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汇编6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案汇编6篇.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学教案汇编科学教案汇编 6 6 篇篇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1 1一、设计意图:一、设计意图: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回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使幼儿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二、活动目的:二、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3、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三、活动准备:三、活动准备:1、小泡沫板、石头、玻璃珠
2、、雪花片、小球、塑料瓶、操作盘放在桌子的中间。2、记录表、笔、水盆。四、活动过程1、教学活动的导入幼儿进入课室室后,坐在座位上。老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托盘中都放着哪些东西?2、猜测物体沉浮状态并记录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一猜,这些东西放入水中后,有哪些东西会沉到水底,有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老师:请你把猜想的写到记录表上,记录表已将托盘中的材料画好,表示下沉,表示上浮。请你在相应的位置上画上勾,等会我们再来比比,你猜的和操作结果到底是不是一样的。3、实际操作物体,并记录沉浮状现象。教师给予指导。老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记在了记录表上,那小朋友的猜得到底对不对呢?请小朋友对照记录将材料一
3、个一个地放入水中,并将这个材料是沉还是浮记录在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4、幼儿对自己的实验总结及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教师给以鼓励。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2 2一、一、设计思路:设计思路: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课堂教学要“重学生发展”,轻“知识传授”;重学生“研”,轻教师“教”;重“探究过程”,轻“探究结果”。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作为探究的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力图贯彻新课程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4、,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看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重视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结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把知识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情感、态度的过程中,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二、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认知目标:认知目标:认识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古代造纸技术和现代造纸工艺一般流程。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2 2、技能目标: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经历“制浆灌浆滤水压干成纸”的简单手工造纸过程。让学生体验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3 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
5、环保意识和勤俭节约的思想。三、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简单的“造纸”过程,进一步理解纸是由各种纤维经过加工而成的。四、教学难点:四、教学难点: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经历造一张纸的完整过程,并探究解决有关纸的相关研究问题。五、教学准备:1、纸巾、玻璃杯、清水、搅拌棒、棉布、毛巾等每小组一份。2、古代和现代造纸工艺的影像、图片或文字资料。3、民丰造纸工厂的造纸工艺流程的录像。六、教学活动过程六、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谈话引入(二)实验探究(三)交流成果(四)拓展延伸教师活动设计教师活动设计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许多纸的性质。你们还记得吗?师:那么谁能告诉大家,造纸术是哪个国家
6、最早发明的,又是怎样造出来的?师:(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观看古代造纸的过程。师:(课件演示)师:看了这些图片与资料,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你们猜猜看是什么?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师:对,造纸,今天我们也来造一张纸。师:看到桌上的材料,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我们小组打算采用怎样的方法,选用哪些材料,按照怎样的方法来造纸?师:请各小组发表自己的设计方案。师:请大家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师:一边巡视指导,一边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实验中。师:刚才大家的探究很投入,研究的成果也出来了。现在谁能告诉大家,纸是怎样一步一步造出来的?师: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
7、,共同归纳造纸工艺的一般过程。师:(板书)造纸的过程:(1)调制纸浆。(2)滤水压平成“纸”。(3)从棉布上把“纸”揭下来。师:召开造纸工艺成果发布会。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师:谁还愿意说出自己的发现?师:比较一下,我们造的纸的厚薄一样吗?纸面平整吗?怎样才能造一张厚薄均匀的纸?师:我们现代的造纸工厂,是不是也像我们这样造纸的吗?师:(出示录像片)观看嘉兴民丰造纸厂的造纸工艺流程,教师略加解释、补充、说明。师:本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疑问?还有什么想法?师:(总结)。小小一张纸,涉及到那么多的科学知识,请大家在课外搜集一些纸品材料,准备下一节课继续探究有关纸的相关问题。学生活动
8、设计生:纸由各种纤维组成的。不同的纸在颜色、光洁度、厚薄程度等方面都不相同。生: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发现。讲述古代造纸的工艺流程。生:观看课件。生:造纸,自己亲手造一张纸。生:各小组成员,纷纷商量自己的活动方案。生:各小组发表自己的实验研究方案。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方案。生:学生实验操作开始。生: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情况。生:各小组纷纷推出自己的作品。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小组给予补充、完善。生:学生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生:观看有关录像。生: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生:整理器材,离开教室。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3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银河系的组成
9、,银河系的特点和形状,银河系的直径和厚度,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2通过计算体会银河系的确非常非常大,知道光年是长度单位。3通过上、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了解银河系更多的信息。4通过动手制作银河系模拟示意图进一步体会银河系的形状。5使学生意识到宇宙之大,从而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教师、学生均搜集相关银河系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视频、页等。2小组活动材料:硬纸板、沙、抹布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1 1了解学生对银河系的了解情况了解学生对银河系的了解情况(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过天上的星星吗?它们是什么样的?(2)学生讨论并回答。(3)教师提问:晴朗的夏夜,仰望
