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docx(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第一篇: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政府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展起着特殊的推动和保障作用;现代行政法治视野中的诸多地方行政改革创新阅历值得高度关注和认真探讨。在行政改革深化和行政法制转型的进程中,要主动创建条件充分发挥出地方政府机关推动行政改革创新的主动性、主动性以及创建性,行政审批(答应)制度改革的许多地方阅历就是一个缩影,能够看出许多进路、问题和成因;必需正确相识我国行政改革创新的背景因素、基本趋势、基本路向和工作重点,在科学进展观、行政民主观和依法治国方略、依法行政理念的指引下,由过去的集权行
2、政、粗放行政、人治行政、管理行政,逐步转向民主行政、科学行政、法治行政、服务行政,稳健推动政府法制建设,才能最终实现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动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为在新形势下深化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动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现提出以下看法。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总体要求1.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纲要实施7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对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3、狠抓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展进入新阶段,国内外环境更为困难,挑战增多。转变经济进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更加紧迫和困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进展不平衡,收入支配不公允和差距扩大,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部分地区和一些领域社会冲突有所增加,群体性事务时有发生,一些领域腐败现象照旧易发多发,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推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各级行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确定要正确看待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新转变,精确把握改革进展稳定的新形势,刚好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切
4、实增加建设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2.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化贯彻科学进展观,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加大纲要实施力度,以建设法治政府为奋斗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加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实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动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保障经济又好又快进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实力3.高度重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与实力的培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尊法、遵
5、守法律、用法,牢固树立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允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进展中突出冲突和问题的实力。要重视提拔运用依法行政意识强,擅长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进展的优秀干部。4.推行依法行政状况考察和法律学问测试制度。拟任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要考察其驾驭相关法律学问和依法行政状况。公务员录用考试要留意对法律学问的测试,对拟从事行政执法、政府法制等工作的人员,还要组织特地的法律学问考试。5.建立法律学问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完善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要通过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
6、、法制讲座等形式,组织学习宪法、通用法律学问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特地法律学问。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至少要举办2期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各级行政学院和公务员培训机构举办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班,要把依法行政学问纳入教学内容。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通用法律学问培训、特地法律学问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并把培训状况、学习成果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根据之一。 三、加强和改良制度建设6.突出政府立法重点。要依据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主动性和创建性、激发社会活力和竞争力、解放和进展生产力、维护公允正义、规范权力运行的要求,加强和改良政府立法与制度建设。重点加强有关完善经济体制、改善民生和进展社
7、会事业以及政府自身建设方面的立法。对社会高度关注、实践急需、条件相对成熟的立法项目,要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气攻关,尽早出台。7.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政府立法要符合经济社会进展规律,充分反映人民意愿,着力解决经济社会进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冲突,切实增加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严格遵遵守法律定权限和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看法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表达。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行政法规和规章草案要向社会公开征求看法,并以适当方式反馈看法接受状况。建立健全专家询问论证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政府立法中的作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要充分
8、听取相关部门的看法;相关部门要认真探讨,按要求刚好回复看法。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在政府立法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涉及重大看法分歧、达不成一样看法的,要刚好报请本级人民政府确定。坚决克服政府立法过程中的部门利益和地方爱惜倾向。主动探究开展政府立法本钱效益分析、社会风险评估、实施状况后评估工作。加强行政法规、规章说明工作。8.加强对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坚持立“新法与改“旧法并重。对不符合经济社会进展要求,与上位法相抵触、不一样,或者互相之间不协调的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刚好修改或者废止。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2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
9、向社会公布。9.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和国务院各部门要严格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各类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答应、行政惩处、行政强制等事项,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制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干脆影响的规范性文件,要公开征求看法,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并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探讨确定;未经公开征求看法、合法性审查、集体探讨的,不得发布施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要逐步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探究建立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10.强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严格执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和有关规范性
