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题】专练卷十一附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题】专练卷十一附答案解析.pdf(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题】精选专练卷十一101-110 题文言文阅读(4 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 5题。严起恒传严起恒,字秋冶,浙江山阴人。举北闱,中崇祯辛未进士,就馆,试诗文中格。授刑部主事,宽廉精慎,为秋曹最。差提狱务,矜恤囚系,纵其械具,与沐浴,时与汤粥。时畿南例选锋曹,永淳力主用起恒,公揭已出,遣客劝令一谒执政,起恒佯谢诺,益闭户不与外人相见,遂不得调。已乃升广州知府,南海宝货充斥,起恒食淡衣粗,以廉闻天下。王思任,其姻也,携客游罗浮,过广州,起恒报谒,公宴之外,无私相见。思任舟车之赞逮绝,就起恒求僚力数辈,起恒谢无有,思任几穷。总制沈犹龙闻之,乃赍金币,遣舟车
2、送思任归。起恒清慎端和,不为押阖赫奕,而骄帅悍兵,服其德望。郝永忠、卢鼎、黄朝宣、张先璧、曹志建恣行无所惮,捶击监司,如其牙校,顾敛手受起恒约束,如部将。时楚吏缘闽、广建国,皆旦夕躅拔至九卿。起恒不妄依附,守故衔两载。稍擢太仆少卿,已乃晋户部侍郎,督理钱法军饷。永历四年春,清兵犯南韶。慈圣太后遽欲挟上弃肇庆西避,起恒坚请车驾勿动。上召赴内廷,面谕允留。起恒叩头起,诣阁草敕,征调援兵,方吮毫间,两宫已登舟,上就辇矣。是冬,两粤继陷。上奔南宁,化澄率诸臣四窜,唯起恒从。客有劝起恒必去者,起恒汝然日:“吾留此即免祸岂复能有所效顾今日亦安往哉患难君臣所相报者唯一死尔伏草间以求活吾固不能国一日未亡吾一日
3、不能舍上而去死于奸,死于敌,唯天所命耳!”永历五年,孙可望遣其将吴将军者入见,挟兵拥行官,猝入起恒舟,佯请与语。语竟,遽挥铜椎击中起恒脑,堕水死。上闻,痛哭。出金募泅人,得起恒尸,裹以御衾,买棺葬于南宁江岸。起恒相四年,随上播迁,上累欲加恩,固辞不受。署中无长物,故衣敝舆,食不兼味。与人言,开诚尽辞,群心悦服;至其不可,则未尝以一字丐人恩泽,虽怨背不恤也。尤善理财用,在肇庆,请上亲征,立亲征库,不旬日得四万金,精甲名马盈数百。俄为夏国祥所忌,以中旨取库金入内用,事遂不行。出入群小间,内外交困,筹量挠沮。起恒遇害,国遂以亡。(节选自王夫之 永历实录,有删改)【注】赫奕:显耀盛大的样子。1.下列对
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留/此即免祸/岂复能有所效/顾今日亦安往哉/患难君臣/所相报者/唯一死尔/伏草间以求活/吾固不能/国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B.吾留/此即免祸岂复能有所效顾/今日亦安往哉/患难君臣/所相报者/唯一死/尔伏草间以求活/吾固不能/国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C.吾留此/即免祸/岂复能有所效顾/今日亦安往哉/患难君臣/所相报者/唯一死/尔伏草间以求活/吾固不能/国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D.吾留此/即免祸/岂复能有所效/顾今日亦安往哉/患难君臣/所相报者唯一死尔/伏草间以求活/吾固不能/国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2.下列对文中加
5、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闱是明朝时期科举制对北京顺天府乡试的通称,南京应天府乡试称南闱。B.秋曹即刑部。古代办事的官署称部曹。因有秋后问斩一说,称刑部为秋曹。C.九卿是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一般以秩中二千石的一类的高官为九卿。D.户部是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和祭祀的权力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严起恒为人正直,不攀附权贵,尽管政绩突出,在钱选中却失去升迁的机会。B.严起恒为人清廉,生活俭朴,不善经营。姻亲王思任找他资助,他都拿不出钱来。C.严起恒为官正直谦和,以德服人。那些平时放纵妄为的将领,都甘愿受他约束。
6、).严起恒为人坚贞,忠于朝廷。当明朝大势已去时,众将纷纷逃脱,他却不离不弃。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差提狱务,矜恤囚系,纵其械具,与沐浴,时与汤粥。(4 分)(2)起恒清慎端和,不为裨阖赫奕,而骄帅悍兵,服其德望。(4 分)5.王夫之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昌言举进士时,甚狎。昌言举进士,言,察其意,甚恨。完成610题。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
7、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施,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史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也。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
8、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节选自苏洵 送石昌言使北引)【注】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大麻:大旗。介马:披甲的战马。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B.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C.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D.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
