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8963413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电力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pdf(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电力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姓名:张艳民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徐建锁20090501摘要中国正在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在这个重要的转型经济时期,研究电力产业的发展和运作机制,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实际上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是目前电力产业发展的基础理论问题;二是我国电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三是探索和研究电力产业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本文首先对电力产业的发展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指出了我国电力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电力产业的发展的研究,对传统的垄断定义进行了修正,进而提出了

2、一种电力市场发展的新模式,即基于电力产业的准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简称Q v I 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在输配网络中提出一种准纵向一体化的动态所有权形式,打破了电力产业中输配领域存在自然垄断特性的传统观念,在保证输配环节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一系列机制设计在该环节引入了竞争,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另外,在相关学者提出的“循序渐进 和“平行推进”概念基础上引入了“混合推进概念,并通过定性的模拟模型对影响电力改革最优路径选择的因数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较好地解释了目前我国电力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研究和选择电力改革的最优路径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关键词:准纵向一体化,垄断,X 一无效率,循

3、序渐进,平行推进,混合推进,不协调成本A b s t r a c tN o wC h i n ai si nat r a n s i t i o n a lp e r i o df r o map l a n n i n ge c o n o m yt oam a r k e te c o n o m y I nt h i sp e r i o di ti si m p o r t a n tt or e s e a r c ho ni s s u e ss u c ha s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m e c h a n i s mi np o w e ri n d

4、 u s t r y T h er e s e a r c ha r e a so fm yt h e s i si n c l u d et h r e eq u e s t i o n s F i r s t l y,t h ep o w e ri n d u s t r yi sc u r r e n t l yt h eb a s i so ft h e o r e t i c a li s s u e so fd e v e l o p m e n t;S e c o n d l y,p r o b l e m sa n dr e s p o n s em e a s u r e s

5、f a c ep o w e ri n d u s t r i e si nC h i n a;L a s t l y,r e s e a r c ha n ds t u d yo nn e w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o r y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p a t t e r no fp o w e ri n d u s t r y M yr e s e a r c hf o c u s e do np o w e ri n d u s t r y,a n a l y z i n g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i

6、nC h i n a,r e s e a r c h i n gO i lp r o b l e m si np o w e ri n d u s t r y,a n do f f e r i n gs o m ea d v i c e sa n di d e a sf o rr e f o r m i n gO u rp o w e ri n d u s t r y I I lm yt h e s i s,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d e f i n i t i o no fm o n o p o l yi sr e v i s e d,a n dIp r o p

7、o s ean e ws y s t e mo fd y n a m i co w n e r s h i ps u i t a b l e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o w e ri n d u s t r i e s,a n dan e wd e v e l o p m e n tm o d e lo ft h ep o w e rm a r k e tn a m e dQ u a s i V e r t i c a lI n t e g r a t i o nM o d e lB a s e do nP o w e rI n d u s t r

8、 y(Q v Im o d e)i sd e s i g n e d T h i sp a p e rd e s i g n sak i n do fQ u a s i V e r t i c a lI n t e g r a t i o nd y n a m i co w n e r s h i po ft h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n e t w o r k s,w h i c hb r e a k s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v i e wa b o u tt h ee x i s

9、 t e n c eo fn a t u r a lm o n o p o l yf e a t u r e si nt h ef i e l do ft r a n s m i s s i o n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 M o r ei m p o r t a n t,h o w e v e r,t h em o d e lg u a r a n t e e se c o n o m i e so fs c a l ei nt h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f i e l d s,

10、a n da c h i e v e st h ee f f i c i e n ta l l o c a t i o no fr e s o u r c e st h r o u g has e r i e so fm e c h a n i s m si n t r o d u c i n gc o m p e t i t i o ni n d i r e c t l y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c o n c e p to fs e q u e n c i n ga n dp a r a l l e lp a r t i a lp r o g r e s s i

11、 o n,t h ec o n c e p to fc o m p o s i t ep r o p u l s i o np r o r e s s i o ni sp u tf o r w a r d,a n dn e x tt h ef a c t o r si n f l u e n c i n gs e l e c t i o no fo p t i m a lp a t ho fp o w e rs y s t e mr e f o r mi sa n a l y z e db yq u a l i t a t i v es i m u l a t i o nm o d e l T

