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调查报告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调查报告范文5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法律调查报告范文5篇 更新时间:2023-06-08 来源:调查报告 点击: 2023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演讲稿5篇大全集选 关于空巢老人的主题演讲经典范文 2023-03-19 2023年建国70周年“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教师学后感精彩范文 2023-02-21 2023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演讲稿5篇大全集选 2023-02-04 班级校园凌辱自查报告2023年最新参考范文五篇 2023-02-04 城市旅游调查报告范文2023年最新参考模板五篇 2023-02-03 【-调查报告】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学问和心理的总称,那法律调查报
2、告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法律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送阅读参考!盼望能够帮忙到您。 优秀法律调查报告范文(一) 一.调查目的: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学问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熟悉、愿望和心情等.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讲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近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守法与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加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对于社区
3、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加以分析,将有助于从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动身,有针地性地搞好社区普法教育活动. 二.调查时间:2023年4月12号至6月20号 三.调查地点:安徽省亳州市花戏楼社区 四.调查对象:安徽省亳州市花戏楼社区居民 五.调查方法:通过访谈进展调查 六.调查内容 (一)对花戏楼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 1、调查花戏楼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现状 通过对花戏楼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法的地位并不高,作用很有限,权利意识很淡薄,人们普遍有一种耻讼、贱讼观念.中国几千年封建意识以及建国后极“左”思想的影响,使居民的法律意识还存在着与时代精神相冲突的若干传统观念相交错的状况,特殊是存在法律制度的
4、现代化与法律意识滞后的冲突.主要表现为:相当一局部居民仍习惯于按传统观念参于社会生活,评判他人与社会、解决纠纷及维护自身权益、甚至给“权大于法”以相当程度的认可,视法为维护道德的武器,致力于“无讼”来维护社会的安定,特殊是封建统治者“言出法随”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存在,给某些居民造成了一种畸形的法律观念,“领导人讲的话就是法”.这说明,法律权威的减弱和法律观念的动摇成为法制建立中不行无视的问题. 2.调查花戏楼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花戏楼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通过了解进而加强和增进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扫除法盲.通过普法工作的全
5、面绽开和深入进展,使得法律学问在普及,居民的法律意识在提高,进而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法律保持正确的态度,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3、调查地和调查对象的选择 调查对象是花戏楼社区居民.所被调查的的居民中无文盲人员,文化程度在小学到讨论生之间,年龄在20岁到60岁之间.因此他们都具备理解和回答下列问题的力量. 4.调查程序 本次调查主要采纳的是访谈的调查方法.由于被调查对象人数较多,所以采纳的是以访谈的调查方法. (二)社会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调查的根本状况 本次调查主要是面对花戏楼社区居民的.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七局部,分别是:法律学问及获得途径局部;法律理念局部;对法律功能的熟悉
6、局部;对法律实施的评价局部;对法律的信任程度局部;纠纷解决途径局部;对居委会的熟悉和评价局部.为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被调查者的思想和观点,在访谈时充分考虑到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的参差不齐,尽量做到浅显易懂. 2.访谈的根本状况 他们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一)在一些地方法律得不到全面实施.(二)轻视法律、漠视法治的现象仍旧存在.(三)居民对法律给予的权利欠缺理解,不擅长依法维权.(四)执法不严的问题还比拟突出.(五)法律的普及不够深入,宣传教育不够广泛,效果不很抱负,尤其是遥远地区、农村、企业、基层单位、学校等还存在“死角”、“空白”.(六)在立法(包括法规、规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门利益倾
7、向突出,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在地方立法中群众参加还不够. 七.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居民的法律意识比拟弱,学问也比拟缺乏,从数据上看,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或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定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在此问题中虽然有50%的居民答复是“拿起法律武器爱护自己”,但事实上,他们的法律意识并不是很强,但是关乎到自己利益和前途,关乎到自己今后的进展,大家自然而然就会认为那是不合理也合法的,人都是自私的动物,谁不会为自己谋利益,谁不盼望今后的路能够更加顺当,这也是人之常情. 八.建议: 1.通过法律进社区活动
