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些想法:1、本课设计,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可行。2、建议“民族交融”这个环节,更聚焦些。比如此期民族融合的积极影响,可以适当铺展一下。3、建议设计出一两个能鲜明体现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片段来。比如教学设计中说明开元盛世的状况,用了杜甫的诗,说“这并非夸张之词,而是实录”,如何证明呢?这里可以设计一个史料实证的小片段。体现学业质量水平2-3和3-3(参见新课标第4243页)。又比如“民族交融”,能否找一些学者对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看法和认识,选择一些出来,作为历史解释的落地素材,具体设问可以参考新课标3-4。另外,本课聚焦“民族融合”,从历史观、价值观角度看,则体现学业质量水平3-5和4-5。第6
2、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6课 。本专题有一个学习要点,即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至唐朝时期民族融合、区域开发、制度创新及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本课作为第2课,要注意隋唐虽然是盛世,时间不长,但却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与两宋之间的统一时期。本课的难点在于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成果。二、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社会课程学习,已初步了解隋唐历史,对唐朝的民族政策也有已经认知。这对本课的学习有极大帮助。但初中教材没有深入讲解。本课时空跨度大,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造成一定困难。三、 教学目标 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
3、隋唐时期民族交融。时空观念:梳理隋唐历史的重要节点,认识唐朝少数民族分布图,深入探究唐朝对不同民族采取的不同政策。史料实证:能够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知道唐灭亡的原因。历史解释: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教材中的叙述,教师给出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认识,综合分析、认识唐朝民族政策。四、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隋唐繁荣的历史事实以及唐朝的民族政策。难点:唐朝对不同民族实行不同政策、唐朝民族交融的原因五、 教法学法本课为一课时,课型为新授课。相应的学习方法有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等。教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及多媒体演示法等。六、教学过程导入:古代帝王在年号的用词上是十分考究的,总要经过反复删选,
4、采用吉祥字眼,以此表达帝王对自己所开创的时代的一种寄托。材料呈现: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郭彧 译注周易系辞上“天地之道,贞观者也。”郭彧 译注周易系辞上师:结合材料指出,大业和贞观的寓意分别是什么?生:师:大业寓意着富有和强盛,贞观寓意着以正道示人。我们先看看隋朝的富有。一、 隋唐繁荣“隋炀积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万石”、“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马端临文献通考师:既然“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那么为何隋朝只存在了三十年便灭亡了呢?“大损于国者,莫甚于聚财于天子。聚钱布金银于上者,其民穷,其国危;聚五谷于上者,其民死,其国速亡。”王夫之读通鉴论“(炀帝)内恃富强,外思广地
5、,以骄兴师,若此不亡,自古未闻也。”隋书生:聚敛财富、国内民穷、滥用民力师:隋炀帝聚敛财富,造成“国富民穷”的虚假繁荣,统治基础是很脆弱的。再加上滥用民力,加速了隋的灭亡。欲成“大业”者沦为亡国之君。李渊给他加谥号“炀”。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与民为本,以正道示人,成就了“贞观之治”。材料 “官吏多自清谨。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lng y,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rn,庄稼成熟),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师:请概括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生:重视生产,政治清明,社会发展,国泰民安。过渡:后经历唐高宗、武周政权后,唐玄宗即位,改年号为
6、“开元”。开元有何寓意?反映了唐玄宗怎样的心态?生:师:开创新的纪元。超越以往,开创新的时代。雄心壮志。“改中宗之政,依贞观故事,有志者莫不相望太平”。隋唐嘉话卷上“唐姚、宋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太宗有意效法太宗。” 资治通鉴师:开元年间,君臣对贞观之治十分向往,处处以贞观之治为楷模。影响深远的贞观政要一书,就是史官吴兢在这一时期撰写出来献给玄宗作为治国范本。君臣合遇,励精图治,把唐代的盛世推向高潮,开创了“开元盛世”。杜甫是这样描写开元盛世的状况的。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
7、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忆昔师:这并非夸张之词,而是实录。过渡:唐朝的强盛吸引了大量的周边的少数民族。三、 民族交融出示:民族分布图。师:假如你是唐朝的统治者,面对众多民族,你应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生:战争、和亲唐初,东突厥成为威胁中原的主要力量,在太宗刚登基不久,颉利可汗率兵打到长安城外,迫使太宗与之订立盟约。贞观三年,突厥遭遇大雪灾,再加上内部动乱,太宗抓住机会派李靖率军反击大获全胜。627年,颉利可汗帅10万部众归附唐朝。太宗让大臣就如何安置东突厥问题进行讨论,让他们献计献策。师:假如你是臣子的话,你如何献策?生:出示材料
