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726-2022 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安全检测技术规范(河南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T 726-2022 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安全检测技术规范(河南省).pdf(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ICS 07.060 CCS A 47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7262022 代替 DB41/T 7262012 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安全 检测技术规范 BDB41/T 726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一般规定.2 5 检测技术要求.2 6 检测技术方法.4 7 检测结果的处理.8 附录 A(资料性)部分线路装设工艺要求.9 附录 B(资料性)电源 SPD 的I的确定.11 附录 C(资料性)供配电系统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12 附录 D(资料性)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系统.17 附录 E(资料性)河南
2、省各市、县年平均雷暴日.18 参考文献.20 DB41/T 726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41/T 7262012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安全检测技术规范,与DB41/T 726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1431、GB 50174,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8802.11、GB 18802.21,删除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2012 年版的第 2 章);更新了“浪涌保护器”、“等电位连接”的来源,增加了
3、“接闪器”、“防雷装置”等术语,删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2012 年版的第 3 章);将“检测规定”更改为“一般规定”,调整了章节的顺序,删除了行政管理条款(见第 4 章,2012年版的 5.1、5.2、5.3);增加了检测器具、量具的要求(见 4.2);将“检测要求和方法”更改为“检测技术要求”和“检测技术方法”,并将 2012 年版的有关内容更改后纳入(见第 5 章、第 6 章,2012 年版的第 4 章);更改了机房防静电地板的表面电阻要求(见 5.1.2.2,2012 年版的 4.1.1.2.3);更改了天馈线路户外前段端设备的等电位要求(见5.4.2、6.4.6、6.4.
4、9,2012年版的4.3.1.2、4.3.2.2、4.3.2.3.3);删除了程控交换机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的相关要求(见 2012 年版的 4.4、4.5、4.6、4.7、4.8);删除了“等电位连接”和“接地性能”的规定(见 2012 年版的 4.9、4.10);增加了浪涌保护器检测相关内容,删除了附录“电涌保护器的检查和检测”(见 5.5、6.5,2012 年版的附录 B);删除了附录“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分级”、“磁场强度的测量和屏蔽效率的计算”、“防雷区的划分”、“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和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部分检测仪器的主要性能和参数指标
5、”(见 2012 年版的附录 C、附录 D、附录 E、附录 F、附录 J);删除了附录“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表”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检测流程图”(见 2012 年版的附录 K 和附录 I 的图 I.2);增加了浪涌保护器的要求,删除了附录“电涌保护器的检查和检测”(见 5.5、6.5,2012 年版的附录 B);更改了检测数据分析的要求(见 7.2,2012 年版的 6.2);删除了附录“用于电子系统雷击风险评估的N和NC计算方法”的相关内容,更改了附录名称,更新了“雷暴日数”(见 6.6.2、附录 E,见 2012 年版的附录 L)。本文件由河南省气象标准化技
6、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河南省防雷中心)、河南省现代防雷有限公司、漯河市气象局、驻马店市气象局、河南子豫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鹏、杨美荣、贺小平、傅国庆、王玮、李森、程丽丹、何巍、郭帅、申展、杨琳琳、郭贺奇、王芦、耿守锋、王涛。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41/T 7262012。DB41/T 7262022 1 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安全 检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安全检测要求和方法、检测规定和检测结果的处理。本文件适用于已建及新建、改建、扩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装置安全性能
