.3%。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 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 8

17、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 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试 计 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解 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2)从 GDP-c+i+g+nx 中 可 矢 口 nx=GDP-c-i-g,因 此,净出口 nx=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

18、付后的收入,则 有BS=T-g ,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 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4300-990=3 310(亿美元)。(5)个人储蓄 S=yd-c=3 310-3 000=310(亿美元)。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试 计 算:储 蓄;(2)投 资;(3)政府支出。解 答:(1)用s代表储蓄(即私

19、人储蓄S p),用y 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 入,则s =yd-c=4 100-3 800=300(亿元)(2)用i代表投资,用S p、S g、S 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 g =t -g =B S ,在 这 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 S代表预算盈余,在 本 题 中 岛=B S=-200oS 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i=S p+S g+S r =300+(-200)+100=200(亿元)(3)从G D P=c +i+g +(x -m)中可知,政府支出g =5 000-3 800

20、-200-(-100)=1 100(亿元)15.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 资?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 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 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 +S)和总需求(C +1)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存在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

21、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 蓄 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 出 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解 答:C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bl),这 表 明,平均消费倾向()o4大于边际消费倾向;8.小于边

22、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解 答:/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 元,这将导致均衡 收 入G。/增力口()oA.20亿 元;C.180亿 元;解 答:。B.60亿 元;D.200亿元。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解 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

23、是指存货的变动。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比 方 说,企业错误估计了 形 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解 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MPC=c de1 或 例 表 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y dy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P

24、 C;芦 示)。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T 殳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c不会不增加消费即M P C=O,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y消 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 c As Ac As Asy二 b c+b s,因I t匕,+=1,所 以,=1-o 只要广不等Ay b y b y b y Ayc于1或0,就 有。丁 L可 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y零而小于l o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 消 费,这 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l o6.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解 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

25、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 书 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在短 期 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7.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构成国民收入的总

26、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即为什么y-c+/+g+(x-狗 而 不 是c+/+g+tr+(x-rri)?解 答: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如果把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形成总需求计算中的重复计算。例 如,政府增 加10亿元的转移支付,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会使消费增加8亿元。在 此,首轮总需求增加是8亿 元,而不是18亿元。但是如果把10亿元转移支付也看作是增加的总需求那么就是重复计算,即一次是10亿 元,一次是8亿元。8.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

27、?解 答: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9.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解 答: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但是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

28、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绝对值。例如增加10亿元政府购买,一开始就能增加10亿元总需求,但是减税10亿 元,会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0亿 元,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一开始增加的消费需求只有8亿 元,这样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绝对值就必然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也是间接影响总支 出

29、,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但与税收不同的 是,政府转移支付是与政府购买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10.平衡预算乘数作用的机理是什么?解 答: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在理论上,平衡预算乘数等于l o也就是说政府增加一元钱开支同时增加一元钱税收,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一元钱,原因在于政府的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如果用公式说明,就 是 上 假 定 转 移 支 付。不变),而收入的变化是由总支出变化决定的,即 片Ac+/+b g,假定投资

30、不变,即/=0,则片 A c+A g,而 bc=0byd=R b y-A。,因 此,有/=/?(/-A。+k g=(Ay-Ag)+因为 bt=Ag),移项得到AM l-=AgQ-y 1-B Lg可 见,=1,即平衡预算乘数(用4表示)A=K=L这一结论也可以通过将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直接相加而得1 产=1-U+1-(1-。=111.为什么有了对外贸易之后,封闭经济中的一些乘数会变小些?解 答:在封闭经济中,投资和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的倍1 1数是丁R有了对外贸易后这T 音数变成了丁工(这里和rn分别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显然乘数变小了,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

31、要用到购买进口商品上去了。12.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有何区 别?解 答: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需求,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需求。税收的变化与总需求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 少,从而消费减少,总需求也减少。总需求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 加 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需求,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需求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

