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桃花源记练习题完整练习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桃花源记练习题完整练习及答案.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桃花源记1 / 16课文分析: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 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 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 “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 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 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 作者没有明说,但从“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 对生活在虚伪黑暗、 战乱频
2、繁、 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 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 (三代同堂),从“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从“ 男女” 、“ 黄发” 、“ 垂髫” 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 作者借用小说笔法, 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
3、十分肯定, 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 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 “ 山在虚无缥缈间 ” ,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 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结构: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第一部分,写武陵渔人捕鱼时偶然进入桃花源 “缘溪行,望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的曲折情景作者以惊人的妙笔,描绘了桃源恬静
4、、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此设下了悬念:走完桃林了吗?桃林前面又是什么地方?第二部分,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和随后所见的桃源风光及农民古朴淳真、 热情好客的生活情趣 由此产生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以大胆的幻想、饱满的浪漫主义情绪歌颂了理想乐土,这是“记”中主体的核心。然而渔人辞去时又留下悬念:“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三部分,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数人闻讯再访而“不复得路”的种种情景。这样一波三折,将读者带进了那个奇妙无比的世外桃源,增加了作品幽微神秘的色彩。主旨: 文章主题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故
5、事曲折回环。 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明确: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6 页 -
6、 - - - - - - - - - 桃花源记2 / 16行踪桃花源记专项一、解释加点的的字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7、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线索:渔人行踪发现行踪进入桃花源桃花源经过(故事发展)渔人再寻桃花林终不可得(结局)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桃花源记3 / 16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答案:才:仅
8、;悉:全;并:一起;乃:竟;具:详细、全部;咸:全;妻子:妻子和孩子;焉:于此,从这里;延:邀请;语:告诉;足:值得;道:说;既:已经;志(之):做标记;(所)志:标记注:课本上有的,在此不做解释。习题一基础练习一、重点字词读音俨 y n 然阡陌 qi n m垂髫 ti o 诣 y间 ji n 隔问津 j n 此中人语y云二. 重点字词解释(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2) 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3)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4) 悉如外人。悉:都。(5) 具答之。具:详尽,详细。(6) 问今是何世。世:朝代。(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详细
9、地说出。(8) 皆叹惋。惋:惊讶、惊奇。(9) 便扶向路。扶:沿、顺着。向:先前(10) 及郡下,诣太守。及:到。诣:拜见。(11) 处处志之。志:做标记。(12) 欣然规往。规:计划。(13) 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寻:随即,不久。(14) 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三. 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 ,解释为:邀请。四. 古今异义(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3)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
10、道好。(4)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5)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 古义: 不值得。今义: 不充足, 不够。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四通八达;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虽与外人间隔间隔(古义:隔离;今义:距离)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桃花源记4 / 16屋舍俨然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后遂
11、无问津者津(古义:渡口。问津指探访。今义:口液)说如此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五一词多义寻:寻向所志(动词, 寻找 ) 寻病终(副词“不久”)舍:便舍船 舍( sh),动词,舍弃。 )屋舍俨然 舍( sh),名词,“房屋”)中:中无杂树( “中间”)晋太元中(“年间”)其中往来种作( “里面”)志:处处志之(动词, “做记号”)寻向所志(志, 独字译为做标记. 与所连用 , 译为 所做的标记 ) 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为: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 i ,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
12、读w i ,介词,对,向)遂:遂迷,不复得路( “最终”)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向:寻向所志(原来)眈眈相向(看)得:便得一山(出现)得其船(找到)闻:鸡犬相闻(听见)闻有此人(听说)乃:见渔人,乃大惊(就)乃不知有汉(竟然)六成语(1)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而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3)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七句子翻译 (1)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觉得这种景象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整开阔
13、,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明净的水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4)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他们 ) 自己说祖上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5)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 )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八文学常识桃花源记 的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 朝代 ) 著名诗人。九内容理解 (1) 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14、竹之属。(3) 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 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文章线索: 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文章顺序:时间先后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桃花源记5 / 16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15、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未果,寻病终。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 ,结果“不复得路” ,而后“无人问津”可知。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作品意义: 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为什么“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设下悬念 , 使故事更加离奇“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