7、的检测及验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802.112020 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1部分:低压电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8802.212016 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
8、范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浪涌保护器(SPD)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的电器,它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原件,又称电涌保护器。来源:GB 503432012,2.0.16 3.2 接闪器 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来源:GB 500572010,2.0.8 3.3 等电位连接 直接用连接导体或通过浪涌保护器将分离的金属部件、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它电缆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电位差的措施。来源:GB 503432012,2.0.12 DB
9、41/T 7262022 2 3.4 防雷装置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来源:GB 500572010,2.0.5 4 一般规定 检测机构应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的防雷装置设计图纸和隐蔽施工记录等资料,结合气象4.1 资料,确定受检项目的雷电防护等级,制定检测方案,检测程序应符合 GB/T 214312015 的规定。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场地)的防雷装置检测,应遵守被检测系统(场所)的相关环境和安全要4.2 求。检测仪器、量具应处于计量检定或校准合格有效期内,本文件所列检测仪器、量具和测试方法仅4.3
10、 作参考,检测仪器、量具的主要性能和指标参数见 GB/T 214312015 中的附录 H。5 检测技术要求 机房环境 5.1 5.1.1 机房外部环境 5.1.1.1 应按照 GB 503432012 中第 4 章的规定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划分为 A、B、C、D 四个雷电防护等级。5.1.1.2 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及机房应避开强电磁干扰;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时,应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5.1.1.3 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及机房宜设置在楼层的低层中心部位和雷电防护区的高级别区域内,雷电防护区(LPZ0、LPZ1LPZn)的划分参见 GB/T 503432012 中的 3.2。5.1.2 机
11、房内部环境 5.1.2.1 机房内设备距离及结构柱的安全距离应大于 1000 mm。5.1.2.2 机房内应按照 GB 501742017 中 8.3 的规定设置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地板的表面电阻应为2.5104 1109。5.1.2.3 金属构件、设备表面的静电电位应不大于 1 kV,防静电地板表面的静电电位应不大于 2.5 kV。5.1.2.4 防静电接地网格及支架、机架、格棚、金属外窗等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 4。机房电源系统 5.2 5.2.1 外部电源系统 5.2.1.1 供电电源系统进出建筑物的方式及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第 5章的规定。5.2.1.
12、2 在电源进(出)线处(总配电室)应安装符合相应等级分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DB41/T 7262022 3 5.2.1.3 当建筑物屋顶的用电设备(如通信天线等)处于 LPZ0 区时,引出电源线的配电箱内应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试验类别的划分参见 GB 503432012 中的 2.0.30、2.0.31、2.0.32。5.2.1.4 浪涌保护器接地材料的材质、规格和安装工艺,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浪涌保护器和配电盘(箱)外壳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 4。5.2.1.5 以下位置应安装符合类试验的电源浪涌保护器:a)变压器位于建筑物内且该建筑物没有低压线引出时,应在低压侧加装符合
