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报告(共4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报告(共42页).doc(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3月目 录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概况 51、新能源汽车概述 52、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63、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94、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10二、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核心在于电机、电控和动力电池 121、电动车产业链概述 122、核心技术:电机、电控、动力电池 13三、动力电池:把握龙头,尽享成长收益 141、新能源汽车:新政起舞,锂离子电池CAGR或达50%以上 152、正极三元材料崛起 173、负极材料石墨负极是主流,国内产能快速扩张 215、电解液市场中日韩三国垄断,国内集中度有所提
2、高 246、国外厂商垄断,国内隔膜企业奋力追赶 267、行业龙头公司是动力电池子行业理想的投资标的 27四、电机:电动汽车的“心脏” 291、电动车电机市场将引领整个电机行业的大发展 292、三类企业逐鹿电动汽车电机市场 31五、电控:电动汽车的“大脑” 32六、充电桩:电动汽车互联网的入口 351、我国充电桩基础建设尚不完善 352、充电桩供应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力图解决盈利模式难题 373、看好在地方政府布局广泛、以及开发具有难以替代性产品的公司 39七、新能源汽车行业重点企业简况 391、新能源汽车行业将是未来长期投资主题 392、重点公司 40(1)东源电器:转型动力电池龙头 40(
3、2)ST路翔:扭亏转型进行时,锂业为基多元发展 40(3)正海磁材:钕铁硼永磁材料+电机驱动系统,奠定电动汽车电机领先地位 41(4)大洋电机:收购上海电驱动,强强联合,打造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行业龙头。41(5)卧龙电气:被低估的电机行业龙头,聚焦工业40 41(6)特锐德:互联网模式充电桩运营龙头,抢占市场兵贵神速 41(7)易事特:立足UPS,进军新能源发电设备和电动汽车充电运营 42(8)奥特迅:拥有大功率充电核心技术的充电整体方案提供商 42(9)科陆电子:领先能源互联网产业,充电桩建设加速 42环保催化+制造强国战略双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料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作为潜在需求最大的国家
4、,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全球的14%,未来增长空间巨大。今年15月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54万辆,同比增3倍,预计短期销量的高速增长将成为常态。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在于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与电控系统,提升这些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是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所在。在环保及制造升级的政策推动下,预计新能源汽车中上游产业链将成为受益最快的子行业,相关标的有望迎来绝佳的成长性投资机会。动力电池具备规模效应,可搭配完善BMS系统的龙头企业料将享受行业红利。锂离子电池目前占整车成本的40%左右,其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HEV、EV、PHEV的普及程度。日本机构NEDO预计2020年锂电池的价格将
5、下滑十倍至2万日元/kWh(约1元RMB/Wh),而目前我国主流锂电池厂商售价已达到2元/Wh,价格下降很快。在这种情况下,具有规模效应的龙头公司料将逐渐提升市场集中度,并有能力搭配完善的BMS系统提高附加值。电机/电控规模为王,与相关供应商深度合作的厂家有望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目前整车厂商在相关领域具有资金及设备优势,但由于竞争环境难以做精做专。目前市场上更可行的方式应该是工业电机厂商与专业电动汽车电控厂商合作,后者利用多年来对汽车驱动系统应用的研究、测试,提供先进的设计,电子模块,交由前者生产,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迅速抢占市场。充电设施与运营:能源互联网入口虽好,但仍需完善。充电桩建设
6、一直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近两年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公司加入其中。多数公司是利用自身技术、地理优势,开发成本易控的产品,只有少数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多个城市开拓市场,并开发出充电运营等更加长远的商业模式。我们更看好迅速全国化布局且利用互联网开发运维以及拥有技术壁垒的企业。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概况1、新能源汽车概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
7、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2、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汽车动力系统的新能源化,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在国际上已经形成广泛共识。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将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作为国家战略选择,都希望通过新能源产业与传统汽车产业的结合,破解汽车工业能源环境制约,培育新型战略性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美、日、德等汽车工业强国先后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国家计划。2009年,美国能源部拨发250亿美元先进汽车技术贷款项目用于支持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柴油车的发展,并向车用电池、电动驱动装置等
