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高考专题提分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9832091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DF 页数:60 大小:20.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高考专题提分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高考专题提分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高考专题提分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高考专题提分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版).pdf(6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高考专题提分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命题方向解读:文言 断 句 文 化 常 识 概括 分 析 文言文翻译理解简答蓼【真题探秘】:(选 自2 02 2届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界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参。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日:“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

2、其西为您瓶也,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 王 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 文 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日:“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

3、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节 选 自 战国策魏策 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敬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

4、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蔽”指屏障,与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

5、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燕国不去援救魏国

6、,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5.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1)对赵国,孟尝君表以忠心,以存魏的好处打动对方。(2)对燕国,孟尝君则是晓以利害,以亡魏的弊端引起燕王的重视。【参考译文】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的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百辆马车。孟尝君来到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从赵国借些军队去救魏国。”赵王说:“寡人不能借。”孟尝君说:“我冒昧地借兵的原因,是为了以此效忠大

7、王啊。”赵王说:“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孟尝君说:“赵国的军队并非比魏国的军队战斗力强,魏国的军队也并非比赵国的军队战斗力弱。然而赵国的土地没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魏国的土地一年年受到威胁,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为什么?因为魏国在西面做了赵国的屏障。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欹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赵王答应了,为魏国发兵十万,战车三百辆。孟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

8、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他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孟尝君说:“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秦国攻打魏国,然而燕国却不去援救魏国,魏国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国的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会自己跋涉几千里去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

9、援军吗?那么对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魏王大喜,说:“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Step,固本强基锻造语言能力一、提分秘籍基础知识明确 电:知 识 点1: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廷:在朝廷上)】【例:草行露宿。(草:在草丛里 露:在露天里)】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工具。【例:箕畚运于渤

10、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箕畚)】【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驴技穷)(船:用船)】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例:刘备周瑜水陆并进。(水陆:从水路、从陆路)】表示时间的词。【例如:日、月、岁”在动词前做状语,含 有“每天、每月、每年”的意思;用在形容词前,含 有“一天天”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含“东、西、南、北”的)【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向西 东:向东)】【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规律:在文言文

11、中,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那一定活用作状语。2.名词用作动词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受副词“遂、弗、不、皆、已”等修饰的名词用作动词。“所”之后的名词(形容词或者其他词)活用为动词。【“所+动词”构 成 的“所”字结构,是个名词性结构。如:“所 说 所 思 “所闻”“所 见 等。】名词用在代词”之、尔、我、汝、其”等前面用作动词。两个名词连用,而名词间并非并列关系,且无谓语,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则前名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后紧接代词、处所名词或介宾短语,名词活用作动词。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单独成句,名词活用为动词。A

12、 3.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名词用作意动词,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示例规律总结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封:使成为边境。成为11主 语 名 词 宾语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下:使 放 下。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鄙:把 作为疆界。判断方法:首先判定这个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然后再看它是否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翻译方法:a.主语认为宾语是 名词;b.主语把宾语当成 名词。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彳口:以 为 彳 口;友:以为 友。(二

13、)形容词的活用O 1.形容词用作名词当形容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它已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时,即活用为名词。类 型示例 形 容 词 用 在“其”“之”后充当中心语 时,活用为名词。行李之往来,共 其 乏 困(烛之武退秦师)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时,活用为名词。群贤毕至。(兰亭集序)贤:贤能的人。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形容词用在数词后面作中心语,活用为名词。四美具,二难 并。(滕王阁序)美:美好的事物;难:难得的贤主和嘉宾。0 2.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

14、的性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类 型示例 能 愿 动 词+形 容 词火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明:照 明。形 容 词+名(代)(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善:与 交 好。形容词表示某种动态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白:显出白色。0 3.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形容词放在宾语前面,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示例规律总结春风又绿江南岸绿:使 变 绿。形容词使宾语具有大王必欲急臣。(廉颇蔺相如列传)急:使 急。某种性质或状态

