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梦游天姥吟留别高一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梦游天姥吟留别高一上册语文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梦游天姥吟留别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旨;2.领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3.掌握诗中的文言字词。二、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背诵全诗;2.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和多变的句式来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三、德育目标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教学重点1.领会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2.感受李白的人格魅力,学习他追求理想,勇于进取的精神,和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教学难点反复诵读全诗,把握内容要点;结合诗人经历,体会全诗主旨。教学方法1.诵读法
2、2.讨论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目标了解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疏通词句,熟读全诗。教学过程和要点一、导入新课由学生回顾李白的生平、经历、名句导入。二、解题“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成为乐府诗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旧体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
4、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二、内容简介:1.迢迢牵牛星起首两句描写环境,中间四句
5、描写织女,最后四句点明离别的根源和哀怨:诗中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2.归园田居开头八句写归田的原因,可以说是整组诗(共五首)的一篇总序,以议论出之,跌宕飞动,而结到“归园田”之上;“方宅”以下十句写田园景象,天然逼真,是一幅生动的村居图;最后两句换笔另收,与起首一段呼应。全诗以质朴真淳的语言写出,而音节铿锵,元气淋漓,得自然之美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对李白了解吗?生(七嘴八舌、气氛热烈):唐代诗人诗仙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师:“倚天仗剑,挂弓扶桑”这是有着庄子般超逸和孟子般英气的神仙般的
6、诗人李白的自我刻画。天宝元年,李白出发了,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应召入京,然而,快乐只是短暂地驻足,翰林供奉,权贵排挤,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安世济民”、“功成身退”的幻想。天宝三年,玄宗“赐金放还”,李白黯然离京。第二年,身在东鲁的李白决定南游吴越,临行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加粗字幻灯展示)。二、解题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把诗歌的标题读一下。生(大多数学生读成)师:刚才我听到有些同学将“吟”读成Yn,这个字应该读什么音呢?什么意思?生(马上纠正):“吟”读yn。(但对“吟”的意思,做沉思状)师:“吟”是一种歌行体,白居易不就有
7、暮江吟,孟郊有游子吟吗?一般与前面的内容连读,也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那么,“梦游天姥”讲的是什么?生:诗歌的内容。师:那么,“留别”呢?生:写诗的动机。师:不错,这首诗正是诗人赠与东鲁朋友的,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好,接下来大家带着以下两个问题一起把诗歌朗读一遍。“梦游”本诗的主体,那么,这是一首留别诗,诗人向东鲁诸公表明什么心迹呢?生:全班朗读课文。师:天台,“台”念ti。那么,这个梦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呢?生: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开始,到“忽魂悸以魄动”结束。师:也就是说是个从内容来看,大概可分为:梦由梦境梦醒。(加粗字幻灯展示)师:结合最后一
8、段,看看哪里点到了“留别“?诗人向东鲁诸公表明什么心迹呢?生:“别君去兮何时还”点到了“留别”。诗人留别寄语是“且放白鹿青崖间使我不得开心颜”。师:“白鹿”是个怎样的意象?请同学们关注一下注释。(学生:隐逸、寻仙访道)可见,本诗实际上是借留别以言志(寻仙访道、不事权贵)(加粗字幻灯展示),梦游是诗人采用的一种形式。(我们可以推论:诗人写这首梦游诗是为了向东鲁诸公表明不事权贵的心迹。问题是,诗人为什么选择梦游诗呢?梦游与诗人所言之志有何联系呢?)四、赏析梦境师:诗人因越人传说天姥险峻绮丽,而起游兴,还未启程,已先梦游。第二段便集中写诗人梦游的过程,这也是诗歌最精彩的部分。接下来,老师把第二自然段