8、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 法律进社区工作,就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效劳对象开展的社区法律效劳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律效劳进社区”组织载体的培育和建立.可以组织律师和法律救济工等专业法律人士做好“法律进社区”,以及大力组织和进展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是个家,建立靠大家”.要努力号召和发动社区内具有肯定法律学问和喜爱公益事业的在职和离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公证员和大中专院校的法律专业教授、学生积极参加法律效劳活动,建立一支法律效劳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以社区为依托,为居民供应义务法律询问和法律帮忙.法律进社区,社区将从三类人群进展普法教育,从而提高居民的法律的意识. 2.加
9、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进展 充分发挥居委会、调解委员会作用,加强冲突纠纷调处,积极疏导民事纠纷,发觉问题,准时解决,坚决把冲突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一般事情不出村,化解不稳定因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为居民生产生活制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九、结语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使我了解到我国居民的法律意识还很薄弱,依法治国的方针还需连续贯彻究竟,只有不断提高我国居民乃至农夫的法律意识,法治社会的好处才能得以彰显,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才能更好的呈现在世人的面前,社会才能和谐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共同致力于制造中国的世纪华章. 优秀法律调查报告范文(二)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效
10、劳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值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爱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学问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学问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展了调查。 一、 讨论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忙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展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展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
11、识有了根本了解,调查状况如下: 、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在你全部的经受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害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显。 、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肯定能 14% c、大局部能 62% 、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学问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学问 40% c、能运用所学
12、法律学问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常常 12% b、间或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2%,即6个人(调查对象为50人)会常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14%,即7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说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特别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依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觉,有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
13、,可见大学生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学问了解并不多。 、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 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 比拟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 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 不重要 0% 优秀法律调查报告范文(三) 在我院近两年受理的案件中,消失了一个本不该消失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留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削减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笔者对我院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进展了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犯罪特点 (一)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非常单
