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巩固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975578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巩固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巩固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巩固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巩固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中国史前史传说的核心人物是三皇五帝,他们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和中国最早的统治者。五帝时代()A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B社会贫富分化出现C最早奴隶制国家形成D首领世袭制已确立2在西周,王室和各诸侯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占有大量手工业者即“百工”,并设工官管理。作坊内设有监工,督促众工劳动;生产用料及食宿皆由官府提供,按工师设计的官方“图程”生产各种器物,“工有不当,必行其罪”。这说明此时()A官府控制了手工业B政府法制过于严苛C商业活动受到限制D手工业技术水平高3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指出,新石器时代的花瓣纹彩陶的流行范围,已经涵盖了今天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同

2、时,各地区的花瓣纹彩陶又呈现出较强的地域特色,整个文化区就像一朵由花心和多重花瓣组成的史前中国之花。这说明早期中国()A“花心”文化向“花瓣”扩展B中原文化一直保持领先优势地位C文化呈多元发展并相互交流D文明时代始于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4如表是我国新石器时期部分文化遗存及地域分布。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特色文物铜镜彩陶盆蛋壳黑陶杯玉龙玉琮分布黄河上游黄河中游黄河中下游辽河上游长江下游A分布高度集中B呈现多元起源C体现华夷有别D神话色彩浓郁5周代通过分封,使姬姓周人的亲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汉水,西起陕甘,东到齐鲁,到处都楔入了姬姓人群。这说明,分封()A意在消弭贵族间矛盾B强化

3、了周王室统治力量C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D萌发了宗族认同的意识6西周宗法制度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据此可知,宗法制()A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B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C成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D形成完备的政治体系7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中写道:“正是在这种并国、开地的过程中,周王朝的天下一统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扩展,达到空前广袤的程度。”这说明分封制()A使受封者拥有权力B有利于稳定政局C促使割据局面形成D推动了民族交融8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

4、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察举制9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嫡次子和庶子按照身份等级不同,获得不同的次级政治地位。西周实施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中央集权B维护周王室统治C抑制诸侯实力D加强宗族认同感10为维护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这一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世袭制D郡县制11读图阅史,把握时空。下图是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遗址分布图。下列项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5、()A处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B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C处居民最早种植小麦,出现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D处居民的大多数居住形式为穴居,主要饲养猪和狗12“夏王朝的存在与否?”这个问题一直是考古学界讨论的热点。随着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不断推进,夏王朝的面貌渐渐以考古遗址与实物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下列项中,目前最能佐证夏文化的历史遗存是()A良渚文化遗址B牛河粱遗址C殷墟遗址D二里头遗址13根据考古分析,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几乎遍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它不仅内向吸收周边区域的文明成果,而且将源自中亚地区的作物、家畜和青铜冶金技术加以改造和提升。此考古分析反映出()

6、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B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特点C不同地区文化的起源相同D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出现14良渚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的墓弗遗存。其中瑶山、反山、福泉山等墓地建立在人工高台上的豪华大墓地,而雀幕桥、马桥、龙南等遗址则是建立在平地上的普通小墓地,两者截然分处,决不相混。由此可知,良渚文明时期()A阶级对抗十分激烈B社会分化较为明显C贵族等级秩序确立D中原文化得到扩展15说文解字中的“公”是会意字,即“八厶”。孟子认为井田制下,“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据此可知,井田制()A以土地国有为基础B是阶级社会形成的标志C仍以公有制为主体D有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16下表为良渚古

7、城遗址发掘的随葬品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当时()随葬品情况墓主身份百件以上;以玉器为主,无生产工具神王几十件左右;玉器多于陶、石器宗教显贵或军事权贵几件至十几件;少玉器,多陶、石器上层平民一件或几件;只有陶、石器普通平民A手工业技术较先进B社会阶级分化明显C初具早期国家形态D中原文化得到扩展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摘编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材料二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迟到六天到十天,罚一盾(384钱);超过十天,罚一甲(1344钱降雨不动工,

