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阅读(二)-202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终极押题预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比阅读(二)-202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终极押题预测(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终极押题预测对比阅读(二)猜押一: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中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操疑质理,俯身倾耳以 请:再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悔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募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
2、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 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 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广,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土,虽有子羔、原宪 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详细。探究、考查。庶几:差不多。 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勉:勤勉,努力。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又周无硕师名人与游患:(2)援疑质理援:(3)更遇其叱咄或:(4)若既不出户户:2 .翻译下面的句子。(1)尝趋百里外,从
3、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3 .请对甲文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4 .【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有何异同?【答案】1 .苦于、担心提出有时大门2 . (1)(我)曾经赶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2)也仍要广泛的学习并详细考究,这样可以与古人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3 .甲文第二段画线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同舍生的衣着光鲜和自己的编袍敝衣作对比, 突出了自己专注与学习的品质。4 .相同点:都告诉人们读书要虚心求教。不同点:甲文突出了虚心求教;乙文还强调了与 别人共同讨论的必要。【解析】
4、1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 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 实词。(1)句意: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患:苦于、担心。(2)句意: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提出。(3)句意:有时遭到他的训斥。或:有时。(4)句意:如果又不出门去。户:大门。2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 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1)尝,曾经。趋:快步走。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执,拿;叩问, 请教。(2)审
5、:详细。审问:详细考究。稽:探窕,考察。以:以便。是非:正确与错误。3 .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的分析。甲文中,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惮然若神人;余则缁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是对比手法,描写 了作者在穿戴上与同学的巨大差异,通过对比,表现了宋濂读书的清贫艰苦,和以读书为乐、 专注学习的高尚情操。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 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共同之处有:从【甲】文中的“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和【乙】文中的“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6、及“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可知,两篇文 章都提到了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不同之处:从【甲】文”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以看出这是从求学的艰难和老 师的严厉角度来谈如何面对求学的问题,突出了虚心求教;从【乙】文“人之为学,不日进 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土,虽有子羔、原 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可知,求学必须天天进步,勤思考,做学问还要多与人研讨交流不 断进步。【参考译文】:【甲】: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 曾往百里之外,
7、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 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 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 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 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 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 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乙】:一个人做学
8、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如果没 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 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 (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 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 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 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 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
9、该以此勉励自己吗?猜押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敦颐字发叔,道州营道人。分为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 人惊日:“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 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 官去,日:“如此
10、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勉。【注】法:按照法律。手版:即笏(hu)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仕:指做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A.遂与外人间隔 处无敌国外患者中通处直B.陶后野有闻芳草舞美,落英缤纷数见不肆C.香年益清可年观而不可亵玩焉源年流长D.可爱者暮蕃世人暮爱牡丹不求甚解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 .爱莲说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4 .君子如莲,结合语段(乙),说说周敦颐的“君子”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I. D2 .我只喜爱莲花
11、,(因为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被玷污,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或我只是喜欢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却不显得妖媚。3 .作者认为“菊花”耐寒,象征隐土;牡丹富丽堂皇,象征富贵;用菊花正面衬托君子不 消极避世,始终保持高洁正直的操守;用牡丹从反面衬托出像莲花一样的君子能在污浊的环 境中守志不移、洁身自好。4 .周敦颐确实如“莲” 一样,是一个具有高尚情操,德才兼备的“君子”。一方面他才能 过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另一方面他刚正不阿,为人正直,据理力争,宁可弃官不做也要 依法行事,表现出不慕名利的高尚品质。【解析】1.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现象的把握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
12、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 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外:外面/在国外/外面。此项意思不全相同;B.鲜:少/鲜嫩/新奇。此项意思都不相同:C.远:远播/在远处/遥远,距离长。此项意思都不相同;D.甚:很/很/很。此项意思都相同;故选B。2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 顺。句中重点词有:独,只: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 美丽而不端庄。3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作答本题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分析文章的主旨,了解衬托写法的作用。本文从
