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美德(二)-202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终极押题预测(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美德(二)-202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终极押题预测(解析版).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终极押题预测 人物美德(二)猜押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苏章字孺文,扶风平陵人也。八世祖建,武帝时为右将军。章少博学,能用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为议郎。数区得失,其言甚直。出为武原令,时岁饥,辄开仓縻,活三千余户。顺帝时,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奸臧。乃请太守,为设酒肴,陈平生之好甚次。太守喜日:“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章曰:“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遂举正其罪。州境知章无私,望风畏肃。换为并州刺史,以推折权豪,忤旨,坐兔。隐身乡里,不交当世。后征为河南尹,不就。时天下日猷,民多
2、悲苦,论者举章有干国才,朝廷不能复用。卒于家。(节 选 自 后汉书,有删改)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章少博学,能展文()(2)数陟得失()(3)时天下日熟()(4)论者举章有干国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不请太守 乃不知有汉B.陈平生之好甚次 无丝竹之乱耳C.朝廷不能复用,卒于家 皆以美于徐公D.以推折权豪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出为武原令,时岁饥,辄开仓縻,活三千余户。4.文中哪句话能表现苏章不徇私情、公正执法的品质?【答案】1.写,撰写 陈述,陈说 凋敝,衰败,衰弱 举荐、推举2.D3.(苏章)外放作了
3、武原县令,当年闹饥荒,就打开官仓赈灾,救活了三千多户人。4.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遂举正其罪。”或“州境知章无私,望风畏肃。”【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句意为:苏章从小就十分博学,善于写作。属:写,撰写;句意为:几次陈述政策得失。陈:陈述,陈说;句意为:当时,天下日益动荡。弊:凋敝,衰败,衰弱;句意为:有评论的人向朝廷举荐苏章有治国之才。举:举荐,推举。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A.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B.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4、句子独立性;C.介词,在/介词,比;D.连词,因为/连词,因为;故选D。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重要词语:出,外放;为,做,担任:时,当时;岁,年:辄,就;活,救活;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选文主要记叙了苏章不徇私情、公正执法一件事:苏章调职去担任冀州刺史,他的一个朋友是冀州的太守。苏章知道他贪污受贿,将要追究他的罪行;这件事产生的影响是:于是冀州境内都知道苏章是个刚正无私的人,纷纷对其敬畏。故
5、可 用 原 句 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 法 也 ”或“州境知章无私,望风畏肃”作答。【参考译文】苏章,字孺文,扶风平陵人。他的八代祖上是苏建,武帝在位时担任右将军.苏章从小就十分博学,善于写作。安帝在位的时候,朝廷荐举贤良方正有学识的人,苏章应对得当,策论高妙,得以任用,(就是选拔年轻干部)担任议郎这一职务。在皇帝面前几次陈述政策得失,发表的言论切中时弊,群臣都认为他十分正直。不久外放作了武原县令,当年是灾年,苏章就打开官仓赈灾,救活了三千多户人。顺帝在位的时候,苏章升职担任了冀州刺史。苏章有老朋友在其属下担任了清河太守,苏章接受任务查证老友的腐败问题。后其得知苏
6、章为其上司,便设宴相请。席间清河太守陈述了二人平生的情谊,并说:“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苏章说:“今日我与你故人叙旧,是私人关系;明日我是冀州刺史办案,要依法办公事。”第二日公堂之上遂将老友拿下,依律治罪。于是冀州境内都知道苏章是个刚正无私的人,纷纷对其敬畏。后来苏章异地交换做并州刺史,上折得罪/当地权贵,因为违反了皇帝的旨意当即被罢免。苏章隐居在乡间,不与官场来往。后来又被朝廷征召为河南尹,不肯前去就职。当时,天下日益动荡,人民多有疾苦,有评论的人向朝廷举荐苏章有治国之才,然而朝廷始终没有任用他,苏章最后在家乡去世。猜押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严光传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稻余姚人也。
7、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茗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候霸与光港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久”光不答,乃投礼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铺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 张 目*视,日:“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久士固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
8、“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目:“朕何如昔时?”对口:“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漱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节选自范晔 后汉书严光传)【注释】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玄 德(x u n):指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迫于典司:限于朝廷的有关制度。自屈语言:请您受委屈过去说话。要领:要 通腰,“领”为脖子。巢父洗耳:传说唐尧让天下于巢父,巢父不受,并认为这句利
