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简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汉时期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简介.pdf(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两汉时期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简介1 犁轩:即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史记、汉书中的犁轩或犁革 干 当 作罗马帝国,说明那时对罗马帝国的了解还不全面,尚未有正式的来往。东汉时期把罗马帝国称为“大秦”。西汉时期汉朝的使者最远只到达安息国和乌弋山离国,而罗马帝国在地中海东部地区。东汉时期,已得知可从安息陆路绕道海北行出海西而至大秦,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大秦已经有了更多地了解和沟通。汉朝知道了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称 为“犁鞭”,将其视为大秦国的国都。后汉书。西域传中对其作了详细的记述。东汉王朝不仅知道了“大秦”是个极为富饶的国家,而且了解到罗马皇帝常常想和汉朝友好交往,而安息王却想独霸丝绸贸易利益,千方
2、百计的阻扰汉朝和罗马往来,甚至封锁罗马帝国的有关信息。直到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大秦国的使者才绕道日南到达中国,向汉朝献上象牙、犀角、杜瑁等物产。在这之前,为了弄清大秦帝国的虚实,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 7,西域都护府班超派遣甘英出使罗马,由于安息船商的危言吓唬,最远也只到条支,临海而归。随着罗马帝国向东方的扩张,加之丝绸贸易利益的冲突,罗马帝国与安息国的矛盾日益突出。公元前65年,罗马帝国征服了亚美尼亚,第二年兼并了塞琉西王国,并与安息人发生了第一次冲突。公元前56年,罗马帝国前三巨头凯撒、庞培和克拉苏缔结了分治罗马帝国的新协定,从此就开始了迅速征服安息,乃至征服整个东方的扩张计划。公元前53年
3、克拉苏率领的罗马军团与安息军队交战,结果罗马军团全局覆没,克拉苏被杀,罗马军团被全歼二万人,被俘一万人。公元前42年,罗马后三巨头屋大维、雷必达和安东尼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对东方希腊化地区形势统治权的安东尼再次挑起和安息人的战争。这次战争的结果安息人惨败。公元前36年,安东尼在叙利亚集结了十万大军,深入两河流域,直到安息腹部。结果罗马损失了四万多人狼狈撤走。公元前34年,安东尼再次出兵远征安息,但中途因意大利情况危急而率兵折回。安息军队攻入亚美尼亚。双方的战争便以安息的胜利而告终。从公元前30年起,罗马和安息出现了和平共处的格局,一直维持很多年。到公元116年,罗马大军又攻入安息,一度攻陷了安
4、息冬都泰西封和塞琉西,直抵波斯湾。罗马和中国的商业往来,并没有因罗马帝国和安息国的战争而中断。安息人仍然控制着丝绸之路的西段,从丝绸贸易中获取巨额利润。2 条支:今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地带,临波斯湾。塞琉西王国。含今叙利亚、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土耳其部分领土。疆域与波斯帝国时期大致相等。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后疆域缩小。汉代属安息。3 安息:本为古波斯帝国一个省,后隶属于亚历山大帝国及塞琉西王国,公元前三世纪独立,建立阿尔萨息斯王朝。二世纪末转衰,后 于226年被萨珊波斯王朝取代。今伊朗、伊拉克东部及土库曼南部。王都曾三迁:1。尼萨城,2O百牢门,3O泰 西 封。4 乌弋山离:阿富汗南部坎大
5、哈省赫尔曼德河沿岸一带。西邻安息,东邻蜀宾。国名可能是亚历山大城的译名。5 身毒:今印度北部及巴基斯坦中部、北部一带。东汉后称“天竺”“印度”一名始于玄奘 大唐西域记。6 扇宾:汉代在今阿富汗喀布尔河下游及今克什米尔一带。隋唐两代位于阿富汗东北一带。居民主要从事农业,金银铜锡器物,制作精巧。崎宾也是大乘佛教的发源地。汉代以后有许多僧人来中国传教译经。唐 代 称“迦 湿 弥 罗”,即克什米尔的古译。7欢潜:地处阿姆河下游和咸海三角洲一带。即后来的花剌子模所在地。8大益:地处里海东南,与花剌子模相邻的小国。该部首领阿尔萨希斯为安息王朝的创建人。9奄蔡:io余万人,西域古族名。康居西北、里海北岸至咸
