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学讲稿.doc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8981572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管理学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信用管理学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用管理学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管理学讲稿.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导论内涵、特征、作用信用 征信定义:借贷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转换的特殊形式。 价值转换的一般形式:等价交换(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高度集中)诚信、信任、信誉。一、信用的含义 意愿能力1、基于伦理的视角 “信守诺言”的道德品质2、基于经济的视角 建立在授信人对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受信人不用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得商品、服务和成贷币的能力。信用构成的两个要素:一是信任,指授信人对受信人的信任。二是时间,即授予信用和偿还信用的时间限制从受信人角度,对信用产生影响的因素。一履约意愿,受信人在特定的期限内保证付款或还款的主观愿望。与道德品质有密切关系。二履约能力。是受信人在特定期限内实

2、现付款或还款的经济能力。与受信人的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3、基于法律视角Credit。一、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但凡“契约”规定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当时交割的,存在时滞,就存在信用。二、双主当事人按照“契约”规定享有的权利和户负的义务。4、基于货币角度信用创造学派: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信用创造货币,信用形成资本。流通中货币的供应量取决于货币乘数(信用影响)和基础货币。货币:M1 准货币M25、基于社会学视角是一种价值观念,及建立在这一观念上社会关系,是一种基于伦理的信任关系。特点:(1)信用源自于一种社会心理(信用以信任为基础)(2)取决于授信人对受信人咨信状况的判断(3)信用是一种社

3、会关系(不是个体行为)(4)信用具伦理特征(5)信用具有文化特征(6)信用具有时代特征二、信用的内涵1、信用的人格性(1)信用是一种资格,它表明一种特定的法律和社会身份、地位,达到一定的信用水平,意味着具有一定的法律资格。a、信用体现为一定性质的法律资格。b、信用意味着在市场交易和竞争中所拥有的事实上的社会地位。c、一个人的信用水平同时还受其相应社会身份、地位的影响。(2)信用是一种道德上的人格利益,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伦理道德上的人格性信用在伦理道德上的人格利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3)信用体现为一种人格权,即信用权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民事主体的人必然具有完整的人格利益。包括生命、健康、身体和

4、名誉、荣誉、信用等器质性与精神性人格利益,这是拥有人格的必要条件。这种人格权限于对精神利益保护的范畴,很少或基本上没有涉及财产利益。2、信用的财产性(1)首先表现为它一种财产信用,即以财产为基础的信用(2)信用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无形财产(3)侵害商业信用主要承担财产责任信用等级是信用交易后从受信方的信用记录为主要衡量标志的风险程度。不同的信用等级反映不同信用记录和信用风险的差别(2)诚信诚实守信,自己对他人的承诺,是一种行为规范。要有自觉性和主动性泛指信用的一般意义守信更多指道德和社会文化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思维方式、行为的基本准则和价值观。诚信更有道德主文化意义,“资信”、“信用”有微观经济意义

5、(3)信誉声望、名誉,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抽象价值和社会声誉,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一种形象标识。是系列信用行为累积的结果。能使主体从“一般信用”升华为社会资本形态,成为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精神财富和价值源泉。微观主体的可以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4)资信股票不以偿还为条件,但要给投资者回报酬,是信用行为。与信用有关的各类经济主体自主履行的其相关经济承诺的能力和可信任程度信用以偿还为条件的一种承诺,资信则是这种承诺能否自主如期履约的能力。履约能力和可信程度以及履约状况和守信程度是“因”与“果”关系。是信用风险的预期,把信用风险从“事后”确定转移到“事前”预期。资信等级:自主偿债能力强弱(高:有较强自主偿

