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在肩———教师职业是不能脱离理想主义的ppt课件教师口语训练教程 第三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义在肩———教师职业是不能脱离理想主义的ppt课件教师口语训练教程 第三版.ppt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一章 道义在肩教师职业是不能脱离理想主义的电子课件教师口语训练教程 第三版第十一第十一章章 道义道义在肩在肩教师职业是不能脱离理想主义的教师职业是不能脱离理想主义的第二章 社区性质第一节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第二节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第三节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理论3概 要4第一节把第一节把“减负减负”的目标转为的目标转为 “转负转负”目标目标世间职业何止万千,其职业口语无不受其职业道德标准的规范和制约,教师教育口语也不例外。因此,要训练教师优秀的教育口语能力,首先必须 引导教师确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按照当年韩愈老夫子的教导,教师的三项基本工作分别是“传道、授业、解惑”;
2、按照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职责乃在于“教书、育人”。我们这个民族历来是教育方强势(“师”与“天、地、君、亲”平起平 坐),而学习方弱势(要行跪拜礼),因此,若教育方出现偏差,处于弱势地 位的学习方往往一时难以抗衡,只能被动地接受偏差导致的后果。5如何改变这一偏差现象?显然,“全面推翻、全盘否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可行的只有两条道 路:一条是“自上而下”的,从中央到地方逐步改变现行教育考核与管理制 度;另一条则是“自下而上”的,寄希望于千千万万位一线教师,优化提高 他们的教育口语能力,通过他们与学生的教育口语行为,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教师口语”的课程创建价值正在于落实“自下而上”这一条可
3、 行之策。事实告诉我们,教师教育口语在“说什么”与“怎么说”的问题上,“说 什么”(内容)处于主导地位,而“怎么说”处于服从地位。但是,这绝不意 味着,教师教育口语所拟解决的,仅仅是“怎么说”的表达技巧问题,它同 时也面临着“说什么”的理念问题。从“说什么”(内容)角度分析,教师教育口语至少面临着多重改革的 重任。67知识链接: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当今中国,简单地通过行政规定的手段来推进“减负”,显然已经不可能了,强力推进的结果,就是基层以热热闹闹的素质 教育作秀来掩盖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这种掩饰之所以被戳穿,源自持续发生在各地的悲剧:孩子在应试教育 的强大压力下,变成只能奉命行事的考试机器
4、,完全没有自主品尝的人生欢 乐,严重的干脆自杀。其实,从理论角度分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并无根本的对立冲突,而我国目前正在教育领域进行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从根本上说,并不是抛弃和否定应试教育,而是改革原教育体制中的不合理部分。也就是 说,这一转轨,不应当无视广大学生与家长对读书求学的功利需求的合理性。(更何况这一来自个人的功利需求本质上又和国家民族兴办教育的功利需求相 一致。)此外,素质教育所追求的,也并不是学生在学习中负担的逐步减少,以至不再有负担,而是如何将这负担限定在一个适度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在 教学改革中努力引导学生变负担为兴趣,转压力为动力,改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
5、我要学”。因此,本教材建议应当将“减负”的口号改为“转负”。89知识链接:转负口号的提出,不仅表现出对于增负的不合理性的否定(这是“转”的依据和前提),而且,对于增负现象之所以发生发展的内在的合理性也作了 相当的认同(对于学习负担进行转变、转移,而不是清除式的减少);其次,转负对于减负口号可能引发的消极现象具有明显的防范作用(并非只是以减 少为好,以减少为优),因此进而改减负为转负,有助于更为有效地实现减负 口号的目标追求。转负对于广大教师而言,也将不再是一个如何使学生的负担减轻的单一 性问题,而是一项重大的教学科研课题。其凸显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我 们不妨以一位数学老师为例。如果只是提出减