8、“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今天实丧之,穷来归我,分其种落,散属州县,各使耕田,变其风俗。百万胡虏,可得化之为汉,则中国有加户之利,塞北常空矣。” 朝士多“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不顾恩义,其天性也。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魏征“请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策之善者也。”温彦博师:朝士多、魏征、温彦博治理东突厥的主张分别是什么?生:根据材料概括师:朝士多:使突厥散居内地,化胡为汉。魏征:“纵之使回故土”赶回原籍,遣返河北。夷夏之防。 温彦博:保全部落,维持原有的风俗习惯。结果:唐太宗赞同温彦博的意见,按照唐朝的方式设立州府,官职可以世袭,当地人民可以保持原来的风俗
9、习惯。这就是羁縻府州制。“羁,马络头也。縻,牛缰也。”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原意为对牛马束缚,引申为怀柔、扶绥之意。唐朝在周边地区设置了几百个羁縻府州。唐朝对民族地方的一种 统治形式,其部落列置州县,以其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通常都督府节制,大者为府,小者为州。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师:说说羁縻府州的特点,并完成“ ”上的填空。生:间接。师:向突厥表明对其没有猜忌之心,“以示无外,华夷一家”。过渡:在唐同东突厥交锋的时期,西突厥控制着西域地区,并拥有如高昌、焉耆、龟兹、于田、疏勒等附属国。638年,兵部尚书侯君集率军击败了吐蕃,随后唐朝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国王松赞
10、干布,两国交好。唐朝因而更加牢固地控制了河西。640年(贞观十四年),侯君集和牛进达率唐军灭亡了西域最强的高昌国。(贞观十四年,唐朝平高昌国)太宗欲以其地为州县,魏征谏曰:“若以为州县,常须千余兵镇守陛下终不得高昌撮粟尺布以助中国,所谓散有用而资无用。”上不从,以其地为西昌州,又改为西州并为(安西)都护府,留军以镇之。唐会要高昌师:唐太宗、魏征治理西突厥的主张分别是什么?生:师:魏征主张设立羁縻府州。皇帝主张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地方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便于中央对原高昌地区的垂直管理。问:请结合唐朝廷对高昌和东突厥地区采取的不同方式,谈谈你对唐太宗治理国家的认识。生:
11、师:不同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设置羁縻府州、设置管理机构、对于比较强大的吐蕃、回纥、南诏政权,通过册封(8世纪初,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府都督。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各部,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和亲、互市等方式,加强了边疆开发,中央政府对不同民族地区的治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作出了贡献。“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类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师:唐太宗为何能“独爱之如一”?生:出示材料唐人既不是魏晋以前汉人的简单延续,也不是胡族单向地融入汉族,而是汉胡互化产生的民族共
12、同体。樊树志国史十六讲师:唐朝的民族融合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基础上深化的。此外,唐朝统治者有“胡人”血统。唐太宗的母亲窦氏、皇后长孙氏都是鲜卑人后裔。唐朝皇帝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共23次,唐高祖19个女儿,近半数嫁给少数民族首领。唐王室的“胡人”血统反映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过渡:公元742年,唐玄宗改元“天宝”。三、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师:这个年号有何寓意?反映唐玄宗怎样的心态?生:师: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提到“物华天宝”,天宝是和“物华”联系在一起的。象征了国家昌盛、社会繁荣、人民富庶。反映了玄宗认为一生大事已完成,开始享受成果。志得意满的心态。出示天宝十年节度使图。从开
13、元以来,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不断在边疆增兵。先后设立了八个节度使。最终节度使的边镇达到中央禁军的四倍。使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安禄山一人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统率20万铁骑,于755年发动“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于763年被唐平定。但为何被认为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既其盛也,号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无尺土,而不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灭。新唐书卷50兵志问:请总结藩镇割据到唐末军阀肢解唐朝的历史线索。安史之乱中,唐朝统治者都积极鼓励叛军自动投降,准许他们继续为唐朝效力,在原地任官。因此,与其说中央政府平定叛乱,还不如说是以妥协的方式结束叛乱。安史之乱后,唐朝继续在内地增设藩镇,藩镇独立性强,节度使在政治上拥有自主权,经济上有财权,在军事上有武装,独霸一方。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从本质上看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和发展。这种局面在唐朝延续了100多年,导致了唐朝灭亡。后来出现五代十国的局面,北方五个朝代,南方十个小国,最终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统一奠定了基础。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