9、禄之言弄脏了他的耳朵,特地到颖水边洗耳。1 .解释下列加点词。(1)彼羊裘钓泽中(2)司徒侯霸与光萄日(3)乃张目考视(4)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源焉2 .请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位 至 鼎 足 甚 善 怀 仁 辅 义 天 下 悦 阿 谀 顺 旨 要 领 绝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士固有志,何至相迫乎!(2)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严光是一个怎样的人?5 .结 合 严光传和 鹊桥仙,说说该词表达了陆游怎样的思想感情?鹊桥仙 南宋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10、。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注释】本词写于干道七年(117 1年)十 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 平戎策,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答案】1.通披,穿 向 来 仔 细 命 名2.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3.(1)读书人本各有志,何至于苦苦相逼呢!(2)刘秀又请严光到宫里去,谈论过去交往的旧事,两人在一起相处好多天。4.从严光一次次拒绝刘秀的出仕的邀请,隐居在富春江畔,可见他是不慕名利,志趣高洁的人.从刘秀来访,他“卧不起”,后把脚放在刘秀的身上,可见他狂傲不羁的性格。严光嘴巴说不想当官,但又穿着羊裘在湖中钓鱼,有沽名钓誉之嫌。5.上 阕“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
11、处?”写出了渔夫连卖鱼还怕走近城门,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词人借此词表明了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的品质。下阙“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说严子陵不免有求名之心(或 严光传中的严光不慕名利,清高自许),而我这“无名渔父”比严子陵还要清高,更是对那些沽名钓誉之人的讽刺。同时也表达了北伐计划失败后,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彼羊裘钓泽中:披着羊皮衣服在沼泽中垂钓。被:通“披”,穿。(2)司徒侯霸与光衰旧:司徒侯霸同严光素来有交情。素:向来。(3)乃张目都视
12、:他才睁开眼睛端详着光武帝。熟:仔细。(4)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瀚焉:后人将他钓鱼的地方取名为严陵:赖。名:命名。2.本题考查断句。句子意思为:职位做到宰相,很好。身怀仁爱,辅佐正义,天下就会喜悦,阿谀奉承,顺随旨意,就身首异处。“位至鼎足”说的是官至宰相一事,“甚善”表明态度,故 足 和“善”后可以停顿,后面两个短句结构相似,可 在“悦”后停顿,故本句停顿可划分为: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落实,意译、直译相结合,意译为主”的原则。句中关键字词有:(1)士:读书人。固,本,本来。相迫:苦苦相逼。(2)复:又。论道:谈论。累日:好
13、多天。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 据“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后光武帝前来拜访,“光卧不起”,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却说:“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固有志,何至相迫乎”,他一次次地拒绝刘秀的出仕邀请,隐居在富春江畔,表明严光是个不慕名利,志趣高洁的人;根据光武帝来访,“光卧不起”和后面入宫后“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狂傲不羁的性格;根据光武帝去拜访严光,他却说“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固有志,何至相迫乎”可知他言语中表明自己不愿入仕,但是光武帝寻访他时,后齐国回复道:“有一男子,被羊裘钓泽中。”两相对比不难发现,严光嘴上所说和实际所做并不一致,有沽名钓誉之嫌。5
14、.本题考查诗词情感。陆游这首词表面上是写渔父,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咏怀之作。他写渔父的生活与心情,正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情。上 阕“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同时也表明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的品质;下阕“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
15、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最后两句“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承上阕“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更是对那些沽名钓誉之人的讽刺;但是结合陆游其他诗词可以想到,他心中的爱国至志从未改变,眼前的“渔父”生活自然不是他内心所想,只是怀才不遇的无奈之举,所以本词也表达了北伐计划失败后,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参考译文】: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道,会稽余姚人。严光年轻时就有很高的名声,与光武一同游学。到光武即位时,他改换姓名,躲起来不见光武。皇帝想着他有才德,就派人按他的形貌特征访求
16、他。后来齐国上书说:“有一位男子,披着羊皮衣服在沼泽中垂钓。”皇帝怀疑是严光,就备了可坐乘的小车以及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派使者礼聘严光。使者三次往返以后严光才来。光武帝让严光住在北军,供给他床褥,由太官朝夕进餐。司徒侯霸同严光素来有交情,派人送去书信。派来的人对严光说:“侯公听说先生到来,一心想立刻就来拜访,但迫于职责,所以没有如愿。希望利用天黑的时候,请您受委屈过去说话。”严光没有回答,就丢过去一片竹简给来人,口授回信说:“君房足下:职位做到宰相,很好。身怀仁爱,辅佐正义,天下就会喜悦,阿谀奉承,顺随旨意,就身首异处。”侯霸得到回信,封好呈给皇帝。皇帝笑着说:“狂奴还是从前的样子啊!”皇帝当
17、天就到严光住的客馆。严光躺着不起来,皇帝到他的卧室,摸着严光的腹部说:“唉,子陵,不能帮助我治理国家吗?严光又睡觉不理睬,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睁开眼睛端详着光武帝,说:“从前唐尧道德高尚,但巢父洗耳。士各有志,为什么要逼我呢?”皇帝说:“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顺从吗?”于是登车叹息而去。光武又见严光,谈论过去的事情,谈了许多天。皇帝从容地问严光:“我比起过去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过去稍微胖了一点。”于是接着一同睡觉,严光将脚放在皇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上奏说有客星冒犯帝座很紧急。皇帝笑着说:“我同老友严子陵在一起睡觉了。”光武授予严光谏议大夫一职,严光不接受,于是到富春山种田。后人将他钓