6、债能力信用等级也高)信用等级:偿还债务的程度信用等级高未必反映资信等级高。信用对资信、诚信、信誉,具有普遍意义,而它们是信用基础上派生的概念,信用可以泛指。2、诚信与信用的区别与联系:在内涵、历史形式、表现形式,建立和维护机制,还是在惩罚机制上都有严格的区别。(1)概念内涵不同: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是一个道德范畴,并且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游戏规则。诚信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具有主观性。3、信用的信息性 信息财富(1)信用是可以量化的信息(财产价值方面量化、以一定的符号表示信用的高低中介机构参与其中)(2)信用 一种信息服务机制(3)信用也是一种信息监督机制4、信用的资源性 (如抵押贷款增加承

7、担的费用)(1)信用资源的形成要通过拥有者重复参与一次以上的交易活动来实现(无形资产)(2)信用资源本质上是一种经验品(empincal goods)只有通过具体的经济交换才能体现双方信用的好坏。(3)信用的价值需要在经济交换活动中体现出来(4)信用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也具有相应的市场价值三、信用的本质及其特征1、信用的本质(1)是一种反映个人属性的信息,拥有价值,可以交易(2)对契约关系中义务承担者履约意向、履约能力和 履约后果的确定性预期(风险大小)(3)是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4)社会单位或群体在社会交往与合作中遵守诺言、实践成约的诚实态度、履约能和信誉效用(5)人们以可信

8、赖的承诺法去履行责任的方式,是人们之间的一种肯定性的交换关系,其本质是主体的一种道德精神(6)人的利益关系的反映和表现,是主体对自己和客体中个体利益耦合关系的现实认可,未来期望与(7)善良公平的道德观念的法律化(8)一种产权关系(9)对诚信精神与原则的应用2、信用的特征(1)主观上遵守承诺、履行义务的道德品质,客观上具有偿村的能力(2)反映社会经济关系,体现一种债权与债务,责任与权利的关系(3)未来性和预期性,带有对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心理预期和要求(4)利益性,是为了某种价值偿村或等价回报四、相关概念的比较1、基本概念界定 经济角度(1)信用: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反映的是权利和

9、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经济过程正式制度:法律的、条款的、书面的、受到制裁非正式:默守成规信用主要是经济问题,四个特点:体现双方共同意志的经济关系。每个人既有要求信用的权利,又有履行信用的义务。信用交易必须订立契约,并赋予契约以维持和保证信用的重要作用。缔约的一方,不仅要承担道德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诚信是信用关系的必要条件。信用被纳入微观经济管理和法制范畴,以维护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正常秩序。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有效和高效的交易而建立的一种正式制度,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信用是经济规则,诚信不是经济规则。* 形成的历史条件不同诚信的形成可以说始于人类社会的开端,与人类

10、社会同时产生,是人类相与交往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交往有序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信用既不是从诚信中产生,也不是从竞争中产生的,而是从商品交换活动中产生并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分工的。*表现形式不同 内诚于心,即诚实信仰、忠诚信奉,这是诚信道德的最高形式。 外化于人,即诚实信用、诚实守诺,这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忠诚信义,真诚负责,在遵守诺言的基础上自觉地取信于义。*建立和维护机制不同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人格,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是道德义务和道德良心的统一,因此,培养和完善诚信道德,需要从自律和他律,亦即从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两个环节着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诚信建设都只能“

11、德治”,而不能是“法治”。 信用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上的规范*惩罚机制不同 一内心自省 二舆论监督 失信的惩罚、道德谴责,经济上的制裁;法律的惩罚小结:诚信:道德问题;信用:经济问题诚信是维系信用关系的纽带 强制维持市场信用关系的是法律,非强制维持市场的信用关系的是道德。市场主体讲诚信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赢得良好的信誉3、诚信、信用与信誉的联系与区别(1)诚信是内生的,取决于自身的品德。信誉是外生的,取决于社会的评价,而信用是互生的,既有授信方,又有受信方。(2)信誉和信用的确立大都需要通过媒介体,比如通过信用评估机构,征信机构确立信誉,通过金融机构建立信用关系。而诚信不需

