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87714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6.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pdf(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阅卷人、单 选 题(共16题;共32分)得分1.(2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中粗面内质网发达B.浆细胞中含有丰富的溶酶体,有利于快速清除病原体C.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无线粒体,其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有利于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平均分配;【答案】A【解析】【解答】A、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因此合成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中粗面内质网发达,A正确;B、浆细胞是分泌大量抗体的,其自身不能清除病原体,B错误;C、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因此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

2、D、细胞分裂时以染色体的形式分开,不是染色质,D错误。故答案为:Ao【分析】1、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它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有些内质网上有核糖体附着,叫粗面内质网,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些内质网上不含核糖体,叫光面内质网,参与脂质的合成。2、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4、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如下:染色质染色体成分相同主要是DNA和蛋白质同种物质特性相同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功能相同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不同时期分裂间期分裂期两种形态细长的丝

3、光镜下能看到呈圆柱状或杆状结构2.(2 分)科学研究发现,某些细胞可以转化成一种液体状、侵入性的状态,以随时在身体的狭窄通道内移动,这种转化是由化学信号一溶血磷脂酸(LPA,一种磷脂)触发的。目前己经找到了一种通过阻断LPA信号通路,停止早期胚胎细胞运动的方法,这一研究成果为人类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PA与葡萄糖进入癌细胞的方式相同B.LPA的受体一定分布在癌细胞膜的外表面C.LPA作用下形成的液体状细胞都是癌细胞D.正常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LPA受体的相关基因【答案】D【解析】【解答】A、LPA为磷脂,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而葡萄糖进入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

4、 错误;B、LPA能进入细胞,其受体在细胞内,B 错误;C、根据题意“某些细胞可以转化成一种液体状、侵入性的状态,以随时在身体的狭窄通道内移动,这种转化是由化学信号一溶血磷脂酸(LPA,一种磷脂)触发的”可知,LPA可以使多种细胞转化为液体状,C 错误;D、正常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LPA受体的相关基因,D 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

5、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小分子物质)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小部分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大部分水分子浓度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3、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物质传递(间接):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如激素)接触传递(直接):通过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

6、卵结合)通道传递: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胞间连丝)。3.(2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绝大多数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定向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行使功能。下图为蛋白质进入线粒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内的部分蛋白质由上述途径进入B.蛋白质运入线粒体需要膜上蛋白转运体转运C.进入到线粒体中的蛋白质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D.不同蛋白质能够进入不同部位的原因可能与前体蛋白质携带的信号序列有关【答案】C【解析】【解答】A、线粒体内的部分蛋白质由上述途径进入,部分蛋白质是在线粒体基质中合成的,A正确;B、题图所示,蛋白质运入线粒体需要膜

7、上蛋白转运体转运,B正确;C、进入到线粒体中的蛋白质,通过进一步加工,如其中的信号序列被切除,才形成成熟的蛋白质,参与细胞代谢,C错误;D、不同蛋白质能够进入不同部位的原因可能与前体蛋白质携带的信号序列有关,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由图可知,前体蛋白质通过其信号序列与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转运体结合,然后在线粒体内外两膜上的蛋白转运体协助下,进入线粒体基质,通过进一步加工,其中的信号序列被切除,形成成熟的蛋白质。4.(2分)临床医学发现多数抗生素体内给药后,主要经肾脏排泄,如喳诺酮类药物。给叶猴注射瞳诺酮类药物后,喳诺酮类药物能够顺浓度梯度进入正常细胞,使细胞噬诺酮类药物的含量升高;叶猴肾脏细

8、胞膜上的一种转运蛋白(OAT)能将喳诺酮类药物从细胞内单向转运到细胞外,使细胞内的唾诺酮类药物含量不会过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缺氧会影响叶猴肾脏细胞运出唾诺酮类药物B.体温变化不影响暧诺酮类药物进出细胞C.叶猴血细胞膜上的OAT的含量高于肾脏细胞D.抑 制OAT活性可使叶猴肾脏细胞加快运出喳诺酮类药物【答案】A【解析】【解答】A、喳诺酮类药物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缺氧会造成能量供应不足,会影响主动运输,A正确;B、叶猴虽为恒温动物,但是其体温过高会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能量供应,影响噗诺酮类药物出细胞,B错误;C、叶猴肾脏细胞上存在O A T,其细胞膜上OTA的含量高于其他细胞,C错误;