12、 h ep r o b l e mw i t ht h er e g u l a t o r ye x p e r i e n c ef o re l e c t r i cp o w e rC a nb eg i v e nag o o dd e s c r i p t i O i la n dan e wp r o c e s st os e l e c to p t i m a lp a t ho fp o w e rs y s t e mr e f o l T l li Sd e s i g n e db ya n a l y s i s K e y w o r d s:Q u a s

13、 i V e r t i c a lI n t e g r a t i o n,M o n o p o l y,X I n e f f i c i e n c y,S e q u e n c i n g,P a r a l l e lP a r t i a lP r o g r e s s i o n,C o m p o s i t eP r o p u l s i o nP r o r e s s i o n,I n c o h e r e n c eC o s tI I I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

14、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毯整函日期:趟:笸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河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签名:盔监导师签名:玺釜蕉缉日期:2 丑:

15、笸6 7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 1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1 1 1 研究目的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大致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和创新的理论发展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笔者在对自然垄断理论发展进程进行梳理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特点,并展示了自然垄断理论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后,本文从竞争和垄断的本质出发提出了自己对垄断(自然垄断)新的的见解和看法。2 0 世纪8 0 年代,世界各国纷纷在电力产业中进行了包括放松管制、私有化改造、企业重组等措施在内的一系列改革n 1。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输配电领域由于具有网络特性,又是电力产业的核心,这就决定了该领域必须受到政府的监管脚脚,因此,大量的

16、文献在怎样把激励性管制理论的各种管制方法引入来打破自然垄断经济的输配电市场作了很多的探讨,但每一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H H 引。在电力工业引入竞争的背景下,电力产业监管与竞争问题成为产业经济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当前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焦点口H“1。但目前研究基本上都是把输配电环节垄断问题放在政府管制理论框架下进行的,本文试图从输配电领域的产权问题入手,经过研究和分析提出一种输配电领域新的产权模式,即准纵向一体化产权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设计一种新的产权形式,尽可能的降低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输配电领域的作用,通过各参与方之间相互竞争来促使输配电企业自觉地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

17、率,保证输配电服务质量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营,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1 1 2 研究内容和意义本文在分析已有的电力改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力改革路径模式“混合推进 模式,并通过定性的模拟模型对影响电力改革最优路径选择的因数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很好的解释目前我国电力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研究和选择电力改革的最优路径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文章在对自然垄断本质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对自然垄断产业的发展模式也进行电力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了新的探索。笔者认为,竞争或垄断的本质是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竞争或资本的垄断。成本劣加性理论仅是判断某一个产业或领域应该有一个企

18、业经营还是有多个企业经营的标准,而不是判断竞争和垄断的标准,更不是判断是否需要政府进行管制的标准。笔者同时认为,决定企业经营效率高低和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决定因素不是企业的数目,而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该企业的产权是否清晰;第二,该企业的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是否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压力。在存在严格成本劣加性的产业,即使存在一个企业进行经营,只要能够保证该企业的产权明晰和资本所有者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那么在不需要政府过多干预的情况下,通过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相互竞争也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资源的有效配置。1 2 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两大困境:其一是准入规制导致的

19、“马歇尔困境,自然垄断的特征和规模经济性的要求决定了自然垄断产业必须要政府指定某个或某些企业特许经营,但这种做法的后果往往是,获得了规模经济性的效用,但却使得经营效益低下、技术手段落后:其二是价格规制导致的定价尴尬,由于自然垄断产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M C A C,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只有当P=M C 时,社会总福利最大,但企业亏损。一般而言,对电力产业进行研究属于产业经济学的范畴,本文主要从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规制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对电力产业进行研究。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纵向研究与横向比较相结合。2第二章理论综述

20、和文献回顾2 1 自然垄断理论第二章理论综述和文献回顾所谓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性和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及成本的劣加性,也被称为成本的弱增性或部分可加性,使提供单一物品和服务的企业或联合起来提供多种物品和服务的企业形成一家公司垄断或极少数公司寡头垄断的概率很高。我们把这种由于技术理由或特别的经济理由而成立的垄断称为自然垄断n 剐。2 1 1 自然垄断理论的萌芽早在十九世纪,就出现了自然垄断理论(N a t u r a lM o n o p o l y)的萌芽。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1 8 4 8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阐述地租时提出了自然垄断的概念n 们。穆勒认为“地租是自然