12、要,也不应当通过媒体确立。(3)“诚信”不具有商业价值,而“信誉”、“信用”具有商业价值,在市场上“诚信”是道德规范,“信誉”是无形资产,“信用”是一种交换手段。(4)“诚信”是每一个人的义务,而不是权利,但“信誉”是某些人的权利,“信用”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5)不讲信用,必须他律,即应受到处罚。缺乏诚信和失信于人在一定程度上还难以他律。(6)信用可以量化为信用度,信用度标志着信用相关者的诚信状态。守信和失信,是信用度的两极。(7)信誉 是信用的社会声誉,是信用结果的社会价值。五、信用在经济的主要作用1、加速资金周转2、节约交易成本3、扩大交易规模4、优化资源配置六、信用与金融信用:一种借贷

13、行为金融(狭义:货币资金的融通 广义:各种信用的活动和货币流通的总称)金融概念出现比信用晚,但金融的含义比信用更广泛。两者联系: 金融活动以信用活动为基础。(金融活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信用关系的基础上)总体上看,信用活动 点,金融活动是线。两者区别:1、信用活动通常与资金的余缺联系在一起;后者则不一定。2、前者通常反映信用主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后者的当事人可能更多。3、前者一定存在时滞,后者不一定。4、前者一般都有利息,后者则不一定。5、前者没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后者则一般要加以区分。 6、前者有实物借贷,后者则不包括。七、信用与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1)从信用的产生和形成看,信用经

14、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市场经济由无序到自序的发展过程,就是信用经济的形成过程。(2)信用机制是维系市场经济中各主体之间经济关系最重要纽带,发达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完善的信用制度基础之上。2、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1)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2)交易规模扩大的基本动力(3)加速资金周转的调节器(4)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5)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工具(6)创造流通工具的主要条件第二章 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1、含义及性质含义:工商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时,以延期支付或预付形式提供的信用。“是从事再生产的资本家相互提供的作用”(马克思),即指以赊销商品的方式提供信

15、用。在信用发展史上最早的信用交易方式。性质:属于直接融资性质,相到于股票,债券直接融资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是否吸付利息以及利息的高低完全归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不直接受金融市场上贷币资金的价格所影响。(2)产生以再生过程中商品和贷币的余缺为条件效应总是导致一些企业资金占用的增加,另一些企业资金占用的减少。(3)它能够将多个债权债务关系联结起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锁链。(4)它是从事再生产的企业家之间直接进行的融资活动,一般不经过金融市场或交易所。(5)其建立和消除决定于信用双方的意志,不经有关部门审批,不需要公布财务状况和评定信用等级。2、商业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商品贷币关系的发展是

16、商业信用交易方式存在的客观前提(2)买卖双方良好的信誉及相到信任为商业信用的发展中提供主观条件(3)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提出对商业信用的限制要求(4)商品盈余和贷币资金短缺的矛盾的存在为商业信用的发生提供可能,(供求买方市场缺乏资金)(5)相关的配套制度为商业信用发展提供保障(6)竞争压力与盈利的驱动是商业信用扩张的动力3、商业信用的形式1)赊销商品即由赊销者以商品形式授予赊购者信用。这里信用的对象是商品,但仍然是以贷币计量,将商品赊销给赊购者,既是买方,又是借贷,(提供资金者需求者)一般发生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典型的商业信用形式预付贷款由买方以贷币形式授予卖方信用的形式。其信用的对象是贷币资金,买

17、方将贷币资金预坟给卖方,即是借贷,又是买卖。预付贷款一般发生在卖方市场条件下。3)分期付款它是在基本建设或商品交易的条件下发生的,按工程进度或交贷批量分期偿付贷款。该信用方式类似于赊销商品,但存在区别,赊销商品通常是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已经全部转移到赊购者的情况下发生的,而分期付款通常是在商品的使用价值未形成或未全部转移到赊购者的情况下发生的。4)经销或代销都是代销贷方推销产品,但区别在于,经销是自行购销、支付盈亏,而代销只是接受委托收取租金,经销是买卖关系,代销不是买卖关系,因为没有转移商品的所有权,也没有支付贷款的义务。经销利润代销,但风险代销5)补偿贸易国际交往中,先买设备,生产出的产品抵设

