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_T 726-2022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安全检测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_T 726-2022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安全检测技术规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41ICS07.060CCSA 47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 7262022代替 DB41/T 7262012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安全检测技术规范2022 - 04 - 07 发布2022 - 07 - 05 实施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1/T 7262022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一般规定25 检测技术要求26 检测技术方法47 检测结果的处理8附录 A(资料性)部分线路装设工艺要求9附录 B(资料性)电源SPD 的 I 的确定11附录 C(资料性)供配电系统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12附录 D(资料性)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系统17附录
2、E(资料性)河南省各市、县年平均雷暴日18参考文献20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41/T 7262012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安全检测技术规范,与DB41/T 726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1431、GB 50174,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8802.11、GB 18802.21,删除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2012 年版的第 2 章);更新了“浪涌保护器”、“等电位连接”的来源,增加了“接闪器”、“防雷装置”等术语
3、,删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 2012 年版的第 3 章);将“检测规定”更改为“一般规定”,调整了章节的顺序,删除了行政管理条款(见第 4 章,2012 年版的 5.1、5.2、5.3);增加了检测器具、量具的要求(见 4.2);将“检测要求和方法”更改为“检测技术要求”和“检测技术方法”,并将 2012 年版的有关内容更改后纳入(见第 5 章、第 6 章,2012 年版的第 4 章);更改了机房防静电地板的表面电阻要求(见 5.1.2.2,2012 年版的 4.1.1.2.3);更改了天馈线路户外前段端设备的等电位要求(见5.4.2、6.4.6、6.4.9,2012 年版的4.3
4、.1.2、4.3.2.2、4.3.2.3.3);删除了程控交换机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的相关要求(见 2012 年版的 4.4、4.5、4.6、4.7、4.8);删除了“等电位连接”和“接地性能”的规定(见 2012 年版的 4.9、4.10);增加了浪涌保护器检测相关内容,删除了附录“电涌保护器的检查和检测”(见 5.5、6.5, 2012 年版的附录 B);删除了附录“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分级”、“磁场强度的测量和屏蔽效率的计算”、“防雷区的划分”、“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和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部分检测仪器的主要性能和参数指标”(见 2012 年版
5、的附录 C、附录 D、附录 E、附录F、附录J);删除了附录“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表”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检测流程图”(见 2012 年版的附录K 和附录 I 的图 I.2);增加了浪涌保护器的要求,删除了附录“电涌保护器的检查和检测”(见 5.5、6.5,2012 年版的附录 B);更改了检测数据分析的要求(见 7.2,2012 年版的 6.2);删除了附录“用于电子系统雷击风险评估的 N 和 NC 计算方法”的相关内容,更改了附录名称, 更新了“雷暴日数”(见 6.6.2、附录 E,见 2012 年版的附录 L)。本文件由河南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6、。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河南省防雷中心)、河南省现代防雷有限公司、漯河市气象局、驻马店市气象局、河南子豫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鹏、杨美荣、贺小平、傅国庆、王玮、李森、程丽丹、何巍、郭帅、申展、杨琳琳、郭贺奇、王芦、耿守锋、王涛。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41/T 7262012。1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安全检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安全检测要求和方法、检测规定和检测结果的处理。本文件适用于已建及新建、改建、扩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装置安全性能的检测及验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
7、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802.112020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11部分:低压电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8802.212016低压电涌保护器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