16、想,追求自由生活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增添神秘色彩。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出了了哪几件事?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三件事: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想继续在桃源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不足为外人道也。源中人生活安定,桃源人能安居乐业,桃源人能和睦相处。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桃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1)问渔人从哪里来(2)桃源人向渔人说明他们来桃源的原因。(3)桃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4)渔人向桃源人介绍外界情况。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
17、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例如: 此人一一为俱言所闻,皆叹惋。“具言” 的内容和 “叹惋” 的内容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都会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桃花源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1)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2)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平等自由。 (3)化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习题二 : 巩固练习1、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填人名)。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缘溪行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欲穷 其林土地平 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延至其家此中人 语云处处 志之诣太守
18、便扶向路寻向 所志欣然规往寻病终后遂无问 津者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缤纷:开朗:阡陌:交通:俨然:怡然:妻子:邑人:绝境:外人:间隔:无论:不足:未果:问津:垂髫: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桃花源记6 / 16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 皆叹惋 ” ?7、“ 咸来问讯 ” 、“ 余人各复延
19、至其家,皆出酒食” 中的 “ 咸”“ 各”“ 皆”有什么作用?8、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12、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 桃花林 ”“桃花源 ” (在句中的位置不限)。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13、用原文回答:(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子:,。(3)、写桃源人生活恬静舒适的句子:,。(4)、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5)、桃花源记
20、中写出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感受的成语:。(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7)、桃花源记中可以用来形容春色美妙景致迷人的成语:。14、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 不复出焉 ” 的原因是什么?15、文章开头一段是什么描写?由此段描写及第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古代哪两句诗?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桃花源记7 / 1616、 渔人离开桃源后“ 便扶向路 ” 又“ 处处志之 ” , 而后寻
21、找桃源人“ 寻向所志 ” , 却“ 不复得路 ”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桃花源记参考答案:1、东晋陶渊明2、顺着、沿着遇到花瓣走尽开阔同“ 邀” 邀请摆、邀请告诉作标记到顺着从前计划不久渡口3、繁多的样子开阔明亮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整齐的样子愉快的样子妻子儿女乡邻与世隔绝的地方桃花源以外的人隔断不用说,更不必说不值得没有实现访求,探求指小孩4、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5、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平静,人们生活的恬适。或:美丽富饶,安宁和平,人们安居乐业。6、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7、反映桃源人的热情
22、好客,民风淳朴,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8、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9、环境美丽,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富足,安居乐业。10、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虽民风淳朴,但生产力低下, 是封建社会状态下的小农经济,只能是当时的理想社会, 而不是今天我们向往的理想社会。11、对黑暗动荡的现状不满,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12、桃花林芳草鲜美,桃花源土地平旷。13、(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 往来种作 ” 和“ 黄发垂
23、髫并恰然自乐。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或: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5)豁然开朗。(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落英缤纷。14、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出去。15、景物描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6、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习题三重点练习一、熟记课文的中心思想:作者笔下的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生活富足。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的黑暗现实不满,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表达作者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生活的社会理想。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24、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桃花源记8 / 16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5 分)豁然 ( ) 俨然( ) 阡陌( ) 怡然( ) 垂髫( )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9 分) 1、 欲穷其林_ 2、 仿佛若有光 _ 3、 初极狭,才通人 _ 4、 屋舍俨然_ 5、 阡陌交通_ 6、 不足为外人道也 _ 7、 便要还家 _ 8、 皆叹惋_ 9、 欣然规往_ 五、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8 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25、隔。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六、填空。( 6 分)1、根据文章内容,恰当选用文中四字短语 填空。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_ _ _ _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 _ _ _ ”。离开桃花源时,他“_ _ _ _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_ _ _ _ ”。2、理解文章内容,并填空。本文以 _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美好社会理想的世外桃源。从文中“ _ ”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七、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0 分)1、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原因是:(1)_;(2)
26、_;( 3)_。2、文中最后写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无人“问津”,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 _ _ 八、根据下列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4 分)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成语:_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_ 答案:一、 A 二、 B 三、hu y n qin y tio四、 1、走到尽头 2 、隐隐约约 3 、仅 4 、整齐的样子 5 、交错相通 6 、不值得 7 、通“邀”,邀请 8 、感叹、惋惜 9 、计划五、 1、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27、- - - - - - - - -第 8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桃花源记9 / 162、带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六、 1、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2、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不足为外人道也七、 1、( 1)环境优美( 2)和睦安乐( 3)没有战乱2、暗示了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流露了作者无可奈何的的叹惋之情。八、 1、无人问津2、怡然自乐习题四桃花源记试题集锦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