18、备款。国内,租贷 经营性租贷 融资性租贷4、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的规模有一定限制一个企业有多少商品能够以赊销形式出售,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自有资金的多少经济效益的高低借入资金的难易资金周转的速度商品的品种商品的质量(品牌)商业信用的最高限额不超过全社会经营者遭受的资本总额。(2)商业信用有较严格的方向性(一般只在留易伙伴之间建立)(3)容易形成社会债务链(4)期限较短(5)主要以商品形式,提供的直接融资(6)既是买卖关系,又是借贷关系。5、商业信用的作用(1)积极;主要:微观 但债务链加长涉及到宏观有利于促进商品销售有利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有利于降低商品成本有利于改进企业市场形象(提高市

19、场占有率)能促进企业加强自身信用管理能促进加速资金周转(2)负面制造虚假繁荣形成不合理占用他人资金二、银行信用1、银行信用的含义及性质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贷币形式提供的信用,它是在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产生的,它的产生标志着一个国家信用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银行信用属于以贷币为信用对象的间接融资。2、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产生源于商业作用的局限性(2)是在货和经营基础上形成的(3)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有产生的。3、银行信用的主要形式存、贷款、承兑、贴现、担保、开出汇票、支票、开立信用账户、发行信用卡等等4、银行信用的特点(1)作为银行信用载体的货缺点,在它的来

20、源和运用上没有方向限制,既可以流入,又可以流出。(2)规模大、范围广、期限长,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3)信用性强,具有广泛的接受性(4)信用的发生集中统一,可控性强(货币流通经过银行,银行可控制)5、银行信用的作用(1)节约流通费用和交易成本(2)促进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杠杆(3)货币流通速度的调节器(4)创造信用的基础 信用创造通过信货实现(5)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1)主要联系商业信用是一切信用缺席的基础,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产生又促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发展完善。如:银行对商业票据、贴现,银行提供贷款

21、和企业预付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可以相互转化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二)主要区别银行信用不受个别潜在数量和资本回流的限制银行信用不受商品使用价值和流转方向的限制银行信用可以由银行提供给任何职能资本家,商业信用一般由商品的出卖者提供给购买者较之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期限更长三、消费信用1、消费信用的含义及性质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汽车租赁公司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为目的信用形式消费信用是以生活消费品为信用对象的一种直接融资(零售商)或间接融资(消费信贷)主要形式:消费信贷2、消费信用发生的前提条件(1)客观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发展以及消费扩张的需要使消费信用成为必要买方市场

22、的形成为消费信用提供发展空间充足的资金支持和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消费信用的快速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制定完善的促进消费信用发展的各项法律、政策是其基本保障主观条件信用消费观念的形成个人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即时消费需求与实际支付能力的不匹配消费信贷的产生和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微观上,是消费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消费者合理安排跨期消费水平的必然结果;宏观上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的必然产物。3、消费信用的形式(1)商品赊销 (4)信用卡消费(2)分期付款(5)租赁消费(3)消费信贷4、经营消费信用的主要机构(1)零售商(2)专业

23、消费信用机构(3)商业银行5、消费信用的主要作用(1)消费信用是一种消费的“均衡调节器”,能够实现消费与生产的均衡发展(2)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扩大内需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发展消费信用能够增加居民的购买力,提升居民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信贷使提前消费成为现实(4)发展的消费信用,能够改善商业银行资产结构、降低金融风险,寻求商业银行效益增长点四、国家信用1、含义及性质含义:以国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主体,按照信用原则来筹集或分配财政资金的再分配形式财政信用政府信用:广义上包括政府的行为是否守信,此处是狭义上的公共信用:以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副业为基

