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蓝袍先生》中徐慎行的悲剧命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蓝袍先生》中徐慎行的悲剧命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摘 要蓝袍先生是中国当代作家陈忠实的中篇小说作品,在陈忠实的笔下,他塑造了年轻私塾先生徐慎行这一悲剧形象。徐慎行人生命运的悲剧有爱情、婚姻和事业等几个方面,造成徐慎行悲剧命运有多种原因。在徐慎行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礼教给人性带来的戕害和时代下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徐慎行悲剧命运给予读者深层次的思考,是作者对人的内在精神和中华民族命运的思考和探索。关键词:蓝袍先生 悲剧 命运 文化 人性AbstractMr. Blue Robe is a novella by Chen Zhongshi, a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er. In his works, he cr
2、eated the tragic image of Xu Shenxing, a young private school teacher. The tragedy of Xu Shenxings life fate includes love, marriage and career.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Xu Shenxings tragic fate. In Xu Shenxing, we can clearly see the damage of feudal ethics to human nature and the tragic fate of
3、intellectuals in the era. Xu Shenxings tragic fate gives readers deep thinking, which is the authors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of the inner spirit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fate of the Chinese nation.Key words: Mr. Blue Robe ;tragedy ;fate ;culture ;human nature 目 录一、蓝袍先生中徐慎行悲剧命运的体现1(一)婚姻方面(二)爱情方面(三)事业
4、方面二、蓝袍先生中徐慎行悲剧命运的原因4(一)文化因素(二)政治因素(三)自身因素三、蓝袍先生中徐慎行悲剧命运的反思8(一)对人性异化的思考(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四、结语11参考文献12致谢13论蓝袍先生中徐慎行的悲剧命运陈忠实(1942-2016),中国当代著名的男作家,其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创作于1985年。陈忠实说过:“白鹿原的创作是由蓝袍先生写作过程中触发的。”1小说最重要的表现主体是人物,而人物形象是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塑造的。陈忠实认为,“故事总是由人物演绎的,人物的情感世界和人物的追求以及命运的最终归宿,才是撑起故事框架的柱梁,才是决定故事质量的主宰。”2蓝袍先生就是通过展开主人公徐慎行
5、的一生来塑造其形象,当人物的命运以悲剧的形式发生,人物的结局只会是悲惨的,徐慎行一生的经历基本都是悲剧的,他的悲剧命运在时代的裹挟下终究是无可避免。一、蓝袍先生中徐慎行悲剧命运的体现蓝袍先生是作者通过回忆“蓝袍先生”徐慎行一生的悲剧遭遇,反映出徐慎行一生命运悲剧的必然性。徐慎行的悲剧命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婚姻方面主人公徐慎行的爷爷去世后,他的父亲当上了“一家之主”,其权威性不容抗拒。在徐慎行印象中,徐慎行的父亲一直严于律己,不苟言笑,还总是一副正襟危坐、腰部挺直的样子。学堂调皮捣蛋的孩子怕他的父亲,在路上遇到他人也是目不斜视,从不主动跟人家打招呼。即便别人跟他打招呼,他也只是点点头就走
6、了。在家中,小辈们看见他一回来,便停下嬉戏,也不敢说话,整个家庭从一种气氛热闹变成鸦雀无声。在父亲武断又粗暴的婚姻掌控下,主人公徐慎行娶了一个他并不喜欢的陌生女人,他父亲还理直气壮地道这是为了他不被女色所耽误学业。徐慎行的妻子淑娥原本是一个卑怯的少女,她惶惶不安地只身一人进入到徐慎行这个封建保守的家庭。她深觉自己貌丑又没有文化,看人总是一副怯怯的神色。面对自己的丈夫徐慎行,她称呼为“先生”,面对自己的另一半,这称呼是陌生和过分的尊敬。平日里,淑娥请人洗脸时说“擦脸”;洗手时说“净手”;请吃饭则是说“用什么饭?”这些言语与行为举措都是淑娥在婚后进入这个传统又保守的家庭形成的,而徐慎行面对这种过于