14、一,从目前统计状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有意损害这两种罪名,笔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有意损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拟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有意损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识的人越简单成为被侵害对象,犹如宿舍同学。不熟悉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有意损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15、 (四)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转变强制措施的; (五)处理结果:惩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消失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状况。 (七)年龄构造: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状况没有消失一例。 (八)户籍特征:以外地来京上学的大学生为主。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 (九)犯罪主观有意:这些大学
16、生主观恶性比拟小,没有顽抗心情,全部都能照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非常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消失翻供现象。 二、大学生犯罪缘由分析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冷淡。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旧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养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养”的状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到达抱负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根底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意分数,而忽视素养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非常冷淡了。 2、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
17、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到达成年人的成熟度,四周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无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治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懊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其次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不行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奉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盼望
18、连续进修的人员供应了时机,但二者注意经济效益、实行松散治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缘由分析 (1)幸运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幸运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奇怪、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有意损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外地大学生初来北京求学,
19、远离家乡和亲人,四周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怯,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力量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假如没有人从旁开导,简单走上歧途。 4、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缘由,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顺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有意损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损害。 三、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案件中应留意的问题:
20、 1、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性质的大学生犯罪要实行不同策略。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大学生,要赐予其适当劝慰,鼓舞其连续学业(或是连续学习);对于确属主观恶性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群之马”,承办人员也应留意将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认真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 2、承办人员应准时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结案了之。大学时代是一个学生心理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很简单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假如我们在办案中忽视了对犯罪大学生身边环境的了解,就不行能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承办人员应以检察建议的形式催促学