6、海中间地带。别名:“阖苏”。东汉时称“阿兰聊”,三 国 时 称“阿兰”。东汉时属康居,部分西迁至今伏尔加河和顿河下游之间,四世纪后半叶,因遭匈奴西迁攻击,又有一部分西迁到欧洲。西域三十六国西域三十六国指西汉西域都护府所辖之下的,乌孙以南、葱岭以东的“城郭诸国”和“行国”的约等数。三十六国中,大部分是城郭诸国,一部分是游牧部落的行国。包括天山北麓“山北六国”、“车师六国”共 计1 2个国家;天山南麓北道1 1个国家;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南缘一线的丝路南道1 3个国家。合计三十六个国家。葱岭内外的八个国家不在其内。在汉代,塔里木盆地周围以及天山山谷地带,分布着许多小国,人 口多者八万余人,少者近
7、一两千人。由于当时这些小国有3 0余个,所以班固所著的 汉书 中称其为“三十六国”。又由于他们多以城郭为中心,故 乂 称“城郭诸国”。“行国”是指那些游牧为生、流动性大,活动范围广,没有城郭、居无定所的国家。乌 孙 国 简 介:据史家考证,乌孙的族源是商周时期的昆夷、维戎。西汉初年,游牧于河西走廊之西,与走廊之东的月氏为邻。汉文帝前元三年(公 元 前1 7 7年),月 氏 攻灭乌孙,昆莫(王)难兜靡被杀,地为所占,部众纷纷逃往今哈密、巴里坤、吉木萨尔、乌鲁木齐、玛纳斯一带游牧,王子猎骄靡由傅父布就翎抱着逃奔匈奴,受到冒顿单于祖孙三代的养育。军臣单于继位后,见他已近成年,长得伟岸英俊,便多次令猎
8、骄靡率兵征战,且屡立战功,于是又将当年一起逃到匈奴的乌孙民众交 还 给 他,令其镇守匈奴西部边境。冒顿单于在位时,月氏遭匈奴右贤王重创,部首率族众大部西迁至伊犁河流域,攻 灭 塞 王 国,是为大月氏(避入祁连山及其以南与羌人杂居的人数较少,称小月氏)。汉武帝建元初年(公元前1 4 0年),军臣单于发兵攻打大月氏,怒杀其王,王后和王子率众逃往其西南的阿姆河流域。受命随同征战的乌孙首领猎骄靡见伊犁河流域空虚,于是擅自率众西逐大月氏,尽占其地,在此重建了乌孙国,立 都 于 赤 谷 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别迭里山隘西北的伊什提克),开始重写该国五百多年的历史。猎骄靡立国于伊犁河流域及西天山广大
9、地区后,融合了原住民塞种和大月氏余众,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西域“最为强国,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见 汉 书 西域传),人口 6 3万,其疆域东以今玛纳斯河为界,南接焉耆以西的天山草原至伊塞克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以南,北达塔尔巴哈台山一带与巴尔喀什湖相连,包括伊犁河南北今新疆西部、哈萨克斯坦东部和吉尔吉斯大部辽阔区域。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楚河、塔拉斯河、诸河流域,费尔干纳盆地 汉代属大宛国 以东的伊塞克湖盆地周围地带都属于乌孙国的领地。沙俄 依 据1 8 6 0年 中俄北京条约关于中俄西段边界的规定,强迫清钦差勘办西北界事宜大臣明谊等与沙俄钦差分界全权大臣扎哈罗夫等在塔尔巴哈台
10、(今塔城)签 订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具体划定自沙宾达巴哈山口(今-苏联境内)至洁罕边界的中俄西段边界,连北京条约规定为界湖的伊塞克湖也划为沙俄内湖。1 8 6 4年,沙俄 通 过 中俄北京条约和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包括巴尔喀什湖、斋桑湖和伊塞克湖,连同周围广大地区,共 达4 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占为己有,相当于一个黑龙江省。西汉时期乌孙国土四至范围:西北至巴尔喀什湖,阿拉湖、额敏河一线;东北至玛纳斯湖,与准葛尔盆地相接;北部大致以今塔城、克拉玛依市东北玛纳斯湖一线与匈奴右部、匈奴属国呼揭国相邻;西南至塔拉斯河、费尔干纳山脉,分别与康居
11、国、大宛国相邻;东部至玛纳斯县,开都河上游至巴音布鲁克草原一线,大致与西且弥国、乌贪替离国、车师后国、焉耆国等国近邻;南部以南天山为界,分别与捐毒 今乌恰县、疏勒 喀什、尉头 阿合奇县、温宿 乌什县、龟兹、等国相邻。o天山北麓为主的行国:(自西往东排列)丝绸之路中段新北道走向:“新北道”指南北朝以后形成的丝路中段陆路通道,也 是“草原丝路的一个分支”。即由敦煌出玉门关,沿天山北麓,经伊吾 今哈密、庭州 今吉木萨尔、轮台 今米泉、张堡守捉 今昌吉、石漆河 今精河、沿伊犁河谷到达弓月城 今霍城、涉过伊犁河,南下到达碎叶 楚河南岸的托克马克,再由此西行径康居国的撒马尔罕,前往安息 今伊朗,直到地中海
12、沿岸的罗马帝国。这条丝路的开辟是在北匈奴西迁欧洲之后逐渐形成的。汉代天山北麓的大多是游牧国家,以下国家大多处在丝路中段新北道沿线上。l o乌贪皆离: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境内,王治在南山一带;一说在呼图壁县境内。初本单桓国地,后属车师,汉朝又将其与车师分开,同归西域都护管辖。三国时并入车师后部。2 o西 且 弥:今新疆玛纳斯县与呼图壁县之间的呼图壁河流域一带;一说在今新疆和静县之北。东汉以后并入车师后部。3 o东 且 弥:今阜康市一带。东汉后并入车师后部。40单 桓:今乌鲁木齐市西北及乌鲁木齐市一带。东汉后并入车师后部。5 o卑 陆: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与吉木萨尔县之间。三国时并入
