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三校2022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三校2022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 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 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6 分,共 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由生产者、II、ni和w 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过程D.过程以CO2的形式
2、进行,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2.关于植物的向光生长,Hasegawa等人重复了温特的实验,发现用物理化学法测定燕麦胚芽鞘两侧扩散的生长素含量并没有区别。经过层析分析,发现琼脂块中至少有两种抑制物。据他们的实验,下列结论最可能错误的是()A.两种抑制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B.向光一侧的抑制物活性高于背光一侧C.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大于向光一侧D.向光一侧的生长抑制物比背光一侧多3.“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根据这一观点和生态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植玉米的田中栽种大豆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B.雾霾天气影响环境温度、光照时间等,可导致种群数量减少C.某有翅昆虫种
3、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一定不利于其生存D.丹顶鹤雌雄双双起舞的行为信息有利于维持种群的繁衍4.2019年 12月 3 0 日,“基因编辑婴儿”案在深圳市-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由于对人类胚胎CCR5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如改变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对),将编辑后的胚胎植入母体诞下一对可免疫艾滋病的双胞胎女婴而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CCR5基因的表达产物:CCR5蛋白是HIV病毒进入人体T 细胞的主要受体之一。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A.人体T 细胞中有CCR5基因,成熟红细胞中不含CCR5基因B.对 CCR5基因进行“编辑”用到的限制酶可通过基因表达获得C.编辑胚胎发育过程中,D N A 聚合酶和R
4、N A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 N A 上D.一条染色体上的CCR5基因被编辑后,该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无法与其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自然状态下的群落演替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D.野生动植物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6.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 H 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D
5、.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 小题7.(9分)图 1为兴趣小组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图 2为该小组探究某种南瓜矮生突变体属于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还是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4 8 时间(d)图 1图 2(1)为得到某浓度生长素处理的实验数据,需要测量每个葡萄茎段 长度,并由此计算出生长量,而且需要取每组多个葡萄茎段生长量的平均量作为该组的实验结果,这 样 做 的 目 的 是 为 了.(2)若选用带顶芽的葡萄茎段作实验材料,要对其进行 处理。(3)图 1实验设计存在缺陷,还应增
6、加 组,该 组 实 验 的 处 理 是。(4)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正常南瓜茎生长有 作用。喷 施 生 长 素 (填“能”或“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至正常,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属于 突变体。8.(10分)营养缺陷型菌株就是在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后,微生物细胞代谢调节机制中的某些酶被破坏,使代谢过程中的某些合成反应不能进行的菌株。这种菌株能积累正常菌株不能积累的某些代谢中间产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料产物。以下是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火菌的丝绒布经诱变处待测培养皿丝绒布短的菌液 吸附菌体揭起丝绒布(1)过 程 的 接 种 方 法 为,与基本培养基(只含碳
7、源、无机盐、水)相比,待测培养皿中特有的成分有 O(2)进行过程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原因是 0 从 培养基上获得相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采 用 影 印 法 培 养 的 优 点 是(3)为了进一步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实验人员进行了如下操作:用 接 种 针 挑 取(填“菌落A”或“菌落B”)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2 8 c 振荡培养12 天后,离心,取沉淀物用 洗涤3 次,并制成菌悬液。吸取1mL菌悬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倾 注 15mL融化并冷却至4 5 s 50的基本培养基,待其冷凝后用记号笔在皿底划分五个区域,标记为A、B、C、D、E。在划分的五个区域
8、上放入少量分组的氨基酸粉末(如下表所示),经培养后,观察生长圈出现的区域,从而确定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组别所含氨基酸A组氨酸苏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B精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C酪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色氨酸丙氨酸D甘氨酸天冬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丝氨酸E半胱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在上述鉴定实验中,发现在培养基A、D 区域出现生长圈,说 明 该 营 养 缺 陷 型 菌 株 属 于。9.(10分)类病斑突变体是一类在没有外界病原菌侵染情况下,局部组织自发形成坏死斑的突变体,坏死斑的产生基本不影响植株生长,反而会增强植株对病原菌抗性。(1)将某野生型粳稻品种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获得类
9、病斑突变体,收获突变体种子,在温室内种植,随着叶片发育逐渐出现病斑直至布满叶片,收获种子,连续多年种植,其叶片均产生类病斑,表明该类病斑表型可以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产生的Fi植株表型均一致,且 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l o 表明突变体的类病斑表型受常染色体上的 控制。(3)对 F2群体中148个隐性单株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进行序列分析,发 现 1 号染色体上A 基因的非模板链
