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榆林讲话心得体会榆林讲话精神体会(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榆林讲话心得体会榆林讲话精神体会(5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山西榆林讲话心得体会榆林讲话精神体会(5篇)关于山西榆林讲话心得体会精选一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辖3县1市6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80万,其中市区人口160多万。太原东、西、北三面环山,黄河的其次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把市区劈为两半。而5座风格迥异的大桥又将东西两岸紧紧连在一起。市内高楼商厦比肩屹立,绿地公园散落有致,草坪树带随街延长,尽显壮丽的现代都市气派。顺便告知大家,太原的街道极为标准,凡南北走向皆称路,如建立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阳路、新建路、桃园路、滨河路;凡东
2、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泽大街、府东府西街、双塔东西街、成功街、西矿街、学府街。使行人倍感便利,断无迷失方向之忧。城周四郊,绿野平畴河渠交叉,地肥水美物产富饶。清徐葡萄、晋祠大米、老陈醋都是四海享誉的名产。晋祠、天龙山、崛围咽山等景观雄奇壮美,各具风采。因此,古来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传奇太原这块地方属于尧帝的子孙所受封的唐国,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称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儿子这一代,改国号为晋。但当时晋国的中心在今日的晋南冀城一带,直到公元前6世纪初晋国的势力才扩展到太原一带。太原古称晋阳,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初,晋国卿赵简子的家
3、臣董安于和尹择在晋水之北筑城,取名晋阳,其位置约当今日太原市晋源镇的古城营村。赵氏家族以晋阳为据点积蓄势力,奠定霸业。 公元前453年,把握晋国大权的智伯联合韩、魏攻打赵襄子。赵凭借晋阳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难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发觉晋水从龙山那边流来绕城而过,便想出水攻之计,遂掘渠引晋水欲灌晋阳,这便是晋桐智伯渠的来历。赵襄子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里应外合,共灭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晋国之地悉为赵、韩、魏三卿所占,史称“三家分晋”,因有“三晋”之说。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成认赵、韩、魏三者的诸侯国地位,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三强,而赵国的都城就是晋阳。晋阳作为赵国首都历17年,公元前3
4、86年赵迁都河北邯郸。但赵氏在晋阳的基业已逾百年。 战国后期,秦国屡败赵国,随之在晋阳一带置太原郡,治所设在晋阳。需要说明的是,太原本义为宽阔的平原,战国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带,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为行政名称固定下来。从今,太原即指古之晋阳,晋阳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汉朝太原为北方重镇,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晋阳置并州刺使部,统领太原、上党等六郡。从今太原又称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东西两道山脉之间,两山平行谓之并。 西晋末年,并州刺使刘琨为了防备匈奴的侵袭,扩筑晋阳城,使之成为城墙高13米,周长14公里的大城市。东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大乱,太原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
5、、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万大军攻人晋阳,复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较长时间的疗养生息,并且成为北魏南下河南、东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权臣高欢于532年在太原设大丞相府,并营造了规模宏大的晋阳宫,太原被称为“别都”。高欢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齐后,虽定都于邮城(河北临漳),但对其发迹之地太原进展了大规模的修建。在27年间建起大明宫,兴修12院,其辉煌壮美程度远远超过首都邮城。高洋还在太原西山凿佛龛、雕佛像、建佛寺,在晋水源头修鱼沼飞梁。太原面貌为之一新。 太原的黄金时代是隋唐两朝。隋场帝杨广在即位前被封晋王,视太原为“发样之地”,称帝后在太原大兴土木。先在北齐晋阳宫外筑起高1
