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教案(集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的教案(集合15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的教案(集合15篇)语文的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语文的教案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4个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好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学习时间、演示、引导与点拨。2、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3、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让学生看相关演示,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从而悟出船长的办法是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物的心
2、情,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重难点分析:1、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的办法?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了解其作品。1、跳水,让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展示2、简单介绍作者。课件展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展示课件,了解故事内容。学生汇报交流,谈初读课文的印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脉络。课件展示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3、汇报初读情况。交流初读印象。下载文档(1)船长的儿子被猴子戏弄,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后来走上的横木遇到了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
3、把孩子救上船。(2)对于文中的船长印象最深,他是个有头脑的人。三、质疑问难,师生交流。1、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的横木的?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危险?课件展示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课件展示3、有没有其他方法救孩子?课件展示四、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五、作业1、读熟课文。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指名读全文。2、说说读懂了什么?3、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由学生质疑时的疑点整理出来。)二、探究课文,师生交流。1、自读课文,围绕目标进行感悟、探究。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收获,探讨疑点,教师巡视指导。3、班上汇报与交流。课件展示关于“孩子是怎
4、样一步步走上的横木的,以及孩子处境怎样?”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弄清如下内容:(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引导: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夺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训猴子一顿。)(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这只可恶的猴子。)(3)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
5、木去取帽子。(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的横木去取帽子。)(4)引导:孩子此刻处境如何?从哪儿看出来的?(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难以回转身来”“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5)帮助: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桅杆的高(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6)引导:形容处境危险,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7)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
6、他处境的危险。关于“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弄懂以下原因:(l)船长手里正拿着枪。(2)船长肯定很着急,他可能想:必须马上让孩子离开危险境地,怎样才能使孩子听从命令呢?枪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枪的威胁可督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引导: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是不是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跳水至少有如下优势: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船上有水手可以救助。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三、总结扩展。1、通读全文,回归整体。2、把自己学文后的收获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要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做事前要考虑后果;开玩笑要有分寸等。)语文的教
7、案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学生收集,口头交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的运用的独特感受和体验。3、引导学生收集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常见的、最新鲜的和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言的规范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生收集、口头交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学用具:洗衣粉包装袋、“美乐多”瓶、胡豆简介、广告语、警示语等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让你去背诵圆周率,你们会背吗?可是,有一个故事里的
8、主人公就会背。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样学会背诵的吗?故事:很久以前,有位教书先生,整天不物正业,就喜欢到山上去找庙里的和尚喝酒。他每次临行前都给学生留下一道作业:背诵圆周率。开始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苦不堪言。后来,一位聪明的学生想出妙法,把圆周率的内容与眼前的情景联系起来,编了一段顺口溜:山颠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哭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尔乐(626)先生一回来,大家都会背诵了。由此,可见语文学得好,对数学也大有帮助的。不单如此,在生活当中,处处可见语文的影子。二、收集,观察生活中的语文。例如,电视、广告、校园横幅、对联。包括家里的一些食品的简