7、尊敬的封建礼教,他是难受且抗拒的,与妻子无爱的包办婚姻让他备受压抑。因此,徐慎行想摆脱包办婚姻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可是他提出的离婚,妻子并不同意,他那些保守的家人也并不同意。他没成功离婚,是因为注重面子,讲究礼义的父亲以死相逼让他撤回离婚的状子。面对父亲的威胁,徐慎行离不了婚,只能一拖再拖。同时他的妻子因为他提出的离婚而个性大变,对他的态度发生戏剧般的转变。她说话不再是一副怯怯的样子,对自己的丈夫也不再小心翼翼,还报复性地指使徐慎行干以往她干的家务活。徐慎行以为她嚷嚷着要离婚是真的可以让他解脱包办婚姻的束缚,但这只是淑娥歇斯底里的发泄自己的委屈,她不敢真的离婚。徐慎行与淑娥的婚姻没离成,往后两人
8、也是将就着彼此把日子过下去,直到淑娥心肌梗塞去世。从徐慎行跟淑娥的婚姻状态上看,不难看出这场婚姻给两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在这场婚姻里,淑娥什么也没做错,只是嫁给了一个不爱她的男人;而徐慎行也没做错什么,只是听从父亲的话娶了一个他不爱的女人。在包办婚姻的压迫下,没有感情支撑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悲剧。(二)爱情方面徐慎行生活在一个封建观念极其根深蒂固的社会里。因“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观念,徐慎行自小就被禁忌与异性亲近。他的父亲不允许他跟村里的任何女孩子一起玩,甚至禁止他接触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二十岁出头的徐慎行处于一个青春躁动的时期,情感上尚懵懵懂懂。他对杨龟年漂亮的二儿媳妇开始有好奇想法的时
9、候,其实是他第一次对异性产生好奇与好感。但是他的父亲那鹰一样可怕的眼睛瞧出他那心思,用陈腐至极的话语训斥他,“那是妖精!鬼魅!你自己该自重些!”3处于十七八岁青春期的徐慎行,那刚对朦胧的爱情躁动的心被他的父亲扼杀在萌芽的状态,在这所谓的“父母之命”之下,徐慎行内在的情感生活只能不断地被压制。后来,徐慎行在师范学校进修时对一位唤作田芳的女同学动了心。在这个师范进修学校里,徐慎行开始品尝到自由恋爱的甜头,他也不用再拘束于封建礼教,开始敢于在街上与女同学一起走路嬉闹。徐慎行从克制自己欲望的封建礼教中挣脱开来,开始走进人间“还俗”。然而,旧的文化观念并不会随着新制度的确立而消亡,它依旧牢牢地植根人们的
10、思想。徐慎行与田芳的爱情就好像只做“二十天”的自由梦,社会、现实种种的压迫,他们的爱情终究被鞭笞的遍体鳞伤。徐慎行的父亲以死抗争,让他把离婚诉状撤回,加上徐慎行不断地遭受生活、工作上激烈的打击,他并没有办法跟田芳相知相守。那些还保留旧思想的人们指责他们追求“自由婚姻”乱套的做法,在当时的年代,“在严过刑法繁似鬃毛的乡约族规家法的桎梏之下,岂容那个肆无忌惮地呼哥唤妹的倾吐爱死爱活的情爱呢?即使有某个情种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唱出一首赤裸裸的恋歌,也会很快被沉没,不会产生恒久的生命力。”4在舆论压迫下,徐慎行与田芳追求“自由婚姻”的行为被污蔑成生活作风有问题,他们之间的关系被众人所唾弃,他们的爱情在所谓
11、的追求“自由婚姻”变成“作风有问题”中失去了未来。在众人的指责中,徐慎行只能狠心割断与田芳之间的关系。 徐慎行的情感从一开始就被自己的父亲给打击得快夭折,而与田芳的爱情也终究成了这个残酷的社会、现实的牺牲品。他们在这个新时期追求自由婚姻并没有什么错,只是众多不可抗的因素使得他们的爱情注定成为一个悲剧。(三)事业方面从第十三章惑惶到第十五章我的那件小房子,仅仅四个章节的内容,就将徐慎行事业上的潮起和潮落,表现得十分悲剧性。在前去师范学校进修的前一天,徐慎行的父亲给他一张“慎独”的条幅,意思就是在单身独处时要谨慎,无论是什么时候,“言”、“行”都需要谨慎从事。而徐慎行不仅没做到,甚至是将纸条烧掉,
12、他以为新时期、新文化,父亲所主导的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在这个自由、解放的师范学校是不顶用的。同时,在“反右”运动中,徐慎行遭到来自新文化、新秩序、新制度的猛烈打击,他的事业就此一蹶不振。徐慎行在“鸣放”时被校长兼校友的刘建国设计,说了一句校长“好大喜功”被打成右派。后来他回到原单位接受监督改造,在改造期间,他的精神十分的痛苦和煎熬。因为他的预备党员被取消,同时也不能再任高年级的老师,只能代几门副科的课。徐慎行最后连课都代不了,成为一个打杂的,给别人打铃、烧水、扫地。他在社会的地位仅仅因为几句话就从人人尊敬的教师变成任人指挥的底层人物,同时自尊心极高的徐慎行得给设计他从一个教师变成“工友”的刘建国