9、D、OAT能使细胞内的喳诺酮类药物转出细胞,抑制其活性会降低叶猴肾脏细胞运出噗诺酮类药物,D错误。故答案为:Ao【分析】1、酶(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3)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J10I3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4)酶的变性: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

10、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小分子物质)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小部分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大部分水分子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5.(2 分)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 32P标 记 T2噬菌体,应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B.研 究 T2噬菌体遗传物质时,应同时用35s和

11、 32P标记蛋白质和DNAC.同位素标记法常用的同位素,有的具有放射性,有的不具有放射性D.将 I5N充分标记的精原细胞,在 含 I4N的培养基中培养,产生的4 个精细胞均含I5N【答案】B【解析】【解答】A、为了得到32P标记的T2噬菌体,需要首先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被32P标记,然后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使 T2噬菌体的D N A 中含有32p,A正确;B、由于35s和 32P均具有放射性,且无法区分它们的放射性,故需要分别标记二组噬菌体,一组噬菌体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另一组噬菌体用32P标 记 DNA,B 错误;C、有的同位素含有放射性,比如35S

12、、32p、竺、3H等,有的同位素不含有放射性,比 如 中、1 8。等,C 正确;D、用15N 标记精原细胞的所有D N A,将它放在含l4N 的培养基中培养,由于D N A复制所需要的四种脱氧核昔酸是UN标记,故新合成的DNA链 是 UN标记,又由于D N A是半保留复制,故子代D N A中有一条链是母链,有一条链是新合成的链。在 减 I 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每个四分体的四个染色单体中均含有 N,在 减 I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但每条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中均有l5N 标记,减 II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中均有 N 标记,这样形成的四个精细胞

13、中每条染色体中均有I5N标记,D 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1)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3)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的验证;(4)探究光合作用中物质变化及转移的实验。6.(2 分)科学家在研究果蝇从蛹变为蝇的羽化昼夜节律过程中,克隆出野生型昼夜节律基因per及其三个复等位基因pers、perL、perO l,实验验证该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野生型昼夜节律为24h,即表示为正常节律,突变基因pers、perL、perOl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22h、29h和无节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14、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B.四种纯合品系自由交配若干代后,种群中雌果蝇基因型有10种C.可以用果蝇的羽化节律基因和红眼、白眼基因验证自由组合定律D.基因per与基因pers差异最小,基因per与基因perOl的差异最大【答案】B【解析】【解答】A、果蝇野生型昼夜节律基因per有三个等位基因pers、perL、perOl,不同等位基因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A 错误;B、根据题意分析,该复等位基因有四种(正常基因、pers、perL、perOl),且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所以四种纯合品系自由交配若干代后,种群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中,纯合子有4 种,杂合子有4x3+2=6种,所以共有10种基因型

15、,B 正确;C、由于控制果蝇节律的基因和眼色的基因都在X 染色体上,所以不能用果蝇的羽化节律性状和红眼、白眼性状来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C 错误;D、果蝇野生型昼夜节律基因per有三个等位基因pers、perL、perOl,不同等位基因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都能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per基因与perOl、pers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D 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

16、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7.(2 分)心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ARC基因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小R N 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HRCR可以吸附miR223以达到清除的目的,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时,某些基因过度表达会产生过多的miR223,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最终引起心力衰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小凋亡抑制因子A廿苴m-一 邵 制 细黑 续 因 mRNA 胞凋亡