6、负,那么,只要把原先每天布 置给学生的十道题目减至每天五道、三道,甚至于一道,其他方面一切照旧,他就可以坦然宣称自己已经给学生减负了。但是,如果向他提出的是转负要 求,那么,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充其量只是实践了全部教学改革工作的一个 不大的具体环节,而更主要的任务则在于,他还必须对每天布置的作业题目 进行优化设计,以确保每天只做五道、三道甚至一道题的效果,不低于原先 每天做十道题的效果。这样,他就必须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并辅之以 多样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调动并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法使学生 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10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单一地以减负来要求教师,教改任务的分量相对
7、 要轻得多。而且,在给学生减负的过程中,实际上教师往往同时也给自己减 了负,以致教师教学责任淡化,指导地位削弱。但是,如果将减负改为转负,则可以有效地防范这一理论方面的疏漏。转负要求教师对学生负担持以辩证 的认识态度。首先,这一口号明确认定,教师不可以再以简单的增负作为自己的教学手段。(现有的负担尚且需要转移、转变,岂能再增?)其次,在意 识到学生学习存在负担,甚至负担偏重有着其内在需求的合理性的同时,更 意识到教师面对学生负担,尤其是过重负担时义不容辞的转换责任。因此,转负与减负相比,对教师加重了要求。在转负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更重了,具体表现为教学责任的强化,指导地位的凸显。教学改革,原本就
8、是学校与 教师的本职工作,转负,也是学校与教师的本职任务,原本就该由学校与教 师来承担。将这一任务简单地推出校门,转移给家长与社会,是学校与教师 的失职,也是学校与教师自我定位的失当。1112知识链接:转负与减负,二者之间首先表现为一种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也就是说,转负,在肯定并包容了减负的全部科学合理的行为的同时,向广大教师指明 了更为广阔的教学科研的新方向、新领域,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单一地提出 减负可能引发的理解认识方面的偏差与失误(这些偏差与失误在某些地区已 经出现)。其次,二者之间还表现出哲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减负客观上表现为 视(过重)负担为不合理,但是,由于过重负担与合理负担之间,一
9、时还难 以明确界定,这就可能同时导致对合理负担的否定,“在倒洗澡水时把澡盆里 的孩子也一起倒出去了”。转负的哲学指导思想则表现为,在承认学校为了提 高高考升学率,学生与其家长为了确保能考上理想大学而有增负要求的合理 性的基础上,以确保不降低教学质量为前提,对简单加压、野蛮加压所导致 的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加以改变转换。13第二节以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指第二节以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师教育口语的运用导教师教育口语的运用毋庸讳言,在教育问题上,从校内到校外,从家庭到社会,如果任由各 种各样的错误观念毫无约束地任意泛滥而不自知,则必将祸害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个人。且看一个颇为时髦的错误口号:要保护学生
10、的自尊心。什么叫自尊?自尊,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尊重自己。自尊固然需要养成,但不可能是在被保护中养成的,而应当是在成功与失败的实践感受中养成的。由别人来实施的尊重,充其量只能叫“他尊”(尊重他人,或被他人尊重)。14中华文化史上有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他就是韩信。他曾经经历过一个 穷困潦倒的时期,那时,他曾经接受过在河边洗衣布的妇人施舍给他的饭食,也曾忍受屈辱,从一个小流氓的裤裆下面钻过去但即使是在如此尴尬的 境遇中,他也从来没有失却“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价值定位。而正是这种自 己对自己的高评价,使得他置身于人生低谷时,能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而人生转机到来时,他也能把握时机,及时创造辉煌。15在“