8、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3.1浪涌保护器(SPD)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的电器,它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原件,又称电涌保护器。来源:GB 503432012,2.0.163.2 3.2接闪器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来源:GB 500572010,2.0.83.3 3.3等电位连接直接用连接导体或通过浪涌保护器将分离的金属部件、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它电缆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电位差的措施。来源:GB 503432012,2.0.123.4 3.4防雷装置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
9、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来源:GB 500572010,2.0.54 一般规定4.1 检测机构应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的防雷装置设计图纸和隐蔽施工记录等资料,结合气象资料,确定受检项目的雷电防护等级,制定检测方案,检测程序应符合 GB/T 214312015 的规定。94.2 4.2求。4.3 4.3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场地)的防雷装置检测,应遵守被检测系统(场所)的相关环境和安全要检测仪器、量具应处于计量检定或校准合格有效期内,本文件所列检测仪器、量具和测试方法仅作参考,检测仪器、量具的主要性能和指标参数见GB/T 214312015 中的附录 H。5
10、检测技术要求5.1 机房环境5.1.1 机房外部环境5.1.1.1 应按照 GB 503432012 中第 4 章的规定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划分为 A、B、C、D 四个雷电防护等级。5.1.1.2 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及机房应避开强电磁干扰;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时,应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5.1.1.3 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及机房宜设置在楼层的低层中心部位和雷电防护区的高级别区域内, 雷电防护区(LPZ0、LPZ1LPZn)的划分参见 GB/T 503432012 中的 3.2。5.1.2 机房内部环境5.1.2.1 机房内设备距离及结构柱的安全距离应大于 1000 mm。5.1.2.2 机
11、房内应按照 GB 501742017 中 8.3 的规定设置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地板的表面电阻应为2.5104 1109 。5.1.2.3 金属构件、设备表面的静电电位应不大于 1 kV,防静电地板表面的静电电位应不大于 2.5 kV。5.1.2.4 防静电接地网格及支架、机架、格棚、金属外窗等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 4 。5.2 机房电源系统5.2.1 外部电源系统5.2.1.1 供电电源系统进出建筑物的方式及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第 5 章的规定。5.2.1.2 在电源进(出)线处(总配电室)应安装符合相应等级分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5.2.1.3 当建筑物屋
12、顶的用电设备(如通信天线等)处于 LPZ0 区时,引出电源线的配电箱内应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试验类别的划分参见 GB 503432012 中的 2.0.30、2.0.31、2.0.32。5.2.1.4 浪涌保护器接地材料的材质、规格和安装工艺,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浪涌保护器和配电盘(箱)外壳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 4 。5.2.1.5 以下位置应安装符合类试验的电源浪涌保护器:a) 变压器位于建筑物内且该建筑物没有低压线引出时,应在低压侧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b) 建筑物间通过屏蔽管敷设低压线路的情况,应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c) 按照 GB 500572010
13、 提供的方法计算分配电盘内设备前端电源线路上过电压,如该电压大于分配电盘内设备的耐冲击水平时,应在分配电盘内设备前端电源线路上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5.2.2 内部电源系统5.2.2.1 当机房距设备间分配电柜大于 50 m 时,机房内的配电屏应安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5.2.2.2 在分配电盘和机房配电屏后的设备,已安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大于后端设备的耐冲击水平的 80%时,应在设备前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5.2.2.3 浪涌保护器接地材料的材质、规格和安装工艺,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浪涌保护器和配电盘(箱)外壳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 4 。5.3 计算机网
14、络系统5.3.1 进入机房的各种信号线的屏蔽及布线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3 的规定。5.3.2 计算机系统的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2 的规定。5.3.3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防雷和接地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5 的规定。5.3.4 信号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4.4 的规定。5.4 天馈线路5.4.1 接闪器的材质、规格、牢固性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 5.2 的规定。5.4.2 户外的前端设备应在接闪器的有效保护范围内,并应做等电位处理,其过渡电阻值应不大于0.2 。接