32、,是间接影响总需求,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需求。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总支出是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上述三个变量(税收、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例 如,增 加1美元的政府支出,一开始就使总需求增加1美 元,因为政府购买直接是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可是增加1美元的转移支付和减少1美元的税收,只是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 元,若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消费支出只增加0.8美 元,这0.8美

33、元才是增加1美元转移支付和减税1美元对最终产品需求的第一轮增加,这一区别使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使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13.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乂/,投 资/=5 0,政府购买性支出9=200,政府转移支付&=62.5 ,税 收 占25 0(单位均 为10亿美元)。Q)求均衡收入。(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解 答:(1)由方程组错误!可解得y=1 000(亿美元),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000亿美元。(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得到乘数值1 1投

34、资乘数:ki=1 I政府支出乘数:6=5(与投资乘数相等)8 0.8税收乘数:kt=1 一 夕 -二1)-U.O二-48 0.8转移支付乘数:公斤二二二丁)二41-/2 -U.O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b=kg+kt-5 +(-4)=114.在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 问: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解 答:本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原来均衡收入为1 000,现在需要达到1 200,则缺口 7=200。y 200(1)增加政府购买A g=丁 =七=40。K

35、g 5200 200(2)减少税收 M=-=-=5 0o同 4(3)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 可知,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15.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d,净税收即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金额%=50,投资/=60,政府购买性支出g=50,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以后的余额为 x=50-O.OSy,求:(1)均衡收入;(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3)投资乘数;(4)投资从60增至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5)当净出口从nx=50-0.05y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解 答:(1)可支配收入:攻=y-%=50消 费:

36、c=30+0.8(y-50)=30+0.8y-40=0.8y-10均衡收入:y=c+/+g+nx=0.8y-10+60+50+50-0.05y=0.75y+150150解得y =痂=6 0 0,即均衡收入为600o(2)净出口余额:nx=50-0.05y=50-0.05 x 600=201 投 资 乘 数 始 匚 而 荷 花=4。(4)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有y-c+/+g+nx=0.8y-10+70+50+50-0.05y=0.75y+160160解得y=025=640,即均衡收入为64。净出口余额:nx=50-0.05y=50-0.05x640=50-32=18(5)净出口函数从nx=5

37、0-0.05;/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y-c+/+g+nx=0.8y-10+60+50+40-0.05y=0.75y+140140解 得 片 赤 二560,即均衡收入为560。净出口余额:nx=40-0.05y=40-0.05 x 560=40-28=12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L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 美 元,会 使IS()oA.右 移10亿 美 元;B.左 移10亿 美 兀;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 美 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解 答:C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 美 元,会 使ISk)o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 美 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

38、0亿 美 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 美 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解 答:B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o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解 答:A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M )oA.右移10亿美元;B.右移左乘以10亿美元;C.右移10亿美元除以即 10 同;D右 移 除以10亿美元(即 任 10)。解 答:C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3 曲线右上方、/股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oA.投

39、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解 答:A6.怎样理解乃一/例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 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 这 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

40、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8 2例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8 2例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J S-L 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7.在Z S和/例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么?解答:两个市场同

41、时均衡时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这是因为乃和/例曲线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因 此,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表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 足 时,即使利率甚低,企业投资意愿也较差,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的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乃曲线离坐标图形上的原 点。较 近,当这样的乃和2例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均衡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8.如果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时均衡或者说一般均衡,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

42、济生活?解答: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尽管通过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同时均衡,但不一定能达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同时均衡,因 此,还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使经济达到物价平稳的充分就业状态。9.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 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100万 美 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120万 美 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 美 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30万美元。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如果利率是5%,答案有变化吗?(假定价格稳定。)解 答:第一个项目两年内回收120万 美 元,实际利率是3%,其

43、120现值是113.11(万美元),大 于100万 美 元,故值得投资。125同理可计得第二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是工赤y 114.39(万美元),1.UD0大于10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130第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为m*1 1 5.5 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120如果利率是5%,则上面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分别是:_ 125 130 _8108.84(万美元),:107.98(万美元)106.95(万美元)。因此,也都值得投资。10.假定每年通胀率是4%,上题中回收的资金以当时的名义美元计算,这些项目仍然值得投资吗?解 答:如果预期通胀率是4%,则 120万美元、125万美元和130万美元的现