15、既 来 之,则安之。(论 语 季氏将伐颛臾)女:使.女。1 具有一I 主潘+形容词+宾语1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以为美。f-认为-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羞:以为 羞(觉得羞耻)。工语+号容词+宾;开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耻:以为 耻(把 当作耻辱)。主认为宾语具有一 某种性质或状态(三)动词的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当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时,即活用作名词。示例规律总结追亡逐北。(过秦论)亡:逃亡的人。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或“之”),表示与这个动词的

16、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弹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至:到达的人。2.动词的使动和为动用法。宾语。动词的使动或为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或为动时,后面就可以带示例规律总结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负:使担负。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发出r-1主 语 动 词 宾语1 _ J使(止、令)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却:使退却。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哀:为哀

17、叹。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特别提醒: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分有些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较难区分,必须紧扣上下文,研究句子本身所表达的意思,方能确定其是何种用法。如:,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小1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中 的“小”是“使之小”,使它小了;中的“小”是“以之为小”,认为鲁地小了。通过此例不难看出,使动用法侧重客观行动,而意动用法侧重于主观感受,是个人的看法,事实未见得如此,如“小天下”,其实只是孔子的一种主观感受,天下并未变小。A3.为动用法为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能够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行为或行动。主观认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性质与状

18、态“使宾语怎样”。“认为宾语怎样”或“以为宾语怎样”。见于事实的,有实际的行为动作。存于意念的,是想法或看法。“使(让)怎样”。“认为”以为”把看成(当作)”“觉得怎么样”。两者形式的共同点:后面都带宾语【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哀:为哀叹。)】3规律: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可 译 为“为”。(四)数词作动词示例规律总结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一:统一。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贰:有二心。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特别提醒:0如何确定词的

19、活用准确理解这类词的含义,首先要切实把握各类活用现象的一般特点,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敏锐地发现活用的词;其次用语法分析的方法确定特定的词在句中所扮演的“角色”一一句子中的特定成分;最后确定其具体的含义。在“常态”下,名词多作主语、宾语,形容词多作状语、定语、谓语,动词多作谓语。如果一个词语出现在“非常态”的位置上,就要考虑它是否被活用了。主语和宾语位置主语和宾语一般都由名词、代词充当,当动词、形容词处在主语、宾语的位置上时,就活用了。如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中,“至”本来为动词,这里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就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到达的人”。又 如“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20、”(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幼”本为形容词,这里出现在宾语的位置上,就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小孩子”。谓语位置谓语通常情况下由动词来充当,当名词、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时,就活用为动词了。如“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刃”为名词,出现在谓语位置上,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杀”。又 如“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 经 氓)中,“黄”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 是“变黄”。再 如“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中,“善”是形容词,这里带了宾语“留侯张良”,故“善”活用为动词,作谓语,意思是“友善,交好”,又“友善,交好”是一个“相互,相与”的词,故在具体语境中应翻译为“与友善”与交好”。状语位置动

21、词前的名词如果不是动作的发出者(主语),那就是动作的修饰语(状语)。名词处在动词前又不作主语,那么只能是名词活用为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名 词“兄”并不作主语,在 这 里 是 动 词“事”的修饰语,即活用为状语,意 思 是“像 对 待 兄 长(的礼节)一 样”。知 识 点2:常 见 文 言 虚 词、实词的用法(-)代词代指对象要明确S1.人称代词邸 一 人 称:Q第二人称:叵第三人称:g人称复数:类”“这些吾、女、之、予汝其“属”等 词。、余、我。【例:“吾 俄)入 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而、尔、若、乃。【例:吾 意 久 怀 忿,汝(你)岂得自由!”(孔

22、雀东南飞 并序)】、彼、厥、渠。【例:“彼(他)与 彼(他)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辈”,侪“,族“,徒”等词放在人称代词后表多数,可 译 为“们”或在人 称 代 词 后 加“一【例:若 属(你们这些人)皆且为所虏!”(鸿门宴)1&2.指示代词近指代词:是、止 匕、斯、兹、之、然。可 译 为“这”“这 个”这里”“这 样”。远指代词:彼、夫、其。可 译 为“那”“那 个”。旁指代词:他。可 译 为“别 的”“其 他 的”。虚指代词:或、某。可 译 为“有 的 人”。无定指代词:莫、无。可 译 为“没 有 谁 没 有 哪 一 个”。0 3.疑问代词代人:谁、孰。【例:吾 与 徐 公 孰