24、础的信用形式国家信用性质:财政资金再分配形式再分配形式财政与信用的结合体税收: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不涉及国家信用)运用信用手段筹集资金、发行国债、财政统借统还等运用信用手段分配资金:以有偿方式安排财政支出、周转金、基本建设的围拔改贷2、国家信用发的前提条件国家财政的需要财政收入受税收影响,税收主要受经济发展状况影响财政支出主要受下放职能影响(有偿-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无偿)二者不平衡可有国家信用调整,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要有社会闲置资金的存在(调剂资金余缺)奴隶社会出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贷币信用制度的发展大规模发公债的基础条件:a、有相应金融机构(主要购买者)b、全国性的金融市场c、较发达的信用

25、制度发达的贷币信用制度3、国家信用的形式A、国家筹资的信用形式a、发行政府债券b、借款B、国家投资信用形式a、债务资金的有偿投放b、财政有偿性支出从财政收支角度A、财政收入信用a、发行政府债券 中央政府债券、国库券 、财政债券特种国债(财政部门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b、借款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借款邮政储蓄,央行把资金借给财政司有偿吸收社会保障基金财政对外借款都是境外借款利率高期限长(向外国政府借款-友好国家之间优惠利率,期限长向国际金融组织借款-利率高期限长在外国发行政府债券)区别:筹资范围不同:发行债券范围大,前二个要有一事实上的条件,所以筹资范围确定使用资金的自主性不同:借入资金的风险不同:汇

26、率风险(债券可随时转让)借入资金的连续性不同:前二个无连续性,债券有连续性(受非经济因素影响较小)B、财政支出信用a、财政有偿投资b、财政周转资金(支农周转金、扶贫周转金)c、基本建设的拔改贷从信用层次划分A、中央财政行为a、财政部信用b、财政部委托信用中央各部门发行的专项债券基本建设拨改贷(财政部把资金委托给建行)B、地方财政行为a、各种形式的周转金b、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债券(在我国没有)区分:公债、国债、国库券公债:总的范畴,指国家举借的债(内债,分为中央政府公债;外债-国债)按地域分布国内公债 按发行主体:中央政府公债-国债;地方政府公债-地方债国外公债按偿还期限不同短期、中期、长期按举

27、债方式不同强制公债、自由公债国债:一国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按照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与其他经济主体所形式的债权,债务关系。(作为中央政府的债务收入)分类:按契约形式分:债券型国债(国库券)、非债务型国债(政府间借款、财政透支)按发行地域:国内国债、国外国债按购债的意愿:强制国债、自由国债按计量单位不同:实物国债、货币国债按利息不同: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国债按流通条件不同:流通国债、非流通国债按使用方向不同:一般国债、专项国债(特种国债)国库券:可转让国债,短期国债的主要形式。(小于1年的国债)不记名,不分期付息,债券只有面额不载明利率(类似于贴现债券)货币市场流通的主要工具目的:调剂政府收

28、支过程中发生的季节性的资金余缺,不会影响预算年度财政收支平衡,不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是用于解决暂时的资金支出困难。(央行、商行、个人)公募拍卖方式。我国部分国库券中长期国债4、国家信用的主要作用(1)满足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的需要(2)有利于平衡国家财政收支(3)有助于提高财政的支出效应/有偿性支出:硬约束无偿性(4)通过国家信用更好地实现国际经济的交往第三章 信用的结构一、信用的供求问题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是一种商品(既有价值,又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贷款:价值增值能力,价值通过使用价值来增值。信用使用价值:信用给交易带来便利,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信用价值

29、:信用可能带来的价值增值能力公共产品的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信用也具有以上特性)政府提供信用:主要制定规则、提供制度 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信用机构的发展。信用供求:商品微观主体/商品供求/中介服务信用形式制度(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信用供求特点:几乎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关系,都是在公有产权结构下产生的。1、信用契约及约束力:来自于政府计划、行政命令、强制的约束力,不是真正的契约关系;信用关系的维系主要依靠诚信和道德或产权主体的行政手段;契约双方如果发生利益冲突,完全通过政府计划和信用资产的重新分配来解决。2、信用形式单一:基本上只有银行信用原因:计划经济下,商业信用被禁止,消费信用几乎不存在,

