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89817867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DF 页数:60 大小:6.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22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pdf(6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次1总 则.12术语.23耗热量.43.1 热负荷.43.2 年耗热量.84供热介质.104.1 介质选择.104.2 介质参数.104.3 水质.115管网形式.126供热调节.147水力计算.157.1 一般规定.157.2 设计流量.167.3 计算参数.177.4 压力工况.197.5 水泵选择.208管网布置与敷设.238.1 管网布置.238.2 管道敷设.248.3管道材料及连接.278.4热补偿.288.5附件与设施.289管道应力和作用力计算.321 0厂站.3410.1 一般规定.3410.2 中继泵站.3510.3 热水热力站和隔压站.36104蒸汽热力站.3911保温

2、与防腐.4111.1 一般规定.4111.2 保温计算.4211.3 保温结构.4511.4 防腐.4512供配电与照明.4612.1 一般规定.461 2.2 供配电.4612.3 照明.4713热工监测与控制.4813.1 一般规定.4813.2 管网参数监测与控制.4813.3 中继泵站参数监测与控制.4913.4 热力站和隔压站参数监测与控制.5013.5 管网监控系统.51附录A供热管网与建(构)筑物及其他管线的距离.53附录B地上敷设或管沟敷设钢质管道应力验算.57附录C供热管道保温计算.60本标准用词说明.67引用标准名录.68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

3、ns.12 Terms.23 Heat Consumption.43.1 Heating Load.43.2 Annual Heat Consumption.84 Heating Medium.104.1 Heating Mediums Selection.104.2 Parameters o Heating Medium.104.3 Water Quality.115 Heating Network Types.126 Heat-supply Regulation.147 Hydraulical Analysis.157.1 General Requirements.157.2 Design

4、 Flow.167.3 Parameter of Calculation.177.4 Pressure State.197.5 Pump Selection.208 Network Layout and Bury Method.238.I Network Layout.238.2 Bury Method of Pipeline.248.3 Materials and Connecting of Pipeline.278.4 Compensation of Thermal Expansion.288.5 Accessories and Components.289 Calculation of

5、Stresses and Actions.3210 Station.3410.1 General Requirements.3410.2 Booster Pump Station.3510.3 I lot-Water Substation and Pressure Isolation Station.3610.4 Steam Substation.3911 Insulation and Anticorrosion.4111.1 General Requirements.4111.2 Insulation Calculation.4211.3 Insulation Structure.4511.

6、4 Anticorrosion.4512 Power Supply and Lighting.4612.1 General Requirements.4612.2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ng.4612.3 Lighting.4713 Therm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4813.1 General Requirements.4813.2 Paramete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Heating Sourceand Network.4813.3 Paramete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7、 of Booster PumpStation.4913.4 Paramete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Substation and PressureIsolation Station.5013.5 Automation Adjustment of Heating System.51Appendix A Distance Between Heating Pipeline andBuilding(Structure)or Other Pipelines.53Appendix B Pipe Stress Analysis for Above-groundInstall

8、ation or In-duct Installation.57Appendix C Insulation Calculation of Heating Pipe.60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67List of Quoted Standards.681 总 则1.0.1 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发展我国城镇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丁程设计水平,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标准。L 0.2本 标 准 适 用 于 设 计 压 力 小 于 或 等 于 2 .5 M P a,热水介 质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 0 0 C、蒸汽介质设计温度

9、小于或等于3 5 0 C 的热源出口至建筑热力人口的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供热管网的设计。1.0.3 城 镇 供 热 管 网 设 计 应 符 合 城 市 规 划、乡镇规划的要求,并应与环境相协调。1.0.4 在 地 震、湿 陷 性 黄 土、膨 胀 土、盐渍土等地区进行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丁.程抗震设计规范G B 5 0 0 3 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 B 5 0 0 2 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 B 5 0 1 1 2、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 B/T 5 0 9 4 2 的规定。1.0.5 城镇供热管网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

