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诗人王昌龄的部分诗歌作品七篇_王昌龄诗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选诗人王昌龄的部分诗歌作品七篇_王昌龄诗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节选诗人王昌龄的部分诗歌作品七篇_王昌龄诗词 斋心(:王昌龄)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斋心的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1卷第4首。 【原文】 斋心 :唐王昌龄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解释】 女萝:指松萝,地衣类植物。 紫葛:紫藤,葛藤。 黄花:菊花。 娟娟:清丽美妙貌。 “朝饮”句: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吸风饮露。”又,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以饮花之露比方修身洁行。 云英:即云母。矿石名。析为片,晶亮透亮。 精魄:精神魂魄。 寥寥:空阔貌。宇:全诗校:“一作
2、府。” 节选诗人王昌龄的部分诗歌作品(篇二) 杨花凋谢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予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 左迁:即贬官,降职。 王昌龄左迁龙标,其实他并无舛误,以故在芙蓉楼送辛渐 诗中表明自己的无辜:洛了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知道他的不幸遭受后遥寄此诗,深表同情与安抚。 节选诗人王昌龄的部分诗歌作品(篇三)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3、。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全文赏析 第一首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实行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孤独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凄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腔怨情该是倾吐不尽的。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唯恐还不能写出她的怨情于万一。可是,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终一句写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终一句中也没有明写怨情。这样写,乍看象是离开了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其实却在艺术效果上更显得有力,
4、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这是由于: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终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这首诗,题为“秋词”。它的首句就以井边梧桐、秋深叶黄点破题,同时起了渲染颜色、烘托气氛的作用。它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萧瑟冷寂的环境之中。次句更以珠帘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时间已是深夜,从而把这一环境描画得更为凄凉。接下来,诗笔转向室内。室内可写的景物应当许多,而只选中了两件用具。其写熏笼,是为了进一步烘染深宫寒夜的环境气氛;写玉枕,是使人联想到床上不眠之人的孤独。还用了“无颜色”三字来形容熏笼、玉枕。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
5、写,一是说明这是一个冷宫,室内的用具都已年久陈旧,颜色黯淡;二是说明时间已到深夜,炉火、灯光都已微弱,四周物品也显得黯然失色。虚写,则不必是器物本身“无颜色”,而是伴对此器物之人的主观感觉,是她的黯淡心情的反映。写到这里,诗中之人已经呼之欲出了。 最终,读者最终在熏笼畔、玉枕上看到了一位孤眠不寐的少女。这时,回过头来看前三句诗,才知道是遥遥着笔、逐步收缩的。诗从户外井边,写到门户之间的珠帘,再写到室内的熏笼、床上的玉枕,从远到近,句句换景,句句腾挪,把读者的视线最终引向一点,集中到这位女主角身上。这样就使人物的出场,既有水到渠成之妙,又收引满而发之效。 在以浓墨重笔点染背景,描画环境,从而逼出
6、人物后,在末句诗中,只以客观叙述的口气写这位女主角正在卧听宫漏。其表现手法是有案无断,含而不吐,不去道破怨情而怨情自见。这一句中的孤眠不寐之人的留意点是漏声,吸引诸者留意力的也是漏声,而正是在漏声上以暗笔来透露怨情、表现主题的。他在漏声前用了一个“清”字,在漏声后用了一个“长”字。这是示意:由于诗中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会感到漏声凄清,漏声漫长。同时,这句诗里还着意指出,所听到的漏声是从皇帝的居处南宫传来的。这“南宫”两字在整首诗中是画龙点睛之笔,它点出了诗中人的怨情所注。这些暗笔的奇妙运用、这一把怨情隐蔽在字里行间的写法,就使诗句更有深度,在篇终处留下了不尽之意、弦外之音。 其次首诗描写在
