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故专项预案参考模板范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环境事故专项预案参考模板范本.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突发环境事故专项预案突发环境事故专项预案1、事故风险分析1.1事故类型污染事件的类型: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含大量耗氧物质的工业废水;固体废物和废气的非正常排放或处置不当而导致的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废气化学品污染事件等。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环境事件。1.2危害性分析由于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固体废物和废气的非正常排放或处置不当而导致的污染,危险化学品、废气化学品泄漏等随废水外排污染水源、大气,均可能造成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重金属如铅引起贫血,神经错乱,氰化物进入人体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
2、竭窒息死亡。2、组织机构及职责按公司事故灾难应急预案3.0款规定。3、处置程序3.1预防和预警3.1.1危险源监控及预警级别 3.1.1.1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1)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落实监控措施。(2)建立危险源台账,档案。(3)重点关键部位设置摄像头监控。(4)对危险源定期安全检查,查“三违”,查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5)做好交接班记录3.1.1.2预警级别按照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预警级别加以表示。蓝色预警:危险(剧毒)化学品发生少量泄漏或在使用和废弃处置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或爆炸事故,危险(剧毒)化学品
3、尚未发生扩散,不会造成社会影响。黄色预警:危险(剧毒)化学品发生一定量泄漏,或在使用和废弃处置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或爆炸事故,危险(剧毒)化学品发生扩散,由于扩散距离较近,不会影响到周边居民,可能造成一定社会影响。橙色预警:危险(剧毒)化学品发生较大量泄漏或在使用和废弃处置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或爆炸事故,危险(剧毒)化学品发生扩散,可能影响到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可能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红色预警:危险(剧毒)化学品发生大量泄漏或在使用和废弃处置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或爆炸事故,危险(剧毒)化学品发生扩散,可能影响到周边较大范围内的居民,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3.1.2预防生产安环部和其他负有
4、监督管理职责的车间(部门),必须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工业固体废物、废水污染环境的防治等要求,加强危险(剧毒)化学品、工业废物等日常管理,完善事故的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编制事故防治规划;加强预防事故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预防事故意识和技能。对事故隐患、危险源监控进行分级管理,并建立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监控数据库。生产安环部根据监控信息,对可能引发事故的险情和可能产生次生灾害的事故,以及因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可能引发事故的信息,进行接收、报告、分析和处理,并按照事故预警级别第一时间内,报送集团公司、当地政府相关部门。3.1.2.1化学品泄漏的预防措施(1
5、)保证泄漏预防设施和检测设备的投入;(2)按照设备报废标准,及时报废有关设备;(3)在设计时就应依据适当的设计标准,采取可靠的措施,(4)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正确选择材料材质,结构,连接方式,密封装置和相应的保护措施;(5)正确使用与维护,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做到无漏气,漏液。(6)对安全防护设施要进行维护,保证灵敏可靠。(7)采用控制系统,电视监视系统和报警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操作人员在操作室内既能掌握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信息,又能清楚地实时观察到装置区的现场情况,并实现报警和自动控制;(8)使用泄漏检测仪器,诊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判断故障发生部位,损伤程度,有无泄漏,准确地分析产生
6、泄漏的原因;(9)掌握全面(焊接堵漏,粘接堵漏,带压堵漏)的堵漏技术,。3.1.2.2火灾预防措施(1)闪点低于 23 的易燃液体,其仓库温度一般不得超过 30 ,低沸点的品种须采取降温式冷藏措施。储罐可露天,但气温在 30 以上时应采取降温措施。(2)装卸和搬运中,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等危及安全的操作。作业时禁止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及穿带铁钉的鞋。 (3)规范危险化学品存放、转送、使用。 3.1.2.3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预防措施:(1)替代。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2)变更工艺。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3)隔离。隔离就是通过封
7、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采用隔离方法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4)个体防护。配备与监督员工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身体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5)通风。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有害气体的浓度低于安全浓度,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6)卫生。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 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物,溢出物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所清洁,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
8、着在皮肤上渗入体内。3.1.3预警行动按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重大隐患或事故预兆后要调度室立即报告相关领导。发现警情按下述要求立刻行动:(1)及时报告和传递预警信息,按程序向相关领导报告:主管部门负责预警信息的发布。如分析判断可能发生事故种类、出现的征兆,要及时通过调度室发布预警信息并立即下达处置措施。经专业人员核对与相关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正式发布预警信息和下达处置方案。(2)下达预警指令,启动预警行动方案,执行相应预防性处置措施;(3)密切跟踪事态发展,检查措施执行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4)应急机构根据现场情况进入应急准备阶段;(5)一旦达到事故标准,出现不可控事态,公司要
