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8963651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12011 年年 4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试题课程代码:00467课程代码:00467本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 1001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1.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2.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 2B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

2、号,使用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 0.5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或未选均无分。1.提出“教育主要是为了成人生活,而非为了儿童生活。教育的基本责任是在

3、准备 50 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为了 20 年的童年及青年生活。”的教育家是(A.博比特C.查特斯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A.儿童与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3.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C.施瓦布4.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教育著作是(A.教学的艺术C.实验教学论5.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A.福禄贝尔C.斯金纳)B.奥苏贝尔D.裴斯泰洛齐)B.大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B.麦克尼尔D.派纳)B.怎样编制课程D.课程)B.泰勒D.哈普罗6.“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这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共同理论基础

4、是(A.认知理论C.情感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7.学习根据类别对各种事物作出反应,学习对事物分门别类的一种能力,这种学习属于(A.辨别学习C.规则学习B.问题解决学习D.概念学习8.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面积计算,这种学习类型是()2011 年 4 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第 1 页共 6 页A.上位学习C.概念学习9.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普遍性目标”取向的特点是(A.普遍性、规范性、模糊性C.学术性、普遍性、基本性10.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取向属于(A.表现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B.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B.

5、学术性、专门性、规范性D.基本性、专门性、理解性B.普遍性目标取向D.生成性目标取向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种观点是(A.被动适应论C.调和论1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方法类型上属于(A.提示型C.自主型)B.复合型D.共同解决问题型)B.主动适应论D.超越论13.赫尔巴特提出的关于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A.复习C.探究1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A.有意义发现学习C.有意义经验学习15.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A

6、.普遍主义C.唯科学主义16.课程的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A.顺序性C.连续性17.经验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使人成为“自然人”B.个人经验与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18.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中,“设计”的核心是(A.个体已有的经验C.自愿的活动19.20 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第 2 页共 6 页)B.做中学D.交互作用)B.整合性D.逻辑性)B.实践理性D.解放理性)B.训练D.方法B.有意义接受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2011 年 4 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A.实用主义C.人本

7、主义20.提出“附带学习”概念的学者是(A.杜威C.杰克逊)B.自然主义D.改造主义B.克伯屈D.阿普尔21.“隐性课程是学校暗默地、高效地灌输给学生的被合法化了的文化、价值和规范,它是发挥着霸权功能的日常意义体系”。这一观点属于(A.经验自然主义的隐性课程观C.再生产性的隐性课程观)B.结构功能主义的隐性课程观D.抵制性的隐性课程观22.人们为了弥补班级授课组织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对班级授课组织提出了一系列补充措施。其中,比较有效的是(A.留级制度B.降低学力水准C.能力分组D.“班级授课组织内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23.从课程计划到课程实施之间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环节通常

8、称为(A.课程评价C.教学活动24.在下列几种评价类型中,最关注结果的是(A.形成性评价C.效果评价)B.质的评价D.内在评价)B.课程标准D.课程采用)25.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中,第三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A.测验或测量C.心理建构26.我们通常所称的“传统评价模式”是指(A.差别模式C.回应模式27.在课程研究领域,“课程开发范式”把课程视为(A.师生经验C.学校材料)B.符号表征D.学校文化)B.目标达成模式D.外貌模式B.判断D.描述28.中国当前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教育热点问题(如“重点中学”存废之争、择校问题、民办教育与私立学校问题等)大都反映了

9、(A.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渴望C.人们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渴望29.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要素是(A.学习材料、教师与学生、合作、意义2011 年 4 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B.文本材料、情境、交往、意义第 3 页共 6 页)B.人们对提高教育地位的渴望D.人们对受教育权利的追求C.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30.建构主义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特征是(A.学习者中心、情境中心、问题中心B.学习者为中心、元认知为中心、意义建构为中心)D.教学主体、情境、合作、意义建构C.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D.在不同

10、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6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31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32简述课程选择的含义及其基本取向。33.在今天的学校教育实践中综合课程的理想范例并不多,为什么?34.简述课程与教学过程取向评价的本质、价值与局限。35.“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对教学领域会产生哪些影响?三、论述题(本大题共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2 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212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36“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谈谈你的看法。3

11、7.从课程实施三种取向之关系分析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 1616 分)分)38“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误区。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笔者曾观摩了一些全国性的语文教学大比武活动,参赛选手共上了 14 节课,其中有 11 节课都采用了分组讨论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不适宜的分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流弊。新课程的课堂中,满堂问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以为多问就体

12、现出了新的理念。学生被教师纷繁芜杂的问搞得迷迷瞪瞪、晕头转向。笔者曾统计过,某个老师上公开课从开始一直问到底,总共设计了 60 多个问,课堂被问得乱七八糟。”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谈谈如何把握教学方法的实质,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2011 年 4 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第 4 页共 6 页20112011 年年 4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课程代码0046700467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A11.B21.D二、简答题二、简答题31.(1)积极反应原则(2 分)(2)小步子原则(

13、1 分)(3)及时强化原则(1 分)(4)自定步调原则(1 分)(5)低错误率原则(1 分)32.(1)课程选择即课程内容的选择(1分),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2 分)(2)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有: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1 分);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1 分);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1 分)。33.在实践中开发与实施综合课程尚存在许多限制或问题;(1 分)(1)知识的琐碎化问题。(1 分)(2)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技能问题。(1 分)(3)老师的知识结构问题。(1 分)(4)学校结构问题。(1 分)(5)评估问题。(

14、1 分)34.(1)本质上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被评价者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2 分)(2)价值在于开始承认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给予一定的尊重。(2 分)(3)不足之处在于它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不够彻底。(2 分)35.(1)教学成为“网络化交往”(2)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3)课程囊括了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4)为远距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每点 2 分,满分 6 分)三、论述题三、论述题36.(1)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2 分)(2)教学必须建立在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必须

15、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2 分)以研究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课题的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构成了教学的科学基础。(2 分)2011 年 4 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第 5 页共 6 页2.C12.D22.D3.C13.D23.D4.B14.C24.C5.D15.B25.B6.A16.B26.B7.D17.B27.C8.B18.C28.A9.A19.D29.C10.C20.A30.D(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自由的交往过程,充满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的、情感的和价值观念的交流。(2 分)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2 分)(4)仅靠科学不足以充分把握教学的本质,教学不仅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还建立在哲学

16、和艺术的基础上。(2 分)37.(1)课程实施三种取向的关系三种取向各有其存在价值:忠实取向强化了课程政策制定者和课程专家在课程变革中的作用;(1 分)课程创生取向把处于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室和学生在课程开发、课程创造中的主体性解放出来;(1 分)相互适应取向把外部专家所开发的课程与对这种课程产生影响的学校情境、社区情境的因素均予以考虑。(1 分)三种取向各有其局限性:忠实取向抹杀了课程变革的直接参与者的主体价值;(1 分)课程创生取向对实践界的要求很高;(1 分)相互适应取向一定程度上具有另外两种取向的局限性。(1 分)(2)分析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充分发挥了课程政策

17、制定者和课程专家的作用。(2 分)我国课程改革考虑到了具体教育情境和社区情境的因素,课程改革政策具有变通性。(2 分)我国当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2 分)四、材料分析题38.(1)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对教学方法的本质理解存在偏差。(2 分)教学方法运用不当。(2 分)(2)教学方法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2 分)教学方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1 分)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教育价值观(1 分),教学方法要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1 分),教学方法受教学组织的影响。(1 分)(3)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符合以下三方面的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2 分)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特定课程内容。(2 分)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形成一个拥有内在统一性的体系或结构。(2 分)2011 年 4 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