23、(哪一个)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代事 物:何、胡、奚、曷。【例:“其间旦暮闻何(什么)物?(琵琶行 并序)1代处 所:安、恶、焉。【例:“沛 公 安(哪里)在?(鸿门宴)】(二)副词修饰限制要适度)1.程度副词承 微 度:少、稍、略。可 译 为“稍 微”“略 微”“丝 毫”等。口深度:愈、益、弥、更。可 译 为“更 加”“尤 其”等。及高 度:最、极、甚、殊、太、至、良、大、绝、特、颇。可 译 为“很”“极”“太”“非 常”“分 外”“特 别”等。0 2.范围副词逑 总 括:俱、蓼 仅 限:但、嬖 共 同:共、。3.时间副词凡、皆、咸、举、悉、尽、率。可 译 为“全”止、仅、独、徒、特、第、

24、直。可 译 为“只”并、相。可 译 为“起”“一 同”等。“都”等。“仅”“单 独”“只是”等。裁 示“已经”裁 示“以前”6表 示 常 常”雒 示“正在”“曾经”:既、己、“当 初”“过 去”:“经 常”,“向来”:“恰 逢”:跳 示“一 会 儿”“片 刻”:俄 儿、磁 示“突 然”“急 忙”“立 刻”:般 示“将 要”“接 近”:将、且、磔 示“终 于”“最 后”:终、卒、幽 一白、ZA。向、初、曩、始、昔。吊、素、雅、恒。方、正、适、会。旋、寻、须 臾、未 几、无何、既而、斯须。急、遽、猝、立、即。行 将。“正当04.语气副词表肯定:必、诚、表否定:不、弗、表禁 止:勿、莫、固、果。可

25、译 为“一 定”“实 在”“果 真”等。非、靡、亡、否。可 译 为“不”“没 有”等。可 译 为“不 要 别”等。表推 测、估 量:殆、盖、庶、其、得 无、无 乃、庶 几。可 译 为“大 概”“也 许”“可 能”等。表反诘:岂、其、庸、独、宁。可 译 为“难 道”“哪 里”等。g5.频率副词承 示“常 常”往 往”一 再”“再 三”“多 次”:屡、数、辄、每、频、累。磅 示“再”“也”“还”“第 二 次”等:复、更、再、又、亟。0 6.谦 敬 副 词(无 实意)学 恭 敬:请、敬、谨、幸、惠、敢。磅 谦 卑:窃、忝、猥、伏 惟。0 7.指代性副词 相:指代第一、二、三 人 称,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26、。见:用在动词前,有人称代词的作用,相 当 于 前 置 的“我”。【例:生孩六月,慈 父 见(指 代 我)背。】(三)介词引出方式要得当QL引出动作的工具、方 法、凭 借:以、因。0 2.引出动作的对象:于、与、因、为、乎。3.引出动作的原因:于、以、为。4.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于、乎、自、从、缘。5.引出主动者,表 示 被 动:于、乎。(四)连词表示关系要清楚)1.表示并列关系:与、及、且、而、且 且 、载载0 2.表 示递进关系:而、且、尚况、以。3.表示选择关系:如、抑、其、或、非 则”0 4.表示承接关系:而、0 5.表 示转折关系:而、。6.表 不因果关系:以、7.表示假设关系:若

27、、0 8.表示修饰关系:而、以、乃、贝h遂、即、于是、然、贝U、但、乃、顾、虽。为、因、故、是 故、是以。苟、今、使、虽、则、向使、以。可 译 为“地”或不译。然 后。假 令。邪年队林沐氤然与是心心叭机峭(五)助词辅助功能要到位)1.结构助词 之:常作为定语、补 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标志,或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常 与 后 面 的 动 词 构 成 名 词 性“所”字 结 构,表示人、事物、处所等,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0 2.语气助词陈述语气词:疑问语气词:感叹语气词:句首语气词:8 3.音节助词音节助词指没有实义而以协调音节为主的助词。常见的有:之、者、其、言、有.、止。