21、垄断的结果。穆勒看到了对自然要素的垄断所产生的结果源于某种社会制度的垄断权力占有了最稀缺的自然要素特别是土地,就会产生租金。穆勒把地租形成的原因归结为制度和自然要素的稀缺性。但是,仅有制度还难以形成租金,假如自然要素没有稀缺到像土地那样不可再生的程度。因为制度可以形成对所有自然资源的垄断,而稀缺程度弱的自然资源就不会产生租金。显然,穆勒是从自然资源的特性上来理解自然垄断的,这和我们今天对自然垄断的流行说法大相径庭。在该阶段,经济学家们主要是从自然因素或自然条件的角度来阐述自然垄断的,把自然垄断的原因归结为制度的垄断和自然要素的稀缺性。随后,马克思对“自然力”垄断进行了研究。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

22、中在论述地租理论时,对这种垄断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但是,他所研究的“自然垄断和我们今天建立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成本劣加性基础上的自然垄断有所不同,他对“自然垄断的研究还只是着眼于对“自然力的垄断”的研究。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写道:“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只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良好的自然条件始终只提供剩余劳动的可能性,而决不提供它的现实性。地租的源泉是来自于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这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正确的衡量标准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研究思路。3电力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2 1 2 早期自然垄断理论托马斯法罗(T h o m a sF a r r e r)是最早从经济特征的角度来

23、理解自然垄断的学者之一n”,他把那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竞争和即使发生过竞争但最终失败的产业归为自然垄断产业。他还具体描述了自然垄断产业的经济特征:该产业能够提供某种必需的产品或服务;该产业所处的生产环境和地理条件具有天然优势;该产业的产出品无法贮存;存在规模经济特征;这些产业的顾客要求获得可靠和稳定的供给,通常只能由一个企业才能提供这种供给。1 8 8 7 年,亨利卡特亚当斯(H C A d a m s)在政府与产业行为的关系一文中依据规模效益不变、规模效益下降和规模效益上升三种情况把产业分为三类n 羽,认为应该对前两类产业实行市场机制,而对规模效益递增的产业实行政府管制。并把自然垄断的定义简化为

24、产业的规模经济技术状况。另外,他也是最早主张对自然垄断实行政府管制,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经济学家之一。理查德T 埃利(R i c h a d T E l y)在1 9 3 7 年把自然垄断划分为三类n 钔:依靠独一无二的资源矿藏而形成的垄断;依靠信息独占和特权(专利)而形成的自然垄断;依靠该产业的特殊性业务特性而形成的垄断。并认为铁路和公共设施等最重要的自然垄断就是第三种类型的自然垄断。他还认为自然垄断源于生产的规模经济状况,因此可定义为不可竞争性。另外,还有其他因素会使竞争自我毁灭,因此,垄断更稳定、更有效率。由此可见,早期的经济学者虽然也从经济特性的角度谈到了规模经济,但还多是从自然因素

25、或自然条件的角度和制度垄断的角度来阐述自然垄断的,或者把它们共同作为自然垄断的成因。总的来看,早期自然垄断理论虽然已经认识到规模经济对自然垄断的作用,但自然条件决定论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 1 3 现代自然垄断理论随着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的发展,现代经济学家已不再满足于从自然条件或自然因素的角度来探讨自然垄断的问题,而是主要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理解和阐述自然垄断理论。克拉克森和米勒啪1 认为,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即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这样,由一家企业来提供产品就会比多家生产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假定一个产业只能容纳一家企业的生存,那么就会有一个幸存者为了降低

26、成本而不断扩大产量,进行低价竞争,最终把对手挤出市场,形成垄断,这就是自然垄断。4第二章理论综述和文献同顾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呤认为,当企业有一直下降的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具有持续递增的规模收益,就会产生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最明显的经济特征,是平均成本在其产出规模扩大到整个产业的产量时仍然下降。因此,由一个厂商垄断经营就会比多个厂商提供全部产品更有效率,同时萨谬尔森也认为由于科技的进步,这种论断有了一定的削弱。斯蒂格里茨瞳2 1 认为,在某些情况下,生产一种商品所使用的技术导致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或很少几个厂商,这种情况被称作自然垄断。当一个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市场上可能容纳的产量范围内不断