10、发生了单碱基突变,如下图所示,据此推测突变体出现类病斑的原因是:O(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起始密码子;CAA:谷氨酰胺;GAA:谷氨酸;CUU:亮氨酸;UAA:终止密码子;AUU:异亮氨酸)野生型;A T G.C A A G A A A C A突变体:A T G.C A A T A A A C A个 个1 号碱基 271号碱基(4)进一步实验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类病斑突变体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均有所提高。提取细胞中的总RNA,在_ _ _ _ _ _ _ _ _ _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然后以防御反应相关基因P1、P2、P 3的特有序列作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1、 进行定量PCR,检测这三种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推测突变体抗性提高的原因是 o相对表达量U。野生型突变体基因P1基因P2基因P310.(10分)科学家为了提高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aco酶对CO2的亲和力,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改造Rubisco酶基因,从而显著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1)PCR定点突变技术属于(填“基因工程”或“蛋白质工程”)。可利用定点突变的DNA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植物细胞,还需用到植物细胞工程中的 技术,才能最终获得转基因植物。(2)PCR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
12、 o 利 用 PCR技术扩增,若将一个目的基因复制10次,则需要在缓冲液中至少加入_ _ _个引物。(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 在 受 体 细 胞 内 维 持 稳 定 和 表 达 的 过 程 称 为。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培育的该转基因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并未明显增大,可能的原因是 o(4)另有一些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经培育获得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一A.选择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这种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B.采 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细胞内是否成功表达C
13、.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小鼠细胞表达,说明遗传密码在不同种生物中可以通用D.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克隆),可以获得多个具有外源基因的后代1 1.(15分)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寒冷条件下其产量降低,科研人员推测这可能与植物体内的一种酶(RuBisco)的含量有关。为探究其含量与低温(14C)胁迫下玉米产量的关系,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玉米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首先获得目的基因RAP1(编码RuBisc。大小亚基组装的分子伴侣)和 LSSS(编 码 RuBisc。的大小亚基),再利用 酶将目的基因分别与 结合,并用 法导入普通玉米中,获得转基因玉米。(2)在实验中(如图),图 1 应
14、使用_ _ _ _ _ _ _ 玉米,与转基因玉米(图 2、3、4)一起在25C的温度下生长了三周,然后将温度降低到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长两周,然后又升高到25。(3)描述上图所示实验结果:;为使实验严谨,应补充一组对照,具体处理是:。(4)此外科研人员还对株高、干重及叶面积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RuBisco可能是通过影响叶面积的大小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进而影响产量的。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还需要 0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6 分,共 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答案解析】本题以“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
1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明辨图示中的数字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I w 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进而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判断。【题目详解】图中n、in和w 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由生产者、n 和m 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A 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过程固定的能量,B 错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过程,C 错误;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和由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均以C C h 的形式进行,碳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过程 都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正确。2、C【
16、答案解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理:(1)均匀光照或无光:尖端产生生长素一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分布均匀一生长均匀一直立生长。(2)单侧光一尖端T影响生长素运输一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一生长不均匀(背光侧快)一向光弯曲。【题目详解】A、由于在琼脂块中至少有两种抑制物,所以这两种抑制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A 正确;B、向光一侧的抑制物活性高于背光一侧,则向光侧生长速度比背光侧慢,所以会出现向光弯曲生长,B 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植物向光性不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可能与生长抑制物的分布和含量有关,且向光侧抑制物多于背光侧,C 错误;D、向光一侧的生长抑制物比背光一侧多,则向光侧生长速度比背光侧慢
17、,植物会向光弯曲生长,D 正确。故选C.【答案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抓住题干信息“侧扩散的生长素含量并没有区别,发现琼脂块中至少有两种抑制物”,结合教材中分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理进行解释即可。3、C【答案解析】雾霾污染使生物多样性丧失,具体表现在:雾霾污染因其持续性的特点,则更易造成生物体重金属元素的富集,铅镉汞等重金属即使在浓度很低时也会对生物产生较强的遗传毒性,对 生 物 D N A 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并随着基因的世代传递导致整个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引发种群规模的缩小乃至灭绝。【题目详解】A、在垂直结构上,玉米较高,大豆较矮,种植玉米的田中栽种大豆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A 正确;B、
