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的心得范文范本论语十二章体会(4篇).docx

上传人:说****呢 文档编号:9038601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二章的心得范文范本论语十二章体会(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论语十二章的心得范文范本论语十二章体会(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章的心得范文范本论语十二章体会(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的心得范文范本论语十二章体会(4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论语十二章的心得范文范本论语十二章体会(4篇)有关论语十二章的心得范文范本一 1、熟读、背诵。进展古文言的积存。 2、理解内容。包括句义,关键词和对内容的概括。 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格言、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 重点、难点 1、文意理解及格言背诵 三、 教学设想 论语的语言比拟难懂,政论性比拟强,学生在理解上有肯定的难度,另外,依据要求,对格言的背诵是教学重点之一。所以,首先朗读放在第一位,要采纳一切方式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在理解的根底上背诵。然后借助课下注解和教师的提示,理解文意。 教师重在点拨,由学生谈自己对之的理解。 四、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

2、学们,关于学习方法、道德修养、为人等一些有益于我们安康成长的学问,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有很精辟的见解,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语十则。看看其中告知了我们一些什么道理。 二、提醒课题。 1、课前小资料:孔子及论语见课下注解,教师作一些必要的补充。 三、学习及探讨(15则) 2、听学生朗读,点学生订正其错误。 3、教师采纳关键词填空法朗读,让学生加深印象,特殊在停顿上做强调。 4、师生共同探讨每一则格言的意思可以分组争论,然后全班发表看法。 试着在理解的根底上背诵。对一些字词进展落实。读一读,讲一讲,背一背。 5、课件显示: 1)体会一下,你有“说”、“乐”、这种感受吗?你能不能做到

3、“不愠”?2)为人办事忠诚、对朋友真诚、对教师传授的学问温习这三个标准适合你吗?3)温故能知新吗?有无体会?熟能生巧有无体会?4)学与思的关系:谁主谁次或有其他关系?打个比方?5)这则格言告知了我们什么? 四、背诵稳固 其次课时 一、 复习检查上节学习内容 1、背诵(15) 2、理解 3、分别谈谈这五则格言说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4、谈谈你对这几则格言的熟悉。每则只用两句话。 二、学习及探讨(610则 1、朗读指导。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2、分组争论,疏通文意,提出疑问。 3、第六则的核心是:特长学,短处省 4、第七则的重点是:向一切人学习,学特长,鉴短处 5、看书说一说:“士”是什么人?“

4、仁”指什么? “任重道远”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6、第九则中,松柏在什么时候和其他树一样,什么时候和其他树不一样?这表达了他的什么品质? 7、第十则, 动手:查词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动口:说一说“恕”是什么意思 动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观点对不对? 三、争论归纳: 1、大家议一议: 把十则归一下类: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品德修养(要留意,有的两者都有) 2、说一说你认为最重要的警句和成语,在书上打记号 3、同桌相互检查背诵状况。 四、关于课后练习 第一大题 1、“说”通“悦”,快乐,通假字。 译:学习了学问,然后按肯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快乐吗? 2、

5、“屡次反省”,留意:三是概数,指多译:我每天屡次的反省自己, 3、旧的东西(学问)译:在温习旧的学问后,能有新的体会、新的发觉 4、迷惑;有害。 译:只读书却不思索,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的)危急。 5、刚毅、坚强。 译:士人不行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决 6、欲:想做的;施:施加 自己所厌烦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有关论语十二章的心得范文范本二 作为一个教育工,是传承生命之火的人,他也应当常常考虑“人为什么活着?”,然后明白“人是为追求幸福活着”。假如此生注定不幸,而又有一种生前前知的可能性,我想人人都会拒绝诞生。笔者认为,论语开篇学而第一的第一段话就讲什么是幸福

6、。而且对于教师的幸福观启发尤大。“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告知我们人生有三种幸福:学习的幸福,朋友讲习的幸福,心胸开阔的幸福。在这三种幸福中,第一位的是学习的幸福,由于它在生命成长中,起的作用是最大的。因此,笔者读论语的第一句话,首先悟出“人生幸福学习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论语中的第一句话。论语第一句话就讲学习,决不是偶然的,它反映着儒家对学习型人生的憧憬,告知我们学习是出于生命成长的需要,生命成长就是每个人都要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造物主给了我们什么,二是我们努力到什么水平

7、。因此,所谓命运是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互动的结果。先天条件是不能选择的,只好把它叫做命,我们要敬重它,由于它是后天进展的物质条件,它打算着我们可以往哪些方向进展,进展到什么程度。因此儒家认为,做人首先要“知命”,“子曰:不知命缺乏以为君子”。“知命”就是对人生的一种科学态度,就是敬重事实,就是承受自己,就是给自己的进展科学定位。这是科学进展观。“知命”才会“安命”,“安命”的人会把人生的珍贵精力从怨天尤人中解放出来,从而用心致志谋进展。安命以后,心有所止,气定神闲,所以张海迪、奥斯特洛夫斯基、桑兰坐在轮椅上笑对人生。安命之后,一个人才能积极从现有起点动身,制造自己的将来。所以知命、安命是人生成长