11、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误导下,已经有教师被迫放弃对学生的否定 性评价。而从哲学的角度认识,否定性评价(挫折教育)的价值与肯定性评 价(激励教育)的价值几乎是相同的。挫折教育,一是有助于人们从反面感 受真理的正确性;二是推动人们能动把握正确与错误的界限;三是推动人们 把握错误与犯罪的界限。如果一个学生连续十几年都没有犯过错误(或者被 严加管束,没有机会犯错误,或者犯了错误却被掩饰,不予正面批评),其实 是很可怕的,他可能会淡化或者漠视对于做错事的防范心理,甚至模糊犯错 误与犯罪的感性界限。这种人要么不出事,一旦出事,就不得了。媒体上已 经出现了这样的案例。有的少年杀了人,犯了命案,很爽快地就向警察
12、作了 交待,交待完了竟然还会问警察:“叔叔,什么时候放我出去?我还要回学校 参加考试呢!”16再看一个同样时髦的错误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尽管一个人的一生按天计算,充其量不过万天左右,可谓转瞬即逝,但是,转而从“分分秒秒”的微观角度考察,它无疑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也有人将人生看成是一个“马拉松角力”。从“马拉松”的角度来理解人 生,就应当是一个起步不必紧张,在摸索中逐步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在目 标确定后再逐步加速,最后以冲刺完成人生的过程。而“不要让孩子输在人 生起跑线上”这一理念的错误在于,把人生历程看成是一次短跑,例如百米 短跑,起跑慢了就可能输掉整个比赛。17其实,把人生
13、看成是一场比赛,本身就有失正确。每个人分别在不同的 社会层次生活,人生起点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实力不同,个性气质不 同,兴趣爱好不同,追求目标不同,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必然不同,其中不存 在什么广义上的竞争。18进一步思考,我们还不难发现,过早让孩子卷入人生竞争,未必是一件 好事。尤其是小学生,心理发育很不成熟,过早让他们体验失败的痛苦,对 他们的未来成长其实是非常不利的。即使如“天才、神童”般在竞争中获胜,也未必就是好事。因为人生犹如吃甘蔗,最好是从上端的梢头开始向根部啃,这样才会越吃越甜。如果一开始先啃根部,以巨大成功开始自己的人生旅途,那么越到后来,人生就难免显得越是平淡乏味。世界各国的
14、无数案例早已证 实:天才、神童坚持到人生终点始终光芒四射的,几乎就没有出现过,反之,大器晚成者倒是比比皆是。19“不要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谬论,实际上是诸多少儿培训机构利 用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龙成凤)的心理给忽悠出来的。目的是引诱 孩子家长盲目跟进,让孩子接受钢琴、绘画等的培训,然后再以持续升高的 等级证书引诱之。其实,多年来的社会培训实践早已证实:通过考级之类的 培训,是不可能培养出什么大师的,充其量只能培养一些低层次的“匠人”。20一名教师,如果能确立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并坚持运用自己的教育口 语能力,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澄清当前弥漫在社会上的种种错误观念,那么,哪怕只是引导一个
15、或是几个学生走上教育的正途,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莫大 善事。2122第三节注意防范第三节注意防范“无我无我”之思想之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实践中,诸如此类的错误理念被当作真理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着。这种将错误理念当作真理的教育是如何进行的呢?是教育方在自觉或不 自觉的情况下实施的。扭曲手段之一:孩子从小就被教育如何说套话。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素兰女士在她的个人博客里发表了一篇文章 做个真小孩。文中写道:有一次,我到一所学校去做讲座的时候,学校特别安排了一个四年级女 生来迎接我,给我引路,牵着我的手进入报告厅。在这个过程中,女生对我 说:“汤老师,我最喜欢看你的作品了。你真了不起
16、,写了那么多的好作品。”我常常会遇到喜欢我作品的小“粉丝”,因此,听她这么说,我把她也当作了 我的小“粉丝”。于是,我问她:“你喜欢我哪部作品?”她张张嘴,愣住了,回答不上来。我明白了,她其实并没有读过我的作品,只是因为今天牵着我 的手走进报告厅,所以她顺便说句客气话而已。我们的交谈自然也无法进行 下去了。幸好那时候我们已经走到了报告厅,读书报告会马上就要开始了。23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因此就认定这个小女孩道德人格已经形成了两面表 现,但是,她不但接受了学校的标准答案式的道德教育,而且被学校树立为 榜样则是确凿无疑的。令人担心的是,如果按照这条道路一直发展下去,“无 我”之表述随口而来都不脸红,