13、送开水,甚至还得感激刘建国“冒险”将他从“右派”分子变成“中右”分子,从而免去农场劳改。徐慎行曾经是高高在上的“私塾先生”,沦落到这种地步,他的精神是十分的煎熬。为了向党表示忠心,他一次又一次地以奴役自己,批判自己。即使他深刻地进行自我批判,他也无法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谅解。“没有一个人提及我做了许多不属于我做的事,没有一个人说我表现过哪怕是一分改造的诚意,而是对我说过的那句反党言论好大喜功的话,重新进行批判,甚至比鸣放会上定我中右时的语气还要严厉,火力还要猛烈。”3大家争先恐后、激烈地发言和评判他没做过的事情。徐慎行的内在精神已经开始崩溃,自杀的时候却被那个设计他成为“右派”分子的刘建国给救了
14、下来。之后徐慎行被匆匆赶来的父亲抽了两巴掌,在父亲曾经“慎独”的教诲下,他慎言慎行,卑微地活着,改造着。等过几年平反后,他可以按教师对待去任课,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可是多年的改造已经使得他已经完全不适应正常教师的任课。徐慎行的后半生就是钻在牛王砭小学里的小库房干着杂活,他彻底将自己的心灵封闭起来,自愿缩在那间堆着有用或没用东西的小库房里,这是徐慎行事业上的悲剧。二、蓝袍先生中徐慎行悲剧命运的原因蓝袍先生展开情节的时间与空间是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动荡时期,在这个历史的背景下,作者非常巧妙地结合旧中国的文化与二十世纪的各种政治运动,将历史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等复杂错综的结合扭结在一起,从而反映出各
15、种不可抗的因素导致徐慎行的命运悲剧。(一)文化因素新旧文化的冲突使得徐慎行的悲剧命运无可避免,徐慎行的爱情、婚姻、事业便是明显的体现。在那个新中国建立的时代,徐慎行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无论是封建礼教文化的处世之学,还是新生思想所给予的片刻自由和解放,徐慎行面对封建文化和新生文化只会是进退两难。深究其因,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摧残与过度自由、任性的新生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是造成徐慎行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几千年以来,传统的中国是一个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社会。主导伦理道德规范的便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传统伦理观,而儒家的伦理道德首先立足于家庭。在以家庭伦理关系的基础上,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在徐慎行的
16、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中国旧有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是一个不可撼动的存在,徐慎行前面十几年的人生就被掌控在父亲手上。为把徐慎行培养成合格的私塾先生,好继承从爷爷那里传承下来的“读耕传家”精神。徐慎行的父亲用一种极端、刻板的礼法压抑了徐慎行感性的一面,他要求徐慎行“为人师表”。穿戴整齐,坐姿端正,要有威严;说话的时候要恰如其分,言之有理,不能图口头上的畅快;走路的姿势要稳,不急不慢。父亲对他进行思想和行为上的训练,他俨然成为他父亲的模样。徐慎行说着斯斯文文的话,走出了同他父亲一样的八字步。等新时期到来后,新生文化所带来的某些观念直接冲击着徐慎行那被禁锢着的情感思想。新生文化是一种新思潮,它使得人们的
17、思想觉醒,让那些被压制着情感的青年们向往自由、解放。在徐慎行进修的师范学校里没有男女之分,同学们嬉笑吵闹,他们说话不用斯斯文文地咬文嚼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走路也不用再迈那八字步,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所以这种急速、任性的自由思想直接冲击着徐慎行从小到大所接触的以儒家传统为主导的封建家族文化思想。对于新生文化而言,封建文化是规矩而古板的束缚;对于封建文化而言,新生文化是自由而没有教养。所以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冲击着徐慎行的思想,他变得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导致徐慎行爱情和婚姻悲剧还有不同时代下的婚姻观。婚姻观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最明显的一个划分。传统社会的婚姻不是个人的事情,“爱情”也并不是