28、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遂与外人间隔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停数日,辞去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9、无论魏晋。译:答案:一 1、D 2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3、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30、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桃花源记10 / 164 “ 便 要
31、还 家 , 设 酒 杀 鸡 作 食 ” “ 余 人 各 复 延 至 其 家 ” 表 现 了 桃 花 源 中 人 们的 特 点 ; 他 们 在 送 渔 人 离 开 时 嘱 咐 他 “ 不 足 为 外 人 道 也 ” 是 因为。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答:二 1 (3 分) (1)类()全,都( 3)邀请(每词分)2 (2 分)A ( 古义; 交错相通:c 与世隔绝的地方 ;D 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3 (4分). (1分) 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 之情 显得心满意足 。 ( “黄发垂髻”1 分 , “怡然自乐”分)(2 )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
32、诉了他们。或 :这个人为 ( 他 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 “具言”与“所闻”各 1 分,其中“所闻” 译成“知道的”或“见闻的”都得1 分 )4 (2 分)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5(4 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 战 乱)的向往, 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意合即可。 “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两点每点各分 )四、读下面文言文。 ( 17 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33、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4、。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 分)答:3用原文语句作答: (3 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3 分)答: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35、-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桃花源记11 / 16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 分)答:1 (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 晋两朝了。 2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3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避秦时乱4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
36、中生活安宁, (2)能安居乐业, (3)和睦相处。 5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五、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 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
37、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
38、表达的意思相近?(2 分)答: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 分)答: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 分)1饮酒(归园田居) (1 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2 (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2)通“邀”,邀请(共2 分,每小题1 分)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 分,抄写全句也可)4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 分)5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
39、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 分,修辞手法1 分,语言生动形象1 分)八、 (甲)阅读桃花源记 ,回答问题。(10 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1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桃花源记12 / 16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40、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 )著名诗人。(1 分
41、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 分)芳草鲜美 ( ) 屋舍俨然 ( )便扶向路 ( ) 寻病终 (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2分)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 分 )答:5渔人偶遇桃源, “处处志之” ,最终却“不复得路” ,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答:1晋代 ( 东晋 ) 陶渊明2鲜艳美丽整齐的样子沿、顺着随即,不久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4只要所选
42、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5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 ,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九、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 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43、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 分)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44、 - -第 12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桃花源记13 / 16(1)屋舍俨然:(2)便要还家: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 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1(2 分 )整齐的样子(1 分) 同“邀”邀请(1 分) 2(6 分) (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 分;小题“黄发垂髫”“怡然”能正确译出给2 分;“妻子”“绝境”能正确译出给2 分。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十、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45、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 分)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 孟子)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C.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6、更若役,复若赋( 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和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 分)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 马说)C.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 (邹忌)与(客)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2 分)答: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答:5.陶渊明的 “世外桃源”
47、其实并不存在, 郭沫若的 “天上的街市” 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 ,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 分)答:1.A、B ( A项:走; B项:指示代词, 这; C项:副词,相当于“又” / 恢复; D项:说 /道理;E项:隔开 / 偷偷地)2.A( “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3.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4.“黄发垂髫” 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3 页,共
48、 16 页 - - - - - - - - - - 桃花源记14 / 16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5. 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 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十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13 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49、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处填入短语。(2 分)发现桃花源()()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 分)悉如外人()便要还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 分)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1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
50、桃花源2 (1)咸(皆)(2)延3 (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十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