10、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12 术语2.0.1 供热管网 h e a t i n g n e t w o r k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道系统。2.0.2 输送干线 t r a n s mi s s i o n ma i n s自热源至主要负荷区且长度超过2 k m无分支管的干线。2.0.3 输配干线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i p e li n e s有分支管接出的干线。2.0.4 长输管线 lo n g d i s t a n c e p i p e li n e自热源至主要负荷区且长度超过2 0 k m的热水管线。2.0.5 庭院管网

11、b lo c k h o t-w a t e r h e a t i n g n e t w o r k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热源出口至建筑热力人口,设计压力不大于1.6 M P a ,设计温度不大于8 5C,与热用户室内系统直接连接的热水供热管网。2.0.6 动态水力分析 d y n t i m i c a l h y d r a u l i c a n a l y s i s分析供热管网由于运行状态突变引起的压力瞬态变化。2.0.7 多热源供热系统 h e a t i n g s y s t e m w i t h m u l t i-h e a ts o u r c

12、e s具有多热源的供热系统。2.0.8 分由运行 i n d e p e n d e n t l y o p e r a t i o n o f m u l t i-h e a ts o u r c e s多热源供热系统,用阀门分隔各热源的供热范围,各热源独立供热的运行方式。2.0.9 解 歹!|运 行 s e p a r a t e l y o p e r a t i o n o f m u l t i-h e a ts o u r c e s多热源供热系统,基本热源首先投入运行,随气温变化,用阀门逐步调整基本热源和调峰热源供热范围的运行方式。2.0.10 联网运行 p o o l e d

13、o p e r a t i o n o f m u l t i-h e a t s o u r c e s多热源供热系统,基本热源首先投入运行,随气温变化,调峰热源与基本热源共同在供热管网中供热的运行方式。2.0.11 最低保证率 minimum heating rate事故丁.况下,用户供暖设备防冻所需的最低热负荷与设计热负荷的比率。2.0.12 无补偿敷设 installation without compensator直埋热水管道,直管段不采取人为设置补偿措施的敷设方式。2.0.13 热力站 heating substation用于转换供热介质种类、改变供热介质参数、分配、控制及计量供给

14、用户热量的设施。2.0.14 中继栗站 boosting pump station热水供热管网中根据水力丁.况,在输送干线或输配干线上设置的水泵等设施。2.0.15 隔压站 pressure isolation station在供热干线上将管网分成相互独立的压力系统的设施。2.0.16 组合使用型补偿器 combined type expansion joint与管道弯头组合成组进行热补偿的补偿器。33耗热量3.1热负荷3.0.1供 热 管 网 支 线、庭 院 管 网 及 用 户 热 力 站 设 计 时,供暖、通 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宜采用经核实的建筑设计热负荷,同时应考虑热网输送热损失

15、。3.0.2 当 无 建 筑 设 计热负荷资料时,民用建筑的供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供暖设计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Qh=qh XAh XIOf(3.1.2-1)式中:Qh供暖设计热负荷(kW);qh-供暖热指标(W/m2),可按表3.1.2 T取用;Ah供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 2)。表3.1.2-1供暖热指标推荐值(W/n2)建筑物类型热指标Qh未采取节能措施采取二步节能措施采取三步节能措施居住58 6440 4530 40居住区综合60-*6745 5540 50学校、办公60 8050 7045 60医院、托幼65 8055 7050 60旅馆60-7 05

16、0-6 045 55商店65 8055 7050 65影剧院、展览馆95-11580-10570 100体育馆115-165100-15090-120注:1表中数值适用于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2热指标中已包括约5s的管网热损失;3被动式节能建筑的供暖热负荷应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确定.2 通风设计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QKMh(3.1.2-2)4式中:Qv-通风设计热负荷(k W);K”一一建筑物通风热负荷系数,可取0.3 0.5。3 空调设计热负荷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空调冬季设计热负荷:Q/aX AaX 1 0 式中:Qa空调冬季设计热负荷(k W);L 2-3)qA 空调热指标(W/m2);Aa

17、一一空调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 2)。2)空调夏季制冷设计热负荷:加 X Aa X 1 0-3uj CO P式中:Q c一一空调夏季制冷设计热负荷(k W);(3.1.2-4)Q c一 空调冷指标(W/m2);Aa空调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 2);CO P 一一制冷机的性能系数,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系数可取 0.7 sl.2。4 生活热水设计热负荷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Qw.ave=q,.X Aw X 1 0 3(3.1.2-5)式中:Q,.ave-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k W);外生活热水日平均热指标(W/m2),居住区日平均热指标可按表3.1.2-2 选取;A、.一一供生活