27、下降时,自然垄断便会出现。一个特定行业是否为自然垄断,取决于平均成本为最小的产量相对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如果需求足够大,垄断厂商将会在平均成本曲线上升的部分进行生产,在这一点上,新进入的厂商可以与垄断厂商进行削价竞争,因为新进入市场的厂商在平均成本为最小时进行生产具有更低的成本。因此,只要需求足够大,行业就不是自然垄断。里普塞等人乜3 3 认为,自然垄断的产生根源在于规模经济。如果在一个很大的产量区间内,长期平均成本下降,大企业的平均成本就会比小企业低得多。从上述现代经济学家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人们把一切成因都收敛到经济特性的分析上,最终将自然垄断归结为规模经济的技术特征。这样,自然垄断赖以形成的

28、自然因素或自然条件就完全被舍弃了,它们的存在与作用就只能通过规模经济得到说明和体现,以规模经济为理论基础和根本出发点,经济学家们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现代自然垄断理论。2 1 4 自然垄断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当代经济学家对将规模经济看作自然垄断成因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这种质疑始于对范围经济和成本劣加性的认识。詹姆斯邦布赖特1 曾指出范围经济在自然垄断形成中的作用。他认为,对于某些公共设旌的服务来说,即使在单位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由一家企业提供服务也是最经济的。卡恩口明进一步指出,对将自然垄断理解为不断下降的平均成本或规模经济的观点应持谨慎态度。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莫尔(B a u m 0 1)、潘札(P a

29、 n z a r)、威利格(w i l l i g)、夏基(S h a r k e y)等人在这方面进行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认为自然垄断的最显著的特征应该是成本函数的劣加性(S u b a d d i t i v i t y,也被称为成本的弱增性或部分可加性),任意产量水平上存在严格的成本劣加性是自然垄断的充分必要条件。假设有n 种产品,k 个企业,任一企业可以生产任何种或多种产品。如5电力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果单一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企业的成本方程就是劣加的。如果在所有有关的产量上企业的成本都是劣加的,则该行业是自然垄断行

30、业。换言之,即使规模经济不存在,即使平均成本是上升的,只要单一企业供应整个市场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的成本之和,由单一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仍然是最小的,该行业就仍然是自然垄断行业。在单产品情况下,如果以Q 表示产量,以C 表示成本函数,以C(Q)表示一家企业提供产量Q 所发生的一切成本。假定其他企业的成本函数也为C,如果产量Q 由K 家企业共同生产,企业i 的产量为q i,则K 家企业生产Q 产量的成本之和为:上C(q 1)+C(q 2)+C(q k)=c(吼)(1 1)i=l则该产业在产量Q 范围内存在自然垄断性的充要条件是:七c(Q)(c(吼)(1 2)i=l在I:式中!:2 I=:

31、萎g,J:;!:2(1 3)为了说明成本劣加性与规模经济的区别,可以用图形来考察一下单产品情况下的自然垄断:COQ 图1-1 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在图1-1 中,A C 表示的是单个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在产量Q 之前平均成本是下降的,产量超过Q 之后平均成本便开始上升。在产量低于Q 时存在规模经济,当产量大于Q 就出现了规模不经济。成本劣加性涉及到全行业产量是由一个厂商生产成本更低,还是多个厂商生产成本更低。对于低于Q 的产量,一个厂商生产的成本最小,因此在该产出范围内成本是劣6第二章理论综述和文献【亓l 顾加的。为了分析产出大于Q 时的最小成本解决方案,我们引入两个企业生产时的最小平均成本