10、文件备案的规定,加强备案审查工作,做到有件必备、有错必纠,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要重点加强对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或者影响其合法权益,搞地方或行业爱惜等内容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登记、公布、状况通报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备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要依据有关规定认真探讨办理。对违法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刚好报请有权机关依法予以撤销并向社会公布。备案监督机构要定期向社会公布通过备案审查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书目。 四、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11.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推动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11、民主化、法治化。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系统全面地驾驭实际状况,深化分析决策对各方面的影响,认真权衡利弊得失。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探讨确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作出重大决策前,要广泛听取、充分汲取各方面看法,看法接受状况及其理由要以适当形式反馈或者公布。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扩大听证范围,规范听证程序,听证参加人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听证看法要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重大决策要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探讨确定。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在会前交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能提交会议探讨、作出决策。12.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凡是有
12、关经济社会进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重点是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建立完善部门论证、专家询问、公众参与、专业机构测评相结合的风险评估工作机制,通过舆情跟踪、抽样调查、重点走访、会商分析等方式,对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意料、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化解处臵预案。要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根据,未经风险评估的,一律不得作出决策。13.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在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决策机关要跟踪决策的实施状况,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看法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
13、执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对违背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据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五、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14.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就业、教化、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峻查处危害平安生产、食品药品平安、自然资源和环境爱惜、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认真执行行政答应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
14、步规范和削减行政审批,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没有法律、法规、规章根据,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确实定;行政机关参与民事活动,要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担当责任。15.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接着推动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责任,推动综合执法,削减执法层级,提高基层执法实力,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问题。改良和创新执法方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臵与疏导结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行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关机制,促进
15、行政执法部门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完善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的机制,切实解决执法经费与罚没收入挂钩问题。16.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机关都要强化程序意识,严格按程序执法。加强程序制度建设,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环节和步骤,保障程序公正。要同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同样情形同等处理。行政执法机关处理违法行为的手段和措施要适当适度,尽力避开或者削减对当事人权益的损害。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科学合理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严格规范裁量权行使,避开执法的随便性。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规范取证活动。坚持文明执法,不得粗暴对待当事人,不得侵害执法对象的人格尊严。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
16、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化,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养。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状况刚好调整、梳理行政执法根据,明确执法职权、机构、岗位、人员和责任,并向社会公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执法案卷评查、质量考核、满足度测评等工作,加强执法评议考核,评议考核结果要作为执法人员嘉奖惩办、晋职晋级的重要根据。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六、全面推动政务公开17.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凡是不涉及国家隐私、商业隐私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加大主动公开力度,重点推动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臵、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
17、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全部收支都要纳入预算管理,全部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的预算和执行状况,以及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和中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状况都要公开透亮。政府信息公开要刚好、精确、具体。对人民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要依法在规定时限内予以答复,并做好相应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评议考核。依法妥当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保守隐私的关系,对依法应当保密的,要切实做好保密工作。18.推动办事公开。要把公开透亮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拓宽办事公开领域。全部面对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动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办事根据、条件、要求
18、、过程和结果,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要规范和监督医院、学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重点公开岗位职责、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工作规范、办事纪律、监督渠道等内容,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供应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19.创新政务公开方式。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好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平台,便利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办事。要把政务公开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推行网上电子审批、“一个窗口对外和“一站式服务。规范和进展各级各类行政服务中心,对与企业和人民群众亲热相关的行政管理事项,要尽可能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本钱
19、。 七、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20.自觉接受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实施的监督。对事关改革进展稳定大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切的热点问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主动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权利。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高度重视言论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曝光。对群众举报投诉、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有关行政机关要认真调查核实,刚好依法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21.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特地监督。上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刚好订正违法或者不当的