6、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边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仓城,接着又建筑了其次座晋阳宫。在此同时,隋场帝还征调数十万民工开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师长安和宁武管涔山避暑行辕汾阳宫的两条驰道,太原的交通更加便利。 隋朝短暂,很快被唐朝取代。而兴唐的李渊父子便是从太原开基立业的。唐高祖李渊曾长期任隋朝的山西河东抚尉使、太原留守等职。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时期也是在太原度过,被人称为“太原公子”。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李渊父子于公元617年誓师晋阳,当年11月便攻人长安,建立唐王朝。太原这段特别历史使它拥有仅次于长安的重要地位。先被定为“北都”,后又改名“北京”,最终又恢复为“北都”。太原城也随之大
7、大扩展。据新旧唐书记载,唐代晋阳已经成为横跨汾河两岸、由三座城池联接组成的大都市。西城在汾水西岸,也称府城或州城,高13米,周长21公里,内里包括宫城、大明城、新城、仓城四座小城,把北齐和隋代的宫殿全部囊括进来。东城在汾河东岸,为贞观名臣李副主持修建。因东城内井水苦涩,难以饮用,又修建了引水工程“晋渠”,将晋水从西城外架槽引入东城。东西两城之间,跨汾河又有一座“跨水联谍”的中城,把东西两城连为一体,故又称“连城”,是则天武后时并州长史崔神庆主持兴建。晋阳三城,虽各有城池,又浑然一体,共有城门24道,进退攻守彼此照应,互为依托,风格独特。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乱,名城晋阳也几易其主。先是后唐的“西
8、京”,随后继为后晋、后汉、北汉的“国都”,这里的动静治乱直接影响到北国与中原。从北齐高洋父子,隋朝杨广,唐朝李渊父子,到五代三主(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塘、后汉刘知远)及北汉的刘祟,这一个个所谓“真龙天子”都是从太原起家夺取天下。太原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之地,故又有“龙城”之称。晋阳城易守难攻。宋王朝建立已数十年,但晋阳仍在北汉刘氏手中,直到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其次代天子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围城攻打近半年,北汉主刘继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晋阳。宋太宗一则仇视晋阳军民的坚韧反抗,二则惧怕别人再踞晋阳成“龙”,便下令焚毁晋阳城,并引汾水、晋水淹灌废墟,进而使历时1400多年的晋阳
9、古城毁于水火。流离失所的城中百姓纷纷外迁,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东岸的唐明镇。 太原究竟是北方战略要地,毁掉旧城之后必需再建新城。公元982年,焚灌晋阳后不到三年,宋朝大将潘美便奉旨扩展唐明镇,筑起四周10多里的土城,这便是现在太原城区雏型,太原由此进入一个新的进展阶段。宋朝统治者避讳“晋阳”、“太原”旧名,便在这座扩大后的土城设置了阳曲县,从今太原又有“阳曲”之称。需要说明的是,赵光义为斩断“龙脉”,杜绝太原再出真龙天子与其争夺江山,就把太原的街道大都设计成“丁”字形,取“钉”之谐音,以钉死龙脉。如今太原仍有一些丁字街口。新建的太原进展很快,到宋代中期,太原又成为一座商贸兴旺、风光秀丽的北方名城
10、,被誉为“锦绣太原城”。 宋朝后期及金元两代,北方又是乱世,太原城又遭战火之劫。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漳的北伐军进入太原时,这里已是一座人烟罕见的空城了。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漳封他的三儿子朱棡为晋王,坐镇全国九边重镇之首的太原,经略北边防务。朱棡命永平侯谢成扩建城池,谢成在宋城根底上向东南北三面扩展,建成周12公里、高12米的砖城,城上建4座角楼、8座门楼、92座敌楼。至今太原很多地名仍沿用当时城门名,如大南门、小东门、大北门、旱西门等。清代以太原为山西省会。民国时期始设太原市(1927年)。到1949年解放前夕,太原城区面积为30平方公里,人口20余万。解放后近
11、半个世纪,太原得到了长足进展,成为拥有160万市民的大都市,而且是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祖国的现代化建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太原作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历史上名家辈出。春秋时代有闻名建筑家董安于,行侠好义的豫让;魏晋时期有史学家王沈、王助,文学家孙绰;唐代有闻名诗人王之涣、王翰、王昌龄、白居易;宋代有书画家米芾;金代名诗人李汾,元代戏曲家乔吉,明代文学家罗贯中,清代闻名学者傅青主、阎若琚等,均对中华文化的富强作出了奉献。在漫长的进展过程中,太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保存至今的如晋祠古建筑群,天龙山及龙山石窟雕像,祟善寺、双塔寺、净因寺、多福寺、文庙、纯阳宫等,均具有很