32、A C,曲线A C 和图1-1 中的单个厂商平均成本曲线A C 都在图卜2 中显示。在图1-2 中,假设有两个具有同样成本函数的企业,A C 为这两个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A C 则是图卜1 中的单个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这两条曲线在产量为Q 处相交,决定了成本劣加区域。当产量小于Q 时,由单个企业生产成本较低,成本劣加性成立,特别是在Q 和Q 之间,虽然不存在规模经济,但从社会效率来看,由一个企业生产效率更高。因此,规模经济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决定自然垄断的是成本劣加性。C0Q,讳叮q圈1-2 两个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企业通常是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在多种产品自然垄断的情况下,

33、成本劣加性与规模经济的区别更为明显。多种产品的总成本不是简单地取决于各个产品的规模经济,而主要取决于各种产品成本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用范围经济来描述:假设T C 表示一个企业生产瓴单位的产品X 和Q v 单位的产品Y 的总成本,C(Q x)表示一个企业只生产Q x 单位的产品X 的成本,C(Q Y)表示另一个企业只生产Q v 单位的产品Y 的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可用下式表示:r C(Q x,9)(C(级)+C(Q)一(1 4)即由一个企业同时生产产品X 和Y,比两个企业分别生产的成本更低。这时,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那家企业在生产其中一种产品时,有可能存在规模经济性,也可能不存在规模经济性

34、。规模经济通常是按照不断下降的平均成本函数来定义的,而范围经济则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因此,多产品自然垄断的成本劣加性主要表现为范围经济性。即在某一多产品的产业中,只要一家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多家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该产业就是自然垄断产业。7电力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理论上的困惑和现实经济实践的进展,促使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理论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W a r e 用社会剩余最大化来定义自然垄断,认为在某一产业市场上,如果一个企业能使社会剩余最大化,则自然垄断存在。于立指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三位一体 可能才能

35、构成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李怀啪3 提出了建立在网络经济效益与规模经济基础上的自然垄断理论,即规模经济或网络经济仅仅构成自然垄断赖以成立的必要条件,只有当一个网络的垄断效益高到无法竞争的程度时,才构成自然垄断赖以成立的充分条件。同时,还提出准自然垄断赖以成立的充分条件,即产业内的竞争程度应以保持企业的最低有效规模为界限。当然,上述理论还需具体的定义和证明,这也是当代产业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前沿问题。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两点结论:第一,就单一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而言,规模经济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即只要规模经济存在,就具有自然垄断性,但自然垄断不一定必须要求存在规模经济,在规

36、模不经济的情况下,只要成本劣加性存在,也同样存在自然垄断性。第二,对多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而言,规模经济既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也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决定自然垄断性的是成本劣加性,而多产品的成本劣加性决定于联合生产的经济性,通常可用范围经济来表示。2 2 放松管制理论规制公共利益理论指导了早期的规制实践,政府往往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严格的进入和价格规制。经济学家对公共利益理论指导下的规制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偏离了提高社会福利的初衷,反而造成的巨大的成本,这个结果引发了经济学家的反思,并最终导致了放松管制理论的诞生。2 2 1X 一无效率理论追求成本最小化只是竞争市场结构中的厂

37、商行为,受到传统规制的自然垄断产业中的垄断厂商由于没有竞争压力,至少部分丧失了追求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使企业本能有效地购买和使用生产要素从而造成效率损失,这被称为X 一无效率。只有放松规制,鼓励竞争才能消除这种垄断带来的X 一无效率伫7 1。8第二章理论综述和文献同顾2 2 2 规制俘获理论规制俘获理论认为,确立规制的立法机关仅代表某一特殊集团的利益,而非公众利益。政府规制是为了满足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立法者与执法者被特定的利益集团所俘获,规制者成为其获得更多利润的工具。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经济学家认为在不存在政府规制的情况下,让拥有不同市场力量的消费者和企业实现外部交易也许更有效啪1

38、。2 2 3 可竞争市场理论传统微观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市场因为其理论的完美和精致而奠定了作为微观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基础。鲍莫尔等人1 9 8 2 年提出的可竞争市场(C o n t e s t a b l eM a r k e t)的理论对其提出了挑战。乔治亚罗认为,可竞争市场理论在理解竞争力量如何约束企业行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可竞争性是指进入某个产业是绝对自由的,而且退出这个产业是无成本的。绝对自由不是指厂商进入某个产业是无成本或容易的,而是指相对于在位厂商而言,新进入厂商在获取生产技术或者提高产品质量方法方面并不逊于在位者,而且拟进入厂商能够通过观察在位厂商的产品价格预测进入后的获利可能