15、闪器的有效保护范围计算方法见 GB 500572010 的附录 D。5.4.3 天馈线路的屏蔽、等电位措施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 6.3 的规定。5.4.4 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4.5 的规定。5.5浪涌保护器5.5.1应使用经国家认可的检测实验室检测,符合 GB/T 18802.112020 和 GB/T 18802.212016 标准的产品。5.5.2 原则上 SPD 和等电位连接位置应在各防雷区的交界处,但当线路能承受预期的电涌电压时,SPD 可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处。5.5.3 SPD 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具有通过电
16、涌时的电压保护水平和有熄灭工频续流的能力。5.5.4 当电源采用 TN 系统时,从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 TN-S 系统。5.5.5 选择系统中信息技术设备信号浪涌保护器时,Uc 值一般应高于系统运行时信号线上的最高工作电压的 1.2 倍。5.5.6 SPD 两端的连线应符合表A.1 中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要求,SPD 两端的引线长度不宜超过0.5 m。 SPD 应安装牢固。5.5.7 在 LPZOA 或 LPZOB 区与 LPZl 区交界处,在从室外引来的线路上安装的 SPD 应选用符合 I 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其 Iimp 值可按 GB 500572010 规定的
17、方法选取。5.5.8 在 LPZl 区与 LPZ2 区交界处,分配电盘处或 UPS 前端宜安装第二级 SPD。其标称放电电流 In 不宜小于 5 kA(8/20 us)。5.5.9 在重要的终端设备或精密敏感设备处,宜安装第三级 SPD,其标称放电电流 In 值不宜小于3 kA(8/20 us)。5.5.10 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 SPD 时,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应按试验数据采用;若无此试验数据时,电压开关型 SPD 与限压型 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 10 m,若小于 10 m 应加装退耦元件。限压型 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 5 m,若小于 5 m 应加装退耦元件。5.5.11
18、 安装在电路上的 SPD,其前端应有后备保护装置过电流保护器。如使用熔断器,其值应与主电路上的熔断电流值相配合。5.5.12 SPD 如有通过声、光报警或遥信功能的状态指示器,应检查 SPD 的运行状态和指示器的功能。5.5.13 连接导体应符合相线采用黄、绿、红色,中性线用浅蓝色,保护线用绿/黄双色线的要求。6 检测技术方法6.1 机房环境6.1.1 机房外部环境6.1.1.1 按照 GB 503432012 中 第 4 章的算法,计算机房雷电防护等级。6.1.1.2 使用 GB/T 214312015 中附录 F 的仪器和方法,检测机房电磁屏蔽措施。6.1.1.3 查看机房设置位置,机房位
19、置应满足 5.1.1.3 的要求。6.1.2 机房内部环境6.1.2.1 检查机房所在的楼层位置、面积、平面布置,使用钢卷尺或红外测距仪等量具,测量机房内设备距离外墙及结构柱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应大于 1000 mm。6.1.2.2 查看机房防静电接地地板安装情况,使用兆欧表测试静电地板的表面电阻是否符合 5.1.2.2 的规定。6.1.2.3 使用静电电压表测试金属构件、设备表面的静电电位,结果不应大于 1 kV,防静电地板表面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 2.5 kV。6.1.2.4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 GB/T 214312015 中附录 D 的方法,测试防静电接地网格及金属支架、机架、格棚、
20、外窗等的接地电阻值,结果不应大于 4 。6.2 机房电源系统6.2.1 外部电源系统6.2.1.1 检查电源系统进出建筑物的方式及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接地形式应符合 GB 50343 2012 中第 5 章的规定。查阅设计或施工文件,检查电缆的埋地长度,埋地长度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附录 C 的规定。6.2.1.2 电源进(出)线处(总配电室)应安装符合相应等级分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查看浪涌保护器安装情况。6.2.1.3 当建筑物屋顶的用电设备(如通信天线等)处于 LPZO 区时,引出电源线的配电箱内应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查看浪涌保护器安装情况。6.2.1.4 查阅施
21、工安装文件并使用游标卡尺等量具,检查、测量浪涌保护器接地材料的材质、规格和安装工艺,材质、规格和安装工艺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6.2.1.5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 GB/T 214312015 中附录D 的方法,测量浪涌保护器和配电盘(箱) 外壳的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 。6.2.1.6 以下位置应安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查看浪涌保护器的安装情况:a) 变压器位于建筑物内且该建筑物没有低压线引出时,在低压侧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b) 建筑物间通过屏蔽管敷设低压线路的情况,在低压线路两侧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c) 按照 GB 500572010 提供的方法计算分配
22、电盘内设备前端电源线路上过电压,当该电压大于分配电盘内设备的耐冲击水平时,在分配电盘内设备前端电源线路上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6.2.2 内部电源系统6.2.2.1 当机房距设备间分配电柜大于 50 m 时,机房内的配电屏应安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 查看浪涌保护器的安装情况。6.2.2.2 在分配电盘和机房配电屏后的设备,已安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大于后端设备的耐冲击水平的 80%时,应在设备前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查看浪涌保护器的安装情况。6.2.2.3 查阅施工安装文件并使用游标卡尺等量具,检查、测量浪涌保护器接地材料的材质、规格和安装工艺,安装工艺应符合附