18、婚姻的必然前提,在父母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下,只要合适,就可以促成一段婚姻,而现代社会的婚姻观是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婚姻”不再是父母跟家族的事,它是以男女双方之间产生的爱情为前提。未解放之前,徐慎行的父亲以所谓的“为你好”“大丈夫立国安家成学业”为理由,强势的为徐慎行定下一门婚姻。解放后,徐慎行渴望与初恋情人田芳在一起,他向往“婚姻自由”,想追求新生活,追求新理想。在这个兴起离婚和解约风潮的新时期,这个从前被规矩束缚着,刚获得解放和自由的新中国第一代青年,他有着强烈的反封建的意识,但是新思想、新文化唤醒他的同时,又给醒悟者徐慎行以致命的一击。那过于自由、任性的自由思想使得急
19、于逃脱封建包办婚姻的徐慎行忘记了责任。他对自己那场包办婚姻提出离婚,却没有想过如何去解决离婚所产生的一切问题。徐慎行也忘记谨言慎行,他以为言论自由便是可以随便说话。他在特殊时期说出不合时宜的话,这直接导致他的工作地位一落千丈。之后徐慎行的人生命运是彻底的悲剧,他不仅没实现婚姻自由,还丧失了在平淡的封建婚姻下与妻子的相互尊重,与田芳的爱情也失去了未来。旧有文化束缚了徐慎行的灵魂,当新生文化唤起他觉醒、反抗的时候,也使得他皈依旧有文化。徐慎行对新旧文化观念、世俗的顺从、抗争与皈依三个过程,反映出新旧文化的冲突与矛盾是导致徐慎行命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政治因素在当时特殊的政治运动的背景下,徐慎
20、行事业上的悲剧是从好好的人民教师行业沦落到给别人做杂活。自此,徐慎行一蹶不振,他无法重拾自信回归自己原本的教师职业。徐慎行事业的悲剧是自被打成“右派”分子开始。反右运动是1957年开展的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政治运动。当时形势上,政治运动本身对新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但是随着运动被“扩大化”,很多政治上不成熟的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他们的命运在几十年内基本是一蹶不振,徐慎行便是这些知识分子的小缩影。新制度、新文化给予徐慎行的冲击和痛苦不亚于传统文化给予的压制与束缚,“反右”的政治运动给像徐慎行这样的普通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和精神世界造成无尽的伤害和痛苦。当时的时代,刚成为
21、人名教师的徐慎行积极响应上级号令,在“鸣放”会上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他本想反击“右派”,结果稀里糊涂地把自己弄成“右派”。徐慎行对校友兼校长的同班同学刘建国同志的工作提出几条建议性的意见,成为“攻击”党的言论。刘建国是徐慎行的校友,也是他所喜欢之人田芳曾经的追求者,刘建国因为得不到田芳的爱,他借着校长的身份对徐慎行使了很多小手段,表面对徐慎行嘘寒问暖,但是背地里却给徐慎行使绊子。作为校长的刘建国同志看似只是代表校长,代表组织,代表党,实际上是作为上位者对底下人展示出个人权利的威力。刘建国顺着当时政治的形势,略施小计就将徐慎行给打成“右派”,甚至伪善的为徐慎行辩言,使得徐慎行成为“中右”分
22、子。“中右”比“右派”好一点,不用被发落到农场去劳改。但是“中右”分子的身份让徐慎行的一切行为活动步履维艰,他的一言一行受到周围同事的言语攻击。他失去教师的职业,从正常的任课教师变成做杂活的事务人员。他甚至还要回到原单位接受改造,改造期间还要进行每月一次的改造汇报,或每周一次。这对于自尊心极高的徐慎行而言,就像是一场公开的处刑。即使徐慎行决心进行严厉的自我批评,但是数年的自我批斗改造,他的尊严被那些随波逐流的众人所践踏。徐慎行无力去改变这困境。在时光的蹉跎之下,他变得麻木且自卑,心灵更是被严重创伤和奴化,他变得孤立、封闭。这场“反右运动”使得被批判的刘建国成了教育者,而批判者徐慎行却因为一句话
23、成为受教育者。他的事业在“反右”的政治运动中受挫,数年的自我批斗改造使得徐慎行的精神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特殊时代下的政治运动间接导致徐慎行的人生、命运悲剧,他无力去改变,只能无奈接受或者妥协。(三)自身因素徐慎行的性格间接导致其命运悲剧,其性格有着复杂性的特点。他性格的复杂在于既有反抗性的一面,也有妥协性的一面。他勇敢反抗封建的包办婚姻,却逆来顺受,懦弱的妥协现实,这都是他性格复杂性的表现。徐慎行复杂性的性格有着懦弱、妥协的一面。面对种种压制和挫折,徐慎行对自己的人生和命运持一种顺从、妥协的态度,因此他的婚姻和爱情注定悲剧。徐慎行前面十几年的生活,面对父亲强势的命令从来不敢抗拒。为遵从“耕读传家
