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040704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7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单元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8页第八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主要内容有:相识克及相应的测量工具天平;相识千克及相应的常见测量工具;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具体的学问结构是: 相识“克及天平 例1。 相识“千克及相应的常见秤 例2。 解决问题 例3。 其中“克和千克的相识是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学问,必需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学问,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留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留意对学生估算实力的培育,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

2、的感性相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洁的计算。 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次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数感。 单元教学重点 1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支配 共计2课时。 相识质量单

3、位 1课时 解决问题 1课时 第1课时 相识质量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2页例 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熟识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相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学生通过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质量单位 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视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这幅图中的小挚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4、 生:一盒饼干110克,一桶洗衣液5千克。 师:昨天你们调查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如今来沟通一下好吗? 生:妈妈买的牙膏是9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0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觉察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师小结:这些都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准备的东西展示。 二、相识重量单位:克 教学例1。 出示例1情境图。 师:这些物品都比较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 1相识天平。 师:出示天平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假如放在天平上,天平会

5、往哪边沉? 学生尝试活动。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生:盐比硬币重得多。 师: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假如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学生沟通,想一想。 师: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简洁推断,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2动手体验,相识1克。 1师: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小组互相掂一掂1克的硬币有多重。 2师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师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称一称。 小组合作称1克黄豆、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相识重量单位:千克 教学例2。 1体验1千克。 师

6、:我们刚刚相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师:你们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找出自己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说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1用不同的“方式体验1千克的质量。 2视察老师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丰富对1千克质量的感知。 3估计1千克重的本子大约有几本?怎么验证同学们的估计准不准? 2相识各种用千克做单位的秤。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你见过其他的秤吗? 1体验几千克的质量。 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说说你的感觉。 2估计一叠本子的质量。 四、体验克和千克的关系。 1揣测。 师: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沟通揣测。 2运用盘秤验证。

7、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 一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两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 得出:1千克1000克。 老师小结: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生答: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五、延长拓展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3页“你知道吗,理解斤和两的实际意义。 六、全课总结 今日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千克用表示。 1000克=1千

8、克 第2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估一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感受估计物品质量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特殊有用的。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及创新思维实力。 教学重难点 估一估时不能随便估,要根据生活实际,绽开思维进行估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笑话。 师:小明的爷爷昨天收到小明写来的一封信,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我们也来看看这封信好吗? 爷爷: 您好, 我已经9岁了,身材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3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

9、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得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小明 202258 师:爷爷为什么笑了?你能帮小明改一改吗? 小组合作改一改。 师:如今王奶奶也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做个乐于关心别人的好孩子呢? 二、探究体验 出示例3。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觉察数学问题 师:你觉察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小组内探讨,想方法解决。 提示:动脑想一想、估一估。 1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及结果。 生:苹果大小不一样,要根据苹果大小来估计。 学生活动来称一称一般大的苹果几个重1千

10、克,几个重中等个的苹果重1千克。 2班内评比沟通,哪个组的方法多,方法好? 3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选择最优、最合理的方法。 师生小结:估一估时不能随便估,要根据生活实际进行估计。 三、稳固练习 1一个桃子重200克, 个桃子重1千克。 一个5分硬币重1克, 个5分硬币重10克。 2估一估30个鸡蛋重多少千克。 独立估一估,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指名汇报。 四、课堂检测 1一个苹果重150 一个南瓜重4 一个排球重450 一个西瓜重5 2小小法官。 1一个乒乓球约重三克。 2小胖今年七岁约重三十克。 3一袋洗衣粉约重280千克。 4一包感冒冲剂约重10克。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11、五、全课总结 今日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假如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 204=5千克 假如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 205=4(千克) 其次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八单元教案 一、复习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38页 1、2题,第141页 1、2题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驾驭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 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分,驾驭2 、5 、3 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育学生的抽象 思维实力。 教学重难点:驾驭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

12、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驾驭2 、5 、3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教材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沟通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因数和倍数 2、复习 2、 5、3的倍数 3、复习质数和合数 三、稳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1题 引导学生完成,老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教材第138页 3、 4、5题,第141页 3、 4、5题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

13、质。能够娴熟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难点: 能够娴熟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教学准备: 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老师订正 2、做教材138页第4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沟通 3、做教材138页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分数的意义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4、复习约分 5、复习通分 6、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三、稳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老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第141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三、复习分

14、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39页6题,第141页 6、 7、8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比较娴熟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敏选择简便算法。 教学重难点: 能够比较娴熟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敏选择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 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139页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稳固练习 1、完成142页第6题 引导学生完成,老师订正 2、完成第142页第8题