17、 c/-器筹一 ffiftRNA加工.“7 核酸杂交分子amiR-221吸附一小某些基因 前体RNA加工27.-7。/核酸杂父分子bHRCRA.为转录,所需的原料为4 种核糖核甘酸B.前体RNA形成的HRCR中含有2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核酸杂交分子a、b 中的碱基配对方式和过程相同D.促进HRCR的合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心力衰竭【答案】B【解析】【解答】A、过程形成mRNA,称为转录,催化该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原料是核糖核甘酸;A 正确;B、HRCR为单链环状RNA分子,其中所含磷酸二酯键数目与碱基数目相同,因此若某HRCR中含有n 个碱基,则其中有n 个磷酸二酯键,B 错误;C、核酸

18、杂交分子a 与核酸杂交分子b 都是RNA与 RNA杂交形成的,与翻译过成碱基配对方式相同,C 正确;D、缺血、缺氧时,某些基因过度表达产生过多的miR-223,miR-223与 mRNA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a,导致过程因模板的缺失而受阻,最终导致心力衰竭,HRCR与 miR-223碱基互补配对,导致ARC基因的表达增加,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D 正确。故答案为:Bo【分析】RNA的种类:(1)信使RNA:遗传信息传递的媒介;(2)转运RNA:识别密码子,转运氨基酸;(3)核糖体RNA:与蛋白质构成核糖体。8.(2 分)“RNA世界假说”认为,在生命起源之初最早出现的生物大分子很可能是RNA,RN

19、A兼具了 DNA和蛋白质的功能,不但可以像DNA一样储存遗传信息,而且可以像蛋白质一样催化反应,D NA和蛋白质则是进化的产物。下列事实不支持该假说的是()A.构成核糖体的r R N A 具有催化肽键形成的功能B.在 T细胞内,H I V 病毒以RNA为模板形成DN AC.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所需要的RNA由D NA转录而来D.细胞以R N A 做引物才能使染色体的端粒D NA延长【答案】C【解析】【解答】A、r R N A 可以催化肽键的形成,说明R N A 具备某些蛋白质的功能,支持上述假说,A不符合题意;B、以RNA为模板形成D N A,说明D NA可能起源于R N A,即 R N A 可能

20、最早存在,支持上述假说,B 不符合题意;C、m R N A 在 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 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是指有了 D NA才有R N A,不支持上述假说,C 符合题意;D、端粒D NA必须在RNA参与下完成复制,说明R N A 先存在,支持上述假说,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o【分析】1、转录:以D 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RNA聚合酶合成mR N A 的过程。(1)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2)模板:D NA分子一条链。(3)原料:四种游离的核糖核昔酸。(4)酶:RNA聚合酶。(5)能量(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C-G,

21、T-A o2、RNA的种类:(1)信使R N A:遗传信息传递的媒介;(2)转运R N A:识别密码子,转运氨基酸;(3)核糖体R N A:与蛋白质构成核糖体。3、R N A 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突变。R N A 还能发生自身催化的水解反应,不易产生更长的多核昔酸链,携带的遗传信息量有限,而且D NA携带遗传信息的复制准确性高。9.(2 分)果蝇的翅型有长翅、小翅、残翅三种表型,由等位基因G、g和 H、h 控制,G和 g 位于常染色体上。当G和 H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长翅,G基因不存在时,表现为残翅。现有残翅和小翅两纯合果蝇品系杂交,得 B,B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 2,实验结

22、果如下表杂交组合PF iF 2正交小翅第X 残翅S长翅型、小翅33 长翅:3 小翅:2 残翅反交残翅?X 小翅3长翅?、长翅39长翅:3 小翅:4 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H、h 位于X染色体上B.正交实验中,F 2 小翅个体中杂合子占2/3C.反交实验中,F 2 长翅果蝇中雌雄比例是1:2D.该实验表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并不是对应关系【答案】C【解析】【解答】A、分析题意可知,将翅型纯合品系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正交实验的B中,所有雌蝇均为长翅、所有雄蝇均为小翅,说明H、h 基因位于性(X)染色体上,A正确;B、正交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是G G XhX ggXH