9、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昌言”是苏洵朋友石扬休的字。古人对人称呼时可称姓名、字、号,也有贯以斋名、官爵、籍贯等代称的。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殿试时录取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C.“句读”是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也称为“句逗”。文言文辞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韩 愈 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三字经中“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等均有记录。D.“夷狄”亦
10、称“夷翟”。古代泛称中国北方各族为“夷”,东方各族为“狄”。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本文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B.作者在文中描写石昌言出使虏庭出京时“从骑数百,送车千乘”的隆重场面,流露出自己壮志难酬之意。C.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以及多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D.文章回顾了历史情况,剖析强虏的本质,提醒石昌言不要为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2(1)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
11、自喜。(4分)(2)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也。中国之人不测也。(4分)10.昌言对苏洵学业上的关心体现在哪些地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30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 成11 12题。夜 坐(其一)龚自珍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坐灵。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陨少微星。平生不蓄湘累问,唤出妲娥诗与听。【注】本诗作于道光三年(1823),诗人第四次会试落榜,夜坐难眠,遂作此篇。青冥:天空。帝坐:亦称帝星,指北极第二星。奇女气:汉书外戚传记载:“武帝巡狩,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少微星:星名,这里代指有才之士。湘累:指屈原。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12、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题目后立即将视野转到无垠的夜空,借此来思索宇宙与人生,展现出广阔而深遂的诗意图景与哲理意蕴。B.颔联中的“一山”与“丘陵”形成鲜明对比,表面上看是遥望黑夜所见,实际上是展现诗人心灵的“夜色”,想象奇幻。C.颈联主要是借“塞上”与“江东”之景抒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时政,尤其是对人才问题的见解和看法,独具匠心。D.尾联直抒胸臆,既然问天无效,诗人就不愿意再模仿屈原向天发问,而是深情呼唤出月中嫦娥来尽情倾诉自己的心声。12.这首诗与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同为龚自珍的作品,但情感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成13 14题
13、。寄远杜牧两叶愁眉愁不开,碧云空断雁行处,塞外音书无信息,功名待寄凌烟阁,独含惆怅上层台。红叶已凋人未来。道傍车马起尘埃。力尽辽城不肯回。【注】凌烟阁: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 项 是(3分)A.首联描摹了双眉不展的愁态,两 个“愁”字为整首诗笼上了一层愁绪。B.抒情主人公心怀惆怅,独上高台,见雁影已逝、红叶凋零,而征人未归。C.颈联写了车马飞扬、尘埃漫天的战场场景,“塞外”暗 合“寄远”二字。D.诗人以思妇的视角进行写作,全诗既写了登台所见,又寄托了登台所思。14.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善用“掉尾一波”,意为其诗文“虽有悲慨之情,却往往能
14、于结尾处呈现豪爽俊健之风”。请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这一特点。(6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 成15 16题。3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尽管诗人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