21、校(以民办学校为主)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法律根底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治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产业化的根底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3、承办人特殊应留意办案后的回访工作。犯罪的大学生主观恶性不大,多是轻型犯罪,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刑满回归社会,还有不少被判处缓刑的大学生回归社会时间更短。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些大学生经受了自己人生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凭自身的努力很难做到“哪里摔倒哪里站起来”,更多的是需要四周的亲人朋友的帮忙。然而一些学生家长“恨铁不成钢”,又是断绝家庭关系,又是对刑满归来的孩子冷嘲热讽,进一步打击了犯罪大学
22、生的生活信念,很有可能会促使这些大学生破罐破摔,再次滑向犯罪的深渊。承办人员应当关注自己经办的大学生犯罪案件,通过写信、通电话等方法了解其近况,鼓舞其改正自新,准时帮忙犯罪大学生消除消极的念头,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4、承办人员应针对大学生犯罪个案或同类案件准时调研,找出相像之处,准时与案发大学联系,以讲座、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强化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求大学生们平常留意保管好钱财,遇事要冷静镇静,不能意气行事等等,均能起到很好的犯罪预防作用。 优秀法律调查报告范文(四)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根本单位,离婚的增多就意味着家庭的不稳定,家庭的不稳定则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 由此可见,离婚不再是
23、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从前曾共同生活、亲切接触乃至有过甜美时间的夫妻,今日何以曲终人散、分道扬镳 。笔者分别从我院近十三年的离婚案件进展了分析比拟,并从近三年来审结的离婚案件中随机抽取了100件(判决和调解的案件)进展了分析,得出以下一些微薄的结论,并提出一点拙见,以供大家参考。 一. 从1991年-2023年十三年来离婚案件的数量分析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23 2023 2023 2023 件数 218 169 193 235 205 224 207 219 187 228 261 227 212 占当年
24、的比例 20% 12% 16% 15% 13% 21% 18% 20% 15% 21% 25% 23% 24% (说明:因从2023年开头实行大民事统计,为了进展比拟,从1991年起统一按大民事统计方法进展统计)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离婚案件的比例总体上是有所上升,并且占据民商事案件较大的比例。几年来,很多国家的离婚率直线上升。据美国统计,在过去100年间离婚增长率是人口增长率的13倍,有1/3的初婚者以离婚告终。前苏联的离婚率也高达35%左右。我国1980年离婚率为4.75%,而到了1997年离婚率竟增加到13%,有的大城市甚至到达了25%。 二、通过对近三年判决和调解结案的离婚案件抽样分析
25、,离婚案件在实体上的新特点 (一)结婚时间比拟短,离婚率却比拟高 结婚不到一年的有5件,占5%;结婚1-3年的15件,占15%;结婚3-5年的16件,占16%;结婚5-10年的30件,占30%;结婚10-20年的25件,占25%;结婚20年以上的9件,占9%。 (二)、年龄比拟小,离婚率较高 30岁以下离婚的占46.5%,30-40岁的离婚的占34.5%,40-50岁离婚的占13.5%,50岁以上离婚的占5%。 (三)、女性提起诉讼的比例高于男性 女方起诉为58件,占58%;男方起诉为42件,占42%。男方提出离婚的主要缘由有:性格不和及无感情根底、女方有婚外情、经济纠纷及对性生活不满;而女性
26、提出的离婚理由主要是:丈夫虐待妻子、性格不合、丈夫有外遇、经济纠纷及男方有罪。 (四)、离婚的缘由比拟集中 从分析说明,离婚的缘由主要有:(1).因一方存在婚外情而导致离婚的25件,占25%;(2). 因不能正确对待家庭生活冲突而导致离婚的23件,占23% ;(3).因一方在外打工,夫妻长期分居而导致离婚的17件,占17%;(4)因双方感情不合分居而离婚的11件,占11% ;(5)因一方患有严峻的疾病的8件,占8%;(6). 因家庭暴力而离婚的4件,占4%(7) .因一方被判处刑法而离婚的3件,占3%;(8).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离婚的2件. 占2%;(9)因婆媳关系不和导致离婚的2件,占2%;
27、(10).一方因网恋而导致离婚的1件,占1%。(11).其他案件4件,占4%。 (五)、通过判决或调解,离婚的比例高,有88件,占88%。(不包括撤诉案件在内) 三、在程序上的新特点第一.diyiFANWEN.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原出处全部。 (一)、举证困难。在证明夫妻感情裂开方面的证据主要是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其他相关的书证和证人证言比拟少。书面证据主要就是结婚证,常住人口登记卡。大局部判决或调解离婚的,证据也不是很充分,从统计的判决准予离婚的57件案件中,只有结婚常住人口登记卡,当事人的陈述的有42件,占70%。大局部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是由于证据缺乏,从统计的12件判决不准离婚的案
28、件中,因证据缺乏的为8件,占67%。 (二)、公告送达的案件为11件,直接送达的为89件。 (三)、缺席的比例高,缺席审理的为24件, 占24%。 (四)、调解的比例比拟低,调解结案的为31件,占31%。判决结案的为69件,占69%。(2023年我院一般民商案件的调解率为46%)。 (五)第一次判决不准离婚后,短期内(在6个月到一年内)其次次提起离婚诉讼的比例高,有19件,占19%;其次次提出离婚诉讼判决准予离婚的比例高,19件中被判准予离婚的为18件,占95%。 三、上述现象存在缘由的分析 (一)、为何离婚案件长期以来始终居高不下? 笔者以为: 从婚前感情根底来分析。现在在外打工的绝大局部都
29、是年轻人,特殊是农村的年轻人,打工与异性接触的时机大,又没有父母的监视和帮忙,恋爱比拟自由。但也产生一个负面作用,双方了解不是很深时 ,就已经进展同居生活。从分析说明,婚前恋爱时间不到一年占18%,特殊是早婚的现象也越来越严峻,结婚时一方未到婚龄的占15%。 从婚后的感情建立来分析:结婚的时间长短中分析,就会发觉,结婚的时间的长短与年龄成正比例,30岁以下,一般结婚在10年以内,从时间上结婚10年以内的比例为36%;从年龄分析上30岁以下离婚的占46.5%。即年龄越小,其结婚的时间越短,夫妻之间的感情还不很坚固,加上年轻气盛,说离就离。但大局部都已生育了子女,孩子也比拟小,认为孩子小越好办,对