8、48个项目提供总额24亿美元的补助金。日本则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核心内容,并计划到2020年普及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下一代汽车”达到1350万辆,为完成这一目标,日本到2020年计划开发出至少38款混合动力车、17款纯电动汽车。德国2010年启动了一项42亿欧元的车用锂电池开发计划,并规划电动汽车保有量在2020年达到100万辆,在2030年达到500万辆。2009年,韩国知识经济部发布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方案,提出了电动汽车产业目标,即在2011年创建电动汽车量产体系,2015年占领10%的世界电动汽车市场,2020年韩国国内小型电动车普及率达10%。在新兴产业政策和补贴体系的
9、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和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保持高速增长,2008到201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达到了226%。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统计,201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了51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592万辆。北美洲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美国和加拿大2014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400万辆,合计占比达到79%。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以混合动力汽车HEV为主,HEV在新能源汽车销售中的占比约为90%以上,但近年来随着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动车(PHEV)的快速发展,这一比例开始有所下降。混合动力汽车分为
10、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混联式(串、并联式)三种主要类型。混合动力汽车依然以内燃机为主要驱动力,在能效利用和降低排放方面的效用远低于插电式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从各国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来看,目前的混合动力技术是在现有的动力电池技术和成本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情况下的过渡性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包含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可以为过渡到纯电动汽车提供技术积累。3、电动汽车发展现状相较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EV和PHEV)受限于动力电池技术和成本,发展速度较慢。2013 年特斯拉推出纯电动汽车,推动了电动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加速了电动汽车上下产业链技术水平提
11、升和成本下降。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了56万辆,累计保有量达到了1385万辆,2011-2014年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63%。在各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主要汽车制造商努力下,基于动力电池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正在不断加快。2009年,德国在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明确将发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主要技术路线。2010年,韩国政府推出了“绿色车辆综合推进路线图”,明确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主要技术路线。2015年,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明确继续支持纯电动汽车、插电式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12、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世界汽车销量的30%。插电式混合电动汽车和纯电动车已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方向。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电动汽车占比分别达到了61%和31%。4、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始于2001年,科技部确定的十五期间863重点计划明确了以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的三纵三横发展战略。并通过重大科技项目、节能补贴示范推广、“十城千辆”工等推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展。2011年,科技部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全面实施“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2012年,国务
13、院发布了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及发展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从国家战略层面再次重申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根据中国制造2025 发展目标,到2020 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 万辆;到2025 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