7、夜深霜重的凄凉环境中,宫中女子孤独孤独的凄惨情景。她彻夜难眠,想起进宫以来的日子实在不堪回首。她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顾,在银灯下守到夜深,最终还是绝望而终。这首诗情感抒发较为直接,心理刻画较为生动,充分地表现了宫中失宠女子的幽怨之情。 古乐府歌辞中有怨歌行一篇,其辞是:“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酷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诗相传是班婕妤所作,以秋扇之见弃,比君恩之中断。王昌龄就怨歌行的寓意而加以渲染,借长信故事反映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 第三首诗中前两句写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
8、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深思。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喻失宠之可悲。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同,可以徘徊与共而已。 后两句进一步用一个奇妙的比方来发挥这位宫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昭阳,汉殿,即赵飞燕姊妹所居。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而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则虽有雪白如玉的容颜,倒反而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她怨恨的是,自己不但不犹如类的人,而且不如异类的物小小的、丑陋的乌鸦。根据一般状况,“拟人必于其伦”,也就是以美的比美的,丑的比丑的,可是玉颜之白与
9、鸦羽之黑,极不相类;不但不类,而且相反,拿来作比,就使读者增加了感受。由于假如都是玉颜,则虽略有高下,未必相差很远,那么,她的怨苦,她的不甘心,就不会如此深刻了,而上用“不及”,下用“犹带”,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其实是特别深沉的怨愤。凡此种种,都使得这首诗成为宫怨诗的佳作。 孟迟的长信宫和这首诗极其相像:“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首句是说由得宠而失宠。“欲何归”,点出前途茫茫之感。次句对物伤情,检点旧日舞衣,余香尚存,但已无缘再着,凭借它去取得君王的宠爱了。后两句以一个比方说明,身在冷宫,不能再见君王之面,还不如轻快的燕子,每到春来,总可以围着御帘飞
10、行。不以得宠的宫嫔作比,而以无知的燕子对比,以显示怨情之深,构思也很巧,很切。 但若与王诗比较,就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差距来。两诗都用深化一层的写法,不说己不如人,而叹人不如物,这是相同的。但燕子轻快漂亮,与美人相近,而寒鸦则丑陋粗俗,与玉颜相反,因而王诗的比方,显得更为深刻和富于制造性,这是一。其次,明说自恨不如燕子之能飞绕御帘,含意一览无余;而写寒鸦犹带日影,既是实写景色,又以日影暗喻君恩,多一层曲折,含意就更为丰富。前者是比方本身的因袭和制造的问题,后者是比方的含意深浅或厚薄的问题。所以孟迟这篇诗,虽也不失为佳作,但与王诗一比,就不免相形见绌了。 同样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幽怨,表现她们内
11、心的深刻苦痛,在王昌龄笔下,却很少艺术上的雷同重复。第四首诗则带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的特点。 第一句就单刀直入,抒写失宠宫嫔的内心活动。“真成薄命”,是说想不到竟真是个命运不幸的失宠者。这个开头,显得有些突兀,让人感到其中有许多省略。看来她不久前还是得宠者。但宫嫔得宠与否,往往取决于君主一时好恶,或纯出偶然的机缘。因此这些完全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宫嫔就特殊信任命运。得宠,归之幸运;失宠,归之命薄。而且就在得宠之时,也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失宠的厄运会突然降落在自己头上。“真成薄命”这四个字,恰似这位失宠宫嫔内心深处一声沉重的叹息,把她那种时时担忧厄运降落,而当厄运最终落到头上时既难
12、以置信,又不得不苦痛地承认的复杂心理和盘托出了。这样的心理刻画,是很富包蕴的。 失宠的命运降落之后,她陷入久久的寻思。因“思”而入“梦”,梦中又在重温过去的欢快,表现出对命运的希冀,对君主的幻想,而在自己心中重新编织得宠的幻影。但幻梦究竟代替不了现实,一觉醒来,眼前面对的仍是孤独的长信宫殿,梧桐秋叶,珠帘夜霜,听到的仍是悠长凄凉的铜壶清漏。于是又不得不怀疑自己这种侥幸的盼望原不过是无法实现的幻梦。以上两句,把女仆人公曲折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而又层次分明。 就在这位失宠者由思而梦,由梦而疑,心灵上倍受苦痛煎熬的时刻,不远的西宫那边却向她展现了一幅灯火辉煌的图景。不用说,此刻西宫中又正在彻夜宴