24、”的家训,做一个继承父业的“人师”,徐慎行从小便遏制自己活泼的天性。即使被自己的父亲强行“娶丑妻,绝色念”,他也是逆来顺受。徐慎行“自愿”娶一个他不认识且不爱的女子为妻,不敢有丝毫怨言。面对强势的父亲,他不敢表达自己对包办婚姻的抗拒,“自愿”妥协了自己的婚姻大事。这个“自愿”实际是他性格软弱和对种种压制逆来顺受的表现,也是他骨子里的软弱。他一开始就软弱地妥协自己的婚姻,他的婚姻必然悲剧,而他的爱情也不会有结果。徐慎行遭受事业上的剧烈打击,加上刘建国恶意挑拨徐慎行与田芳的关系,徐慎行不敢再与田芳有任何瓜葛。他惧怕现实给他和田芳带来更大的伤害,所以他只能狠心与田芳分手,他与田芳的爱情悲剧是他懦弱妥
25、协现实的结果。徐慎行复杂性的性格还有着勇敢的一面。他具有可贵的反抗精神,他敢于反抗种种压制,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这勇敢只是一时的。徐慎行去师范学校的进修让他看到了过去人生的封闭与褊狭,在女同学田芳的帮助下,徐慎行终于脱掉身上那代表封建的“蓝袍”长衫,换上象征自由的“列宁装”。徐慎行向往“婚姻自由”,他勇敢的提出离婚。在当时的年代,离婚对于男女双方来说都是极其的困难,周围人那封建保守的思想更是成为徐慎行追求自由的一个大阻碍,徐慎行勇敢地表达自己想追求“自由婚姻”的想法,这是极其的勇敢,只是这勇敢逐渐泯灭在现实与挫折中。纵使徐慎行有着可贵的反抗精神,但是徐慎行身上有着根深蒂固的懦弱,这是他的天性
26、,无法根除。徐慎行事业上遭受巨大的打击,他懦弱的选择自杀。但是自杀未遂的他一下子就被父亲两个“耳光”给抽回了“慎独”的处世哲学,他就好像回头浪子“自觉”地皈依封建文化,从谨言慎行到唯唯诺诺。这个“自觉”是徐慎行懦弱的妥协那以往控制他思想的封建文化观念,也是他性格上根深蒂固的妥协天性的表现。本来徐慎行被平反后可以回归教师行业的,但是数年的改造生活使得他的精神及其萎靡,“他蜷曲的脊骨”无法被“捋抚舒展”。在徐慎行的后半生里,他的精神已被现实所奴化,已经无法像正常教师一样授课。他也不敢反抗社会现实,“自愿”缩在小库房里当一个打杂的。这里的“自愿”同样也是他懦弱地对现实妥协的表现。即使徐慎行有着勇敢反
27、抗封建包办婚姻的一面,但是他更多的是对挫折和现实懦弱地妥协、逆来顺受,不难看出,徐慎行的性格复杂且矛盾,是造成其人生命运悲剧的根本原因。三、蓝袍先生中徐慎行悲剧命运的反思陈忠实通过蓝袍先生中徐慎行的婚姻悲剧、爱情悲剧和事业悲剧,说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冲突是受到特定的文化构成和社会背景的影响,“蓝袍先生”坎坷的一生,是作者对人性复杂的剖析,也是对民族命运的反思。(一)对人性异化的思考蓝袍先生旨在探寻自由的人性。通过徐慎行婚姻上、爱情上、事业上的悲剧,展现了徐慎行“自我”的“不自觉”到“觉醒”的生活状态,揭示了传统文化对人性的束缚与压抑,之后则是通过“反抗”到“皈依”的生活态度来表现政治运动对
28、人性的扭曲,使得个体处于异化的状态,由此批判了旧有文化和政治运动对人性的戕害。徐慎行在爱情、婚姻上的悲剧,反映了一个正常人的情感生活长期被压抑,最后导致人性和心理被异化的痛苦。传统的婚姻观念,不仅束缚了生命个体的自由,还严重残害人性。家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己的下一代,堂皇的剥夺了青年人个体对爱情自由追求的权力。十八岁的徐慎行本该是青春洋溢,在这“父母之命”之下,徐慎行内在的情感生活就这么被压制下来。面对女人所产生的悸动被父亲说是“妖精”“鬼魅”的诱惑,希望他“自重些”,直至穿上“蓝袍”成为父亲那样的“先生”。父亲对徐慎行的种种行为压迫,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导的传统文化用整体遮蔽了个体,换言
29、之,就是理性压制了感性,它剥夺了徐慎行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他的人性已经被所谓的“规矩”和道德规范扭曲。当以父亲为代表的旧有文化的理性压制达到一种极端,它所带来的后果不仅是戕害了徐慎行那活泼的感性生命,而且还扭曲了徐慎行个体生命的人格,使得徐慎行失去“自我”,这时的徐慎行的精神已经进入一种同正常人不一样的异化状态。之后,在新制度、新文化、新思想之下,徐慎行对爱情有了追求,这时他的情感从以往一直被父亲所压制的“异化”状态开始觉醒,但是也很快的夭折。在当时新生文化、思想的催化之下,使得年轻一代看到了寻求自我与人生自由的可能。徐慎行喜欢之人田芳同他一起背弃封建婚姻,但是他们俩并未得到真正的婚姻自由,甚