9、介等等都体现了语文知识。广告:某石灰广告白手起家耐克一切皆有可能。对联:苏轼和佛印的谑联:苏轼见一条狗在河边啃骨头,遂出: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从容把写有苏轼诗句的扇子往河上一扔,曰:水流东坡诗(尸)。生活用品的名字和广告、食品简介和姓名等:名字:自己家人对自己的期望。飘柔、立白、美乐多、雪碧等熟悉的生活用品的名称和它们的广告语。横幅:学校挂的、街道写的等等但是,在现实中,这些广告语或者是横幅或者简介语等也有出错的时候,字词用得不当,词语用得不好,句子不通顺,这都关乎语文的知识问题。例如我曾见到有人将“公厕”写成“公则”;有一则重庆出的胡豆简介有一段写到:本品是以优质蚕豆、芝麻、川白糖、液体
10、、葡萄糖、植物油、辣椒、甜酱、精盐等多种天然香料精制而成,具有酥、脆、香、甜、辣、咸鲜诸味融为一体,入口化渣,怪味无穷。让学生修改这则简介。三、交流介绍收集到的生活用的语文现象。你们收集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你们能举其他的在生活当中遇到的语文现象吗?你可以说说你对这些现象的感悟和体验。或者,你能说说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可以的。大家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说一说。四、布置作文。范文讲解,写得好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看到别人这么写,自己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写继续收集资料,以“生活处处有语文”为题,写一篇至少500字的作文。要求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语文的教案3【教材分析】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
11、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不但出色地讲述了故事,而且从此之后,她鼓起生活的勇气而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这篇课文,情节简单,文字浅显易懂,但内中所蕴含的情感却是非常深沉的。它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爱,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爱,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爱献给别人。平时就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小英的神态与动作。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情感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九课掌声第一课时。、学习本课个生字,正确读本课:掌声、文静、
12、愿意、姿势等新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情感走向,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教学难点】通过对英子言行的描写体会英子的心理特质。【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师):今于能来到你们学校跟你们上课,老师既紧张又兴奋,希望我们今天能合作愉快。今天我会为大家一系列的惊喜,希望我们的同学在这节课是愉快地学到知识。首先我给大家带来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字:爱(课件出示)这是一个什么字?谁能用这个爱字组词或者说一句话呢?(请学生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
13、个关于爱的故事。、板书课题:掌声齐声朗读课题,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让学生质疑)你觉得掌声能跟爱能扯上关系吗?设计理念:一开始就用一个爱字,能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知道这篇课文所讲的情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再让学生质疑,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师:到底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那我们读课文要怎样才能读得好呢?有什么要求呢?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第二个惊喜,就请我们的鸭先生给我们来个介绍吧:、要把课文读得正确,不添字,不漏字。、要把课文读得流利,不重复地读句子。、读课文要有感情。设计理念:三年级的学生刚进行阅读教学,而读
14、书则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方法,借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之口向学生提出读书的要求,效果要比由老师来提出效果要来得好。三、学习生字词语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多种形式去读。(开火车,分小组,个人等等。)设计理念:学习生字生词本来是一项较枯燥的五环节,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过渡语言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老师要学生学为学生的我要学。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课文每个人对英子都有了了解,她应该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印象,你觉得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说话要有理有据,刚才别人说话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好像不同意,那英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文字投影
15、: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总是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师:有声有色的朗读有利于表达感情,而默读更有利于思考,边读边想: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提示:抓住关键词句,说话要有理有据,哪个同学还没有回答过问题给我一个手势,我会让你先说。教师板书:文静、忧郁师:通过朗读大家知道了这是一个忧郁的小姑娘,那这一段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出示课文第自然段文字投影: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一起游戏说笑,
16、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教她跳舞。让学生自由说,体会英子从心理到性格的变化。设计理念:朗读是阅读教学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使学生真的能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使课堂教学成为了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令填鸭式的教学改变为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老师相机板书:活泼、开朗、乐观一组反义词用在了一个人身上,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是什么令到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要留到下一节课再来学习。留下思考的内容给学生,令学生产生疑问,带着疑问走出课堂,下一节课将会产生很多。语文的教案4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出生字组成的新词。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能正确、流
17、利地朗读课文。4、继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擦旗卫丹2、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大胆地提出问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板书风,让学生认一认:这个字念什么?2、让学生结合资料介绍介绍:风。3、今天我们来学习画风(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看到题目有什么问题?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1)打开课后的生字