13、饮,重演“平阳歌舞新承宠”的场面了。这情景对她来说是那样的熟识,使她一下子就唤起了对自己“新承宠”时的记忆,仿佛回到了当时在复道(宫中楼阁间架空的通道)承受君主恩宠的日子。可是这一切此刻又变得那样遥远,承宠的场面虽在重演,但华美的西宫已经换了新主。“分明”二字,意余言外,耐人咀嚼。它包含了失宠者在孤独凄凉中对往事历历分明的记忆和无限的追恋,也蕴含着往事不行回复的深沉感慨和无限怅惘,更透露出不堪回首往事的深刻哀伤。 这里隐含着好几重对比。一重是失宠者与新承宠者的对比。一重是失宠者过去“复道奉恩”的欢快和寂处冷宫的凄凉的对比。还有一重,则是新承宠者和她将来可能遇到的厄运之间的对比。新承宠者今日正在
14、重演自己的过去,焉知将来又不重演自己的今日呢?这一层意思,隐蔽得比较深,但却可以意会。 这重重对比衬托,把失宠宫嫔在目睹西宫夜饮的灯光火影时内心的复杂感情表现得极为细腻深刻,的确称得上是“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但却不让人感到刻意雕琢,用力刻画。诗人好像只是把女仆人公此刻所看到、所自然联想到的情景轻轻和盘托出,只用“知”和“分明”这两个词语略略透露一点内心活动的消息,其余的一切全部蕴含在浑融的诗歌意境中让读者自己去玩索、体会。正由于这样,这首带有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特点的诗才能做到刻而不露,保持王昌龄七绝含蓄蕴藉的一贯风格。 组诗的最终一首是一首抒发宫怨的诗歌。昭阳殿是
15、西汉赵飞燕得宠时住的寝宫,后来以昭阳殿泛指得宠嫔妃。长信宫是在赵飞燕得宠时失宠嫔妃班婕妤住的寝宫,后来泛指失宠嫔妃。 后两句运用对比描写出失宠于得宠截然不同的差距,白露堂中细草迹是指失宠嫔妃的宫闱清冷,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凄清,使得人物也显得非常幽怨。 红罗帐里不胜情,是指得宠的嫔妃寝宫里红帐高挂,与君王软语温存,不胜满意,说不完的情意绵绵话。 王昌龄从女性角度动身,运用对比,生动形象刻画了失宠嫔妃与得宠嫔妃的天壤之别,是宫怨诗中难得的题材。对那些嫔妃寄予深深的同情。 写作背景 由于王昌龄的籍贯、生卒年及其他重要的生平事迹记载不一,他的作品大都无法编年,因而,这长信秋词五首写于何时亦难以确知。依
16、据新旧唐书本传及有关论著的推考,大致可知他的生年在公元六九至六九八年之间,卒年在七五七年前后,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三十多岁始登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汜水县尉。曾两次被贬,这组诗五首当写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其次次被贬之前。节选诗人王昌龄的部分诗歌作品(篇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照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如果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肯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解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卫青为
17、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攻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斗始终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日还依旧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节选诗人王昌龄的部分诗歌作品(篇五)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
18、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初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节选诗人王昌龄的部分诗歌作品(篇六) 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原文 土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汾阴备冬礼,长乐应和风。 赐庆垂天泽,流欢旧渚宫。楼台生海上,箫鼓出天中。 雾晓筵初接,宵长曲未终。雨随青幕合,月照舞罗空。 玉陛分朝列,文章发圣聪。愚臣忝书赋,歌咏颂丝桐。 节选诗人王昌龄的部分诗歌作品(篇七) 王昌龄咏史原文 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 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西北未及终,东南不行吞。 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