15、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1 6.你 是 否 同 意“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中体现出的劳动观?说明理由。(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成1 7题。春 远杜 甫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注】此诗是永泰元年(7 6 5)春杜甫在浣花溪时作。肃肃:花落的声音。菲菲:花落的样子。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1 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6、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句有异曲同工之妙。C.颈 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在偏僻之地。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宋 濂 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吃穿用度都比别人差,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2)陋室铭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且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3)苏 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17、词人凭吊英雄人物,借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句子是:(4)辛 弃 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以“,。”两句写人们社日时的歌舞作乐,与前面的“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照。(5)马说中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参考答案1.D【解析】“吾留此”是“吾 留(于)此”的省略,“留”的处所一定要与之相连,故排除A、B两项。“岂复能有所效”,固定句式,意思是难道还能期待有什么成效(转机)吗。“顾今日亦安往哉”,固定句式,意思是况且现在还能逃往哪里呢。故 在“顾”之前要断开,由此排除C项。42.D【解析】“掌管户籍财经和祭祀的权力机关”错误,户部的职权是掌管户籍财经,“祭祀”方面则由礼部来
18、主持。3.B【解析】“他都拿不出钱来”曲解文意,由原文“就起恒求谦力数辈,起恒谢无有”可知,是王思任找他要几个仆从,起恒抱歉地说没有。4.(1)严起恒主持刑狱事务,非常体恤那些被囚系的人,打开他们身上的器械让他们洗澡更衣,不时还拿些汤粥给他们吃。(“矜恤”“纵”“与”各1分,句 意1分)(2)严起恒性情清廉谨慎,待人谦和,从不炫耀和盛气凌人,那些骄狂的将士都被他的德行折服了。(“骄”“服”各1分,句意2分)5.统治者缺乏抗敌斗志,懦弱无能。国家内外交困,财力匮乏。群小当道,残害忠良。(每 点1分)6.A【解析】“还”的主语是“彭任”,”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意思是“彭任随富弼出使回来”,中间不能断
19、开,排除B、D两项。“数万骑”是“介 马”的后置定语,意思是“几万匹披甲的战马”,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7.D【解析】古代泛称中国东方各族为“夷”,北方各族为“狄”。8.B【解析】“流露出自己壮志难酬之意”无中生有。9.(1)我很晚求学又没有老师,虽然每天写文章,但自己心里很惭愧;等听到昌言的称赞,才颇为自喜。(“日”,甚“,乃”各1分,句 意1分)(2)大凡胡虏用来向中原炫耀的方法,大多像这样。中原人(使者)不能看透这一点。(“所以”“测”各1分,句意2分)1 0.昌言听说苏洵荒废了学习,为苏洵感到很遗憾。后来在京城看苏洵的文章很高兴,并且夸苏洵文章写得好,鼓励苏洵。(1点1分,2点3分)
20、1 1.C【解析】“颈联主要是借 塞 上 与 江 东 之 景 抒 情”错误,颈联诗人借用少微星的典故,表现对人才不被重用的无奈之情,不是借景抒情。1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伤心郁愤以及对当朝统治者的指责与失望。诗歌呈现出沉郁、悲愤的感情色彩。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表达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效力的坚强性格与献身精神。诗歌呈现出积极、高亢、充满斗志的感情色彩。(每点3分)1 3.C【解析】“写了车马飞扬、尘埃漫天的战场场景”错误。“道傍车马起尘埃”只是描写过往车马带起的尘埃,表达思妇对征人的盼归之情。1 4.前三联写抒情主人公在惆怅中独登高台,大雁远去,红叶凋零,塞外音书不
21、至,道旁尘埃四起,描绘了渺远寂寥之景,衬托了自己的孤独落寞,表达了对征人的思念之情。尾联抒发了远征之人建功立业之志,写出了不灭敌寇不回乡的报国之心,豪爽俊健。(每点3分)1 5.A【解析】“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误,陶渊明不是否定孔子的人生选择,而是更喜欢这 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陶渊明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世俗却使他望而却步。1 6.示例一:我同意这种劳动观。“岁功”指一年的农业收获,“既事”指眼前的劳动和景物。这一联的意思是:一年收成虽未估量,但劳作己使我开心。表现了诗人更关注农作时的劳动乐趣,喜欢惬意的农耕生活,这
22、种欣然的情感更感染人,所以我赞同这个观点。示例二:我不同意这种劳动观。这一联的意思是:一年收成虽未估量,但劳作已使我开心。对于农人来说,收成才是最终的结果,没有收成,农人的劳动便没有意义,诗人的开心并不是从农人生存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我不赞同这个观点。(写明观点2分,分析诗句2分,回扣观点2分)1 7.C【解析】“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错误,“何曾”是“什么时候曾经”之意,以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意为剑外未曾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理解错误,游离了本诗主题。1 8.(1)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3)人 生 如 梦 一 尊 还 酹 江 月