13、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b)建筑物间通过屏蔽管敷设低压线路的情况,应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c)按照 GB 500572010 提供的方法计算分配电盘内设备前端电源线路上过电压,如该电压大于分配电盘内设备的耐冲击水平时,应在分配电盘内设备前端电源线路上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5.2.2 内部电源系统 5.2.2.1 当机房距设备间分配电柜大于 50 m 时,机房内的配电屏应安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5.2.2.2 在分配电盘和机房配电屏后的设备,已安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大于后端设备的耐冲击水平的 80%时,应在设备前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5.2.2.3 浪涌保护器
14、接地材料的材质、规格和安装工艺,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浪涌保护器和配电盘(箱)外壳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 4。计算机网络系统 5.3 5.3.1 进入机房的各种信号线的屏蔽及布线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3 的规定。5.3.2 计算机系统的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2 的规定。5.3.3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防雷和接地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5 的规定。5.3.4 信号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4.4 的规定。天馈线路 5.4 5.4.1 接闪器的材质、规格、牢固性应符合 GB 5005720
15、10 中 5.2 的规定。5.4.2 户外的前端设备应在接闪器的有效保护范围内,并应做等电位处理,其过渡电阻值应不大于 0.2。接闪器的有效保护范围计算方法见 GB 500572010 的附录 D。5.4.3 天馈线路的屏蔽、等电位措施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 6.3 的规定。5.4.4 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4.5 的规定。浪涌保护器 5.5 5.5.1 应使用经国家认可的检测实验室检测,符合 GB/T 18802.112020 和 GB/T 18802.212016 标准的产品。5.5.2 原则上 SPD 和等电位连接位置应在各防雷区
16、的交界处,但当线路能承受预期的电涌电压时,SPD可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处。5.5.3 SPD 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具有通过电涌时的电压保护水平和有熄灭工频续流的能力。5.5.4 当电源采用 TN 系统时,从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 TN-S 系统。DB41/T 7262022 4 5.5.5 选择系统中信息技术设备信号浪涌保护器时,Uc值一般应高于系统运行时信号线上的最高工作电压的 1.2 倍。5.5.6 SPD两端的连线应符合表A.1中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要求,SPD两端的引线长度不宜超过0.5 m。SPD 应安装牢固。5.5.7 在 LPZOA或 LPZO
17、B区与 LPZl 区交界处,在从室外引来的线路上安装的 SPD 应选用符合 I 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其Iimp值可按 GB 500572010 规定的方法选取。5.5.8 在 LPZl 区与 LPZ2 区交界处,分配电盘处或 UPS 前端宜安装第二级 SPD。其标称放电电流 In不宜小于 5 kA(8/20 us)。5.5.9 在重要的终端设备或精密敏感设备处,宜安装第三级 SPD,其标称放电电流 In值不宜小于 3 kA(8/20 us)。5.5.10 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 SPD 时,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应按试验数据采用;若无此试验数据时,电压开关型 SPD 与限压型 SPD 之间的线路长
18、度不宜小于 10 m,若小于 10 m 应加装退耦元件。限压型 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 5 m,若小于 5 m 应加装退耦元件。5.5.11 安装在电路上的 SPD,其前端应有后备保护装置过电流保护器。如使用熔断器,其值应与主电路上的熔断电流值相配合。5.5.12 SPD 如有通过声、光报警或遥信功能的状态指示器,应检查 SPD 的运行状态和指示器的功能。5.5.13 连接导体应符合相线采用黄、绿、红色,中性线用浅蓝色,保护线用绿/黄双色线的要求。6 检测技术方法 机房环境 6.1 6.1.1 机房外部环境 6.1.1.1 按照 GB 503432012 中 第 4 章的算法,计算机房雷
19、电防护等级。6.1.1.2 使用 GB/T 214312015 中附录 F 的仪器和方法,检测机房电磁屏蔽措施。6.1.1.3 查看机房设置位置,机房位置应满足 5.1.1.3 的要求。6.1.2 机房内部环境 6.1.2.1 检查机房所在的楼层位置、面积、平面布置,使用钢卷尺或红外测距仪等量具,测量机房内设备距离外墙及结构柱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应大于 1000 mm。6.1.2.2 查看机房防静电接地地板安装情况,使用兆欧表测试静电地板的表面电阻是否符合 5.1.2.2的规定。6.1.2.3 使用静电电压表测试金属构件、设备表面的静电电位,结果不应大于 1 kV,防静电地板表面的静电电位不应