12、高的观赏和讨论价值,为我们供应了一个个抱负的旅游场景,让我们逐一加以品尝。 关于山西榆林讲话心得体会精选二 敬重的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 欢送大家到皇城相府参观巡游。我是大家本次旅行的导游,我叫,大家叫我小*就行。这一路上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事情尽管和我说,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您解决。 我们今日将要参观的皇城相府景区位于晋城市阳城、沁水、泽州三县之交的北留镇皇城村。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之所以被称为相府,顾名思义是一位宰相的府邸。皇城相府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皇帝延聘长达35年的讲经教师、康熙字典的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达半个世纪之
13、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府第。阳城封建史上进入中心集权核心层为相的殿阁大学士总共有两位,一位是咱们今日将要参观的皇城相府的仆人陈廷敬,另一位是陈廷敬的晚辈、清雍正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田从典,雍正皇帝评价其为官“品德端正、老成廉洁、奉国公忠”,死后曾下诏“入贤良祠”,受祀于山西的“三立祠”。或许是陈廷敬给康熙皇帝当了35年的讲经教师,又把他生前死后的殊荣显贵不遗余力地用皇城相府这一极富立体感的形式定格下来传诸后世,所以在阳城民间,“老前辈”陈廷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要比田从典大很多。 陈廷敬除了是一位深受一代明君康熙皇帝赏识和重用的辅弼重臣之外,还领导编修了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三朝圣训、鉴古
14、辑览和大清一统志等大型语言工具书和史志巨著,故他又堪称清代闻名的语言文学家和编辑家学家。陈廷敬的个人作品有午亭文编50卷尊闻堂集和午亭笔话等著作。其诗文作品品尝极高,人称“燕许手笔”,“海内无异词”,是当时居于权威地位的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诗人。另外,他还通音律,精书法,对易经、理学也有很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讨论。像他这样集诸家于一身、居高位而多才的人中之瑞,在我国古代宰辅大臣中当属凤毛麟角。康熙曾这样评价他的教师:“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虽有溢美之嫌,但却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赞美。皇城相府整个建筑分内、外两层,始建于500多年前的明宣德年间。(内城是明代遗构,外城为清代所建)面积10万多平方米,有
15、院落16座,房屋60多间,城墙总长780多米。 相府的仆人陈廷敬,5岁入私塾,9岁能赋诗,19岁中举人,20岁中进士,一生荣获28次升迁,在朝为官53年,历任礼部侍郎和吏户刑工四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被当代史学界誉为清代闻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和诗人,享年75岁。陈氏家族历代以诗书、耕读传家,明清两代曾消失41位贡生、19位举人、33位家族诗人,其中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被誉为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 好了,皇城相府景区到了,各位请拿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小*下车,咱们到景区内去参观巡游。 好了,表演完毕了,各位请随小*到府内参观巡游。 咱们先到门楼上参观
16、巡游。各位,我们眼前的这座楼叫“御书楼”, 因楼内珍藏有康熙皇帝御笔而得名。它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20xx年),是陈廷敬的三儿子陈壮履纪念去世的父亲而修建的。“午亭山村”的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楹联是康熙皇帝晚年为陈廷敬所题。“午亭”是陈廷敬的晚号,用他的晚号为其故居命名,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作为辅弼良臣的最高褒奖。楹联的深刻寓意是说陈廷敬青壮年的时候,事业有成,就像浓荫蓊郁的乔木一样,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晚年带病坚持工作(带病编修康熙字典),品节昭明,似乎临霜的菊花,散发出更加浓郁的芳香。这幅楹联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一生功绩的充分确定和至高评价。当时康熙皇帝已年近花甲,这些也
17、是他的封笔题字。请看,在“午亭山村”匾额上方还有一块玉玺大印,上面刻有“康熙御书之宝”。(御书楼,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上面掩盖着与故宫一样的明黄色琉璃瓦,端庄华丽,金碧辉煌,表达了皇帝御赐无与伦比的尊贵,是皇城相府规格最高的建筑:第一高,位置最“抢眼”;其次高,名字最专用;第三高,颜色最特殊:明黄色是皇室专用颜色,所以相府内除了御书楼,其余建筑都只能用一般的灰瓦覆顶。固然,陈壮履修建御书楼之举,就是为了将先祖的功业和名誉传诸后世。 好了,各位请随我连续向前参观。我们眼前的这道城门叫中道庄,是皇城相府的外城,同时也是相府的正门,是以条石筑基,青砖砌墙,一门三匾:竖匾、中匾和下匾。各位