14、销量300 万辆。在政策面的推动下,我国电动汽车市场持续升温。尤其是进入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层面、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陆续推出,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市场推广应用持续加码。2014年中国电动汽车生产量达到了78万辆,同比增长35倍,累计产量达到了116万辆;当年销量达到了71万辆,同比增长28倍,累计销售达到了113万辆。2015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535万辆,同比增长28倍。预计全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有望达到20万辆以上规模。二、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核心在于电机、电控和动力电池1、电动车产业链概述从电动汽车产业链整体看,上游主要为制
15、造核心部件的原材料,包括用以制造动力电池的碳酸锂和氟化锂以及用以制造驱动电机的永磁材料,钕铁錋、铁矿石等。电动汽车产业链的中游则是构成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其中动力电池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封装和电源管理系统(BMS)。下游产业包括整车制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充电站、电池更换站等)。2、核心技术:电机、电控、动力电池从制造强国看,汽车产业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被列为国家的战略性竞争产业。以汽车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延续了百余年,也塑造了欧美日等等制造强国。无论是从创新驱动发展,还是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
16、展,具有大规模效应与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的汽车产业都应是战略必争产业。中国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53%,与汽车强国4%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处于产业链低端。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从国家战略层面再次重申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同时,明确了“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成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成为重中之
17、重。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在于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与电控系统,这也是电动汽车不同于传统汽车的关键所在。充电桩是电动汽车应用推广的基础配套设施,电动汽车的爆发式增长、配售电放开和能源互联网为充换电桩建设与运营带来巨大的成长空间。因此,在电动汽车产业链,我们看好中游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同时看好下游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三、动力电池:把握龙头,尽享成长收益动力电池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核心的动力来源,其经济性、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价比,因此开发安全、高效、低成本、性能优异的动力电池技术也成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核心命题之一,理想的动力电池应具有低成本、安全性好、充电成本低、高能量密度
18、、高功率密度与循环寿命长等特性。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属二次电池,即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主要分为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在全球消费升级、工业产品升级的大背景下,二次电池市场容量从2000年的225亿美金上升到2010年的300亿美金,CAGR超过6%。1、新能源汽车:新政起舞,锂离子电池CAGR或达50%以上动力锂离子电池CAGR将达50%以上。2009-2013全球车用锂离子电池产值CAGR达到25%,伴随着2014年新能源汽车进入实质性快速增长期,预计车用电池的需求占比会达到50%。预计到2020年,全球动力电
19、池产值超过280亿美元,其中锂离子电池占比约95%,市场规模巨大。成本下降是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关键。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目前占车辆成本的40%左右,其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HEV、EV及PHEV的普及程度。美国EERE制定的各类汽车消费者拥有成本计划中,插电式电动汽车成本到2022年预计比在2012年的基础上下降50%左右。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NEDO)预计,锂电池的价格将从2010年的10-20万日元/kWh下降至2015年的3万日元/kWh和2020年的2万日元/kWh。韩、日、中三国鼎立锂离子电池市场,中国企业成为黑马。整个二次电池的生产产业链几乎已经转移至亚洲,在中