17、那么最后养成口是心非的两面人格恐怕也是 确凿无疑的。24扭曲手段之二:敢于自主说话的学生“被封口”。扬子晚报年月日的报道 中学生偷换全校升旗仪式讲稿 当众讨伐教育遭批写道:作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启东市汇龙中学非常 重视每次的国旗下讲话。演讲学生不仅精挑细选,而且对学生写的演讲稿,老师还要严加把关。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月日上午,学校举行升国旗 仪式,一名高二学生在国旗下发表讲话时,将之前老师把过关的演讲稿悄悄 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分钟的演说中,这名学生“慷慨陈 词”,表达自己对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的不满,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所谓理想 的行为,引起一片哗然。事后,该校领导告诉 扬子晚报记
18、者,学校认为 这名同学的演讲“言论不当,用词过激”,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本着宽容 的态度,不会对其进行处分,而且,他已经在学校正式恢复上课。25然而,时代周报年月日的记者跟踪调查揭示的却是与学校 表态大不相同的另外一种做法。月日,升旗仪式结束后,该同学被停课,没有上第四节课便回家了,离开时带走了书包。此前,他刚从国旗讲台下来,就挨了一顿批评,父亲也被叫到学校。日下午,汇龙中学校方进行了约 分钟的全校广播训导,话语明显“很生气”,用词“偏激”。训导中称,某同 学这一行为严重错误,他居心叵测,骗取老师信任,谋取了此次演讲机会。训导还说:“你们要明辨是非,知道什么事情该说,什么事情不该说。按照学
19、校目前的模式,你们获得知识,考取理想的大学,今后能够更好地生活,而 学校也能因此获得更高的升学率,这是一种双赢。2627第四节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培第四节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无论是小学教师、中学教师,还是大学教师,对学 生发生影响的时间都只不过是一个阶段而已。在这样一个不长的时间段里,在人们对于直接功利追求日趋强烈的今天,在不附带任何行政压力的语境中,教师教育口语究竟能够对学生产生多大的作用,又如何产生这些作用呢?事实证明,教师教育口语发挥作用的最主要的有效通道就在于言传身教。它要求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与规范应当与他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一致,与自
20、 己的言行标准保持一致。教师不要把自己不相信的东西转而要求学生信奉,更不能口是心非,以为可以糊弄、忽悠学生。古今中外的教育实例都一直在证实着,教师对学生发生影响,并不在于 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的长短,而主要在于这个教师是否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凡是能够按照这一原则指导学生的教师,其教育口语的理念、观点对学生的 影响都可以持续相当长时间,有的甚至可以延至学生终生,哪怕教师的理念、观点在当时与学生的理念、观点对立,甚至发生冲突。28因此,与其说教师应当训练自身的教育口语水平来更好地教育学生,莫 如说教师应当追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言传身教的影响力去感染 学生。其实,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的教育
21、,都不外乎从以下几个方面推 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独立自主的思考习惯。()沉稳良好的心理素质。()平和友善的交际理念。()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教师如果想使自己的教育口语在学生成长的这四个方面发挥影响,首先 就要注意锻炼自己这四个方面的能力。29独立自主,同时又是一种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步强化的自理能力。例如,在小学阶段,应当养成自己独立完成作业,自理学业的习惯;初中阶段,应 当拓展到独立思考如何调整同学关系;至高中阶段,则应当能够开始独立思 考有关人生观、价值观之类的问题;进入大学,则应当能够全面思考自己的 责任、义务,独立地面对人生并为自己的个人言行承担后果。年月日,楚天都市报报道:“岁宅男守电