8、的第一步。知命、安命就是承受、担当今日所不能转变的现实。但是生命状态中不仅包括不能转变的现实,还包括可以转变的元素。对于这些元素,应尽到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感谢造物主,他只打算人类命运的一半,把另一半交给了人类自己。因此,当我们失意的时候,不要忘了造物主还给了我们一半的生命自主权,因此一个人永久都不行消沉。当我们得意忘形的时候,也别忘了,人不行能无所不能,人是有命管着的,必需量力而为。所谓成长,专指对于自己能把握的那局部的充分进展。而充分进展唯一手段就是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是汉语中学习这个词的词源。这句话首先告知我们学习是“学而时习之”,然后告知我们学习是是欢乐的事情。

9、可是今日许多中国的学习者体验不到学习的欢乐了。这跟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误读关系极大。长期以来,语文教师把它翻译成“学习完了之后准时温习、复习,不也是很欢乐的事情吗?”我上初中的时候,语文教师就是这么翻译的。那时感到很惊奇:学习完了准时温习、复习有什么可乐的?问同桌“你学完了准时温习、复习,很欢乐吗?”他说“我从来不复习”,我笑了,难怪他学习不好!假如学完了准时温习、复习是很欢乐的事情,那么中国还会有学不好的学生吗?尤其是还会有厌学的学生吗?因此,那时觉得孔子很浅,说的话不符合人之常情。 但是我现在明白了,孔子被现代人误读了。我们怎么能把“学而时习之”中那个“习”翻译成温习、复习呢!习

10、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上下构造,上面是“羽”,下面是“日”,习的本意是小鸟学飞,小鸟学飞得一遍一遍地练,因此习的本意是练习、实践的意思。这样一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就可以理解了吗?学完了之后就时不时地把自己学到的用于生活、用于工作,那么学习到的都是有益于生活、工作的事情,学习是多么欢乐的事情啊!原来论语中的第一句话就包含着我们中国哲学的一个宏大的命题“知行合一”! 这句话可以解决中国当代教育中的许多难题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欢乐,赢在起跑线上输在终点?为什么我们今日的教育培育不出一流的科学家?为什么许多大学生人格萎缩?由于我们的教育与生活、社会实践严峻地脱节。学习应是学而时习之,

11、结果成了学而不习,成了仅仅把握书本学问,只备考试之需,学习者意识不到考试之外它还有什么价值!因此,学起来索然寡味,学习就成了只有硬着头皮才能坚持下去的事情!学习不是为了生命的成长,只是为了考试,因此,在考试之前还有动力,考试之后,动力全无。学习与生命成长脱节,这正是中国人感觉到学习是苦差事,而外国人不以学习为苦的缘由。 然而,更可怕的是,中国许多的教师都不喜爱学习。中国的中小学教师的连续教育,在许多地方都是低效的。有课程和培训者水平的缘由,然而更重要的缘由在于我们许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殆,没精打采,甚至混日子,敷衍学生。许多教师除了教科书、参考书之外,有益文化水平提高的书一概不看,几年不读一本

12、正经书,看书看的都是女友、故事会、市井小说一类的东西。学生课代表给教师往办公室里抱作业,总是看到教师在打无聊的网络嬉戏。“师者,人之榜样也”。教师如此,学生怎么能在学习方面欢欣鼓舞呢?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同样,有其师,必有其学生。教师怎么能给学生发挥这种教师影响呢!因此,教师不学习就是误人子弟。 笔者由于在河南省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中教学效果好的原因,因此,常常受到河南省各地教育局、中小学校、教师进修校邀请,给中小学教师讲学,深感中小学教师素养良莠不齐,许多中小学教师不学习。为什么?学习观不端正。把学习仅仅与狭窄的功利目的联系起来,只要不考试,就不学习。把学习仅仅理解为学,而不把学

13、到的东西想方法用于生活、工作,结果生活、工作无起色,也就体验不到学习的欢乐。因此,今日学论语,目的就是重树正确的学习观。论语中的学生观告知我们,学习是最欢乐的事情。我学习,我欢乐;学习是生命成长的需要;因此应当学到老,活到老;学习是人生欢乐、幸福的源泉;学习使我们青春常在。 因此,教师节降临之际,我要对亲爱的同行们谈谈我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想当一个好教师,尤其是想当一个拥有欢乐心情从而享受幸福生活的教师,此生必需与学习相半。在古代,秀才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不仅如此,“书中还有不老药,让我们将来免得老年痴呆症;书中自有金钥匙,让我们