23、(4)佛 狸 祠 下 一 片 神 鸦 社 鼓(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棚之间5古代诗文阅读(3 4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 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 0-1 3题。符习,赵州昭庆县人。少从军,事节度使王铭,积功至列校。自庄宗经略河朔,与铭连衡,常令习率师从庄宗征讨。铭为张文礼所害,时习在德胜寨,文礼上书请习等归镇。习雨泣诉于庄宗曰:“臣本赵人,家世事王氏,故使尝授臣一剑,俾臣平荡凶寇。自闻变故,徒怀冤愤,欲以自到,无益于营魂。且张文礼乃幽、沧叛将,赵王知人不尽,过意任使,致被反噬。臣虽不武,愿在霸府血战而死,不能委身于凶首。庄宗曰:“尔既怀旧君之爱,可复仇乎?吾当助尔
24、。”习等举身投地,号恸感激,谢日:“王必以故使辅翼之劳,雪其冤耻,臣不敢期师旅为助,但悉本军可以诛其逆竖。”庄宗即令阁宝、史建瑞助习讨文礼,乃以习为成德军兵马留后。及文礼诛,将正授节钺,习不敢当其任,辞曰:“臣缘故使未葬,又无嗣息,臣合服斩缭,侯臣礼制毕听命!”及庄宗兼领镇州,乃割相、卫二州置义宁军,以习为节度使。习奏曰:“魏博六州,见系霸府,不宜遽有割隶。但授臣河南一镇,臣自攻取。”乃授天平军节度、东南面招讨使。习有器度,性忠壮,自庄宗十年沿河战守,习常以本军从,心无顾望,诸将服其为人。同光初,以习为邢州节度,明年,移镇青州。四年二月,赵在礼盗据魏州,习受诏以淄、青之师进讨,至则会军乱,习乃
25、退军渡河。明宗自邺赴洛,遣使召之,习不时而至。既至,谒明宗于昨县。霍彦威谓习日:“主上所知者十人,公在其四,何犹豫乎!”习乃从明宗入汴。明宗即位,加兼侍中,令归本镇。四年,移汴州节度使。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授太子太师致仕,求归故里,许之,乃归昭庆县。习飞扬痛饮,周游田里,不集朋徒,不过郡邑,如此累年,中风而卒。赠太师。(节 选 自 旧五代史符习传)【注】斩 缰(C U):丧服名,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藁:g o,草料。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
26、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B.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C.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D.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1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连衡,本义是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的策略。文中是指“结盟、联合”。B.庄宗,后唐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特起的名号。C.节钺,即符节与斧钺的合称,古代由君王授予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D.致仕,本义是将享
27、受的禄位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未到规定年龄而离职。1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符习在年轻时即跟随王铭,屡立战功,后受王铭之命经常跟随庄宗征战,王铭被害后,他哭着向庄宗表达了誓死为其效命的决心。B.符习首先婉拒了庄宗助其复仇的建议,仅凭自己的军队就诛杀了张文礼,后又以替王铭服丧为由推辞了庄宗对他委以重任的想法。C.符习有才能度量,性格忠勇,心无旁鹫地追随庄宗,魏州兵变后,明宗派使者招降他,他故意拖延,后在霍彦威的劝说下才归附。D.符习在太子太师的职位上退休回到故里昭庆后,经常放纵豪饮,闲逛田园,不招朋聚友,也不结交官绅,持续好多年后,中风而死。1 3 .把文
28、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6(1)常为张文礼所害,时习在德胜寨,文礼上书请习等归镇。(5分)(2)赵在礼据魏州,习受诏以淄、青之师进讨,至则会军乱,习乃退军渡河。(5分)(-)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成1 4 1 5题。潼关河亭薛逢重冈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凑束龙门。橹声呕轧中流渡,柳色微茫远岸村。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注】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薛逢:唐武宗会昌元年进士。因屡忤权贵,故仕途不得意,曾两度被贬。岳:指西岳华山,在潼关之西。呕轧:象声词,摇橹的声音。1 4.下列对这首诗
29、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潼关形胜,扼中原入关中咽喉,历来为诗人所题咏,此诗即是诗人为抒发面对天险形胜的感叹而作。B.前两联以空间形式设置意象,其后又潜藏着以潼关为屏障的秦中帝业发展史,为尾联抒情埋下伏笔。C.颈联以淡墨描摹出宁静辽远之景,与前两联雄伟惊险境界对照,传达出诗人冥想初醒时愉悦的心情。D.诗以写景起笔,以抒情作结,起势雄健,结语惨然,在写景向言情的过渡中,诗人的情绪逐渐低沉。1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分)1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 琵琶行中,在演奏结束后,用听众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