23、Y,R为 G gX H X h和 G gX hY,F 2 中小翅个体为G _X i X h和 G _X hY,其中杂合子的概率为G 一中杂合子的概率,为 2/3,B正确;C、反交实验中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ggX H X L G G XhY,B果蝇的基因型是G gX H X L G gXHY,均表现为长翅,子二代中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3 G _X H X 4 3 G _XHXh:3 G _XHY,所以子二代长翅果蝇中雌雄比为2:1,C错误;D、由题干可知,果蝇翅型是一种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并不是-对应的数量关系,D正确。故答案为:C o【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

24、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2、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时一个性状受多个基因的控制,一个基因也可能影响多个性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精细地调节者生物的性状,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相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不同。表现型=基因型+环境。10.(2分)科研人员培养了一种

25、在GS神经元中表达铁蛋白的转基因小鼠,电磁波可激活铁蛋白引发该神经元兴奋,如图甲。用电磁波照射转基因小鼠和非转基因小鼠,监测血糖浓度变化,结果如图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剑%波问破时电射卜,作转期因小鼠一转城因小鼠,:二.阳 离 子甲 乙A.转基因小鼠在电磁波作用期间血糖浓度不断升高B.GS神经元内铁蛋白可引发神经元兴奋,铁蛋白是神经递质C.GS神经元兴奋后可能作用于胰岛细胞进而使血糖发生变化D.甲图中阳离子内流使膜内的电位由负变正,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解答】A、由图乙可知,与非转基因相小鼠比较转基因小鼠在电磁波的作用下血糖浓度不断升高,A正确;B、由题干信息“电磁波可激活

26、GS神经元内的铁蛋白,继而引发该神经元兴奋”,可推测GS神经元内的铁蛋白的作用最类似于细胞内的神经递质受体,B错误;C、电磁波引起GS神经元兴奋后,通过调节细胞内新陈代谢,最终升高血浆葡萄糖水平,故结合题图信息,GS神经元兴奋后可能作用于胰岛细胞进而使血糖发生变化,C正确;D、据图甲可知,阳离子膜外面浓度高,膜内浓度低,因此阳离子内流使膜内的电位由负变正,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答案为:Bo【分析】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

27、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1 1.(2分)隐花色素(CRY1)是一种能感受光的受体,可介导光信号在植物体内传导来发挥作用。某研究小组将野生型及无法合成CRY1的突变型拟南芥种子,分别放在M S培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脱落酸(ABA)的M S培养

28、基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MS MS+0.5mol/L MS+0.8mol/LABA ABA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M S培养基中不同的ABA浓度B.该实验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从而测得种子的发芽率C.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CRY1抑制种子的萌发D.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BA浓度与发芽率呈负相关【答案】D【解析】【解答】A、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一是ABA浓度,二是种子是否能合成CRY1,A错误;B、CRY1为能感受光的受体,为验证CRY1的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实验,B错误;C、根据后两组实验结果分析,不能合成CRY1的种子萌发率低,所以CRY1可促进种子萌

29、发,C错误;D、根据三组实验结果分析,随着ABA浓度的增大,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所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BA浓度与发芽率呈负相关,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原理:适宜浓度的NAA溶液促进插条生根,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插条生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数量和生根的长度,开插枝条的种类、处理插条的方法和时间、每根插条上的叶和芽的数量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2)变量处理:自变量: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因变量:枝条生根数或根的长度。无关变量:插条的情况、侵泡时间的长

30、短、培 养 温 度 等(要相同且适宜)。(3)处理杆插枝条的方法:浸 泡 法(浓度较低;在遮阴与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中进行);沾蘸法(浓度较高)。(4)实验步骤:配置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生长状况相同插条的形态学下端;观察插条生根状况;重 复 前 三 步(浓度梯度变窄)。(5)注意事项: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有2.4-D、蔡乙酸等。为了摸索出较为可靠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以避免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生长素处理插条的方法主要有浸泡法和沾蘸法。实验中应设置空白对照组,该组应用蒸储水处理插条。实验中对插条处理的时间长短