18、雾霾天气影响环境温度、光照时间、p H 值等条件,从而破坏物种的生育与繁殖环境,导致种群数量的减少甚至物种灭绝,B 正确;C、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不一定不利于其生存,如果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类型却能生存下来,C错误;D、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属于行为信息,有利于维持种群的繁衍,D 正确。故选C。4、D【答案解析】1、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是D N A,其侵染T 细胞时,需要先以RNA为模板合成DNA,DNA再整合到人体的染色体中。2、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精准改变目标DNA序列的技术,其原理是使基因发生定向突变。3、(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19、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2)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3)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题目详解】A、人体T 细胞中有CCR5基因,而且表达出CCR5蛋白,成熟红细胞中不含细胞核,不含CCR5基因,A 正确;B、对 CCR5基因进行“编辑”改变目标DNA序列的技术,用到的限制酶和DNA连接酶,限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需要通过基因表达获得,B 正确;C、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转录需要RNA聚合酶,而两者的模板都是D N A,说
20、明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C 正确;D、一条染色体上的CCR5基因被编辑改变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对,形成等位基因,并没有改变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该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与其同源染色体依然能进行联会,D 错误。故选D。5、D【答案解析】1、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理性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自觉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的行为和习惯。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
21、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题目详解】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导致多种生物的出现,因而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 正确;B、自然状态下的群落演替使生态系统结构更复杂,生物多样性增加,B 正确;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等,C正确;D、野
22、生动植物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 错误。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生物多样性内涵的理解以及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掌握。6、B【答案解析】制作果酒的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制作酸奶的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繁殖,制作果醋的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养型;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题目详解】乳酸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其发酵会受到抑制,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
23、过程中,应一致处于密闭状态,否则会导致发酵失败,A 错误;家庭制作果酒、果醋与腐乳过程中所用的菌种均来源于自然环境,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因此均不是纯种发酵,B 正确;果醋制作过程中,醋酸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 H 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与酒精,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 H 逐渐降低,因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溶液的p H 都是逐渐降低,C 错误;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参与腐乳发酵,D 错误。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 小题7、处理前后侧芽 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的误
24、差 去除顶芽 空白对照 用等量的蒸储水代替生长素溶液进行实验 促进或抑制作用(或两重性)不能 激素不敏感型【答案解析】1、分析图1:a、b、c 三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相比较,b、c 浓度的侧芽生长速度比空白对照组快,即具有促进作用,a 浓度的生长速度比空白对照组慢,即具有抑制作用.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可知,a 浓度最高。2、题干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酸能促进细胞伸长,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为了实验结果更加准确,还需遵循平行重复原则。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p H,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可通过测量胚芽鞘的长度来判断。【题目详解】(1)为得到某浓度生长素处
25、理后的实验数据,需要测量每个葡萄茎段处理前后侧芽长度,并计算出生长量;而且需要取每组多个葡萄茎段生长量的平均值作为该组的实验结果,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的误差。(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b、c 三种不同浓度的NAA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而顶芽能产生生长素,因此用带顶芽的葡萄茎段实验时,要去除顶芽,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造成影响,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图 1 实验设计存在缺陷,还应增加空白对照组,该组实验的处理是用等量的蒸储水代替生长素溶液进行实验。(4)图 2 正常南瓜茎伸长量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说明生长素对正常南瓜茎生长有两重性;喷施生长素不能使矮生南瓜
26、的茎恢复至正常,说明激素对矮生南瓜的茎不起作用,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答案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掌握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能根据曲线图中信息判断浓度高低;明确探究实验的目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实验中的相关操作,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8、稀释涂布平板法 氨基酸 防止将特定营养成分带入培养基 完全 同种菌株的接种位置相同 菌落A无菌水 天冬氨酸缺陷型【答案解析】分析题图:图中首先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然后运用“影印法”将菌种接种到两种培养基中: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氨基
