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篇翻译《论语.乡党》(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乡党篇翻译《论语.乡党》(6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论语乡党篇翻译论语.乡党(6篇)有关论语乡党篇翻译一 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会到的是一种才智,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处理领导关系、同事关系的心态,是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读到于此,想到曾经读过的菜根谭,两者皆有: 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 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 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正所谓性定菜根香。 书中有一段对于抱负与现实关系的分析,很是经典。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抱负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飞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许多的规章和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力量,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区进展他行为的拓展。只有抱负而没有土地的人,是幻想主义者不是抱负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
2、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不公,埋怨处世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假如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许多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欢乐的人,让自己欢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暖和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宽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应当总是埋怨没有时间,埋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根底学问,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学问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根底学问,
3、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埋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胜利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学问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亲密相关的。教师进展劳动和制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很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久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当首先考虑清晰的!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是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教材的学生,他们一样东西还没懂另一样东西就要学了,这边刚学会,那边又忘了。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对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凹凸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
4、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觉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固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时时刻刻让当年我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胜利的欢乐,并让欢乐连续着。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索,会使我们勇于和蔼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胜利阅历,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 有关论语乡党篇翻译二 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答
5、复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局部是答复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问题;还有一局部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其中的许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知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学问;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定会产生怀疑等等。 然而,假如我们认真阅读了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识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例如:“自行束修以上,我未尝无诲焉。”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
6、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敬重教师,教师爱惜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月,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教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沉着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担心。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清楚的时代。 此外,从“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意思是说朋友送
7、的礼物假如只有车马,没有祭肉,孔子也不会行拜礼)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重视祭祀祖先,即使别人送再多的东西,假如没有祭肉,仆人也不会快乐等。 固然,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颜色,透露出封建社会的腐败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它仍是一本好书,孔子也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宏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有关论语乡党篇翻译三 一.教学工作需要谨言、慎行 在处世之道中有这样一句“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能做到多听取师傅的意见,多专心观看身边有阅历教师的言行,多进展教学思索必定能
8、帮忙自身提高教育教学的力量,此谓“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而对于“谨言与慎行”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在与身边同事相处时做到“谨言”和“慎行”特别地重要。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都需要经过细致的考虑之后再去实践,在整个团队中我更多地是需要学习、倾听前辈们的阅历之谈,积极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多干实事而不是夸夸其谈。融入团队,获得更多教师的指导与帮忙。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意“谨言、慎行”。教师的言行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应当经过缜密的思索,要注意课堂提问的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
9、即“谨言”。一个鼓舞的眼、一次轻轻的摩挲、一个善解人意的手势都会带给学生无限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同样值得慎重考虑。 为此,我将把“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作为我为人、为师之道,信任它能让我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增加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应是“仁者”与“智者”的结合体 在于丹看来,论语中的“仁”指的是关爱别人;而了解别人就叫做“智”。她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的为人必不行少的就是“仁”和“智”。我想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更应当提倡“仁”与“智”,通俗的说就是教师要懂得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教师要了解、关爱学生就应当站到学生中间来,擅长从学生的角度思索问题,这也表达在两个
10、方面。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解读学生,关爱学生。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提倡教师应当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充分表达民主与公平。教师在课堂中应敬重学生,多鼓舞孩子思索,使每个孩子在教师的期盼中、鼓舞中去求知,去创新。 其次,教师在课下要做到“走近一点、蹲下一点、微笑一点”,专心的去了解、爱惜学生。多参加孩子们的活动,多和他们谈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评说自己,给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建立一种民主、公平的师生关系。 我想了解和关爱学生将是做一名教师永恒不变主旋律,就看你是如何专心去做课上和课下的“仁者”与“智者”。 应当说阅读本书自己的感受是比拟深的,给我的启
11、发也许多。我想一本好书需反复研读,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精华,有时间我将再次细心研读一番,盼望与读过此书的朋友们可以一起来品尝。 本期,我教高一语文,使用的是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这本教科书第4局部是“名著导读”,导读的内容是论语。教师要求学生读论语,必需首先自己读论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思索力量与观赏水平,我在网上扫瞄了有关孔子的一些专著,如孔子评传、孔子才智等,并且找出了一本论语通译重新读了一遍。 有关论语乡党篇翻译四 【教学目标】 一、学问和力量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育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力量; 2.了解论语