44、值分别是120/1.042=110.95(万美元)、125/1.043*111.12(万美元)和 130/1.04%111.12(万美元),再以 3%的利率折成现值,分别为:110.95/1.032104.58(万美元),111.12/1.033怠 101.69(万美元),111.12/1.034*98.73(万美元)。从上述结果可知,当年通胀率为4%,利率是3%时,第一、第二个项目仍可投资,而第三个项目不值得投资。同样的结果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得到:由于年通胀率为4%,实际利率为3%,因此名义利率约为7%,这样,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120 120 125 125值分别为104.81(万美元)-1

45、02.03(75l.U/z 1.14 3 l.U/l.Z Z D_ 130 130 _美元),不 而 石 石 99.18(万美元)。11.Q)若投资函数为/=100(亿美元)-5乙找出利率为4%、5%、6%、7%时的投资量;(2)若储蓄为S=-4 0(亿美元)+0.25 y,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3)求3曲线并作出图形。解 答:(1)若投资函数为,=100(亿美元)-5,,则当4时,/=100-5 x 4 =80(亿美元);当r=5 时,/=100-5 x 5 =75(亿美元);当 6时,/=100-5 x 6=70(亿美元);当 7时,/=100-5 x 7=65(亿美元)。若储

46、蓄为5=-4 0(亿美元)+0.25 7,根据均衡条件/=s,即100-5 r=-4 0+0.25 7,解 得 片5 60-20乙 根据的已知条件计算匕 当,=4时,y=4 80(亿美元);当,=5时,片4 60(亿美元);当,=6时,片4 4 0(亿美元);当,=7时,片4 20(亿美元)。乃曲线如图14 1所示。图 14一112.假 定: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100(亿美元)-5r;(b)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100(亿美元)-10r;消 费 函 数 为 50+0.7 5 y,投资函数为/=100(亿美元)-10/;(1)求、(b)、的乃曲线;(2

47、)比较(a)和(b),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3 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变化;(3)比较(b)和,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3 曲线斜率发生什么变化。解 答:根 据 片 c+s,得到5=y-c=y-(5 0 +0.8勿=-50+0.2 y,再根据均衡条件/=s,可得100-5/=-50+0.2y,解得的3 曲线为y=750-2 5 r;同理可解得(b)的玄曲线为y=750-50,的乃 曲线为片600-40人(2)比较和(b),我们可以发现(b)的投资函数中的投资对利率更敏感,表现在乃曲线上就是8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小,即乃曲线更平坦一些。比较(b)和,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从0.8变为0.75)时,I

48、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大了,即的 3 曲线更陡峭一些。13.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o(1)画出利率为10%、8%和 6%而收入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亿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3)画出/例曲线,并说明什么是2例曲线;若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再画一条2例曲线,这条2例曲线与相比,有何不同?(5)对于中这条2/曲 线,若,=10,片 11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解 答:由于货币需求为Z=0.2 y-5乙所以当r=10)为 800亿美元、900亿美

49、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10亿美元、130亿美元和150亿美元;同理,当,=8 j为 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20亿美元、14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当r=6 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30亿美元、150亿美元和170亿美元。如图142 所示。图 14一2(2)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即2=%,由 2=0.2尸 Sr.Ms=m=M/P=150/1=150,联立这两个方程得0.2y-5r=150,即y=750+25/-可见,货币需求和供给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为y-1 000/=10y-950,r=8y

50、-900,r=6)(3)2例曲线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即预防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y 和利率,的关系的图形被称为2例曲线。也就是说“例曲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 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根据(2)的y=750+25,就可以得到2例曲线,如图143 所ZJo(4)货币供给为200美元,贝 J 曲线为0.2y-5r=200,即y=1 000+25%这条/股曲线与(3)中得到的这条/例曲线相比,平行向右移动了 250个单位。(5)对于(4)中 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