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8962950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 表示太阳短波辐射,b 表示地面长波辐射,c 表示大气逆辐射。其中 a是地面的直接热源,b 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 代表的辐射比 a 代表的辐射波长长;c 代表的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2.【答案】C【解析】阴天时,c 辐射增强;燃烧柴草可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进而保护作物免受冻害。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臭氧层遭到破坏,臭氧吸收的紫外线减少,会导致(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A 项错误;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大气吸收地面

2、辐射)减少,B 项正确;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进而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C 项错误;出现雾霾,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在夜间增强,D 项错误。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温室效应的成因及措施。大气“温室效应”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有效措施应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C、D 项均不会减少其排放;提高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温室气体,有效缓解“温室效应”,A 项正确。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D 项正确;与地

3、面风速关系不大,A 项错误;与地面空气尘埃吸收太阳辐射无关,与地面大气吸收太阳辐射无关,B、C 项错误。6.【答案】A【解析】大雾出现在逆温的条件下,如果该日形成大雾,则使四条曲线表示的时段水平能见度最低的,应是逆温最强的曲线,甲曲线逆温最强,丙曲线逆温减弱,乙曲线逆温即将消失,丁曲线没有逆温现象。故选 A项。7.【答案】B【解析】直接辐射主要与太阳、大气有关,气温变化不会对太阳直接辐射产生影响,B 项正确;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强,A 项错误;天气的阴晴决定了降水变化,进而影响到太阳辐射的强弱,C 项错误;大气洁净度越高,太阳辐射被削弱的越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越大,D 项错误。8.【答

4、案】D【解析】阴天时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小,A 项错误;散射作用的强弱与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有关,太阳高度角增大时,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増强,散射辐射也就相应增强,故 B 项错误;太阳的散射辐射指到达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1 / 4地面的一部分太阳辐射,而云层削弱的是穿透大气层时的太阳辐射,所以云层无法对太阳散射辐射起到削弱作用,故 C 项错误;晴天时,大气透明度好,参与散射的质点少,故散射到地面的辐射也少。故选 D 项。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图的判读。根据图 b,甲地垂直方向气压差较大,乙地垂直方向气压差较小。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下沉气流使近地面气压更高,高空气压

5、更低,垂直方向气压差增大。因此,甲地垂直方向为下沉气流,乙地垂直方向为上升气流,即甲地近地面地比乙地近地面地气压高,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高,B、C 项错。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所以高空地气压高于地,A 项对。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低,D 项错。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天气及风向的判读。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处垂直方向 b 为下沉气流,为晴天,C 项错;乙地垂直方向 d 为上升气流,D 项错。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结合气压分布,a 地风向为西北风,A 项对。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

6、郊区,盛行上升气流,故乙处为城区,房价比甲处高,A、B 项错。火电厂宜建在离市中心 16 千米至 20 千米处,该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外,可以减轻城市大气污染,C 项对。城市绿化带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内,可以净化城市空气,即离市中心 16 千米内,D 项错。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等压面及山谷凤的判读。图中的等压面向上凸,可知 P 处的气压较同一水平面的两侧高,进而可以判断出 P 处(山谷)气压高、气温低,为白天,对。大气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故此时风向为由 P 到 Q,对。故选 D 项。1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夜间谷地逆温的成因。夜间形成逆温,与太阳辐射无关,B、C 项错。D

7、 项是对流层气温的正常分布规律,与逆温的形成无关,错误。夜晚,谷地气温较山坡气温高,垂直方向气流为上升运动,近地面气压较低。而山坡气温较低,垂直方向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山坡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故形成下冷上热的气温分布状况,形成逆温现象。A 项正确。14.【答案】B【解析】白天水库气温低,形成高压,风从水库吹向度假村;晚上水库气温高,形成低压,风从度假村吹向水库。15.【答案】C【解析】地表物质(陆地、水库)不同,白天和夜晚的受热状况不同,导致近地面风向的昼夜变化。16.【答案】D【解析】图中箭头的指向代表风向,箭头的长短代表风力的大小。由图可知,近地面箭头的长短变化