8、可免除本次征发。摘编自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秦律十八种徭律材料三里耶秦简中记录了十二名阳陵男子因触犯法律而被判处罚金或以钱代刑,因无钱偿还,改用服劳役抵偿。这里的里耶秦简出现“费罚赎名单”,从内容记载来看,这是一种因小罪赎罪的方式,从轮番戍守者到司空(主管工程),都是其惩罚的对象。简文还记录了一位叫居壹的人,从酉阳牵马送到迁陵给县令,天雨路滑,半路马掉下山谷摔死,然后逐级上报的事情。整理自里耶秦简博物馆展出的相关资料材料四史记载,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渔阳郡在秦代属于边境之地。屯戍,即驻防。由此可见,陈胜等人此去是要戍边服兵役的。在秦代,戍边是一种半军事性活动,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徭役

9、。若如此,便不能用徭律中的法令来证明陈胜所言的“失期当斩”不实,因为陈胜等人要接受的更可能是军法的制裁。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1年第15期秦简中的帝国兴亡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失期当斩”还是不当斩?请说明理由。18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丞相(王)绾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人,诸侯更相征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

10、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损益,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结合材料指出陛下何时“神灵一统”的?采取哪一举措杜绝“置诸侯不便”?结合所学指出该陛下又采取了哪些巩固强化措施?(2)依据材料二,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材料和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11、?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帝时代对应的是原始社会的末期,社会贫富分化已经出现,B项正确;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最早奴隶制国家是夏朝,排除C项;原始社会首领是通过禅让制,排除D项。故选B项。2A【详解】根据材料,西周时,官府开办手工作坊,提供生产用料,管理监督生产活动,为手工业者提供食宿,体现了“工商食官”,也即官府控制了手工业,A项正确;官府监督生产、惩罚不当行为不应当被认为是“过于严苛”,且材料看不出政府在其他方面的法制措施情况,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手工业而非商业,排除C项;材料主要讲手工业管理,看不出手工业技术水平高,排除D项。故选A项。

12、3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大部分地区流行花瓣纹彩陶,各地花瓣纹彩陶又呈现较强的地域特色,说明早期中国文化呈多元发展并相互交流,C项正确;材料中“花心”是主流文化,“花瓣”是各地文化,主流文化影响了各地文化,“花心”文化向“花瓣”扩展,但只是材料表述的一个意思,材料还说到各地文化有地域特色,呈现多元发展,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中原文化一直保持领先优势地位,排除B项;夏王朝时期,我国开始进入文明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在黄河上游、中游、中下游、辽河上游和长江下游等地均有分布,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呈现多元起源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文化

13、遗存分布相对分散,排除A项;华夷有别和神话色彩浓郁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CD项。故选B项。5B【详解】通过分封使周王室的力量渗入全国各地,这是强化了周王室统治力量,B项正确;分封制并不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君主专制在秦朝确立,排除C项;宗族认同观念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根据材料“西周宗法制度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从而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中的“消除了

14、”表述绝对化,排除A项;“成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是礼乐制,而非宗法制,排除C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只涉及宗法制,因此“形成完备的政治体系”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7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正是在这种并国、开地的过程中,周王朝的天下一统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扩展,达到空前广袤的程度。”并结合所学可知,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分封制有利于维系统治,并非使受封者拥有权力,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割据局面的形成,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B项

15、。8C【详解】依据材料“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实行宗法制来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保权利继承的规范有序,进而维护统治的稳定,C项正确;世袭制下会产生问题,材料涉及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排除A项;分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材料涉及的是如何解决权力继承的问题,排除B项;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9B【详解】依据材料“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实行宗法制,来巩固其统治,B项正确;这一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材料涉及

16、的是巩固统治,并未涉及诸侯的状况,排除C项;加强宗族认同感,也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10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这与材料“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描述相符,B项正确;禅让制是中国原始社会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排除A项;世袭制确立是在夏朝,排除C项;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11B【详解】是红山文化,是仰韶文化,是龙山文化,是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B项正确;A项描述与河姆渡文化遗址相符,排除A项

17、;龙山文化并未出现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排除C项;D项描述与半坡文明相似,排除D项。故选B项。12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D项正确;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3004000年,排除A项