12、的有关学问,明确其在历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把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受,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良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熟悉并准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喜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忱。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育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力量。 2.结合本文的学习熟悉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喜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忱。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育学生把所学学问、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13、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三课时 【预习作业】诵读课文,生字注音,依据解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消失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珍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日,它照旧光线四射,熠y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骄傲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局部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是我国古代
14、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日,其精华局部依旧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局部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标准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见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憧憬的“大同”抱负。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育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5、)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初读前三则,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n) 不亦说(yu邑)乎 三省(xng)吾身 传(chun)不习乎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
16、结合解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时:按时; 说:开心、快乐;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发怒、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欢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其次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4.朗读、背诵。 其次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结合解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屡次; 省:反省; 为:替、帮; 谋考虑事情;
17、 忠:尽心尽力; 信:真诚,诚恳; 传:教师传授的学问; 习:温习。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屡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尽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恳呢?教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争论思想品德修养。 4.朗读、背诵。 第三则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结合解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把握了学问,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
18、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法规。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独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规。” 详解 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晰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决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赐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辨别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辨别取舍。七十岁时我
19、的心灵和行为都到达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标准。”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地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地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悟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章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到达了的境地。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熬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次,道德的境地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
20、德标准,而不是牵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4.朗读、背诵。 【作业布置】 复习、背诵前三则。 其次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一、二、三则 二、初读第四至第八则,扫除语言障碍 罔(wng) 殆(di) 箪:(dn) 曲肱(gng)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结合解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
21、字词。 故:学过的学问;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复习旧的学问,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觉。这样,就可以做教师了。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索的必要性,由于只“温故”而不独立思索,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肯定要将学问融会贯穿,能在温习旧学问中有所发觉,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奉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学问,从而可以获得新学问。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日也有不行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学问、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学问的根底上进展而来的。因此,温故
22、而知新是一个非常可行的学习方法。 4.朗读、背诵。 第五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结合解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只读书而不愿动脑筋思索,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愿读书,就会有怀疑。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索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行偏废。学习和思索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4.朗读、背诵。 第六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雍也) 1.结合解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箪:
23、音d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肯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转变自己好学乐善的欢乐。贤德啊,颜回!”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赞扬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抱负,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得意其乐。 此章孔子回环曲折,一说两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名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
24、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 4.朗读、背诵。 第七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结合解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知:懂得、了解; 好:喜爱; 乐:以为乐。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深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这里没有详细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4.朗读、背诵。 第八则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
25、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结合解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饭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值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竭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抱负、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抱负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承受的,