23、录 A 的规定。6.2.2.4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 GB/T 214312015 中附录D 的方法,测量浪涌保护器和配电盘(箱) 外壳的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 。6.3 计算机网络系统6.3.1 信号线的屏蔽和等电位措施6.3.1.1 查看户外进入机房的信号线的引进方式,引进方式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4.4 的规定。查看入户处的防雷电波侵入措施,应采取屏蔽、等电位连接并接地等措施。6.3.1.2 查阅施工安装文件,核对进入机房的信号线所穿的金属管埋地长度,埋地长度应大于 15 m。6.3.1.3 检查进入机房的光缆的金属加强芯的等电位及接地处理情况,使用接地
24、电阻测试仪按照GB/T 214312015 中附录D 的方法测量其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 。6.3.1.4 检查进入机房的屏蔽线缆的屏蔽层的等电位及接地处理情况,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GB/T 214312015 中附录D 的方法测量其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 。6.3.1.5 查阅施工安装文件,核对当多个计算机系统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的等电位连接情况。查看计算机机房的安全保护地、信号工作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和信号浪涌保护器的接地情况,接地端应连接到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查阅施工安装文件并用游标卡尺等量具,检查、测量信号浪涌保护器接地线的材质、规格和安装工艺情况,材质
25、、规格和安装工艺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6.3.1.6 查看进、出建筑物的传输线路上浪涌保护器的设置及各级浪涌保护器的安装情况,安装情况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5.2 的规定。6.3.1.7 查看以下位置安装适配的信号浪涌保护器的情况:a) 经由 LPZ0 区直接进入机房的信号线在接入重要的网络设备(如服务器、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前的端口处;b) 远程网络数据终端设备(DTE)的外引(LPZ0 区至 LPZ1 区)信号线端口处;c) 广域网络总线(非光纤)上的每个外收发器端口处。6.3.1.8 查看信号浪涌保护器的安装情况,安装情况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
26、4.4 的规定。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 GB/T 214312015 中附录D 的方法测量其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 。6.4 天馈线路6.4.1 凡带有室外架空天线的电子设备,都属于天馈线路应采取防雷保护的设备系统。6.4.2 查阅施工安装文件并使用游标卡尺、拉力计等量具,检查、测量接闪器的材质、规格、牢固性及其连接情况,材质、规格、牢固性及其连接情况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 5.2 的规定。6.4.3 使用钢卷尺或红外测距仪等量具,测量接闪器与天线之间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应大于 3 m。6.4.4 使用等电位测试仪测量接闪器、天线竖杆的接地情况,接闪器、天线竖杆应与建
27、筑物共用防雷接地装置。使用游标卡尺等量具,测量钢筋与钢筋、钢筋与扁钢的搭接焊长度,双面施焊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6 倍,单面施焊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12 倍。使用游标卡尺等量具,测量扁钢与扁钢的搭接焊长度,当不少于三面施焊时,搭接焊长度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 2 倍。6.4.5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 GB/T 214312015 中附录 D 的方法,测量接闪杆、天线竖杆接地电阻值,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 。6.4.6 按照 GB 500572010 中附录 D 的方法计算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户外的前端设备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使用等电位测试仪测量其过渡电阻值,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 0.2 。6.4
28、.7 查阅施工安装文件,查看天线杆、塔引下的天馈线缆的屏蔽措施,使用等电位测试仪测量金属屏蔽层与防雷装置间的等电位连接情况,金属屏蔽层应与杆、塔金属体(或防雷引下线)及建筑物的防雷装置间有良好的电气连接。6.4.8 查看同轴馈线金属外护层是否在上部、下部作接地处理,是否在通过走线架进入机房前就近接地。查看当杆、塔长度不小于 60 m 时,同轴馈线的金属外护层是否在杆、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查看室外走线架始末两端是否做接地连接。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 GB/T 214312015 的附录 D 中的方法测量上述部位的接地电阻值。6.4.9 当波导管作为天馈传输系统时,使用等电位测试仪测量波导传输系统
29、的金属外壁与天线架、波导支承架及天线反射器的过渡电阻、波导管弯头及波导的段与段之间作连接用的法兰盘两端的过渡电阻值,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 0.2 。6.4.10 查看同轴馈线进入机房后与系统设备连接处浪涌保护器的安装情况,连接处应安装适配的天馈线浪涌保护器。6.4.11 查看采用独立的电源线供电,串装在同轴电缆线路上的有源设备,电源线应穿金属管敷设,金属管首尾两端应就近作接地并安装相应的浪涌保护器。6.4.12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 GB/T 214312015 的附录 D 中的方法,测量安装在天线杆、塔上的航空障碍灯等设备外壳的接地电阻值,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 。6.5 浪涌保护器6.5.1