18、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擦、旗、卫、丹、显、斜、男、艺(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一读:(2)指名让学生到前面选读:(3)开火车,分小组读。注意: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看电脑,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旗子擦去洁白显得眨眼睛小男孩斜斜的雨丝让学生说说遇到了哪些难字,分小组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学生遇到的难字,大家共同交流。艺: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乙”字是一笔写成,笔画是:横折弯钩。这个字是一个上形下声的形
19、声字。旗:左右结构,部首是“方”字旁,右上边是“R”下面是“其”字。擦: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察”字,右半部分中间的笔顺是:撇、横撇、点、点、横撇、捺。这个字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丹:第三笔是点,中间的.横要长一些。卫:笔顺是:横折钩、竖、横。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4、教师检查学
20、生读书情况:(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的是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他们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谁能画风”,丹丹说画不出来,小艺开动脑筋画出了旗子飞舞的样子,其他同学在他的启发下,共同合作,用不同的景物描绘了风的样子。)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思考不懂的问题。板书设计:20、画风擦旗卫丹显斜男艺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做游戏:听字音找生字:(1)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同学说字音另一个同学找生字。(2)教
21、师说字音,请一组同桌到前面指卡片,大家当小裁判,看谁反应快。2、看电脑画面出示的词语,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旗子擦去洁白显得眨眼睛小男孩斜斜的雨丝二、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2、抓住重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第一自然段讲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他们用画笔画出了房子、太阳、大树、小鸟。看着美丽的画面几位同学感到非常高兴。)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同学们高兴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学
22、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说说图画的意思。(第一幅图:重点抓住同学们在画画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第二幅图:同学们共同努力,用画笔画出了不同的景象。)(2)教师:开始同学们不知道怎样画风,后来怎么画出不同的景象呢?咱们一起讨论讨论: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开动脑筋的?(3)小声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李卫提出了问题,丹丹说谁也画不出来)(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板书:画不出来)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大胆地谈自己的感受)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想法。(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与大家交流。说说小艺为什么这样做?同桌间练习朗读。教师小结:在问题面前,小艺没有
23、退让,她开动脑筋,想出了办法,真是一个敢于动脑筋的好孩子。在她的启发下,同学们怎样做的,你能认认真真地读读书,与大家说说吗?(5)让学生读第五自然段第八自然段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同学们是怎么做的。(画出了被大树吹弯的小树、被风吹斜的雨丝、小男孩手中转动的风车。)板书这些要点。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大家为什么能画出风呢?(有小艺的启发;大家知道通过不同的事物表现风;同学们能开动脑筋等。)第九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边读边体会:“为什么说,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进行交流:一阵风吹来,三个小同学对画中的景
24、物产生联想,真切地感受到风中景物的动态美。有感情地朗读。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像: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如果让你也画一画风,你会怎样画呢?如果让你用动作表现风,你会怎样做呢?请学生结合一个话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大家谈想法,看看谁最有创意。1、自己开动脑筋,想想怎样表现风,试着做一做。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语文的教案5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2、比兴手法
25、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诗经中的蒹葭,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二、简介诗经诗经是中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
26、祭祀的乐歌。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三、引入氓四、指导诵读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五、词汇掌握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无毋说脱等等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以为泣涕子贿宴)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4、匪:fi愆:qin将:qing载:zi于:x说:tu徂:c汤:shng裳:chng靡:m隰:x角:jio六、小组讨
27、论理清思路(用两个字概括诗歌大意)明确:恋爱婚变决绝(板书)七、自主合作探究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1学习“恋爱”部分(一二章)学生集体朗读此部分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明确:相见定情送别约期(布置作业:将这一部分改写成现代文,加入合理想象)品味“相约送别”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明确:氓:急噪任性姑娘:温柔体贴痴情迁就男子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3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女子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明确: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古礼认