13、车师后部。6。卑 陆 后 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东北一带。三国时并入车师后部。7O劫 国;今新疆米泉市至阜康市之间的甘泉堡一带。8 o郁 立 师:在今吉木萨尔县境内。今吉木萨尔县以南大龙沟河谷一带后并入车师后部。以 上 称 为:“山 北 六 国”。均 经 营 畜 牧 业。东 西 且 弥 二 国,卑 陆 二 国 算为 两 个 国 家。9 o车 师 后 城 长 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周围。1 0 o蒲 类 后 国: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之巴里坤湖一带。经营畜牧业。原属匈奴右地,后属车师。l l o蒲类前国: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湖一带。经营畜牧业。原属匈奴右地,后
14、属车师。12o狐 胡 国: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南达坂城及其邻近地区。农业、畜牧业兼营。13o车 师 后 国:现新疆吉木萨尔县南山中。14o车 师 前 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西10千米的亚尔孜沟中交河故城(因河流分流城下,故 称 为“交河”。);该国位于天山南麓。历史沿革:汉 代 为车师前国,车师前王庭。前凉置高昌郡,隶 属 于 沙 州(敦 煌)0北魏立高昌国。唐置西昌州,后改称为西州,安西督护府最初设在此地。元朝属火州宣慰司。清属都善办事大臣。光绪设吐鲁番直隶厅,改隶辿化府。民国改吐鲁番县。吐鲁番地区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部的一个山间盆地 上(丝绸之路北线和中线的必经之地,因与楼兰相距较近所以
15、在古书中两者常并称)。15o车 师 尉 都 国: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高昌古城一带。该国位于天山南麓。16。小金附国:在今吐鲁番东20余公里的胜金口一带。汉书。西域传未详细记载,也未单独列出。汉书。车师后城长国传载:“地节二年 前68,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熹将免刑罪人田车师,积谷,欲攻车师,直秋收谷,吉、熹发城郭诸国兵万余人,自于所将田士千五百人攻击车师,攻交河城,破之。车师旁小金附国随汉军后盗车师,车师王复请击破小金附 。汉书。匈奴转上也有反映:“西域城郭共击匈奴,取车师国,得其王及人众而去。单于复以车师王昆弟兜莫为车师王,收其余民众东徙,不敢居故地。”由此可见,小金附国在汉宣帝时期已经规模不
16、小。地节二年 前68到元康四年 前62,汉朝和匈奴激烈争夺车师长达六年之久,汉朝军队把车师国的民众和国王迁到渠犁一带加以保护,匈奴把车师国的民众裹挟到车师国东部,车师国都所在的地方空无民众,只剩下汉朝的屯田部队和匈奴军队对抗。上述事实印证了小金附国的规模,汉朝在神爵二年 前60再次攻破车师后,只是将车师民众分为车师前、后国和山北六国,因为当时汉朝没有全部兼并北道的缘故。事实上这个小金附国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单列而已。以 上 八 国 原 属 匈 奴 右 地 或 匈 奴 附 属 国,汉 宣 帝 神 爵 二 年 前60年 汉 军 破 车 师 后,以 其 地 分 置 车 师 前、后 国、蒲 类 前、后
17、 国 等 八 国。除蒲类 前、后 国 外,其 余 六 国 车 师 前 国、车 师 后 国、车 师 后 城 长 国、车师都 尉 国、狐 胡 国、小 金 附 国 合 称 为“车 师 六 国。”车 师 六 国 以 农 业 为主,兼 营 畜 牧 业、手 工 业。东 汉 时 惟 蒲 类 前 国 尚 存,人口 2000余。同时 有 移 支 人 入 居 蒲 类。东 汉 后,蒲 类 先 后 为 突 厥、鲜 卑 属 地。西汉时期的 车 师 六 国 与 东 汉 时 期 的 车 师 六 国 有 所 不 同。“车 师 六 国”:西 汉 时 期 的 车 师 六 国 为:车 师 前 国、车 师 后 国、车 师 后 城 长
18、 国、车师都尉 国、狐 胡 国、小 金 附 国,合 称 为“车 师 六 国。东 汉 时 期 的 车 师 六 国 为:车 师 前 部、车 师 后 部、东 且 弥、卑 陆、蒲类、移 支 六 国,主 要 分 布 在 今 新 疆 东 部 地 区。车 师 国 综 述:两 汉 至 北 凉 车师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原 名“姑师”,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 史记大宛列传中。姑师人在战国时期就进入了阶级社会,其活动遍布新疆东部地区。在西域三十六国中,在罗布泊一带建国的楼兰东距玉门关最近,是汉王朝进入西域的重要关口:而建城于吐鲁番盆地,掌控罗布泊以东、以北直到现天山北面的乌鲁木齐、奇台、吉木萨尔一带广阔地区的姑师