18、热水建筑的建筑面积(m 2)。表3.1.2-2居住区生活热水日平均热指标推荐值(Wm2)供生活热水情况热指标&只对公共建筑供生活热水2s3住宅和公共建筑均供生活热水5 s 15注:1冷水温度较高时采用较小值,冷水温度较低时采用较大值;2热指标中已包括约10%的管网热损失。52)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Q 3=K h XQ,(3.1.2-6)式中:Qw._ c-生活热水最大小时热负荷(k W);一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k W);Kh小时变化系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 0 0 1 5 的有关规定选取。3.1.3 丁业热负荷应包括生产工艺热负荷、生活热负荷和丁.业建筑的供暖、通

19、风、空调热负荷。生产工艺热负荷的最大、最 小、平均热负荷和凝结水回收率应采用生产工艺系统的实际数据,并应收集生产T艺系统不同季节的典型日(周)负荷曲线图。对热用户提供的热负荷资料进行整理汇总时,应通过下列方法对热用户提供的热负荷数据进行平均耗汽量的验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根据热用户燃料耗量验算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年供暖、通风、空调及生活年燃料耗量:Qnetar Qa X,式中:B2一供暖、通 蜃 叁 调 及 蟒/燃 料 耗 量(k g/a53;L 3-1)Q 供暖、通风、空调及生活年耗热量(k j/a);O n etM 燃料平均低位发热量(W/k g);?b锅炉年平均运行效率;?s-

20、供热系统的热效率,取0.9 0 so.97O2)生产年燃料耗量:B i=B B 2 (3.1.3-2)式中:B i生产年燃料耗量(k g/a);B 一年总燃料耗量(k g/a);B2供暖、通风、空调及生活年燃料耗量(k g/a)o3)生产平均耗汽量:D6B i X Qn etjar X%Am O,(Art Am)J aX九(3.1.3-3)“式中:D-生产平均耗汽量(k g/h);hb一一锅炉供蒸汽焰(k j/k g);h皿-锅炉补水熔(k j/k g);Art-凝结水焙(k j/k g);么一一凝结水回收率;北一年平均负荷利用小时数(h/a)。2 根据产品单耗验算时,可按下式计算:y V X

21、 6X QnX?hX?sD=Wc(H)Ta-(3.1 w-式中:W产品年产量(t/a 或件/a);b 一单位产品耗标煤量(k g c e/t 或k g c e/件);Qn-标准煤发热量(k j/k g c e),取 2 93 08k j/k g c e03.1.4 当无丁.业建筑供暖、通风、空调、生活及生产丁.艺热负荷的设计资料时,对现有企业,应采用生产建筑和生产丁艺的实际耗热数据,并考虑今后可能的变化;对规划建设的工业企业,可按不同行业项目估算指标中典型生产规模进行估算,也可按同类型、同地区企业的设计资料或实际耗热定额计算。3.1.5 .5 最大生产工艺热负荷应按热用户典型日负荷曲线叠加确定

22、。当无法绘制典型日负荷曲线时,最大负荷可取经核实后的热用户最大热负荷之和乘以同时使用系数。同时使用系数可按0.6s o.9取值。3.1.6生活热水设计热负荷应按下列规定取用:1供热干线应采用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2 供热支线,当热用户有足够容积的储水箱时,应采用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当热用户无足够容积的储水箱时,应采用生活热水最大小时热负荷,最大小时热负荷叠加时应考虑同时使用系数。3.1.7以热电厂为热源的供热管网,在技术经济可行时,应发展非供暖期热负荷,包括制冷热负荷和季节性生产热负荷。73.2年耗热量3.2.1民用建筑的年耗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供暖年耗热量:Q I =0.0864 N