28、特别提醒:纪文言虚词 而词性用法释义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 时 译 为“又”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表示承接关系就,接 着,或不译表示转折关系但 是,却表示假设关系假 如,如果表示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表示因果关系因而表示目的关系来代词表示第二人称通“尔”,你,你的(二)何词性用法释义彳弋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为什么,什么原因作宾语,代处所,事物什 么,哪里作定语什 么,哪副 词表 示 提 问(动词前)为什么表 示 程 度(形容词前)多么,怎么,怎么这么(三)乎词性用法释义助 词表示疑问语气吗,呢表示反问语气呢表示推测语气吧表示感叹语气啊表示句中停顿不译形容词、副词词尾的,地,或不译介词相

29、当 于“于在,或不译(四)乃词性用法释义副 词表示承接就,于是表示结果才表示出乎意料竟,竟然,却表示判断是,就是表示递进甚至代 词表示第二人称你,你的指示代词这,这样(五)其词性用法释义代 词表示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的;它,它(们)的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的,我(自己)表示第二人称你,你的远指代词那,那些指 示 代 词(后面多为数词)其中的副 词表示推测语气大 概,或 许,恐怕表示反问语气岂,难道表示商量语气还是表示祈使语气一 定,应 当,千万连 词表示假设关系假 如,如果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助词用在句中,无义不译(六)且词性用法释义连 词表示并列又,并且,一边一边表示递进况且,而且表示假设如

30、果,即使是副 词表示让步尚且,都,还表示将要将,将要表示暂时暂且,姑且表示将近将 近,将要(七)若词性用法释义连词表示假设如果,假如代词表示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动词表示比拟,比较像,如,好 像(八)所词性用法释义助 词所+动 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的事,的情况所+介 词+动 词,表示处所.的地方,.的办法(原因)为+所,表示被动被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用来的,的凭借所+以,表示原因的原因代词表示处所处所,地方(九)为词性用法释义介词表示对象替,给表示原因,目的因为,为了,因此表示被动(常 和“所”搭配)被助词表示疑问语气呢动词表动作行为认为,做,是,治理等(十)焉词性用法

31、释义代词表示第三人称他(她),它表示疑问语气什么,何,怎么兼词相 当 于“于+之”对它,对他(她)相 当 于“于+是”在这里,对这件事相 当 于“于+何”在哪里,从哪里助词表示各种语气了,呢,啊,或不译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地什 一)以词性用法释义介词表示工具、手段拿,用,凭表示对象把表示时间、处所在,于,从表不原因因,因为,由于表示方式按,或不译连词表示并列、递进而,而且,并且表示承接而,来,或不译表示目的、结果用来,以便表示原因因为表示假设如果,假如表示修饰而,或不译动词表动作行为认为,做,用(十二)因词性用法释义介词表示依据依靠,凭借表示条件趁着,趁机表示方法通过,经由连词表示原因因为,

32、由于表示结果因此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动词表示动作行为沿袭,接着(十三)于词性用法释义介词表示时间,处所在,到,从表示对象对,向,对于表示对象与,跟,同表示被动(常 与“见”连用)被表示比较比表示原因由于(十四)者词性用法释义助词形容词、动词+者,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事物、情况)表示判断不译表示停顿不译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数词+者个,样,件(十五)之词性用法释义代词代人、物、事他,他们,它,它们表示近指这,这种助词表示修饰,限制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补足音节不译动词用在表示处所的词语前往,去,到去文言实词1 .被(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

33、秋娘妒:表示被动(琵琶行)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涉世家)(3)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4)闻妻一言,如被冰雪:覆盖(促织)(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荆轲刺秦王)2 .盖(1)今 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大叔(游褒禅山记)(2)今已亭亭如盖矣:主盖(项脊轩志)(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约(游褒禅山记)(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表示原因,原来是(六国论)(5)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发语词,兼表原因(出师表)3 .故(1)故不积魅步,无以至千里:因此,所以(劝学)(2)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琵琶行)(3)豫章故郡

34、,洪都新府:以前;原来的(滕王阁序)(4)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鸿门宴)(5)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鸿门宴)(6)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廉颇蔺相如列传)(7)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幽(六国论)4 .固(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战:至朱(赤壁赋)(2)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廉颇蔺相如列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阿房宫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六国论)(5)秦孝公据嵯函之固:牢固,险要(过秦论)(6)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当然,固然(鸿门宴)(7)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牢地(过秦论)5 .顾(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引申为逃跑(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