13、始至终以“菊 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 值得品味。本文章法极为严密。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总提,为下 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接下来,先以陶渊 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 一语道出作者心意,这就是入题了。 循此继进,自然说到莲的种种可贵之处。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净植”几句,在 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则总括莲的品格。莲既有此品格,菊和牡丹又如何呢?由此又引申出一层新意:“菊, 花之隐逸者
14、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三者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 义。到篇末,作者再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 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 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即爱君子之德一一这是本文的主旨。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语段(一)表达了周敦颂对于莲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对于君子之风的追求。他追求的是高尚 情操与德才兼备。语段(二)中“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体现了他高超的才能。“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表现了他的刚
15、正不阿,宁肯丢官也要依法行事,表现了他不慕名利的品质,这些行为都体现了他确实如莲 花一样,志洁行廉,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君子。【参考译文】:【甲】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 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 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 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 去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
16、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周敦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 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 上啊! ”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 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辩,周敦颐一个人和他 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宫而去,说:“像这样的人还能做官吗, 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这样的事。“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猜押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7、【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上谓侍臣日:“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侍臣日:“有之。” 上目:“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18、吏受脉抵法力 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 异于彼胡之可笑邪! ”魏征日:“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 孔子日:,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目:“然。朕与公辈宜戮力 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贾(gU)胡:胡商。受豚抵法:受贿犯法。豚(qiu):贿赂。抵:触犯。徇: 顺从。庶:表示可能或期望。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时时而回进间 (2)王之旅甚矣蔽:(3)上厚侍臣曰谓: (4)人有好忘拿者: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3 .【甲】文邹忌以闺房小语类
19、比,使齐国达到了 ”的盛况;【乙】文中魏征 以“”和“”两个事例,劝谏太宗要节制欲望,避免被他人所讥笑。(用原文中句子填空)4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齐威王和唐太宗从臣子的婉谏中分别悟出了什么警示(道理)?【答案】1 . (1)间或、偶然 (2)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3)对(某人)说(4)的人2 . (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我和你们应该同心合力地互相帮助。3 .皆朝于齐 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4 .【甲】文从乃下令(三赏)中,可看出齐威王悟出了自己要广开言路,改革弊政。【乙】文唐太宗从胡商的可笑行为中,悟出了臣子不
20、可贪赃枉法,自己(帝王)不可放纵贪 欲;从“搬家忘妻”和“桀、纣忘己”中,悟出了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解析】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类活用等特殊情况。(1)句意: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间”意思是间或、偶然。(2)句意: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蔽”意思是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3)句意:皇上(李世民)对侍臣说。“谓”意思是对(某人)说。(4)句意:有个健忘的人。“者”意思是的人。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赋分点:(1) “面刺”,当面指责:“寡人”,我;“过”,过错。(2) “朕”,我;“宜”,应该;“戮力
21、”,合力:“辅”,帮助。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根据具体内容作答。依据原文“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可知,邹忌进谏的结果是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都到齐国来朝见,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因此此空答案可提取原 句为“皆朝于齐。”依据原文“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可知,魏征例举了 鲁哀公与孔子的对话,说有个健忘的人,搬家而遗忘了妻子,孔子说还有健忘得更严重的, 桀、纣把自己都忘了的事例。因此此空答案可提取原句为“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又 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4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事例进行评价探究
22、的能力。甲文在邹忌的婉谏中,齐威王也感受到了被蒙蔽的现状,因此他决定“面刺寡人之过”“上 书谏寡人”“谤讥于市朝”均给予赏赐,他感悟到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 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唐太宗认为胡商的行为得出自己的认知,“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赚抵法,与 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他认为有的官员因贪赃受贿而触犯法律丧 命,有的皇帝因追求无限制的欲望而亡国的,与那个胡商的可笑行为没有两样因此臣子不可 贪赃枉法,自己(帝王)不可放纵贪欲;从魏征“搬家忘妻”和“桀、纣忘己”的进谏中, 得出“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的感悟,悟出自己应该和群臣
23、同心合力地互 相帮助,才能避免为他人所讥笑。【参考译文】:【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 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 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 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 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 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 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