23、X Q 1,二(3.2.1-1)I,一U h式中:Q h.供暖年耗热量(G J/a);N 供暧期天数(d/a);Q h-供暖设计热负荷(k W);Z i室内计算温度(0;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6犬z c h一供暖室外计算温度(02供暖期通风耗热量:Q:=0.003 6Tv X N X QV-T r-(3.2.1-2)1 O.V.式中:Q:-供暖期通风耗热量(G J/a);Tv供暖期通风装置日平均运行小时数(h/d);Qv通风设计热负荷(k W);仆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C)。3空调供暖耗热量:Q:=0.003 6T,d X N X Q a (3.2.1-3)t i f q.a式中:Q a*-空调

24、供暖耗热量(G J/a);Ti d一一供暖期空调装置日平均运行小时数(h/d);Q a-空调冬季设计热负荷(k W);0.3一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C 0。4空调制冷耗热量:Q:=0.003 6Qc.X Tc r o a x(3.2.1-4)式中:Q c*-空调制冷耗热量(G J/a);Qc空调夏季制冷设计热负荷(k W);8一空调夏季设计负荷利用小时数(h/a)。5 生活热水年耗热量:Q=3 0.2 4 Q,.a v e(3.2.1-5)式中:QX-生活热水年耗热量(G J/a);-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kW)。3.2.2生产丁.艺热负荷的年耗热量应根据年负荷曲线图计算。丁.业建筑的供暖、通风

25、、空调及生活热水的年耗热量可按本标准第3.2.1 条的规定计算。3 .3蒸汽供热系统的用户热负荷与热源供热量平衡计算时,应计人管网热损失后再进行焙值折算。驾.4当供热管网由多个热源供热,应对各热源的负荷分配进行分析,并绘制热负荷延续时间图,各个热源的年供热量由热负荷延续时间图确定。94供热介质4.1介质选择4 1 .1仅 承 担 建 筑 物 供 暖、通 风、空 调 及 生 活 热 水 热负荷的供热管网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4 2 .2同 时 承 担 生 产 工 艺 热 负 荷 和 供 暖、通 风、空 调、生活热水热负荷的供热管网,宜采用同一种供热介质,供热介质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当生产工艺热负

26、荷为主要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时,应采用蒸汽作为供热介质;2当 以 水 为 供 热 介 质 能 够 满 足 生 产 工 艺 需 要(包括在用户处转换为蒸汽),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3当供暧、通 风、空调热负荷为主要负荷,生产丁艺又必须采用蒸汽介质,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水和蒸汽两种供热介质。4.2介质参数4.2.1热水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应结合具体丁.程条件,考虑热源、供热管线、热用户系统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4.2.2当不具备条件进行供回水温度的技术经济比较时,热水管网供回水温度可按下列原则确定:1当 热 源 为 热 电 厂 或 区 域 锅 炉 房 时,设 计

27、 供 水 温 度 宜取1 1 0 C-1 5 O0 C,回水温度不应高于6 0 C。2当热源为小型锅炉房时,设计供回水温度可采用室内供暖系统的设计温度。3多热源联网运行的供热系统,各热源的设计供回水温度1 0应一致。当区域锅炉房与热电厂联网运行时,应采用热电厂的供回水温度。4.2.3长输管线设计回水温度不应高于4 0 C。4.3水质4.3.1以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热水管网,补水水质应符合表4.3.1的规定。表4.3.1热水管网补水水质项目要求浊 度(FTU)5.0硬 度(mmol/L)0.60溶 解 氧(mg/L)0.10pH 值(25X:)7.0-11.0铁(mg/L)0.304.3.

28、2庭院管网补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接锅炉房等热源的庭院管网补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工业锅炉水质G B/T 1 5 7 6的规定;2热力站间接连接的庭院管网补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 准 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 B/T 2 9 0 4 4的规定;3生活热水系统给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 B 5 7 4 9的规定。4.3.3 蒸 汽 管 网 由 热 用 户 返 回 热 源 的 凝 结 水 水 质应 符 合表4.3.3的规定。表4.3.3蒸汽管网凝结水水质项目要求硬 度(mmol/L)*0.06铁(mg/L)0.60油(mg/L)2.0铜(mg/L)T。4 02 0