20、大于 2.5 kV。6.1.2.4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 GB/T 214312015 中附录 D 的方法,测试防静电接地网格及金属支架、机架、格棚、外窗等的接地电阻值,结果不应大于 4。机房电源系统 6.2 6.2.1 外部电源系统 DB41/T 7262022 5 6.2.1.1 检查电源系统进出建筑物的方式及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接地形式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第 5 章的规定。查阅设计或施工文件,检查电缆的埋地长度,埋地长度应符合 GB 500572010中附录 C 的规定。6.2.1.2 电源进(出)线处(总配电室)应安装符合相应等级分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查看浪涌保护
21、器安装情况。6.2.1.3 当建筑物屋顶的用电设备(如通信天线等)处于 LPZO 区时,引出电源线的配电箱内应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查看浪涌保护器安装情况。6.2.1.4 查阅施工安装文件并使用游标卡尺等量具,检查、测量浪涌保护器接地材料的材质、规格和安装工艺,材质、规格和安装工艺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6.2.1.5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GB/T 214312015中附录D的方法,测量浪涌保护器和配电盘(箱)外壳的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6.2.1.6 以下位置应安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查看浪涌保护器的安装情况:a)变压器位于建筑物内且该建筑物没有低压线引出时,在低压
22、侧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b)建筑物间通过屏蔽管敷设低压线路的情况,在低压线路两侧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c)按照 GB 500572010 提供的方法计算分配电盘内设备前端电源线路上过电压,当该电压大于分配电盘内设备的耐冲击水平时,在分配电盘内设备前端电源线路上加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6.2.2 内部电源系统 6.2.2.1 当机房距设备间分配电柜大于 50 m 时,机房内的配电屏应安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查看浪涌保护器的安装情况。6.2.2.2 在分配电盘和机房配电屏后的设备,已安装符合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大于后端设备的耐冲击水平的 80%时,应在设备前加装符合
23、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查看浪涌保护器的安装情况。6.2.2.3 查阅施工安装文件并使用游标卡尺等量具,检查、测量浪涌保护器接地材料的材质、规格和安装工艺,安装工艺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6.2.2.4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GB/T 214312015中附录D的方法,测量浪涌保护器和配电盘(箱)外壳的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计算机网络系统 6.3 6.3.1 信号线的屏蔽和等电位措施 6.3.1.1 查看户外进入机房的信号线的引进方式,引进方式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4.4 的规定。查看入户处的防雷电波侵入措施,应采取屏蔽、等电位连接并接地等措施。6.3.1.2 查
24、阅施工安装文件,核对进入机房的信号线所穿的金属管埋地长度,埋地长度应大于 15 m。6.3.1.3 检查进入机房的光缆的金属加强芯的等电位及接地处理情况,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 GB/T 214312015 中附录 D 的方法测量其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6.3.1.4 检查进入机房的屏蔽线缆的屏蔽层的等电位及接地处理情况,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 GB/T 214312015 中附录 D 的方法测量其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DB41/T 7262022 6 6.3.1.5 查阅施工安装文件,核对当多个计算机系统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的等电位连接情况。查看计算机机房的安全保护