31、应一致,同一组实验中所用到的植物材料也应尽可能做到条件相同等等,这些做法的目的是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确保其相同。12.(2分)甲、乙两物种侵入到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自然生态系统中,下图显示的是它们在增长过程中I、II两个时期的自然增长率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的值小于或等于1B.时 期I甲、乙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C.种群迁入后往往先经历时期II再经历时期ID.时期H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一定大于乙种群【答案】C【解析】【解答】A、甲乙两个种群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开始往往呈J型增长,自然增长率a大 于1,且维持稳定,A错误;B、时 期I,

32、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此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一定等于乙,B错误;C、甲乙两个种群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往往开始种群数量增长的快,随时间的延续,增长速率减慢,故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n再经历时期I,c正确;D、时期n甲种群增长率大于乙种群,但是甲乙种群的数量不一定相同,故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不一定大于乙种群,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增长率:指新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是一个百分比,无单位)增长速率:是指新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如个/年,有单位)可用曲线的斜率来表示。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种群在单

33、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 入 率和迁出率:在单位时间 内 迁 入(迁出)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迁入率(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13.(2分)为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

34、然生态系统,我国成立包括三江源、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在内的第一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B.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中的全部虎豹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C.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去向有自身呼吸作用散失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D.若武夷山植物一年内固定的C02的量大于其产生的C02的量,则该公园内有机物的量一定增加【答案】A【解析】【解答】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就是保

35、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B、基因库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B错误;C、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是除去呼吸作用消耗后的有机物,其中的能量去向不再有自身呼吸作用散失,C错误;D、若武夷山植物一年内固定的C 0 2 大于其产生的C O?,则存在有机物的积累,但武夷山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可能向山外转移(如茶叶被采摘转移),因此,该武夷山公园的有机物可能减少,D错误。故答案为:A o【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3 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

36、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4)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是成为粪便被分解者利用,二是同化的能量;其中,同化的能量又有两个去向,一是可以作为呼吸作用消耗掉,二是可以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可分为:一、死后的遗体(分解者分解),二、次级消费者摄入量(流入下

37、一营养级)。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能量流动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x l O O%。1 4.(2 分)下图1 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4种生物的食物网,图2 为不同体长的D种群的食性相对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口肉食性比例 植食性比例A.C和D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和捕食B.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小于2.8cm的D种群,一定时间内A、B数量会增加C.若体长为6.5cm的D种群增重1 k g,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10kgD.池塘中的植物能实现水体净化,体现了生物多样

38、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解答】A、D捕食C,为捕食关系,C和D都捕食B,为竞争关系,故C和D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A正确;B、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小于2.8cm的D种群,它们为100%的肉食性动物,而A、B为植物不被D种群捕食,故一定时间内A、B数量会增加,B正确;C、若体长为6.5cm的D种群增重1 k g,肉食性占2 5%,植食性占7 5%,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 lx25%+20%+20%+lx75%+20%=10kg,C 正确;D、池塘生态系统能实现水体净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

39、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是成为粪便被分解者利用,二是同化的能量;其中,同化的能量又有两个去向,一是可以作为呼吸作用消耗掉,二是可以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可分为:一、死后的遗体(分解者分解),二、次级消费者摄入量(流入下一营养级)。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能量流动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xl()()%。2

40、、种间关系包括: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比如兔和草,狼和羊;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15.(2分)图示为甲、乙、丙三个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三个种群的实际数量。下列叙述正 确 的 是()数量I口环境容纳量I种群实际数1111r

41、l_,甲 乙 丙 物 种A.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丙种群B.最接近“J”型增长模型的是乙种群C.若上述三个物种可形成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最可能是甲一乙一丙D.甲、乙、丙环境容纳量不同的原因是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依次降低【答案】C【解析】【解答】A、种群数量最大时;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乙种内斗争最激烈,A错误;B、在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图中物种甲种群数量小于K/2,可能符合J型增长模型,B错误;C、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所以根据环境容纳量大小,三个物种构成食物链,应该是甲-乙一 丙,C正确;D、种群数量最大时,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环境容纳量