29、o.h 1 05 57 P6 55.0.8热源向同一方向引出的干线之间宜设连通管线,连通管线应结合分段阀门设置,连通管线可作为输配干线使用。连通管线应使故障段切除后其余热用户的最低保证率符合本标准表5.0.7的规定。5.0.9对供热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热源供热。136供热调节6Q.1热 水 供热系统应采用热源处集中调节、热力站及建筑热力入口处的局部调节和用热设备单独调节三者相结合的联合调节方式,并应采用自动调节。6Q.2单一供暖热负荷且只有单一热源,或调峰热源与基本热源分别运行的热水供热系统,在热源处应根据室外气温的变化进行集中质调节或集中“质-量”调节。6Q.3单一供暧

30、热负荷,且调峰热源与基本热源联网运行或解列运行的热水供热系统,调节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基本热源未满负荷阶段,应由基本热源供应全部热负荷,并应采用集中质调节或“质-量”调节;2在基本热源满负荷与调峰热源共同供热阶段,联网运行应采用集中量调节或“质-量”调节;解列运行可采用集中质调节或“质-量”调节;3基本热源在运行期间应接近满负荷,调峰热源承担随室外气温变化而增减的负荷。6.0.4当热水供热系统有供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等多种热负荷时,应根据供暖热负荷采用本标准第6.0.2条和第6.0.3条的规定在热源处进行集中调节,运行水温应能满足不同热负荷的需要,并应根据各种热负荷的用热要求在用户处进行局

31、部调节。6.0.5有生产丁艺热负荷的供热系统,应在用户处进行局部调节,并可根据用户的反馈在热源处进行集中调节。6Q6多热源联网运行的热水供热系统,各热源应采用统一的集中调节,并应执行统一的温度调节曲线。6Q.7非供暖期运行的热水供热系统,在非供暖期宜恒定供水温度,并应在热力站或热用户处进行局部调节。7水力计算7.1 一般规定7.1.1水力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1计算管网主干线、支干线和各支线的阻力损失;2确定供热管网的管径及循环水泵、中继泵的流量和扬程;3分析供热系统运行的压力丁.况,热用户应有足够的资用压头且系统不超压、不汽化、不倒空;4进行事故丁.况计算与分析;5必要时进行动态水力计算与分析

32、。7.1.2水力计算应满足连续性方程和压力降方程。7.1.3热水管网应在水力计算的基础上绘制各运行方案的主干线水压图。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区,还应绘制必要的支干线水压图。7.1.4.4 热水管网应在水力计算和管网水压图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中继泵站和隔压站的位置、数量及参数。7.1.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热水管网,应进行多丁况水力计算:1多热源供热系统,应按热源投运顺序对每个热源满负荷运行的丁 况进行水力计算并绘制水压图。2常年运行的热水管网,应分别进行供暖期和非供暖期水力丁况分析;当有夏季制冷热负荷时,应分别进行供暖期、供冷期和过渡期水力丁 况分析。3当热用户分期建设时,应按规划期设计流量选择管径,并应

33、分期进行管网水力计算,分期确定循环泵参数。4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庭院管网,应分别进行供暖期和供冷期水力计算,分别确定循环泵参数。7.1.6当供热最低保证率不满足本标准第5.0.7条的规定时,应加大不利段管网干线的管径。7.1.7 分布循环泵式供热管网应绘制主干线及各支干线的水压图;当分期建设时,应按建设分期分别进行水力T况计算分析。7.1.8 蒸汽管网水力计算时,应保证在任何可能的丁.况下最不利用户的压力和温度满足要求,应按设计流量进行设计计算,并按最小流量进行校核计算。7.1.9蒸汽管网应根据管线确定的允许压力降选择管径。7.1.10蒸汽管网宜按设计凝结水量绘制凝结水管网的水压图。7.1.11

