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参考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参考答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 答案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 1 答案(本作业大多数为自己所做,故答案仅供参考)一、认真阅读教材上编第四章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回答下例问题。1、婚姻爱情和断案折狱是话本最重要的题材类型,请简要介绍爱情题材和公案题材的拟话本为代表作品各一部,每部介绍字数不少于 200 字。(1)爱情题材的拟话本(2)公案题材的拟话本 2、以唐传奇霍小玉传和拟话本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为例,分析话本、拟话本和唐代小说在爱情观念和人物形象上发生了哪些新变化?答:在爱情观念上:a、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故事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b、话本、拟话本爱情篇章
2、的主题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争取自由婚姻等。在人物形象上:话本、拟话本对人物的描写具有特殊性、细致性和多样性。a、特殊性表现在人物描写上的“奇”,非常注重人物描写的个性化。比如:杜十娘、莘 瑶琴、玉堂春,三人都是色艺双绝的妓女,都向往自由、渴望爱情;但 她们却都有 各自不同的风姿。杜十娘深沉老练、莘瑶琴质朴单纯、玉堂春机智泼辣。B、细致性十分明显,如刘小官雌雄兄弟写小酒店掌柜刘公在风雪天救起一个 60 多岁 的老头,就用了 4000 多字。苏小妹三难新郎写秦少游与苏小妹进入洞房后的“三难”就用了将近 5000 字的篇幅。c、人物的
3、多样性,比如:综合环境、人物身世等特点;利用矛盾冲突描写人物的行动;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通过 想象夸张塑造带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形象等等 3、话本、拟话本擅长运用富有特征性的器物来连缀故事,请以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为例,分析话本、拟话本小说是如何以物为线结撰作品的。答:话本、拟话本是中国古代承前启后的白话小说,其作者博古通今,大都熟悉前朝故事,不仅熟悉 下层人民生活,与当时的市民阶层生气想通,而且富有表现生活的艺术技巧。听众也是以下层小市民为主,所以内容也是写下层民众生活,以描写人物为中心,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语言是白话口语,下层小市民 在听众数量上占了绝大多数。另外,讲史话本的作者大都地位
4、低下,其听众和观众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因而,讲史话本的思想观点比正统诗文进步,较为接近人民群众 4、话本、拟话本小说在安排情节上讲究“无巧不成书”,请以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为例,分析话本、拟话本是如何运用“巧合”的手法的。答:所谓“巧合”,就是偶然性。偶然性是由必然性决定的,作品中的“巧合”来源于社会,又经过提炼加工,就是即 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反映生活真实,体现客观规律,又富有艺术魅力。比如错斩崔宁的“巧”值得一提,作者安排 情节,处处抓住一个“错”,在“错”的背后又处处强调一个 “巧”。刘贵戏言,二姐出走是 “巧”,静山大王杀刘贵是“巧”,崔宁与二姐清早结伴同行是“巧”,刘贵与
5、崔宁的财物正好都是十五贯更是 “巧”,表面看来这些“巧”是偶然的;而 在“巧”的背后,是封建礼教和司法制度两把杀人的刀子。这里的“巧”表现了社 会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试想,如果不 是社会上普遍存在买卖妻妾的现象,刘贵怎能 如此戏言?陈二姐又怎么会轻易信以为真?如果没有“男女同行、非奸即盗”的社 会舆论,崔宁和陈二姐又怎会被“错绑”、“错杀”。正因为错斩崔宁中的“巧”戳到了当时社会的要害,所以情节的发展既扣人心弦,又合情合理。听众和读者既 因为始料不及而不断称奇,又因为总在情理之中而频频叹服。5、话本、拟话本是后世文艺创作重要的题材渊薮。请介绍一部根据话本、拟话本改编而成的文艺作品,如戏曲、影视等