19、国,则是匈奴控制西域的门户。因为楼兰与姑师邻近,在史籍中,两者经常并称。史 记 大宛列传载:“楼兰、姑师(后称车师)邑有城郭,临盐泽(今天的罗布泊)。”汉武帝继位后,国力较汉初有了明显的增长。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欲联合西域各国,以断匈奴的“右臂”,即削弱匈奴在河西走廊至西域一带的势力。在通往西域的要道上,车师处在北道的开端。每当汉使经过时,它就要承担服务的义务,派人挑着清水和食物迎来送往。汉使前后相连,接踊而至,一年之内有十多支汉朝使团经过,因此车师国不胜其烦。国内粮食也是勉强维持,又要解决这么多的汉朝使团的粮食,车师国感到实在难以坚持下去了。细君和解忧两位公主先
20、后嫁到乌孙去之后,汉朝的使者更加频繁,麻烦也随之增多,压得车师国喘不上气来。当时.,匈奴人距西域较近,所以在西域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有时匈奴的使者拿着单于的一封信,就可以到西域各国中吃住不愁。匈奴人也看出西域各国对汉使的不满,就派出使者前去挑唆,说要替他们撑腰。车师人也实在是忍无可忍,觉得反正汉朝离西域这么远,就是把这些无赖的使者教训一顿,也不见得会吃亏。因此,车师人开始对汉使不客气起来,不供应汉使饮食,而且多次派兵阻拦汉使前进的道路,杀害敢于反抗的汉使,抢劫汉朝使者的财物。匈奴人也趁火打劫。车师得到了匈奴的贿赂,当了匈奴人的眼线,汉朝使者的行踪在匈奴人的掌握之中,常被匈奴人的骑兵劫杀。由于
21、车师的抵制和匈奴人的侵扰,汉朝使者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汉武帝心中甚是恼怒。后来,受到攻击和抢劫之苦的汉使王恢狼狈地返回长安求见汉武帝,王恢向汉武帝反映了情况,并说:“西域各国虽然设有军事防卫用的城镇,但各国家兵力弱小,很容易被击破。”其他的汉使们也争相议论西域各国对汉使的危害。汉武帝权衡利害,认为通西域的道路对于汉朝来说很重要,如果通往西域的道路被断绝,那么,与乌孙的和亲关系就会失去作用。因此,汉武帝下定决心,维护通往西域的道路,以武力解决西域道路上的障碍。汉武帝第一个拟定好的打击对象就是在西域道路上兴风作浪的匈奴人。匈奴人仗着他们行动迅速,而且比汉朝更靠近西域的优势,有恃无恐地在西域胡作非
22、为,鼓励那些小国共同对付汉朝的使团,杀掠商人队伍。为了保证通往西域道路的畅通无阻和远扬军威,元 封 三 年(公元前108年),汉 武 帝 派 赵 破 奴 将军和中郎将王恢率骑数万出征。赵破奴率领骑兵和各郡征调的军队一共几万人进击。匈奴人听说之后,心中无不惊恐一一他们还没能从前儿次大失败中恢复过来一一早早就把兵撤走了。赵破奴领着手下沿着商路长途跋涉,好不容易到了西域附近,匈奴人却早早就撤走了,心中很是不甘心。他知道,只要自己一撤兵,匈奴人乂会卷土重来。因此,赵破奴就在西域附近活动了一年多时间,想借机会解决车师这个小国。王恢原先是汉朝的使者,被车师国劫掠过,心中怨恨这个小国不识时务。这次汉武帝令他
23、随赵破奴出征,他自告奋勇地做了西征军的向导和先锋。由于匈奴人避免和汉军交战,赵破奴也担心这一次会劳而无功。王恢就给他献了 计,赵破奴听了连连点头。第二天,赵破奴假装下令要班师回朝,汉军做出了要东归的迹象。正在为此事紧张得发抖的车师国国王这才放下心,放松了对汉军的戒备。汉军磨磨蹭蹭向东走了一段,天色暗下来,就地安营扎寨。赵破奴和装束整齐的700名精壮轻骑兵却悄悄地又向西急驰,消失在黑夜之中,随之,汉军营地也偃旗息鼓,向西方进发。在王恢的带领下,赵破奴和七百壮士驱马疾驰,走了一条捷径,清晨时分先赶到了也劫杀过汉朝使者的楼兰国王城,冲进城内,活捉了楼兰王。汉军主力也连夜赶来接应,两军合在处控制了楼兰
24、国的局势。汉军在楼兰国休整补充粮食和马匹,下一个目标就是北道上的车师国。车师国王听说汉军中途返回攻破楼兰国,生擒了楼兰王,心中惊恐万状,马上派人去匈奴求救兵。但匈奴人也害怕与汉军直接冲突,没有答应车师国的请求。赵破奴和王恢商议,认为对车师国再采取奇兵突袭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了,因为车师国一定有了准备。但车师国一贯与汉使作对,不给予它 个教训,不足以警诫其他的西域小国。他们决定这个仗一定要打。汉军经过休整,军容整齐,粮草充足,而且上次楼之国一战,只有700人参与了战斗,并没有动用汉军的大部人马。这些大部人马一直在养精蓄锐,具有较强的攻击力,王恢和赵破奴决定采用大军合围攻击的办法对付车师国,以求速战速
25、决,免得陷入被匈奴人和车师人内外夹击的境地,况且长途远征,粮草问题也不容易解决,只有速战速决,才能避免无谓的损失。车师是个小国,汉朝几万大军将车师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一次次发动攻击,车师城的守兵顽强抵抗,但他们看到汉军发动连续不断的攻击,精神都快要崩溃了。汉军的士兵终于攻破了车师国的城防,车师王一看大势不好,不甘与楼兰国王一样为汉军囚虏,马上召集心腹卫士杀开一条血路,向北落荒而逃。汉朝大军又攻破了车师国,取得了西征的第二次胜利。被击破的车师人迁至今吐鲁番盆地,投靠了匈奴,分布于博格多山南北。车师北徙之后,占据了天山沟通南北的要道,对匈奴控制西域十分重要。汉昭帝时,楼兰又彻底臣服汉朝后,车师对匈奴