34、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热水管网应进行动态水力分析:1长距离输送管线和长输管线。2地形高差大。3系统丁.作压力高。4系统丁.作温度高。5系统可靠性要求高。7.1.12动态水力分析应对循环泵或中继泵突然断电、输送干线主阀门非正常关闭、热源换热器停止加热等非正常操作发生时的压力瞬变进行分析。7.1.13动态水力分析后,应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下列安全保护措施:1设置氮气定压罐;2设置静压分区阀;3设置紧急泄水阀;4延长主阀关闭时间;5循环泵、中继泵与输送干线的分段阀连锁控制;6提高管道和设备的承压等级;7适当提高定压水平;8增加事故补水能力。7.2 设计流量7.2.1热水管网各种热负荷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35、G=3.6 Q(7.2.1)Cp(,iz2)式中:G 管网设计流量(t/h);Q-设计热负荷(k W);cp一一水的比热容E k j/(kg-C);M一一管网供水温度(C);t2各种热负荷相应的管网回水温度(。C)。7.2.2 生活热水庭院管网设计流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 B 5 0 0 1 5 的规定。7.2.3当热水管网有夏季制冷热负荷时,应分别计算供暖期和供冷期管网流量,并取较大值作为管网设计流量。7.2.4 热水管网设计流量应根据供热调节方式,取各种热负荷在不同室外温度下的流量叠加得出最大流量值作为管网设计流量。7.2.5 当生活热水换热器与其他系统换热器并联或

36、两级混合连接时,生活热水管网设计流量应取并联换热器的热水管网流量;当生活热水换热器与其他系统换热器两级串联连接时、管网设计流量取值应与两级混合连接时相同。7.2.6 计算热水管网干线设计流量时,生活热水设计热负荷应取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计算支线设计流量时,生活热水设计热负荷应根据生活热水用户有无储水箱按本标准第3.1.6 条的规定取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或生活热水最大小时热负荷。7.2.7 蒸汽管网的设计流量,应按生产工艺最大热负荷确定。当供热介质为饱和蒸汽时,设计流量应考虑补偿管道散热损失产生凝结水的蒸汽量。7.2.8 凝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蒸汽管道的设计流量乘以用户的凝结水回收率加沿途疏

37、水流量确定。7.3 计算参数7.3.1 供热管道内壁当量粗糙度应按表7.3.1 选取。当既有供热管道内壁存在腐蚀现象或管道内壁采取减阻措施时,应采用经过测定的当量粗糙度值。表7.3.1管道内壁当量粗糙度供热介质管道材质当量粗 糙 度(m m)蒸汽钢管0.2热水钢管0.5凝结水、生活热水钢管1.0热水、凝 店水、生活热水塑料管0.0 37.3.2.2经济比摩确宗热水管网:木干线管径时.而平用经济比摩阻阻值宜根据丁.至且体条件计1第确定,2/IJ dL(J 1 r r 1 口u自不旦备技术经济比较条件12 i7.3.术经济比7.3.4热供热 介 质;300 Pa/*3.5Z时,主干线比摩节干线30

38、Pa/m阳司接下歹1经4,值确定:70Pa/m:位院管网主干线63 长输管线比OPa/m 100 Pa/m o摩阻可采用20Pa/m50Fa/m,管径应经技选确定。水 管 网 支 干 线、就 速 不 应 大 于而庭院管网支线k汽管道的最人少支线应按允许 压 力E旨确定管径,但.5 m/s o jE干线比;摩 阻 不 应 大 于比摩阻不宜大一:坪 设 流 速 应F400Pa/r符言表7.103.5的规定。表7.3.5蒸汽管道最大允许设计流速供热介质管道工程直径(m m)最大允许设计流速(m/s)过热蒸汽 2 0 08 0饱和蒸汽 2 0 06 07.3.6 以 热 电 厂 为 热 源 的 蒸 汽

39、 管 网,主干线起点压力和温度应通过热电联产系统的经济技术分析确定。7.3.7.7以 区 域 锅 炉 房 为 热 源 的 蒸 汽 管 网,主干线起点压力和温度宜取锅炉出口的最大丁.作压力和温度。7.3.8凝结水管道设计比摩阻可取100Pa/m。7.3.9管道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的比值,可按表7.3.9取值。表7.3.9管道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比值管线类型补偿类型管道公称直径(mm)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的比值蒸汽管道热水及凝结水管道输送干线轴向型补偿器0.20.2组合使用型补偿器一0.60.5方形补偿器一0.90.7无补偿直埋敷设一0.1输配管线轴向型补偿器4000.40.34 5 0 s l2000