30、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效果的句子是:“,。(2)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3)在 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1 1.D (“还未到规定年龄而离职”错误,应 是“到了规定年龄而离职”。)1 2.B (“仅凭自己的军队就诛杀了张文礼”理解错误,原文是“庄宗立即派阎宝、史建塘协助符习讨伐张文礼”)1 3.(1)王铭被张文礼杀害,当时符习在德胜寨,张 文 礼(向庄宗)进呈书面意见,请求符习等人回到原先镇守的地方。(“为所”“上书 归镇 各1分,句意通顺2分)(2)赵在礼强占了魏州,符习接受诏命带领淄州、青州的军队进
31、军讨伐他,到了以后,恰逢魏州发生兵变,符习于是带领军队渡河(返回青州)。(“盗据”“会”“军乱”各1分,句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符习,赵州昭庆县人。年轻时参军,跟随节度使王倍,屡立战功位列军校。自从庄宗规划治理河北一带,与王铭联合,王铭常常命令符习率领军队跟随庄宗征战。王铭被张文礼杀害,当时符习在德胜寨,张 文 礼(向庄宗)进呈书面意见,请求符习等人回到镇守的地方。符习痛哭着向庄宗控诉说:“臣原本是赵州人,家人世代跟随节度使王铭,已故节度使王铸尝经给我一把剑,让我扫荡平定凶残的贼寇。自从听到这一变故,空有一腔冤屈愤怒,想用剑自杀,又想到这样做最终没有什么好处。而且张文礼是幽州、沧州叛军的将领
32、,赵 王(王铭)没有完全了解他,过分关心任用他,以致反而被他杀害。我虽然不够勇武,愿意在您的府署血战而死,也不能把自己交给敌人。”庄宗说:“你既然还念赵王的恩情,能够复仇吗?我会帮助你。”符习等人五体投地,7嚎哭着表示感激之情,推辞说:“大王一定因为己故节度使辅助您的功劳而为他伸冤雪耻的话,我不敢期望您派出军队来帮助我,只要用我本部的全部军队就可以诛杀那个叛贼。”庄宗立即派阎宝、史建璃协助符习讨伐张文礼,于是任命符习为成德军兵马留后。等到张文礼被诛杀,将要正式授予他符节和斧钺,符习不敢担当这一重任,推辞说:“我因为原节度使还没有安葬,又没有后人,我应该为他服丧,等我结束了所有的丧葬礼仪后再听候
33、您的命令!”等到庄宗兼并且统领镇州后,就划出相、卫两个州设置义宁军,任命符习为节度使。符习回奏说:“魏博六个州,是关系到您称霸称王的地方,不应该马上就分割出来。只希望能给我河南一个镇,我能够自己去攻占它。”于是授予符习天平军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符习有才能度量,性格忠勇,自从庄宗十年在黄河一带战守,符习常常带领本部的军队跟从,心中没有顾虑埋怨,各位将领都佩服他的为人。同光初年,任命符习为邢州节度使,第二年,调任镇守青州。同光四年二月,赵在礼强占了魏州,符习接受诏命带领淄州、青州的军队进军讨伐他,到了以后,恰逢魏州发生兵变,符习于是带领军队渡河(返回青州)。明宗从邺地赶赴洛阳,派使者招降符习,符
34、习没有按时赶到。到了以后,在昨县拜见唐明宗。霍彦威对符习说:“主上赏识的十个人中,你排第四,还有什么犹豫不决的呢?”符习才跟从明宗进入汴京。明宗即位后,明宗让符习兼任侍中一职,让他回到自己的属地。四年,转任汴州节度使。安重诲一向不喜欢符习,汴州百姓都说符习残酷搜刮他们的钱物,来代替缴纳粮草,等到缴纳军租时,又多收损耗费,因此被免职回到了京城。在太子太师的职位上请求辞官归家,明宗答应了他,于是回到昭庆故里。符习经常放纵豪饮,闲逛田园,不招朋聚友,也不结交官绅,像这样好多年后,中风而死。追赠太师。1 4.C (“愉悦的心情”理解错误,从尾联来看,应 是“惆怅、茫然的心情”。)1 5.解析:对潼关形
35、胜的赞美之情:前两联勾勒出潼关河亭的雄浑之美;对物是人非的感叹之情:尾联由亭下满目东去的波涛,引发了诗人对山河永恒、人事已非的感慨;对仕途失意、知音难觅的惆怅之情:全诗由写景而言情,诗人情绪逐渐低沉,除受景物影响外,更是两度被贬,仕途不得志的心境所致。(每点2分,情感概括1分,扣诗歌简析1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共6分。)1 6.(1)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2)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每 空1分,共6分。错字、多字、少字、句序颠倒等均不得分。)古代诗文阅读(3 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 题 共5小题,2 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36、1 0 T 4题。房玄龄,临淄人。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竟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夷”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太宗以炫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隐太子将有变,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
37、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玄龄数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夷。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曰:“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慑,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婚忌,闻人善,若已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已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