8、大,随高度增加,箭头的长短变化减小,所以随高度增加风速增大幅度变小,但一直在增加,A、B 项错误;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知,近地面风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所以随高度增加,风向偏转幅度加大,C 项错误,D 项正确。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 / 417.【答案】B【解析】近地面风主要受三个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随着海拔的增加,地面摩擦力逐渐变小,而空气之间的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而风向、风速发生改变,A、C 项错误,B 项正确;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与风速、风向变化无关,D 项错误。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风向的判读。根据风向标所示为西

9、北风,说明风向标右侧气压中心为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可知风向右偏,为北半球。Q 地风向的判读: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向右偏,形成与等压线成一定角度的西南风。1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状况的判读。M、N 附近都有低压槽,左侧的 M 附近低压槽处形成冷锋,降水在锋后,M 地在锋前,为晴天;右侧的 N 附近低压槽处形成暖锋,降水在锋前,N 地在锋前,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故选 B 项。2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多云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最高气温低于晴天,A 项错误;气

10、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而不是正午,C 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变化最剧烈处在 9 日 813 时,D 项错误;从题中信息可以判断 8 日为多云,9 日为晴天,晴天时白天气温变化更剧烈。故选 B 项。2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热岛效应,意在考查学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从图中可知,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8 日 22 时左右,故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时刻为 8 日 22 时左右。22.【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工矿业发达,耗能多,人均碳排放较高。23.【答案】B【解析】温室效应增强,导致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近地面大气辐射増强,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24

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气温与地温的差异。受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气温高于地温和地下水温;冬季,气温低于地温和地下水温。故冬季可以利用该技术将土壤或地下水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出来,对。其功能不是储存太阳能,错。读图可知,该设备夏季能把室内部分热量释放到土壤或地下水中,降低室内温度,对。图中不涉及供暖设备,错。该设备是一种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对。故选 D 项。2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技术推广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从图中可以知道,该新技术需要铺设大量地埋管换热器,初期投资大,对。在地壳较稳定的地区更适合铺设地埋管换热器,错。城镇地区建筑物密集,城市缺乏

12、足够的地下空间,对。管道深埋于地下,受天气影响小,供热与制冷的日变化小,错。故选 B 项。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3 / 4二、26.【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 热力环流(2) D(3)冬季 冬季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4)海风从海上吹来,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解析】(1)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海陆受热差异。白天,陆地吸热速度快,受热多,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陆地散热速度快,受热少,气流下降,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2)海洋比热容大于陆地,因此其温度变化

13、比陆地小,昼夜温差小,图中为陆地,为海洋。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吹海风。(3)从图丙可以看出,一年中冬季海陆风出现次数最少,此时我国受强盛的冬季风影响,海陆温差小,不易形成海陆风。(4)海风来自温度较低的海洋,有助于降低城市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使大气污染物扩散,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27.【答案】(1)略。(2)西北 东南(3)大 甲地区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比乙地大(4)丙 丁【解析】(1)本题考查高、低压中心的判读。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可以判断,图中丁处气压中间高、四周低,为高压中心,丙处气压中间低、四周高,为低压中心。(2)本题考查风向的判读。近地面风向的画法如下,先画出水平气压

14、梯度力,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偏锐角即可。北半球向右偏转,故甲地风向为西北风,乙地风向为东南风。(3)本题考查风力大小的比较。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故甲地风力大于乙地。(4)本题考查热力环流。不考虑其他因素,近地面气压高则温度低,近地面气压低则温度高,故丙地温度相对较高;近地面为高压,则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故丁地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28.【答案】(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空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室外热

15、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气温增高趋势减缓。【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保温效应。(1)读图,根据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空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2)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气中温室气体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

16、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4 / 4第二章综合测试第 I 卷 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一段情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 12 题。1.下列关于图中 a、b、c 所代表的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 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 代表的辐射比 a 代表的辐射波长短 c 代 表的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A B. C. D.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 a 辐射 B.增

17、强 b 辐射C.增强 c 辐射 D.改变 b 的辐射方向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 34 题。3.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4.有利于缓解大气“温室效应”的措施是( )A.提高绿色植物的覆盖率B.增加使用天然气的比重C.大量使用家庭轿车D.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1 / 8一般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气温状况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也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

