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三维目标教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87174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0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庖丁解牛三维目标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庖丁解牛三维目标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庖丁解牛三维目标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庖丁解牛三维目标教案.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庖丁解牛庖丁解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等词语意思3、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过程与方法: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章,并在此基础上领悟文中所蕴含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明白规律的客观性和按规律办事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本文的语言特色;2、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 早在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家很会讲故事。他的很多寓言故事至今人.们耳熟能详学步、螳臂当车、井底

2、之蛙、东施效颦、对牛弹琴、越俎代庖等,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这位老人是谁?对!庄子,今天他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准备给我们讲讲庖丁解牛的故事,他会给我们带来怎样一番人生感悟呢?关于作者及其思想主二、作者简介二、作者简介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圣外王”思想对儒家

3、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 庄子 为 南华真经。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1、播放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初步把握寓言的容。2、讨论本文的段落及大意。本文共 4 段,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第二部分(第 2、3 段):写

4、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3、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标出生字的读音,以及疑难的字词。A重点词句(1)庖(po)丁:名丁的厨工。先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2)踦(y):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住。(3)砉(hu,又读 xu)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4)騞(hu豁)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5)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6)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音节。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7)盖:同“盍”;亦即“何”。(8)进乎技矣,进:超过。(9)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10)天理:指牛体

5、的自然的肌理结构。(11)批:击,劈开。郤:同“隙”。(12)导:顺着。窾(kun 款):骨节空穴处。(13)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14)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ng 庆):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15)軱(g孤):股部的大骨。(16)割:这里指生割硬砍。(17)族:众,指一般的。(18)折:用刀折骨。(19)发:出。硎(xng 刑):磨刀石。(20)节:骨节。间:间隙。(21)恢恢乎:宽绰的样子。(22)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23)怵(ch处)然:警惧的样子。(24)謋(

6、hu或):象声词。謋然:形容牛体骨肉分离。(25)委地:散落在地上(26)善:通“缮”,擦拭。(27)养生:指养生之道。B、故事寓言涉及的主要人物是谁?庖丁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个怎么样的厨师?4 4、作者是怎样描写庖丁解牛和场面的?有什么特色?、作者是怎样描写庖丁解牛和场面的?有什么特色?作者描写了一个场面:庖丁解牛。但是,作者是以动作描写为主,一连用了 5 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接着作者侧重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两个比喻。描摹声音时,用了两个拟声词:“

7、砉”、“騞”;两个比喻是“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5 5、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声音合于“经首之会”?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作者通过对庖丁优美和谐的动作及悦耳的刀声的描写,使读者产生急切了解其绝技如何取得的念头。同时,从结构上

8、看,写这个场面既形象再现了庖丁技艺高超,又为下文申述其所以如此做了自然的铺垫。四、作业四、作业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翻译第三段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第二段2、分析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容,进入新课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容,进入新课1、讨论庖丁对话的层次。课文第 3 段记叙庖丁的“经验之谈”。庖丁的话可分六层。第一层第一层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下面谈话的全部容。第二层第二层是从庖丁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谈的。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与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见全牛,说明他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

9、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这是至高境界。第三层第三层详细说明对这种境界的感受:“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能达到这种娴熟境界的原因是“依乎天理”,即依照牛的天然构造。第四层第四层庖丁从用刀的结果谈解牛的娴熟。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 19 年,解了数千头牛,其刃却如“新发于硎”,从用刀的结果表现庖丁解牛技艺娴熟。庖丁解释用刀结果不同之原因:良庖是“割也”;族庖是“折也”;而自己用刀则是“以无厚入有间”,于是才“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第五层第五层写庖丁虽有高超的技艺,却从不掉以轻心。每当“见其难为”,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第六层第

10、六层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那怡然自得的神情:“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2 2、解牛讲究方法,庖丁讲什么方法呢?解牛讲究方法,庖丁讲什么方法呢?躲避矛盾,寻找部位神遇 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要依照牛的生理规律,顺其自然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月更刀苦练中三年之后:目无全牛岁更刀苦练中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9 年,刀刃若新发于硎)3 3、庖丁解牛、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

11、求规律,运用规律。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自解全牛”)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4 4、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那文惠君当年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哲理又是什么呢?得养生焉。”那文惠君当年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哲理又是什么呢?养生(一切顺其自然)人世间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只有象庖丁解牛一样回避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养生。5 5、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

12、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以刀来比喻精神,保护刀的方法就是养生的方法。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绝不勉强硬砍,所以他的刀用了十九年仍然锋利如新;养生的道理也是这样,只有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6 6、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来谈谈,课本中的语句能教给我们怎样的道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来谈谈,课本中的语句能教给我们怎样的道理?理?二、问题探讨二、问题探讨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13、?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课文节选自养生主,主旨在于阐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精神,提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节选部分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比喻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还应该以藏敛(“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以达到人之养生的目的。今天我们学习此文,应该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主观冒进,而应该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掌握事物的部规律,然后遵循客观规律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事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三、课后总结以上是我们从庖丁解牛中探讨中的人生哲理。一则小小的寓言故事,阅读的人人生阅历不同,

14、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审视的角度不同,就可以读出不同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多义性。这则寓言的寓意还有很多解读,留待我们同学日后在生活中逐步领悟。四、板书设计庖丁解牛庄子始解之时目见全牛(不懂规律)三年之后目无全牛(认识规律)方今之时游刃有余(运用规律)牛体(比喻)社会刀(比喻)精神 附、基础知识积累附、基础知识积累通假字砉然向然通“响”技盖至此乎通“盍”,何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古今异义奏刀騞然 奏:(古)进;(今)演奏 奏乐乃中 经首 之会 会:(古)节奏(今),表示能力,会议进乎技矣 进:(古)超过;(今)动词,从外面到里面所见无非牛者 无非:(古)没有不是(今)只,不外乎臣以神遇而不以

15、目视 遇:(古)会合,接触(今)碰见 遇见依乎天理 天理:(古)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天道视为止,行为迟 行为:(古)行,动作;为,因此(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因其固然 固然:(古)本来的样子今连词,表转折虽然,每至于族 虽然:(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连词,表转折吴见其难为 难为:(古)很难下刀(今)使人为难虚词(1)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2)乎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进乎技矣(相当

16、于“于”,可不译。)依乎天理(同)而况大軱乎!(表疑问语气,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3)然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3)于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特殊句式技盍至此乎 省略句 技盍至(于)此乎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技经肯綮之未尝 宾语前置 未尝技经肯綮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 视为(之)止,行为(之)迟积累文中成语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