20、、日、韩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法国Saft、德国Vatar这样的欧洲企业很难发挥优势。因此,锂离子电池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韩、日、中的三国鼎立格局,占据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95%比重。国内产量居前三位的省份为广东省、江苏省、广西省,分别占锂离子电池行业全国总产量比重为3547%、1591%、1183%,三地合计占全国比重为4891%。除了比亚迪、力神、比克、东莞新能源外,还有乐金化学、风帆股份、德赛电池等涉足二次锂电池领域。2、正极三元材料崛起目前,主流正极材料主要包括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目前钴酸锂依然是小型锂电领域正极材料的主力,主要用于传统3C领域等;三元材料和锰酸锂主要
21、应用在小型锂电,此外,日本与韩国将其作为动力电池的技术较为成熟,主要用于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磷酸铁锂在国内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例如比亚迪等企业推出的电动汽车。钴酸锂份额下降,三元材料份额快速上升。目前已进入商业化的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LCO)、三元材料(NCM)、锰酸锂(LMO)和磷酸铁锂(LFP)等。各个国家乃至各个厂商对正极材料的选择不尽相同,日本和韩国主要开发锰酸锂(LMO)和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NCM),中国更偏向磷酸铁锂(LFP)的发展。钴酸锂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从2005年的83%,快速下降到2012年30%左右;三元材料的份额占比则呈现了快速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
22、2%上升到2012年的43%左右;锰酸锂市场份额则从2005年的2%上升到了10%。磷酸铁锂受益于动力电池市场的启动,市场份额也上升到2012年的9%左右。磷酸铁锂(LFP):循环性能良好,但能量密度较低。磷酸铁锂目前比较成熟的合成方法是高温固相合成法和低温液相合成法。磷酸铁锂是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重点发展方向,其优点在于安全性能好和成本较低,但其低温性能较差,且振实密度和压实密度很低。三元材料(NCM,镍钴锰酸锂)全球占比较高,未来持续增长。三元材料主要包含了镍(Ni)、钴(Co)、锰(Mn)三种元素,具有容量高、电压高等优点,在电动汽车应用中逐步成为主流。目前国内动力锂电池仍以磷酸铁锂为主
23、,未来或将逐步过渡到三元材料为正极方向。全球来看,2012年三元材料销量达443万吨,占全部正极材料销量的49%,预计未来几年全球三元材料销量仍将大幅增长。国内来看,2012年三元材料销量为9760吨,占全球22%,占国内全部正极材料销量43%。考虑到目前国内大多数正极材料生厂商都在积极开发三元材料生产线,未来其占比仍将保持上升趋势。全球正极材料市场呈现中日韩三国鼎立的局面,国内正极材料厂商较多,产能过剩严重。2013年,国内正极材料产能94万吨,产量576万吨,同比增长3345%,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2014年上半年我国正极材料销量322万吨,同比增长29%。目前我国正极材料生产厂家有
24、200多家,近年来产能不断释放,导致国内企业竞争加剧,国内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根据我们统计,2014年上半年以来,已有多家国内主流正极材料企业展开或计划新一轮的扩产动作。未来几年,随着供应链深度整合持续,正极材料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或带来深度洗牌。3、负极材料石墨负极是主流,国内产能快速扩张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四大原材料之一,占锂电池材料成本的10%-15%左右,对锂电池性能及安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是高容量、高倍率、高安全,高容量的主要途径是使用克容量更高的正、负极材料。除石墨材料外,目前各国都在积极研发新型负极材料,如钛酸锂、无定型碳、硅碳复合材料、锡基合金、
25、金属合金、石墨烯等。石墨类材料仍是主流。石墨材料由于具备电子电导率高、锂离子扩散系数大、嵌锂容量高和嵌锂电位低等优点,且石墨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成为目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材料又分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和改性石墨等。据高工产研(GBII)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为276万吨(石墨类负极材料占比90%),其中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和改性石墨分别占比59%、30%和8%。石墨类材料未来几年内仍具价格和成熟配套优势。石墨类负极材料的理论克容量为372mAh/g,目前市场上较好的石墨负极材料已经能达到350-360 mAh/g,逐渐趋向极限值。虽然石墨作为负极材料具有克容量低、循
26、环性偏差等缺点,但未来几年内仍将是主流。一方面,石墨负极材料价格优势明显,而且近期价格处于下降通道;另一方面,负极材料需要与正极材料进行搭配使用,在目前正极材料的比容量普遍较低的情况下,使用克容量较高的负极材料没有任何意义。未来产业前景较好的新型负极材料是钛酸锂、硬碳和硅碳复合材料。1)钛酸锂(Li4Ti5O12)优点是安全性好、热稳定性高、循环寿命可达3万次、可快速充电,且制备钛酸锂的原料来源比较丰富。但钛酸锂的高成本、低克容量和循环过程中的产气问题尚未解决,大规模产业化尚需时日。2)硬碳是高分子聚合物的热分解产物,优点主要有:无明显的充放电平台,材料特别稳定,充放电过程基本不膨胀;但其缺点
27、在于:成本远高于石墨,首次效率低,压实密度低,加工困难,高温性能比石墨差。硬碳用于动力电池比较合适,但其产业化还需要很长一段路。3)硅碳复合材料是由硅和石墨复合而成,硅的克容量特别高,达到3700mAh/g,为石墨的十倍。目前,国内外很多企业对硅碳复合材料进行研发,未来需要密切关注硅碳符合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情况。全球负极材料产业基本集中在中日两国。中国和日本是全球主要负极材料产销国,两国占据全球负极材料产量的95%以上。2013年全球负极材料总产量达到585万吨,其中中国产量为398万吨,全球占比达68%,同比增20%。2014年上半年国内负极材料供应量为223万吨,同比增33%。日本是全球锂电
