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00(十五篇).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9083427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00(十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00(十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00(十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00(十五篇).docx(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00(十五篇)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00篇一 20xx年春节 : 通过观看家人、朋友的过节方式,体验传统节日的意义 我家 : 向长辈询问、在网络上查找、扫瞄书籍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春节在千百年的历史进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些甚至沿用至今。 一)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倒霉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予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降临,家家户户都要清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

2、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处处洋溢着欢高兴喜搞卫生、干洁净净迎新春的欢快气氛。 二)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预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由于“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古时候人们以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损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保藏,商议爆竹

3、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如今,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旧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置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给予了新的内容。 三)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致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妙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头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联的种类比拟多,依其使用

4、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依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但依据我的调查,现如今城市中,由于人们多住在楼房中,不便贴春联,以致城市中这一风俗习惯正在渐渐消逝。 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春节期间,到处可见人们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dd窗花。窗花不仅衬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观赏性和有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宠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大手

5、法将吉事祥物、美妙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饰得红火华丽。 我家门前贴上了“福”字。据说,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予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对美妙将来的祝福。为了更充分地表达这种憧憬和祝福,有的人就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收、龙凤呈祥等。 五)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乡村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很多兴盛欢快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实的风俗和信仰,寄予着他们对将来的盼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表

6、达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妙愿望。 依据我的调查,现如今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好玩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进展成挂历,至今风行全国。城市人中很少挂年画,但也总少不了挂历,想必就是这个缘由。 六)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

7、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盼着新的一年吉利如意。这种习俗后来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日,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但依据我的了解,由于每个人生活方式的不同,少局部人由于种种缘由,已不再认为守岁是一种必要的活动。 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

8、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制造出喜庆喧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消遣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我家除夕夜团年的时候就燃放了爆竹。 八)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装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着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庆贺,称为“团拜”。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依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需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

9、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初二则为出嫁女回娘家拜年。 二是礼节性的访问。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仆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仆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状况一般不宜久坐,应酬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仆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访问。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访问。对于左邻右舍的邻居,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依据我的调查,现如今拜年不同于往

10、日,大多数状况只是大家聚在一起互赠礼物,吃饭或者进展某项消遣活动,比方打牌、唱歌等,而不必真正地进展跪拜。 通过此次调查才大致上了解了春节民俗,但多数现已不用,或者转变。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年味淡了”。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应当有更加长足地进展,因此,我们在注入新的文化的同时,也要维护那些传统的民俗,不让“年味”在我们身边渐行渐远。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00篇二 20xx年x月x日 刘恋 查资料,询问长辈 了解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每当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方人民都会进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许多是从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并构成了地方风俗。 春节一般指

11、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向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春节的前奏要数小年了。 1、小年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一样的地方日期不一样,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溶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所以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过了二十三,离春

12、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预备工作显得更加热闹了。要彻底清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过了小年,便迎来除夕。 2、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三十,初夜,岁除。除夕是一年中最终一天了,包含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一般指农历二十九或三十。这天,一早起床,男子预备贴对联,福等。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家中女子便开头劳碌起年夜饭来,年夜饭又称团聚饭,我们年夜饭中一般都有鸡,鱼,肉,汤圆这四道菜,鱼的意思是年年有余,汤圆的意思是团团聚圆。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开心最喧闹的时候,一桌丰富的菜,和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聚饭。我的家乡每家每户吃年夜饭时会先放挂

13、鞭炮,然后关上门一家人坐一齐和和美美吃团聚饭。年夜饭过后,孩子们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又称守岁钱等。由于是用红色的袋,故又称红包。在大年三十黄昏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进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头享用。 汤圆 过完除夕,便迎来了新的一年,接下来的几天,父母会带着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庆贺新春。 3、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完善祝福的一种方式。我的家乡正月初一早上每家每户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初一的早晨我们各家都会预备好果盒,糖果和各种各样的食品。初二,父母会带我们到外婆家拜新年,那天一早父

14、母会带上许多礼物比方烟酒饮料等,去外婆,外婆则预备一桌丰富的伙食款待我们。接下来的几天,便到亲戚朋友家访问,同样仆人家会预备一桌美味佳肴款待客人。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00篇三 : xxx : 20xx年1月30日2月15日 : xxx凤翔镇 : 实地调查寻访老人查阅资料 : 为响应学校对寒假实践活动的详细要求,转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激发学习体验,我们对家乡春节文化民俗民风绽开了调查,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xxx农村春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形成文字呈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xxx农村新年习俗和禁忌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