9、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诗人遨游于梦境之中,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一些画面?能不能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把你所感受到的画面再现出来?生1:诗人梦到自己在月夜飞渡镜湖。我觉得画面非常神奇。师:你能不能具体说说哪个字让你觉得这个画面充满奇幻的色彩?生1:“飞”,一夜飞渡,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师:非常好,我们这位同学十分准确地抓住了“飞”字。那么,这个字除了充满神奇的效果,是否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呀?生:迫切。师:很好。如果说月下镜湖是清幽的,那么镜湖的月亮则给人一种十分熟悉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什么呢?生:亲切。师:怎么感觉出来的?生:“送”。师:是的,李白笔下的月亮总是
10、温情脉脉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正是诗人与月共舞,与月为友的最好写照吗?还有吗?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2:诗人一路攀登,在半山腰看见了徐徐东升的太阳,还听到空中传来天鸡的鸣叫声。写出了山的高大、雄伟;并且一路上奇花异草令人眼花缭乱。师:还有吗?生3:我觉得“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极有震撼力,惊心动魄。师:这句诗中“栗”和“惊”是什么意思?生3:使动用法。使深林战栗,使层巅惊惧。师:还有哪位同学再说说看?生4:我觉得仙人聚会的场面写得十分神奇。师:怎么神奇,能不能具体说说看?比如仙人们是怎样的一种形象?生4:仙人们以霓虹为衣,以风为马。(师:怎样的形象?)飘逸脱俗的
11、。师:除此之外,还写了哪些事物以见其神奇?生4:老虎为他们鼓瑟,鸾鸟为他们驾车。而且,聚会的地方金碧辉煌。师:还有吗?生:仙人到来之前,电闪雷鸣,石门訇的打开。师:这是一个瑰丽多姿,险怪神奇,而又变幻莫测的梦境,这是一个灿烂辉煌,自由极乐的神仙世界。(教师小结)(1)月夜渡湖(剡溪)温情清幽(2)著屐登山(山中)壮观绚丽、险怪神奇(3)仙人盛会(洞内)惊心动魄、金碧辉煌、自由和睦(加粗字幻灯展示)师: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这个梦境充满着一种什么情感?生:向往师:不错,正所谓“心驰神往,虽身不能至,则心向往之”。而我们也不由得随着诗人的笔触摇曳生情,起伏跌宕,并充分领略诗人李白所特有的表现手法大胆
12、的夸张与瑰丽的想象。(加粗字幻灯展示)师:那么,现在我们就不那明白:诗人为什么选择梦游诗,梦游与诗人所言之志有何联系了。(幻灯展示)梦游(曲折)言志(幻灯展示)梦醒(直接)五、探究思考师:梦境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至高潮,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梦境与现实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作者感叹什么呢?生:人生如梦。师:从哪里看出来?生:“世间行乐亦如此”。师:注意那一个字?生:“亦”。师:如此指什么?生:像梦,短暂,一转眼就消失。师:于是诗人决定“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怎么看待呢?
13、生5:诗人感叹人生如梦,决意纵情山水之间,寻仙访道,似乎有消极避世之嫌。但最后一句又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李白昂扬。师:这之间矛盾吗?“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恰恰是经历过人生周折的诗人对现实失望、愤怒的一种表现,诗人带着对腐朽现实的憎恶与鄙视,决心到这个畅情适意的天地里去了。可诗歌最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直接抒发了李白对当时丑恶现实的愤怒和对权贵的强烈反抗情绪,从而给全诗基调上加上了积极向上的成分,点亮了主题。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诗人也绝不低眉顺眼奉事权贵,宁可放浪山水之间,有力地表现了诗人的傲岸与高洁,这种蔑视权贵的气魄和精神,令人吐气
14、,使人鼓舞。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六、总结:师:李白就是李白,他总是在失望中希望,在失落中追求,在困厄中超越,现实是丑恶的,他就在心灵里翱翔。七、课后作业:师:今天的作业就请同学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李贺的梦天,并将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1.选出注音全正确的一项A.天姥(mu)山天台(tai)山B.瀛(ying)洲剡(dan)溪C.渌(lu)水日暝(ming)D.殷(yin)岩泉觉(jiao)时之枕席2.选出解释全正确的一项A.向天横(遮断)势拔(超出)五