30、孩子的感情上不会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大,结婚的时间越长,一方面夫妻的感情比拟深厚,不易裂开;另一方面,随着孩子长大,双更多的要考虑孩子的感情及其影响,也就会比拟理智。 从离婚的缘由来分析:年轻的夫妻离婚,大局部是由于因一方在外打工,夫妻长期分居而导致离婚。原来婚前根底不牢,结婚的时间不长,夫妻假如一方外出打工或双方不在同一个地方打工,夫妻长期分居生活,感情就会渐渐变淡,很难经得起冲击。另外,外出人员一般年收入在1.5万-2万元,和在家乡的收入反差剧烈,从而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一旦有什么曲折,及易导致离婚。 (二)、为何30岁以内的离婚率较高(达46.5%) 以前在农村,一谈到离婚
31、,就觉得非常丢人。现在农村的青年在外打工的比拟多, 他们与外界接触的时机多,见得世面比原来的要宽敞的多。人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加上现在的电子信息高速进展,人们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对离婚的案件及离婚程序了解的比拟 清晰。夫妻之间实在和不来,能够比拟理智的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另一个方面,由于受到外面的精彩世界的诱惑,一些人开头对自己在家务农的结发之妻感到不满,想方设法通过婚外情来查找满意,有的想干脆加以抛弃。 (三)、女性提起诉讼的比例高于男性 之所以消失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地位提高,不再忍气吞声,一旦对婚姻不满,就可依自己的意愿提出离婚。离婚后,妇女有力量自己独立生活。另
32、一个主要缘由是男人对外交往比拟多,接触危及婚姻关系的不良因素的几率比拟大,相对女方更简单受外界影响,比方有的丈夫养成了赌博、酗酒等不良嗜好,有的丈夫不敬重妻子,对妻子任意打骂,还有的与他人同居,这些都严峻影响了夫妻之间的感情。欧美男性提出离婚的主要缘由有:太太有外遇、要求太多、无法与亲戚很好相处及婚姻对自由限制过多。而妻子提出的离婚理由更多,主要有:丈夫大男子主义、不关怀爱护妻子、婚外性关系、嗜酒及赌博、婚姻暴力(对妻子进展身体和心理虐待)、共性不合、性生活问题及财务困难等。 (五)、离婚缘由比拟集中的表达在婚外情方面 从上面的分析说明,因婚外情而导致离婚的比例位居第一。成年人的婚外情,尤其是
33、男性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女性。从分析的数据反映,男性为15件,女性为10件,比例为1.5:1。据北京某区调查,由“第三者”插足而引起的离婚在1982年占总数的14%,1983年占30%,1988年到达了40%左右。在上海徐汇区的调查,随机抽出的633件离婚案件中,夫妻一方或双方有婚外情的占了35%。武汉某区1995年1-7月受理离婚案件480件,其中因“第三者”插足的占了60%以上。而婚外情中,真正纯感情交往的比例比拟小。大局部都与性有关。巴尔的摩的心理学家葛莱丝针对发生外遇的男女所做的讨论发觉,75%的男性表示性欢愉是让他们“偷腥”的主要缘由,但只有35%的女性如此表示。77%的女性认为发生婚外
34、情的理由经常是“陷入恋爱之中”,而这个比例在男性中只有43%。婚外性关系的背后也隐蔽着种种动机:对梦想的爱与性的追求,或对浪漫的寻求;奇怪心(尤其是那些没有什么婚前性检验的人);妇女想证明自己的吸引力,男子想证明自己的男性气质;各种缘由引起的性自卑;性厌烦;性试验;对自己伴侣的报复(即使是不让对方知道);偶然遇到实现妄想的时机,以及想验证一下自己的力量。对于有些人来说,婚外性关系的吸引力,在于其隐秘性,他们说“猥亵”的性比“合法”的性更令人满意等等。固然也有出于性需要未能满意的状况。旅游、节假日、离家在外和晚会等,都会是引起婚外性关系的潜在因素,但通常只是短暂的。由于现在男女在外打工,时机都许
35、多,这就增加了亲热的时机,使得婚外性关系更有可能。除此之外,大局部以夫妻感情不合、不能正确对待家庭生活冲突为由的案件中,其实际上就隐含了夫妻性生活不协调的缘由在内。新近上海的一份调查报告则明确说明,自1984年以后明确提出因性生活问题而离婚的人数明显增加,目前在离婚夫妇中有23%以上认为性生活不和谐而不情愿将家庭维持下去,还有36%的离婚缘由系“第三者”插足所致。这样,直接由性因 素造成的再加上“第三者”插足所致,在离婚案例中竟有半数以上与性有关。 (五)、现在 离婚案件在程序上消失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是离婚案件有其独特的特点 1. 突出表现离婚案件的证据缺乏与离婚率高的冲突。离婚案件涉及的主要
36、是人身关系,尤其是感情方面的事,是人的内心的思想活动,只有当事人本人最清晰,别人只能从一些外表现象去摧测,加上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大家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宁愿建一座庙,不愿拆一桩婚姻”的思想,要求当事人供应相应的证人是比拟困难,但有些案件事实是众所周知的,又没有人肯出来作证,另一方当事人又不辩论和参与开庭,通常假如是第一起诉的,以证据缺乏判决不准离婚。假如是其次次起诉的,一般仅以原告的陈述就判决离婚。 2.公告送达的案件增多,案件事实无法查清,处理上随便性较大。在实践中,一方因下落不明,其缘由主要有在外打工,从未与家人联系,一般与家人联系,只要其家人不说,仍无法查找其下落;还有就
37、是一方原来是外省人(多数是女方),假如夫妻关系发生冲突,大多数是一走了之;另外就是一方(也多为女性)存在婚外情,干脆家庭与情人远走高飞。而另一方又常因规划生育被罚款,这时起诉到法院,只有通过公告送达。这类案件在证据方面也是不很充分,但通常多会被判决离婚。 3.对待离婚案件的观点正在发生变化。大局部办理离婚案件的法官认为,离婚案件是涉及个人的隐私问题,因充分表达个人意思自治。只要当事人提出离婚诉讼,对方同意离婚,不管是否符合判决离婚的条件(夫妻感情完全裂开,调解离婚的除外),一律判决离婚。不再重视调解的方式结案。 4.同样是审理一件民事案件,对于离婚案件所花费的时间和本钱要高于其他案件,而且从效
38、益的角度来讲,又是比拟低,因而大局部法官对于离婚案件并不是非常的重视。往往抱有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感觉,所以在处理上,主观随便性比拟大,很少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 5.其次次起诉在肯定的意义上变成了推断是否准予离婚的又一新的标准。笔者在上述的分析中也提到,第一次起诉假如证据缺乏,被判决不准离婚后。通常法官会对当事人解释只有等下次起诉,当事人也会认为其次次起诉,法院肯定会判决准予离婚。而实践中,在当事人其次次起诉后,即使证据不是很充分,一般也会判决准予离婚。这里的理由一般有两种,一是依照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在被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分居一年以上,视为夫妻感情确以裂开;二是以被判决不准离