15、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盛大、最喧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千百年来在每一个华夏子孙心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地域广袤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民俗,南北方的年俗文化更是存在巨大差异。例如09年我在海南省三亚市过得新年,大年初一不吃饺子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哥哥所在的重庆地区,新年第一餐吃汤圆,寓意着生活甜甜美蜜。远在新疆的姑姑家,新年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干做成的香喷喷的普罗,还吃用面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带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我从小生活在xxx,记忆中每逢除夕、大年初一都吃饺子。除夕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饺子

16、形似元宝,所以寓有进宝之意。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蜜;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的在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中国的文化博大精神,正由于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勾画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就是我们调查的xxx地区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xxx地区正月期间的饮食有着丰富的含义,腊月初八,我们称为“腊八”,在这一天早上,我们要吃腊八粥,教育后人不忘勤俭。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称为“辞灶”这一天要吃水饺,大扫除,祭拜灶王爷,来保佑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腊月二十九早晨上坟祭祖,去上坟的都是家里的长者和小孩,表达对祖先的敬重悼

17、念和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的心愿,祭祖一般没有女性这是古代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遗留。除夕即大年三十,这一天就是吃、喝、玩、乐的日子,张贴春联和福字,xxx农村有个风俗,假如这一年家里有人去世是不能粘贴春联的,去世三年才可以张贴红色春联。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吃年夜饭,菜肴中必需有鱼预示着年年有余。守岁,在十二点时吃饺子,燃放最长的鞭炮,接财神。春晚成了全国家家户户的盛宴。全家集聚一堂,谈笑风生,守岁过节。大年初一,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开头了新的一年,早餐要吃素饺子,吃过早餐开头走访拜年,这是小孩最快乐的一天可以收到压岁钱。大年初一有个禁忌就是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

18、运。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假如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就会五谷丰收,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兴盛兴旺,财源滚滚。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着大人小孩会身体安康,无病无灾。正月十五,这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也称上元节,有观灯吃元宵的习俗,所以我们都叫元宵节。 在我的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禁忌剪头发,据说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什么好处,记得小时候妈妈就不让我剪头发,现在我长大了,社会也进步了也就没有这样的做法啦。我还听说在xxx地区正月里做媒也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意思。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

19、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利的预兆。一个正月里到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到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补缀起来。 在家乡的新年期间对天气也非常关注,假如初一到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盛,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好像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盼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布满了信念和美妙的希冀。这些再简洁不过的民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人们的盼望。在人们不知不觉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将来美妙生活的憧憬,由此产生动力去制造生活制造幸福。 这次调查报告让我对家乡的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我

20、们系统地收集了xxx地区乡村民俗的信息,想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一般文化,保卫乡土文化,避开文化的大量流失。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00篇四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另一名称为“年”。是中国最盛大、最喧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目,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五,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千百年的历史进展中,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很多相传至今。 关于过年还有一种传奇。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除夕这天从海底爬上岸损害人命。一位才智的老人,在门上贴大红纸,燃放能发出劈劈啪啪响声的竹子,把“年”吓跑了,人们再也不用四处隐藏了。因此,每年除夕,家

21、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成了中国民间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进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主要有: 1、腊八粥:腊八这天,不管富人和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是过年的前奏。这天之后,人们就开头购置年货,清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2、祭灶神:腊月二十三,人们供红烛、糖瓜,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利。” 3、扫尘:腊月二十四,全家一起年终大扫除,干洁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4、贴春联: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表达人们迎新纳福,祈盼新生活的美妙愿望。 5

22、、贴年画: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泉于“门神。”各种彩色年画,满意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妙愿望。进展到现在,月历和年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今日的挂历。 6、倒贴福字:人们用福字来表现福运、福气、幸福的憧憬和追求。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7、除夕守岁踩岁:除夕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重要时候。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别换新岁。俗称“熬年”,在年夜饭之后,全家人开头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8、年夜饭:除夕之夜,全家一起吃团聚饭。寓意着全家团聚。 9、压岁钱: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寄予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盼望和深情关爱,盼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10、放爆竹:新的一年