30、商品是短缺的,卖方市场,国家财政收入,支出计划的,以收定支,无赤字。3、信用制度不发达:尤其是正式制度,国家法律、法规形成的制度(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交易增加,广度及深入都有发展信用关系已渗透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价格双轨制,一部分价格市场决定,一部分政府决定价格并轨,对信用产生内在的强烈需求,同时交易制度不断完善,为规范市场交易的各种法律法规,为信用制度的规范提供依据,信用中介服务也随市场的扩大而扩大。信用行为在市场内广泛推行,形成信用的自动供给机制。市场并不能保证信用产品的有效供给(只有公共品性质),而与需求相比不足的供给并不能对价格产生上升的影响,从给以有可能使需求萎缩使价格进一步下降

31、,又使供给转轨时期我国信用供求状况:供给和需求不足同时并存,并且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供给相对不足的非均衡状态。供给和需求都该增加,且应以增加供给为主,以期达到均衡状态。二、信用的结构比例关系 按国际惯例1、信用的基本要素:主体:授信双方 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居民个人客体:商品、货币、服务内容:权利、义务三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信用形式不同信用形式在整个信用体系的比重结构信用总规模利用债务统计:金融部门信用/非金融部门信用公共部门信用私人部门信用非金融企业信用居民个人信用(1)信用总规模一定时期内能够计量一个地区或一国的全部信用交易额。公式:政府部门的负债+金融部门负债+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居民

32、部门负债反映各部门的信用总构成政府部门负债:债券+借款 金融部门负债:发行的货币、存款、金融债券等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借款、货款、公司债券居民部门负债:消费信贷、商品赊销等(2)金融部门信用和非金融部门信用银行可以创造信用金融部门信用变化可以影响其他部门信用A、金融部门信用 M2+金融债券金融部门通过发行货币,吸引存款发债等方式进行信用交易的总规模B、非金融部门信用一国或地区非金融部门全部信用规模=总规模-金融部门信用=政府部门负债+非金融企业负债+居民个人负债(3)公共部门信用与私人部门信用区别特点:公共部门信用:政府部门负债 信用规模外生的,政府安排的中央政府负债/地方政府负债/政府职能部

33、门负债政府债券/各类借款及透支私人部门信用:非金融企业信用/居民个人信用特点:内生的,可控性弱于公共部门,甚至为不可控的两者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安全不同,前者基于宏观调按需要,后者是基于微观个人利益。 区别:(4)非金融企业信用和居民个人信用目的不同:前者为企业扩大生产,后者是为了消费需要前者:除预付以外的商业信用/公司债券、银行贷款后者:银行消费信贷/商业内赊购及分期付款2、主要部门信用活动特点:(1)公共部门:受信者(主要为受信机构)从财政收支看,一般收支授信者作为受信者,通常采用的信用交易方式,分为:发行政府债权,政府借款、有偿吸收的存款,以第一种方式为主作为授信者:财政周转金,各项财政资

34、金的有偿投资,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在金融部门的存款政府部门信用,主要以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来转移,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鲜明的政治性。(2)金融部门 银行机构 非银行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主要是以投资交易有关,交易主体: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各种基金、证券经营机构等。交易对象:一切自然人及法人,也可为政府。属于直接,融资性质的交易,即非信用中介的交易,一般通过金融市场来完成,所以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信用非中介化进程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相吻合。银行部门的信用活动:两个基本职能:信用中介职能,使银行既是授信者又是受信者。大多数情况下,由银行的经营特点所决定的银行在社会的角色为授信人(提供信用