26、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另一方面,车师的位置决定了它是西汉联络乌孙、打击匈奴的必经之路,因此,汉匈在车师展开了一系列的争夺,从汉武帝时期到汉宣帝时期,匈奴和汉朝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持续近30年的争夺战,史称“五争车师武帝分别在公元前99年(大汉二年)和公元前90年(征和三年)两次在进攻匈奴的同时进攻车师,终于在征和四年占领车师。但是,汉军并未派军驻守。汉军退走后,车师之地重新被匈奴占领。宣帝时,汉军又大举进攻匈奴,驻扎在车师的匈奴军队闻风撤走。于是,公元前72年(本始二年),车师被汉朝占领。此举惹怒了匈奴,要车师王派太子军宿到匈奴作人质。军宿逃到了焉耆,在匈奴的控制下,车师王立乌贵为太子。后来,乌贵继位
27、为王,采取亲匈奴的立场,汉朝再次失去对车师的控制。公元前68年(地节二年),汉军再次发起对车师的进攻,车师王乌贵降汉,不久又逃往乌孙。于是,西汉派兵驻守车师王城交河城,在那里屯田。不久,驻军与屯田士卒被匈奴逼退,西汉将车师国民迁至离都护住地很近的渠犁(今天新疆的轮台县带),并立前太子军宿为王,而匈奴也立乌贵之弟兜莫为王,将车师的遗民东迁。从此,姑师在汉朝的打击下改称车师,汉宣帝将车师国分为车师前部、后部,亦称 车师前、后王国车师后国后来乂分裂为车师都尉国和车师后城长国。前王国都城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后王国都城名“务涂谷”,在今吉木萨尔县南泉子街一带。车师国于公元前60年后属西域都护府管辖。车师
28、前国所处的吐鲁番盆地为匈奴出入西域的重要通道。吐鲁番盆地位于东天山腹地,四周环山,盆地内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理想的立国之地。但因盆地幅员有限,致使立国于此的独立政权难以壮大,很容易被周边较大的国家或部族所控制。在汉朝经营西域之前,姑师便长期为匈奴所控。神爵二年(前60年),经营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惮因与篡位的右贤王争夺权位失利而处境危 机,便派人与时任护都善以西使者的屯田校尉郑吉相谋,率众来降。郑吉派出渠犁、龟兹诸国五万兵日前去接应成功,从此匈奴对西域的统治宣告结束。汉与匈奴的车师之争也终于尘埃落定。武帝以来切断匈奴右臂的大业,终于完成。汉元帝初元二年 前4 8年 在车师前部始设“戊 己校尉
29、”。东汉永平十七年 74年,戊己校尉耿恭和关宠分别屯驻车师后部金满城 今吉木萨尔 和柳中 今都善鲁克沁。汉安帝延光中 122 125,班勇为西域长史时,也以柳中为治所。汉魏之际,“山北六国”都并入车师后部,今乌鲁木齐一带成为车师后部的中心地带。三国时曹魏所设的西域戊己校尉驻扎在车师前部高昌 今吐鲁番高昌故城,并赐后部王 壹多杂、守魏侍中,号大都尉。”西晋时车师两部皆属西域戊己校尉。此后只见车师前部,车师后部不知去向,有可能并入厌哒人自立的呼得国。前凉政权曾以其地为高昌郡实行郡、县、乡、里的政权管理制度,历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数代。前秦符坚曾封车师前部王为“使持节、平西将军、西域都护”。
30、北魏也曾授其王位“平西将军、前部王”。车师国大事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和公元前90年(征和三年),西汉两次在进攻匈奴的同时进攻车师,终于在征和四年占领车师。公元前72年(本始二年),在匈奴的控制下,车师王立乌贵为太子。公元前68年(地节二年),汉军进攻车师,车师王乌贵降汉后逃往乌孙。西汉派兵驻守交河城,不久被匈奴逼退,西汉将车师国民迁至尉犁,立前太子军宿为王,匈奴立乌贵之弟兜莫为王,将车师的遗民东迁。从此,车师国分裂为车师前、后国。车师后国后来又分裂为车师都尉国和车师后城长国。公元450年,匈奴困车师国达八年之久,车师王弃城而走,从此,交河被并入了高昌,车师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了。“车 师
31、古 道”:古 代 连 接 天 山 南 北 丝 绸 之 路 中 道 与 北 道 的 便 捷 通 道。因这条路线沟通 了 车 师 前 国 和 车 师 后 国,故 称“车 师 道”。唐 代 称“他 地 道”。此道走 向 为:由 今 吉 木 萨 尔 县 泉 子 街 乡 镇 大 龙 沟 南 行 之 天 山 山 口,翻 越 海 拔4000多 米 的 冰 达 坂,经 石 窑 子 沟、塔 尔 朗 沟,至 吐 鲁 番 的 鲁 克 沁。车师古 道 地 处 重 要 交 通 位 置,东 接 丝 路 中 段 至 长 安,西 接 碎 叶 路 到 中 亚,北接 回 鹘 路 至 蒙 古 高 原,南 接 西 州 路 到 柳 中