20、行政行为。保障和支持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审计部门要着力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执行审计、重大投资项目审计、金融审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等公共资金的专项审计。监察部门要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主动推动行政问责和政府绩效管理监察,肃穆追究违法违纪人员的责任,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勤政建设。22.严格行政问责。严格执行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对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导致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事务或者严峻违法
21、行政案件的,要依法依纪肃穆追究有关领导直至行政首长的责任,催促和约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八、依法化解社会冲突纠纷23.健全社会冲突纠纷调解机制。要把行政调解作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建立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化解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完善行政调解制度,科学界定调解范围,规范调解程序。对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公共平安事故等方面的民事纠纷,以及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较大、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要主动进行调解。认真实施人民调解法,主动指导、支持和保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
22、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连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实现各类调解主体的有效互动,形成调解工作合力。24.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冲突纠纷中的作用,努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初发阶段和行政程序中。畅通复议申请渠道,简化申请手续,便利当事人提出申请。对依法不属于复议范围的事项,要认真做好说明、告知工作。加强对复议受理活动的监督,坚决订正无正值理由不受理复议申请的行为。办理复议案件要深化调查,充分听取各方看法,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留意运用调解、和解方式解决纠纷,调解、和解达不成协议的,要刚好依法公正作出复议确定,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该撤销的撤销,该变更的
23、变更,该确认违法确实认违法。行政机关要严格履行行政复议确定,对拒不履行或者无正值理由拖延履行复议确定的,要依法肃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探究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工作,进行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健全行政复议机构,确保复议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复议人员办理。建立健全适应复议工作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经费装备保障机制。完善行政复议与信访的连接机制。25.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完善行政应诉制度,主动协作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活动,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要依法主动应诉,按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证据和其他相关材料。对重大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要主动出庭应
24、诉。敬重并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认真对待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 九、加强组织领导和催促检查26.健全推动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门都要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行政领导协调机制,统一领导本地区、本部门推动依法行政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刚好解决本地区依法行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部署全面推动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加强对推动依法行政工作的催促指导、监督检查和言论宣扬,对成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赐予表彰嘉奖,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指责。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并纳入地方各级
25、人民政府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27.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动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把全面推动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行政首长要对本地区、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负总责,切实担当起领导责任,将依法行政任务与改革进展稳定任务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推动依法行政状况,政府部门每年要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推动依法行政状况。28.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推动依
26、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的组织协调和催促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建设,使法制机构的规格、编制与其担当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要加大对法制干部的培育、运用和沟通力度,重视提拔政治素养高、法律素养好、工作实力强的法制干部。政府法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政府法制工作的实力和水平,努力当好政府或者部门领导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29.营造学法尊法遵守法律的良好社会气氛。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实行各种有效形式深化开展法治宣扬教化,细心组织实施普法活动,特别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亲热相关的法律法规宣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切实增加公民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努力
27、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其次篇: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敬重的党组织: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加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的主体工程。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据 上世纪50年头,适应支配经济体制运行的需要,我们依据全能政府的理念设定政府职能并构建政府体系。这个时期的政府负责对全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进行全面的支配支配、监督实施,对全社会的物资交换与流通进行严格的价格管控和行政管控,对支配体制内全部成员的薪金、收入作严格的
28、制度性支配,对全社会所需要的安保、教化、医疗、劳保等公共性服务进行统一的支配配置等等。这是主要依靠行政方式进行社会管理的政府。改革开放过程中,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伴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伴随我国法治化进程,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更,主要表现为政府行政管控的领域、空间被压缩,政府职权的行使在确定程度上受到法律、法规约束。但是,传统的全能政府观念在很大程度上照旧支配着政府管理理念,使得政府管理行为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要求相冲突。这种状况既影响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公正形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
29、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确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角度,对政府职能的全新定位。要搞好市场经济,就要正确界定政府职能,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承认、确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确定性作用,那么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应当是帮助性的。相对于市场而言,政府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与交往中的职能应当是服务性的。这应当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根据。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 第一,服务型政府不是不管事、不作为政府,而是要给市场经济体制良好运行供应主动的服务和保障。市场不是万能的,也有配置资源失灵的风险,所以政府有为市场供应宏观调控服务的职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