35、者),作为受信人主要包括吸收存款,各处借款,发行金融债券,所以银行对宏观经济活动有影响,因为货币政策工具主要通过银行进行传导。信用创造职能:现代信用活动中银行发挥该职能,该职能扩大整个信用规模,同时为整个信用交易提供丰富的金融观,信用创造与收缩的基本职能是央行进行调控的基础,反过来又受央行的影响和调节。派生存款基础掌握在央行手里商行信用创造能力受央行控制。企业部门 银行贷款、公司债券 除预付外的商业信用(与金融部门)(与金融市场)(企业之间)该信用既发生在企业间,也发生在企业与金融机构、个人、政府部门之间是整个信用活动的基础信用交易主要发生在企业之间(包括金融企业)信用交易活动主要以盈利为目的

36、,更多地属于企业微观决策的范畴信用交易活动交易对手广泛,一般工商企业、金融部门、政府部门 工商企业与政府部门信用活动包括:企业购买政府债券、财政资金有偿投资,税收该交税。信用非中介化度:中介指标企业部门信用活动往往有较严格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产业链上,从这来看,交易范围较窄。(4)居民个人信用活动主要发生在银行金融机构之间,意味着信用交易活动范围较小。还是主要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生活消费为目的。由于居民信用活动主要属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作用较明显。居民部门信用活动,更多地以住房、汽车及大宗消费品为交易对象,交易品种有较明确的范围。三、信用非中介化率信用净额=总信用规模-金融部门信用规模金

37、融中介信用交易间接信用交易=非金融部门信用规模政府部门非金融企业居民个人信用中介化率=金融部门信用规模/信用 用净额反映:整个信用通过中介机构的信用规模大小,体现经济活动对金融中介的依赖程度。信用的非中介化率=非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金融部门信用规模=信用净额从流量上看,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非金融部门接受的由非金融部门提供的信用,占非金融部门接受的全部信用的比从存量上看,一国在某一时点上非金融部门接受的来自非金融部门授信的越大余额占非金融部门全部未清偿信用余额的比例。反映整个信用活动不通过金融中介的规模大,说明经济活动对金融中介的依赖性越小美:信用非中介化率越来越高对金融中介的依赖性在减弱0.680

38、.770.85且此时经济增长处于最快的时期(0.680.77)第四章 信用体系一、信用体系的内涵是由信用的立法与执法,信用行业管理的运行惯例与约定,社会信用行为道德规范,不良信用惩罚机制,诚信宣传教育等各个子体系共同作用交织形成的社会机制。二、信用体系的构成1、信用管理与服务行业经营与销售信用信息,提供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信用服务征信国家:形成了完整、健全的信用管理与服务行业(美国是最发达)的三类机构:以信用信息的管理机构经营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征信公司包括来自于市场上的企业咨信数据库,也包括个人消费者的消费者个人数据库征信:征求他人或自身的信用(自己主动要求建立信用报告)或验证信用合理评价和判断 征

39、信公司(信用报告)农授信者决定提供依据基本功能:主要为想提供信用的人服务通过了解、调查、验证、他人作用,使交易活动的授信方充分了解受信方的经营状况和履约能力,使授信方风险降低。购买信用信息的花销风险溢价补偿征信公司企业,征信数据库商业化运作,征信产品市场存在竞争 征信企业投资设立,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拥有消费者个人信用数据库的公司信用局(美 Equifax Trmns Vnion 英 Experian征信公司 企业资信数据库 美 邓百氏(欧)Eurogata(2)专业化的信用评级机构 标准普尔 穆迪公司基本产品 企业咨信 调查报告 消费者信用调查报告评价结果,用信用等级来表示原因:咨信评级已经成为