32、,为 丝 绸 之 路 交 通 往 来 的 咽 喉要 道。“乌 孙 车 师 道”:汉 书 西 域 传 所 载:汉 代 有 一 条 从 车 师 国 都 交 河 城 到 达 乌 孙 国的 秘 密 通 道。即 由 车 师 国 都 交 河 故 城,经 阿 拉 沟、巴 仑 台、巩 乃 斯 沟、过 新 源、巩 留、特 克 斯,再 西 行 到 达 伊 塞 克 湖 东 南 的 乌 孙 国 都 赤 谷 城。车 师 王 乌 贵 不 堪 在 匈 奴 的 奴 役 下 当 傀 儡,曾 带 领 数 名 精 骑 连 夜 逃 亡 乌 孙国,寻 求 乌 孙 王 和 解 忧 公 主 的 保 护。-o天山南麓的“北道城郭诸国”:由东
33、往西排列l o 山国:又称墨山国。在今新疆和硕县东北、托克逊县南部之库鲁塔克格山北麓山中破城子一带。其山出铁,兼营畜牧业、冶铁业,寄田 粮食依赖 于焉耆、危须国。该国位于吐鲁番盆地南缘。在汉朝与匈奴“五争车师”的战争中,汉武帝时期,征和四年 前 90遣重合侯马通将四万骑击匈奴,道过车师北,复遣开陵侯将楼兰、尉犁、危须、焉耆、渠犁和山国凡六国兵别击车师,降服车师王,迫使车师臣属汉朝。汉宣帝时期,郑吉经营西域,多次进攻车师前王庭交河故城,行军道路也都是循墨山国之路,越库鲁克塔格山,直捣车师后方。公元前60年后属西域都护府,东汉时班超曾发诸国兵讨伐之,更立其王。2.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
34、回族自治县。据 汉书所载人口 3021万人,在西域三十六国中位居第二。汉初属于匈奴的附属国,公元前年后属西域都护府,西汉末又归属匈奴。东汉班超在西域赶走匈奴后,又归属汉朝。唐初附属突厥,后被唐军所征服,设置为焉耆都督府,唐玄宗开元七年 719年 后为唐朝 所 置“安西四镇”之一。唐德宗贞元六年 790年 后,焉耆为吐蕃所据。唐末为西迁回鹘所建的“高昌回鹘国”兼并。汉代焉耆城南的开都河上有一座芦苇桥,乃是通向龟兹等地的唯一咽喉,成为汉代丝路北道必经的一道天险。在唐代,焉耆龟兹道也很著名。其路线大致同于今焉耆至库车的公路线。或从焉耆经库尔勒沿孔雀河右岸,经策大雅等地沿塔里木河北岸直达库车老城。3
35、o 危须:今博斯腾湖北岸之和硕县境内,后并入焉耆国。4O尉犁:今新疆焉耆县境内,王城治所在焉耆县南紫泥泉一带;英国人斯坦因认为今新疆尉犁县就是当年的尉犁国。后来并入焉耆国。5。渠犁:今库尔勒市与尉犁县之间。汉武帝伐大宛后,在这里屯田驻军,设使者校尉,首开西域屯田基地。东汉并入焉耆国。6 o 乌垒:今新疆轮台县东,库尔勒市库尔楚至策大雅 今改名策云 一带。与汉朝在渠犁的屯田部队相邻。前 60年开始为西域都护府治所。两汉时属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初属莎车,公元46年,莎车国王贤以龟兹则罗年少,分龟兹国部分为乌垒国,后为龟兹国兼并。东汉在此设立都护后,遂直属都护府。另:汉书。西域传载:桑弘羊给汉武帝的
36、屯田奏言中提到轮台以东的“捷枝”,实际上是个地名,不是国名,捷枝故地在今轮台东面的库尔楚一带。班固也未将其列为国家叙述。7O仑头:也称轮台。是一个 仅 有 1200人口的小国,故址在今轮台县城东南15公里的野云沟,俗 称“布古尔”。汉武帝太初三年 前 102年,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时因沿途小国不肯给汉军提供粮草,到轮台后又久攻不下,强攻数日,得手后屠城灭其国。大宛战争取胜后,汉朝在轮台设置使者校尉,驻军轮台、渠犁屯田护道,以便接应汉朝和西域各国友好往来的使者,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地区最早设置的政府机构。西域史料上所称的南轮台就是此地。另外,唐代贞观年间在北庭都护府辖境内置轮台县,其后又在县置轮
37、台州及都督府,此为被轮台,故址在昌吉市、米泉市至乌鲁木齐市南郊的乌拉泊古城-带。80龟兹:龟兹是西域三十六国中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大国,总人口达8.13万人,胜兵两万多人。故址在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东部、新和县、沙雅县一带。鼎盛时辖境相当于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 和 6 县市。两汉至明各代正史对龟兹国都有记载,两汉时王治延城,在今库车县东皮朗旧城。西汉初隶属于匈奴,汉昭帝元凤四年(前 77),龟兹王迫于汉朝的威慑叛离匈奴、臣服于汉。值得特别-提的是:汉宣帝时期,解忧公主的长女弟史嫁给龟兹王绛宾,夫妇俩感情极好,多次去长安觐见汉宣帝,回来后,在龟兹建造了汉式宫殿,采用
38、汉朝的礼仪制度,撞钟击鼓,欣赏汉朝的音乐舞蹈,进一步加深了汉朝与龟兹的亲密关系和中西方文化交流,可谓龟兹乐舞的先驱。西汉末年,匈奴势力重新进入西域,诸国之间自相分割,由 3 6 国发展成为五十余国。西域各地逐渐被莎车、车师、于阖、鄱善四国所控制。东汉初,龟兹与汉朝反目为仇,叛属匈奴,直至班超到西域联合西域各国将龟兹征服后,龟兹又归属汉朝。班超人西域都护时,都护府就设在龟兹过的延城。东汉末年,汉朝对西域的统治力量削弱,西域原有的几十个政权经过激烈兼并,形成天山南北有车师、乌孙、焉耆、龟兹、鄢善、于阖、疏勒七国争雄的局面。终汉之世,龟兹叛服不常。魏晋时,龟兹遣使入贡。其后,先后顺属前凉、前秦、北凉