38、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日:“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8(节 选 自 新唐书 房玄龄传)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无功/德妄诛杀/擦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夷/B.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夷/C.上无功/德妄诛杀/挟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夷/D.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
39、夷/1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B.幕府,古代君王或军中将帅处理政务之地,用帐幕搭建,故称之,也泛指衙署。C.刀笔吏,指文职官员或掌管文案的官吏,因为古代读书人常用刀和笔修改文字。D.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各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蛮夷或四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玄龄深得太宗信任。太宗巡行渭北时房玄龄与太宗就一见如故;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B.房玄龄为国尽心竭力。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揽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
40、不忘为国事上书进言。C.房玄龄才能卓尔不群。年轻时就被高孝基誉为国家栋梁,在秦王府任职达十年之久展现了他的才华。D.房玄龄注重家风建设。房玄龄注重自身修养,见贤思齐宽以待人收集古今家训,警示诸子遵守法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4分)(2)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4分)14 .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成 1 5 T 6 题。悲秋杜甫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待书日,秋来为客情
41、。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注 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 6 2)。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两京:长安和洛阳,诗中代指朝廷。1 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秋景,点明时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者对动乱的厌烦。C.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D.尾联用反诘的语气结句,写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1 6 .本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悲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1 7 .补写出下列句
42、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9(1)论语 十二章中反映 了 君 子 与 小 人 不 同 的 价 值 追 求 的 句 子 是,。(2)大学之道中,用“,”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3)老子 四章 中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时,先用“合抱之木”来阐述,接着又以,来形象说理,最后阐明走一千里路要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道理。(4)过秦论中写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5)在 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 诗经里的 国风和 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1 0.B“上无功德”是独立完整的句子,“功德”是并列词语,作“无”的宾语,
43、“德”后应断开,排 除A.C两项。“攘神器有之”中“攘”是侵夺、偷窃之意,“攘”和“有”是连动关系,共同作谓语部分,承前共用主语“上”,是独立句子,故“之”后停顿;“嫡庶”是固定的词语,是指嫡子与庶子,中间不可断开;“竞侈僭/相倾阅”是并列结构,内容各自独立,结构上相互照应;据以上分析排除D项。项,“古代君王或军中将帅处理政务之地”错误,不 包 括“君王”。)1 2 .A(A项,“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错误。文中有“会伐辽,留守京师”,可 见A项表述绝对。)1 3 .(1)这个人机敏有学识,应当委以重任。每次替我的儿子陈述事情,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好像是面对面说话一样。(“若 机 识 委
