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最新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最新文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最新文案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最新文案1教学目标: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为捍卫党、捍卫社会主义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同时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字与词。“垠、砥、恹、虬、娑、楠、欣”等字的读音与写法。教学难点:掌握以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妙手偶得、锤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倔强、参天、不折不挠、伟岸、朴质、挺拔、宛然、纵横决荡、秀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这一单元是散文单元
2、,学习这个单元,不但要掌握课文内容,要更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并掌握散文的特点。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白杨礼赞。板书课题及作者。提问:前面,我们学过茅盾的一篇什么文章?(学生: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是说明文。)茅盾原来叫什么名字?出生在哪个省?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请一同学上黑板写。(学生: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逝世后,党中央给予他“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_文学家”的高度评价。)指名学生读注释。明确: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歌颂抗日根据地的人民。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
3、致敬和赞美。作者写作目的和课文题目似乎是两码事,其实不是,为什么?交代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_消极抗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
4、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二)通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朗读)。(1)初步了解全文大意。(2)划出个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看课本上的词语注释,结合原文语境理解。查字典,给预习提示中的加点字注音。3.轻声自读课文,分段。4.讨论分段,概括如下:(板书)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我赞美白杨树。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壮景观,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具体描写白杨树的不平凡。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五部分(第89自然段)总结全文,高声赞美白杨树。(三)逐段讲读研讨。1.第一部分。
5、(1)第一部分与题目的关系。开门见山,满怀激情,点明题意,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2)第一部分与下文的关系。提挚全文。2.第二部分。(1)朗读(24自然段),要求找准下面内容的词语: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特点: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感觉:雄壮;伟大;单调;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2)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从白杨树的角度考虑,它与黄土高原有什么联系?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角度思考,黄土高原的环境暗示了什么?明确: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暗示北方农民生长的环
6、境,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做铺垫。3.第三部分。(1)默读第5自然段,根据提示(幻灯或板书)列出描写提纲。(划线处由学生填写)注:划线处空出,由学生填写。第6自然段小结上段描写,用“决不是”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极普通”即平凡。4.第四部分。(1)朗读第7自然段。作者承第三部分(5、6自然段)对白杨树描写之后,紧接着对它进行抒情性评论。问:具体评论些什么?采用什么手法?(边研讨边板书)作者赞美白杨树是“伟丈夫”,由树及人,一连用四个“难道?”的句式,启发读者思考,展开联想。问:“难道?”是什么句式?(反问)第一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与人联系起来思考;第二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
7、白杨树的品质与北方农民的品质联系起来;第三个“难道”句,又进一步从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与敌后傲然挺立的抗日军民联系起来;第四个“难道”句由白杨树的枝枝叶叶紧密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与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联系起来。一连四个反问句式又构成什么修辞手法?(排比)。这一组排比句,由外及里,层层深入地启发读者思考。问:联系时代背景你领会到作者的意旨了吗?明确:领会到作者不只是赞美树,而是赞颂北方农民,赞颂组织领导革命群众的中国共产党。这种写法叫象征。象征是写作方法而不是拟人、比喻之类的修辞法,拟人、比喻只表现在句子上,象征表现在篇章上,作者将所描绘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问:为什么作者要采用象征手法?
8、明确:因为作者在国统区,不能直言赞美根据地,讴歌共产党。5.第五部分(8、9自然段)。(1)朗读(第8自然段),看本段各句与前几段主旨句(或显示主旨的词语)的联系。明确:句“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与第4自然段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照应。句“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与第5自然段中的“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相照应。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
9、的精神。”与第7自然段中的“象征了北方农民”“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等相照应。由此可见,本段是全文总结,说明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全文主题,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朗读第9自然段。对白杨树本身的形象刻画及其对其象征意义的揭示已都写到了,为什么还要写这一小段呢?首先要搞清“贵族化的捕木”指的什么,作者曾于1978年回信答复一位读者说“贵族化的捕木象征国民党_”,这样把楠木与白杨树对比,主题不就更加深刻了吗?最后再以昂扬的调子赞美白杨树,呼应开头,结束全文,抒发的感情就更加热烈了。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最新文案2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
10、、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关资料。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二、导入新课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但是这节课,我们
11、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2、检查预习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三、解读文本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2、朗读课文,
12、理清思路(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2)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方面给予评价。(3)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3、寻读课文,品味美点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把它们摘录下来,并且谈一谈你的理由,(先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一个代表小组发言,最后把大家的回答加以整理,做成白杨一课词语积累的卡片)。教师为学生品味语言进行方法指导。如删一删、换一换、比一比等。并对其回答做出补充和完善。4、精
13、读语段,探究主旨白杨所赞美的并不仅是白杨树,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现在第六自然段,精读这一语段,说说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对象之间的联系。白杨树与农民、哨兵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精神之间的联系在于什么?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为学生理解象征搭建一座桥梁。(多媒体同步出示,白杨树、农民、哨兵等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其相似点)学生间互学互教,使学生由消极、被动、机械的听众转变为积极、自主、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者,并促进其深刻牢固的掌握知识。四、对话文本1、与文本对话“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楠木”,你觉得
14、多余吗?为什么?2、与作者对话有人说文章第5小节,对白杨树的形象的描写,语言太过平实,没有一般的写景散文生动,甚至有一些词语单调地重复“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也像加过人工似的。”你是怎样看的?你是否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白杨树的形象描绘出来?讨论交流:表现朴素的事物,是否也要用朴素的语言?此问题重在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思辨的思维品质,不强调答案的统一。3、与心灵对话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如:心灵善良是一种美朴素是一种美妈妈劳碌的身影是一种美孩子纯真的笑容是一种美五、链接生活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手法,而且在艺术生活中也广泛运用。多媒体出示:象征运用欣赏(一):多媒体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大庆平面广告的图片,并配以评析的文字。象征运用欣赏(二):鲍金的油画五种感觉配以评析的文字。象征运用(拓展练习):多媒体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标。查阅相关资料,谈一谈你对会标图像及象征意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