18、;牛河梁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遗址,排除B项;殷墟是商朝遗址,排除C项。故选D项。13B【详解】据材料可知,二里头文化吸收了周边区域的文明成果并不断发展,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B项正确;中亚地区的作物、家畜和青铜冶金技术不属于中华文明,排除A项;文化起源与其社会、自然环境发展相关,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排除C项;国家形态包括政治制度、司法等国家机器的出现,但材料强调的是文明形态,排除D项。故选B项。14B【详解】依据材料“其中瑶山、反山、福泉山等墓地建立在人工高台上的豪华大墓地,而雀幕桥、马桥、龙南等遗址则是建立在平地上的普通小墓地,两者截然分处,决不相混”,可以看出

19、大墓地和小墓地所建的区域以及规格都有鲜明的区别,反映了良渚文明时期,社会分化明显,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阶级对抗,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贵族的等级秩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原文化的扩展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15A【详解】孟子认为井田制下,“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据此可知井田制是以土地国有为基础。历史文献中所说的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因土地整治规则,有沟渠灌溉、道路疆界划分,形似“井”字而得名。商和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A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20、夏商时期中国进入阶级社会,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提现井田制以公有制为主体,排除C项;小农经济以铁犁牛耕和土地私有为前提,在春秋战国后产生,排除D项。故选A项。16B【详解】从表格信息看出,随葬品差别很大,神王、宗教显贵或军事权贵等信息说明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说明社会阶级分化明显,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技术较先进,排除A项;国家出现的标志是出现政府、军队和法律,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良渚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扩展,排除D项。故选B项。17(1)直接原因:按照史记的说法,法律规定误期当斩。深层次原因:秦的暴政。(2)观点:当斩或不当斩或不确定。当斩理由:依据材料一、四。史记是信史,且教材和传世史书

21、记载秦朝法律严苛,徭役繁重,至少从秦始皇遗留下来的长城,或者传说中被项羽烧毁的宫殿可以得到印证。再者,从材料四来看,陈胜吴广等人确实有可能是军成,军法肯定更为严峻,所以失期当斩是有可能的。不当斩理由:依据材料二、三。从材料二睡虎地秦简徭律来看,下雨可以免除征发,最多是罚款。从材料三里耶秦简来看,秦朝法律普遍存在因小罪赎罪罚款的方式,不存在动辄处死的苛法,比如材料三里耶秦简的记录,那位失去马匹(如此重要的物资)的人也没有受到什么严重的处罚。陈胜吴广这么说的理由应该也是为了鼓动其他人一起暴动。【详解】(1)直接原因:根据材料一“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可推出按照史记的说法,法律

22、规定误期当斩。深层次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是秦的暴政,推动了农民起义的爆发。(2)观点:可认定为当斩或不当斩。当斩理由:根据材料一“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和材料四“若如此,便不能用徭律中的法令来证明陈胜所言的失期当斩不实,因为陈胜等人要接受的更可能是军法的制裁。”并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是信史,且教材和传世史书记载秦朝法律严苛,徭役繁重,至少从秦始皇遗留下来的长城,或者传说中被项羽烧毁的宫殿可以得到印证。再者,从材料四来看,陈胜吴广等人确实有可能是军成,军法肯定更为严峻,所以失期当斩是有可能的。不当斩理由:根据材料二“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迟到六天到

23、十天,罚一盾(384钱);超过十天,罚一甲(1344钱降雨不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可见下雨可以免除征发,最多是罚款。根据材料三“从内容记载来看,这是一种因小罪赎罪的方式,从轮番戍守者到司空(主管工程),都是其惩罚的对象。”可见秦朝法律普遍存在因小罪赎罪罚款的方式,不存在动辄处死的苛法。所以陈胜吴广这么说的理由是为了鼓动其他人一起暴动。18(1)时间:公元前221年。举措:实行郡县制。措施: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和文字;修驰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等。(2)理解:始终维护中央集权。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详解】(1)时间: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举措: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措施:结合所学,可从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和文字;修驰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等总结秦始皇巩固强化统治的措施。(2)理解:根据“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得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趋势:综合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