44、 任 各1分,句 意1分)(2)(你们)对这些多加用心留意,就能够保全自身了!汉朝袁氏几代忠诚守节,我内心很崇尚,你们也应该效法他们。(“躬”“累叶”“师”各1分,句 意1分)1 4 .第一次是为了突出房玄龄的智慧和谋略对取胜而言举足轻重,功高至伟,用萧何类比让对方哑口无言。第二次是为了突出房玄龄的才能,体现唐太宗对房玄龄的器重和信任。(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参考译文房玄龄,临淄县人。开皇年间,人人都认为隋朝将会长治久安,玄龄暗自告诉父亲说:“皇上本无功德,妄自诛杀大臣,夺取帝位而据为己有,又不替子孙做长远打算,混淆嫡庶之位,竞崇奢侈之俗,相互倾轧争吵,最终必会内部自相诛灭。十八岁那
45、年,应举于进士科。吏部侍郎高孝基以善于了解人而知名,说:“我观察过的人很多了,没有见过像这个人的,必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唐太宗凭着燃煌公的身份奉命率军攻略渭北,房玄龄骑马到军营门前拜见太宗,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太宗为秦王,征战各方房玄龄未尝不跟随,众人都争相获取奇珍异宝,唯有房玄龄招纳人才到幕府,和众位大将亲密团结,人人都愿意为他竭尽全力。房玄龄在秦王府任职十年,下达军令发布文书,有时驻马立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并不需要先打草稿。高祖说:“这个人机敏有学识,应当委以重任。每次替我的儿子陈述事情,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好像是面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将要发动叛乱时,秦王征召房玄龄穿上方士服装潜入
46、王府,深夜议事。事平之后,按照顺序论功行赏,功居第一,蜴予食邑一千三百户。淮安王李神通说:“义军初起时,臣领兵最先到达,如今玄龄等人凭着文字功居第一,我不明白原因。”太宗说:“叔父兵马确实先到,但未曾亲历军阵中。如今房玄龄等人有决胜于军帐中的谋略并立下安定国家之功,如同汉代萧何论功行赏要先于诸将一样。”居宰相之位达十五年之久,自认为权力恩宠到达极点,多次上表请求辞职,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让位确实是美德。但国家靠您辅治已久,一旦失去良佐,如同失去左膀右臂,不要谦让了!”恰逢讨伐辽,命玄龄留守京师。下诏说:“有您担当萧何的责任,我就没有西顾之忧了。”玄龄多次上书劝谏太宗,希望不要轻敌深
47、入,长久讨伐外族。晚年多病,玄龄便对孩子们说:“当今天下之事无不合适的,只有讨伐高丽不止,皇上听我的劝告很是不满,心意坚决,群臣无人敢直言劝说,我如知而不言,就会抱憾九泉了!”便上疏。太宗接到表疏,说:“此人生命垂危还在为我国事担忧啊!”玄龄执掌国政时,夙兴夜寐,恭勤自强,一心为公,尽心竭力,不愿使一物失所。他为人无嫉妒之心,闻人有善,如同己有。熟悉精通吏事,审议规定法令,他一心追求宽容公平。不以己之所长要求别人,任用人才不求全责备,虽卑贱之人也能发挥他所能。玄龄10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奢淫侈,凭借势位欺凌旁人,因而汇集古今圣贤家戒,书写于屏风之上,命其子各取一个,对他们说:“(你们)
48、对这些多加用心留意,就能够保全自身了!汉朝袁氏几代忠诚守节,我内心很崇尚,你们也应该效法他们。”1 5 .D(D项,“写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理解错误,诗歌尾联写诗人本来打算离蜀投奔三峡,可遇到叛乱,滞留在梓州,以反诘语气感叹如何才能回到京城。)1 6 .凉风万里,表达了作者对秋景的悲伤之情;叛乱未平,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远待家书,表达出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秋来为客,高鸟飞过,隐含着自己漂泊的感伤之情:老逐众人,表达出作者年老体衰的喟叹之情;难见两京,表达出作者难以报国的沉痛之情。(每 点 2分,答对三点即可)1 7 .(1)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2)家齐而后国治
49、 国治而后天下平(3)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4)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5)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每 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四二、古代诗文阅读(3 5 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 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i 0 1 4 题。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二年春正月,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鳏雕兜不能蔽也
50、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六年冬十二月,上谓魏征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用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日:“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日:“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