18、请看,竖匾是“相府”二字,说明了仆人的身份;中匾是“天恩世德”四个大字,是陈廷敬拜相入阁、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之后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直接嵌入庄门之上,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皇天在上,天赐恩德,世代不绝,造福子孙;其次层意思是说历代天子赐予陈家祖上、后代的赏赐,陈氏家族将世世代代以德相报。大家再看下匾,刻有“中道庄” 三个大字,意思是说,相府的仆人历来遵守儒家的中庸之道,“中”者,不高不下,不偏不倚;“道”者,道德文章,规章规律,同时也是陈廷敬对自己家族的一个整体的评价和标榜。 好了,各位,我们连续向前参观。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正前方有大小两座石牌坊。牌坊在古代是用来宣扬礼
19、教,标榜功德,纪念先贤或者起装饰性作用的建筑物。同样,这两座石牌坊也是陈氏家族用来标榜功德的功德牌坊。我们先看这一座大石牌坊,建于1699年,是四柱三门石质仿木构造,枋额雕龙镌凤,基座瑞兽环拥,牌坊通体以砂石雕造,气概恢宏。大家请看牌楼的正上方,镌刻有“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冢宰”是宰相的别称,为百官之首;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和人事部。“总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都察院是清廷中心最高一级监察机关,肩负监视考察各级官吏的重任,相当于现在的中心纪律监察机关,而左都御史就是这个单位的“一把手”。在“冢宰总宪”下方有四格文字,从下至上分别镌刻着陈廷敬及其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官职和功名,其中最为显赫的
20、就是最下方一格陈廷敬所任官职的详细名称。咱们先看这一格,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陈廷敬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陈廷敬”,清朝的中心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而陈廷敬曾在吏、户、刑、工四部担当过尚书,最终拜相入阁,声名显赫。封建社会推崇“父以子贵,妇随夫荣”的伦理道德。清制规定,一品官赐给官员本身及以上三辈同样的官职,赐予官员本身的叫“授”,赐予他们的父母及祖先,生者叫“封”,已经过世的称“赠”。因此,以上三格分别是陈廷敬父亲陈昌期、祖父陈经济、曾祖父陈三乐被屡次封赠的官职。不过这些封赠的官职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并
21、没有实权,目的只是为了光宗耀祖。大家再看,两边的偏门上分别刻有“一门衍泽”和“五世承恩”八个大字,指的是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了皇帝的恩泽,并且感谢皇帝的赏赐。下面的小字局部则具体记载着陈廷敬同门八兄弟及其3个儿子所授的官职,计有:左:己亥科赐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陈元 壬子拔贡国子监学正候补行人司司副陈廷继 候选知县改补府同知陈廷愫 征仕郎广东廉州府钦州州判候补知县陈廷扆 奉直大夫刑部湖广清吏司郎中改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加一级陈廷统 右: 湖广岳州府临湘县知县陈廷弼 甲子科举人拣选知县陈廷翰 江南淮安府邳睢灵壁河务同知加一级陈谦吉 甲戌科会魁赐二甲第十二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陈豫朋 丁丑科会魁赐二甲第八名进
22、士翰林院庶吉士陈壮履 请看,右边最下两格分别是他的二儿子陈豫鹏和三儿子陈壮履所取得的进士功名和所授官职。陈廷敬是陈氏家族的第9代,陈廷敬有三个儿子和十七个侄子,总共20人。其中陈廷敬的三个儿子,长子陈谦吉考场不利,次子陈豫朋,他19岁时参与乡试,高中经魁。23岁参与会试,又高中会魁,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这是陈氏家族的第五位进士、第三位翰林。陈廷敬的七个兄弟,共有十七个儿子,十七个侄子中有两人中进士。陈廷敬的六弟陈廷统之子陈观颙,他是陈氏家族的第七位进士,终年45岁。陈廷敬的七弟陈廷弼之子陈随贞,陈随贞考中翰林时三十五岁,他是陈氏家族的第八位进士,第五位翰林。陈随贞考中翰林,但他无意做官,所以,
23、他到翰林院不久,就请假回乡,不再赴任,过起了隐居的生活。陈氏家族的第十一世,也就是陈廷敬弟兄八人的孙子辈,共38人,其中以陈豫朋的长子也就是陈廷敬的孙子陈师俭最为突出。他是陈氏家族的第九位进士、第六位翰林,也就是说是陈氏家族的最终一位进士,也是最终一位翰林。他虽考中翰林,但未到翰林院任职,由于当时西南地区正在改土归流。(少数民族地区,原来皆由土司管辖,雍正五年实行官府统一治理,以加强中心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叫做改土归流。“土”就是少数民族的土司,“流”就是国家派遣的流淌的官员。)改土归流需要一大批人员充实地方官员,所以陈师俭就被派去做广西泗城府的同知。陈师俭做了泗城府同知后,其次年就病故