6、,并说明其与原作有何不同。答:根据关汉卿的窦娥冤改编的戏曲作品有不少,其中有的剧作在情节上和原剧相比有 较大改动。下面是程砚秋改编的京剧六月雪的主要剧情(有两种结尾)。秀才蔡昌宗进京赶考,佣户张氏之子驴儿随往。驴儿垂涎昌宗之妻窦娥,途中将昌宗推入河中,回家假说昌宗失足落水而死。蔡母悲痛成病,想吃羊肚汤,驴儿又在汤内暗放毒药,不想被驴儿的母亲吃下,当即身亡。驴儿于是诬告说蔡母杀害了他母亲,县官动用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婆婆受苦,挺身含冤代罪,被判斩刑。行刑正值六月,忽然天降大雪,县官惊恐异常。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时任八府巡按,前来楚州巡查,解救了窦娥,同时,蔡昌宗也并没有死,窦娥一家团圆。(另一种结尾
7、是:窦天章来楚州一带巡查时,乡民替窦娥喊冤,于是将张驴儿抓获。但当他赶去搭救窦娥时,窦娥已屈死于刑刀之下。)两剧情节上的主要不同之处:六月雪里窦娥是秀才蔡昌宗的妻子,窦娥冤里窦娥先做童养 ;.媳,成婚后不到两年丈夫就去世;六月雪里张驴儿在官府上诬告的是蔡母,窦娥冤里张驴儿诬告的是窦娥;六月雪里,窦娥在临刑前没有发三桩誓愿,天降大雪并不是应了她的誓愿。结尾部分两剧差别更大:以“大团圆”结尾的六月雪,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及时赶到,将她解救了,窦娥夫妻、父女团圆;以窦娥被斩结尾的六月雪,乡民为窦娥喊冤,窦天章抓获张驴儿,却没能来得及搭救窦娥,窦娥屈死。六月雪的两种结尾,窦娥的冤屈都很快被查明,没有了窦娥
8、鬼魂伸冤报仇的情节。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 2 认真阅读水浒传原著、教材关于水浒传的论述及相关研究论著,并以小组形式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讨论时,每组选择两个题目集中讨论;每人须在二者中选择其一做五百字左右的发言,并注意其他同学的观点。讨论之后,请各用 100 字摘要记录三位同学的发言,和自己的发言一起整理提交。讨论题目 1 同学发言摘要一:水浒传的核心内容就是写一群江湖好汉,基本精神就是宣扬江湖义气。南宋时期,朝廷腐败,贪官当权,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水浒传中许多重要人物都是被官府所迫,逼上梁山。所以说,梁山好汉的大聚义绝非偶然。但要说这是一场农民起义,还是十分勉强。同学发言摘要二:以宋江为首的梁
9、山并没有真正起义。一开始就那么几个好汉加几百兵马,可能没有起义的资本。过了一段时间,兵马有几千了,却并未像一般的起义军,有攻城略地的方略,有“均贫富”之类的纲领,带领群众,杀向皇都,夺取政权。好汉们只是聚义于梁山,在周边小城打打仗,然后去大城中闹闹事,仅此而已,怎谈得上起义?最后,兵精粮足,连朝廷都认为梁山“贼势浩大”,可宋江却想投降朝廷。同学发言摘要三:宋江举着“替天行道”的大旗,要“反贪官不反朝廷”。其实这很可笑。贪官在哪里?在朝廷;谁能管得住贪官?朝廷;贪官为何腐败?因为朝廷腐败,皇帝无能,所以形成了朝廷是贪官、贪官是朝廷的尴尬局面。正因如此,宋江攻击的目标也出现问题,“反贪官不反朝廷”
10、就自相矛盾了。梁山好汉的悲惨结局其实早就被这“反贪官不反朝廷”的方针牢牢锁定!这大旗一举,更谈不上什么起义。自己观点:水浒传不算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是个很有魄力的词汇,判定是否农民起义,需具备三个条件:是否设定了推翻旧皇权国 家体制的政治纲领,是否颁布了一套用以治国安邦的法度体系,是否以正式的政治集团名义与朝廷分庭抗礼划地而治。水浒传的核心思想,无非是施耐庵的招安大计,此大计不具备农民起义的三大属性,因此非属农民起义,相反江南方腊的起义军才是真正的农民起义,而梁山好汉的所谓“替天行道”,终究不过是绿林草莽的一厢情愿。宋江没有政治纲领,只有满腔的忠君思想,何来起义之说?所谓的“梁山好汉”,大多
11、时间干的事儿无非是杀人放火抢掠财物。招安之后,又恰是朝廷鹰犬,竭尽做奴做狗之事,何来政治集团?农民起义的特征是以武定国,以文安邦,可惜梁山之中,文者不多,武夫到是不少,定国也是帮着赵宋王朝定国,而非以起义的方式定国。宋江一心一意为招安,其核心理论是:归顺朝廷,为梁山好汉们在庙堂上觅得一处安身立命之所,更推崇诸如“为朝廷尽忠,以光耀祖宗门楣”之类的玩意,这和农民起义的本质相差甚远,更何况,梁山108 将中,真正农民出身的鲜有几人,半数以上都是犯了死罪的朝廷命官,还有不少是生性喜欢杀人越货的强盗,加上一些喜欢打抱不平的武侠,甚至还有一些根本就是地主阶级出身的破落户或没落贵族,如此散乱的绿林组织,农
12、民何在?农民起义的说法又从何来?江湖义气,是水浒传的主旋律。智取生辰纲,是结义而行。落草梁山,也是义气使然。“替天行道”,招安朝廷,全碍于宋江哥哥这么做,做兄弟的就得听着,全是江湖义气支配着。李逵都讲了“杀到 东京,夺了鸟位”的狠话了,也只有听的份。连吴用这样的明白人也被义气所左右。所以说,读水浒传,就是要读出梁山好汉的豪气、爽气、义气。我这样讲,一点没有贬低水浒传价值的意思,因为水浒 传的价值所在,并不取决于写的是江湖义气还是农民起义。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 3 答案 ;.窦娥冤是 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请认真研究窦娥冤原著、教材中有关窦娥冤胡论述,并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在下列参考题目中任选其一,