40、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债务发行的主体,咨信评估可以降低筹资成本,扩大投资者范围。两者关系:征信是信用评级的基础 评级不是征信信息的简单汇总,通过设定一系列指标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使用条例两机构区别:咨信评级公司提供的咨信评级报告,要向社会公众公开为公众决策提供参考。(一般在接受委托时才进行评级 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调查报告不向社会公布,只供委托人决策提供参考,一般为授信者,对外提供报告时有相应的约束条件。(3)深层次的信用服务机构商账的追收(为授信人提供服务)与律师事务所与公安部门合作信用保险 投保人和受益人都是债权人,被保险人是受益人保理:保付代理(代位追偿)供应商出售供货以后,把应收账款

41、的债权以 追索权的方式卖给保理商保理商通过购买他人债权获益供货商应收账款购货商卖给保理商信用担保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提保机构长期主体组建的多方主体组建的政府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2、信用监管体系政府对信用管理行业实施监管的组织与政府机构的规模有关(1)行业监管部门,专门对信用服务和管理部门进行监督规范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2)中央银行监管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起重要作用征信国家:信货、信用卡、电子转账及与信用有关的工具的法律起草及监管技术开发非征信国家:对金融机构把所掌握的征信数据对外开入建立的数据库应有偿向征信机构开放扶植主要在资本市场上服务的咨信评级机构(3)民间机构:用协会的形式作用:规范本行

42、业的发展及建立行业间的联系或展开研究中国市场学会信用管理委员会3、信用制度与法律体系明确交易主体享有的权利和应该承担的义务法律环境特征:具有普遍适用性,针对各种经济交易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也要考虑到国别差异和国际惯例保护合法征信政务公开的信息无偿的国外:征信公司是企业,不能由政府办否则形成垄断民间征信公司建立失信惩罚机制使市场交易者有明确的预期4、不良信用的惩罚机制国外:依赖征信数据库(美)5、信用文化与教育信用意识与信用环境需要信用教育三、理想社会主义信用体系的基本特征健全信用体系的评判标准(需要做什么)1、在信息的批露、征管和监管等方面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以保障整个社会信用

43、体系,在严格的法律框架下健康有序进行,并对失信行为进行惩罚。2、分散在各个部门和机构的相关信用信息,必须在法律允许的制度向信用中介机构开放,或者集中整合到专门从事社会信用管理的机构中。3、要具有一批专业素质水平和社会信誉度较高, 从业人员和信用中介机构。4、社会必须 和经常性地使用信用产品,即为信用产品的使用提供一个有效的市场需求。5、必须是有区域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信用信息连网查询系统。充分发挥信用数据库的作用。6、全民道德观念和信用意识普遍增强。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的借鉴。三种模式:美、欧洲、日本1、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特征160年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已趋于完善特色鲜明、运

44、作规范、体系健全、服务高效、功能齐备、支撑有力构成:(1)行业征信核心系统,包括个人企业征信/个人征信/信用评级(2)信用服务机构(3)信用需求主体(4)信用监管(5)信用保障与支持体系(1)依赖征信数据库(2)商账追款/信用保险/保理机构/信用担保(3)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居民个人(4)银行类监管/非银行类监管(5)信用法律、惩罚机制、信用文化、教育和科召开 特征:(1)信息公开的法制保障机制将信用产品的加工、生产、销售、使用都纳入到法律保障之中,为征信提供了保证。通过法律规范,建立一种信用公开化,保证信息的披露、公开的透明,重点处理三种关系。信息公开与国家机密的保护信息公开与商业秘密的保护

45、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的保护使征信企业在法律的保障下合法地获得大量有用的信用信息。(2)对信用产品和评级结果的自觉而广泛的运用从需求角度金融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运用信用评级结果政府利用多种手段引导交易参与者,运用信用评级结果法律上作出明确的规定市场主体通过政府的各种政策使市场的主体形成一种自觉行为(3)完善的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机制a.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隐私权法,禁止行政机关在取得个人书面同意前公开被记录人的信用记录可提出对信用记录修改。b.保护消费者获得公平信用报告的权利c.保护消费者不受到骚扰的权利d.征信服务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公共征信系统私营征信系统(美)市场化美国市场化征信系统的特点:a.机构组成方面由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财务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