30、 SPD 的检查6.5.1.1 使用环路电阻测试仪测试从总配电盘(箱)引出的分支线路上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之间的阻值,确认线路系统类型。6.5.1.2 查看施工安装文件,记录各级 SPD 的安装位置,安装数量、型号、主要性能参数(如 Uc、In、Imax、Iimp、Up 等)、接口方式和连接导体的材质和导线截面,连接导线的色标,连接牢固程度等安装工艺。6.5.1.3 对 SPD 进行外观检查:SPD 的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无裂痕和烧灼痕或变形,SPD 的标志应完整和清晰,SPD 的劣化指示牌颜色或指示灯不应改变,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 SPD 连接线,连接线不应发生过热现象。6.5
31、.1.4 测量多级 SPD 之间的距离和 SPD 两端引线的长度。使用游标卡尺等量具,测量 SPD 两端的引线长度,线长度不应超过 0.5 m;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 SPD 时,查阅施工安装文件核对电压开关型 SPD 与限压型 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线路长度不应小于 10 m,若小于 10 m 则应加装退耦元件;查阅施工安装文件核对限压型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线路长度不应小于 5 m,若小于 5 m 则应加装退耦元件。6.5.1.5 查看 SPD 的状态指示器,指示器应与生产厂商说明一致。6.5.1.6 查看安装在电路上的 SPD 限压元件脱离器安装情况,SPD 前端应安装脱离器。查看无内置
32、脱离器 SPD 的过电流保护情况, 使用熔断器做保护器的,应确定其值与主电路上的熔断电流值相配合。6.5.1.7 查看安装在配电系统中的 SPD 的 Uc 值,Uc 值应符合附录 B 中表 B.1 的规定。6.5.1.8 查看并计算安装的通信、信号 SPD 的 Uc 值,Uc 值应高于系统运行时信号线上的最高工作电压的 1.2 倍。常见电子系统的工作电压参考值见附录B 的表 B.2。6.5.1.9 检查 SPD 安装工艺,使用等电位测试仪测量接地线与等电位连接端子之间的过渡电阻。6.5.1.10 电源 SPD 的 I 的确定见附录 B,供配电系统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参见附录C。6.5.2 电源
33、SPD 的测试6.5.2.1 使用防雷元件测试仪或泄漏电流测试表等仪器对 SPD 定期进行检查。如测试结果表明 SPD 劣化,或状态指示指出 SPD 失效,应及时更换。6.5.2.2 限压型 SPD 的 Iie 值的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a) 首先应取下可插拔式 SPD 的模块或将线路上两端连线拆除,逐一进行测试;b) 合格判定:当实测值大于生产厂标称的最大值时,判定为不合格,如生产厂未标定出 Iie 值时, 一般不应大于 20 A。注:SPD泄漏电流在线测试方法在研究中,一般认为由于存在阻性电流和容性电流,其值应在1 mA级范围内。6.5.2.3 直流参考电压(U1mA)的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34、a) 本试验仅适用于以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为限压元件且无其他并联元件的 SPD。主要测量在 MOV 通过 l mA 直流电流时,其两端的电压值;b) 将 SPD 的可插拔模块取下测试,按测试仪器说明书连接进行测试;c) 将测试仪器的输出电压值按仪器使用说明及试品的标称值选定,并逐渐提高,直至测到通过 1 mA 直流时的压敏电压;d) 对内部带有滤波或限流元件的 SPD,应断开滤波器或限流元件进行测试;注:带滤波或限流元件的SPD测试方法在研究中。e) 合格判定:当 U1mA 值不低于交流电路中 Uc 值 1.86 倍时,在直流电路中为直流电压 1.33 至 1.6 倍时,在脉冲电路中为
35、脉冲初始峰值电压 1.4 至 2.0 倍时,可判定为合格。也可与生产厂提供的允许公差范围表对比判定。6.6 其它事项6.6.1 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系统图见附录 D。6.6.2 河南省各市、县年平均雷暴日见附录 E。7 检测结果的处理7.1 检测结果的记录7.1.1 检测人员应在现场将各项检测结果如实记入原始记录表,原始数据的有效位数应比本标准要求多取一位。原始记录表应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和受检单位现场负责人签名。7.1.2 检测原始记录应按规定格式认真填写,字迹要清晰、工整。原始记录应具有惟一识别性并保存至少两年。检测原始记录格式参见 GB/T 214312015 附录 I。7.1.3
36、 首次检测时,检测人员应绘制检测平面示意图,后续检测时视情况进行补充或修改。7.2 检测结果的判定对原始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整理,并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所有检测项目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为合格,否则需要整改至合格。7.3 检测报告7.3.1 检测报告应由检测员和校核员签字后,经技术负责人签发,并加盖检测机构检测专用章。检测报告格式见 GB/T 214312015 附录 I。7.3.2 检测报告应对检测项目是否符合设计审核文件及相关防雷技术规范要求作出评定。附 录 A(资料性)部分线路装设工艺要求A.1 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积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和各种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积参见表A.1表
37、A.2。19表A.1 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保护级别SPD的类型导线截面SPD连接相线铜导线SPD接地端连接铜导线第一级开关型或限压型1625第二级限压型1016第三级限压型610第四级限压型46注:混合型SPD参照相应保护级别的截面积选择。表A.2 各种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材料等电位连接带之间和等电位连接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的连接导体,流过大于或等于25%总雷电流的等电位连接导体内部金属装置与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的连接导体,流过小于25%总雷电流的等电位连接导体铜166铝2510铁5016A.2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之间的间距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与电气