23、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给人们带来欢娱和吉利。 11、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与年夜饭一样,最能表达年味儿的春节习俗。拜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 12、逛庙会、观社火:庙会上,人们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还有各种小吃和传统节目: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13、包饺子: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饺子的外形象元宝,意味着包住福运,象征生活富有,大吉大利。 14、元宵:元宵节吃“汤圆”,是取“团团如月”的吉利之意。 下面由我来当小记者,分别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是怎么过春节的。 1、爷爷奶奶儿时的记忆。

24、小记者:“请问爷爷小时候过年吃什么?” 爷爷:“我小时候,过年只能吃黑面馒头,最好的状况是在初一早晨吃上一块白面馒头。” 小记者:“啊?那么不好!怎么不吃点面包什么的。” 爷爷:“那时穷呀!哪像你这么富有,还有地主要来收税呢!” 小记者:“那过年放鞭炮吗?” 爷爷耸耸肩:“也放鞭炮,但是只有一小挂,没有现在这样五彩缤纷的烟花。” “那你们过年有压岁钱吗?”小记者奇怪地问。 “固然没有了,都没钱吃白面馒头,有什么压岁钱呀!”奶奶插嘴说,“那时候呀,我们过年都追着大人磕头,只为了女孩要花,男孩要炮。” 小记者:“没有压岁钱还要拜年吗?” 爷爷说:“固然要拜年,初一的早上,早早起床,先给长辈一一磕过

25、头,才能吃饭呢!” “我的妈呀!我可不要回到旧社会!”小记者惊呼到。 2、爸爸妈妈儿时的过年方式 小记者:“请问您小时侯吃什么呢?” 爸爸:“我小时候,由于爸爸在外面工作,所以过年不但可以吃上大肉包子,还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肉呢!” “哇,那么好,比爷爷奶奶可强多了!” “那固然,旧社会正在一点点地消退嘛!”爸爸一本正经地答复道。 看着爸爸那得意洋洋的模样,我接着问道:“那你过年玩些什么呢?” “过年可是我们的天堂,穿着新衣服到外面去拣很多的鞭炮回来,每天都有小鞭炮放。”爸爸说。 “为什么不买成串的新鞭炮回来,那不是玩得更爽吗?”我问道。 爸爸的心情开头失落起来,“那时大人怎肯花这个钱呢!他们觉得

26、花钱给我们买炮是一种浪费。” “那您能有多少压岁钱?”我问道。 “也许一次20元吧!”爸爸怔怔地说。“已经很不错了”妈妈插话说,“我小时候,奶奶让磕头,一次才给2元呢!” “那你们的年有什么好的?”我嘟囔道。 “好玩着呢!”妈妈说,“我们小时候,快过年时,会上街买美丽的年画送同学;大人们都休息下来了,在一起耍狮子、舞大龙、划旱船、踩高跷大人玩得热火朝天、红红火火,我们跟在后面,一路吃着、笑着、闹着,别提多快乐了,惋惜你现在看不到这个场面了。”妈妈一连串说了这么多,我真担忧她会喘不过气来,馋得我呀 看着我有点失落的表情,妈妈又说:“还是你们幸福,我小时侯,为了能吃上肉,妈妈晚上煮肉,我就像只小馋

27、狗,围着妈妈,只等着香喷喷的肉出锅,好有大骨头啃。”哈哈,我又笑了。 想想我们现在过年,可以随心所欲地放鞭炮;吃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压岁钱也比爸爸妈妈小时候多,坐在家里用手机就可以拜年;生活不知要比以前强多少倍呢!但是,在消遣的过程中也失去了很多的年味儿和乐趣。 通过调查,我发觉:传统文化习俗正在一点点消退,新的过年方式正在转变我们的生活。其实,春节的一些传统文化习俗不应当被我们丢掉,有了它们,我们的春节会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00篇五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前人们便劳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

28、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利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聚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非常普遍。守候新春降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

29、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致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愿。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仆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仆人吉利如意,仆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妙祝福。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仆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

30、、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 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喧闹喜乐气氛。 家家户户的住宅装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预备做一年之中最丰富、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遗忘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需“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当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

31、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聚的美妙时刻。一家人不管平常天各一方,或者平常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当欢声笑语,不能说难过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整理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头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需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头预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许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00篇六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都很快乐。为了让人们