18、鱼的地方取名为严陵源。建武十七年,皇帝又特别召他,他不来。八十岁时,严光在家中去世。皇帝对此表示悼念惋惜,下诏书要郡县蜴给一百万钱、一千斛粮食(给其家人)。猜押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刘恕、字道原,筠州人。恕为学,自历数、地理、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犊,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无以给旨甘,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
19、冬,无寒具。司马光道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节 选 自 宋史刘恕传)【注】刘 恕(1032 1078),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万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阳南侧,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沟壑深险,巍峨壮观。枉道:绕道。(馔(zhudn)饭食。颖:颖州,即今安徽阜阳市。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次道日丹馔为主人礼司马光遇以衣袜及故茵褥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B.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C.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D.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
20、/尽其书而去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刘恕与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宋濂有什么相同之处。【答案】1.准 备 赠 送2.A3.二人都热爱读书,为读书不怕路途之远;二人都勤勉好学,借来的书废寝忘食地抄录;二人都家境贫困,读书不易:二人都安贫乐道、清贫自守,洁身自好。【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具:准备。(2)句意为: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遗:赠送。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
21、以验证。本句句意为: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独闭阁”动宾结构,应 在“阁”后停顿;“昼夜口诵手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应在“抄”后停顿;“留旬日”动宾结构,应在“阁”后停顿。故断句为: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故选A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选文“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回 顾 送东阳马生序中 的“,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可知,二人都热爱读书,为读书不怕路途之远;根据选文 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回顾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22、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知,二人都勤勉好学,借来的书废寝忘食地抄录;根据选文“家素贫,无以给旨甘,一毫不妄取于人”,回 顾 送东阳马生序中 的“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可知,二人都家境贫困,读书不易;根据选文“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和“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回 顾 送东阳马生序中 的“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二人都安贫乐道、清贫自守,洁身自好。【参考译文】:刘恕,字道原,筠州的人。刘恕做学问,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刘恕为 得到书来读,
23、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接近书,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一次他)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路旁有石碑,读上面的字,知道是五代的一位将军,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回去后查验过去的史书,确实如刘恕所说。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时,家里有很多臧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你家的目的,还会耽误我的事情。”于是把这些礼节都去除了。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刘恕家里一向贫困,无法得到美食,但他一点也不随意向别人家索取钱财 从洛南回来,当时正是冬天,家里没有防
24、寒的物品。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他没有得到推辞的机会,勉强接受而告别,等到走到颍州,把物品包裹起来都还给了司马光。猜押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 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徒知密州。司农 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日:“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日:“公姑徐之。”未
25、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选 自 宋史苏轼传)【注】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章指后者。梅圣俞:一般指梅尧臣,北宋官员。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辄能埼其要()(2)朝廷知法害民,罢之()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母程氏亲授以书B.轼上书论界不便C.今出于司农D.朝廷知法害民,罢之不以物喜基真无马耶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3.有人曾评价苏轼“顺境善待别人,逆境善待自己”,请结合本文苏轼事迹,说说他是怎样 做 到“顺境善待别人”的。【答案】1.说出,告诉 废除2.