26、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学问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承受。 拓展:饭蔬饮水: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4.朗读、背诵。 【作业布置】 复习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九至第十二则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四至第八则 二、初读第九至第十二则,扫除语言障碍 博学而笃(d)志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九至第十二则 第九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结合解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27、三人:几个人; 善者:优点; 从:跟随; 不善者:缺点。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肯定有人可以当我的教师。应中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假如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留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特长,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缺乏。 4.朗读、背诵。 第十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结合解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斯:这; 舍:舍弃。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间就像这河水一样啊,它日夜不停息地向前流去。 3.理解这则文字
28、所讲内容。 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全部决心开头“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立志“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头,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诞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担当”“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这里必需明确,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全部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鼓励。 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消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4.朗读、背诵。 第十一则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 (子罕
29、) 1.结合解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行被夺去志气。”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却是不能强迫转变的。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害。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逼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4.朗读、背诵。 第十二则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结合解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博:广也。 笃:厚也。 志有两种解释:一,志同识,记忆在心;
30、二,志向。在此,基于取其后者。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心有远大抱负就要有丰富的学问,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索。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干扰,“仁”就在这当中了。”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修德进学的门径:学欲广博,志欲坚决,外问于人,内思于心。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状况亲密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肯定要从自身处去问,接近处去思。 4.朗读、背诵。 四、分类
31、整理归纳 1.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博学笃志、饭蔬饮水 2.十二则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哪些语句是讲个人修养?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32、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作业布置】 1.学习、背诵第九至第十二则 2.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消失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沟通展览。 【教学后记】 有关论语乡党篇翻译五 我读完论语译注,也算是对论语译注有了些了解,还有了些兴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学问又有思想,一部论语解释流传至今好几千年,被人们捧若圣经,怪不得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译注读后感800字。 都说孔子弟子三千,贤士七十二,孔子最喜爱的莫过于德行优异的颜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尝就偏偏不一样。我喜爱的既不是以德行见长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语见长
33、宰我、自贡,更不是大政治家冉有、季路和文学家老挨批判的的子游、子夏。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华了。别看他的笔墨不多,但他肯定是最受欢送的一位了。孔子对他的评价是: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来宾言也,不知其仁也。” 就是说公西华很善言辞,假如他生活在现代,应当是一个精彩的外交官弄不好当上外交部长了。据说他当年白净的脸上长着有型好看的络腮胡子,比现在的电影明星还帅啊。像他这样仪表堂堂能说会道的男人,即使没有得到孔子的重用,在当时,怎么着也算得上是特殊得体的了吧。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子活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
34、子周急不继富。” 从这段故事里可看出,当年公西华在那个大家庭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了吧。受欢送,那是不用说的。不然分米的人怎么主动要求给他家那么多米?富贵,那更是显而易见的。既然他已经到了“乘肥马,衣轻裘”的程度,在那时还有几个比他更富的?现在又有多少人开着宝马穿着裘皮外套的?在史书上,好像没有记载公西华家世的。也就是说,他肯定不是“富二代”。公西华的富贵,应当与他的力量与才能是分不开的吧。 “自贡问曰:乡下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下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下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这是我在这本论语译注中最喜爱的一段话。像颜渊那样,唯唯诺诺,谁都喜爱的弟子虽然缺乏争议
35、,但是过得很是不爽。倒是公西华,淋漓尽致地享受了自己的人生。在生活中,我更像公西华,反正也是“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何必那样束缚自己呢? 有关论语乡党篇翻译六 论语 心得皎皎明月, 虫鸣叠叠 ,秋风入窗 ,夜长无眠。一个人, 一盏灯 ,一杯淡茗,一丝愁绪。当翻开论语,全部一切都已化为沉淀,畅游书海,仿佛诵读之声围绕耳边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政治主见、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一) 天地人之道 孔夫子最喜爱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36、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就是说,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住在特别破烂的小巷子里。这么艰难的生活对别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够得意其乐。生活这样艰难,为什么能得意其乐呢?其实,主要是在于你的人生态度,在全部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埋怨的时候,颜回却不转变他乐观的态度。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静。 (二) 处世之道 在现代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子贡曾经问过他的教师,孔夫子告知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行则止,勿自辱焉。”(论语颜渊)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说,善意地引导,假如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
37、自取其辱。所以,与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都大包大揽。“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即可。 (三) 君子之道 这里的君子一般是泛指才德出众的人,在论语中,随便就可发觉这二字,可见君子的重要性。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仔细地跟他们争论过君子的问题,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连孔子都愧称君子,不难发觉君子的标准之高。孔夫子心目中的君子,不仅是一个好人,还要是宏大和高尚的人,他要胸怀天下,奋勉有为。 (四) 人生之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许多人都感慨光阴消逝之快,但孔子在看着流水兴叹的同时,也给大家描述了这样一种人生轨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为政)孔子提出的这六个人生轨迹,对我们现在仍有许多启迪意义,关键是我们如何领悟这其中的才智,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人人都盼望过上幸福欢乐的生活,而幸福欢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窗外落花纷纷,合上书,闭上眼,闻着淡淡花香,细细咀嚼论语之道,我发觉自己又多了一份沉着和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