25、地、信号工作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和信号浪涌保护器的接地情况,接地端应连接到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查阅施工安装文件并用游标卡尺等量具,检查、测量信号浪涌保护器接地线的材质、规格和安装工艺情况,材质、规格和安装工艺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6.3.1.6 查看进、出建筑物的传输线路上浪涌保护器的设置及各级浪涌保护器的安装情况,安装情况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5.2 的规定。6.3.1.7 查看以下位置安装适配的信号浪涌保护器的情况:a)经由 LPZ0 区直接进入机房的信号线在接入重要的网络设备(如服务器、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前的端口处;b)远程网络数据终端设备(DTE)的外
26、引(LPZ0 区至 LPZ1 区)信号线端口处;c)广域网络总线(非光纤)上的每个外收发器端口处。6.3.1.8 查看信号浪涌保护器的安装情况,安装情况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4.4 的规定。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 GB/T 214312015 中附录 D 的方法测量其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天馈线路 6.4 6.4.1 凡带有室外架空天线的电子设备,都属于天馈线路应采取防雷保护的设备系统。6.4.2 查阅施工安装文件并使用游标卡尺、拉力计等量具,检查、测量接闪器的材质、规格、牢固性及其连接情况,材质、规格、牢固性及其连接情况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
27、5.2 的规定。6.4.3 使用钢卷尺或红外测距仪等量具,测量接闪器与天线之间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应大于 3 m。6.4.4 使用等电位测试仪测量接闪器、天线竖杆的接地情况,接闪器、天线竖杆应与建筑物共用防雷接地装置。使用游标卡尺等量具,测量钢筋与钢筋、钢筋与扁钢的搭接焊长度,双面施焊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6 倍,单面施焊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12 倍。使用游标卡尺等量具,测量扁钢与扁钢的搭接焊长度,当不少于三面施焊时,搭接焊长度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 2 倍。6.4.5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 GB/T 214312015 中附录 D 的方法,测量接闪杆、天线竖杆接地电阻值,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
28、。6.4.6 按照 GB 500572010 中附录 D 的方法计算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户外的前端设备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使用等电位测试仪测量其过渡电阻值,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 0.2。6.4.7 查阅施工安装文件,查看天线杆、塔引下的天馈线缆的屏蔽措施,使用等电位测试仪测量金属屏蔽层与防雷装置间的等电位连接情况,金属屏蔽层应与杆、塔金属体(或防雷引下线)及建筑物的防雷装置间有良好的电气连接。6.4.8 查看同轴馈线金属外护层是否在上部、下部作接地处理,是否在通过走线架进入机房前就近接地。查看当杆、塔长度不小于 60 m 时,同轴馈线的金属外护层是否在杆、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查看室外走线架始末
29、两端是否做接地连接。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 GB/T 214312015 的附录 D 中的方法测量上述部位的接地电阻值。6.4.9 当波导管作为天馈传输系统时,使用等电位测试仪测量波导传输系统的金属外壁与天线架、波导支承架及天线反射器的过渡电阻、波导管弯头及波导的段与段之间作连接用的法兰盘两端的过渡电阻值,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 0.2。6.4.10 查看同轴馈线进入机房后与系统设备连接处浪涌保护器的安装情况,连接处应安装适配的天馈线浪涌保护器。6.4.11 查看采用独立的电源线供电,串装在同轴电缆线路上的有源设备,电源线应穿金属管敷设,金属管首尾两端应就近作接地并安装相应的浪涌保护器。DB41/
30、T 7262022 7 6.4.12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 GB/T 214312015 的附录 D 中的方法,测量安装在天线杆、塔上的航空障碍灯等设备外壳的接地电阻值,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浪涌保护器 6.5 6.5.1 SPD 的检查 6.5.1.1 使用环路电阻测试仪测试从总配电盘(箱)引出的分支线路上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之间的阻值,确认线路系统类型。6.5.1.2 查看施工安装文件,记录各级 SPD 的安装位置,安装数量、型号、主要性能参数(如 Uc、In、Imax、Iimp、Up等)、接口方式和连接导体的材质和导线截面,连接导线的色标,连接牢固程度等安装工艺。6.5.1.