26、D3.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及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苏轼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面对司农越权造律,他直言进谏,使人民未受其害。【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总是能说出其要点。语:说出,告诉。(2)句意: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废除了它。罢:废除。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以:介词,用/连词,因为;B.其:代词,它/助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C.于:介词,从/介词,至 八D.
27、之:代词,指新法/代词,指齐国军队;故选D。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有人评价苏轼“顺境善待别人,逆境善待自己”,是很有道理的。这篇文章写的是苏轼“顺境善待别人”。文中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王安石变法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其间,常常凭借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来造福百姓,百姓因此生活安定。这说明苏轼关于利用王安石变法中对百姓有利的方面,因势利导,造福于民;“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写王安石开创实施新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不利;“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对于司农的越权造律,苏轼毫
28、不畏惧,直言进谏,使得手实法不久就废除,人民未受其害。【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苏轼)听到古今的成败,总是能说出其要点。嘉祐二年,到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因见到他的文章而)惊喜,(苏轼)参加殿试考中乙科。后来(苏轼)以书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该避开此人,好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朝廷追封(他为)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后,回到朝廷,以判官告院的身份任职。王安石开创实施新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不利。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其间,常常凭借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来造福百姓,百姓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知州。司农实施手实法,不按时实行的人按违
29、反诏令论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诏令的罪名,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法令。”提举官惊恐地说:“请您暂且慢点推行它。”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废除了它。猜押五: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 初进士。授刑部主事久 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日:“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竞辨出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
30、儒竞劝、文教大兴。中官过者,继 宗 遗 以 菱 芙 历 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 日: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口:“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选 自 明史,有删改)【注】:天顺:明英宗年号。下文的“成化”是明宪宗年号。刑部主事:官名。河间:与下文的“嘉兴”都是地名。逸:逃跑。桎梏:脚镣和手铐。王翱:人名。擢:提拔。刚廉孤峭:指性格刚正、廉洁、孤独、冷峻。师儒:教师和儒生。劝:劝学。中官:这里指皇官内的宦官。鳗 荚:菱角和英实,指不值钱的农产品。库金:指国库中的金银。印券:指字据。觐:指入京朝见皇帝。汪直:明宪宗时的太
31、监。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善辨疑谀狱(2)等 兄 弟 鲜(3)文桎梏强部 诣(4)继 宗 遵 以 菱 斐 遗2.下列各项,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我代盗 多塞忠谏之路也(诸 葛 亮 出师表)B.金县在 此人一一为县言所闻(陶 渊 明 桃花源记)C.与我印券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D.汪直欲见之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2)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4.在下面表格的空缺处填写相关的内容。事件概括人物形象杨继宗察出张文非盗(1)(2)关心百姓杨继宗兴社学,礼遇学官(3)杨继宗
32、不给宦官送钱(4)【答案】1.案 件 少,缺 少 往,到 给2.D3.(1)杨继宗经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帮助他们解除。(2)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4.(1)善辨疑狱(2)杨继宗为百姓排忧解难(3)尊师重教(4)清廉正直【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善辨疑狱:善于辨明疑难案件。狱:案件;鲜兄弟:缺少兄弟。鲜:少,缺少;文桎梏诣部:张文身被桎梏前往刑部。诣:往,至U;继宗遗以菱犬:杨继宗只拿菱角、笑实和历书送给他们。遗:给。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以:介词,用/连词,来;B.具
33、:通“俱”全,都/副词,详尽,详细;C.与:动词,给/连词,和;D.之:都是代词,他;故选D。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1)重点词语:时时,常常;集,召集;祛除,解决;(2)重点词语:惟,只有;耳:罢了。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梳理与人物相关的情节,列举事件,抓住文中关键语句理解分析,从而概括人物形象。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善辨疑狱”“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结合事件:
34、杨继宗察出张文非盗,表现出杨继宗断案如神,善辨疑狱;结合文章第二段内容“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可知,杨继宗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可知,杨继宗关心百姓;结合文章第二段内容“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可知杨继宗兴社学,礼遇学官,举办学校,是个知礼、尊师重教的人;结合文章第三段内容,“继宗遗以菱英、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可知,杨继宗不给宦官送钱。结合文章内容“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可知,杨继宗清廉正直。【参考译文】: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
35、士,授官刑部主事。善于辨明疑难案件。河间府捕获了强盗,派遣乡里村民张文、郭礼押送京师,途中强盗逃走。张文对郭礼说道:“我们两个人都应当同死。你母亲年老,又缺少兄弟,用我来代替强盗,希望能保全你母子性命。”郭礼哭泣而谢,听从了张文的安排。张文身被桎梏前往刑部,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终于辨明情况将他释放。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没有人敢有所冒犯。他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总是以宾客之礼接待学官。教师、学者竞相劝
36、勉,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英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说:“钱都在,请给我立下印券。”太监吃惊得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猜押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欧阳修列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日:“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
37、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 乃 为 朋党论以进。其略目:“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君子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盖君子之朋,虽多而不厌故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
38、敢言,面赐立品服。顾侍臣日:“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日: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哥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节 选 自 宋史欧阳修传)【注】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虽有弓弩陷坑在前,将一触即发,而他也会奋不顾身。枉直乖错:是非颠倒、违法曲断的错误。知制诰(z h l z h
39、 i g a o):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晚里号六一居士/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B.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万七百里,高 万 仞(愚公移山)C.故用至民便之/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D.顾侍里日:“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三顾早于草庐之中(出师表)(2)下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最接近的一项是()例:不若分多兵,驻并河内诸堡A.黑人视端容寂(核舟记)B.基真不知马也(马说)C.安陵君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D.再夫吃语(口技)(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4)欧阳修认为文
40、章和政事各有什么作用?你如何看待他的为政之道?请说说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DC(2)A(3)我所说的宽是不做苛刻急迫的事,简是不做繁杂琐碎扰民的事罢了。(4)作用: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欧阳修的为政之道。这是一种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为政理念,这是儒家“仁政”的体现。欧阳修:认真负责:从贬夷陵阅读案卷后,为官处政认真谨慎,不敢疏忽;关爱百姓:历数郡为官,治政宽简而不扰,给百姓便利;敢于直言:朋党之论起,修 乃 为 朋党论以进,论事切直;深谋远虑:提出不废麟州,禁地废田与民耕,考虑长远,收效很好。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解析】(1)A.更
41、:更改/还;B.方:当时/方圆;C.所: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D.臣:臣子/我;故选C o(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其”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其”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例句:不如从那里分出一部分兵力,驻扎黄河附近的各堡寨中;其:代词,那。A.句意:那个人视线端正,脸色平静。其:代词,那;B.句意:大概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呀!其:表示感叹;C.句意: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啊!其:表示强调,一定;D.句意:她的丈夫说着梦话。其:代词,她的;故选Ao(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
42、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谓,说;为,做;苛急,形容词用作名词,苛刻急迫的事;为,做:繁碎,繁杂琐碎的事;耳,罢了。(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从第一段“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可知,“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是欧阳修的为政之道,即用文章修养身心,了解政事后帮助他人;联系第一段结尾处“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可知,欧阳修强调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为政理念,是儒家“仁政”的体现,其根本是“以民为本”,注重民生,使百姓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从第一段“天资刚劲