9、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投入工作并召集救护队,立即报告上级单位。3.2信息报告和处理3.2.1报警系统及程序应急状态下的报警系统和程序: (1)预警和事故报告接警专用电话设在调度室,调度室的接警电话: (2)将重大事故灾害的预防与预警的工作职责纳入公司应急管理系统中,调度室是预警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部常设办公地点。(3)报告程序如下图事故单位总经办主任生产安环部长公司调度室副总经理 总经理初步研判启动应急预案公司救援队技术组善后处理组物质保障组现场抢救组现场保卫组医疗救援组宣传组 (4)预警和事故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1)预警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征兆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可能发生的事
10、故类型;事故征兆发现的简要经过;可能发生事故的发生原因初步判断;已采取的措施及当前事抢险处置情况等并附现场简图。抓紧绘制事故草图并上报2)事故信息的报告内容包括 事故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报告时间;危险化学品种类、环境污染事故类型等;事故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判定的伤亡情况、导致事故的初步原因、交通路线情况、抢险救护情况、财产损失和已脱险及受险人员情况、现场指挥机构及联系人、联系方式等;预计事故发展态势情况,已经采取的防范措施;需要支援的项目,包括人员、设备、器材等;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3)事故报告程序主要有:事故初报。凡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单位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事故情况
11、,及时向公司和当地政府环保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最迟不得晚于事故发生后1小时。事故续报。在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事故情况发生变化的应随时续报。事故核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核实事故有关情况,向集团公司和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3.2.2相关部门的通信、联络方式(1)事故的通讯方式公用电话、移动电话、专用电话、应急通讯系;。利用抗灾应急通信链路,公共网络、通讯卫星等通讯资源,实时获得各级权威部门的信息,报送公司灾情。(2)发现重大隐患或事故预兆后,现场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调度室,公司调度按公司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信息报告程序报告相关领导和上级管理单位。(3)事故发生后,现场人
12、员要立即开展自救互救,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报告公司总经理,并按程序进行处理,同时报告上级管理单位。 3.2.3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1)对电话形式的预警和事故报告,调度室值班要作好电话记录,力求记录准确、完整。 (2)监测监控系统(电子监测监控)的报告以监测系统记录的数据为准,不得对数据进行修改。(3)预警及事故处置措施以领导签发的调度通知形式下达。紧急情况时可先执行电话或口头通知,电话或口头通知必须得到相关负责人的授权,事后需补签书面调度通知。 3.2.4明显事故征兆时应急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1)发现明显事故预兆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向调度室报告,并将人员撤离至事故灾害威胁区
13、域外。 (2)调度室应按照公司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中事故报告程序进行汇报,立即发出人员撤离、应急避灾的调度命令,同时向上级领导报告事故预兆情况。(3)出现明显事故征兆,现场人员在立即报告和请求外求援的同时,要做好自救、互救和避灾的一切准备。(4)出现不可控的事故预兆,公司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部人员立即到位并投入工作,研究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召集救护队和医疗救治单位做好救援和救治准备。3.3应急响应3.3.1响应分级按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公司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3款规定,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事故(级)、重大事故(级)、较大事故(级)响应、一般事故(级)响应、较小事故(级)响应等
14、。(1)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等。(2)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1029人死亡,或造成50100人中毒、重伤,或造成0.5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等。(3)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39人死亡,或造成3050人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或较大社会影响等。(4)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13人死亡,或造成329人以下中毒、重伤,或一定社会影响等。(5)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12人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2050万元等。 3.3.2响应程序3.3.2.1基本响应程序(1)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执行级应急响应。
15、事故信息分别报送属地各级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启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省人民政府及以下各级政府江西省安全生产事故灾害应急预案及公司应急预案。(2)发生重大事故,执行级应急响应。事故信息分别报送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启动省人民政府以下各级政府企业事故灾害应急预案及公司应急预案。(3)发生较大事故,执行级应急响应。事故信息分别报送赣州市、章贡区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启动市、区人民政府赣州市事故灾害应急预案及公司应急预案。(4)发生一般事故,执行级应急响应。事故信息分别报送章贡区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启动章贡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事故灾害应急预案及公司应急预
16、案。(5)发生较小事故,执行级应急响应。事故信息分别报送章贡区人民政府职能部门及公司总经理。启动公司应急预案。3.3.2.2扩大响应的响应程序随着灾情信息的不断增加,信息分析不断深化,事故的性质、范围、影响区域、遇险人数、脱险人数都可能发生变化。事故初期的可控性较低,往往出现实际事故范围、影响区域、遇险人数范围扩大、人数增加的可能,如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按照应急响应标准,提升响应等级,即“扩大响应”。另外,在事故处置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因措施不当、情况判断不准而造成事故扩大、乃至发生二次事故的情况。如发生这种情况也需要执行扩大响应程序:(1)调度室在初次接报后,要不断的从各方面继续收集事故信息,不断将