15、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探讨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教材第142页第7题 四、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 39、140页 7、 8、 9、10题,第1 42、143页 9、 10、 11、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外表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 教学准备: 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9页第7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共同归纳概括。 2、做教材139页第8题 引导学生完成,老师订正 3、做教材140页第9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

16、体沟通 4、做教材140页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 3、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三、稳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探讨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教材第1 42、143页第 9、 10、12题 五、复习简洁的统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40页第11题,第1 43、144页第 13、题1 4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相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洁的分析和意料。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洁的分析和意料。 教学准备: 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140

17、页第11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共同归纳概括 二、稳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探讨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教材第144页第14题的问题。 ( 1 )两个分店销售额最高的是 ( 2 一分店从月到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 3 二分店从月到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第三篇: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教案第八单元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xiexiebang Unit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xiexiebang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xiexiebang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xiexiebang 全国中

18、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xiexiebang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xiexiebang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xiexiebang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xiexiebang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xiexiebang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xiexiebang 第四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学支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学支配 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洁的统计图表学问,初步相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洁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基础 上,让学生 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

19、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教学内容: 接着相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洁的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亲热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状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阅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相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留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学问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留意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老师要留意让学生阅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激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育动物实践实力和独立思索实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沟

20、通。 教学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洁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使学生初步相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洁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洁的分析。 、通过对四周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相识简洁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单元课时支配:课时 第五篇:人教版四数学第八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月 日 第 课时 教案内容:P4/例1,例2

21、(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案目标: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依次.让学生阅历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索等学习习惯. 教案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视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 每个区有多少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洁地问题干脆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接着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如今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

22、6天意料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沟通,再全班沟通.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支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老师巡察并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留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表达.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如今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

23、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事实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状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其次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干脆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关心理解. 老师要留意这种方法的表达,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驾驭,主要驾驭运算依次. 1 / 65 4,稳固练习 (1根据老师供应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

24、,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削减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依次的 运算依次为已有学问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如今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意料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25、 =1974(人 运算依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 课后小结: 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月 日 第 课时 教案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案目标: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依次。让学生阅历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索等学习习惯. 教案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视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视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26、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置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置门票需要多少钱. 2 / 65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

27、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依次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依次.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假如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探讨,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

28、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视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依次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老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稳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转变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老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学问的稳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置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假如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

29、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 =60(元 =3(名 =3(名 运算依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依次: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课后小结: 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月 日 第 课时 3 / 65 教案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依次 教案目标: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依次,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依次. 教案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依次

30、.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依次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依次线 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依次都没有变更,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始终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依次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稳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老师巡察订正

31、.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142+6(12-4 (242+612-4 运算依次: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小结: 0的运算 月 日 第 课时 教案内容:P13/例6(0的运算 教案目的:使学生驾驭关于0的运算应当留意的问题. 4 / 65 教案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

32、及缘由. 教案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探讨: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老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行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

33、相乘得到5.00不行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当留意的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课后小结: 其次单元 位置与方向

34、第一课时 教案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相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随便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案重点:能根据随便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案难点:对随便角度具体方向的精确描述. 教案过程: 设置情景 假如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 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小组探讨:运用以前学过的学问得到大致方向. 5 / 65 1,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 2,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 探究随便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质疑: 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动身了吗 2,假如这时就动身可能会发生什么状况 小组探讨: 沿

35、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精确,更快的找到目的地. 探讨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 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 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 (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 偏 , 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 探讨: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度,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度的方向 解决问题,找寻得出距离的方法. 假如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M,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 图上没有干脆标距离,你有什么方法解决它呢 细致视察地图,你觉察了什么 小组试一试解决. 练习: 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M

36、. 巡洋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M. 鱼雷艇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M.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课后延长: 游乐场要新建两个游乐工程:一个在观览车西偏北40 方向上,约200M处新添一个登月舱,另一个天外来客在观览车南偏东20 方向上,约150M处.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这个新工程的位置. 北 其次课时 教案目标: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通过绘制平面图,培育学生

37、的动手操作实力.在活动中,培育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实力.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爱好和意识. 教案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合作绘图,练习稳固 目的是通过看图回答下列问题,复习,稳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学问,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大约是 M.小红家在广场的 偏 方向,距离大约是 6 / 65 M.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M.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 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 如今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 出示

38、数据:教案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M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M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M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M处. 2,小组探讨:你们预备怎么完成任务 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支配,老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假如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预备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M,200M和50M 从而关心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

39、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假如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当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沟通: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留意什么 怎样确定 老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M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练习: 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2,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老师供应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第三课时 教案内容:第22页例3和做一做 教案目标:通过教案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推断方向.在学生学会确定随便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推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案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案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相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视察书上插图 小组探讨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学问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 (2探讨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探讨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7 / 65 (3用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