13、自拟题目,写字数一千二百字左右的小论文一篇。参考论题:、如何评价窦娥这一形象?、如何看待窦娥的节烈和孝道?、窦娥冤的科诨与古代戏曲传统。、窦娥冤与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胡鬼魂报仇。、窦娥冤与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的清官伸冤。、窦娥冤的悲剧价值。、关于窦娥冤的自定论题。如何评价窦娥这一形象。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剧本内容是从我国长期流传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演化而来的,它通过平民女子窦娥的人生悲剧表达出作者对社会黑暗的愤怒,对现实的思考与批判。全剧在生与死的冲突,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把窦娥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首先,剧本着重表现了她强烈的反抗精神。窦娥的反抗是经历了一个由安于命运到与命运抗争的发展过程。
14、窦娥小小年纪就经历了人生的重大不幸,但她默默地忍受着,她开始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归之于“命运”,认为“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她不怨天不尤人,对生活不再抱任何幻 想,只把希望寄托于渺茫的来世,她以“贞节”与“孝道”观念作为约束自己身心言行的信条,又以“节”、“孝”作为自身防卫的武器,甘愿屈服于夫权、神权和礼教的约束,只希望服侍婆婆,孤若伶仃地度过一生。但是邪恶和不幸接踵而至的到来,先是张驴儿父子闯进了她宁静的生活。辛酸的经历,磨炼出她的坚强性格,严酷的现实又培养出她的反抗精神。她终于迈出了由安于命运到与命运的抗争的勇敢的一步,她的反抗精神,首先表现在张家父子的逼婚上,当然此时
15、窦娥的反抗,还只是为争个贞洁之名,只能以贞洁作为自己的反抗武器,在同张驴父子的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不断得到发展,性格由内里刚强开始转向外露反抗,她最初只是对引狼入室的婆婆埋怨、不满,继而发展到一把推倒无耻的张驴儿,同邪恶势力展开了正面交锋。正因为如此,当张驴儿以“药死公公”的罪名来威胁他时,她毫无惧色,理直气壮地要同张 驴儿一起去见官,宁愿“官休”,也决不向张驴儿低头,但此时的窦娥还是太善良也太天真了,满以为“明如镜,清似水”的官府会公正执法,在桃杌太守的严刑栲打下,她终于看清了官府贪脏枉法,草官人命的 真本质,使她的反抗性格又向前发展了一步,终于喊出了“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16、的 正义呼声。刑场上,她的反抗精神达到了顶峰,她面对天地间那个被邪恶势力主宰的世界发出了愤怒的控诉:滚绣球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第三折 满腔怨恨如火山一样爆发了,从官府到天地鬼神,一下子全被她识破,全被她咒倒了。悲愤已极她发 下三大誓愿这种誓愿,现实生活里当然是不会实现的,但作者让它实现,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更加突出了她的坚强不屈的性格,表现出极其强烈,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窦
17、娥的冤屈和反抗精神确实有着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威力!其次,剧本在写出她的坚强的反抗精神外,还写出了她的善良。她的善良最初表现为对婆母的孝顺,她宁死也不招认所谓“药死公公”的“罪名”,而当昏官要打她婆母时,为使婆母免遭毒刑,她又勇敢地招认了这一强加给她的罪名,这里她的善良已不仅是一般的孝顺,而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甚至在押赴刑场时,她怕婆母看见了伤心,还苦苦哀求刽子手押她走后街,直到死后,她的冤魂还要求父亲对婆婆多加照顾。这种反抗精神和善良性格的和谐统一,使窦娥形象显得血肉丰满,感人至深。作品通过窦娥这一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它的主题,那就是揭露元代社会法制黑暗、纲纪松驰、官吏昏庸的社会现实,同时歌颂