39、性。这就是说不存在对新进入者的成本歧视。对于无成本的退出,其目的还是要保证其能自由地进入,其含义是指厂商退出某个产业是无阻碍的。当退出某个产业时,其进入成本可以通过出售或其它形式的转让而得到补倦医。可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的企业并不要求是大量的、较小的或生产同质商品的那种原子式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必然是完全可竞争市场,但是,可竞争市场并非必然是完全竞争市场。可竞争市场的关键特点是,它的在位企业十分容易受到“打了就跑 的进入方式的袭击。即使是很短暂的利润机会,也不会被潜在的进入者所忽视。可竞争市场具有下面几个特征:(1)在位厂商获取的是正常利润,即经济利润为零或为负,如果不是

40、这样,一旦在位厂商获取超常利润,则立即会有潜在进入者进入分享利润。也就是说,在可竞争市场中,零利润一定是任何均衡的性质,即使是在垄断或寡头的条件下。W J,B a u m o l,C o n t e s t a b l eM a r k e t s:A nU p r i s i n gi nt h eT h e o r yo f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 A m e r i c a nE c o n o m i cR e v i e w,1 9 8 2:l 1 5 9电力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2)不存在任何种类的生产低效率。也就是说,在市场达到均衡时,在

41、位厂商必然是最有效率的厂商,即在位企业必须在生产上、管理上、组织上都应该是最有效率的厂商,如果在位厂商体现出无效率的状况,则潜在进入者就会利用这种无效率而进入。当然,在短期,超额利润或浪费都可能存在,但是在长期均衡中,由于潜在竞争者的威胁,这些都不可能存在。(3)在长期均衡中,产品价格不可能低于边际成本,价格必须至少等于边际成本。否则,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会导致超额利润,从而会吸引潜在的进入者。新进入者可以通过很少地降低价格来取代原有企业,因而是一种有利可图的激励。因此,产业中的企业数量和结构通常满足这样的均衡条件,即产出是在最低成本上进行生产的。鲍莫尔认为,上述第二个性质是最关键的,即可竞争市

42、场与任何种类的低效率是不相容的。尤其是,它们与任何产业中的组织低效率是不相容的。正如乔治亚罗所评价的,可竞争市场的均衡是高度理想状态的,其必然导致内部生产效率和外部配置效率。前者是因为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迫使在位企业在最小成本上进行生产,后者则是因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鲍莫尔所提出的作为竞争基准的理论,比传统的完全竞争理论更加一般化和普遍化,代替大量的小企业成为竞争标志的是,它是以进入威胁形成其竞争标志的,即使只有1 2个企业存在。鲍莫尔等提出可竞争市场理论后,引起经济学界的关注。对于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关键的假定上:其一,必须要求进入者可以在在位者调整价格之前无成本地收回投资;其二,

43、需求必须对价格变化立即做出反应,这样新进入厂商才能利用价格优势获得回报。两个假定往往不能得到满足。比如可竞争性市场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即新进入厂商完全可以采取“打了就跑 的战略,即只要存在微小的获利机会,总会有潜在的进入者随时准备进入,一旦获取了利润就会立即无成本地退出。可竞争性市场理论因为沉没成本为零这一假设限制了其在自然垄断产业的适用性。自然垄断产业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而且这些资本具有位置的不可移动性或者资产的专用性,因而沉没成本较大。对于电信、电力等网络性产业还要考虑互联互通的问题。因为新进入厂商即使拥有同在位厂商一样的产品,但品牌肯定是不一样的。并且由于“消费惯性和“转换成本 的存在

44、,在位者可能享有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忠诚。综上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良好的市场绩效在哈佛学派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无需众多竞争性企业的存在。它可以是寡头市场,甚至是独家垄断市场,1 0第二章理论综述和文献回顾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的竞争压力就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并且可以与效率并存。该理论强调的是潜在进入的作用,它迫使经济学家重新考虑对自然垄断产业的传统规制理论,开拓了自然垄断治理的新思路,对于以放松规制为主要特征的规制改革实践具有深刻的影响嗍。2 3 有效竞争理论2 3 1 有

