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验报告声速测量.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88122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4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实验报告声速测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实验报告声速测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实验报告声速测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实验报告声速测量.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TU7z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声速的测量【实验项目】1.用共振干涉法测量空气中的声速2.用相位比较法测量空气中的声速3.时差法测量介质中的声速;4 .用反射法测量挡板的距离【实验仪器】声速测量仪、F D-S V-D 超声波测距综合实验仪、示波器【实验原理】由于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易被反射等优点。在超声波段进行声速测量的优点还在于超声波的波长短,可以在短距离较精确的测出声速。超声波的发射和接受一般通过电磁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互相转换来实现,最常见的方法是运用压电效应和磁致伸缩效应来实现的。本实验采用的是压电陶瓷制成的换能器(探头),这种压电陶瓷可以在机械振动与交流电压之间双向换能

2、。声波的传播速度v 与其频率和波长的关系为:A=vf(1)由(1)式可知,测得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就可以得到声速。同样,传播速度亦可用v =L/r 3(2)表达,若测得声波传播所通过的距离L 和传播时间t,也可获得声速。1 .共振干涉法实验装置如图1 所示,图中S 1和 S 2 为压电晶体换能器,S 1作为声波源,它被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交流电信号激励后,由于逆压电效应发生受迫振动,并向空气中定向发出以近似的平面声波;S2为超声波接受器,声波传至它的接受面上时,再被反射。当S1和S 2的表面近似平行时,声波就在两个平面间来回反射,当两个平面间距L为半波长的整倍数,即L=*/2 n=0,1,2,.

3、(3)时,S 1发出的声波与其反射声波的相位在S1处差2n/r(n=l,2),因此形成共振。由于接受器S2的表面振动位移可以忽略,所以对位移来说是波节,对声压来说是波腹。本实验测量的是声压,所以当形成共振时,接受器的输出会出现明显增大。从示波器上观测到的电信号幅值也是极大值(参见图2)。图中各极大之间的距离均为X/2,由于散射和其他损耗,各级大体幅值随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我们只要测出各极大值相应的接受器S 2的位置,就可测出波长。由信号源读出超2.相位比较法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也可以说是位相的传播。沿波传播方向的任何两点同相位时,这两点间的距离就是波长的整数倍。运用这个原理,可以精确的测量波长

4、。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接受器S 2,接受到的信号再次与发射器的位相相同时,一国的距离等于与声波的波长。同样也可以运用李萨如图形来判断位相差。实验中输入示波器的是来自同一信号源的信号,它们的频率严格一致,所以李萨如图是椭圆,椭圆的倾斜与两信号的位相差有关,当两信号之间的位相差为0或加时,椭圆变成倾斜的直线。位相差*和角频率。、传播时间t之间有如下关系:产3 t同时有0=不,f=v,)=7 V,(式中T为周期)代入上式得:A当/=5(n=l,2,3,.)时,可得方iv r。由上式可知:当接受点和波源的距离变化等于一个波长时,则接受点和波源的位相差也正好变化一个周期(即8=2 n)

5、。实验时,通过改变发射器与接受器之间的距离,观测到相位的变化。当相位差改变”时,相应距离的改变量即为半个波长。根据波长和频率即可求出波速。3.时差法用时差法测量声速的实验装置仍采用上述仪器。由信号源提供一个脉冲信号。经t时间到达L处的接受器,根据关系v=L/t,即可计算出声速。4.超声测距用反射法,就规定使用接受器与发射器在同一位置,运用公式:L=v t=vT/2T为发射到接受的时间差。【实验环节】1.共振干涉法打开实验仪与示波器实验仪调整为相位测量模式。信号源:一接口接超声发生器、一接口接示波器的1通道(C H 1)信号接受放大:输入端接超声接受器、输出端接示波器的2通 道(CH2)观测CH

6、2的信号,按 下POSITION,使得信号置中。界面上显示有频率值,记下该频率值f。只显示CH 2的信号,界面上显示有C H 2的最大电压值.调节游标尺,使得读数归零。将游标尺调节到最近的位置,获得最大的信号电压值,记下此处的位置。继续移动游标尺,每到一个信号电压最大处,记录位置,总共记录20个位置。使用逐差法,获得半波长,进而获得声速。2.相位比较法依旧使用相位测量模式,游标尺归零显示CHI、C H 2,按下D IS P L A Y,将模式调节为X Y模式,此时显示李萨如图形。游标尺开始移动。每到一处李萨如图形为一斜线,就记录一次位置。使用逐差法,获得半波长,进而获得声速。3.时差法切换为时

7、差法测量模式。连续移动接受端游标尺,记录接受端的位置L,同时记录主机液晶屏上显示的时间t,取多个数据,进行解决。绘制直线,斜率就是所测声速V。4.反射法测量挡板距离。将运用磁钢将挡板吸附在移动接受端之前。将游标尺上的接受端的接口拔出,换到发生器一侧的接受接口。进入超声波测距模式,移动挡板,同时记录挡板位置L与液晶屏上的显示距离I,比较两者的数值。【实验数据】频率:f=40.0 0 01kHz1.共振干涉法接受序号iLi/mm接受序号iLi/mmdel t a L i/mm平均差值/mm11.681145.604 3.9244.3 024.731 249.8145.0 8310.111354.3

8、144.2 041 5.001458.6943.69518.57156 3.3144.74622.651 667.584 4.9 3728.121 77 1.9543.8383 2.451 876.6444.1 9936.7 11981.1844.4 7104 1.262085.1 643.9 0平均波长:2=44.30 x1=8.860 mm声速:丫=40.0001x8.860=354.4 m/s2.相位比较法接受序号iL i/m m接受序号iL i/mmd elta Li/mm平均差值/mm132.6 71176.6844.0143.8023 7.2 11281.0 143.80341.6

9、51385.3943.74446.00148 9.7343.7355 0.4 11594.0543.6465 4.771 698.4843.71759.2 11 7102.8843.67863.6 018107.3 143.7196 7.8 71 911 1.5943.721072.1 520116.4544.3 0平均波长:2=43.80 x-=8.760 mm5声速:v=40.CXX)1 x 8.760=350.4 m/s3.时差法t/us斜率 v=0.3 5 0 4 mm/ns=350.4 m/s4.用反射法超声测距L/mm0.0010.0420.0929.9739.975 0.136 0.137 0.1080.011/mm31 111203040515958L/m90.0100.11120.14130.1415160.170.0m6090.02230.040.02008l/mm789 71 051 1 312 2133145162172【注意事项】1.由于超声信号比较强,在实验时注意间隔,避免互相干扰。2.游标卡尺要缓慢平稳操作,不要迅速移动,防止磨损过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