39、。又向北魏遣使朝献。公 元384年,前秦王符坚派吕光率军出关攻取了龟兹,惊叹龟兹王宫十分富丽堂皇,命文士段业写了一篇 龟兹宫赋,现 存 文苑英华。粱书记载:“龟兹城有三重,外城与长安等,宫室壮丽,饰以琅坪金玉。”十分可惜,龟兹王宫早已成了废墟。龟兹和疏勒、于阖、车师并称为西域四大佛教圣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高僧鸠摩罗什就出生在龟兹。吕光西征龟兹,把鸠摩罗什带回关内,鸠摩罗什在武威传译佛经15年,后来又被后秦皇帝姚兴以国师迎入长安,继续传译佛经十余年,对我国佛教的东传有很大贡献。鸠摩罗什成为与南北朝时期的真谛、唐代高僧玄奘齐名的三大佛经翻译家。吕光西征龟兹还带回多宗龟兹乐器,对龟兹乐舞的东传也
40、有积极意义。北周武帝娶突厥公主阿史那贺为皇后,送亲的队伍中有一位龟兹女音乐家苏祇婆擅长琵琶音律,苏祇婆将龟兹琵琶七调传入中原,后来推演为12韵84调。至隋唐盛极一时,是我国音乐史上的一个光辉亮点。5世纪中叶,龟兹一度为柔然部控制。5世纪末,曾隶属于西方强国厌哒。此后,龟兹曾先后遣使于北魏、北周和南朝的梁。隋代时,龟兹臣属于西突厥汗国。魏晋时期龟兹迁都至今沙雅县北羊达克沁废城,仍称作延城。唐代迁归旧址,改名伊罗卢城,为龟兹都督府、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与于阖、疏勒、碎叶、同 为“安西四镇”,长期成为唐朝统治西域的中心,直至唐德宗贞元六年 790年 被吐蕃攻占后废弃。唐末属西迁回鹘所建的“安西回鹘国”
41、。元代曾为元帅府,明代属于“别失八里”,亦 称“亦里八里”,即蒙兀尔斯坦。清代改名库车,设办事大臣。新疆建省后设库车直隶厅,后改为直隶州,隶属于阿克苏道。9 o 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市西北部至温宿县、阿瓦提县、东至喀拉玉尔滚和今拜城县西部一带。姑墨国总人口 2。4 5万人,在西域三十六国中名列第四。姑墨的分布地区为今东段口卜尔羌河以及西段塔里木河以北,天山腾格里峰以南地区,国都在今温宿县东,并非现在的阿克苏市。北部与乌孙国相接,东部与龟兹国相邻。西部与温宿国 今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一带 相接。西汉末,姑墨王杀温宿王,并其国。东汉时属西域长史府。南北朝时属魏,北魏时为龟兹吞并。称姑墨,又称亟墨,唐时称
42、跋禄迦,于其地置温宿、姑墨两州,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元代为别失八里属地;1346年,阿克苏曾经是东察合台汗国的立国王都。清朝乾隆年间设领队大臣,后改设办事大臣。新疆建省后至民国期间的建置相继为阿克苏道、第四行政区和阿克苏专署。1 0 o 温宿:是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一带的小国,东部与姑墨国相接,西部与尉头国相邻,并非现在的温宿县。温宿的分布地区在今托什干河东南,治所即今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王莽时西域动荡,姑墨王杀温宿王,兼并了温宿。北魏时姑墨国威龟兹所并,西部相邻的尉头国被疏勒国所并,因而那时龟兹国才与疏勒国接壤。1 1。尉头:今新疆柯孜勒苏自治州阿合奇县和喀什地区巴楚县一带。尉头是西域北道十二
43、国中的游牧民族。与乌孙,匈奴有近亲关系。由于是游牧民族,故而王治也无定处。其分布地在今托什干河中游以南地区。据 汉书所载,尉 头 国“南与疏勒接,山道不通,西至捐毒千三百一十四里,径道马行二日。”今 巴楚县属于汉代尉头国的领地,唐代称尉头州。早在公元7 5年,东汉政府派班超率吏士 3 6人赴西域,曾在图木舒克山麓唐王城驻守1 7年。该地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常争之地,也是从北向南古“丝绸之路”必经要道。唐王城是东汉政府当时在西域设立的唯一据点,而发展成为城堡较晚,从哪里的佛教遗迹看,大概在南北朝或者盛唐时期,至今尚有大片屯田的遗迹。12。疏勒关于疏勒的名称,玄奘的 大唐西域记说:过去称
44、其为“疏勒”,是以其都城称其国。疏勒国号的正音应该是“室利讫栗多底”,“疏勒”这个名称是以讹传讹。慧苑音义则注说:疏勒的正确叫法是“口 (q u)路数怛(d a)勒”,简称疏勒,又被称为恶性国,因为疏勒人性格粗犷暴戾。玄奘所说的“室利讫栗多底 这种称呼,尚无定论。佛 经 汉 译 本 大孔雀咒王经卷中及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中曾载有“疏勒”之名,而 梵 本 的 圣大孔雀明王经所载“疏勒”一词则写作“khasa。所以,我国史书又称 疏 勒 为 沙、伽沙、迦舍、竭叉等,慧琳音义称之为“迦师佶黎”,元史则称之为“可失哈耳 或 可失哈里今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喀什市。疏勒是个古老而历史悠久的国家。据11世