15、岳B.因(因为)之梦吴越清(凄清)猿啼C.列缺(缺少)鸾回(回旋)车D.觉(睡觉)时向来(助词,不译)3.选出与其它三个用法不同的一项A.栗深林兮惊层巅B.云青青兮欲雨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D.虎鼓瑟兮鸾回车4.判断题。(1)诗歌,泛指各种体裁的诗。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诗是通过节奏、有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2)诗歌可分为旧体诗和新诗。广义而言,旧体诗包括旧体的诗、词、散曲(小令和套数),狭义而言,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它包括律诗和绝句;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有格律限制的旧体诗称为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3)旧体诗属古代诗
16、歌,新诗属现代诗歌。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就属古代诗歌。()(4)李白的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现了对日趋腐败的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命运、人民苦难的关切。在李白的诗中,还有不少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李白主要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诗风清新飘逸。李白“斗酒诗百篇”,创作颇丰,可惜“十丧其九”,仅存九百余首。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又自称“谪仙”。()(5)梦游天姥吟留别,又题名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吟”,一种诗体的名称,如梁甫吟。“哺”,读f(,古代加在男子名字下面的美称。()5.默写。(1)海客淡瀛洲,_;越人话天姥,_。(2)谢公宿处今尚在,_。(3)
17、千岩万转路不定,_。(4)洞天石扉,訇然中开。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5)诗中表现诗人理想志向的诗句:_。6.简析:有人分析梦说全诗以“梦”为线索,分别写了入梦之由(第一段)、梦游之景(第二段)、梦醒之叹(第三段)。这样分析对不对,为什么?7.选出能够表现诗人理想追求的句子(1)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3)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4)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8.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A.首句点染远景。其中“隔”与“隐隐”相配合,创造出一种朦胧、深远的意境。B
18、.二句勾勒近景。画面清幽明丽。“问渔船”三字真地表现了诗人对桃源仙境的心驰神往。C.三四句在有趣的一问一答间,表达出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也透露出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D.这首诗把眼前景与附会此景的桃花源的故事水乳交隔地写在一起,诗笔活泼,意趣盎然,耐人寻味。9.读诗回答问题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梦到洛城。(1)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描写了春天的季节特征:树木滋荣,时而春雨霏霏。B.第2句与首句相配合,描绘出一片鸟语花香的有声有色的春天景象。C.从第2句的“残花”一词可看出诗句描写的是初春乍暖还寒的时候。D.诗的三、四两句反映了作者
19、对家乡洛阳的思念。(2)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总体上看是首抒情诗,标题春兴就告诉人们这首诗写的是内心的感触。B.第三句紧扣标题,由春景转向写春思:春日思乡。C.第四句中的一个“逐”字有化虚为实之妙,将无形的春风化作了有形的可“逐”之物。D.诗中的“阴阴”“残花”暗含了一种思乡而不能归的愁苦之情。10.读诗做13题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相逢。问姓惊初见,名忆旧容。别沧海事,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1.在这首诗的方框格内选填相应的词语,其中最佳的一组是A.才称离语B.才道后言C.又寻离言D.一称来语2.对这首诗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弟”即表弟。诗题
20、点明了诗的内容是写与表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B.“惊初见”是说他们乍一见面,似曾相识,不免惊讶,即问“贵姓”。C.“沧海事”用典,借指世事变化很大,暗含离乱之恨。D.“秋山”一词点明了时令,也借秋高气爽表现了诗人见到表弟的喜悦之情。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首五言律诗,韵律和谐,对仗工整。B.第三联正面描写久别重逢情景,写出了由不识到相认、相忆的传神细节。C.第三联与首句照应,写两人各叙分别后的情状,表现出了兄弟情深。D.本诗采用浓墨重彩、层层渲染的手法,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一幕,有相当的感染力。参考答案1.D(A:台taiB:剡shanC:渌lu)2.A(B:因,依据C:缺,云的缝隙D:觉,睡醒)3.C(此项中有通假,其他三项都有词类活用:A“栗”、“惊”使动B“雨”名作动D“鼓”名作动)4.(1)(2)(3)(4)(5)5.略6.不对。第二段已写到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