35、古)(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出师表)(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只是,表轻微转折(荆轲刺秦王)(4)大行不顾细谨:考虚(鸿门宴)(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只是,表示轻微转折(廉颇蔺相如列传)(6)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四处看(项脊轩志)6 .或(1)或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的人(六国论)(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有(某)人(游褒禅山记)(3)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包(项脊轩志)(4)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也许,或许(蜀道难)(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宜的(兰亭集序)7 .及(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达

36、到(烛之武退秦师)(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笠到(兰亭集序)(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到工(过秦论)(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和(荆轲刺秦王)(5)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不及;来不及(荆轲刺秦王)(6)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师说)(7)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趁匿(离骚)(8)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及时;不 耽 搁(孔雀东南飞)8 .既(1)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目经(六国论)(2)将军既帝室之胄:(隆中对)(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丕么(五人墓碑记)(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赤壁赋)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连词,表并列(离骚)

37、9 .假(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送东阳马生序)(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劝学)(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狼)(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如果,假如(报任安书)10 .见(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看见(劝学)(2)项伯即入见沛公:如见(鸿门宴)(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看见的东西(游褒禅山记)(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叩见,朝见(烛之武退秦师)(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看得出(师说)(7)有不见者,三十六年:见面,相见(阿房宫赋)(8)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38、:观察(滕王阁序)11.绝(1)而绝秦、赵之欢:断绝(廉颇画相如列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消除(廉颇蔺相如列传)(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阻绝(桃花源记)(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簸(劝学)(5)虽杀臣,不能绝也:究尽(公输)(6)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送豆(口技)1 2 .类(D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种类(兰亭集序)(2)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像(项脊轩志)(3)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类摧(公输)1 3 .莫(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没有1(赤壁赋)(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丕能(蜀道难)(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丕要(赤壁赋)(4)后世之

39、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没有谁(游褒禅山记)1 4 .乃(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i(烛之武退秦师)(2)今君乃亡赵走燕:却(廉颇蔺相如列传)(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竟然(师说)(4)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日:于是,就(廉颇蔺相如列传)(5)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表判断(陈涉世家)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示儿)1 5 .请(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请求,请求别人做某事(廉颇蔺相如列传)(2)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遣丞(五人墓碑记)(3)请辞决矣:请允许我(荆轲刺秦王)1 6.如(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到去,往(鸿门宴)(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往,

40、到(赤壁赋)(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比得上。不如:比不上(劝学)(4)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如果(寡人之于国也)(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像(师说)(6)杀人如不能举:如恐、唯恐(鸿门宴)(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当,表时间(鸿门宴)(8)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侬(苏武传)1 7.若(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像,好像(逍遥游)(2)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如,及,比得上(廉颇蔺相如列传)(3)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你(鸿门宴)(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差不多(师说)(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41、师必退:如果,假如(烛之武退秦师)(6)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这,这样,如此(过秦论)(7)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柱(孔雀东南飞)(8)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的(项脊轩志)1 8 .善(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好事,好的行为,善行、美德(劝学)(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与友善(鸿门宴)(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于,擅长(劝学)(4)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好,完美(六国论)(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友善地(鸿门宴)(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好,羡慕(归去来兮辞)1 9 .少(1)少焉,月出于

42、东山之上:一会儿(赤壁赋)(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数量少,不多(醉翁亭记)(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年少,年轻(师说)(4)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通“稍”,稍微,略微(五人墓碑记)(5)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减少(寡人之于国也)(6)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复合词,多少,这里表示很多(念奴娇 赤壁怀古)2 0.使(1)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直(廉颇蔺相如列传)(2)求人可使报秦者:也使(廉颇蔺相如列传)(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命令,派遣(烛之武退秦师)(4)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叫,让(廉颇蔺相如列传)(5)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致使(阿房宫赋)(6)嗟