24、了,终年30岁。陈氏家族从明嘉靖年间至清雍正年间,共出了陈天佑、陈昌言、陈廷敬、陈元、陈豫朋、陈壮履、陈观颙、陈随贞、陈师俭九位进士,其中陈廷敬、陈元与陈豫朋、陈壮履、陈随贞以及陈师俭三代共六位翰林。在陈廷敬、陈元、陈豫朋、陈壮履、陈随贞、陈师俭这六位翰林中,陈元、陈师俭英年早逝,陈随贞辞官归隐,这三个人在历史舞台上都没有大的成就,有较大成就的只有陈廷敬、陈豫朋、陈壮履父子三人。牌坊上除了这些具体的文字记载外,美轮美奂的雕刻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家请看牌楼的护柱石,由香炉座、抱鼓石和狮子滚绣球三局部组成。“鼓”有鼓舞士气、催人奋进之意;狮子的“狮”与教师的“师”谐音,是陈廷敬身份和地位
25、的象征。民间有俗语:“摸摸狮子头,万事不发愁;摸摸狮子背,荣华又富贵;摸摸狮子尾,长命又百岁。”各位可以过来摸摸狮子,沾沾福气! 好了,各位,我们再去看一下前面的小牌坊,两柱一门,它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也就是陈廷敬乡试中举之年。其正面刻有“陕西汉中府西乡县尉陈秀”至“儒林郎浙江道监察御史陈昌言”等6人的名字和官职;反面刻有“嘉靖甲辰科进士陈天佑”至“顺治丁酉科举人陈敬”等6人的科举功名。其中,陈天佑是陈氏家族中的第一个进士,他的爷爷陈秀则是陈家历史上第一个外出做官的。而陈昌言则是在陈廷敬之前家族中最大的官,先为明朝御史,后入清廷,担当提督江南学政,不仅文章做的好,字也写得不错,皇城
26、内城现存的许多碑文都出自他的手笔。“顺治丁酉科举人陈敬”,指的是陈廷敬,陈敬是他之前的名字,之所以改名字,还有一段真实的故事:顺治十五年(1658年),陈廷敬参与科举考试中进士,在殿试列榜时,还有一个顺天府通州的陈敬也榜上出名,顺治皇帝下令给泽州的陈敬加“廷”字以便于区分,就这样便称名陈廷敬了。 好了各位,看完石牌坊,请各位随我到相府的主体建筑大学士第,(也就是宰相府)去参观一下。宰相府和大石牌坊是同年修建,请看门额上“冢宰第”这三个字,我们前面简绍过,“冢宰”是宰相的别称,“第”是封建社会贵族官僚的宅院,“冢宰第”指的就是相府院,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初门楼上只挂有“冢宰第”这三个大字
27、,4年以后,陈廷敬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于是又在门楼前增挂了“大学士第”的匾额。(清朝初年,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大家请看,相府院门楼高大,威武壮丽,俗话说的好:“官有多高,门有多大。”所以通过门楼足以看出院落仆人当时高官显位的非凡气度。 好了各位,大家请随我到院里参观,大家请看我们正对面这座雕工精致的照壁,正中雕刻的是“麒麟吐玉”,寓意陈氏子孙后代富强兴盛吉利如意。两边的民间八宝和四艺吉利图案,显示出仆人的风雅、名贵和门第的尊荣显赫。(民间八宝:八种民间传奇中的祥瑞之物。八宝指和合、玉鱼、鼓板、磐、龙门、灵芝、松、鹤。四艺:琴、棋、书、画。)入大门向东过庭院,便来到了相府的二门,即所谓的仪
28、门。这仪门面阔三间,中间之门是正门,是仆人和贵宾的通道,平常关闭,只有在皇帝驾临或朝中肯定级别的官员造访时,才开启通行,寻常文武百官和一般人只能从两侧的偏门,根据左文右武的挨次出入。好在历史进展到了现代,全部的游客朋友进出相府都是贵宾和“上帝”,我们都可以享受从正门出入的礼仪。(仪门的两侧还设有八字砖雕影壁,分别为鹿、鹤、桐、松、花、鸟图形,寓意六合同春、禄在眼前、福寿双全、松鹤延年。 看完影壁我们再看二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大门和二门的位置不在同一中轴线上,这是由于陈廷敬修建府第时是根据前堂后寝、东书院、西花园的格局修建,当地老百姓称为“皇城小故宫”。皇宫建筑的布局特点是中轴对称,中轴线
29、上的建筑高大华美,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洁。这种明显的反差,表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所以为了避嫌,他把大门移到中轴线西侧,奇妙地避开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入仪门,原是相府的迎客大厅,自从康熙皇帝御赐“点翰堂”匾额后,改名为“点翰堂”。各位请看,大厅上方悬挂着3块匾额,中间的一块是“点翰堂”三个大字,是300多年前的康熙三十九年御赐的龙匾。点翰堂是翰林院掌院大学士点定文章的地方。这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屡次作为会试主考官,为国家大量选拔栋梁之才的褒奖。大家再看“点翰堂”两边的御匾,这两块“博文约礼”与“龙飞凤舞”御匾,均是康熙御赐。“博文约礼”是康熙皇帝赞美陈
30、廷敬文学才华博大精深,以礼自重,品行高尚。而“龙飞凤舞”则是称赞陈廷敬的人品及其书法气韵奔放、伸展潇洒,并含有龙为君、凤为臣、凤随龙舞、君臣和谐、纲常有序的寓意,反映了陈廷敬与康熙皇帝浓浓的师生情意与君臣关系。旁边的仪仗是康熙皇帝赐给他的半副銮驾,由此可见康熙皇帝对陈廷敬的信任和器重。屏风左右两边,陈设的是陈廷敬任各部首脑的官阶牌,说明陈廷敬一生忠于朝廷,勤于政务,屡次被皇帝委以重任。 好了,“点翰堂”先给大家简绍到这里,大家请随我连续向前参观,现在我们来到了相府的中院。相府东房是陈廷敬的起居室,陈廷敬在长达53年的京官生涯中,只回家3次,均在此居住。西房是陈廷敬的书房,桌上放有文房四宝,墙上