40、.50.4组合使用型补偿器0.20.20.2半通行管沟1.2乡0.50.20.20.20.28.2.6综合管廊相关尺寸应满足本标准表8.2.5通行管沟的要求,并应预留管道及其排气、排水、补偿器、阀门等附件安装、运输、维护作业所需空间。8.2.7 丁作人员经常进人的综合管廊或通行管沟应有照明和通风。人员在综合管廊或通行管沟内丁作时,其内空气温度不得超过40 C。8.2.8综合管廊或通行管沟应设逃生口。沟内管道为热水管道时逃生口间距不应大于4 0 0 m,为蒸汽管道时逃生口间距不应大于100m 08.2.9综合管廊或整体混凝土结构的通行管沟安装孔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孔间距不应大于400m;2 安

41、 装 孔 宽 度 不 应 小 于 0.6 m,且应满足管 道 和 管路附件进出的需要;3 安 装 孔 的 长 度 应 满 足 6 m 或 12 m 长的管进人综合管廊或管沟的需要。8.2.10供热管道管沟的外表面、直埋敷设管道或地上敷设管道的保温结构表面与建(构)筑物、道路、铁路及其他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垂直净距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8.2.11地上敷设的供热管道穿越行人过往频繁区域时,管道保温结构或跨越设施的下表面距地面的净距不应小于2.5 m;在不影响交通的区域,应采用低支架,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3m。8.2.12供热管道穿跨越水面、峡谷地段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供

42、热管道可在永久性的公路桥上架设。2供热管道跨越通航河流时,净宽与净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 内河通航标准GB 5 0139的规定。3供热管道跨越不通航河流时,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与年一遇的最高水位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 m。4供热管道河底敷设时,应选择远离滩险、港口和锚地的稳定河段,埋设深度不应妨碍河道整治,并应保证管道安全。穿越I级S V 级航道河流时,管道(管沟)的覆土深度应在规划航道底设计标高2m以下;穿越其他河流时,管 道(管沟)的覆土深度应在稳定河床底1m以下;穿越灌溉渠道时,管道(管沟)的覆土深度应在渠底设计标高0.5 m以下。5 在河底敷设时,供热管道应进行抗浮和防冲刷设计。8.2

43、.13供热管道同河流、铁路、公路等交叉时宜垂直相交。管道与铁路或地下铁路交叉角度不得小于60 ;管道与河流或公路交叉角度不得小于45。8.2.14地下敷设供热管道与铁路或不允许开挖的公路交叉时,交叉段的一侧应留有抽管检修地段。8.2.15 套管敷设时,穿越管道应采用预制保温管;采用钢套管时,套管内、外表面均应进行防腐处理。8.2.16地下敷设供热管道和管沟坡度不宜小于0.002,进人建筑物的管道宜坡向干管。8.2.17地下敷设供热管线的覆土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沟盖板或检查室盖板覆土深度不应小于0.2m;2直埋敷设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8

44、1和 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T 104的有关规定。8.2.18给水排水管道或电缆穿人供热管沟时,应加套管或采用厚度不小于100mm的混凝土防护层与管沟隔开,同时不得妨碍供热管道的检修和管沟的排水,套管伸出管沟外的单侧长度不应小于1%8.2.19燃气管道不得穿过供热管沟。当供热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的垂直净距小于300 mm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燃气泄漏进入管沟。8.2.20管沟敷设的供热管道进人建筑物或穿过构筑物时,穿墙处的管沟应采取封堵措施。8.2.21建筑热力人口装置宜设在建筑地下室或楼梯间。当设在室外检查井内时,检查井的防水及排水设施应能满足设备、控制阀和计量仪表对使用环境的要求。

45、8.3管道 材料及连接8.3.1城镇供热管道钢管应采用无缝钢管、电弧焊或高频焊焊接钢管。管道及钢制管件的钢材牌号不应低于表8.3.1的规定。管道和钢材的规格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表8.3.1供热管道钢材及适用范围材料设计温度(C)管壁厚度(皿)Q235B30020L290200不限10、2 0、Q355B不限不限8.3.2凝结水管道宜采用具有防腐内衬、内防腐涂层的钢管或非金属管道。8.3.3庭院管网当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O M Pa时,丁.作管可选择满足设计条件的塑料管。用于生活热水供应的管道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 B 50015的规定。8.3.4管道