18、下层人民的反抗和斗争。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 4 答案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清传奇的经典之作,请认真研读牡丹亭原著、教材中有关牡丹亭的论述,并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你如何理解杜丽娘的因梦而死?是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催生了这样的悲剧故事?;.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 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 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
19、胧愿望。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 “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 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
20、的是赋 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 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 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2、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形象有何异同?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 入情网
21、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并迁怒于红娘的跟随。老夫人当众许婚,后来又出尔反尔,既赋于崔、张的婚事以外在的合理性,又赋于崔、张爱情以内在的合 理性。正是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为莺莺敢于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决心对张君瑞以身相许的潜在动 力。但是,冲破内在心理的樊笼毕竟比冲破外在人为的约束还在艰难,于是就有了莺莺的“闹简”和“赖简”,其中莺莺所表现的“假意儿”,不仅是为了试探红娘是否可靠,张生是否真心,更重要的是披露出崔莺莺战 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长亭送别时,莺莺既忧虑张生考试落第,婚事终成泡影,更担心张生考取后变心,另就高门,自己
22、被弃置,承担着如此沉重的精神重压。杜丽娘日常的行为举止,丝毫不违背她作为名门闺秀的身份,她在作品开始时,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少女,带有贵族小姐普遍的特点,温柔、驯顺、稳重。她本人也打算严格地用礼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她幼小心 灵中,充满了封建礼教。她去游玩空寂无人的花园,还想到“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这是现实环境造成的 她的性格的一面;但在另一面,当杜丽娘独处深思时,却不由自主地发出对“才子佳人”密“约偷期”的倾慕;在更深的一层,当完全摆脱现实束缚进入梦境时,她的潜在欲望便充分地活跃起来。主人公杜丽娘在礼 教束缚下的复杂细腻的哀愁和坚定执着的反抗性格,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3、谈
23、谈你对牡丹亭大结局的看法。戏剧牡丹亭是明代伟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沈德符万 历野获编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问世以后引起了剧坛上的巨大风波,后世译注和论文阐释层出不穷,却大都是在汤显祖戏剧 总论中涉及该作,或者是针对牡丹亭剧意鳞爪、主题思想阐发和人物形象分析,或者是版本论述及国外流传情况。关于大团圆结局,则历来的研究不是很多,如悲喜杂糅、哀乐圆融从元杂剧婚恋剧的“大团 圆”结局说起 、论中国古典悲剧的团圆结局 、中国传统悲剧“团圆”结局的人文阐述 、中 国古典悲剧“团圆”结局评析兼与西方悲剧比较 和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新解 等,却没