31、挂着用红木做的梅、兰、竹、菊墙屏4块,象征着仆人严谨自谦、做人为官的品德。室内南侧所放琴、棋,显示出了陈廷敬除了有超群的文学素养之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下面大家请随我到相府的后院去参观一下,相府后院的正房中间,挂着康熙皇帝中年时的一幅画像,这幅画像以及两边的诗作,都是康熙皇帝赐给陈廷敬的。(过去,皇帝能够赐赠其诗、画,这对朝官来讲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大家再看这边,这边是东厢房,陈设的是陈廷敬的诗作和书法展。西厢房摆放的是陈廷敬在朝为官期间所写的奏折。(陈廷敬不但文学才华冠盖群英,而且还精通满族文字,对满、汉文化的融洽功不行没。) 好了,各位,大家请随我连续向前参观,由相府内院西侧门可通
32、往小姐院,这里是陈廷敬3个女儿居住和活动的地方。北房是小姐绣楼,是陈家小姐的起居室,东西厢房是女仆和贴身丫鬟的住处。南房为过厅,与风景美丽的西花园相通。西花园是小姐们吟诗作画、鼓瑟抚琴的地方。各位再看北房小姐绣楼屋顶的建筑式样,这种屋顶叫做“卷棚顶”,前后屋坡的相交处呈弧形曲面,没有屋脊和脊兽,似乎一张巨大的弓俯卧在屋顶上。我国传统建筑中屋顶的形式许多,总共有7种,分别是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和盝顶。其中以重檐庑殿顶和重檐歇山顶的等级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顶和单檐歇山顶。卷棚顶是等级较低的一种形式,但是它线条严厉,造型美丽,常被用在皇家园林建筑中,在传统民居建筑中是很少见
33、的。小姐院完全采纳卷棚顶的屋顶形式,有两层寓意,一方面寓意着陈家子女必需温顺贤淑、遵守妇道;另一方面显示出陈家崇尚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意识。虽然陈氏家族受封建礼教约束很严,但究竟是名门望族,对千金小姐们还是有所娇宠,在严格执行礼教法规的同时,也给她们安排了花园和望河亭来消愁解闷。现在我们来到的西花园面积不大,但假山、鱼池、花圃、回廊等设施一应齐全。花园的中心是一个形似珠蚌的鱼池,内有两股泉水喷出,形成很多水泡,极似珍宝,故称“珠潭蚌池”。人们常说蚌能生珠,这里暗喻着小姐是陈家的掌上明珠。蚌池东是迂回曲折的回廊,蚌池南是用水刷石堆砌成的假山,据说是仿照泰山外形堆砌,故有“微型泰山”之称。假山脚下有
34、绿竹数丛,山腰有腊梅一株。山上这个小亭叫“望月亭”,是陈氏家人赏月的地方。后来又在外城靠近西花园的这一段城墙上,增修了一座望河亭,并修置了石阶与花园假山相通,从而扩大了小姐们的观景范围。现在请各位随我一起登上城墙参观。这座望河亭上的楹联:“城中景,城外景,景中有景;亭上人,亭下人,人上有人。”据说这是陈家小姐的即景之作。 好了,各位,接下来我们去内城进展参观。大家请看,在内城的城门上方镶嵌的这块石匾,上面刻有“斗筑可居”四个大字,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为了防备义军建筑内城的时候所写。“斗筑”意思是说城堡狭小形似斗状,“可居”表示保安求全安家之地。明朝末年,朝廷,烽烟四起,富甲一方的陈氏家族常常遭
35、到义军的侵扰。为了使生命财产不受损失,他们修建了这个城堡。整个内城仅城墙一项就用了青砖3000万块,土石料20万方,在当时交通、技术和施工条件 极差的状况下,如此浩大的工程仅用了短短7个月的时间,不得不说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站在内城西城墙上,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宅院,气概恢宏,规模浩大,大家肯定会心生疑问:一个家族怎么会置下这么大的产业呢?确定有人会想,古谚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何况陈廷敬当了那么久的一品大员,会不会是贪官呢? 关于山西榆林讲话心得体会精选三 各位游客: 您可知“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华清为第一”吗?举世著名的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县)骊山北麓华清宫故址,西距西
36、安30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桶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华清池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并以其自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汉、隋、唐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hellip;hellip;华清池,现浴池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可供400余人同时沐浴。温泉水每小时流量110余吨,水温达43度。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巡游的文物爱护场所。下面就请大家前去巡游一番吧! 【杨贵妃雕塑与生平mdash;华清宫】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华清池的大门。进入门内,只见湖中心有一尊雕塑。不
37、用问,这就是此处的仆人公杨贵妃了。此时此刻,她脱下外装,半披俗纱,足踩暖滑的骊山温泉水,正预备沐浴呢!这座雕塑高3.3米,重5吨,是1991年9月,华清池向西安临控首届石榴节献礼的工程,可以说她和杨玉环奉诏温泉宫壁画一样,在突出华清宫文化上起到了特定作用,成为大家欣赏留影的热点。 说起杨贵妃,还有一段闻名的故事呢!杨贵妃名叫杨玉环,诞生在陕西华阴,后随父入川。父亲死后,她又到了河南,受到了都市陶冶,学会了优雅的言语举止,17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册封为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5年后,由于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病逝,后宫三千粉黛无一人今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