30、至他们俩的追求“自由婚姻”的做法被看成“生活作风有问题”。“极左”思潮和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所造成的畸形的社会,使得徐慎行的人性、人格完全的被异化和扭曲。他失去了婚姻、失去了爱情、失去了事业,种种的打击使得徐慎行再度沦为“异人”。即便他的“蓝袍”已被脱掉,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他再也走不出那个小库房;在精神世界里,他再也走不出心魔了。这个渴望着新社会、新文化、新生活的青年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逐渐成为一个心灵萎缩的失败者。徐慎行一生悲剧般的遭遇,从表面层次看到的是一个人的人生,其实深层次来讲,是作者对社会形态的变化和人的内在形态的心理演变轨迹的关注。同时也是作者通过徐慎行人生的各种悲剧往深处去挖掘、拷问
31、人性的复杂性,是作者对深层次思考人性与自我心灵生存困惑的一个启示。(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蓝袍先生是作者通过对 “蓝袍先生”徐慎行不幸命运的关注,寻求我们民族在特殊时代下精神上、灵魂上的混沌形态,以此引导在特殊时代下、新社会下我们去思考民族心理和精神上的发展,从而重建我们民族的精神结构,使我们民族的精神、灵魂达到一种蜕变的、新生的境界。传统中国由于社会结构、社会心理产生巨大的变化,作者关注了那些传统的道德不断地被新文化、新思想冲击着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精神与思想处于一种十分纠结且矛盾的状态。主人公“蓝袍先生”徐慎行先天就受到封建礼教的教化,他的文化心理结构已经被异化,他的思想跟精神状态根本无法彻底
32、的解放。接着因“反右运动”给他精神上造成严重的创伤,让他的心灵完全的封闭、扭曲。畸形、病态的旧有文化仅靠外在形势的变化与影响是很难改变的,而作者正是通过对徐慎行悲剧命运的观照,细致的描述了徐慎行面对悲剧性的遭遇时那不平衡的精神历程和心理历程,反映出统治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思想和观念的儒家文化和时代背景下人的生存形态,折射出一个沧桑的民族。由此看来,徐慎行是一个中华民族的射影,其悲剧命运更是作者对中华民族真实的生存形态的概括。在历史缓慢的演进过程中,蓝袍先生是作者通过徐慎行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生命的心理演变过程,去思考我们中华民族命运合理的生存形态。他以“蓝袍先生”为参照物,透析中华民族命运几千年以来
33、的精神状态,从而思考民族的命运。而民族命运的基础是离不开“文化心理结构”的。陈忠实对“文化心理结构”是这样的一个看法,“文化心理结构在我看来是一个深层次的人性特征。”5陈忠实对此解释说:“缓慢的历史演进中,封建思想封建文化封建道德衍化成乡约族规家法,渗透到每一个乡社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家族,渗透进一代又一代平民的血液,形成这一方地域上的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4无论是什么皮肤的人种,这只是一个表面区别的东西,真正区别人种的是文化心理,而“真正的差别在心理结构,尤其是做人。”5简而言之,“文化心理结构”就是民族文化在社会层面使人形成一种文化心理,在这种文化心理成为社会的一种思想规范时,便被固定成一种
34、文化心理的秩序结构。传统中国的文化心理结构便是建立在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仁义礼智信等封建文化思想上,这种文化心理的秩序结构久而久之成为一种民族精神。这种文化心理结构使得我们的民族长期存在一个屹立不倒的位置,但是同时也使得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发展缓慢且落后于西方现当代的其他民族。因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的观念是根深蒂固,在那个时代下,新文化、新思想所带来的变化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来说是颠覆性的,这两者必然发生冲突与矛盾,且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实现更替,所以徐慎行命运的悲剧从来就不是偶然的。作者是这么解释,“所有悲剧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是这个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复壮过程中的必然。这是一个生活演变的