14、一生更理性;书中自有好朋友,让我们一生不感孤寂;书中自有好气质,让我们超群绝俗。”教师只要喜爱学习,擅长学习,不管他长得是否美丽帅气,站在讲台上,就会光荣照人。好教师是什么样的人?就是站在讲台上就显得比一般人更漂亮的人! 有关论语十二章的心得范文范本三 作为一个伪书香家庭的后代,我对论语的接触还是挺早的,我这个伪字说得还是挺讲究的,虽然叔伯那一代并没有出什么读书为官的人,但阁楼上那一箱箱纸页泛黄的书是可以证明的,妈妈家那边,外公是教师,大舅舅也相当协作的当了一名优秀的人名教师。至于论语的只言片语就是从他们楼中得知的。 小时候的自己是相当顽皮的,对学习很是不上心,放学回家便出去查找小伙伴,对课堂

15、上学习的学问也是一知半解,还死要面子,做出一副我早就懂了的样子,固然,知子莫若父,那时候爸爸教训我的话就是: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那个时候的我还是不懂这么高深的句子的,什么知知之,知不知的,老爸便急躁的讲解给我听,我对论语的宠爱也是自那一次之后越来越深厚,没想到那么简洁的几个字竟然能表达出那么多的意思,当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再后来,又渐渐知道了温故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些句子,至今,这些语句都深深印刻在脑海里,让我受益良多。 寒假,学校开展大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杨伯峻教师的论语译注被选为必读书目,在家的一个多月里,便是他给了我一个暖和严冬。 杨伯峻教师的这本书让原本晦

16、涩难懂的论语成为人人都可阅读可理解的日常读物,让论语的精华更接近我们一般人的生活,让人们都可以去阅读。 孔子是一位学问渊博,很有才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很多,学生们又敬称他为“圣人”和“师仙”。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乐于帮忙并急躁解释。他那么博学却始终保持虚心,很擅长从别人身上学习,别人夸奖他他也从不傲慢。他总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就是说:“假如三人走在一起,当中必定有能当你教师的人,选择他的特长去学习,以他的短处为自己改正的参照。”孔子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

17、想言行不肯定与我们今日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我在这部书中熟悉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行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学问,又具备着经营治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很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当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学问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

18、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孔子讲究孝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日的人们却在拒绝,使其褪色,我们应当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看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言行,若是他对父亲的教导长期不加转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道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笃志而博学,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虚心、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

19、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广泛的熟读经典,复习所学的学问,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新学问以求融会贯穿;只学习而不思索,就会迷惑不解,只思索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逆境。通过比照说理的方法,说明既要学习,也要思索。”。同时孔子也认为:“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才智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行为放纵;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说话

20、尖刻;爱好英勇却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毅却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傲慢自大。”从这句话中可以充分表达学习的重要性。 另外,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德行高尚者,也宠爱财宝,但是取得财宝的途径是符合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为人庄重但处事简洁。他们不追求食裹腹,居安逸。对于事情敏感但是出言慎重。”。我想各行各业的人都会有所启发。“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兴盛,礼仪之邦。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知道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典

21、范,不断鼓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之后,在学习文献学问,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若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兴盛、礼仪之邦。 有关论语十二章的心得范文范本四 教学目标 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根本状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 把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及

22、其论语。 朗读、背诵课文。 研读前六章内容。 一、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 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绚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进展产生了巨大的分散力,而且对今日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宝,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局部,不仅是中国的傲慢,也是全人类的傲慢。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日,其精华局部依旧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局部论语十二章。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孔子(前551前47

23、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宏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讨论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初读感知 朗读课文 范读 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依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正音、正字 人不知而不愠(yn) 学而不思则罔(wng) 思而不学则殆(di) 不亦说(yu)乎 三省(xng

24、)吾身 传(chun)不习乎 逾矩(yj ) 箪(dn) 好(ho) 肱骨(gng ) 笃(d) 三、赏读课文 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 a.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和积存肯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根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一样,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假如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殊留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拟广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

25、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认真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假如开头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句子理解词义,依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教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争论争论。实在不懂,请教教师。 教师参加学生的争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把握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点词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人不堪其忧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26、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依据状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六章。 学生较犯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传不习乎?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人不堪其忧 四、自主质疑:学生自主质疑,合作解决。 五、练习: 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六、作业 背诵课文。抄写、识记字词。预习剩余局部内容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后五段内容。 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概括成语、格言,积存语言。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考察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朗读背诵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7、三、赏析课文 理解后六章内容 1、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教师须重点讲解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概括思想内容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 三、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解决。 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谈谈感想。 与课文自相对比,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良? “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

28、么重要意义? 拓展延长: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爱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沟通后对本文消失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四、当堂练习:(详细内容见练习册)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局部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 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成 语: 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