24、有具体 地针对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进行细致深入的解析和论述,或者认为这种大团圆结局是汤显祖赋予作品的理想色彩,不过是伟大作品的一条光亮的尾巴。但笔者企图从西方神话原型角度来对牡丹亭团圆结局作出新的阐释,杜丽娘的爱情探索历程在大团圆结局安排之下基本构成了神话原型中英雄历险与救赎的完整模式,此外还将眼光转回明代以便更深层次地对这种团圆结局的成因作出阐释。杜丽娘的至情能量创造了牡丹亭超越生死的爱情神话,她的爱情之旅实质上是一种英雄的历险是她灵魂的冒险尝试。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开篇之初就赋予了杜丽娘这种巨大的至情能力。牡丹亭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
25、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 能从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 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 荐枕而成亲,待挂桂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 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8 神话原是人通往内在生活、发现自我之钥,也是寻求自我 与社会和谐的指南。这一题词鲜明地揭示出了“至情”的杜丽娘入梦、觉醒、留念、死亡、灵魂找寻、复活和回归的整个历程;另一方面,同时也显示出了与世俗的“情”相抵抗的封建专制的“理”之强大和在几乎;.1
26、2 .“情”之荒原上生活的杜丽娘的成长危机,这就形成了“英雄”历险探索的现实背景。而这次的历险任务艰巨、意义更为重大,它还象征着她青春期的心理转化和精神的成长。杜丽娘在柳梦梅的帮助下还魂而生,并与之并肩来对抗社会礼教的巨大压制,且还通过“至情”来对礼教荒原进行救赎并带回挚爱的福音,以此来寻求对改变之后的社会的回归并与之和谐相处。因此,在“奉旨团圆”的结局安排之下,杜丽娘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成长使命和历险救赎的任务,也就构成了神话原型的完整模式。汤显祖高举“至情”的旗帜有力地谱写了一曲瑰丽而完美的爱情神话。汤显祖采用至情的妙笔创造了一个感人瑰丽的感人至深的爱情神话,“奉旨团圆”结局的巧妙安排完美地
27、阐释了杜丽娘历险与救赎和青春成长与回归社会的完整模式。这种团圆结局的设置并非作者偶然为 之,也不是凭空臆想而出。李春林在著作中说过,大团圆意识是一种复杂的民族文化意识的映射。而针对 牡丹亭来说,这种“奉旨团圆”结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汤显祖身上凝聚着的儒道佛三者的宗教意识和他的人文关怀精神迫使他自觉地在作品中创造一个“至情”的理想世界,而推崇情至就必须安排专制的封建礼教低头屈服,使情、理的绝对的二元对立转化为情理交融和谐共处。他的这种“至情”观也不是脱离社会的主观臆想,在明代中后期新兴的市民阶级是“至情”观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条件,资本主义萌芽刺激下的个性解放思潮又为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4、牡
28、丹亭是一部充满了诗意的戏剧作品,尤其惊梦寻梦等出。请细读这两出,选取你自己最喜欢的两支曲子抄录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你推荐该曲的理由。【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 惜花疼煞小金铃。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醉扶归】主要写写 杜丽娘 梳妆完毕,春香夸她打扮得好而引出丽娘顾影自怜的那种神态,珍惜青春却又无人赏识的那种孤单情怀。“你道是翠生生出
29、落的裙衫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翠“生生”,形容色彩的鲜艳。“出落”,显出、衬托出。“茜”,降红色。“艳晶晶”,指光彩夺目。“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是这支曲子中的 “曲眼”,是关键句,意思是说天生的本 性就是爱美。“好”,美也。这是 杜丽娘 自然升腾的青春憧憬的直言告白,也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的否定与挑战。“沉鱼落雁”,形容女子有惊人之美。“羞花闭月”,也是说人美的使花羞,使月闭。这里都 用了拟人化手法。我们看,在这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里,尽管有沉鱼落雁之容,羞花闭月之貌,可又有谁 来赏识呢?这里把“三春好处”比喻青春姣好的容貌。【步步娇】闲庭里,游丝在春日的晴空中飘荡停看一会儿,扶一下花钿(一种金花珠宝的首饰)因没带镜子,避人遮掩,漂亮的发式也歪了在闺阁中怎能让别人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