24、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 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一年以后, 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 见(齐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乙】皇上(李世民)对侍臣说:“我听说西域有个胡族的商人得到了宝珠,就剖开肚皮藏在 里面,真有这回事吗? ”侍臣回答道:“有这回事”。皇上说:“人们都知道这个商人爱惜 宝珠而不爱惜身体,但有的官员因贪赃受贿而触犯法律(丧命),和有的皇帝因追求无限制 的欲望而亡国的,与那个胡商的可笑行为有什么两样呢? 魏征说: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
25、有个健忘的人,搬家而遗忘了妻子。孔子说:还有健忘得更严重的呢:桀、纣把自己 都忘了。也和这个事是一样阿。”皇上说“是啊,我和你们应该同心合力地互相帮助,希望能够避免为他人所讥笑啊!”猜押四: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谈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日:“是当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今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乙】赵广
26、,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吏。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 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 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陆游老学庵笔记)【注】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金兵。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岂不不大丈夫哉(2)是常得为大丈夫乎(3)往之女家(4)以顺为无者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胁以白刃/以中有足乐者8
27、.广毅然帮以实不能画/蒙群以军中多务C.跑广平生实用左手/执策画临之D.贼用其善画/用寡人之耳者4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5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1)【甲】文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与大丈夫之道进行对比:【乙】 文中最能体现赵广绘画水平高超的句子是“.(2)【甲】文中,孟子关于“大丈夫”的标准什么?【乙】文赵广身上印证的是哪一条? 请用原文回答。【答案】1. (1)真正,确实 (2)怎么,哪里 (3)同“汝”,你 (4)准则,标准2. (1)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2)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
28、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3. B4. 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5. (1)妾妇之道几能乱真(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赵广身上印证的是“威武不能屈”【解析】1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如果是课内文言词语的考查,结合已学过的课本中的文 言文的词汇作答,如果遇到陌生文言实词,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 推断。(1)句意: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诚:真正,确实。(2)句意: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焉:怎么,哪里。(3)句意: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女:同“汝”,你。(4)句意:以顺从为做人原
29、则的。正:准则,标准。2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逐字对译,直译、意译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补充省 略成分,关键词语的翻译等。重点词语:(1)熄:停息。(2)淫:使惑乱、迷惑;移:使移动、动摇。屈:使屈服。3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及词类活用。A.介词,用/介词,因为;B.都是动词,推脱;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D.动词,听说/使动用法,使听到;故选B。4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本句大意为“常常让赵广在身边伺候,时间长了赵广就擅长画画了, 他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久之”意思是“时间长了”,表示时间,其前断 开;“尤工作马”前面省略了主语“赵广”,“几能乱真”是对赵广“尤工
30、作马”的具体描 述。故断句为“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5 .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一空:根据甲文中的“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提炼“妾妇之道”。第二空:根据乙文中的“尤工作马,几能乱真”提炼“几能乱真”。(2)第一问: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甲文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可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第二问: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乙文中的“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 右手拇指遣去”可知赵广面对金兵的威胁,毫不屈服,拒绝为他们作画,印证了 “威武不能 屈”。【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
31、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 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 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 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 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 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 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
32、丈夫。”【乙】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常常让赵广在身 边伺候,时间长了赵广就擅长画画了,他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建炎年间,大 宋被金军攻破(赵广被抓住)。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毅然推辞说 不能画,那些金兵用刀子威胁(他),(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 打发他离开。而赵广一直都是用左手作画的。平定叛乱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土。猜押五: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
33、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日:“牯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 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呜呼! 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 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顾然已有 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虽对
34、入主.必同而后言, 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注释】顽然:高大的样子。公辅:三公首辅。徇:追求。假:看待、对待。人 主:君主。毁誉:毁谤和称赞。1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肉食者谋之不误而合B.衣食所家居家思危C.公问其故一见如故D. 一鼓作气旗鼓相当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小惠未遍,民弗从也。3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的影响,由此可见其眼光的短浅。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C.文中的对话描写
35、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4.对乙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是()A.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B.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C.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D.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5.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答案】1. A2 .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3 . A4 . C5 .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公为布衣,则顽然已有