28、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又言“秋以为期”,说明女子冲破了“礼”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订终身。提问:从这两章中我们能不能对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有所了解?明确:A、当时的商业活动是物物交换“抱布贸丝”B、占卜文化“尔卜尔筮,体无咎言”C、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无良媒”2学习“婚变”部分(三四五章)n朗读第三章,提问:本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明确: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既然是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为何又要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否多余?以及第四章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同样提到了桑叶,有何特殊含义?明确:不多余。使用的是比兴
29、手法。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比兴手法可以激发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请一学生朗读,提问: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明确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
30、相连的。n朗读4、5两章,提问:女子婚后生活如何?(明确:女子嫁给男子后辛勤劳作,任劳任怨,尽妻子的职责,而男子却“至于暴矣”“二三其德”“士贰其行”,且女子家人“咥其笑矣”。)兄弟为何嘲笑她?(学生讨论)总结:(情景想象,女子回家后会对兄弟说什么话?)a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终身,违背当时礼节。b兄弟认为女子不懂得顺从丈夫。推测当时社会女子的地位和命运?(由于社会政治历史原因,女子将一生所有的幸福寄托在爱人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联系现实,不要丧失自我个体的独立性。)面对男子的背弃,女子是否是忍声吞气,苦苦哀求男子回心转意?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
31、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集体朗读这部分。3朗读第6章,提问:女子面对男子的背弃是什么样的态度?明确:女子想到了过去要与他偕老的愿望,而这愿望如今让她生怨恨之气。男子的背信弃义斩断了女子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决心要与之断绝关系,即决绝。“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有何含义?(比兴)A、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B、女子的痛苦没有尽头C、女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从中反映出什么性格特征?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刚烈的
32、性格特征。从文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教师强调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要从课文出发。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特点:勤劳温柔善良坚强4、体朗读课文后,利用课堂剩余时间背诵本诗5、板书氓(情节)恋爱婚变决绝(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八、布置课堂作业:课后练习2、3题语文的教案6教学目的1.理解古诗的内容,能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掌握诗的读法,背诵课文。3.学会本课5个生字,通过了解每个生字的意思和用法。4.转述练习,能清楚、准确地转述开家长会的通知内容。教学重点1.进一步掌握古诗的读法,理解诗句的内容,能用自己
33、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2.通过朗读和理解古诗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3.练习准确清楚地转述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节一、初读课文,使学生对古诗内容先有一些感性认识。1.课前在黑板上抄写好古诗。学生自己把古诗读一遍,边读边思考,试着理解每行的内容,要读准字音。2.请个别同学在班上读,老师要指导学生读出语气。(1)古诗有几行?每行几个字?告诉学生这种格律的诗叫五言诗。(2)指导五言诗的读法,一般是二、三读法,读完前两个字要稍有停顿,第三个字要读重音,声音也要拉长些。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根据古诗的内容,最后一行要读
34、得轻一些。(3)练读,看谁读出了古诗的韵律,然后全班齐读。二、理解古诗的内容1.理解题目的意思:所见的意思就是:所看到的。诗中所描写的这一情景是谁看到的呢?(作者)作者看到了谁?他在干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古诗。2.学习古诗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1)齐读古诗,想:古诗中写的是谁?(牧童)童指儿童,小孩。牧指放牧牲畜的。诗中所说的牧童,是放牛的孩子。(2)读第一句,说说这个放牛的孩子在干什么?(骑在牛背上唱歌。)(3)。振是振荡的意思。林樾指枝叶稠密的树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振林樾的意思。(牧童的歌声非常响亮,振荡着整个树林。)(4)再读第一句,回答下列的几个问题:(用投影仪显示
35、出问题)什么地点?人物是谁?他在干什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默背第一句,想象第一句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然后让同学们背第一句,说说自己的想象。(5)学习第二句。着脚丫。右手握着放牛鞭,左手的食指不自觉地摸着腮,眼睛看着树上,专心致志地在寻找着蝉的踪迹。)听一个同学读第二句,想象这个孩子听到蝉的叫声后那一连串的动作。(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向树上望去。)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四个动作词语:停、跳、站、望。说说这首古诗是写的什么季节的景色?(夏天)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夏天?(樾,蝉)为什么?(樾:树阴,夏天树木的枝叶茂盛,才会有树阴。蝉:夏天才有的一种昆虫。)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句的意思。
36、3.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先读古诗后解释。)说说振、欲、捕三个字的.意思,然后做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个人背、齐背。读生字卡片。作业:背诵古诗。板书设计第二节一、检查背诵古诗。请两个同学站起来,一个背诗,一个说古诗的意思。二、读本课的生字卡片,练习口头组词。有些同学常用古诗中和生字相邻的字组词,老师要告诉学生古诗中相邻的字很多都不是一个词,不能随便用。三、指导书写1.这五个字中哪几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的字有几个?(三个:振、鸣、蝉)2.说这这三个字怎么记。振:右边是晨字的下半部。鸣:口字旁写在田格的左上格里,鸟的第一笔写在竖虚线上,最后一笔要写大些。蝉:为什么是虫字旁?(蝉属昆
37、虫类。)蝉是益虫还是害虫?(害虫,它吸食树木的汁液。)抄字头。3.欲: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左右各占一半。)谷的第四笔写成点,右边的欠第三笔起笔在前两笔的相接处。抄字头。闭:书写顺序是先外后内,部首是门字框、门的笔顺是:四、听写。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听写,其它同学在听写本上听写。作业:1.写生字。2.默写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讲讲古诗的意思。第三节一、导语:下载文档今天,我们上一节说话训练课,内容是练习转述。根据同学们的理解说说什么叫转述。(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板书:转述。今天让同学们练习的内容是:转述通知。二、请同学们看126页:读一读。先自己小声读,再请一个同学读,边读边想:要求是什么?学