18、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气温垂直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 56 题。5.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6.如果该日形成大雾,则表示水平能见度最低时段的曲线是( )A.甲曲线 B.乙曲线 C.丙曲线 D.丁曲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二是经过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两部分之和称为总辐射。读图,完成 78

19、题。7.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的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气温变化C.降水变化 D.大气洁净度8.由图可知( )A.阴天时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的日变化也大B.散射辐射的变化,只取决于天气的变化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D.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 / 8下图中图 a 示意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图,图 b 示意图 a 地区近地面与 600 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 911 题。9.下列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气压高于地B.地气压高于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

20、度地比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高10.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a 地风向为西北风 B.c 地风向为西南风C.b 为阴雨天气 D.d 为下沉气流11.若图 a 为某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不考虑盛行风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可能为城区B.乙处房价比甲处低C.火电厂宜建在离市中心 16 千米至 20 千米处D.城市绿化带应建在离市中心 16 千米外读山东烟台附近某山区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完成 1213 题。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3 / 812.下列关于图中时刻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 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此时风向由 Q 到 P 此时风向由 P 到

21、 QA. B. C. D.13.在晴朗的夜晚,该谷地上空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现象),逆温层产生的原因是( )A.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的暖空气被冷空气抬升B.山顶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山谷接受的太阳辐射少C.山顶离太阳近,山谷离太阳远D.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在一个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 394 平方千米的“湖泊”。据此完成 1415题。14.若该水库旁建某度假村,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的是( )A. B. C. D.15.造成该地近地面风向日夜变化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C

22、.地面受热不均 D.人为原因读某地风速(箭头长短)、风向(箭头指向)随高度变化而变化的状况示意图,完成 1617 题。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4 / 816.随高度增加( )A.风速增幅变大,风向偏转幅度加大B.风速增幅变大,风向偏转幅度减小C.风速增幅变小,风向偏转幅度减小D.风速增幅变小,风向偏转幅度加大17.引起风速、风向随高度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随高度增加变大B.地面摩擦力随高度增加变小C.水平气压梯度力随高度增加变大D.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变低下图是某地近地面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读图,完成 1819 题。18.此时,

23、Q 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19.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 )A.M 地 B.N 地 C.P 地 D.Q 地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 8 日(多云)9 时到 9 日(晴)18 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 2021 题。20.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5 / 821.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 日 15 时左右 B.8 日 22 时左右C.9 日 15

24、 时左右 D.9 日 18 时左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締约方会议于 2011 年 11 月 28 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 2223 题。22.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23.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空气温度与土壤或地下水的温度差异,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实现热量从高温热源向低温热源转移的技术。冬季可以利用该技术将土

25、壤或地下水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出来。下图为地源热泵工作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 2425 题。24.下列关于图示地源热泵技术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将夏季土壤或地下水吸收的太阳能储存起来,供冬季采暖 夏季能把室内部分热量释放到土壤或地下水中,降低室内温度 冬季把供暖设备藏在地下以减少热量损失,提高供暖效率 冬季吸收土壤或地下水中的部分热量,提高室内温度 是一种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A. B.C. D.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6 / 825.目前,地源热泵技术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需要铺设大量地埋管换热器,初期投资大 地热能分布不均,在地壳较稳定的地区不适

26、用城镇地区建筑物密集,缺乏足够的地下空间 受天气影响大,供热与制冷的日变化都很大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26.我国东南一滨海城市的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小课题研究。甲图是学生绘制的该滨海城市的海陆气温日变化图;乙图是学生绘制的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图;丙图是该城市海陆风的天数统计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这项研究。(1)海陆风是沿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4 分)(2)图甲中代表陆地的序号

27、是_;由图甲可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_。(4 分)A.18 时次日 7 时 B.4 时当日 14 时C.16 时次日 8 时 D.6 时当日 18 时(3)从图丙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_(季节)最少。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4)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6 分)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7 / 827.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4 分)(2)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风,乙地的风向是_风。(4 分)(3)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原因是_。(4 分)(4)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_。(4 分)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问题。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 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8 分)(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8 分)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