30、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进展。实施宏观调控需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其中以国家进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协作以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的适当运用,并力求在运用这些调控手段时增加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同时,政府应主动促成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的形成,努力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为国内经济运行供应良好外部环境条件。 服务型政府要给市场经济运行供应监管服务。政府要加强进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对占据市场份额过大的垄断行为、不正值竞争行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侵害消
31、费者权益行为、侵扰学问产权行为、破坏环境行为等严格依法查禁和惩办。 服务型政府要给市场活动主体供应各种公共性服务。在中心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职能的同时,地方政府要加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爱惜等职责。政府要供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安保、教化、卫生、文化、社保等事项。政府有义务建立健全公允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进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应公共服务包括加大政府购置公共服务力度、推广购置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托付的方式向社会购置。 其次,服务型政府不是总揽一切的全能政府,而是要以简政放权为原则,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要全
32、面正确地履行职能,就要敬重市场配置资源确实定性作用,淡化自身传统上的投资主体角色,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政府可以通过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平安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一般的投资项目决策,应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确定。政府需要行使审批职权的是那些关系国家平安和生态平安、涉及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投资项目。现实中照旧存在行政审批事项过多、政府行政审批权过大的弊端,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削减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凡属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整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政府审批。凡属必需保存的行政审批事项,要以提高审批效率为着力点,规范审批活动。
33、 服务型政府要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就要遏制泛行政化趋势,使政府的事务归政府,社会的事务归社会。事业单位与政府职能部门身份混淆不清,是影响政府正确履职、供应良好社会服务的重要缘由。需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第三,服务型政府不是组织杂乱、力气软散政府,而是要优化自身组织结构,提升治理实力和服务实力。政府要给市场和社会供应有效、让服务主体满足的服务,就要大力提升自身的治理实力和服务实力。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是这种实力提升的重要保障。要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依据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互相制约又互
34、相监督的原则,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政府各个部门要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同时要统筹理顺政府部门与党群机构的关系。根据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原则,主动稳妥实施大部门制。政府机构改革还包括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对行政区划设置做科学探讨、充分论证,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究推动省干脆管理县(市)体制改革。还要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严格限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严格限制财政供给人员总量。 服务型政府是依法为市场为社会服务的法治政府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政府真正履行服务职能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要努力做到以下要求: 第一,要树立依法办事意识。执行法律是政府及其
35、全部工作人员的首要职责。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遵守法律、用法,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进展中突出冲突和问题的实力。提高法律意识的主要渠道是学法。要完善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行政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法律培训制度、任职晋升人员法律学问考试和考核制度等,促进法律学问学习,强化法律意识培育。 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要重点加强有关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法规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确保法规表达人民群众的意志,谨防单方面表达部门意志,谨防小范围表达专家看法;还要健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强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第三,要坚持科学决策。各级政府及其行政部门要健全重大行
36、政决策规则, 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探讨确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还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对违背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据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第四,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峻查处危害平安生产、食品药品平安、自然资源和环境爱惜、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地方各级政府要解除地方爱惜主义,杜绝选择性执法;解除人情干扰,杜绝不公正执法;解除权力意识,杜绝粗暴执法。各级政府要着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
37、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化,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养。 第五,要全面推动政务公开。政务公开首先是信息公开。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凡是不涉及国家隐私、商业隐私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要重点推动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包括办事公开。全部面对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由政府购置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都要依法公开办事根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确保政府供应的服务公正。 第六,要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上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刚好订正违法
38、或者不当行政行为。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要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加强财政、预算、投资审计和各种专项审计,加强对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的监察和问责,肃穆追究违法违纪人员的责任,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勤政建设。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三篇:人民日报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八谈深化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2年01月02日16:57来源:光明日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加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39、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的主体工程。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据 上世纪50年头,适应支配经济体制运行的需要,我们依据全能政府的理念设定政府职能并构建政府体系。这个时期的政府负责对全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进行全面的支配支配、监督实施,对全社会的物资交换与流通进行严格的价格管控和行政管控,对支配体制内全部成员的薪金、收入作严格的制度性支配,对全社会所需要的安保、教化、医疗、劳保等公共性服务进行统一的支配配置等等。这是主要依靠行政方式进行社会管理的政府。改革开放过程中,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伴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伴随我国法治化进程,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更,主要表现为政府行政管控的领域、