31、3 对 SPD 进行外观检查:SPD 的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无裂痕和烧灼痕或变形,SPD 的标志应完整和清晰,SPD 的劣化指示牌颜色或指示灯不应改变,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 SPD 连接线,连接线不应发生过热现象。6.5.1.4 测量多级 SPD 之间的距离和 SPD 两端引线的长度。使用游标卡尺等量具,测量 SPD 两端的引线长度,线长度不应超过 0.5 m;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 SPD 时,查阅施工安装文件核对电压开关型 SPD与限压型 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线路长度不应小于 10 m,若小于 10 m 则应加装退耦元件;查阅施工安装文件核对限压型 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线路长度不应
32、小于 5 m,若小于 5 m 则应加装退耦元件。6.5.1.5 查看 SPD 的状态指示器,指示器应与生产厂商说明一致。6.5.1.6 查看安装在电路上的 SPD 限压元件脱离器安装情况,SPD 前端应安装脱离器。查看无内置脱离器 SPD 的过电流保护情况,使用熔断器做保护器的,应确定其值与主电路上的熔断电流值相配合。6.5.1.7 查看安装在配电系统中的 SPD 的 Uc值,Uc值应符合附录 B 中表 B.1 的规定。6.5.1.8 查看并计算安装的通信、信号 SPD 的 Uc值,Uc值应高于系统运行时信号线上的最高工作电压的 1.2 倍。常见电子系统的工作电压参考值见附录 B 的表 B.2
33、。6.5.1.9 检查 SPD 安装工艺,使用等电位测试仪测量接地线与等电位连接端子之间的过渡电阻。6.5.1.10 电源 SPD 的I的确定见附录 B,供配电系统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参见附录 C。6.5.2 电源 SPD 的测试 6.5.2.1 使用防雷元件测试仪或泄漏电流测试表等仪器对 SPD 定期进行检查。如测试结果表明 SPD 劣化,或状态指示指出 SPD 失效,应及时更换。6.5.2.2 限压型 SPD 的 Iie值的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a)首先应取下可插拔式 SPD 的模块或将线路上两端连线拆除,逐一进行测试;b)合格判定:当实测值大于生产厂标称的最大值时,判定为不合格,如生产厂未标
34、定出 Iie值时,一般不应大于 20 A。注:SPD泄漏电流在线测试方法在研究中,一般认为由于存在阻性电流和容性电流,其值应在1 mA级范围内。6.5.2.3 直流参考电压(U1mA)的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a)本试验仅适用于以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为限压元件且无其他并联元件的 SPD。主要测量在 MOV 通过 l mA 直流电流时,其两端的电压值;b)将 SPD 的可插拔模块取下测试,按测试仪器说明书连接进行测试;c)将测试仪器的输出电压值按仪器使用说明及试品的标称值选定,并逐渐提高,直至测到通过 1 mA 直流时的压敏电压;d)对内部带有滤波或限流元件的 SPD,应断开滤波器或限流元件
35、进行测试;DB41/T 7262022 8 注:带滤波或限流元件的SPD测试方法在研究中。e)合格判定:当 U1mA值不低于交流电路中 Uc值 1.86 倍时,在直流电路中为直流电压 1.33 至 1.6倍时,在脉冲电路中为脉冲初始峰值电压 1.4 至 2.0 倍时,可判定为合格。也可与生产厂提供的允许公差范围表对比判定。其它事项 6.6 6.6.1 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系统图见附录 D。6.6.2 河南省各市、县年平均雷暴日见附录 E。7 检测结果的处理 检测结果的记录 7.1 7.1.1 检测人员应在现场将各项检测结果如实记入原始记录表,原始数据的有效位数应比本标准要求多取一位。原始
36、记录表应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和受检单位现场负责人签名。7.1.2 检测原始记录应按规定格式认真填写,字迹要清晰、工整。原始记录应具有惟一识别性并保存至少两年。检测原始记录格式参见 GB/T 214312015 附录 I。7.1.3 首次检测时,检测人员应绘制检测平面示意图,后续检测时视情况进行补充或修改。检测结果的判定 7.2 对原始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整理,并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所有检测项目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为合格,否则需要整改至合格。检测报告 7.3 7.3.1 检测报告应由检测员和校核员签字后,经技术负责人签发,并加盖检测机构检测专用章。检测报告格式见 GB/T 214
37、312015 附录 I。7.3.2 检测报告应对检测项目是否符合设计审核文件及相关防雷技术规范要求作出评定。DB41/T 7262022 9 附录A (资料性)部分线路装设工艺要求 A.1 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积 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和各种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积参见表A.1表A.2。表A.1 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 单位为平方毫米 保护级别 SPD的类型 导线截面 SPD连接相线铜导线 SPD接地端连接铜导线 第一级 开关型或限压型 16 25 第二级 限压型 10 16 第三级 限压型 6 10 第四级 限压型 4 6 注:混合型SPD参照相应保护级别的截面积选择。表A.2 各种连接导体的最