46、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制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2管道与阀门等管路附件连接宜采用焊接;当阀门等管路附件需要拆卸时,应采用法兰连接。3公 称 直 径 小 于 或 等 于 2 5 m m 的 放 气 阀,可采用螺纹连接。4塑料管道的连接宜采用焊接。5塑料管道与阀门、钢制管道及管件连接可采用法兰连接。8.3.5 供热管道应采用钢制阀门及附件。8.3.6 阀门的公称压力应按设计丁况下的压力、温度等级选用。8.3.7 钢制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弯头的壁厚不应小于直管壁厚,焊接鸾头应采用双面焊接。2焊制三通应对支管开孔进行补强;承受干管轴向荷载较大的直埋敷设管道,应对三通干管进行轴向补强。3异径管的制作应

47、采用压制或钢板卷制,壁厚不应小于大直径管道壁厚。4放气阀与主管连接的管道应采用厚壁管。8.4 热补偿8.4.1 供热管道应利用管道的转角管段进行自然补偿。8.4.2 补偿器的设计压力应与管道设计压力一致。管道系统设计时应考虑补偿器安装时的冷紧。8.4.3.3 选用套筒补偿器时,应计算补偿器安装长度,补偿器应留有不小于5 0 m m的补偿裕量。8.4.4管沟或地上敷设的管道采用轴向型补偿器时,管道上应设置防止管道偏心、扭转的导向支架。采用其他形式补偿器,补偿管段过长时应设置导向支架。8.4.5 采用球形补偿器、钱链型波纹管补偿器和旋转补偿器,且补偿管段较长时,应采取减小管道摩擦力的措施。8.4.

48、6当两条管道上下平行布置,且上面管道的托架固定在下面管道上时,应考虑两管道在最不利运行状态下的不同热位移,上面的管道支座不得自托架上滑落。8 .4.7直埋敷设热水管道宜采用无补偿敷设,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 J J/T 8 1的有关规定执行。8.5附件与设施8.5.1供热管网阀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 水、蒸 汽 管 网 干 线、支 干 线、支线的起点应安装关断阀门。2热水管网输送干线分段阀门的间距宜为2 0 0 0 m 3 0()0 m;输配干线分段阀门的间距宜为1 0 0 0 m s i5 0 0 m。3 长输管线上分段阀门的间距宜为4 0 0 0 m 5

49、0 0 0 m。4 管道在进出综合管廊时,应在综合管廊外设置阀门。8.5.2 热水供热管网的关断阀和分段阀均应采用双向密封阀门。8.5.3 热 水、凝 结 水 管 道 的 高 点(包括分段阀门划分的每个管段的高点)应设置放气装置。8.5.4 热水、凝结水管道的放水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 道(包括分段阀门划分的每个管段)低点宜设置放水装置;2 公 称 直 径 大 于 或 等 于 5 0 0 mm的干管,在低点、垂直升高管段前、分段阀门前宜设阻力小的永久性除污装置;3 当 管 线 在 穿 越 河 流、池塘等设施的低点设置除污及放水装置有困难时,应在穿越管段介质流向上游的管道上设置除污及放水装置

50、;4 热水管道放水装置的排放时间应符合表8.5.4 的规定。表&5.4热水管道放水时间管道公称直径(的)放水时间(h)DN30023DN350-DN5004 s 66005 s 7注:严寒地区采用表中规定的放水时间较小值-无冻结危险的地区,表中的规定可放宽。8.5.5 .5 蒸汽管道的低点和垂直升 高 的 管 段 前 应 设 置 启动疏水和经常疏水装置。同一坡向的管段,顺坡每隔4 0 0 m s5 0 0 m,逆坡每隔2 0 0 m s 3 0 0 m,应设置启动疏水和经常疏水装置。8.5.6 .6 经 常 疏 水 装 置 与 管 道 连 接 处 应 设 聚 集 凝 结 水 的短 管,短管直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