39、婚后,双方的夫妻关系没有能够改善,因而认定其夫妻感情确以裂开。 四、思索与建议 民事案件无小事。单个看起来离婚案件只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也有人认为离婚案件比拟简洁,其实不然。在民事案件中,离婚案件不仅在数量上占据较大的比例,而且离婚案件也是最为简单,且最为简单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一类案件。假如处理不好或不妥,极易引发新的冲突和纠纷,各类报纸也常常登有这类报道。 (一)、端正熟悉,抓好离婚案件当事人的思想工作。 但是在我国,犯罪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分别证明了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及儿童罹患心理、精神疾病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临床心理学的大量统计数据说明,亲生父母离异的过程和结果,都对孩子尤其是幼龄孩子造成不
40、行避开的心理损害,他们的孤独、自卑、怨恨等不让良心情可能导致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因此,应重视对离婚案件当事人的调解工作。这需要法官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工作。这又与司法效率相冲突。通常,我们对待事关重大社会生活特别类型的案件,成立特地的法庭进展审理,如少年法庭,军人维权法庭等。在这里笔者有一个建议,即各基层法院成立一个特地的婚姻家庭法庭。配备一些阅历丰富的资深法官和适当的女法官,注意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解开当事人的思想疙瘩,尽量挽回一个家庭。对这样的特地的法庭,不宜定经济指标,对它以一高一低两个比率来进展考量,即以调解结案率(高)和当事人重复起诉率(低)。 优秀法律调查报告范文(五) (一)
41、调查目的 立足于讨论中国基层法律效劳(特殊是法律救济)的现状与改革在讨论整个中国司法问题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上,基层社会和基层政府是整个中国社会和整个国家的地基,对于基层社会的治理始终是中国政府治理策略(社会综合治理)的重点之一,基层司法构成我国司法制度的根底和主体(法律规定基层司司法局以及作为其组成局部的基层司法所管辖的法律救济案件为主要且常常的法律救济案件)。在司法专业化与司法民众化的冲突/双重逆境中以及强大的诉讼积案压力下,寻求建立为当事人供应充分、适当、可供选择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简洁、小额的案件供应低廉、快捷的法律效劳,亦即“获得正义”(accesstojustice)是当代世界普遍面
42、临的重大课题。在中国这种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巨大并且不断增大却又实行单一制政府构造形式的大国,如何为占中国人口主要成分的基层老百姓特殊是广阔农夫供应符合其经济、文化层次需求的有效的法律效劳和法律救济,一方面直接关系到基层纠纷的解决和基层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也将影响到作为“标准模式”的诉讼构造是否能够在我国社会里找到的确适合的土壤、并真正地扎下根来这一重大问题,并最终影响中国在尚未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阶段面临后现代社会的冲击能否作出适时适当的回应。 本课题所指的“基层”是以中国行政和司法建制为标准,指县级层次上的县(市、区),以及它们的行政下级(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司法派出机构(基层司法所)所辖的区
43、域;本课题所称的“法律救济”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救济机构组织法律救济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别案件的人赐予减免收费供应法律效劳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本课题所考察的基层法律效劳所,是指设在乡镇(街办)主要为本辖区的经济困难或特别案件的人赐予减免收费供应法律效劳的的组织。限于本课题的详细目的性和政策指向性,我们选取了在中国基层社会占据重要市场目前正面临着或存或废或进展或衰败命运的基层法律救济中心和基层司法所为窗口,以考察和评价这个特别群体为基层老百姓所供应的上述法律效劳为切入点,观看其在我国整个基层法律效劳体系中的角色,同时通过考察在其沿革和演进过程中,与之构成职能穿插、隶属或治理、或竞争关系的国家
44、行政机关(司法局)、国家司法机关(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群众性自治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性法律效劳机构(律师事务所),从而透视我国整个基层法律救济体系的现状和走向。这种定位的现实依据是,官方文字资料分析和实证考察结果都说明,中国基层至今为止并未明确或完全区分“司法”职能(及其主体)与行政职能(及其主体)、政府救济与社会自治性救济,而基层法律效劳所与上述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之间更是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纠结关系。 详细的调查目的又可分为以下几个: 农村基层政府:这里的基层政府包括司法与行政两局部,主要是指县一级和乡一级的政府机关和司法派出机构,主要调查它们在一些案件中所扮演
45、的角色以及起到的作用与影响。 乡土道德伦理:这里的乡土伦理不仅仅包括费孝通先生的“无讼”、“差序格局”等,还需要详细的深入到农村进展调查分析,进而来看这些乡土的道德伦理对于农夫维护自己权利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与基层政府运作的关系等。 本次调查将围围着农村的基层法律救济制度以及法律救济与基层政府以及乡土道德伦理的关系而绽开,主要调查农村法律救济制度实施的状况,遇到的困难,基层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对于法律救济制度的态度,以及农村传统观念对于法律救济制度实施的影响等。 (二)调查方法 在课题给定的三天期限内,我们选择以地方性文献调查为根底,对几个有代表性的考察点进展解剖,以大致把握法律救济的进展脉络及其在所在地区的整个法律效劳体系(包括基层法院、人民调解、仲裁、律师、公证等)中的位置,最终综合运用不同路径获得的信息,使之相互印证而获得完整结论: 1、文献资料的收集、阅读和分析 基层法律救济事业从成立、进展、富强,到变革的命运。通过收集、阅读和分析记载这一历史演化过程的现有文献。 2、实证考察与信息的猎取和使用 由于现有文献资料所能够供应的信息存在多方面的缺陷,资料的残缺、笼统、抽象、以及资料获得渠道的官方性和主观性,都阻碍了对于目前法律救济站获得全方位的了解。为此,我们在罗田县选择了1个考察点,进展深入、详细、微观的观看和解剖。这个考察点的意义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