38、设备及与电力电缆之间的净距参见表A.3表A.5。表A.3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其它管线的净距单位为毫米其他管线电子信息系统线缆最小平行净距最小交叉净距防雷引下线1000300保护地线5020给水管15020压缩空气管15020热力管(不包封)500500热力管(包封)300300煤气管30020注:如线缆敷设高度超过6000 mm时,与防雷引下线的交叉净距应大于或等于 (H 为交叉处防雷引下线距地面的高度)。表A.4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单位为米名称最小净距配电箱1.00变电室2.00电梯机房2.00空调机房2.00表A.5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电力电缆的净距单位为毫米类别与电子信
39、息系统信号线缆接近状况最小净距(mm)380 V电力电缆容量小于2 kVA与信号线缆平行敷设13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70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10380 V电力电缆容量2 kVA5 kVA与信号线缆平行敷设3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150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80380 V电力电缆容量大于5 kVA与信号线缆平行敷设6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300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150注1:当380 V电力电缆的容量小于2 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即两个不同线槽或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 且平行长度小于等于10 m时,最小间距可以是10 m
40、m。注2:电话线缆不宜与计算机网络在同一根双绞线电缆中。附 录 B(资料性)电源 SPD 的 I 的确定类试验的电源SPD的Iimp按表B.1表B.3确定。表 B.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电流强度(kA)管道、电力线管道、电力线、信号线接地方式无屏蔽(电源线)屏蔽(电源线)无屏蔽(电源线)屏蔽(电源线)TNC16.75.011.13.4TNCS16.75.011.13.4TNS12.53.758.32.5表 B.2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电流强度(kA)管道、电力线管道、电力线、信号线接地方式无屏蔽(电源线)屏蔽(电源线)无屏蔽(电源线)屏蔽(电源线)TNC12.53.758.32.5TNCS12.53
41、.758.32.5TNS9.42.86.251.9表 B.3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电流强度(kA)管道、电力线管道、电力线、信号线接地方式无屏蔽(电源线)屏蔽(电源线)无屏蔽(电源线)屏蔽(电源线)TNC5.61.74.21.3TNCS5.61.74.21.3TNS4.21.33.10.93附 录 C(资料性)供配电系统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C.1 电源系统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电源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参见表C.1和图C.1图C.5。表 C.1 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浪涌保护器接于浪涌保护器安装点的系统特征TT系统TN-C系统TN-S系统引出中性线的IT系统不引出中性线的IT系统接线形式1接线形式2接线
42、形式1接线形式2接线形式1接线形式2每一相线和中性线间+*NA+*+*NA每一相线和PE线间*NANA*NA*NA*中性线和PE线间*NA*NA每一相线和PEN线间NANA*NANANANANA相线间+注:“*”:强制规定装设浪涌保护器;NA:不适用;“+”:需要时可增加装设浪涌保护器。图 C.1 IT 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图图 C.2 TT 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图(一)图 C.3 TT 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图(二)图 C.4 TN-S 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图图 C.5 TN-C-S 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图C.2 信息系统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示意图信息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
43、参见图C.6图C.10。图 C.6 计算机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图图 C.7 计算机局域网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图图 C.8 数据通讯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图图 C.9 安保闭路监视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图图 C.10 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图附 录 D(资料性)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系统图D.1给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的防雷系统构成。图 D.1 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系统示意图附 录 E(资料性)河南省各市、县年平均雷暴日表E.1给出了河南省各市、县年平均雷暴日数。表 E.1 河南省各市、县年平均雷暴日(1971 年至 2013 年)序号城市名称雷暴日数(天/年)序号城市名称雷暴日数(天/年)1郑州市20.16浚县21.2巩义21.0淇县24.7荥阳18.87新乡市23.3新郑17.6卫辉22.2登封21.8长垣19.6新密19.4封丘18.7中牟19.8延津22.3嵩山22.8辉县25.42开封市20.2原阳19.5兰考19.8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