28、池行业的领跑者,具有先入优势;而中国则拥有丰富的石墨矿资源,同时由于石墨负极材料的技术门槛不高及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的扶持,国内企业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5、电解液市场中日韩三国垄断,国内集中度有所提高电解液对锂电池的运行和安全起着重要作用。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就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穿梭过程,而电解液就是锂离子流动的介质。电解液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溶剂、溶质和添加剂,其中溶剂主要为有机化合物,如碳酸并细致PC、碳酸乙烯酯EC、甲酯等,添加剂主要是阻燃剂、导电添加剂、成膜添加剂及耐高低温添加剂等,构成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是其中的溶质,目前市场上最广泛采用的溶质是六氟磷酸锂(LiPF6),其他的溶质还有
29、LiBF4,LiClO4,LiAsF6,LiCF3SO3等。中日韩三国瓜分全球电解液市场。根据真锂研究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全球2011年全年共销售锂电池电解液材料308万吨,2012年迅速上升到441万吨,市场增幅高达4318%,其中中国电解液企业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5170%),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占比分别为2290%和2041%,中日韩三国合计占95%以上。从企业方面来看,江苏国泰旗下企业国泰华荣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6%,居世界第一,随后是韩国企业Panax-Etec和LG化学、日本企业Mitubushi,占比均在10%以上。国内电解液产能增长过快,集中度有所提升。国内电解液供应商主要有江
30、苏国泰华荣、深圳新宙邦、天津金牛、东莞杉杉等公司,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国内锂电池电解液市场的国产化率超过80%,随着近几年的技术积累和进步,部分国内厂商也开始逐步向国际市场和向在华的日韩锂电制造企业供应电解液。近年来电解液行业出现分化,行业集中度提高。江苏国泰、杉杉股份、新宙邦、天赐材料等规模企业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规模较小、成本较高的企业正逐步退出电解液行业。我们认为,六氟磷酸锂是电解液的核心材料,成本占比达43%,其国产化利好电解液厂商。从竞争格局看,电解液产能快速释放已成定局,应重点关注产业链覆盖完整和切入高端客户供应链的企业,包括新宙邦和江苏国泰。6、国外厂商垄断,国内隔膜企业奋力追赶全
31、球前三大隔膜生产企业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当前全球锂电隔膜主要由日本和美国企业垄断,具有的最高技术实力和占有主要市场份额的行业三巨头为日本旭化成、东燃化学和美国Celgard。根据B3的统计数据,2013年三巨头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韩国SKI公司占据16%的份额,而中国的三家企业中科科技、佛山金辉高科和星源材质分别只占3%、3%和2%,与国外差距较大,但最近两年国内厂商不断加大研发和投资力度,新增产能逐渐投放,隔膜出货量逐渐增加,预计未来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会逐步增加。国内企业处于追赶期。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2013年,全国前十大锂离子电池隔膜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208亿元
32、。其中星源材质、新乡中材科技和佛山金辉高科位居销售收入前三甲,收入分别达到260亿元、220亿元和150亿元,沧州明珠销售收入也超过1亿元,达到120亿元。7、行业龙头公司是动力电池子行业理想的投资标的动力电池市场前景广阔,长期发展趋势向好,我们建议可以配置行业龙头,分享行业成长红利。具体子行业而言,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明显。对于技术壁垒较低的负极材料及电解液行业,国内企业在人力成本、规模等方面相比国外竞争对手拥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较强的竞争力。隔膜竞争格局较好,利润率更高。根据上市公司年报统计,隔膜利润率较高,毛利率可达为40%50%。个股
33、而言,动力电池企业我们建议关注东源电器;基础材料相关建议关注目前已经与国际核心电池生产商深度合作的新宙邦以及未来规划打通电池上游产业链的ST路翔;隔膜领域建议关注能实现进口替代的沧州明珠等。四、电机:电动汽车的“心脏”1、电动车电机市场将引领整个电机行业的大发展电机市场体量大,是当今工业发展的引擎。电机作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主要方式,已成为“能源电力化”的核心。2011年,我国电机保有量约17亿千瓦,总耗电量约3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64%,工业领域的电机用电量占比更高,约75%。而在如今中国工业发展放缓的情况下,总体市场趋于饱和。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描绘了我国新一轮工
34、业革命的十年规划,电机行业必将充分受益这一“再工业化”过程。我们认为电机行业未来的发展将由三大产业来驱动:智能高效工业设备(工业40)、核电/军工、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中电机替代了传统发动机的功能,无疑是电动汽车的“心脏”。电动车电机较工业电机要求更高。与电机的工业应用不同,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机通常要求频繁起停,快速动态响应,低速恒转矩运行且过载能力强,转速变化范围宽,可以四象限运行,在充分满足汽车运行功能的同时还应满足行驶时的舒适性,适应环境的能力等。类型上看,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系统将成为主流。这种类型的电机系统具有高功率密度,宽调速范围等优势,是目前我国与日本在乘用车领域都偏好采用的品种。而
35、美国的电动汽车品牌、以及我国电动公交车领域,大多采用高速、高效的交流异步电动机驱动系统。由于我国拥有丰富的永磁同步驱动电机原材料稀土资源(2013年我国烧结钕铁硼磁体毛坯产量全球占比80%),该项技术发展迅速,从乘用车逐步扩展到了商用车领域。以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为代表的世界主流新能源汽车厂商以及国内上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比亚迪、奇瑞等国内主流厂商均在其电动汽车中采用了永磁电机方案,推动车用电机向永磁化方向发展。电动汽车电机的集成化趋势明显。为了不断提高新能源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功率密度、降低成本,提高其集成化程度是必经之路。目前的集成化主要通过车用电机与发动机集成、车用电机与变速器集成两