38、玉环,这样便拉开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罗曼史的序幕。公元745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从今,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成为千古绝唱,甚至于两人终日厮守,置其他嫔妃于不顾。册封其次年,扩建温泉宫时,唐玄宗专为杨贵妃建筑了海棠宫。杨贵妃36岁生日时,唐玄宗为她进行了盛大的宴会进展祝寿,仅乐工就有120名,满朝文武百官都呼娘娘千岁万福。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长恨歌,真可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直到安史之乱,唐玄宗偕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前,将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其时杨贵妃才38岁。据史载,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的14年间,唐玄宗偕杨贵妃驾临华清宫达43次之多,可见华清池的知名
39、和唐玄宗、杨贵妃的“长恨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现在巡游的正是著名中外的华清宫。这里是它的正门,名叫津阳门,俗称东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门是一字排开的五间仿唐建筑,房檐下悬挂的是“华清池”金字匾额,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写。作为皇室别宫的唐华清宫,是和骊山秀岭合为一体的,其规模远比眼前的华清池要大得多。眼前的华清池是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以唐华清宫为蓝本并依据华清池所处地域的详细条件设计修建的,但它只相当于唐华清宫的核心局部,占地85560平方米,是唐华清宫的非常之一。郭沫若在游华清池诗中写道:“华清池水色青苍,此目规模越盛唐。”指的就是这新建的核心局部。 那么游客们会问:唐华清宫的
40、范围毕竟有多大?唐华清宫背靠骊山,面对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美,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它的范围南至骊山西乡岭第一峰,北到老县城的北十字,东至石瓮谷,西到铁路疗养院西侧的牡丹沟。唐华清宫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一个浩大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构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上山下绽开,布设了各类不同的楼阁亭谢,栽植青松翠柏,娇烧万分,似人间天堂。惋惜的是唐华清宫随安史之乱渐遭破坏,自宋至明清,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只留下眼前一些遗址了。 【九龙宫mdash;飞霜殿】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九龙宫景区,这里属华清池西区。
41、走进后大家便看到面积为530平方米的九龙湖。很多游客肯定想问:此处湖、宫为何都以九龙为名? 其实缘由非常简洁。此湖分成上下两个湖,中间有长堤东西横贯。堤上东为晨旭亭,西为晚霞亭,相互对应,与上湖南岸的一亭谢相映成趣。谢下伸一大龙头,龙日泉水淙淙,常年不绝,所以取名龙吟树。堤壁间已有八龙吐水,与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既然唐玄宗和杨贵妃视华清宫为其次帝宫,那么他们肯定在这里建有演绎人间最浪漫的爱情的宫殿。亭亭玉立在湖岸四周的那一片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就是他们的爱巢寝殿mdash;mdash;飞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布满神奇颜色的飞霜
42、殿中。 这里红柱直立,回廊围绕,雕梁画栋,华丽堂皇,东西两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错落有致,加上门前石龙盘阶,石狮和石牛相衬,再配以龙风大缸及花木点缀,更显皇家气派。 【海棠汤mdash;莲花汤mdash;星辰汤mdash;尚食场mdash;太子汤】 华清官分为西区和南区。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南区,即文物区。大家请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仿唐建筑便是1990年建成开放的御汤遗址博物馆。里面保存着5座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首先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1000多年前遗留下来的一座无与伦比的浴池。它可不是普一般通的浴池,而是唐玄宗送给杨贵妃的一件宝贵礼物。浴池被设计成一朵正在