35、过程,也是历史演进的过程。”6作者通过徐慎行悲剧命运的必然去思考我们的民族命运,而对我们民族命运的思考,便是思考我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在时代更替下的衰败与复兴,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是更重要的是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华民族需要以此去打破常规、打破旧的心理秩序,重新去建构我们民族新的心理秩序。即使在重建心理秩序的期间十分的痛苦、迷茫、混乱,但是当静下心来去“审视”、“反思”和“接受”种种的变化,它所带来的心灵震撼能使得民族的精神和灵魂达到一种新生境界,而这时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才能真正实现“蜕变”。四、结语通过对蓝袍先生中徐慎行悲剧命运及其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徐慎行的人生是彻底的悲剧。他
36、的悲剧命运是时代下知识分子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社会用道德观念束缚着徐慎行的自我,他尝试着与命运抗争,最终以悲剧收尾。作者陈忠实通过徐慎行生活上的各种悲剧,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冲击下那巨大的惯性和强悍的自我修复能力,批判了新旧文化对他人人格、人性的绞杀。陈忠实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人,徐慎行悲剧命运的背后深藏着不被人关注的人性的弱点。陈忠实对人性思考的同时,也对中华民族命运进行探求和思考。陈忠实从不停止他的探索之路,他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探求便是重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与灵魂,所以才有被称为“民族的秘史”白鹿原的诞生。参考文献1 陈忠实,刘睿. 再说白鹿原与陕西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西北大学文学博士
37、刘睿对话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8).2 陈忠实.陈忠实文集M.第一版.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284.3 陈忠实.蓝袍先生M.第1版.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181,234.4 陈忠实.创作感受谈M.第1版.西安:陕西人民出社,1991.119-120.5 陈忠实,邰科祥.创作成就取决于作家的敏感、深刻和独特陈忠实先生访谈录J.文艺研究,2009(11).6 陈忠实,李星.关于白鹿原的问答J.小说评论,1993(3).致谢随着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我的本科生活也即将画上句号。在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度过的时光愉快而充实。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有学者之风范的老师,在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跟做人的道理,他们将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此,我想对在学业上给予过我鼓励和帮助的老师,表达我诚挚的感谢。我还要衷心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吴欢老师。在论文写作期间,吴老师能在繁忙的工作和科研中对我的论文进行了审阅,让我非常感动,正是有了吴老师诲人不倦的教导,我才得以顺利完成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最后感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对我的辛苦培育,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学习到了大量的专业知识;感谢学校的领导、老师们给予我的帮助与关怀,在我有任何困惑时都能第一时间为我解答;感谢同学们与舍友在我遇到困难时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感谢父母对我的支持,我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第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