27、酸缺陷型菌株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中能够生长,据此可以选择出氨基酸缺陷型菌株。【题目详解】(1)根据过程培养的效果图可以判断,该过程所采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图示为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据此可知:与基本培养基(只含碳源、无机盐、水)相 比,待测培养皿中的特有的成分有氨基酸。(2)为了防止将特定营养成分带入培养基,进行过程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氨基酸缺陷型菌株只能在完全培养基或补充了相应的氨基酸的基本培养基中生长,因此应从题图中完全培养基上获得相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采用影印法培养的优点是同种菌株的接种位置相同。(3)为了进一步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
28、陷型菌株的鉴定,结合对(2)的分析可知:用接种针挑取菌落A 接种并培养;离心后菌株存在于沉淀物中,为了防止杂菌污染,需取沉淀物用无菌水洗涤3 次,并制成菌悬液。表中信息显示:A、D 区域含有、其它区域不含有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而实验结果只有A、D 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该营养缺陷型菌株属于天冬氨酸缺陷型。【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确定该菌种的筛选过程,同时能够根据表格信息确实菌体缺陷的氨基酸种类,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9、诱变 稳定遗传 正、反交 1 对隐性基因 野生型植株 非模板链的G 变为T,使密码子由GAA变为 U A A,翻译提前终
29、止,合成的多肽链变短 逆转录 引物 A 基因的突变提高了防御基因的表达【答案解析】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正、反交产生的明植株表型均一致,且 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说明野生型为显性,突变型为隐性。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相对应的RNA分子。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 R N 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题目详解】(1)诱变可以提高突变的频率,将某野生型粳稻品种用甲基磺酸乙酯(E M S)诱变获得类病斑突变体,
30、收获突变体种子。连续多年种植,其叶片均产生类病斑,没有出现性状分离,表明该类病斑表型可以稳定遗传。(2)若突变体的类病斑表型受常染色体上的1对隐性基因控制,与性别无关,因此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正、反交产生的 F1植株表型均一致,且 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3)图中的序列为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序列,因此是对F2群体中148个隐性单株(突变体)和野生型植株进行序列分析,发 现 1 号染色体上A 基因的非模板链发生了单碱基突变,如题图所示,据此推测突变体出现类病斑的原因是:非模板链的G 变为T,使密码子由GAA(谷氨酸)变为UAA(终止密码子),翻译提前终止,合成的多肽链变短。(4)R
31、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然后以防御反应相关基因P l、P2、P3的特有序列作引物进行定量PCR,检测这三种基因的表达量。从图中可知,突变体的P l、P2、P3表达量均明显提高,推测突变体抗性提高的原因是A基因的突变提高了防御基因的表达。【答案点睛】本题以图形和文字信息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基因突变及基因表达的理解和应用,学生要有一定的文字信息处理能力。10、蛋白质工程 农杆菌转化法 植物组织培养 DNA双链复制 2-2 转化 所转的基因未成功导入或导入的基因未能准确表达 B【答案解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 用 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32、(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 原 一 抗 体 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
33、等。【题目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改造Rubisco酶基因可知,PCR定点突变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转基因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PCR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利用PCR技术扩增,若将一个目的基因复制10次,则需要在缓冲液中至少加入2-2个引物。(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培育的该转基因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并未明显增大,可能的原因是所转的基因未成功导入或导入的基因未能准确表达。(4)A、选择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这种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
34、,A 正确;B、采 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应该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B 错误;C、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小鼠细胞表达,说明遗传密码在不同种生物中可以通用,C 正确;D、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克隆),可以获得多个具有外源基因的后代,D 正确。故选B。【答案点睛】易错点: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1、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载 体(质粒)农杆菌转化法/鸟枪法优粉管通道法 非转基因(野生型)14C与 1 和 2 相 比 LSSS(3)和 LSS
35、S-RAF1(4)组玉米长势较好,且 3 和 4 组无明显差异 野生型玉米一直在25C的温度下生长 测定各组中RuBisCo酶的含量及成熟时玉米籽粒的干重【答案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该实验探究RuBisco含量与低温(14)胁迫下玉米产量的关系,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玉米的种类,因变量是玉米的长势。图中显示2、3、4 是不同的转基因玉米,则 1 组应该是非转基因玉米,作为对照组;长势较好的是3、4 两组。【题目详解】(1)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将目的基因与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醉;将目的基因导入普通玉米常用农杆菌转化法。(2)根据题意分
36、析,2、3、4 组玉米都是转基因玉米,贝!J 1 组应该是作为对照组的非转基因玉米;根据题干信息已知,该实验探究RuBisco含量与低温(14)胁迫下玉米产量的关系,因此将四组玉米一起在25的温度下生长了三周,然后将温度降低到14生长两周,然后又升高到25。(3)据图分析可知,与 1 和 2 相比,LSSS(3)和 LSSS-RAF1(4)组玉米长势较好,且 3 和 4 组无明显差异。为使实验严谨,应设置一组不经过低温处理的对照组,具体处理是野生型玉米一直在25的温度下生长。(4)实验结果表明RuBisco可能是通过影响叶面积的大小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进而影响产量的,为进一步验证该结论还需要测定各组种RuBisCo酶的含量及成熟时玉米籽粒的干重。【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图形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