32、了解春节的民风民俗,特作如下报告: 20xx年1月22日至2月4日 自己家里及邻居家亲戚家 查书查电脑问长辈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年节是除旧迎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从腊月二十三已经开头。民间俗语有“二十三,祭灶官”这一天,远在外面的孩子都要预备回家过春节了;“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吃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灌酒;三十下午,吃饺子”等。全部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忱,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大年三十也称除夕,全家团聚一堂,吃饺子,放鞭炮。最令人兴奋地是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

33、晚会。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闻名的主持人、相声演员、演唱家等都会上台演出,给大家拜年。每当看到这样的演出,我都兴奋不已,我会始终看到节目完毕。除夕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大年初一这天凌晨5点多钟我们就起床了,包好饺子先祭列祖,再给爷爷、奶奶送饺子、拜年,爷爷奶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然后,我们再去给邻居邻居拜年。这天中午,全家人还会吃一次丰富的午餐。 大年初二这天,是已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女儿携“姑爷”回家拜年,娘家要盛情招待。“姑爷”被称为“贵客”,吃饭喝酒要坐在首位子上;回门的女儿则陪着久未见面的母亲和姐妹们说说知心话。初二闺女回娘家的习俗至今流行不衰。初三、

34、初四还会去姑妈家或姨妈家拜年等。 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消遣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等,为新春佳节增加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由于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灯会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进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进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进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因此,春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近年来,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并成为我国人民的法定节假日。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00篇七 春节春

35、雨春花艳,新年新岁新日红。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知行学社的局部成员利用寒假的闲暇之余就“春节文化”这个课题在广东省xx市绽开热火朝天的调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访谈、观看和问卷的形式对梅州地区的春节文化进展认知、了解,最终对调查春节传统习俗、春节期间的活动、以及春节期间的开销三个方面的总结如下: “祭祖”这个春节中最能代表传统文化的重大仪式,是春节的灵魂。如今的人们,尤其是一些城镇的新一代,他们一诞生,就已经身后无忧了,不仅不用再耕田种地,而且也远离了宗法家族,在春节里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意义因而有所减退,据调查将近有23。4%的人因公出差,外出打工等诸多因素导致新年时未能回家

36、“祭祖”;有10。5%的人因地处城区,传统观念较为淡薄也未有“祭祖“;而余下的66。1%尚还有连续”祭祖“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随着这种社会生活日趋现代,人们越来越信任科技,也不怕鬼敬神了,“祭祖”是否会随着岁月的累积而丧失,现在已成为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守岁”则是春节的核心,假如说,连它也要省略掉的话,那么确定会影响到节日的地位,会减弱民众的节日心理,使人们觉得节日跟常日没有多大的区分。节日气氛不浓,进而就会影响到节日的传承。它原来的意义在于为了祈求长命百岁,而现在人们已经失去了这样的信仰和热忱,就不太情愿熬夜了。但是我们把“守岁”当作一年中的不眠夜,这样大家可以在一起谈天、说话、消

37、遣,总结过去,畅想将来,这没有什么不好的。因此,仍有72。2%的人照旧熬夜“春晚”,共度这样辞旧迎新之夜;只有余下的少数人或者沉溺于网络,无心“守岁”。“守岁”便利了人们的沟通,在日新月异的洪流中仍在进展。 20世纪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化:反传统、反宗教信仰的观念盛行,加之国外节日文化的引入对我国传统年节产生巨大的冲击。近年来,物质享受为主的西方节日的兴盛。现代生活中的人们较为共性化同时又喜好多元化,因而需要多样化的节日,这些因素让人们对春节的传统的风俗民情,深层的春节文化渐渐忘却,挽救春节传统习俗文化已经是必要而不行少的了。虽然春节照旧在,但人们随着生活的进展进步而转变,有些人在春节中只是走走形

38、式而从未留意春节宏大文化遗产的不断流失,所以一些重要的年节传统仍需要我们继承发扬。 ,但过年不再是们停耕休作的休息时间,温饱问题根本解决,人们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等着过年吃大餐,穿新衣,戴新帽,串门走亲戚,更多的是工作繁重等造成精神压力借此寻求解放,特殊值得一提的是,社会的飞速进展,过春节的把戏不断变化更新,几年变一次。呼机拜年,短信传情,餐馆年夜饭,至今又有旅游过大年一说。回忆起以往过春节的重点、主题,可以看出物质生活丰富陈设,年却越过越淡了。据所查资料显示,在50年月春节着重于年夜饭:几年肉愉快吃几天:而在60年月的潇洒:在宽阔天地里过年:70年月的年货:新颖玩艺造出来:80年月则是消遣:看