45、效竞争理论的产生背景有效竞争理论的产生来源于自然垄断产业规制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和教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规制者和被规制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问题。无论是对公众还是规制机构而言,自然垄断产业的主要特征就是成本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公众或者规制机构所了解的成本信息远远少于厂商知道的信息。从而产生逆向选择问题,被规制的企业出于利润动机,通常会隐瞒自己的成本,逆向披露,不愿告诉真实的成本信息,并且诱发经济学意义上的道德风险。规制带来的低效率。由于自然垄断产业定价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自然垄断垄断企业的任何一项投资都可以收回成本,使得自然垄断企业缺乏竞争压力,造成生产效率低下。政府被俘及设租创租问题。

46、自然垄断企业鉴于其垄断地位及战略意义,有资格、有动力花费成本通过劝说、施加压力等方式影响政府决策,使政府制定更符合企业利益的政策,从而导致寻租,进而导致资源扭曲,降低企业生产效率和社会分配效率。有效竞争理论的产生来源于对自然垄断理论及其规制理论的深化。对垄断理论有独到见解的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格里高利曼昆(G r e g o r yM a n k i w)从市场的进入障碍角度对垄断的类型进行了划分。他认为:“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垄断者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进入障碍又有三个来源: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

47、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曼昆从进入障碍角度把垄断划分为三大类型:市场垄断、自然垄断、行政垄断。曼昆认为,随着市场的扩大,自然垄断会变成竞争市场,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己经开始动摇了传统自然垄断行业所赖以依存的基础。2 0 世纪7 0 年代以前,自然垄断理论广为接受,己成为对基础产业施以垄断经营的基本依据,卡恩曾在其经典教科书将自然垄断产业视为“竞争性市场模型明显不能描述或甚电力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至无法描述”的经济。支持自然垄断理论的出发点主要有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资源稀缺性、网络性、固定成本沉淀性等。1 9 8 2 年,鲍莫尔(B a u m o l e t a

48、l)等人提出了自然垄断行业的成本弱增性(S u b a d d i t i v i t y)概念,创立了可竞争性理论(C o n t e s t a b i l i t yt h e o r y),该理论对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产生了建设性的影响。2 3 2 有效竞争的特征与功能有效竞争是一个由企业适度规模与适度竞争相结合的区域状态,是规模经济与竞争力相兼容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竞争状态。一般而言,有效竞争具备三个特征:(1)有效竞争是一种竞争收益明显大于竞争成本的竞争,但竞争既可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使用,也可能产生亏损,甚至破产倒闭,造成资源浪费,即竞争产生收益,也存在成本,而有效竞争就要求竞争收益大

49、于竞争成本;(2)有效竞争是一种适度竞争,这就区别于过度竞争和竞争不足;(3)有效竞争符合规模经济要求。根据上述特征,要实现有效竞争,就需要作为矛盾体存在的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都作出适当“让步。二者让步的最低限则是适度,因此有效竞争即是适度规模与适度竞争重合部分,此时两者的综合效益最大,能实现经济效率极大化要在自然垄断行业中实现有效竞争。政府在制定规制政策时,应同时考虑该产业的成本弱增性和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其目标是两者发挥方向一致的综合作用,从使社会经济效率极大化。有效竞争机制可以解决以下问题:(1)合理测算垄断行业的成本是一个非常艰巨和复杂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由于公共资金具有很高的

50、社会成本,因此,作为一个基本原则,应尽量减少政府的直接监管,尽可能引入各种形式的竞争,包括市场内和市场的竞争。在引人竞争后,成本测算将变成企业的内部问题,此时企业都会出于利润动机,在市场竞争中找到符合效率原则的方法,从而实现生产成本最小化;(2)竞争机制的引人,在某一产业中企业数量增多,市场力量变大,垄断力量变小。垄断企业在市场竞争机制约束的情况下,会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配效率。2 3 3 自然垄断产业与有效竞争可竞争性理论告诉我们,在可竞争的情况下,潜在进入者的准入威胁实际上可以替代张曦,张梅青自然垄断行业的有效竞争 J 工业技术经济,2 0 0 3,(3)1 2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