36、公辅之望。”可以看出曹刿和 乐全出生平民百姓,但都忧心国事。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以及“虽对人 主,必同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看出两人智勇 双全,勇于担当。忠君爱国的共同点。【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均为“谋划、商量”;B.安身立命/安全,安定;C.原因/老朋友;D.名词作动词,击鼓/名词,战鼓;故选Ao2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 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 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 异义
37、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 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谋:谋划、考虑;间:参与。(2)惠:恩惠,好处;遍:一作“褊”,遍及,普遍;弗:不;从:听从。3 .本题考查文本理解。A. “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的表述错误;根据曹刿“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小信未 孚,神弗福也”的论断,可知鲁庄公对于这些也只是流于形式,并不是真正重视。故选A。4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应该看语句有无标志性词语,另外在文言 文中,排比、对偶等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讲究对称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
38、色,这些特 征也为我们断句提供了依据。还可结合句子意思来断句。画线句句意:从年轻时做官,到老了退休,不曾用言语屈从奉承过别人,用奴颜媚色阿 谀过别人。“自少出仕至老而归”中“自少”是状语,修饰“出仕”,不能断开;“至老”是状语, 修饰“归”,“而”是连词,表承接关系,连接“归”,不能断开;故排除B、D项。“以言徇物中“以言”是状语,修饰“徇物”,不能断开;故排除A项。故选C5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需结合文章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分析概括作答。结合甲文中乡人的话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可知,曹刿是一个平民百姓,却能在 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勇敢有责任感有担当;从曹刿的回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9、” 中可知,曹刿为国家献计献策,有智慧,深谋远虑。结合乙文中“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顽然已有公辅之望”可知,乐全先生还是一介 布衣时,就已经很想很乐意为国家效力,爱国有担当;从“虽对人主,必同而后言,毁 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中可知,乐全先生忠君正直,始终如O综上可知,两人都智勇双全,忠君爱国,有责任感有担当。据此作答。【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位高禄厚的人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位高 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 战?
40、”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 大臣。”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 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 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 “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
41、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 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 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乙】唉,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他们在言语方面并非没有功 力,在政事文学方面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然而一旦面临大事,很少有人不忘记自己 的秉性,甚至失去平日所坚持的信仰,这些人的气度是狭小的。张公还是一介平民的时候,就有了朝中三公辅相一样的极高声望。从年轻时做官,到老了退休,不曾用言语屈 从奉承过别人,用奴颜媚色阿谀过别人。即使面对皇帝,也一定要考虑再三后才发言。 毁谤和赞誉改
42、变不了他,名利得失一样坦然面对,真正是孔子所说的用道义侍奉君王的 大臣。猜押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耳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呼之,日:“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乙】诗目:“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 陛下秉四海之众,曾甘柱干之固
43、守闻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 日:“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教小苧, 无求备,以博聚英俊。(节选自汉书)【注释】秉:执掌。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殆:大概。中人:中等资质的人。 英俊:杰出人物。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耳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执策而强之()(3)曾。柱干之固守于四境()(4)赦小过()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加伯乐不常有执策加临之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策之不以其道以博聚英俊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44、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 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4 .【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答案】1. (1)犹,尚且 (2)面对 (3)同“无”,没有 (4)过错2. C3. (1)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杨之 间,不以千里马著称。(2)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4. 两文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甲】文告诉我们应善于发现人才,【乙】文告诉我们应采 取措施,选拔人才,因此人们耍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解析】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
45、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且,犹,尚且:(2)句意: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临,面对;(3)句意: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亡,同“无”,没有;(4)句意:赦免小的过错。过,过错。2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 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B.表示加强诘问语气/恐怕,表推测语气;C.代词,它,指千里马/代词,它,指千里马;D.介词,按照/连词,表目的,来;故选Co3 .文言文翻译有直
46、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 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1) “故(所以)”“虽(即使)”“祗(同祇,只,仅)”“奴隶人(奴仆)”“骈 (本义指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槽杨(马槽)”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 饰;(2) “美(好)” “善(善于)”“明(圣明)”“士(人才)”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 一定要解释准确。4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 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
47、关的语句,得出答案。由甲文“千 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可知,社会上有很多人才,我们 应善于发现人才,识别人才,做人才的伯乐。由乙文“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 “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可知,统治者应采取措 施,招贤纳士,善待人才,从而广聚英才。【参考译文】:【甲】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 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杨之间,不以千里马 著称。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 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 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