17、新的信息报告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人,经现场指挥部负责人批准后报告相关部门和机构。(2)指挥部专家组对新收集的灾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判断灾情的变化,提出是否需要进行扩大响应的专家意见。(3)按照应急响应标准和程序,请求提升响应等级。(4)扩大响应的同时,应急救援指挥部确定是否需要提出救援队伍、物资、装备、仪表、材料增援的申请,由现场指挥部负责人签报后,按照分级管理的层次报送相关部门。 3.4应急资源调配3.4.1应急救援的资源、信息保障(1)公司建立与有关部门、相应的专业应急救援机构,及有关专家的通信联络数据库,应急救援值班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2)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灾害类型,配备相应的
18、救援工具、检测仪器、救援车辆等抢险救援装备和通讯装备等。3.4.2技术储备与保障公司组织专家组定期召开会议,对国内外近期发生的相关突发环境事故灾害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掌握应对关注灾害相关信息与方法,以便及时制定完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为应急处置指挥决策提供咨询、指导意见。3.4.3资金保障公司每年应安排应急救援经费,用于应急救援抢险队伍应急演练、教育培训及救援装备配置、人员奖励等。3.5 应急救援程序3.5.1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向调度室报告,开展自救互救。3.5.2调度室接警后,通知人员迅速撤离事故现场,并将情况迅速报告指挥部,通知事故单位迅速查明事故源。向救援队报警,召请救援队和医疗单位。3.
19、5.3事故单位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3.5.4抢救受害人员,应急救援的主要任务是现场急救和安全转送伤员。3.5.5做好现场清理,消除危害后果,防止对人和环境的污染。3.6应急结束条件与程序3.6.1应急结束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结束条件:(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发生条件已经消除;(2)污染源的泄露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4)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5)已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护公众再次免受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3.6.2应急结束的程序(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完
20、成后,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根据现场应急指挥部或事件责任单位的建议,决定结束应急状态。(2)现场应急指挥部向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结束命令。(3)应急状态结束后,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自然过程或其他补偿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3.6.3应急结束后的事项(1)宣布应急状态结束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有关预案的要求,及时补充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重新回到应急准备状态。(2)应急过程评价由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实施,评价的基本依据:一是环境应急过程记录;二是现场抢救组及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总结报告;三是现场应急指
21、挥部掌握的应急情况;四是环境应急救援行动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五是公众的反映等。得出的主要结论应为:一是环境事故等级;二是环境应急总任务及部分任务完成情况;三是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要求;四是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与方法是否得当;五是出动环境应急队伍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环境应急程度与速度是否与任务相适应;六是环境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风险、困难关系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七是发布的公告及公布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对公众的心理产生的何种影响;八是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例;九是需要得出的其他结论等。(3)应急行动结束后,公司指挥部指导有关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查找事件原因,
22、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公司指挥部负责组织编制环境应急总结报告,于应急结束后15天内上报公司安委会备案。根据实战经验,公司指挥部负责组织对本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本预案。(4)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4、处置措施4.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及时、有序、正确地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发生事故灾害后,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4.2应急处置措施4.2.1公司环境监测组负责事故地区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按事故响应级别,应急救援指挥部召请属地环境监测机构对事
23、故地区环境应急监测。(1)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故发生地的水文、气象和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在次范围内布设相应数量的监测点位。事件发生初期,根据事件发生地的监测能力和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按照尽量多的原则进行监测,随着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适当调整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2)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等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4.2.2应急人员的防护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地现场的程序。4.2.3事件通报突发环境事件涉及或者可能影响到毗邻和可能波及的区域时,生产安环部在应急响应的同时,按规定及时向有关环保部门报告。5、附件5.1法律法规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5.2相关预案名录公司突发环境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案5.3报警和救援联系电话见公司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1.1款5.4附图公司环境事故危险源分布图- 81 - / 13- 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