36、种方式,可以有效起到减轻电机重量、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2、三类企业逐鹿电动汽车电机市场国内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企业各有所长,国外企业在我国竞争力较弱。目前我国从事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生产企业主要分为以下三类。而国外企业则有博世、东芝、日立等欧、日、美企业占据主流市场,在中国主要以进口为主,本土化程度较低,竞争力较弱。具有传统整车及其零部件生产经验的企业在短期内盈利能力强。这部分企业包括中国中车、万向集团、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二汽集团、东风集团、深圳五洲龙、玉柴集团等。他们在整车设计研发方面积累颇深,有专业的团队和开发设备。在整个产业化过程中,他们研制的产品会优先得到上车实验、性能测试的机会。因此会
37、在较短的时间内贡献业绩。不过同时,因为与其他整车厂家的竞争关系,以及自身汽车配置的独特性,此类电机多做内销,不利于超大规模的生产和抢占市场。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成立的专业电机企业有望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我国最有代表性的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供应商无疑是上海电驱动(国家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上海大郡(原福特汽车电动汽车事业部前期开发负责人回国创业奋斗多年),以及北京精进电动等。他们在初期虽然势单力薄,面临着“有技术无市场”的困难局面,但多年来凭借国家扶持、投资人资助和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近两年打开局面,与各大整车厂展开了深度合作。2014年上海电驱动商用车市占
38、率27%,乘用车市占率21%,成为市场的领头羊。具有其他领域电机生产经验的企业通过与汽车电控企业合作打开局面。我国电机龙头卧龙电气、以及工业领域电机厂商大洋电机、江特电机等,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电机研发实力,以及规模化、精益化的生产优势,都试图自行开发新能源汽车电机产品。但如上文介绍,电动车电机较工业电机要求更高,并且此类工业电机厂商与整车厂交流不多,尚缺乏了解,因此初期仅怀着试水心态做尝试。其中一些企业近两年认清了自己的定位和缺陷,与更专业的汽车电控企业合作是行业最迅速有效的方式。卧龙电气为上海大郡提供电机组装,2014年汽车电机收入激增125%。大洋电机更是近期收购了上海电驱动全部股权,实现了
39、其占据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市场一步到位的跨越。五、电控:电动汽车的“大脑”电动汽车电控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大脑。它总体来说一般都包括能量管理系统、再生制动控制系统、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以及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等。每一个子系统一般由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电控单元、控制策略、执行机构、自诊断电路和指示灯组成。下图虚线所示为电机驱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由CAN总线连接。电控子系统提供整车运行的神经脉络,开发需上下游产业链的通力合作。各电控子系统的开发需要不断的进行汽车操控模拟测试过程,产品性能依赖于软件系统的开发。而此类轻资产、技术密集、研发投入占比极高的公司往往在硬件生产上非常薄弱,难以控制成本
40、。这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通力合作。例如,上海大郡在生产过程中主要负责产品设计、质量控制和系统总成环节,其他非核心环节则主要采用外协的模式进行生产:电机生产方面,上海大郡具体负责电机整体的设计、电机关键部件的采购、电机的测试;电机的组装主要委托卧龙电气、新动力电机等电机生产厂商负责;控制器集成方面,上海大郡负责控制器的设计、所有零部件的采购,PCBA板委托泰宇电子等企业进行贴片后,由上海大郡完成控制器集成和程序烧结;最终电机驱动系统总成由上海大郡完成。电机控制器成本占比低,龙头公司通过提供整个电机驱动系统提高体量。电机控制器价格根据其规格和性能要求有较大差异,但该项成本占乘用车整车售价仅10%左右
41、,大客车占比更少。这样小的体量却需要极大的研发投入,迫使电控龙头厂商通过采购电机等关键部件提供整套电机驱动系统。我们按照十二五期末规划新能源汽车产量100万辆计算,电机驱动系统产值将超过300亿元。我们对两个主要电机驱动系统供应商做如下对比。上海电驱动、上海大郡各有所长,分别代表着我国本土研发先锋与海外先进技术本土化两种力量,预计在大洋电机、正海磁材两家上市公司平台上有望获得更稳定、更迅速的发展。六、充电桩:电动汽车互联网的入口1、我国充电桩基础建设尚不完善截至201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近10万辆,仅建成3万多个充电桩,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配置比例超3:1,距1:1的标配比例甚远。按
42、国家纲领性文件规划,到2020年国内充换电站数量达到12 万个,充电桩达到450万个,即6年内该市场将激增100倍以上。据报道,国家863 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预计,到2020年国内充电桩(站)市场规模将近万亿元。政府对充电桩建设支持力度很大。近两年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支持该项建设的发展,另外以北京、上海为首的各个城市如安徽、福建、江苏等地都也有文件定目标、发补贴。2、充电桩供应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力图解决盈利模式难题充电桩供应商主要来自于输配电行业,电源设备行业等上市企业,他们各自结合当地市场、政府支持政策、自身研发优势等特点,可谓百花齐放。其实充电桩行