43、,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中可知,欧阳修明知有埋伏还会毫无顾忌的揭发,可见他见义勇为;从第一段“方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中可知,欧阳修被贬夷陵,在阅读案卷后,为官处政认真谨慎,不敢疏忽,可见他认真负责:从第一段“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中可知,欧阳修为政“宽简”,不扰乱百姓正常的生活,可见他关爱百姓;从 第 二 段“修 乃 为 朋党论以进”“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而赐五品服”中可知,他敢于直言;从第三段“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中可知,他深谋远虑。【参考译
44、文】: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知道前方有埋伏,也毫无顾忌地揭发它。他仕途不顺,被放逐了很多次,志向气节仍然同以前一样。当他被贬到夷陵时,没有方法来消磨时光,因此取来旧的案例反复查看,发现冤假错案数不胜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这是荒凉偏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情况本来可以知道了。”从此,遇事不敢疏忽。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只说政事,(欧阳修)说文章只能用来自己修身养性,而政事是可以用来帮别人的。凡是他治理过的几个郡,看不到严厉的措施,也不求声誉,宽容简朴而不扰民,因此他来到的地方人民生活便利。有人问:“治理
45、政事宽容简朴,而办公没有松懈,这是为什么呢?”回答是:“以放纵为宽容,以忽略为简朴,那么政事就会荒废,人民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我所说的宽是不做苛刻急迫的事,简是不做繁杂琐碎扰民的事罢了。”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 为“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 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在文中他议论道:“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我以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只有君子才有。君子他们所恪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节操,这就是君子之朋党不厌多的缘故啊。所以作为一国之君,应当摒退小人的伪朋党,
46、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啊?”做同修起居注后,进任知制诰。按惯例,对这个官职必须先考试而后才能任命,仁宗了解欧阳修,诏令特意授予他。他奉命出使河东。从对西部用兵以来,主谋划的人打算放弃麟州,以减少运送军粮。欧阳修说:“麟州是个天然险要之地,不可以放弃,如果放弃它,那就使黄河以东的郡县受到震动,百姓都不能安居了。不如从那里分出一部分兵力,驻扎黄河附近的各堡寨中,这样,遇到情势急迫就能接受援助,而在平时可以节省物资的运输,这在策略上是
47、有利的。”因此麟州得以保存下来。欧阳修又进言道:“忻县、代县、舒岚县禁地很多,田野荒芜,希望让农民去耕种这些田地,不然,将被敌人侵占。”朝廷将这个意见发交给有关的官员讨论,过了很久才同意实行,每年收获粟谷数百万斛。凡是河东地区,赋税征派过重百姓负担不了的,他奏请朝廷作门咸免,这样的事情有十几件。猜押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王缓,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羊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级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辄
48、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理也。有谏之者,级日:“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 兴 写 石竹图,明旦访苏人赠之,则估客也。客以红鼓旋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级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级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级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缓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缎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通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节 选 自 明史列传)【注】楮(chti):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微 艇(qu shu):一种毯子。1.下列句中
49、加点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坐累戍朔州(因犯罪)B.动以古人自期(要求)C.虽豪贵人勿顾也(拜访)D.我画直遵黔公不可(赠送)2.下列句中的“其”与“明旦访茶人赠之”中 的 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不林 B.不真无马邪C.安陵君基许寡人 D.恐前后受基敌3.翻译句子(1)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2)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缓颔之而已。4.文中的王级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其特点。【答案】1.C2.A3.(1)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处理的事情,小(不重要)的事情像这样,重要的事情将要 怎 么(处理)呢?(2)沐晟跑过来赶上王级,果然用作画的事来请求王级,王级对他点
50、头罢了。4.博学多才(善于书画);率性而为;不图金钱:不畏权贵;清高耿直,不随流 俗(高介绝俗)。(答对三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C.句意:即使是富豪和地位尊贵的人他也不顾忌。顾:顾忌;故选Co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明旦访其人赠之”中的“其”是代词,“那”的意思。A淇:代 词,那;B.其: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C.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D.其:代词,它们的;故选Ao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