42、是指环境所容纳的最大种群数量,由于不同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环境容纳量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无关,D错误。故答案为:Co【分析】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但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等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1)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 值。同一种生物的K 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 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 值会上升。(2)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

43、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2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不断减小;种群数量为K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 值)。种群数量达到K 值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 值上下波动。(3)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使得每次捕获后,种群数量降低到K/2,这样可以保证此时种群数量尽快地恢复。16.(2 分)研究发现滤泡性辅助T 细 胞(简称TFH细胞)参与了机体免疫,对维持机体免疫平衡起重要作用。B 细胞必须接受TFH细胞的辅助,才能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没有TFH细胞的辅助,B 细胞就会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

44、FH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B.TFH细胞、B 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C.同一个体内的TFH细胞和细胞毒性T 细胞的核遗传信息不同D.TFH细胞与B 细胞间存在信息传递,与 B 细胞质膜表面的糖被有关【答案】D【解析】【解答】A、TFH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A 错误;B、树突状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 错误;C、同一个体内的TFH细胞和细胞毒性T 细胞的核遗传信息是相同的,C 错误;D、由题干“B 淋巴细胞必须接受TFH细胞的辅助”,说明两细胞间存在信息传递,这与B 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即糖蛋白有关,D 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

45、、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 细 胞(在骨髓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 细 胞(在骨髓中成熟);吞噬细胞等。(3)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怀子因子)、溶菌酶等。2、细胞膜的结构:(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

46、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3)特殊结构.糖被:位置:细胞膜的外表。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4)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有调节作用。阅卷人二、多 选 题(共4题;共12分)得分17.(3 分)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时,人体细胞产生的C O 一定来自有氧呼吸B.若细胞呼吸的终产物中有水,则一定进行了有氧呼吸C.白天叶肉细胞产生的02量一定多于叶肉

47、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的02量D.光反应过程中NADP+可用于合成还原性辅酶I【答案】A,B【解析】【解答】A、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 2,运动时呼出的CO2 一定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 正确;B、水是有氧呼吸中特有的终产物,无氧呼吸终产物中没有水(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若细胞呼吸的终产物中有水,则一定进行了有氧呼吸,B 正确;C、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但光合作用受到温度等条件的制约,故白天叶肉细胞产生的02不一定多于叶肉细胞细胞呼吸消耗的量,C 错误;D、光反应过程中NADP+可用于合成还原性辅酶H(NADpH),D 错误。故答案为:ABo【分析】1、光合作用过程分

48、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和NADPH,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和 NADPH中,暗反应又叫碳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分为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两个过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叫二氧化碳固定;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被NADPH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将储存在ATP、NADPH中的化学能转移动糖类等有机物中。2、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 H|(NAD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 H

49、(NAD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 (NAD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3、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 H 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18.(3 分)细胞自噬是指细胞通过降解自身结构或物质使细胞存活的自我保护机制。细胞面临代谢压力时,细胞可降解自身大分子或细胞器为生存提供能量。图 1、图2 为细胞自噬的信号调控过程,AKT和 mTo

50、r是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两种关键蛋白激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1图2A.营养物质充足时,ATP可激活AKT抑制细胞凋亡B.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与受体结合,激活mTor来抑制凋亡C.当胰岛素缺乏时,mTor失活,细胞可通过启动自噬过程为细胞提供ATPD.长期饥饿状态下,细胞会产生膜泡包围细胞内容物形成自噬体【答案】C,D【解析】【解答】A、据图甲,当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可激活AKT抑制细胞凋亡,A 错误;B、据图甲,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与受体结合,激活A K T,进而激活mTor来抑制细胞自噬,B错误;C、据图乙,当缺乏胰岛素时,AKT失活,导致mTor失活,对细胞自噬抑制解除,细胞自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