10、天空,你是否发现天上有一条比较明亮的光带,它是什么?(4)教师谈话:人们把这条光带叫“银河”,你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银河的哪些情况?2 2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银河的情况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银河的情况(1)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2)小组活动:每个学生将自己知道的或搜集资料得到的有关银河的情况写下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内将大家认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有争议的看法归为另一类。(3)小组汇报,教师板书(4)根据小组的汇报,将汇报结果汇编成的班级记录:对于银河相同的看法对于银河的不同意见(5)教师谈话:你们形成的共识都是正确的吗?存在的争议到底谁的看法对?3 3教师出示相关资料
11、(文字、图片、有条件的可用视频),教师出示相关资料(文字、图片、有条件的可用视频),学生学习学生学习(1)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资料供学生学习。(2)提问:根据这些资料,你了解了银河的哪些情况?(2)简单归纳并且板书银河的基本信息。(3)同学们对银河系了解的记录,哪些是对的?哪些不对?4 4学习课本上的资料学习课本上的资料(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许多银河的情况,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课本上给我们的资料。通过学习你们又有哪些收获?(2)学生看课本上的资料。(3)汇报自己的收获。(4)教师提问:谁能说说牛郎织女的故事?(5)教师谈话:银河大约包含 20_亿颗星体,其中恒星大约 100
12、0 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人们把由众多恒星组成的这一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6)提问:银河系有什么特点?(主要让学生了解银河系形状像一个扁平的盘子,更像运动员投掷的铁饼。银河系中心被一庞大而近于球形的晕所包围。(7)提问:从哪里可以看出银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旋涡状星系?(银河系的直径约为 80000 光年。中间部位厚度约为 6000光年)(8)谈话:通过上面的研究,大家对银河系的了解现在是怎样的?(9)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其他同学互相补充。5 5教师介绍目前人们对银河系探索的状况,小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6 6布置作业课后继续搜集银河系的资料,了解更多银河系的信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1.1.导
13、入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回家后你又搜集到了哪些资料?2.2.提出研究问题提出研究问题观察银河系的图片,了解银河系的的特点。教师提问:银河系到底有多大?如何让大家清楚明白的知道银河系的大小?什么是光年?3.3.了解光年的概念了解光年的概念(1)谈话:为了了解银河系的大小,先必须了解光年?谁知道什么是光年?(2)光年是计算天体距离的单位,1 光年等于光 1 年所走的距离。光的速度是每秒 30 万千米,算一算,1 光年等于多少千米?(3)全班同学计算。(4)请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向全班同学讲解。1 光年=300000606024365=94608000000004.4.计算银河系
14、的直径、中间部位的厚度计算银河系的直径、中间部位的厚度(1)谈话:我们知道了 1 光年等于 9460800000000 千米,那么,银河系的直径是多少千米呢,中间部位的厚度是多少千米呢?(2)学生计算。(3)汇报计算结果。银河系的直径是 80000 光年=30000060602436580000中间部位的厚度是 6000 光年=3000006060243656000(3)谈话:通过刚才的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4)学生汇报。(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银河系的确非常非常大。太阳系在整个银河系中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颗小水滴,更不用说我们的地球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更加渺小了,因此,我们要正确
15、看待自己,不要因为有了一点成绩就觉得了不起,同时还要有宽阔的胸怀,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5.5.制作银河系的模拟示意图制作银河系的模拟示意图(1)谈话:上次课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带一些沙和大白纸,下面根据我们所学到的银河系的形状,做一个银河系的模拟示意图。(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展示每一组的成果。(4)请组长来评价大家的成果。(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制作,我们发现大家对银河系的形状掌握的很好。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能团结协作,共同配合,使每一组都获得了成功。6.6.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进一步搜集银河系的资料和图片,把你认识的银河介绍给大家。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4 4
16、【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探讨,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2、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3、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 科学观。【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通过问题探讨,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2、分析_思路以及表达方式、语言和整体风格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领会作者对科学的认识及评价。【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慨叹于西方科学文明的巨大魅力,特别是西方工业文明与知识经济的巨大发展,让我们总觉得,东方科学要好好学习 西方科学文明来加快发展,缩小与西方科学文明之间的差距。那么
17、西方人,又是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文明的呢?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之间的关系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乔治?萨顿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相信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二、作者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科学近代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他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14 种语言。有人称他为 20 世纪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三、解题_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
18、、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四、字词积累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坏事)。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五、整体感知速读全文,试给课文分出 3 部分,并归纳各部分大意。可按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引论部分抓住“两件事”这一中心;本论主备部分抓住对科学的态度;结论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引论(第节)强调“必须记住两件事”,要正确对待东西方科学;本论(第9 节)论述研究科学,必须有科学的态度;结论(第节)提出“希望和前景”。六、问题探讨1、前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例证法:古希腊因