39、春节联欢晚会:90年月的拜年话:身体安康排第一。春节的活动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变化,据我们的问卷得知,除了涉及与春节有关的活动,有12。3%的人还会在家学习读书,其大多数为学生:有27。6%的人觉得出外观光不乏是一个好玩的设想,其大多是在家赋闲的退休人群及高薪的高层领导人:有5。7%的人则认为在春节之作还应做一些在职的工薪阶层:有54。4%的人则认为还应有其它更好的活动来丰富春节的空余时间,这当中包含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因此,现代的人们也更多地渴望春节里能够有属于自己的自由和欢乐,每个人都有对春节的不同诠注。 并且春节的开销也可算得是衡量春节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首先主要支出:吃吃喝喝还是一件大

40、事:其次负担渐重:送礼开销高过赡养费。这两个是春节中的常见现象。近几年时,随着打工热潮高涨,春节回家过年的打工仔们的车费也就算到了春节的消费中:还有科技进展,手机短信拜年又成了当今的时尚,其费用算来也是不小的一笔。据了解,低层人群在春节期间消费大约在100500元之间:中层人群消费在7001000元之间:高阶层人群则在1000元以上。因而可知,随着社会经济进展,大多数人已能够过上一个富足的好年。 时代给予春节新的内容,时代也不断赐予它新的挑战,不同的时代虽然内容上不断增新,但根本形式和主题信任会始终保持不变。“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六畜兴盛,国泰民安,”正是春节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民族分散力的思想表

41、现。无论怎么变,它祝愿吉利如意的深层含义没有转变。现在大多数春节家庭团聚的习俗至今相传,人们再苦再累,春节那几天肯定要好好过,这是个生理调整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的需要。无论是旅游过年,上网过年,还是晚会过年,人们寻求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们在同一的时间以大致近似的方式作大体全都的选择,是个人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民族的需要。 每个时代都为春节增加新的魅力,涂抹上新的颜色,我们身处于一个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宏大时代,自然应当为春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增光添彩,由于民俗应当是群众生活中自发形成和传承的,来表达民众的文化诉求。我们只有在保持传统与承受现代生活方式方面找到一个契合点,我们才可能构出一个

42、新的民族文化体系,也就是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传读我们的春节文化,强化它的外乡性,再向世界人民展现它具有绚烂文化的一面,让它成为世界人民同贺的和谐佳节。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00篇八 xx 邻居、亲戚、朋友、市民 庙会、灯会、商场、公园 20xx年1月 更多的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春节习俗和民间文化 20xx年的春节就要到了,我们满心的高兴,“春节”的到来意味着春天将要降临,万物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生命、成长和收获又要开头。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希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布满喜悦, 载歌载舞的迎接这个节日。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也经受了多个春节,也

43、了解一些春节风俗,这个寒假,我对春节风俗做了个调查,让我对“春节”有了更新,更多的了解与熟悉。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春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连续至今。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始终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要进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祀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

44、,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然后就是家家户户预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头忙于选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分,还要预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预备过年时穿。对此我 是深有体会的,这几天跟着大人们去买年货,商场里,菜市场,街上,处处是人山人海,好不喧闹,人们忙着买过年的新衣服,玩具,更多的是食物。由于要写这个调查报告,我一点也不敢偷懒,只要大人们要出门,我肯定要跟上的。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春联。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全部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加足够的喜庆气

45、氛。我也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窗花虽然是买来的,但是我亲自装饰的,我还在门口挂了对灯笼,欢高兴喜地在大门上贴上了“福”字和对联,劳碌了半天,真是感觉蓬荜生辉,有过年的味道了。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进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很多还相传至今。我缠着姥姥姥爷给我讲春节的习俗,还是姥爷学问渊博,给我讲了好多好多关于春节的趣事。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00篇九 实践地点: xxxxx 实践时间: xxxxxx 1、熟习调查的进程,把握学习方法,了解独占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分散力的春节),有益于进步本身的文化素养

46、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夸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发动全民宏扬民族文化。 主要采纳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进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意味,并担当起一种文化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往和将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连续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节来往,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当社会职责; 四、民间文娱,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会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躲厚重的含金矿躲。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