43、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假使(阿房宫赋)2 1.是(1)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判断动词(滕王阁序)(2)自余为修人,居是州,恒惴栗:这仝(始得西山宴游记)(3)张良是时从沛公:这(时),当(时)(鸿门宴)(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这(种情况)(六国论)(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此,这样(师说)(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正确,对(念奴娇赤壁怀古)(7)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标志(惟是)(祭十二郎文)2 2 .适(1)斥菇笑之曰:“彼且奚适也?”:往,到去(逍遥游)(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孔雀东南飞)(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孔

44、雀东南飞)(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适应,顺应 归园田居(其一)(5)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刚,刚才(孔雀东南飞)(6)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亳直(赤壁赋)23.书(1)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书值(廉颇蔺相如列传)(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生条(陈涉世家)(3)拜送书于庭:文书,国书(廉颇蔺相如列传)(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泛指学习内容(师说)(5)十六诵诗书:特指(尚书),泛指一切经书(孔雀东南飞)(6)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日:书写(廉颇蔺相如列传)(7)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书法(项脊轩志)(8)借书满架,偃仰啸歌:书籍(项脊轩志)(9)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复合词,书生

45、:指读书人(滕王阁序)(10)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复合词,诏书:皇帝下达的文书(陈情表)(1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文告,通告(木兰诗)24.孰(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廉颇蔺相如列传)(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师说)(3)是可忍,孰不可忍:哪一个,哪一件(论语)(4)夫孰异道而相安:哪,岂(离骚)25.属(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致意,引申为劝酒(赤壁赋)(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岳阳楼记)(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是(琵琶行)(4)神情与苏、黄不属:相似(核舟记)(5)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鸿门宴)(6)时

46、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桃花源记)(8)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部下,下属(陈涉世家)(9)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附属(使至塞上)(10)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撰写,作(张衡传)26.数(1)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几,几个(始得西山宴游记)(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金运(六国论)(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点数,数目(隆中对)(4)范增数目项王:屡次(鸿门宴)(5)数罟不入涔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细匿(寡人之于国也)(6)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急于用世,追逐功名的样子(逍遥游)27.率(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率领(桃花源记)(2

47、)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六国论)28.说(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倾诋(琵琶行)(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鸿门宴)(3)范增说项羽日:劝说,说服(渡门宴)(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烛之武退秦师)(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谈迨(西江月)(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脱”,解脱(诗经)29.素(1)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白色的绢,这里指书信(蝶恋花)(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不加装饰的(陋室铭)(3)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鸿门宴)(4)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绢(孔雀东南飞)30.王(1)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

48、为王:一国的君主(廉颇蔺相如列传)(2)沛公欲王关中:称王,统治天下(鸿门宴)(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鸿门宴)3 1 .悉(1)赵王悉召群臣议:金部(廉颇蔺相如列传)(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全,都(桃花源记)3 2 .幸(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茎运(陈情表)(2)大王亦幸赦臣:侥幸,幸而,幸亏(廉颇蔺相如列传)(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廉颇画相如列传)3 3 .徐(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赤壁赋)3 4 .阳(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向阳的,阳光照到的地方(望岳)(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阳光,太阳(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

49、的南面,水的北面(游褒禅山记)3 5 .要(1)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鸿门宴)(2)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相约,誓约(孔雀东南飞)(3)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重要,险要(过秦论)3 6 .再(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西次(项脊轩志)(2)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又,再一次(滕王阁序)3 7 .治(D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安定,有秩序(谏太宗十思疏)(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习,学习(孙权劝学)(3)不效则治臣之罪:惩罚,治罪(出师表)(4)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迨理(陈情表)(5)君有疾在媵理,不治将恐深:医迨(扁鹊见蔡桓公)3 8 .族(1)士大夫之

50、族,日师曰弟子云者:类,一类人(师说)(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家族,同姓的亲属(伤仲永)(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阿房宫赋)族庖月更刀,折也:众,一般的(庖丁解牛)3 9 .坐(1)项王、项伯东向坐:坐着,坐下(鸿门宴)(2)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鸿门宴)(3)王曰:“何坐?”曰:“坐盗。”:因犯罪(晏子春秋)知识点3:文言句式 1、判 断 句【判断句翻译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主要格式见下表:类型例句A者,B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A者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小石潭记)A,B也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A,B今臣亡国贱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