43、业技术门槛并不太高,但由于政府无统一行业规范,使得各家产品有显著差别。目前国网已宣布退出各城市的充电网络建设,只架设主干道系统,而各地子网络则由地方承担。这一方面相应了新电改的号召,有利于售电与用电侧管理放开;另一方面也激活了当地经济,大力支持了各地方企业以互联网创新的形式加入到充电桩建设大军来。3、看好在地方政府布局广泛、以及开发具有难以替代性产品的公司上表所列的充电桩产品、公司繁多,但仔细比较我们发现,1)部分公司是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地理优势,开发较为熟悉、成本易控制的产品,如奥特迅、巴斯巴、普天新能源等;2)部分公司将充电桩事业作为一项重点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多个城市开拓市场,利用自身
44、资金、团队优势搭建整体充电网络,并开发出充电运营、汽车租赁业务等更加长远的商业模式,如特锐德、普天新能源等;3)国网旗下公司,建设国家主干道充电站,主要为较大型、快充型产品,如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等,但我们认为此类公司体量较大,充电桩业务未必会带来显著增速。由此我们认为,率先抢占市场,布局全国地方的公司将获取大范围的胜利。我们最看好特锐德,该公司虽然从去年7月才开始涉足充电桩事业,但初始投资就投入巨大,注资6亿元用于汽车充电云平台建设、充电终端建设、运营用充电汽车,从最开始就朝着运营平台的目标发展。兵贵神速,公司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与10个合作伙伴签约,设立子公司等,还率先提出电动车租赁、甚至销售
45、的模式,有望成为这一产业的领军者。另外,产品技术方面具备难以替代性的公司也可能占得细分领域的先机。其中奥特迅在大功率快充方面独有建树,并于今年再次定增加大研发投入,显示出管理层的信心与决心;易事特各类充电桩品种较齐全,技术实力雄厚;众业达独有的大巴充电站系统也在珠海得到签约建设。七、新能源汽车行业重点企业简况1、新能源汽车行业将是未来长期投资主题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面临能源、环境和安全的压力日益加大。截止2014年底汽车保有量145亿辆,其中有20座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10座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酸雨、臭氧层破
46、坏、温室气体排放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气候发生显著变化,极端天气频发,其中燃油汽车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25%,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同时,燃油汽车也给能源安全带来压力,近年来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接近60%,交通领域石油消费占比接近50%,其中近80%被汽车消耗。从可持续发展看,汽车产业必须解决能源、污染、安全和拥堵全球公认的四大汽车公害,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势在必行。无论是从创新驱动发展,还是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大规模效应与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的汽车产业都应是战略必争产业。中国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53%,与汽车强国4%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其原
47、因就是中国汽车工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从国家战略层面再次重申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根据中国制造2025 发展目标,到2020 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 万辆;到2025 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 万辆。并强调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智能控制等电动汽车的核心关键技术水平,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成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2、重点公司沿电动汽车产业链核心环节选择上市新能源汽车公司。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是电动汽车价值链的核心环节,而充换电桩则是电动汽车是否能够大规模商业化推荐的关键因素所在。因此,
48、我们重点针对以上核心技术环节和关键市场环节进行选择。1)动力电池:以配置行业龙头,分享成长红利。动力电池企业我们建议关注东源电器;基础材料相关建议关注目前已经与国际核心电池生产商深度合作的新宙邦以及未来规划打通电池上游产业链的ST路翔;隔膜领域建议关注能实现进口替代的沧州明珠等。2)电机/电控: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成立的专业电机企业有望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国内最有代表性的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供应商无疑是上海电驱动和上海大郡。我们看好正海磁材和大洋电机,建议关注卧龙电气和信质电机。3)充电设施与运营:我们推荐率先抢占市场,布局全球充电站终端建设的能源互联网入口龙头特锐德,建议关注在充换电产品技术方面具备难以替代性的公司,如易事特,奥特迅,众业达。(1)东源电器:转型动力电池龙头增发过后转型完成,动力电池主业确立。公司5月份完成定向增发及配套资产重组,国轩高科将成为东源电器的控股子公司,公司未来的主要产品将从电力设备元器件,转向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电芯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其中电池组占比达98%以上。子公司国轩高科在国内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占有一席之地,2014年销售额仅次于比亚迪和天津力神,位列车用动力电池市场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