38、小截面积 单位为平方毫米 材料 等电位连接带之间和等电位连接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的连接导体,流过大于或等于25%总雷电流的等电位连接导体 内部金属装置与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的连接导体,流过小于25%总雷电流的等电位连接导体 铜 16 6 铝 25 10 铁 50 16 A.2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之间的间距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与电气设备及与电力电缆之间的净距参见表A.3表A.5。表A.3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其它管线的净距 单位为毫米 其他管线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 最小平行净距 最小交叉净距 防雷引下线 1000 300 保护地线 50 20 给水管 150 20 压缩空气管 150 20
39、 热力管(不包封)500 500 热力管(包封)300 300 煤气管 300 20 注:如线缆敷设高度超过6000 mm时,与防雷引下线的交叉净距应大于或等于0.05(H 为交叉处防雷引下线距地面的高度)。DB41/T 7262022 10 表A.4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 单位为米 名 称 最小净距 配电箱 1.00 变电室 2.00 电梯机房 2.00 空调机房 2.00 表A.5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电力电缆的净距 单位为毫米 类别 与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接近状况 最小净距(mm)380 V电力电缆容量 小于2 kVA 与信号线缆平行敷设 130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
40、管中 70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10 380 V电力电缆容量 2 kVA5 kVA 与信号线缆平行敷设 300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150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80 380 V电力电缆容量 大于5 kVA 与信号线缆平行敷设 600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300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150 注1:当380 V电力电缆的容量小于2 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即两个不同线槽或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且平行长度小于等于10 m时,最小间距可以是10 mm。注2:电话线缆不宜与计算机网络在同一根双绞线电缆中。DB41/T 7262022
41、11 附录B (资料性)电源 SPD 的I的确定 类试验的电源SPD的Iimp按表B.1表B.3确定。表 B.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电流强度(kA)管道、电力线 管道、电力线、信号线 接地方式 无屏蔽(电源线)屏蔽(电源线)无屏蔽(电源线)屏蔽(电源线)TNC 16.7 5.0 11.1 3.4 TNCS 16.7 5.0 11.1 3.4 TNS 12.5 3.75 8.3 2.5 表 B.2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电流强度(kA)管道、电力线 管道、电力线、信号线 接地方式 无屏蔽(电源线)屏蔽(电源线)无屏蔽(电源线)屏蔽(电源线)TNC 12.5 3.75 8.3 2.5 TNCS 12.
42、5 3.75 8.3 2.5 TNS 9.4 2.8 6.25 1.9 表 B.3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电流强度(kA)管道、电力线 管道、电力线、信号线 接地方式 无屏蔽(电源线)屏蔽(电源线)无屏蔽(电源线)屏蔽(电源线)TNC 5.6 1.7 4.2 1.3 TNCS 5.6 1.7 4.2 1.3 TNS 4.2 1.3 3.1 0.93 DB41/T 7262022 附录C (资料性)供配电系统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 C.1 电源系统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 电源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参见表C.1和图C.1图C.5。表 C.1 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 浪涌保护器接于 浪涌保护器安装点的系统特征