22、脑过年,喝凉水啃生土豆不愿出门。”该报道的主人公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 学开始学习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岁时以优异成绩从东南大学毕业,也进 了一家很好的企业,谋得了一份很好的工作。30一、独立自主的思考习惯年月日,广州市萝岗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宗杀人案:岁 的大学毕业生李某在厂里上班时,因为厂长说了一句“有本事你还在这里做 普工?”,感到自己受到羞辱,竟将厂长刺伤,致其死亡。从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一桩凶杀案件。然而,深入分析,这桩凶杀案的发 生,却与杀人者李某作为成年人,却缺乏沉稳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很大关系。案件审理表明:这起凶杀案是由工作矛盾引起的,双方此前并无积怨,更无夙仇。从作案手段
23、、过程来看,李某事先并无长时间的密谋策划的准备 行为,而且他没有打击被害人的致命部位。被害人被刺伤后,李某没有继续 实施伤害,而是不知所措,待在原地并报警。其实,情节表述至此,这样一个事件的发生,究竟原因是什么已经基本 清楚了。事件的起因正在于杀人者李某缺乏沉稳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一点 正可以上溯到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教书不育人”的不良现状。31二、沉稳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个人心理素质而言,沉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置身于现代社会的 成年人所必备的,它指导每一个人:处于顺境之中,自己应当如何表现;处 于困境之中,自己应当如何表现;处于逆境之中,应当如何应对;甚至,陷 身绝境之中,自己又应当如何应
24、对。不能稍微遇到一点令自己不开心的事,或者受到一点什么刺激,立马就“怒从胸中起,恶向胆边生”,要让对方流血 自己才能“出一口恶气”。这样的人即使读到大学,读到博士毕业,又能派什 么用场呢?而像李某那样,出身农家,家人辛辛苦苦将其一直培养到大学毕 业,等他有了工作,却因为一时之愤,一时冲动,做出杀人的行为,既毁了 被害人,又赔上了自己一生的前程,拖累了自己的家人。等上了法庭再后悔,已经晚了!32读书十几年却不能养成沉稳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的学校教育还是有责 任的。根子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只教书不育人”。因为个人心理素质的优 化养成并不是只要通过了读书考试就可以完成的。它不仅需要在人生成长(至少
25、是从小学开始至大学的十几年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大事小事的磨炼、成功与失败的鼓舞或击打和日积月累的沉积,才能逐步养成,更需要教师言 传身教,通过“样板”示范去感染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实践培养其沉稳良 好的心理素质。缺少了这些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心理残次”,也就不 足为怪了。33年,云南大学三年级学生马加爵杀死四名男生,被判处死刑,引起 社会热议。当舆论普遍认为马加爵事件是社会不公、贫困所致的悲剧时,江 西师范大学教授郑小江专程去云南调查详情,从另一个视角探问深层原因。令人痛心的是,这样一个极端严重的凶杀案件,也是起因于“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行教育体制。马加爵家里很穷,但学习很刻苦,两耳不闻窗
26、外事,友情、爱情都没品 尝过。到了大三,他暗恋上班里的一名女生,却不知怎么表达,于是就写情 书。一次班里举行聚会,看见这名女生走进教室,他就慌乱地把情书塞了过 去。女生拿到情书后,看都没看,当众就撕了。34三、平和友善的交际理念这位学业有成的年轻人缺乏灵活可转的理解能力。首先,从罗某的履历看,他确实可以算是学业有成的青年精英,但是,与此同时也还是应当看到,无论在专业学习上如何卓越辉煌,都不能以“学 术专攻”“一白遮百丑”,不能说明他在所有的工作环节上,例如在“人事招 聘”这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上也“先天优秀”。换句话说,在这一项工作的 开展中,尽管罗某已经取得招聘经理助理的行政权力,但是,在心理定位上,他还是应当把自己当作初入门的学习者。对于现场准备提出的问题,可以事 先与主管充分交流沟通,所提的问题由主管圈定,如此,尴尬就可以避免(主管就无法再当场否定)。而罗某恰恰自己原本就缺乏实践经验,事先准备 又不虚心求教,缺少与主管的有效沟通,主管难免心中留有不满。罗某还偏 偏是那种“碰了壁仍然不知拐弯”的人,一次又一次地自说自话、一意孤行,直至被气得哭着跑出会场。这能怨别人吗?当然,要怨也不是找不到对象,那就是在学校学习时,老师在这一方面没有对他进行“育人”指教。35四、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