45、纪 突厥语大辞典的作者默罕默德。喀什喝里注释:“克孜”一词突厥语为红色之意,那么赤水就是克孜河。赤水在喀什之难即阳面,因而有人依据 穆天子传里记载的:西周穆王姬满曾坐着八匹骏马拉的车子西巡西域,“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而推断周穆王西巡曾到过喀什。另有喀什七十年代的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古城遗址,出土的石镰、陶器、小件红铜制品等与陕西、甘肃一带发现的仰韶文化十分相似,说明在公元前3000-5000年间,喀什一带已有人类活动,并与黄河流域有一定渊源关系。通往葱岭以西的丝路南道、丝路北道在这里交会。波斯文化、印度文化、中原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土,疏勒是首站。然而疏勒国的兴盛并不是在
46、西汉时期,而是在东汉以后。西汉时期的丝路北道并不直接通往喀什,而是从库车 古龟兹国 西行经拜城到温宿后,翻越别迭里山口越过天山山脉进入吉尔吉斯坦,经乌兹别克斯坦的纳曼干到撒马尔罕,与丝绸之路西段的主干道相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去大月氏就走的这条路线。西汉时期,汉朝和大宛国的往返使者也大都是走从楼兰、若羌、于阑、莎车、疏勒这条丝路南道前往大宛。据 汉书。疏勒传记载,西汉时期的疏勒人口才1.8 6 4 7万人,胜 兵2 0 0 0人,可见那时的疏勒还是一个小国。据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疏勒国这是的人口已成为“户二万一千,胜兵三万余人”的绿洲城邦。疏勒国的兴盛发展与班超在西域的活动以及贵霜帝国与疏勒
47、的关系有直接联系,在 汉书班超传中有较祥细的记载。疏勒于公元前6 0年归属汉朝。东汉初,疏勒役属匈奴、莎车、于阖、贵霜。后来在班超的扶持下推翻匈奴扶立的傀儡王而自立,班超父子死后,汉安帝元初中 1 1 4 1 2 0年间,疏勒又在在贵霜王的扶持下即位疏勒王,逐渐强盛,后来莎车国叛离于阖臣服疏勒,由此疏勒国实力大增,因而与龟兹、于阖为敌,雄立西域。北魏时疏勒国兼并了尉头国,姑墨国兼并了温宿国 今乌什县,才与龟兹国相邻。丝路枢纽,西域佛国疏勒国因地利之便,与佛教接触很早。按 照 后汉书西域传记教,东汉安帝元初年间,疏勒国王安国的舅舅臣盘曾被遣送至大月氏国作人质。月氏王很喜爱臣盘,为他在三个住处分别
48、建了一座伽蓝(即僧院),冬夏迁居。玄奘曾在 大唐西域记中记述此事:昔健驮逻国迦腻色迦王,威被邻国,化治远方.,治兵广地。至口岭东,河西蕃维畏威送质。迦腻色迦王既得质子,特加礼命,寒暑改馆。冬居印度诸国,夏还迦毕试国,春、秋止健驮逻国。故质子三时住处各建伽蓝。今此迦蓝即夏居之所建也。故诸屋壁图画质子,容貌服饰颇同中夏。其后得还本国,心存故居,虽阻山川,不替供养。由此可知,臣盘留月氏已崇信佛教,回疏勒为王后,“虽阻山川,不替供养”。可能正是臣盘成为在疏勒推行佛法的主力,因此佛教才在疏勒逐渐流行。公元400年(东晋隆安四年),高僧法显远赴印度时曾途经疏勒,记述了当地五年佛教大会。当时四方僧侣云集,疏
49、勒王及群臣按佛法供养布施。而到玄奘行经疏勒时,疏勒已经有僧院达数百所,”僧徒万余人,习小乘教说一切有部,不究其理,多讽其文,故诵通三藏及毗婆沙者多矣到八世纪初期,佛教仍流行,慧超记述其情况说:“有寺有僧,行小乘法”中唐以后,回教徒入侵,疏勒佛教遭到毁灭性打击。佛教的东渐加速了丝路北道的兴旺。出生在东晋时期龟兹高僧鸠摩罗什九岁到北印度的克什米尔深造佛学,十二岁回到龟兹,中途在疏勒逗留一年,在那里博览了各种经典,还研究了天文学。疏勒国王听从当地三藏沙门喜见的建议,为了勖励国内僧众,兼以对龟兹王表示友好,特举行大会,恭请鸠摩罗什升座讲经说法,年轻的罗什从此声誉益著。后来鸠摩罗什又在姑墨国以论议挫败当
50、地有名高僧,名声大振,龟兹王亲自来迎他归国。鸠摩罗什的生平活动进一步印证了丝路北道直线的畅通和佛教东传的轨迹。两汉史实:耿恭守疏勒耿恭,字伯宗,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他这个人慷慨大略,有将帅之才,与班超几乎是同一时代的人。公元74(年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东汉进军车师,其中一支大军由刘张率领。刘张请耿恭做他的司马,在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耿秉一道收复失地后,耿恭被任命为戊己校尉,驻屯金满城(今新疆维吾尔白治区吉木萨尔县)。公元75年(永平十八年三月),匈奴北单于派左鹿蠡王率领2万骑兵进攻车师。耿恭立即派他的司马带300人去增援。匈奴兵多,援兵在半道上被全歼。匈奴攻下车师王庭,杀了车师国王安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