43、TT系统 TN-C系统 TN-S系统 引出中性线的IT系统 不引出中性线的IT系统 接线形式1 接线形式2 接线形式1 接线形式2 接线形式1 接线形式2 每一相线和中性线间+*NA+*+*NA 每一相线和PE线间*NA NA*NA*NA*中性线和PE线间*NA*NA 每一相线和PEN线间NA NA*NA NA NA NA NA 分配电柜总配电柜L1配配L,电电L设备处L2U)干支L7L3nprv线MPEPESPD-III不接龙或经接M技接地miiiiiSPD-ISPD-IIRBRA电源系统的i地叙(接地电阻)气MM的接地极(接地电阻)DB41/T 7262022 图 C.2 TT 系统浪涌保
44、护器的安装位置图(一)分 配 电 柜总 配 电 柜L?配配U%电L设 备 处RCDL,干支NNN线线PEPEiSPD-IIIIIIIIIImu_SPD-USPD-IRBRA电 源 系 统电 气 装 置的 接 地 极的 接 地 极(接 地 电 阻)(接 地 电 阻)总配电柜分配电柜L1L1r-wvL2配L2配L3电设备处RCDL3电L丨支NNN线PE线PEsPD-mHmSPD-nSPD-IRRAB电气装置电源系统的地 极(接地电阻)的接地极(接地电阻)分配电柜总配电柜L1配11配电设备处电L干支NN线线PEPEmSPD-III1SPD-ISPD-IIRB电气装置的接地极(接地电阻)DB41/T
45、7262022 图 C.5 TN-C-S 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图 C.2 信息系统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信息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参见图C.6图C.10。分配电柜L1mL2电配-rwIL3设备处干电L线支PENN线PESPD-fflmRB电 源 系 统的 接 地 极(接 地 电 阻)SPDSPDSPD远程工作站一1MODEMflCD交换wMODEMCZISPD匁电位接地汇流排服务器I,pn-C3占SPD,SPD终端器终端器1服务器服务器服务器DB41/T 7262022 图 C.7 计算机局域网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图 I:SPDSPIM1n)SPIM1n)SPD-1控PE电QPE
46、PESPD制db-,飞I解码器4-SPD-1匕SPD-2N台SPD柜QSPDPEPE控制台Nji5iSPD等电位接地汇流排7*JPE服务器SPD,型二通,|T型三通终端器终端器N络集线器网络集线器SPD(1n)去室外且信号线长度大于20m时AAAAAMS,SPD卫星接收机SPD(18、12、16、24、48)SPD-1CZS-网络集线器IIa*nooortrfPELN丄PEPURo,SPD视鈿切换器DB41/T 7262022 图 C.10 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图 a&505&5&51!火瞥广播MfldrfafetI火 灾 报 聱|联 动 控 制 丨2 4V电 源丨火筈电话N
47、SPD等电位接地汇流排PEDB41/T 7262022 附录D (资料性)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系统 图D.1给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的防雷系统构成。0:配电箱PE保护接地线SI逬出电缆金属护套接地HEB总等电位接g子板B梭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信号电视天线LPZOALPZOB卫星觸波天线等SPD避雷带w1I Ifa有线电视前端箱无线通信LPZ1顶层eLPZ2楼板内钢/筋等电位利用柱内主筋做引下/己线架电气竖井接地干线连接线N层电源PE线2层樹空总配线架计算机电话t室外监控ir监in防irI03t2ii地面nomm700mmII./电(舌4僉eSI变配,计算机网4电源进线络线D2层-“1
48、1.9”报警指挥中心联网SIMEB利用基础及柱内钢筋做接地装置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DB41/T 7262022 18 附录E (资料性)河南省各市、县年平均雷暴日 表E.1给出了河南省各市、县年平均雷暴日数。表 E.1 河南省各市、县年平均雷暴日(1971 年至 2013 年)序号 城市名称 雷暴日数(天/年)序号 城市名称 雷暴日数(天/年)1 郑州市 20.1 6 浚县 21.2 巩义 21.0 淇县 24.7 荥阳 18.8 7 新乡市 23.3 新郑 17.6 卫辉 22.2 登封 21.8 长垣 19.6 新密 19.4 封丘 18.7 中牟 19.8 延津 22.3 嵩山 22.8
49、辉县 25.4 2 开封市 20.2 原阳 19.5 兰考 19.8 获嘉 22.3 杞县 20.2 8 焦作市 22.9 通许 19.8 孟州 22.6 尉氏 19.7 沁阳 21.2 3 洛阳市 20.5 温县 21.0 栾川 28.0 博爱 21.7 嵩县 22.3 武陟 20.5 伊川 20.0 修武 23.6 汝阳 19.3 9 濮阳市 21.1 新安 20.4 濮阳县 22.5 偃师 20.3 清丰 20.6 洛宁 21.3 范县 20.3 宜阳 16.4 台前 20.4 孟津 22.6 南乐 21.1 4 平顶山市 17.1 10 许昌市 19.8 宝丰 20.7 禹州 20.1
50、 鲁山 22.1 长葛 19.1 叶县 20.5 鄢陵 21 郏县 18 襄城 18.1 舞钢 21.7 11 漯河市 20.0 汝州 18.2 临颍 19.7 5 安阳市 23.1 舞阳 22.6 安阳县 23.8 12 三门峡市 17 林州 30.3 卢氏 27.5 汤阴 24.7 灵宝 16.4 滑县 22.0 渑池 18.5 内黄 21.4 13 南阳市 27 6 鹤壁市 24.1 唐河 25.7 DB41/T 7262022 19 表 E.1 河南省各市、县年平均雷暴日(1971 年至 2013 年)(续)序号 城市名称 雷暴日数(天/年)序号 城市名称 雷暴日数(天/年)13 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