19、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独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事实胜于雄辩。(用意是什么?)告诫那些排斥东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而要引以为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2、仔细阅读本论部分(第9 节),完成以下练习。(1)试分析这一部分的结构特点。(2)论述“我们必须谦虚”时,用了怎样的论据?论述走向实证科学的极端时(离开东方的人文理念,正确思想指导下的“科学方法”实验科学的方法,会有局限),含而不露地写到了怎样的论据?第一问,答案在第 5 段。第二问,答案在第 6 段。3、“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的含义?光明从东方来,东方是双关、隐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人文主义的理念是
20、东方文化所具有的。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相结合必然会使世界文化呈现异彩。4、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东方科学和思想思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计。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七、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科学的种子实验数学、科学来自东方东方科学(哲学思想、人文怀念)西方科学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5 5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汇总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探索宇宙探索宇宙登月之旅一、教学目标一、
2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科学知识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知道环形山的形成。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和探索火星工程的伟大。意识到入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二、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 1:不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和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层次 2: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和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
22、成果,但不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层次 3: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和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知道环形山的形成。探究能力层次 1: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不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和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层次 2: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不能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层次 3: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能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三、教学准备三、教学准备有关月球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
23、料等,沙盘、大小不一的石子、记录纸、牙签、尺子、手电筒等,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人类登月工程的资料。四、教学步骤四、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谈话:人们从古代起,就开始对月球发生了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通过让学生讲述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探索和调查 1、你对月球有哪些了解?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书本上的这些知识又是从哪里来的?)月球离地球有多远?月球的大小怎样?月球上有什么?没有什么?月球上温度如何?月球上有引力吗?
24、大小怎样?2、教师讲述:直到17 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并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在这以后,人们对月球的观察不断深入,天文学家开始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但仍只能停留在观察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1959 年,苏联科学家开始利用火箭接近月球,发射月球探掘 1 卫星,使它可以绕到月球的背面,对月球进行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1969 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实地进行考察,并带回了月球的岩石和土的标本。从此,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深入、更清楚的了解。3、让学生阅读书上 54 页的内容。4、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借此了解学生对
25、于月球知识的前概念的情况。进行一些科学常识的渗透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5、你们可以设计相关的实验来模拟环形山的形成吗?6、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7、全班交流你们准备怎样做?你们需要哪些材料?你们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石块的大小和坑面积的大小、石块扔下的高度力度与坑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实验时要控制好变量)8、学生实验、记录9、学生汇报实验结果10、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的形成和什么因素有关11、学生用手电筒照射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讨论什么时候看环形山效果最好?12、你们通过查找资料对人类登月工程有了一些了解,能为我们做做解说员吗?13、
26、学生介绍、补充。14、阅读书上 56 页的资料。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在科学课上都进行了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回顾和解释 1、你想去月球旅行吗?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呢?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6 6【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27、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分组实验:装30 毫升水的烧杯 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 20 克、汽水 1、开瓶器 1、注射器 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2.教师提问:给 20 克的食盐和 20 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5.汇报交流:二、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参考 P10)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