43、渐渐盛开的海棠,那6片绽放的花瓣轻轻地拥美人于一池,池中是柔滑馨香的温泉水,这是何等高雅、何等艺术的爱情点子,且来自六十几岁的唐玄宗!无论称海棠池也好,或叫贵妃池也好,我们都可以想象出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由此可见,唐玄宗专心之诚、爱情之真,在当时来讲可不简单啊! 我们再来看浴池的用料。浴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池壁由青石拼砌而成。这种青石磨时称墨石,其最大优点是美观,还有防滑作用。浴池分上下两层,是台式构造。上层可扶可坐,共由18组券石组成。整个浴池既表达了对称、协调、平衡的传统美学思想,又符合人体生理特点。 浴池的整个构造可谓用。心良苦,设计精到。你们看池中间有个进水口,出土时有个
44、汉白玉雕刻的莲花底座。底座上边接有莲花喷头,下边接通陶水管,与泉水总源相通。水从莲花喷头喷出,飞珠走玉,水雾漫起。可以想象当唐玄宗和杨贵妃共洗鸳鸯浴时,不就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待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哪番动人情景吗?但真正证明这是唐玄宗赠送的爱情礼物的是池中间的一块条石。这条石是贵妃沐浴时所用,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刻着一个“杨”字。 各位游客,你们现在看到的是另一个布满神奇的古浴池。从外形上看,想必大家已经猜出它叫什么了。假如说前面海棠池是因形似而得名的话,那么眼前这座池被称作“莲花”便也合情合理了。认真观看,这汤池是不是活像一朵淡雅光比的莲花?此池古来又被称作御汤和九龙殿,无论前者
45、或后者都与这个汤池供皇帝沐浴有关:御就是皇帝,九龙也是指皇帝。 假如说莲花池和海棠池有什么区分的话,那就是后者比前者大两倍以上。莲花池东西长10.6米,南北宽6米。除此之外大家发觉没有,莲花池有两个进水孔,并安有双莲花座,比贵妃池多一个。还有一个不同的是池岸四周有双排石础,这些双孔、双座、双排应当是有并蒂莲的寓意,正应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星辰汤是供唐太宗李世民和之后几个皇帝沐浴的汤池,比贵妃池要早100多年。星辰汤离水源最近,水质最好,水流量最大,而且没有管道,水直接涌进汤池。在西南角有座小殿宇名叫尚食汤,是供皇帝近臣及为嫔妃效劳的尚食局官员沐浴用的池子
46、,面积约30平方米,南北有对称的两个台阶。这个池子在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还曾修理过,供老百姓使用,是使用时间最久的一个池子。在南北两排殿宇的空旷处,夹有一个石栏围成的浴池遗址,是用青石铺砌的长方形喷池,规格虽小,但构造精雅,是专供太子沐浴的场所。 【晾发台】 各位游客,参观完5座宝贵的古汤池后,请大家跟我走出御汤遗址博物馆。先得介绍一下,我们所处的是华清池的东区一南北部,叫作环园,为解放前的华清池,包括御汤遗址博物馆。我们站在小楼上可以瞧见九龙湖,无论是龙吟榭,还是八龙吐水,都尽揽眼底。 在穿过门洞还未到五门厅之前,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庭院式建筑,依山势而建,林木茂密,亭台楼阁凹凸错落,给人
47、以精致、高雅、玲球的感觉。此时,你们也许留意到了西边有座主建筑,被满塘荷花分散着,像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没有谁。于是有人给花中之楼取了个雅名,叫作荷花阁。 一座荷花阁自然显示不出古代刻意追求的平衡或对称美,于是设计者又在它的西边建起一座方形的飞霞阁。顾名思义,只要你来得正值时,譬如说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之际,便能看到阁四周一派飞霞流彩的风光。其实它还有个真名称晾发台,由于建阁的实际目的是给一代美人贵妃娘娘沐浴后晾发。 大家或许要问,为什么杨贵妃要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晾发呢?其实不远,由于在御汤遗址博物馆建成之前,晾发台的下边就是原先设置的贵妃池,池形也像海棠花一样。 【骊山温泉的成因mdash;
48、天下第一温泉】 各位游客,你们进景区后,肯定急着想提一个问题:这骊山温泉既然如此知名,那么其果水从何而来呢? 大家跟我来。这里已是华清池闻名五汤之一星辰汤的南面。我们先看到的是一块碑石,上面写着“骊山温泉”4个字,其旁用木栏挡着一个洞,这里就是骊山温泉的源头了。也就是说无论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沐浴,还是千百年来人们始终享用的温泉就来源于此。大家走近看,这洞像个潜井,里面洞洞冒着水花,井面腾着热气。假如在9.10月间,温泉水便会从潜井里溢流出来。 找到了源头,大家也想知道骊山温泉的成因吧?地质学家是这样向人们解释的:天上雨下到地面,雨水沿构造破裂带渗入地下,在不同深度的不透水岩层中储存起来,由地热增温效应,形成热水,再向上运动,由断裂通道涌出地面,于是形成了温泉。 中国有很多温泉,尤其近年随旅游业的进展,温泉景区开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人欢送。如浙江宁海、武义,吉林的长白山,云南的腾冲等等,但华清温泉至今被称为天下第一温泉。其水质优良,颇具医疗成效。华清温泉水温为42.5度至43度,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