40、空间被压缩,政府职权的行使在确定程度上受到法律、法规约束。但是,传统的全能政府观念在很大程度上照旧支配着政府管理理念,使得政府管理行为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要求相冲突。这种状况既影响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公正形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确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角度,对政府职能的全新定位。要搞好市场经济,就要正确界定政府职能,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承认、确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确定性作用,那么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应当是帮助性的。相对于市场而
41、言,政府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与交往中的职能应当是服务性的。这应当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根据。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 第一,服务型政府不是不管事、不作为政府,而是要给市场经济体制良好运行供应主动的服务和保障。市场不是万能的,也有配置资源失灵的风险,所以政府有为市场供应宏观调控服务的职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进展。实施宏观调控需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其中以国家进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协作以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的适当运用,并力求在运用这些调控手段时
42、增加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同时,政府应主动促成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的形成,努力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为国内经济运行供应良好外部环境条件。 服务型政府要给市场经济运行供应监管服务。政府要加强进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对占据市场份额过大的垄断行为、不正值竞争行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侵扰学问产权行为、破坏环境行为等严格依法查禁和惩办。 服务型政府要给市场活动主体供应各种公共性服务。在中心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职能的同时,地方政府要加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爱惜等职责。政府要供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安保、教化、卫生、文化、社保等事项。政府
43、有义务建立健全公允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进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应公共服务包括加大政府购置公共服务力度、推广购置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托付的方式向社会购置。 其次,服务型政府不是总揽一切的全能政府,而是要以简政放权为原则,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要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就要敬重市场配置资源确实定性作用,淡化自身传统上的投资主体角色,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政府可以通过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平安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一般的投资项目决策,应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确定。政府需要行使审批职权的是
44、那些关系国家平安和生态平安、涉及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投资项目。现实中照旧存在行政审批事项过多、政府行政审批权过大的弊端,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削减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凡属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整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政府审批。凡属必需保存的行政审批事项,要以提高审批效率为着力点,规范审批活动。 服务型政府要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就要遏制泛行政化趋势,使政府的事务归政府,社会的事务归社会。事业单位与政府职能部门身份混淆不清,是影响政府正确履职、供应良好社会服务的重要缘由。需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
45、、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第三,服务型政府不是组织杂乱、力气软散政府,而是要优化自身组织结构,提升治理实力和服务实力。政府要给市场和社会供应有效、让服务主体满足的服务,就要大力提升自身的治理实力和服务实力。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是这种实力提升的重要保障。要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依据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互相制约又互相监督的原则,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政府各个部门要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同时要统筹理顺政府部门与党群机构的关系。根据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原则,主动稳妥实施大部门制。政府机构改革还包括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对行政区划设置做科学探讨、充分论证,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究推动省干脆管理县市体制改
46、革。还要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严格限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严格限制财政供给人员总量。 服务型政府是依法为市场为社会服务的法治政府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政府真正履行服务职能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要努力做到以下要求: 第一,要树立依法办事意识。执行法律是政府及其全部工作人员的首要职责。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遵守法律、用法,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 社会进展中突出冲突和问题的实力。提高法律意识的主要渠道是学法。要完善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行政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法律培训制度、任职晋升人员法律学问考试和考
47、核制度等,促进法律学问学习,强化法律意识培育。 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要重点加强有关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法规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确保法规表达人民群众的意志,谨防单方面表达部门意志,谨防小范围表达专家看法;还要健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强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第三,要坚持科学决策。各级政府及其行政部门要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探讨确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还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对违背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据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第四,要规范公正文明执
48、法。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峻查处危害平安生产、食品药品平安、自然资源和环境爱惜、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地方各级政府要解除地方爱惜主义,杜绝选择性执法;解除人情干扰,杜绝不公正执法;解除权力意识,杜绝粗暴执法。各级政府要着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化,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养。 第五,要全面推动政务公开。政务公开首先是信息公开。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凡是不涉及国家隐私、商业隐私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要重点推动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包括办事公开。全部面对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由政府购置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都要依法公开办事根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确保政府供应的服务公正。 第六,要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上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刚好订正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