38、生回答,老师板书:1.把时间、地点、内容说清楚。2.转述要准确。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练习转述1.默读通知内容,把通知中表示时间、地点、内容的部分画下来(3月18日下午2时,在学校礼堂召开家长会)通知的后半部分是希望和要求。2.如果你接到这个通知,回家后怎样和爸爸妈妈说呢?老师提示:要把通知上的话,变成自己的话,次序也可以打乱,但内容要说全,说清楚,不能转达错了。先自己说一遍,然后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练习转述,要互相检查是否达到了题目的要求。例:我们学校定在3月18日下午两点召开家长会,地点在学校礼堂。一定要准时参加,别迟到,万一有事不能去,要事先和老师说一声。3.最后让几个同学在班上练说,大家
39、评议。四、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好通知,让学生练习转述。通知内容是:为使学校门口不再发生堵塞现象,从明天开始请学生家长在离学校门口50米外的地方接自己的孩子。希望同学们做好家长的工作。2.先让同学们把通知的内容读明白,想一想怎样转述,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转述要准确,把内容说清楚。3.请几个同学在班上转述,大家评议。4.老师小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听到很多事情,当你用自己的话向别人学说另一个人的话时,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把内容转述清楚,说准确,既不要罗嗦,也不要漏掉内容,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转述能力。语文的教案7一、教材说明这个语文园地共五项内容,分别是认字、读标牌
40、、比较形近字、读句子、背古诗。二、教学建议第一项“我会认”,要求认读一组带有“木”这一偏旁的字。“木”在字的不同部位,有上有下,有左有右,有两个“木”,还有三个“木”,使学生觉得汉字很有趣,提高识字的兴趣。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认,再读给旁边的同学听。认读后启发学生思考:怎么这些字都有“木”呢?第二项“我会读”,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字。标牌上的.字多数没教过,但天天看见也能认识,如“年级、班、小学”。有的字,学生在路上、食品包装上常见,也认识了一些。有的同学会在课前问问认认。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请会读的同学读给大家听,请他们告诉大家是怎么认识的,激发其他同学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主动认
41、字。最后可让学生说说在课外还认识了哪些字。第三项“比比写写”,共六组形近字。上面一排每组的第一个字比第二个字少一笔,下面一排每组两个字笔画数相同,但有一笔的样子不同。教学时可一排一排地进行,让学生自己看出每组两个字的差别,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说一组,我说一组,看谁说得清楚。比较之后再写下来。因为这次写字没有田字格示范,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写字情况给予提示。第四项“我会读”,三个句子句式相同,用“越越”说明事物在发展、变化。这个句式在前面的课文中见过,通过再次练习达到巩固、积累的目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再提问:发现三句话有相同的地方吗?这种句子在哪课读过?可把那个句子和三句话放在一起再读读
42、。第五项“读读背背”,内容是一首古诗,作者李绅。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劳动非常辛苦,告诉人们要爱惜粮食。学古诗只要求读读背背,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通,注意读准“锄、谁、知、中、餐”这几个字。这是一首五言诗,可启发学生回忆咏鹅的停顿方法,读好这首诗的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三、教学时间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语文的教案8【教学依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闪烁着人生智慧的警句,不知点燃过多少孜孜不倦的求索者思想的火花,它让人懂得维护安宁团结的政治局面的重要性;它促人明了“施仁政”“行王道”的治国理想;它让
43、人彻悟“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真谛。这些千古绝论,就出自于春秋战国时孟子的孟子两章。孟子两章,皆为说理散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的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是施行“仁政”与否。从而说明“人和”对战胜的决定作用,由此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说明施行“仁政”的必要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人只有通过艰苦磨炼,才干有所作为。进而由个人谈到治国,由此自然导入文章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章,篇幅短小,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论证
44、有力,气势充分,感情洋溢,语言精辟,尤善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读后发人深思,颇受启迪。教学这两篇短文,切忌把它上成纯文言知识传授的机械枯燥的工具课,而应遵循语文课程规范中提出的新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见解,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发明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科学释疑的能力,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发明性阅读的能力”。两篇短文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能给读者以深刻的
45、启迪,所以在教学中要始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还受到深刻的德育美育的熏陶。【优秀教案】、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划准节奏,初步揣测文言文诵读技巧。辨析疑难字词,疏通疑难句意,积累文言词汇。如一词多义,虚词的作用和通假字现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品读关键词句,深层挖掘作品内蕴。动情背诵课文,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多角度赏读课文,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和生动、形象、精辟的语言。、过程与方法:反复练习诵读,在读中积累文言词汇,在读中品味文言韵味,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内蕴,在读中鉴赏语言的精辟,在读中质疑探疑解疑,在读中走近孟子。鼓励学
46、生对课文内容要有自身的心得,能提出自身的看法和疑问,并通过合作交流,一起研讨,解决疑难。强调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创设互动互学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拓展思维,从纵深角度扩展学生阅读空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探究,激发学生对人生的考虑,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启迪学生明了“人才是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道理。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哲人的非凡才智和他们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对作品的倾心解读,实际上也就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教学方式】、本文采取“文言美文六步诵读法”来教学,六步为:初读课文,疏通句意;吟读课文,引情入境;研读课文,理解文意;赏读课文,玩味精粹;展读课文,飞扬神思;背读课文,积累语言。其核心就是强调“以读为本”。、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考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创设“质疑探疑解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